第355章
  阮二将军又补充道:“……早年建炎年间,京兆尹没粮的时候,赵恪成就宣布效仿宋钦宗时期四总管,自此独立。独立之后还是没钱粮,刚好那时王襄在中原一地颇为富庶,就救济了一番,赵恪成顺势就投奔到王襄麾下了。”
  众人听了此消息,议论一番,阮小五此时悄声说道:“我这还有一个小道消息……”
  众人又移过头来看他,“什么?”
  阮小五说:“据说……在去年张叔夜率军攻打江南之前,中原就有意攻打应天府,打算来个消灭宋室,他王襄统一中原河北,就此称帝!”
  袁常棣瞪大了眼睛,他还是头一次听说这事,“这是真的不成?那张叔夜率大军攻打江南的时候,应天府空虚,王襄怎么没趁机攻打?”
  “结症就在这儿……”阮小五说道,“本来中原已经要兴兵了,却不知道怎么的,他手下两个军的首领打起来了,王襄为了劝架,出兵阻挠,一来二去,咱们江南的仗早打完了,林关两位将军都北上了!”
  众人听到这儿真是有股庆幸之感,想来王襄也知道严守军事机密,这件事他们很少有人听说。幸亏当时宋军南下,他们反击得快,出兵及时,又北上攻打应天府,不然让王襄夺得先机,率先入主河北,他们与王襄成南北之势,只以长江相隔,局势将更加麻烦。
  袁常棣幸灾乐祸,“怪不得王襄不来朝拜,八成心里恨死了。”
  余深则问道:“当时是他手下哪两个将军火并?”
  众人也想知道,如果得知他手下哪两个将军之间有矛盾,就可借此离间。还是那句老话,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上策也,如果能靠计谋谋得中原,好过发兵攻打,生灵涂炭。
  没等阮小五开口,阮二将军说道:“不是现在的那些个将军,在他手下火并的,都是些小头领,中原这些年乱得很,没有个领头人,大大小小的山头就跟那个雨后春笋似的,从那熊耳山顶上往下一看,全是些义勇团,忠义帮的,你要是细数,能数出百来个!”
  宗泽皱紧了眉头,“中原怎么如此乱?那些个官员都是干什么的?”
  “诶呦,宗老大人你去那儿看了就知道了,乱也该它乱,也不是啥地方都像咱江南似的这么安乐的。当时打起来的两个小将军,说白了就是崆峒山和嵩山上两伙山贼,一个叫烈火枪袁六郎,一个叫铁胆豹白天霸,当时各集结了一万人马,打得是天翻地覆,日月无光,后来你们猜怎么着?”
  “怎么着?”
  “被王襄全收拾了!”
  潘邓此时突然问道:“如今中原和关中的这些小军阀,全都靠王襄一个人养?”
  阮小五抓抓脑袋,“这……这不知道。”
  阮小二拍了他兄弟一下,“这有什么不知道的,那还用脑袋想?那些个小山贼,不给钱不给粮,哪个替人办事?肯定得王襄来养!”
  潘邓仔细想了想,突然笑出声,“既然如此,我倒是有一计,想必不必费我军力,便可收服关中。”
  众人都看向皇帝,想知道陛下意欲何为。
  潘邓笑着说道:“先派一队人乘着船,从咱们运河走,到关中去一趟吧。”
  *
  河中府河东县,田间耕种的汉子挥着锄头汗如雨下,到了晌午间几个人凑在一块儿歇息,顺便说起家国大事。
  “潘大王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打到咱关中来,这日子真是要了命了……”
  “要我看也快了,江南称了帝,咱们这儿也快迎来‘解放’了!”
  “唉,现在不盼别的,就盼潘大人赶紧来,咱们好能早点过上好日子!”
  他们几个坐在阴凉处喝着水,没注意到旁边大路上走过的两个人满脸奇怪,其中一人在马上吆喝道:“这是河中府吗?”
  那几个汉子回过头一看,是两个骑着马的官人,“这是河中府!咱们是河东县,官人往北走就是府城!”
  那马上之人接着说道:“……原来是河中呀,我还当这是江南呢!这小老百姓都说起那姓潘的好来了。不过你们在这田间地头上说上两句,你那潘祖爷爷能听见吗?他听不见,怎赏你几角钱呀!你们这不是白说吗!”
  哦豁?那几个汉子一听都放下水碗,不得了,感情这俩人不是问路的,是来找茬的!
  第332章 拜访河中府
  田间几人站了起来,“你两个从哪儿来的?”
  “我们?我们是河北来的。”
  “河北来的?呵,赵地村汉!晓得什么是五民主义吗?”
  那马上两人一听更不得了,齐强勒了勒缰绳,“五民主义?那不是江南那边才讲的吗,你们河中怎么知道?”
  田间之人说道:“大越五民主义何人不知?你几个既然听说过,能不能把这五民主义挨个说出来?”
  马上之人嗤之以鼻,“谁要说这些?”
  田间几人顿时嘲讽,“诶呦,连五民主义都说不出来……”
  “打扮的好歹像个官人,还骑着高头大马呢……”
  “啧啧啧啧啧……”
  那两人:“……”
  齐强咬牙切齿,“他五民主义是什么好东西不成,还得人人都知?不过是些迷惑视听之语,弊大于利!”
  “哦豁……还是官老爷呢,瞧瞧这见识,还没咱们田间地头的小老百姓广。”
  一个老汉撇嘴,“不就是背不出来吗?也没什么要紧的,就是我家五岁的小孙孙都背得下来,唉,啧啧啧……”
  齐强怒吼,“谁不会背!瞧不起谁!一共不就十个字!敬民知民恤民利民强民,我看一遍就记住了,这么点东西还用专门去背!那得是什么样的庸才!”
  那几个汉子掏掏耳朵,一人说道:“说这么大声干什么?当谁是聋子不成?我告诉你俩,有此五民论,方知官府是真正体恤百姓的,这是大越官府办事的……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老百姓真正要的,我们河中府,早晚归越!”
  说着几个人摆摆手,也不打算和这两个人过多纠缠,扛着锄头下了地。
  齐强却不依不饶,他什么时候被几个乡野中人如此看不起过?“你们如今在关中王治下,耕着关中王的地,还想着归越!田野之人,寡廉鲜耻!”
  那几人听他居然开骂了,也不走了,转过身来,“你别走,你下来说说,我们怎么就耕着关中王的地了?”
  “你们身在关中王治下,耕的就是关中王的地!”
  “行,就算我们耕的是关中王的地,那又怎样?我们前几年耕的还是大宋的地呢,上头是哪个,和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有个屁相干!”
  “要么说你们是寡廉鲜耻!连人主是谁都不知道。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碗就要骂娘!”
  这几个汉子真是笑了,“……你说明白了,谁是谁的娘?俺们辛辛苦苦种一年粮食,那姓王的说要拿走多少就拿走多少,没了我们在田间地头忙活一年,他关中王有饭吃吗他!我问你谁是谁的娘!”
  齐强简直被这几个人的歪理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伸手指着几个,“村夫少强词夺理!天下何处农家不交税?在这大放厥词,尔等可识字吗!知不知道赋字怎么写?左钱右武,百姓向朝廷缴纳赋税,朝廷则凭借这些财用组建军伍,守护百姓安宁平安!你们就只见眼皮子底下那点粮食,不见要是没有官府军队,尔等平民早就被人践踏抢夺了!”
  一汉子翻了个白眼,“要是没有官府,我们早就归大越管了,日子过得更好!不用你操心!你就看着吧,关中迟早要归入潘主公手里!”
  说着也不愿理他,和同伙说道:“张押司说得对,不能与傻蛋论短长,咱们走吧。”
  另外却有一人实在被那人贬斥地心里冒火,把手中锄头往地里一敲,拄着棍冲着他两人说道:“朝廷凭借财用组建军伍?守护百姓平安?那我问你!”
  他旁边的兄弟紧忙拦他,“别问了,别问了……”
  “走吧,咱们走吧……”
  那汉子被几个人拦着,还是要挣扎出胳膊来,指着那两个马上的人,“我们给大宋交了那么多年税,为啥还是让胡狗打到这来了!你说!”
  “我们从来没给潘大王交过一分钱,交过一粒粮食,为啥胡狗到我们这的时候,他们能把胡狗赶跑了!”
  “为啥我们河中府给那狗屁关中王交了粮食了,还是得我们自己组织乡勇保卫乡里!我们除了给关中王纳税,还得自己省口粮,就为了能危难时候有个保障!为啥我们活得这么苦!你说!”
  齐强冷哼一声,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话果然不错,种种定国安邦之策,怎能与这群贱民说?他们过得苦不苦又和家国大事有什么干系?是谁给了这帮贱民错觉,让他们以为国家收税是让他们过得不苦的?真是可笑,“我和你这种疯人无话可说。”
  “你没话了,我告诉你,老天爷有谶语,‘驱逐鞑虏者,北定中原也!’,整个中原早晚是大越的!关中王也有点能耐,但他也就那样!真要一统天下,还得看潘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