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李应也没反驳张定远,而是说道:“如今天下大势在此,赵家难敌北狄,又失人心,两代三帝皆不能复兴中原,大宋寿命将尽矣。此依我一介商贾之人浅见,乃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而已,至此已回天乏术,又有谁能救得?张衙内身为读书人,你可知这天下该如何是好?百姓要依靠谁?”
  这一番四两拨千斤的反问倒问住了张定远,将他问得半天没说话。他如何能知这天下如何是好?他但凡有定邦安国之策,也不至于夜夜为国为民,为自己的前途叹息。
  李应说道:“此等天下大事,你不知,我不知,可我江东潘主公知,他之起事,其意便在终结此乱世,为盛世开太平。”
  众人皆被震住,说不出话来。
  张定远也不禁细想起来,难不成朝廷真如这人所说,回天乏术?此真是天下大势,不可转圜?
  刘仁庚也叹道:“如今群雄并起,北有董平王襄势大,可一介武夫,终究难以安邦;西有彭元祥趁乱自立,挟太祖七世孙,其行悖逆,其心昭然若揭;东有粟贼欲挟天子以令诸侯,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他坐到谢贤弟和李大官人对面,也给自己斟了杯茶,啜饮一口而后说道:“……只江南一地潘公,论名正言顺,他乃是先帝在时亲封东南王,镇守江南一地多年,太上亲自表彰其安南抚民,御笔至今还在苏州府;论文治政绩,江南昔日饱受花石纲之乱,又有方腊叛军作乱,民不聊生,潘公到后,仅仅几年,江东可说是天翻地覆,如今百姓安居乐业,何人不颂其恩德?”
  他看着满屋的读书人,侃侃而谈,“……若论武功战绩,潘公东平梁山、南平方腊,更率领东南军驱逐鞑虏,大军作战半年,将金军赶到河北以北,数次救百姓于危难!这天下何人能及?此人生在当世,乃百姓之福,更兼潘公礼贤下士,实乃有明主之相!”
  众人听此一言,从前没想过另投他主的,今日也不得不想一想了。
  李应又说道:“在江东做些实事,岂不比在此读书要强上许多?只是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众人都没答话,刘仁庚想叫会社里的读书人再想一想,张定远此时却说道:“我也不想那许多,你既说潘公有济世之才,江东百姓安居乐业,那他可管得了江陵府?现如今江陵府归粟大人掌管,城中粮慌已成乱象,我等前两日得知粟大人偷偷运我江陵府公粮出城,我等却无可奈何!”
  又有一人心急口快,“你要是能把粮食抢回来,我就听你的!”
  李应挑挑眉头,“这有何难?我还带了几个人来,待我打探一番形势,去信江州,再做打算,必将此粮夺回。”
  此事就这样商定,和助团的人顿时对李大官人有了几分亲切,谢安斋见了,便提议众人在家中摆酒设宴。
  李应和众人宴饮一番,说了许多江东近些年的事,临走时姜家子依依不舍,把李大官人送出门去,说道:“大官人莫忘了。”
  李应与刘仁庚走在前面,回头笑道:“江宁府往年真题一套,必不会忘!”
  *
  李应书信送到江州,潘邓与一众人见了,心中便明白此时形势。
  刑名扬说道:“这姓粟的真不做人!咱们粮食倒是能趁他走时抢回来,只是不知粟裕的走后,朝廷会派哪个新太守来,还是我等当机立断,趁着这段时日取下江陵?”
  晁少古赞同,“江陵重地,朝廷再怎么无能也不会再派一个尸位素餐之人来,我等还是早下手为强。”
  众人遂决定由张清率领一队人马到江陵府,暗地埋伏,先依和助团之意将府尹粟裕转运的公粮抢回来,分发给百姓,再结合百姓之力,谋夺江陵。
  晁少古也待随张将军去江陵,潘邓嘱咐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上上策也,赵仲延此人有勇猛之名,能依靠和谈取下江陵府,就别动兵力。”
  众人皆拱手称是。
  可没想到的是,张清大军还没到江陵,粟裕刚收拾齐整,欲带着最后一批粮草离开江陵府时,江陵的新府尹便走马上任了,现在人已到了襄阳,不日就将到达府城。
  潘邓颇有些惊奇,按理来说,府尹交接没有这样快的,这新府尹什么来头?
  底下探马说道:“来人是那宗泽!”
  *
  宗泽自从在大名府自请外放,便远离中央,是以朝堂上的风波并没波及到他。
  他先是带着家人到青州做了一届府尹,在任上时依旧不忘初心,三天上一遍折子要朝廷发兵收回失地,朝堂众人烦他烦得要死,但念及宗泽也是几朝老臣,遂都等他三年任期满,再寻个地方把人远远打发走。
  青州离朝廷还是近了些,如此聒噪,合该迁任西北!
  恰好此时粟大人升迁,江陵府需要人手,宗泽好歹也是曾经守住磁州府,连金军袭扰都不惧的人,粟磬一番思量,便决定派宗泽去守江陵府。他虽给侄儿写信,言江陵太远欲放弃此地,但此地若能守住还是好的。
  可他又舍不得在江陵府再派些人手了,如今朝廷自顾不暇,现在要紧之事不是外扩,而是内收了。
  抱着这样一番矛盾的心情,粟磬大笔一挥,任宗泽为江陵府知府,兼任荆湖北路转运使,兵马钤辖,统一府军事。
  *
  宗泽接到指令,立即带着家人出发,轻装简从,走马上任。
  他来时半路上便听说荆州目前和成都府的人有些龃龉,这种关键时候,那个粟裕竟然还要走,便想着赶紧来主持大局。
  一家人赶路还是有点慢,他遂叫自家大哥带着家人在后面慢慢走,自己一人骑着快马,带着两个随从先行。
  三人马上赶路,很快就到了襄阳,正在从襄阳往荆门赶,按照他这个脚力,再有五天也就到江陵府了。
  歇息的时候宗泽还不免感叹,“想老夫已是耳顺之年的人,前两年身子骨都快不行了,没想到还能养回来,如今日骑六十里不在话下!”
  他身边随从擦擦汗,身累心更累,“老大人千万保重,那江陵府诺大的地方,官员不知道有多少,怎就缺了咱们?大人且慢慢走罢,必不妨事!”
  宗泽眉毛一竖,“不知轻重!江陵乃四要之地,如今贼人虎视眈眈,岂能把此地拱手让人?上马!”
  一行人又骑马前行。
  *
  谁也没想到宗泽会来得这么快。
  江州众谋士得知是宗泽来此,都有些发愁。
  众人早就知道此人凶名,宗泽当年可是死守磁州府,连金人攻城都没攻下来的,粟裕此人他们还能说句不足为惧,可宗泽却是个硬骨头!
  更别说江陵府还有兵马都监赵仲延这枚勇将在,赵仲延若是和粟裕同治一府,那尚且有此人拖累,英雄也气短了;可若是和宗大人共治一府,那岂不是如虎添翼?
  众人想到这不由得犹豫几分,如此一来,他们之前制定的走百姓路线,叫大军压境,内外接应之下劝说兵马都监投诚,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策岂不是要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大家伙面面相觑,深觉得江陵要打一场攻守硬仗了。
  刑名扬说道:“不如咱们趁着宗泽还没到江陵,硬攻吧!”
  众人都看向主公,潘邓却不像刑名扬那般悲观,朝廷能派宗泽,而不是别人来江陵府,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这些日子里粟裕运粮出府,再加上新派来的府尹宗泽本就是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这是否代表着朝廷对于江陵府亦或是荆州一地本就举棋不定?
  如此的话,就算派宗泽来荆州,只要朝廷不给他派兵,就凭借着江陵府守军那两万人,恐怕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
  潘邓笑笑,“此事不难,我们只要送他一份大礼,想来便可坐享其成了。”
  第296章 宗泽新上任
  江陵府城外,赵仲延正迎接新府尹宗大人入城。
  他早早得知了新府尹已到襄阳,于前日就率领一队兵马往荆门方向迎接,十分周到。
  赵仲延也有自己的打算,一来他与王煜暂且休战,匀得出精力来做此事;二来宗府尹年事已高,远路而来,十分不易,他也恐老大人有什么闪失;三来他这两年里与粟大人相处得不甚和睦,以至他于用兵一事上十分掣肘,可如今正是用武之时,恰逢新人来到,他这武将还是要礼仪周全些,与新府尹打好关系,免得重蹈覆辙才行。
  宗泽一路跟随赵仲延到达府中,路上已问了如今战况,到江陵城之后又马不停蹄地去府衙办公。
  赵仲延本想带着士兵将老大人一行人先安置了再谈其他,可没想宗大人就只带了两个仆从来,随身的行李就在马背上搭着,总共也没几件。于是他便领着两个仆从到了太守府,说道:“你二人整理一番便可,这府中粟大人刚走,一干物什想来没有缺漏,有什么不应景的,只管吩咐人去做。”
  又把府中下人都聚在一起,见过了新府尹的家人,吩咐一通之后,这才又转回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