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说着小郓哥突然神秘兮兮地问潘邓:“潘哥可知新来的府尹是谁?”
  潘邓还真不知道,这事是老师安排的,他当初接了皇命就紧忙往南赶,还并没向人问过,“听你这么说,是个咱们两个都认识的?”
  小郓哥嘿嘿一笑,“不算认识,我只见过一面。”
  “是谁?”
  “我且与你说,这人是个宗室,姓赵的!”
  潘邓一时犯了迷糊,他认得的人不少,可还真不认得什么宗室。
  小郓哥说道:“潘哥你忘了,当时东京城开书市的时候,招待过的贵客,他带着娘子一块来的,他娘子是个有名的才女。”
  潘邓恍然,“赵明诚?”
  “对!就是他!”
  小郓哥说道:“不光球赛办得好,自从赵府尹来了东平府,咱们府里现在也要建书院和图书馆了,嘿,我从前还真没想过,赵府尹说要把咱们东平府弄得跟南方这几个州似的,要做个文风昌盛之地,大家伙背地里说这事儿,都说成不了!咱们东平也没出过什么大官人呀!”
  潘邓笑道:“这事并非一天两天能见成效的,他能起这个好头就不错,成不成还要看往后呢。赵府尹说没说书院规划在哪儿?”
  “就在西边新规划的那片地,冯掌柜也申购呢,我听说有一部分直接定下来,剩下的和当初在东京建图书馆时那样……”小郓哥想了半天,“招标。”
  潘邓点点头。
  小郓哥絮絮叨叨地把东平府这几个月发生的事都说了,最后说道:“就是有一件事发愁,咱们府里想着明年开春动工,土地松软,工期也长,但是开春的时候又要办球赛,大家伙都发愁呢。”
  潘邓说道:“这有什么愁的,你来时没到润州城看,现在家家户户都用水泥,这东西盖房子快,只烧些青砖,用水泥垒起来,或者浇注竹筋混凝土,就能把工期缩短了,还省木材。”
  小郓哥头一次听“水泥”,还不知是何物,满脸疑惑。
  潘邓便说道:“等你往回走的时候,到润州城见了李大官人,叫他与你讲上一讲,再带你去厂里看看,就知道了。”
  小郓哥说道:“说起来我与李大官人也几个月没见了。”
  潘邓问他,“你到润州城时他没接应?”
  小郓哥回想道:“我到润州府只停留半天,只张都监和卢首领在府中,我找人问过李大官人与杜兴大哥,他两人都不在,听别人说他们去常州府了,说要谈什么生意,还要建工厂……说的好像就是这个水泥!”
  潘邓点头,“如今江南百废待兴,建水泥厂既能修缮房屋,又能提供就业机会,是个能快速恢复生产的好手段,只是辛苦李大官人了。”
  小郓哥嘿嘿笑道,“真要这么好,叫李大官人在咱们东平府也弄一个,到时候我那儿要是建新房,也叫他给我打个折扣。”
  潘邓于是问道:“你那儿如今怎么样了?”
  此时伙房兵拿了吃食通报,得了允许后进来,将手中托盘放到桌上,乃是摞成小山似的肉馒头,外加一大碗菠薐菜鸡蛋汤,小郓哥一边啃着肉馒头,一边呼噜呼噜喝汤,末了感叹一句,“菠薐蛋汤,人间绝味!”
  潘邓用慈祥的眼神看着这个只有菠菜蛋花汤就非常满足的小伙子,眼见他吃了三个包子才放缓吃速,与自己说起在原来祝家庄地盘上新建的药厂事宜。
  “……现在咱们大蒜素已经能稳定量产了,安神医还给想了个好法子,把大蒜素搓成丸子,外边包了层药衣,比原来那方便多了!”他一边说着从自己怀中掏出一个锦囊来,打开又有一小陶瓷盒,再打开只见里面一丸硕大的药丸。
  潘邓拿在手中看了看,有一颗鸡肉丸子那么大,“这么大,能咽吗?”
  小郓哥说道:“临吃之前给捏碎了再吃。”
  潘邓点点头,好歹是方便运输,又方便定量了。
  小郓哥接着说道:“那青霉素着实不太好弄,我原叫安神医主持此事,可他在咱们府中安济院挂职,有公家事要忙不说,现在安神医在咱们东平府里也相当有名声,谁家有个疑难杂症,头风腹痛,背上生疮,寻常大夫治不了的都找他去治,偏偏他还一治一个准,每日里忙得很,我就又在府中寻了一个医者。”
  小郓哥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是抄写的那家人在官府的户籍,是个外来户。
  “咱们府中医者不少,但我也不敢轻易找,一来怕医术不精,弄不了咱们这精细的活;二来也怕不是个老实牢靠的人,嘴上没个把门儿的,把咱们这神药说出去了。”
  潘邓看着那张纸,只见户主姓何,一家五口,有老母何氏,妻崔氏,一儿一女。
  小郓哥说到:“他父子俩在咱们东平府一家医馆里面坐诊,抓药,女儿在纺织坊上工,虽是外来的,但也知根知底,在府中也是人人称赞的医者仁心,我就做主叫他和他儿子接了安神医的班,近几日刚研究出第一批,我这就带来了。”
  潘邓颇为意外:“已经研制出来了?”
  只见小郓哥又从怀里掏出一个锦囊来,打开里面又是一个瓷盒,他神秘兮兮的把这小盒子往潘哥面前挪了挪。
  潘邓也小心地把那盒盖掀开,只见里面有三个针筒,针筒是玻璃做的,推杆同样也是玻璃材质,只上头一块黑黑的杜仲胶,针管前头被堵死,在三个针筒旁边又有三个包着的针头。
  潘邓看着这个巴掌大的小盒子,内心感慨万分,以前看小说看多了众穿越前辈手搓导弹,如今轮到他,才知道许多看似简单的发明,依靠的是社会的整体工业水平。
  就拿这青霉素来说,玻璃、能制造针头精度的冶铁、杜仲胶、外加在古代无论怎样都难以达到的无菌环境,少了一样都难以做成。
  “试验过了吗?”
  小郓哥被肉馒头噎了一下,说道:“没试验呢,我不敢。”
  潘邓就把这三支青霉素收了起来,“叫他再生产一批出来。”
  小郓哥领命,当晚汤饱饭足后在军营中住下,呼呼睡了一晚,第二天早起回了润州城。
  *
  潘邓则没那么早睡去,而是拿着药盒来到了伤兵营。
  已经过去三天,轻伤基本上都能行动自如,重伤未愈的卧床休息,还有一直高烧昏迷的,被医者运送到特定的营房,每天有人照顾看守。
  潘邓问了新兵营的指挥使,“那个从对面来的醒了吗?”
  指挥使回道:“没呢,给了一颗神药吊着,也没醒,一直发热,昨天夜里惊厥,医者给喂了羊角汤,估计就这两天了。”
  潘邓穿了消过毒的白大褂,进了重症营房,看了看那名细作,说道:“你们先出去吧。”
  指挥使听命在外面看守,没过一会儿听到节度使叫他,他又进门一看,只见潘大人坐到那人床边,正在握着那细作的臂弯。
  潘邓说到:“你过来给他按着。”
  指挥使走过去依言用小棉花球按住了那人手臂,潘邓又如法炮制,给两个眼看活不成的注射了青霉素,这才离开了军营。
  指挥使过了一刻钟小心翼翼地把那小棉球掀开,只见果真如潘大人所说,下面一个出血点,已经不流血了,这才把那棉球扔掉,心中啧啧称奇,“你小子是交了好运了,不知道大人这又是什么神药……”
  这天夜里发生的事少有人知晓,第二天一早,潘邓大军继续南下,此时林冲也正在广德军练兵。
  *
  林冲当初接了潘节度使指令,来广德军调兵,起初此地禁军首领王昭德还不接见,言禁军只受皇帝调令,还没等林冲写信请求潘节度使指示,苏州又传来调令,要调派禁军支援苏州府。
  苏州府本就驻军五千厢兵,广德军之前又向苏州府支援了在此地就粮的禁军七千人,已经是鼎力相助,没想到苏州府竟然还要管他要人!
  他还没管苏州府要回他那七千人呢!写信询问也语焉不详,他好好的七千兵力如今到底怎么样了!
  王昭德不想在再理转运使调令,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整个广德军都归他管,自己又如何能抗令不尊?可若真再往苏州调兵,打了胜仗还好,真要全军覆没,背锅的不还是他们武将!
  第153章 湖州府城外
  王昭德心中愤愤不平,正巧前两日那南下讨伐白莲军的潘节度使派人来询问,王昭德便顺水推舟,将手下六千人马交给林冲,自己只剩两千禁军,与广德军三千乡厢兵守卫城池。
  这回找麻烦找不到他身上了吧?
  林冲得了兵马,又在广德军驻军半月,训练一番。禁军的底子要比厢兵扎实许多,因此练习阵法来也并不费事。只军中有些人过惯了和平年月,倦怠惯了,不肯出力气训练。
  林冲便在军中提拔了几个有建功立业之决心的副将,一层一层管下去,不怕他们惫懒。
  阮小二这几日也一同训练,颇为看不上眼,“我还不知道他们什么底细?当初咱们在梁山上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禁军来攻打过,名字叫禁军,实际上也就那样,冲一冲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