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童贯是因为知道自己几把刷子,是以前两月到了燕京,巡查河北军军营之后便上奏陛下,言“河朔将兵骄惰,不练阵敌军,须之用百无一有……军粮见在粗不堪食,须旋舂簸仅得其半……将输费力,兵器甚阙……”洋洋洒洒写了好几页纸。
总之就是说河北这地方一百多年没打仗了,要军纪军纪涣散,要军粮军粮没有,武器短缺,城防缺失,要用这样的军队攻打辽国,恐怕咱们要倒霉。
他也不是编瞎话,河北确实如此,整个大宋承平百年,除了他的西北军,哪有什么有战力的军队?
而赵佶心中有些动摇,除了军备之外,最重要的却是因为不太相信童贯的本领。
近年宫中总有流言蜚语,言童贯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总是做些陛下不允许的事,实在大逆不道!
其实这些事情赵佶早就知道,只是并不在意,他一向是个大度君王,愿意体恤臣子,不会过于苛刻,只是近年来传言愈演愈盛,竟然有人说童贯在西夏战败之后,隐瞒消息不报,反而呈上捷报。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真是童贯做得出来的?赵佶耳中听着谣言,心中却不敢确定,又不愿去问童贯,他自己身在宫中耳目不通,消息不畅,只在心中疑神疑鬼,着实叫人心累。
赵佶看着宫中落花,又深深叹气,如此为国家大事思虑,他这一年来,身形削减,鬓边白发都多了几根,真真是粉花落尽,减尽风流呀。
身边内侍见皇帝如此忧愁,上前劝慰道:“陛下如今日理万机,可也要畅快心智才好如,可要到西边园子去看看?”
这说得是赵佶新建的园子,原本因为东南造反停工了一阵,后又逐渐建起,如今砖石都已铺好,剩下的便是规划园林,正是让人心志畅快的阶段,赵佶听了,欣然前往。
*
与此同时,白山黑水之地,完颜阿骨打部落也在建设宫殿。
忙忙碌碌的匠人和奴隶都是从辽国掳掠而来,此时正值早秋,天气正暖和,宫殿也建了一多半。
女真人拿着鞭子在一边监工,还有贵族之子在附近玩闹,他们追逐嬉戏,笑声和喊声此起彼伏,不时惊起一群群栖息在附近的飞鸟。他们中最小的不过七八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一个个身着色彩鲜艳的皮袍锦袍,腰间系着短刀,头戴毡帽,身上有金银饰,细看十分奢华。
粘罕与完颜宗盛来此随皇帝阿骨打视察宫殿,见此情形眉头紧皱,“我女真强盛,靠的就是部众团结一心,现在这些贵族之子穿戴豪奢,要是互相攀比,坏了部众团结,岂不是祸事!”
他们一连攻下辽国几州,所抢夺来的战利品无数,有金银财宝,也有锦缎、女人、马匹、奴隶,还有大王指定要的各色匠人、文人,以及一箱箱的书籍。
得益于此,部落在短时间内就富裕起来,虽从前贵族也不缺吃穿,可断不会像如今这样人人锦缎。
完颜阿骨打听了却没太在意,完颜宗盛对粘罕说道:“使者回来后讲述南国之事,那里的百姓也个个穿戴豪奢,还佩戴琉璃器,这也算不得什么。”
粘罕却说道:“就是因为南国人华服美酒,因此才孱弱,他国土南面造反,可见也不是坚若磐石,只可惜我金国如今还未攻下辽国,若是边境安定,趁他南边造反,打到开封也不在话下!”
第182章 以退为进
阿骨打闻言看了粘罕一眼,说道:“不要小瞧敌人,南国伫立百年,岂能如你所说孱弱至此?他也不必为使者一事总是愤愤不平,他大宋是与我等推诿联合之事,只是条件没谈拢。我们便自己攻辽,没宋国助力,也能攻破。”
更何况他完颜阿骨打从前不过一个部落首领,虽然建国,却也没想能吞并大辽。直到宋使到来给了他信心,一路西行攻破辽国数州,如今回首,岂不是天神启示?
他看着两个下属,幽幽说道:“强宋不可小觑,如今宋朝拿我们当朋友,我们便趁机壮大,这才是道理。他宋朝此时不与我们联合,待到我大金壮大起来,他们也要重新再想了。”
几人说着话,看着宫殿旁在一起玩耍的小勇士,他们正在玩着女真古老的游戏,模仿捕猎,一人如狼似虎把另一个少年扑倒在地,完颜阿骨打哈哈笑道:“我女真强盛,皆赖于此,百年即可比肩辽宋,粘罕不必担忧!”
*
汴京城中,赵佶建了几天园子,心里颇为畅快,之前心中的郁结也消散了,只因他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既然许多人说童贯假传捷报,那在他军中派个监军不就行了。
之前他总觉得童贯一介宦官,是他赵家家仆,因此不必怀有戒心,可这几日与梁师成一同游赏园林,赵佶却突然觉得童贯纵然是宦官,想必也有建功立业之心,如此一来便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干脆把蔡攸派给他,这样此事岂不迎刃而解?
至于潘卿家,赵佶更不明白为何总有人看不惯潘邓,潘邓此人虽然既不是宫内宦官,也不是他赵家人,可此人无父无母,乃是他一手提拔起来忠君之臣,到了金銮殿上第一件事就是感念皇恩,这些年来为他出使北地,东平梁山的,他如何能有二心?
就连他老师陈文昭也是元佑党人之徒,元佑党人如今朝中已没有同党,更别说陈相自作了宰相,那些个二府之人有几个不盼着他下台,暗地里使绊子?别当朕每天只会修园子,不懂个中门道,他只是做个垂拱之君,看破不说破罢了。
这些当臣子的就是一天不争心中就不舒服,真是没事找事!
大宋到如今,本就官员冗杂,若都按朕所想,一人掌管一事,便不须有那么多麻烦,当年他罢黜元佑党人,叫新党执政是如此;之后叫蔡京大权独握也是如此,只一个拿主意的,行政畅通,不是极好的?
偏偏他都坐上此位二十多年了,这群大臣还是要争斗,唉,斗来斗去,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赵佶心中担忧国事,又觉得头疼了,打算再去新园子玩乐一番,以备第二天一早上朝宣布巡边大事。
八月十九日,皇帝命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使其勒兵十万巡边;蔡攸、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三人为其副使,与童贯同领军队;同时任命此时为保静军节度使的种师道为大军都统制,一同北上巡边。
这边童贯与蔡攸二人带领几千禁军浩荡往北去。那边皇宫之内却迎来新捷报,乃是如今在南边平乱的广德军节度使潘邓潘大人活捉了反贼方腊,贼人正在押送,现已在路上,过半月就要到达京城!
方腊那个大反贼被活捉了!
朝中一片沸腾,南边乱了这么久,如今终于有了眉目了,反贼业已被擒,岂不是正代表着南方战乱将歇,他大宋国土又安定了?
赵佶心潮澎湃,满面红光,连前来送信的梁山小兵都赏银百两,还将吏部官员、考科院官员通通叫来皇宫,要大肆封赏潘邓及其手下将士。
陈文昭出声劝阻道:“如今方腊还未到京城,陛下不若等反贼到东京,认罪问斩过后再行奖赏?”
赵佶哈哈大笑,“你这老师也忒谨慎些,潘卿家少年英雄,独自去南方剿匪,连战方腊数员大将未曾落败,如今又生擒敌酋,这是莫大的功劳,朕只怕没得官位赏他呢!”
众人也都恭贺皇帝觅得良将,平定反贼,社稷稳固。
吏部官员和科考院的官员也都凑在一同商议这潘节度使是该有个什么样的封赏才好,此人今年不过二十有一,便已身居高位,如今已是广德军节度使,节度六州军政大事,大权独揽,还要怎么往上升?
吏部尚书捋捋胡须,说道:“此事不必忧心,陛下今晚大宴群臣,待到宴席之上,老夫与太师商议一番,叫他拿定主意便是。”
众人恍然大悟,“是该如此!”
赵佶此时还在二府看潘邓送来的信件,其中除了禀告战况之外,又有一封密信,其上写道:“臣南下平乱数月,夙夜不怠,唯恐有违陛下所托,终承蒙天佑,收复五州数十县,如今已皆归王化。今方腊已擒,白莲教首恶尽除,臣心中惴惴亦随之而消,终感不愧于陛下矣。
臣已派遣将士押送方腊及白莲教大小首领赴东京,听候陛下审判。陛下当初命臣节度东南,意为平乱,如今方腊已平,臣之使命已成十之八九。臣深知权柄过重,易招人非议,苏州府尹屡次弹劾,臣亦知其意。然陛下圣明,数月以来,多加转圜,使臣得以安心行事,此恩此德,臣感激涕零,永铭肺腑。
如今大局已定,只余苏州府处方腊伪廷三大王方貌未定,苏州府守军两万,想其自能平乱。今垦交出手中兵权,回汴京伴驾君上,以尽人臣之忠,亦可侍奉老师身边,以尽弟子之孝,望陛下成全,臣潘邓顿首。”
赵佶长叹了一口气,将此信件递给二府众位大臣传阅。
“潘卿家出征在外,为保我赵氏河山,风餐露宿,披挂杀敌,尔等还要他如何?叫这样一个能干实事,能上战场的能臣,一边在前面拼命,一边又受人弹劾,为这等琐事挂心。朕当初封潘卿家为广德军节度使,我大宋只他一个节度使乎?只教他暂管军政大权,尔等连着几月都受不了?”
总之就是说河北这地方一百多年没打仗了,要军纪军纪涣散,要军粮军粮没有,武器短缺,城防缺失,要用这样的军队攻打辽国,恐怕咱们要倒霉。
他也不是编瞎话,河北确实如此,整个大宋承平百年,除了他的西北军,哪有什么有战力的军队?
而赵佶心中有些动摇,除了军备之外,最重要的却是因为不太相信童贯的本领。
近年宫中总有流言蜚语,言童贯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总是做些陛下不允许的事,实在大逆不道!
其实这些事情赵佶早就知道,只是并不在意,他一向是个大度君王,愿意体恤臣子,不会过于苛刻,只是近年来传言愈演愈盛,竟然有人说童贯在西夏战败之后,隐瞒消息不报,反而呈上捷报。
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真是童贯做得出来的?赵佶耳中听着谣言,心中却不敢确定,又不愿去问童贯,他自己身在宫中耳目不通,消息不畅,只在心中疑神疑鬼,着实叫人心累。
赵佶看着宫中落花,又深深叹气,如此为国家大事思虑,他这一年来,身形削减,鬓边白发都多了几根,真真是粉花落尽,减尽风流呀。
身边内侍见皇帝如此忧愁,上前劝慰道:“陛下如今日理万机,可也要畅快心智才好如,可要到西边园子去看看?”
这说得是赵佶新建的园子,原本因为东南造反停工了一阵,后又逐渐建起,如今砖石都已铺好,剩下的便是规划园林,正是让人心志畅快的阶段,赵佶听了,欣然前往。
*
与此同时,白山黑水之地,完颜阿骨打部落也在建设宫殿。
忙忙碌碌的匠人和奴隶都是从辽国掳掠而来,此时正值早秋,天气正暖和,宫殿也建了一多半。
女真人拿着鞭子在一边监工,还有贵族之子在附近玩闹,他们追逐嬉戏,笑声和喊声此起彼伏,不时惊起一群群栖息在附近的飞鸟。他们中最小的不过七八岁,最大的也不过十四五岁,一个个身着色彩鲜艳的皮袍锦袍,腰间系着短刀,头戴毡帽,身上有金银饰,细看十分奢华。
粘罕与完颜宗盛来此随皇帝阿骨打视察宫殿,见此情形眉头紧皱,“我女真强盛,靠的就是部众团结一心,现在这些贵族之子穿戴豪奢,要是互相攀比,坏了部众团结,岂不是祸事!”
他们一连攻下辽国几州,所抢夺来的战利品无数,有金银财宝,也有锦缎、女人、马匹、奴隶,还有大王指定要的各色匠人、文人,以及一箱箱的书籍。
得益于此,部落在短时间内就富裕起来,虽从前贵族也不缺吃穿,可断不会像如今这样人人锦缎。
完颜阿骨打听了却没太在意,完颜宗盛对粘罕说道:“使者回来后讲述南国之事,那里的百姓也个个穿戴豪奢,还佩戴琉璃器,这也算不得什么。”
粘罕却说道:“就是因为南国人华服美酒,因此才孱弱,他国土南面造反,可见也不是坚若磐石,只可惜我金国如今还未攻下辽国,若是边境安定,趁他南边造反,打到开封也不在话下!”
第182章 以退为进
阿骨打闻言看了粘罕一眼,说道:“不要小瞧敌人,南国伫立百年,岂能如你所说孱弱至此?他也不必为使者一事总是愤愤不平,他大宋是与我等推诿联合之事,只是条件没谈拢。我们便自己攻辽,没宋国助力,也能攻破。”
更何况他完颜阿骨打从前不过一个部落首领,虽然建国,却也没想能吞并大辽。直到宋使到来给了他信心,一路西行攻破辽国数州,如今回首,岂不是天神启示?
他看着两个下属,幽幽说道:“强宋不可小觑,如今宋朝拿我们当朋友,我们便趁机壮大,这才是道理。他宋朝此时不与我们联合,待到我大金壮大起来,他们也要重新再想了。”
几人说着话,看着宫殿旁在一起玩耍的小勇士,他们正在玩着女真古老的游戏,模仿捕猎,一人如狼似虎把另一个少年扑倒在地,完颜阿骨打哈哈笑道:“我女真强盛,皆赖于此,百年即可比肩辽宋,粘罕不必担忧!”
*
汴京城中,赵佶建了几天园子,心里颇为畅快,之前心中的郁结也消散了,只因他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
既然许多人说童贯假传捷报,那在他军中派个监军不就行了。
之前他总觉得童贯一介宦官,是他赵家家仆,因此不必怀有戒心,可这几日与梁师成一同游赏园林,赵佶却突然觉得童贯纵然是宦官,想必也有建功立业之心,如此一来便不能同日而语。
因此干脆把蔡攸派给他,这样此事岂不迎刃而解?
至于潘卿家,赵佶更不明白为何总有人看不惯潘邓,潘邓此人虽然既不是宫内宦官,也不是他赵家人,可此人无父无母,乃是他一手提拔起来忠君之臣,到了金銮殿上第一件事就是感念皇恩,这些年来为他出使北地,东平梁山的,他如何能有二心?
就连他老师陈文昭也是元佑党人之徒,元佑党人如今朝中已没有同党,更别说陈相自作了宰相,那些个二府之人有几个不盼着他下台,暗地里使绊子?别当朕每天只会修园子,不懂个中门道,他只是做个垂拱之君,看破不说破罢了。
这些当臣子的就是一天不争心中就不舒服,真是没事找事!
大宋到如今,本就官员冗杂,若都按朕所想,一人掌管一事,便不须有那么多麻烦,当年他罢黜元佑党人,叫新党执政是如此;之后叫蔡京大权独握也是如此,只一个拿主意的,行政畅通,不是极好的?
偏偏他都坐上此位二十多年了,这群大臣还是要争斗,唉,斗来斗去,也不知什么时候是个头。
赵佶心中担忧国事,又觉得头疼了,打算再去新园子玩乐一番,以备第二天一早上朝宣布巡边大事。
八月十九日,皇帝命童贯为河北河东宣抚使,使其勒兵十万巡边;蔡攸、武泰军承宣使王禀、华州观察使杨可世三人为其副使,与童贯同领军队;同时任命此时为保静军节度使的种师道为大军都统制,一同北上巡边。
这边童贯与蔡攸二人带领几千禁军浩荡往北去。那边皇宫之内却迎来新捷报,乃是如今在南边平乱的广德军节度使潘邓潘大人活捉了反贼方腊,贼人正在押送,现已在路上,过半月就要到达京城!
方腊那个大反贼被活捉了!
朝中一片沸腾,南边乱了这么久,如今终于有了眉目了,反贼业已被擒,岂不是正代表着南方战乱将歇,他大宋国土又安定了?
赵佶心潮澎湃,满面红光,连前来送信的梁山小兵都赏银百两,还将吏部官员、考科院官员通通叫来皇宫,要大肆封赏潘邓及其手下将士。
陈文昭出声劝阻道:“如今方腊还未到京城,陛下不若等反贼到东京,认罪问斩过后再行奖赏?”
赵佶哈哈大笑,“你这老师也忒谨慎些,潘卿家少年英雄,独自去南方剿匪,连战方腊数员大将未曾落败,如今又生擒敌酋,这是莫大的功劳,朕只怕没得官位赏他呢!”
众人也都恭贺皇帝觅得良将,平定反贼,社稷稳固。
吏部官员和科考院的官员也都凑在一同商议这潘节度使是该有个什么样的封赏才好,此人今年不过二十有一,便已身居高位,如今已是广德军节度使,节度六州军政大事,大权独揽,还要怎么往上升?
吏部尚书捋捋胡须,说道:“此事不必忧心,陛下今晚大宴群臣,待到宴席之上,老夫与太师商议一番,叫他拿定主意便是。”
众人恍然大悟,“是该如此!”
赵佶此时还在二府看潘邓送来的信件,其中除了禀告战况之外,又有一封密信,其上写道:“臣南下平乱数月,夙夜不怠,唯恐有违陛下所托,终承蒙天佑,收复五州数十县,如今已皆归王化。今方腊已擒,白莲教首恶尽除,臣心中惴惴亦随之而消,终感不愧于陛下矣。
臣已派遣将士押送方腊及白莲教大小首领赴东京,听候陛下审判。陛下当初命臣节度东南,意为平乱,如今方腊已平,臣之使命已成十之八九。臣深知权柄过重,易招人非议,苏州府尹屡次弹劾,臣亦知其意。然陛下圣明,数月以来,多加转圜,使臣得以安心行事,此恩此德,臣感激涕零,永铭肺腑。
如今大局已定,只余苏州府处方腊伪廷三大王方貌未定,苏州府守军两万,想其自能平乱。今垦交出手中兵权,回汴京伴驾君上,以尽人臣之忠,亦可侍奉老师身边,以尽弟子之孝,望陛下成全,臣潘邓顿首。”
赵佶长叹了一口气,将此信件递给二府众位大臣传阅。
“潘卿家出征在外,为保我赵氏河山,风餐露宿,披挂杀敌,尔等还要他如何?叫这样一个能干实事,能上战场的能臣,一边在前面拼命,一边又受人弹劾,为这等琐事挂心。朕当初封潘卿家为广德军节度使,我大宋只他一个节度使乎?只教他暂管军政大权,尔等连着几月都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