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阮小二悄悄说道:“咱们也管主公要?”
  林冲正手持千里江山镜,看着对岸山谷,听了这话转头说道:“他们中游长江水快,江面窄,追击能用这法子。到了咱们这,近前江面狭窄,对岸行船不多时就能到咱们岸上,两岸太近,都是百姓。往东走一段又眼见着江面快变成湖面了,江面太宽,不适宜此法。”
  “那咱们也得在船上多安几门炮!”
  林冲点点头,又转过头看了对岸半晌,“虽不能在江面上炸船,不过看这地形,倒可以试试别的法子……”
  *
  宋军与东南军大战一触即发,沿岸百姓心中惴惴,但稍微往里一点,老百姓就不害怕了。
  任他们怎么打仗,自家还要过日子,眼瞧着五月五将至,数万人赶往苏州府看太湖龙舟竞渡。
  太湖旁边人山人海,热闹翻腾,前两场初赛已经淘汰掉了几个州县的龙舟队,剩下的有苏州、常州、杭州、秀州来的,最远的还有岭南来的龙舟队!
  一边张望的人十分惊讶,“……乖乖,这是钱多了烧心呢,那老远来到苏州府,就为了在太湖里边划船?”
  他身边同伴拿胳膊肘怼他,“你傻了,你看上面坐着的是谁?要我我也要在太湖里划船!”
  那人往上一看,正中的不正是江南之主,东南王仪仗!顿时十分理解了,“可惜了,离得远瞧不清,要不我也想看看咱们潘公长啥样。”
  湖边人山人海,欢呼雀跃,记者画师都就位了,潘邓给了个眼神,一级级传递下去,裁判敲锣挥旗,船员从岸边跑到船上,各就各位,龙舟竞渡!
  十几艘小龙舟敲锣打鼓,气势昂扬地划向锦标,犹如飞梭在水面上穿过,鼓声阵阵,锣声宣天,岸上百姓高喊助威,船员轮着膀子划出了残影,一二两船你追我赶。
  “超了超了……”
  “夺标了!”
  太湖边上沸反盈天,经久不散,夺得锦标的一船船员向东南王山呼拜舞,由苏州尹给他们发放了奖金。
  之后水上还有跳水竞渡耍杂技的,苏州府一连热闹了好些时日。到了《江南风尚》五月刊发行当日,众人都会心一笑,心道本月定然有那龙舟竞渡赛事讲解!
  却没想有人专心致志看划龙舟,却有人惊诧地发现本月刊新增了一个板块,“议论时政”。
  周元敬看着这个板块,不知道为何心中有些发颤,他把刊物窝在胳肢窝里,起身去找林中尉。
  第312章 舆论监督
  周元敬到林朔府上时,被林家家人告知主人不在,随后被请到老太公院里。
  林平原眼见着正在教书呢。
  周元敬连忙拜见太傅大人和两位宗子,潘阳与潘昭也认得周工曹,见面十分亲切,也向工曹大人回礼。
  周元敬笑着说道:“今日休沐,二位宗子殿下还照常读书?”
  潘阳撅起嘴来,对周工曹说道:“本来也该休沐,只是昨日父王考教,昭儿错得太多,这才要多学半日。”
  潘昭不服气,“大姐也错了。”
  “我只错了两个。”
  “那我小呢!”
  “小有什么要紧?该学的总要学的,这要分什么先后?”
  “大姐不讲道理,明明都错了。”
  潘阳坐得笔直,脑袋仰起来,“哼!”
  林平原缓缓开口:“二位殿下看来都学过孔融让梨,不过梨是甜果,让便让了;这错了试题是苦果,便不需让了。”
  两宗子蔫蔫背书。
  周元敬不知怎么回事,看着两个小宗子,想到是潘主公子嗣,就心生喜欢。现在看这两个小殿下默不作声埋头背书,他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问道:“我见二位殿下今日打扮了一番,可是要外出?或是宫中要举办宴会?”
  平日里两位殿下打扮也贵气,不过以舒适为主,更兼潘阳殿下刚得了小马驹,听说爱不释手,每日都要骑马射箭,因此从不戴首饰。
  今日却好好梳了发髻,头上正中带上了大朵盛开的牡丹花,两边还有晃来晃去的多股琉璃钗,脸上细瞧眉间还贴了不知道是啥的红点。
  潘昭殿下也打扮得十分精致,今日还罕见地穿了浅色衣裳,白底上是绣的浅黄绿色葫芦图,满铺的葫芦藤蔓,看着十分可爱。
  果然潘昭笑着说道:“我们后晌要去相亲!”
  嗯?周元敬眉毛一挑,相亲?“谁相亲?”
  潘阳说道:“是我们师叔要相亲,我们两个去做嘉宾。”
  两个小宗子的师叔?周元敬想了半天才想到是谁,那不是潘主公的师弟陈达吗!
  周元敬叹道:“我都没想过此事,想来如今陈达也到年纪了,唉,陈大人也是狠心,这自家孩儿眼看都要相看了,这么大的事也不见他回归。”
  他说着问两个小宗子,“二位殿下可知是什么人家?”
  这把潘昭问倒了,他摇摇头。潘阳想了一会儿,也说道:“不知道。”
  林平原说道:“后晌徐尚书带二位殿下去,据说是张纲之女,有徐尚书和余给事中在场,两家相看的。说是相看,实际上从前张纲与陈大人私交不错,这事八成能成。”
  周元敬没听过此人,“这张纲是谁?”
  林平原说道:“法学博士张纲,原来太上朝的太学博士,自前年来投奔主公的。”
  周元敬说道:“原来是法学那边的,怪不得没听过。不过既然从前认得,又有余深大人和徐尚书主持,想来是个好婚事。”
  林平原也点点头,“看来你我该早些备贺礼了。”
  周元敬便也坐下来,想问问林家是什么个礼,自己好也把礼备上,这一坐咯吱窝的刊物啪地掉下来,周元敬这才想到今日来林府的目的。
  他把刊物翻开,给林太傅看,“今日新看《江南风尚》,发现里面多加个‘议论时政’,下官愚钝,不知这是什么道理?叫民间读书人妄论朝廷政论不成?此事主公可与太傅商量?”
  林平原把那刊物拿在手里,略略一扫,之后翻到前面去,打算先看龙舟竞赛赛事转播。
  他一边看一边说道:“这事主公早有打算,到了此时才施行而已。此‘议论时政’便是你说的那个意思,不过不只读书人,百姓要议论,也由他们议论。”
  周元敬目瞪口呆。
  林平原看他吃惊,凑过去小声说道:“不瞒工曹,我初听此事也吃惊不小,你不知道,这才只是第一步。依主公打算,接下来便是小报、刊物与记者民间化,最终就是官府把控舆情而允许议论,最终要使民间舆论能监督官府与官员,叫百姓做这最后一个监督者了。”
  周元敬惊得帽子都掉了,小报刊物记者民间化?百姓舆论监督?这……这……
  “这能行吗?所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真要有有心之人借此造势,那该如何是好?”
  林平原说道:“肯定不会一开始就放开,这事要慢慢来,法学那边最近忙得很,正在整理和修订大宋律,眼见着要重新规范诽谤罪和公共舆情这方面的律法……你也知道,主公要做什么事,总是按部就班往下做的。”
  周元敬说道:“可就算如此,叫百姓监督又有什么用?百姓不懂政事,民间读书人有些因没有理过政,又十分天真,我怕这个口子一开,他们遇到些许小事,会带歪风向,不利官府治下。”
  林大儒呵呵一笑,“主公说了,国家是人民的国家,官府是百姓的官府,百姓的话是第一该听的话,朝廷和官府若是因为利于管理就偷这个懒,那就是本末倒置了,他身为一地之主,带头表示愿意接受监督……”
  林大儒看了看天边飞鸟,把《论语》卷了起来,“主公都如此说了,我等身为臣子,难道还要端起士大夫的架子不放吗?主公爱民,不只在嘴上说说,而是愿意因此而慢慢改革的,这是你我之福,也是天下之福。”
  周元敬听了,半晌才点点头,讷讷道:“我主心有丘壑。”
  先是设御史台,让宗老大人任御史中丞,掌管内外大小事务。如今眼看又有此“舆论监督”,百官可真要谨言慎行了。
  前车之鉴,主公可能也是怕了从前太上时朝堂上权臣一手遮天,想要避免重蹈覆辙吧。
  可不知为何,明明以后眼见着没好日子过了,他心中竟然有些期待起来,不知日后朝堂会是何模样。周元敬又问道:“索性今日谈到政事,下官还有一事不解,望老大人解惑。”
  “你说。”
  “主公前两年设法学,如今眼看着到了七月,学成的学子该考试了,这些考完的学子,主公要如何处置?”
  大宋官员何人不懂法?主公又为何为法而建学?这事他一直没搞明白,朝堂之中很多人也不理解,不过不耽误他们把家中熟读律法的子弟往里面送就是了。
  林平原摇头说道:“我能猜到,但不能说,此事便等主公日后昭告天下吧。”
  *
  苏州府五月五过得十分隆重,前线的士兵却不能回去过节,这些天里局势更加紧张,张清在武昌府驻军,江南军几乎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