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小潘昭想了一会儿还是拿了爹爹的,拍拍父王的大腿说道:“父王画得也很好了,可是夫子要我们画家中小物,爹爹画的这个是家里的小鸡,父王画得是别处的小鸡!”
说完拿了爹爹的画,回到自己院中画作业去了。
留下潘邓一人扬着头远远看着小崽子头也不回的背影,又看那《小鸡求学图》留在桌上,颇为凄凉。
他转身看师叔,师叔正注视着他,见他看向自己,面上带着笑意,“画都画好了,怎么不题字?”
潘邓别别扭扭地写了画作大名,徐观又给他写了一串字,把长长宣纸的空白处都一列列写满,又在上面按了几个印,这幅画才算是有些大作的神韵了。
“晾上几日,装裱一番,就更好了。”
潘邓嘀咕:“这画还装裱作甚,好像也不甚好看……”
徐观说道:“谁说不好看?我爱看。”
潘邓听他这么说,再看看也觉得自己画得还可以,也许观哥儿就喜欢白描画呢,那小崽子懂什么欣赏?
“若是你喜欢,我再画两幅也行。”
徐观笑着点头,“嗯。”
说话之间有人通报,北面林将军送来战报。
江南军如今已经到了应天府,应天府坚壁清野,眼见着准备背水一战,如今江南各处源源不断地往北方运送粮草,必定夺下应天府!
潘邓点点头,“他两个出兵,我不必忧心,叫他们依原样计划行事吧。”
北面的人走了,西面的人又来了,李应派人详细通报了这两个月在成都府的情况,又说了成都府目前的各个势力,而后说了他们的计划。
潘邓看着他送来的册子,沉思良久,而后说道:“既然如此,传信给晁少古,叫他看守江陵,不必再管成都府了。”说完又写一封密信,叫人送到李应手中。
*
成都府灵泉县,胡豆自从和吕家庄的几个人一同帮着张家人安葬了张二,众人对他便慢慢接纳了,知道他是个逃难来的,既然缘分如此,到了他们吕家庄,也当他是自己人。
又兼他一直也没找到工,村里健壮汉子每日下地侍弄庄稼,就他闲些,是以家家户户有个什么事也都叫他帮把手,一来二去,胡豆真成个庄里庄外人人夸的实在人了。
赵大回来了几日,官府的海捕文书还没下来,他们和刘夫子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只是在走时出现了分歧。
赵大手里拿着他们自己伪造的仓促而就的“诏书”,看着面前几人,“事到如今又为何反悔?”
一人说道:“不是我们反悔,当初我几个跟着你回来,就是认定了以后跟随你,可是就这么回成都府去,咱们不是自投罗网?若是被抓住了,可不光是逃兵这么简单了,这是大罪名!”
“要我说,咱们这计谋还是草了些,一个环节上出了岔子,咱们全都得完蛋!”
“刘夫子不是说了,咱几个尽量不去,找一些江湖好汉来做这事。”
赵大叹了口气,“去哪找些什么好汉来!”
当天晚上,胡豆就来了赵大家里,开门见山,“让别的厢兵兄弟都留在这儿,我陪你去。”
众人吃惊地看着他,胡豆说道:“你们本来就是逃出来的,官府难免不会通缉,就这么大喇喇回去,也太不把成都府放在眼里了。你们不必都去,常言道兵不在多在精,赵大带着我去,我帮你们把事办了!”
众人面对这么个汉子,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了,小六说道:“兄弟,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你家人我们哥几个也给你看照了!”
胡豆摆手说道:“自我来到灵泉镇,父老乡亲助我不少,从没要过回报。如今有这时机,该我回报一二!正好成都府招兵,趁着他们没招多少人,咱们事不宜迟,明日便走!”
*
胡豆和赵大一路到了成都府,胡豆找了空闲将此事传信给了李大官人,李大官人也意识到这是个好时机,正好他们也有人已经潜入进了军营中,便立即叫杜迁召集自己人,准备起来。
而后又和巴州的卢俊义互通了消息,他在信中详写了灵泉县百姓欲要挑动彭党互相攻奸,他们就可在其中作乱,叫蜀地军士趁乱而走一事。
阮小五听了挠挠头,“这能行吗?那姓彭的既然走到今天,必不是个能轻易打发的,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再把他们一行人搭进去。”
却不料卢俊义哈哈大笑,“蜀中有能人矣,百姓尚不畏强权,敢于以身涉险,我等岂能坐视?他之一策尚好,只有一点这信上说得不差,既然是衣带诏,又怎么能没有衣?”
众人听了卢大官人一语,阮小五和燕青慢慢把目光移到时迁身上。
时迁顿时有点毛毛的,“看,看我干啥?”
第323章 鱼游入网
成都府皇帝行宫之中。
夕阳西下,正是宫中各处换值的时候,时迁悄悄潜入宫中御书房,偌大的御书房只有四个宫人,主人不在,小宫女和小黄门们就只是在此静默地候着。
时迁脚下没声,一点一挪,进了房中左偏房的书架后面,恰好此处有个放卷轴的大陶瓷缸,时迁便坐到大缸后头,一直等到两名宫女换值。
此处宫人换值不是一同换,两个宫女先换,之后才是两个小黄门,并且换职的时候是来人到了御书房内,原来的宫女才会离开。
时迁没有找到机会也没急,吃他们这行饭的,就得有恒心有毅力才行,不能轻动!
他听着脚步声来来走走,自己依旧蛰伏在此处,等待时机。
一直在此处坐了三个时辰,天色全黑,眼见着子时已经过了,那两个小黄门早已经离开,此处只剩下两个宫女。
夜深疲乏,站在原处的宫女趁着没人也不再站得板板正正,而是悄悄靠在屋里的大柱子上歇息,闭着眼睛打起了盹。
时迁这才又悄声出来,看着两人模样,走到御桌跟前,拿了两本奏折和待写的笔墨,再隐到御桌后面的屏风处,就着屋内烛火看起来。
几本看下去,全都是朝中官员字迹,不是那小皇帝的。
时迁眼珠一转,又等了片刻,把其中一个写着王希瞻名字的放到怀中,其余的放回桌上。之后又取了张纸,将桌上之印挨个盖了一遍,放到怀里,悄然离去。
夜幕如墨,狂风呼啸,卷起树叶尘土,吹得宫墙上的琉璃瓦嘎吱作响,树木哗哗,眼看着要下雨了。
时迁隐在一片阴影中,轰隆雷声阵阵,而后又有闪电照亮了半边天,紫红色的电明明灭灭,照映出他长了弯钩胡子的侧脸来。
时迁勾了勾小胡子,提气上跃,在轰雷声的掩映下到了皇帝陛下住的寝宫。
小皇帝在里间熟睡,只外间有两个小黄门看护,时迁悄悄潜入,在桌上搜搜寻寻,拿了几张小孩写的字,又慢慢走向床前。
床幔轻轻挑起,只见小皇帝正躺在床上,被窝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红扑扑的小脸。
时迁看了看小孩摇了摇头,感慨世事弄人,此番你可别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姓赵吧!
这么想着便听到一阵轻微的动静,时迁心中一惊,急忙躲到屏风后面,细心凝听,原来是小皇帝翻身了。
小孩嘟囔了几句,又沉沉睡去。
时迁等了好一阵才又悄声走出来,在黑夜的掩盖下,把那小孩从被窝里拎出来,衣裳一剥,把那中衣囫囵个塞到褡膊里,再把小孩塞被窝,自己飒然离去。
*
第二日清晨,小皇帝寝宫中动静不小,小宫女惊慌失措,小皇帝迷迷糊糊,宫中人集体震惊,皇帝怎么少了一件里衣!
小宫女把寝宫附近都找遍了,愣是找不着,守夜的两个小黄门被打得哀叫连连,也不知道这皇帝的里衣去哪了,眼看着诸位大臣来上朝,宫中也只能把消息压下去,叫皇帝先上朝堂。
不过这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彭太师。
早朝结束,彭元祥回到家中,听下人禀告了此事,“皇帝的里衣丢了?”
彭太师笑了笑,“是他丢了还是叫他扔了?他这小小年纪,难不成是和宫女胡闹了?啧啧……”
他看着前来报信的宫中人,“……这么点小事儿,以后不必说了。”
*
几日之后王希瞻也听说了此事,当时便哈哈大笑,可却也只引为笑料,并没多说,只因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侯旻真说了这事叫他办妥了?”
前来送信的侯家人笑得见牙不见眼,“那还有假?现今宅子已经收拾出来了,就等着王大人光临呢!”
王希瞻面上欣喜,“那还等什么,还不赶快备马车!”
家人把马车备好,王希瞻和侯家家人一同出了成都府,来到郊外一家农庄。
此地说是农庄,却非寻常农家可比,打眼一望只见高门白墙,亮灰屋顶,庄院广阔,十分气派。
马车进了门,几人往里走,左右望去,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景致绝美。
说完拿了爹爹的画,回到自己院中画作业去了。
留下潘邓一人扬着头远远看着小崽子头也不回的背影,又看那《小鸡求学图》留在桌上,颇为凄凉。
他转身看师叔,师叔正注视着他,见他看向自己,面上带着笑意,“画都画好了,怎么不题字?”
潘邓别别扭扭地写了画作大名,徐观又给他写了一串字,把长长宣纸的空白处都一列列写满,又在上面按了几个印,这幅画才算是有些大作的神韵了。
“晾上几日,装裱一番,就更好了。”
潘邓嘀咕:“这画还装裱作甚,好像也不甚好看……”
徐观说道:“谁说不好看?我爱看。”
潘邓听他这么说,再看看也觉得自己画得还可以,也许观哥儿就喜欢白描画呢,那小崽子懂什么欣赏?
“若是你喜欢,我再画两幅也行。”
徐观笑着点头,“嗯。”
说话之间有人通报,北面林将军送来战报。
江南军如今已经到了应天府,应天府坚壁清野,眼见着准备背水一战,如今江南各处源源不断地往北方运送粮草,必定夺下应天府!
潘邓点点头,“他两个出兵,我不必忧心,叫他们依原样计划行事吧。”
北面的人走了,西面的人又来了,李应派人详细通报了这两个月在成都府的情况,又说了成都府目前的各个势力,而后说了他们的计划。
潘邓看着他送来的册子,沉思良久,而后说道:“既然如此,传信给晁少古,叫他看守江陵,不必再管成都府了。”说完又写一封密信,叫人送到李应手中。
*
成都府灵泉县,胡豆自从和吕家庄的几个人一同帮着张家人安葬了张二,众人对他便慢慢接纳了,知道他是个逃难来的,既然缘分如此,到了他们吕家庄,也当他是自己人。
又兼他一直也没找到工,村里健壮汉子每日下地侍弄庄稼,就他闲些,是以家家户户有个什么事也都叫他帮把手,一来二去,胡豆真成个庄里庄外人人夸的实在人了。
赵大回来了几日,官府的海捕文书还没下来,他们和刘夫子已经制定好了计划,只是在走时出现了分歧。
赵大手里拿着他们自己伪造的仓促而就的“诏书”,看着面前几人,“事到如今又为何反悔?”
一人说道:“不是我们反悔,当初我几个跟着你回来,就是认定了以后跟随你,可是就这么回成都府去,咱们不是自投罗网?若是被抓住了,可不光是逃兵这么简单了,这是大罪名!”
“要我说,咱们这计谋还是草了些,一个环节上出了岔子,咱们全都得完蛋!”
“刘夫子不是说了,咱几个尽量不去,找一些江湖好汉来做这事。”
赵大叹了口气,“去哪找些什么好汉来!”
当天晚上,胡豆就来了赵大家里,开门见山,“让别的厢兵兄弟都留在这儿,我陪你去。”
众人吃惊地看着他,胡豆说道:“你们本来就是逃出来的,官府难免不会通缉,就这么大喇喇回去,也太不把成都府放在眼里了。你们不必都去,常言道兵不在多在精,赵大带着我去,我帮你们把事办了!”
众人面对这么个汉子,真是不知说什么好了,小六说道:“兄弟,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你家人我们哥几个也给你看照了!”
胡豆摆手说道:“自我来到灵泉镇,父老乡亲助我不少,从没要过回报。如今有这时机,该我回报一二!正好成都府招兵,趁着他们没招多少人,咱们事不宜迟,明日便走!”
*
胡豆和赵大一路到了成都府,胡豆找了空闲将此事传信给了李大官人,李大官人也意识到这是个好时机,正好他们也有人已经潜入进了军营中,便立即叫杜迁召集自己人,准备起来。
而后又和巴州的卢俊义互通了消息,他在信中详写了灵泉县百姓欲要挑动彭党互相攻奸,他们就可在其中作乱,叫蜀地军士趁乱而走一事。
阮小五听了挠挠头,“这能行吗?那姓彭的既然走到今天,必不是个能轻易打发的,别到时候偷鸡不成蚀把米,再把他们一行人搭进去。”
却不料卢俊义哈哈大笑,“蜀中有能人矣,百姓尚不畏强权,敢于以身涉险,我等岂能坐视?他之一策尚好,只有一点这信上说得不差,既然是衣带诏,又怎么能没有衣?”
众人听了卢大官人一语,阮小五和燕青慢慢把目光移到时迁身上。
时迁顿时有点毛毛的,“看,看我干啥?”
第323章 鱼游入网
成都府皇帝行宫之中。
夕阳西下,正是宫中各处换值的时候,时迁悄悄潜入宫中御书房,偌大的御书房只有四个宫人,主人不在,小宫女和小黄门们就只是在此静默地候着。
时迁脚下没声,一点一挪,进了房中左偏房的书架后面,恰好此处有个放卷轴的大陶瓷缸,时迁便坐到大缸后头,一直等到两名宫女换值。
此处宫人换值不是一同换,两个宫女先换,之后才是两个小黄门,并且换职的时候是来人到了御书房内,原来的宫女才会离开。
时迁没有找到机会也没急,吃他们这行饭的,就得有恒心有毅力才行,不能轻动!
他听着脚步声来来走走,自己依旧蛰伏在此处,等待时机。
一直在此处坐了三个时辰,天色全黑,眼见着子时已经过了,那两个小黄门早已经离开,此处只剩下两个宫女。
夜深疲乏,站在原处的宫女趁着没人也不再站得板板正正,而是悄悄靠在屋里的大柱子上歇息,闭着眼睛打起了盹。
时迁这才又悄声出来,看着两人模样,走到御桌跟前,拿了两本奏折和待写的笔墨,再隐到御桌后面的屏风处,就着屋内烛火看起来。
几本看下去,全都是朝中官员字迹,不是那小皇帝的。
时迁眼珠一转,又等了片刻,把其中一个写着王希瞻名字的放到怀中,其余的放回桌上。之后又取了张纸,将桌上之印挨个盖了一遍,放到怀里,悄然离去。
夜幕如墨,狂风呼啸,卷起树叶尘土,吹得宫墙上的琉璃瓦嘎吱作响,树木哗哗,眼看着要下雨了。
时迁隐在一片阴影中,轰隆雷声阵阵,而后又有闪电照亮了半边天,紫红色的电明明灭灭,照映出他长了弯钩胡子的侧脸来。
时迁勾了勾小胡子,提气上跃,在轰雷声的掩映下到了皇帝陛下住的寝宫。
小皇帝在里间熟睡,只外间有两个小黄门看护,时迁悄悄潜入,在桌上搜搜寻寻,拿了几张小孩写的字,又慢慢走向床前。
床幔轻轻挑起,只见小皇帝正躺在床上,被窝盖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红扑扑的小脸。
时迁看了看小孩摇了摇头,感慨世事弄人,此番你可别怪我,要怪就怪你自己姓赵吧!
这么想着便听到一阵轻微的动静,时迁心中一惊,急忙躲到屏风后面,细心凝听,原来是小皇帝翻身了。
小孩嘟囔了几句,又沉沉睡去。
时迁等了好一阵才又悄声走出来,在黑夜的掩盖下,把那小孩从被窝里拎出来,衣裳一剥,把那中衣囫囵个塞到褡膊里,再把小孩塞被窝,自己飒然离去。
*
第二日清晨,小皇帝寝宫中动静不小,小宫女惊慌失措,小皇帝迷迷糊糊,宫中人集体震惊,皇帝怎么少了一件里衣!
小宫女把寝宫附近都找遍了,愣是找不着,守夜的两个小黄门被打得哀叫连连,也不知道这皇帝的里衣去哪了,眼看着诸位大臣来上朝,宫中也只能把消息压下去,叫皇帝先上朝堂。
不过这事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彭太师。
早朝结束,彭元祥回到家中,听下人禀告了此事,“皇帝的里衣丢了?”
彭太师笑了笑,“是他丢了还是叫他扔了?他这小小年纪,难不成是和宫女胡闹了?啧啧……”
他看着前来报信的宫中人,“……这么点小事儿,以后不必说了。”
*
几日之后王希瞻也听说了此事,当时便哈哈大笑,可却也只引为笑料,并没多说,只因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侯旻真说了这事叫他办妥了?”
前来送信的侯家人笑得见牙不见眼,“那还有假?现今宅子已经收拾出来了,就等着王大人光临呢!”
王希瞻面上欣喜,“那还等什么,还不赶快备马车!”
家人把马车备好,王希瞻和侯家家人一同出了成都府,来到郊外一家农庄。
此地说是农庄,却非寻常农家可比,打眼一望只见高门白墙,亮灰屋顶,庄院广阔,十分气派。
马车进了门,几人往里走,左右望去,雕梁画栋,小桥流水,景致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