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之后便是具体方法,此时军队平时的训练一般在军营的校场上进行,训练内容无外乎前进、后退、疏散、集合等基本训练,以及个人刀、枪、剑、戟等兵器的战术、战法等。
张府尹又写了进阶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相扑、角力,士兵们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等手段,能增加士兵耐力,以确保在实战中不会因为装备的负担而减弱战斗力。
后又写如何练阵营,张府尹侃侃而谈,洋洋洒洒,“……夫场操,练兵之始也,队列井然,阵型有序,士卒谙习军令,列阵如山,不动如松。行营,行军之备也,营地坚固,构筑迅速,以保行军无虞。野营,野外之需也,水源得寻,帐篷坚固,食物得烹饪,以使战力得持。战约,实战之练也,信号既定,部队协调,战术灵活,以求万众一心,力出一孔,化入至臻之境也……”
潘邓翻了一张又一张,除了军队的日常训练和阵营训练之外,张府尹又写了武器装备如何改进、弓弩如何训练、选拔精兵、维持军纪、治军治气、四时畋猎等,简直可以发表论文了!
潘邓前些日子也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写过训练士兵的法子,只是怕自己的方法“水土不服”又“纸上谈兵”,一直没给人看。如今有了张府尹的做范本,他也把自己之前记下的那一沓练兵之法拿出来,删减修改了一番。
张府尹写“……火器盛行,车、步、骑、辎各营皆配备火器,以应作战之需。”这说的不就是火药吗?
潘邓把自己记得的经典火药配比写上,又写到梁山上有呼延灼副将轰天雷凌振,等到梁山招安仪式顺利进行,就把此人要到东平府来。
张府尹写“古之四时畋猎,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每季演练,各不相同,要使士兵分别习练不同战法。”
这也是士兵的实战训练,张清特地强调了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战才能让士兵真正了解战场,磨砺士兵。
嗯,狩猎还是太保守了,潘邓在纸上写下“实战演习”和“出兵剿匪”八个大字。
有小伙流寇就出兵剿匪,没有的话就每月分队演习一次,还可以叫上张府尹,两地府兵友好交流一翻。
之后在“治军治气”旁写下“教导军士,激励精神”,又在“□□”旁写下“骑兵转攻,步兵斩马”。披衣翻看信件一夜,第二天一早,潘邓叫了林冲,张清,吩咐下去,开始练兵,势必要将东平府厢军营打造成一支强军——至少也要不怕土匪!
二人看了府尹写的练兵纲要,都觉得大有可为,一一应下,回去训练。
潘邓又叫来小郓哥,让他去东京走一趟。
“纺织坊现在陆续运转起来,李三娘暂不要她回东平,只给她报个平安便好。一个多月没有走动,风雅颂那边应该是没有货了。东京要是有预定的,就先送单子回来,叫纺织坊加急生产。”
小郓哥应下了,说道:“干娘呢?”
潘邓说道:“你回去看望干娘,和她说我一切平安,只是东平府还未完全安定,先不叫她回来,再过两个月一定接干娘回府。”
小郓哥接了潘邓给老师和师叔的信件,装在褡膊里,又拿了干粮盘缠,骑马出发去李家庄。他常年来往两地之间,一直是叫李龙、李虎二位哥哥相陪,此次也不例外。
*
又过两日,东京谕诏传来,详细写明招安一事,免了东平府两季税收,附御制金牌十枚,端庄威严。
晁通判见了大惊失色,“不是说有二十枚?怎么就来了十个!”
许宜在一边看着金牌,瞧个稀奇,潘邓则是接了皇帝私信,正拆信件,闻言说道:“十个也够了。”
手上动作不停,展开信纸,开头就是华丽的瘦金体写的“敕潘邓”三字。
而后赵佶写了自己近日忧愁,言联金一事虽有坎坷,却也大体顺利,接下来西北战事吃紧,国库也有亏空,左右支应不开,税收也不甚丰。潘爱卿素来多智计,能顺利摆平山东叛乱,谈下招安一事,朕心甚慰,已叫高太尉通力配合,有什么难事便问陈相,望爱卿多替朕分忧。
后面依旧有他“天下一人”的潇洒花押。
全篇没提府中遭灾的事,来的谕诏也只是招安的,救灾银两一分也没有。
这是叫他自己征税了,潘邓叹了口气。
“府中夏税收得如何了?”
许宜笑着答道:“夏税正收着,本还发愁呢,没想到圣上开恩,减免了一年租税,府中也宽松许多。咱们府只把今年夏秋两税收一收,府库就又有余钱了,咱们东平府这一劫也算是支撑过去了。”
潘邓点点头,又看向信件,此信提及老师,莫不是老师还有一升?
晁通判还在忧心金牌的事,“这只有十个,那剩下的匪徒如何是好?他们盘踞梁山一天,咱们东平府哪有个安宁!这劫是过去了,脑袋顶上还悬着石头呢!”说着偷偷瞄潘邓手中书信,“陛下来信怎么说的?可说为何只有十个?”
潘邓也拿过金牌细看,“官家没说此事,不过也不碍事。咱们说是招安,可梁山人数众多,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招完的,若是不够,再过几个月再想办法就是了。”
说着拿起一块来,装在怀里,起身出门去找武松
第107章 第一块金牌
金牌到手了,事就好办多了。
武松平日里都在县衙班房内,潘邓若是出门,则会护卫陪同。潘邓揣着金牌在班房招呼一声,让武都头随他去东七街。
武大郎回来后就重操旧业,依旧在东七街卖寿桃,来来往往的客官总有埋怨他无故歇业的。
“武大,你这些日子去哪了?人家都说你是发达了,不干这行了!”
武大脸上堆笑,“哪能呢,前些天随我家二哥出门一趟,这不就回来了。”
“武大,你可回来了,我吃别处的炊饼,没你这的扎实,好吃!”
又有妇人早定了炊饼,来这取货,武大郎正把笼屉里的红糖开花大炊饼往娘子的篮子里面装,那娘子说道:“还好你回来了,我都想自己蒸了,可惜蒸出来的不是这样的。”
这是送给亲戚姊妹的,还是要拿样子好看的大炊饼才好。
等到那娘子走了,潘邓和武松上前,叫武大郎去酒楼吃酒,武大郎见两个兄弟来了,喜笑颜开,让隔壁摊位的经纪帮忙看着摊子,随着潘邓到了秦风炙肉二层。
那隔壁卖烤饼的小经纪愣愣的看了半晌,心道武大家二哥都认识的,那身边的人……他看向一边卖羊肉汤的,“诶,咱们府里新知府不是从前那个潘押司?”
羊肉汤小经纪点头说:“是呀,府里谁不知道?这是陈大尹惦记咱们呢,在东京做宰相也没忘了东平府,知道咱们遭了灾,派他徒弟回来了!”
天娘嘞,那卖烤饼的往几人走的方向张望,那刚才来的,不就是潘府尹!他从前见过的,一直没忘呢!
买羊肉汤的还在叨叨,“……要说咱们新府尹,真是这个。”他竖了个大拇哥,“回到咱们东平,快刀斩乱麻,乞叱咔嚓,几天就把城里安定了,要不咱们现在能出来做小买卖?还在家躲着呢,我爷还说这场乱,按照他的过往来看,怎么也要半年才定呢……”
秦凤炙肉店二楼包间之内,三人就坐,多日未见,武大心里也乐呵,陪着兄弟说了好一会儿话,吃了两盏酒。
若是放到以前,武大不是这般爽快性子,只是举家搬到东平府,二哥回来后,乡邻热情,他在府中也有个人缘,又家逢变故,经历的多了,人也多少敞亮了些。
酒饱饭足,潘邓知道武大的摊上离不得人,就叫他有事先走。武大郎也不多打搅,便叫二哥陪着潘兄弟,自己先告辞了。
潘邓对武松说道:“我手里有一封信,待要交给李大官人带去梁山,不知你能否送信到李家庄?”
武松连忙拱手:“但凭府尹吩咐,武松今晚便出发。”说完之后突然想到:“只是李大官人自上回上山之后,宋大哥并不叫他再下山,如今去李家庄不知能否找到他。”
武松又说:“府尹既然要李大官人送信到梁山,何不直接给我武松,我直接送到梁山去便好,免得许多折腾。”
潘邓看着他问道:“若给武松,我也是一百个放心,不怕信件旁落他手,但却不知到时候武松还是否愿意回来。”
武松听了这话,面上惊愕,怔愣半晌,心下涌出悲凉来,过了一会儿说道:“府尹若不信我,何必收留我?我武松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不屑于做些邪门歪道的事,既然认了府尹为主,便不会再任他主。”
潘邓微笑道:“我自然信得过武松,可倒也怕那宋江一劝再劝。”
武松站起来:“我武松便是个今天东倒明天西倒的捕醉仙不成?府尹太过看轻我!”说完之后,自己也明白,并不怪别人,只怪他自己去梁山落草。
可说到底还是心中气闷,“府尹上次去梁山并不带武松,可也是因为信不过我?”
张府尹又写了进阶的训练方法,其中包括相扑、角力,士兵们穿着铁甲冲山坡、跳壕沟等手段,能增加士兵耐力,以确保在实战中不会因为装备的负担而减弱战斗力。
后又写如何练阵营,张府尹侃侃而谈,洋洋洒洒,“……夫场操,练兵之始也,队列井然,阵型有序,士卒谙习军令,列阵如山,不动如松。行营,行军之备也,营地坚固,构筑迅速,以保行军无虞。野营,野外之需也,水源得寻,帐篷坚固,食物得烹饪,以使战力得持。战约,实战之练也,信号既定,部队协调,战术灵活,以求万众一心,力出一孔,化入至臻之境也……”
潘邓翻了一张又一张,除了军队的日常训练和阵营训练之外,张府尹又写了武器装备如何改进、弓弩如何训练、选拔精兵、维持军纪、治军治气、四时畋猎等,简直可以发表论文了!
潘邓前些日子也根据自己前世的记忆,写过训练士兵的法子,只是怕自己的方法“水土不服”又“纸上谈兵”,一直没给人看。如今有了张府尹的做范本,他也把自己之前记下的那一沓练兵之法拿出来,删减修改了一番。
张府尹写“……火器盛行,车、步、骑、辎各营皆配备火器,以应作战之需。”这说的不就是火药吗?
潘邓把自己记得的经典火药配比写上,又写到梁山上有呼延灼副将轰天雷凌振,等到梁山招安仪式顺利进行,就把此人要到东平府来。
张府尹写“古之四时畋猎,有春搜、夏苗、秋狝、冬狩,每季演练,各不相同,要使士兵分别习练不同战法。”
这也是士兵的实战训练,张清特地强调了实战训练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实战才能让士兵真正了解战场,磨砺士兵。
嗯,狩猎还是太保守了,潘邓在纸上写下“实战演习”和“出兵剿匪”八个大字。
有小伙流寇就出兵剿匪,没有的话就每月分队演习一次,还可以叫上张府尹,两地府兵友好交流一翻。
之后在“治军治气”旁写下“教导军士,激励精神”,又在“□□”旁写下“骑兵转攻,步兵斩马”。披衣翻看信件一夜,第二天一早,潘邓叫了林冲,张清,吩咐下去,开始练兵,势必要将东平府厢军营打造成一支强军——至少也要不怕土匪!
二人看了府尹写的练兵纲要,都觉得大有可为,一一应下,回去训练。
潘邓又叫来小郓哥,让他去东京走一趟。
“纺织坊现在陆续运转起来,李三娘暂不要她回东平,只给她报个平安便好。一个多月没有走动,风雅颂那边应该是没有货了。东京要是有预定的,就先送单子回来,叫纺织坊加急生产。”
小郓哥应下了,说道:“干娘呢?”
潘邓说道:“你回去看望干娘,和她说我一切平安,只是东平府还未完全安定,先不叫她回来,再过两个月一定接干娘回府。”
小郓哥接了潘邓给老师和师叔的信件,装在褡膊里,又拿了干粮盘缠,骑马出发去李家庄。他常年来往两地之间,一直是叫李龙、李虎二位哥哥相陪,此次也不例外。
*
又过两日,东京谕诏传来,详细写明招安一事,免了东平府两季税收,附御制金牌十枚,端庄威严。
晁通判见了大惊失色,“不是说有二十枚?怎么就来了十个!”
许宜在一边看着金牌,瞧个稀奇,潘邓则是接了皇帝私信,正拆信件,闻言说道:“十个也够了。”
手上动作不停,展开信纸,开头就是华丽的瘦金体写的“敕潘邓”三字。
而后赵佶写了自己近日忧愁,言联金一事虽有坎坷,却也大体顺利,接下来西北战事吃紧,国库也有亏空,左右支应不开,税收也不甚丰。潘爱卿素来多智计,能顺利摆平山东叛乱,谈下招安一事,朕心甚慰,已叫高太尉通力配合,有什么难事便问陈相,望爱卿多替朕分忧。
后面依旧有他“天下一人”的潇洒花押。
全篇没提府中遭灾的事,来的谕诏也只是招安的,救灾银两一分也没有。
这是叫他自己征税了,潘邓叹了口气。
“府中夏税收得如何了?”
许宜笑着答道:“夏税正收着,本还发愁呢,没想到圣上开恩,减免了一年租税,府中也宽松许多。咱们府只把今年夏秋两税收一收,府库就又有余钱了,咱们东平府这一劫也算是支撑过去了。”
潘邓点点头,又看向信件,此信提及老师,莫不是老师还有一升?
晁通判还在忧心金牌的事,“这只有十个,那剩下的匪徒如何是好?他们盘踞梁山一天,咱们东平府哪有个安宁!这劫是过去了,脑袋顶上还悬着石头呢!”说着偷偷瞄潘邓手中书信,“陛下来信怎么说的?可说为何只有十个?”
潘邓也拿过金牌细看,“官家没说此事,不过也不碍事。咱们说是招安,可梁山人数众多,也不是几个月就能招完的,若是不够,再过几个月再想办法就是了。”
说着拿起一块来,装在怀里,起身出门去找武松
第107章 第一块金牌
金牌到手了,事就好办多了。
武松平日里都在县衙班房内,潘邓若是出门,则会护卫陪同。潘邓揣着金牌在班房招呼一声,让武都头随他去东七街。
武大郎回来后就重操旧业,依旧在东七街卖寿桃,来来往往的客官总有埋怨他无故歇业的。
“武大,你这些日子去哪了?人家都说你是发达了,不干这行了!”
武大脸上堆笑,“哪能呢,前些天随我家二哥出门一趟,这不就回来了。”
“武大,你可回来了,我吃别处的炊饼,没你这的扎实,好吃!”
又有妇人早定了炊饼,来这取货,武大郎正把笼屉里的红糖开花大炊饼往娘子的篮子里面装,那娘子说道:“还好你回来了,我都想自己蒸了,可惜蒸出来的不是这样的。”
这是送给亲戚姊妹的,还是要拿样子好看的大炊饼才好。
等到那娘子走了,潘邓和武松上前,叫武大郎去酒楼吃酒,武大郎见两个兄弟来了,喜笑颜开,让隔壁摊位的经纪帮忙看着摊子,随着潘邓到了秦风炙肉二层。
那隔壁卖烤饼的小经纪愣愣的看了半晌,心道武大家二哥都认识的,那身边的人……他看向一边卖羊肉汤的,“诶,咱们府里新知府不是从前那个潘押司?”
羊肉汤小经纪点头说:“是呀,府里谁不知道?这是陈大尹惦记咱们呢,在东京做宰相也没忘了东平府,知道咱们遭了灾,派他徒弟回来了!”
天娘嘞,那卖烤饼的往几人走的方向张望,那刚才来的,不就是潘府尹!他从前见过的,一直没忘呢!
买羊肉汤的还在叨叨,“……要说咱们新府尹,真是这个。”他竖了个大拇哥,“回到咱们东平,快刀斩乱麻,乞叱咔嚓,几天就把城里安定了,要不咱们现在能出来做小买卖?还在家躲着呢,我爷还说这场乱,按照他的过往来看,怎么也要半年才定呢……”
秦凤炙肉店二楼包间之内,三人就坐,多日未见,武大心里也乐呵,陪着兄弟说了好一会儿话,吃了两盏酒。
若是放到以前,武大不是这般爽快性子,只是举家搬到东平府,二哥回来后,乡邻热情,他在府中也有个人缘,又家逢变故,经历的多了,人也多少敞亮了些。
酒饱饭足,潘邓知道武大的摊上离不得人,就叫他有事先走。武大郎也不多打搅,便叫二哥陪着潘兄弟,自己先告辞了。
潘邓对武松说道:“我手里有一封信,待要交给李大官人带去梁山,不知你能否送信到李家庄?”
武松连忙拱手:“但凭府尹吩咐,武松今晚便出发。”说完之后突然想到:“只是李大官人自上回上山之后,宋大哥并不叫他再下山,如今去李家庄不知能否找到他。”
武松又说:“府尹既然要李大官人送信到梁山,何不直接给我武松,我直接送到梁山去便好,免得许多折腾。”
潘邓看着他问道:“若给武松,我也是一百个放心,不怕信件旁落他手,但却不知到时候武松还是否愿意回来。”
武松听了这话,面上惊愕,怔愣半晌,心下涌出悲凉来,过了一会儿说道:“府尹若不信我,何必收留我?我武松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不屑于做些邪门歪道的事,既然认了府尹为主,便不会再任他主。”
潘邓微笑道:“我自然信得过武松,可倒也怕那宋江一劝再劝。”
武松站起来:“我武松便是个今天东倒明天西倒的捕醉仙不成?府尹太过看轻我!”说完之后,自己也明白,并不怪别人,只怪他自己去梁山落草。
可说到底还是心中气闷,“府尹上次去梁山并不带武松,可也是因为信不过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