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呼延灼瞪他一眼,抽出鞭来,“这厮安敢无礼!”
李逵见了钢鞭,心知自己敌不过,便不吭声,宋江被骂,咬牙解释道:“宋江确实不知此事,等我查明真相,审明经过,便给府尹一个交代!”
潘邓说道:“不必说那许多,我来也不是看你之面,叫你这些首领聚在一块,待我传了口谕,这就下山。”
说着也不理宋江,一行人径直去了林冲那,换了衣裳鞋袜,这才又出门来,见宋江正在门口等待。
宋江见潘府尹出了门,又解释道:“府尹莫怪,那张氏兄弟不知是吃了什么迷魂药,犯了头风了!现如今他两个都昏迷不醒,等他二人醒来我定审问明白!再将这等犯上之人乱棍赶下山去,不叫府尹看了碍眼!”
小郓哥骂道:“他二人妄图杀人,你只将他赶下山去就好?你……”
潘邓却拦他,“好了,莫再苛责宋首领。”他换上了干净衣服,人整洁了,好似气也消了,整个人又温文尔雅起来,“宋首领代管山寨,难免力有不逮,此事日后再说。”
宋江激怒潘府尹又失败了,只得带着几人去忠义堂,林冲始终护卫身后,不离半步。
堂上大摆酒宴,宴请府尹大人,百十来位首领具都就位,随首领行礼,潘邓叫诸位免礼,与宋江一同主位就坐,左侧是林冲,呼延灼依次排开;右侧是吴用,花荣也依次排开。
潘邓今日才算见了梁山全部首领,宋江先道谢,谢潘府尹为他们山寨谋划招安一事。
潘邓也受之坦然。
宋江话音一转,面上探究之色:“只是潘府尹上次来梁山还怒斥我山寨不仁不义,却又为何为我山寨奔走,还意欲招安?”
潜台词是:莫不是你东平没甚兵马,怕了我梁山了。既如此那就把条件提高些,免得我梁山一怒,冲下山去,将你东平府踏平!
潘邓呵呵一笑,面对百十号人土匪就似面对百十号优秀员工发表演讲一般游刃有余,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道:“尔等在这深山之中,可知朝堂之事,国家大事?”
众人都将眼睛看向他。
潘邓又问:“我素来得知贵寨耳听八路,也消息灵通,可能得知朝堂之上最近在聊些什么事?”
众人都被勾起好奇来。
潘邓说到:“不瞒你等,本府虽在外任,朝中却有相知,平日与圣上也通得信件,因此略知一二。”
众人只听他卖关子,宋江问他,“可是朝堂出什么事了?”
潘邓说到:“此事要从本官去年出使说起。”
潘邓大略讲了出使金国一事,隐去重要情报,从一路去登州讲起,一直讲到被金人劫掠北上,险些丧命,天气恶寒,不少士兵裂肤堕指。又讲与金人皇帝完颜阿古打周旋,他身边权臣个个骁勇善战,王室打围精悍无比,众人听得入神。
此时不似后世,有众多娱乐,小说电影无数,此时的故事多经口头传唱,众人对此异域风情好奇心甚重,兼又是国家大事,恨不得耳朵竖起来听这‘潘府尹出使大金国’。
吴用也听的入迷,可他一个恍惚,又清醒起来,“府尹所说此事,与招安何干?”
众人也一个个反应过来,对呀,此事和招安又有什么联系?
潘邓喝口茶水,“我接下来就讲到了。”说着又开始讲他与使者回归,一路之上见辽宋期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防线岌岌可危,饿殍遍地,孤村处处,种种可怜之景不一而足。
听得众人伤感连连,鲁智深骂道:“辽贼可恶!我若为边将,杀光辽人!”
潘邓这才切入正题,说道:“我为东平府尹,从小在东平长大,你梁山攻破东平府,与我结下仇怨,可我们之间的仇怨比得过家国之难吗?”
第105章 潘邓议招安
众人听了潘府尹的话,不由得神情一凛。
潘邓说道:“原本不欲为尔等奔走,只是近日收到皇帝信件,言其忧心如今抗辽一事……”潘邓长长叹息,“天下太平,我们争斗也就罢了,如今国难当前,岂能容得有识之士内讧?”
“本官便正好想到那日宋首领带领游览梁山,见山上兵强马壮,因此才有这招安之法,也算得上是两全其美了。”
秦明说道:“府尹所言极是!”此不是正应天和!
众人被他暗捧得晕晕乎乎,就连一直提防的宋江,也不免有些热血沸腾,只吴用还没有丧失理智,说道:“攻打辽国乃是国事,自有官兵征伐,哪里就要我们山寨出兵?”要我们出兵却又没个好待遇,只想靠着嘴皮忽悠,哪有这样的道理?
李逵嚷嚷,“我们不招安!我宋江哥哥乃为山寨之主!”
宋江赶紧呵道:“黑厮住嘴!”
潘邓见席上之人形色各异,心中也知道有些人不愿意招安,说道:“本官何尝不知你们做土匪比作官兵自在,可花无百日红,诸位年轻力壮到几时?在山上聚义,做了山贼,祖先蒙羞,自己一人快活,将来儿女又有何前途?”
潘邓这一问,谁又能答得上来?
“还是说诸位英雄好汉只打得百姓,打不得辽贼?”
“你少看不起我们山寨!”席上有人怒道。
宋江眼看这些兄弟都要被忽悠招安了,连忙说道:“即便如此,这二十枚金牌太少了些,我山上首领众多,府尹不是不知,为何如此行事?”
解珍看宋哥哥责问,也说道:“潘府尹在上,我们都认你是个英雄好汉,可你口口声声说为我等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吧!”
“你说招安,却又只给金牌二十枚,难不成是看不起我们草莽之人,只要提携那些官人?”
潘邓惊讶道:“诸位竟然这么想!”
他面上有哑然之色,“唉呀,我此次不来,还不知众位首领有这多误会,那二十枚金牌,乃是本官亲奏圣上,专为你梁山着想过的呀!”
众人都面面相觑,潘邓说到:“诸位若是招安,没有功劳,一开始就没有官爵,只靠着手中人数罢了。梁山如今五万众,若是给你梁山一百枚金牌,倒是有个面上光,实际上又有什么用?每人统领五百人,不过做个营长,还不是被人指使?不如分成二十份,你们群而分之,为首者还能做个都监,率领一军,此正是我为众位兄弟着想的苦心呀。”
众人议论开来,此事竟真有几分道理!
那些个首领见潘邓今日如此平易近人,也敢和他说话了,“那二十枚金牌还不是他们那些官人的,招安不招安,和我们没关系!”
谁看不出来这潘府尹心有偏向呢,没见就对那林冲和另眼相待?还把张清带下山去了。
潘邓看了那人一眼,心想岂止自己看中出身,梁山不也是如此。在梁山之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里虽然是山寨,但是曾经当过武将的人,还是比曾经是土匪的人地位高,因为他们不光是江湖上叫得上名号,更重要的是有官身。
在这土匪窝里,还要崇拜官身,这就不得不说一句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了。这样的山寨底色,还想和官府谈条件,也只能一退再退了。
潘邓喝了口茶水,并没反驳他,而是说道:“你说的没错,本官也主张叫有官人带着你们招安。”
在座的武将们都睁大眼睛,果然如此,就说潘府尹是为了他们来的!
那些个草莽之人听了心中更不忿了,原以为潘府尹是个惜英雄之人,却没想到也这样有门第之见!
潘邓说道:“众位不知,军队之中,规矩多得很,不光是每日操训演练,武器也要管理,军资库也要看护,屯驻、兵甲、差役都要面面俱到,边防除了军事还要防火防盗,上下级迎来送往,和地方官员联络,通力合作,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不是想当就能当得……”
潘邓看着他们,语重心长:“……若是心中没数,一个不查就是违反军令,流放砍头都使得。若要你们就这么去当个军官,岂不是害了好汉性命?你们且随官人去任上待几年,好好学一学,将来再升迁才是正理。”
梁山众这才明白了府尹的良苦用心。
可有人心里不免打鼓,只因他们此时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梁山的兵力,也没有五万人呀!照着潘邓的算法,他们三万五千人,只够十四个位置!往常觉得梁山兵多将广,乃是称霸一方的大寨,怎么想分的时候却这么少了!
众首领眉眼之间开始活络起来。
宋江这些天一边安稳住不愿招安的人,一边稳固自己的亲信,同时又与众武将周旋,又施恩于晁大哥旧部,期望得其真心相助。
可如今没当上梁山首领不说,众人却被潘府尹三言两语,勾动心思。
宋江不由心中长叹一声,暗道大势已去矣。难不成此真是天命注定?
潘邓见宋江惆怅,说道:“首领宜早做打算,如今是天赐良机,首领难道不知大宋承平日久,百年未有战事?若是赶不上这次伐辽的机会,下次怕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到时候即便是招安了,能有个什么像样的官做?要蹉跎多少年才能升一升?”
李逵见了钢鞭,心知自己敌不过,便不吭声,宋江被骂,咬牙解释道:“宋江确实不知此事,等我查明真相,审明经过,便给府尹一个交代!”
潘邓说道:“不必说那许多,我来也不是看你之面,叫你这些首领聚在一块,待我传了口谕,这就下山。”
说着也不理宋江,一行人径直去了林冲那,换了衣裳鞋袜,这才又出门来,见宋江正在门口等待。
宋江见潘府尹出了门,又解释道:“府尹莫怪,那张氏兄弟不知是吃了什么迷魂药,犯了头风了!现如今他两个都昏迷不醒,等他二人醒来我定审问明白!再将这等犯上之人乱棍赶下山去,不叫府尹看了碍眼!”
小郓哥骂道:“他二人妄图杀人,你只将他赶下山去就好?你……”
潘邓却拦他,“好了,莫再苛责宋首领。”他换上了干净衣服,人整洁了,好似气也消了,整个人又温文尔雅起来,“宋首领代管山寨,难免力有不逮,此事日后再说。”
宋江激怒潘府尹又失败了,只得带着几人去忠义堂,林冲始终护卫身后,不离半步。
堂上大摆酒宴,宴请府尹大人,百十来位首领具都就位,随首领行礼,潘邓叫诸位免礼,与宋江一同主位就坐,左侧是林冲,呼延灼依次排开;右侧是吴用,花荣也依次排开。
潘邓今日才算见了梁山全部首领,宋江先道谢,谢潘府尹为他们山寨谋划招安一事。
潘邓也受之坦然。
宋江话音一转,面上探究之色:“只是潘府尹上次来梁山还怒斥我山寨不仁不义,却又为何为我山寨奔走,还意欲招安?”
潜台词是:莫不是你东平没甚兵马,怕了我梁山了。既如此那就把条件提高些,免得我梁山一怒,冲下山去,将你东平府踏平!
潘邓呵呵一笑,面对百十号人土匪就似面对百十号优秀员工发表演讲一般游刃有余,并不回答他的问题,只是问道:“尔等在这深山之中,可知朝堂之事,国家大事?”
众人都将眼睛看向他。
潘邓又问:“我素来得知贵寨耳听八路,也消息灵通,可能得知朝堂之上最近在聊些什么事?”
众人都被勾起好奇来。
潘邓说到:“不瞒你等,本府虽在外任,朝中却有相知,平日与圣上也通得信件,因此略知一二。”
众人只听他卖关子,宋江问他,“可是朝堂出什么事了?”
潘邓说到:“此事要从本官去年出使说起。”
潘邓大略讲了出使金国一事,隐去重要情报,从一路去登州讲起,一直讲到被金人劫掠北上,险些丧命,天气恶寒,不少士兵裂肤堕指。又讲与金人皇帝完颜阿古打周旋,他身边权臣个个骁勇善战,王室打围精悍无比,众人听得入神。
此时不似后世,有众多娱乐,小说电影无数,此时的故事多经口头传唱,众人对此异域风情好奇心甚重,兼又是国家大事,恨不得耳朵竖起来听这‘潘府尹出使大金国’。
吴用也听的入迷,可他一个恍惚,又清醒起来,“府尹所说此事,与招安何干?”
众人也一个个反应过来,对呀,此事和招安又有什么联系?
潘邓喝口茶水,“我接下来就讲到了。”说着又开始讲他与使者回归,一路之上见辽宋期间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国家防线岌岌可危,饿殍遍地,孤村处处,种种可怜之景不一而足。
听得众人伤感连连,鲁智深骂道:“辽贼可恶!我若为边将,杀光辽人!”
潘邓这才切入正题,说道:“我为东平府尹,从小在东平长大,你梁山攻破东平府,与我结下仇怨,可我们之间的仇怨比得过家国之难吗?”
第105章 潘邓议招安
众人听了潘府尹的话,不由得神情一凛。
潘邓说道:“原本不欲为尔等奔走,只是近日收到皇帝信件,言其忧心如今抗辽一事……”潘邓长长叹息,“天下太平,我们争斗也就罢了,如今国难当前,岂能容得有识之士内讧?”
“本官便正好想到那日宋首领带领游览梁山,见山上兵强马壮,因此才有这招安之法,也算得上是两全其美了。”
秦明说道:“府尹所言极是!”此不是正应天和!
众人被他暗捧得晕晕乎乎,就连一直提防的宋江,也不免有些热血沸腾,只吴用还没有丧失理智,说道:“攻打辽国乃是国事,自有官兵征伐,哪里就要我们山寨出兵?”要我们出兵却又没个好待遇,只想靠着嘴皮忽悠,哪有这样的道理?
李逵嚷嚷,“我们不招安!我宋江哥哥乃为山寨之主!”
宋江赶紧呵道:“黑厮住嘴!”
潘邓见席上之人形色各异,心中也知道有些人不愿意招安,说道:“本官何尝不知你们做土匪比作官兵自在,可花无百日红,诸位年轻力壮到几时?在山上聚义,做了山贼,祖先蒙羞,自己一人快活,将来儿女又有何前途?”
潘邓这一问,谁又能答得上来?
“还是说诸位英雄好汉只打得百姓,打不得辽贼?”
“你少看不起我们山寨!”席上有人怒道。
宋江眼看这些兄弟都要被忽悠招安了,连忙说道:“即便如此,这二十枚金牌太少了些,我山上首领众多,府尹不是不知,为何如此行事?”
解珍看宋哥哥责问,也说道:“潘府尹在上,我们都认你是个英雄好汉,可你口口声声说为我等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吧!”
“你说招安,却又只给金牌二十枚,难不成是看不起我们草莽之人,只要提携那些官人?”
潘邓惊讶道:“诸位竟然这么想!”
他面上有哑然之色,“唉呀,我此次不来,还不知众位首领有这多误会,那二十枚金牌,乃是本官亲奏圣上,专为你梁山着想过的呀!”
众人都面面相觑,潘邓说到:“诸位若是招安,没有功劳,一开始就没有官爵,只靠着手中人数罢了。梁山如今五万众,若是给你梁山一百枚金牌,倒是有个面上光,实际上又有什么用?每人统领五百人,不过做个营长,还不是被人指使?不如分成二十份,你们群而分之,为首者还能做个都监,率领一军,此正是我为众位兄弟着想的苦心呀。”
众人议论开来,此事竟真有几分道理!
那些个首领见潘邓今日如此平易近人,也敢和他说话了,“那二十枚金牌还不是他们那些官人的,招安不招安,和我们没关系!”
谁看不出来这潘府尹心有偏向呢,没见就对那林冲和另眼相待?还把张清带下山去了。
潘邓看了那人一眼,心想岂止自己看中出身,梁山不也是如此。在梁山之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这里虽然是山寨,但是曾经当过武将的人,还是比曾经是土匪的人地位高,因为他们不光是江湖上叫得上名号,更重要的是有官身。
在这土匪窝里,还要崇拜官身,这就不得不说一句革命不彻底就是彻底不革命了。这样的山寨底色,还想和官府谈条件,也只能一退再退了。
潘邓喝了口茶水,并没反驳他,而是说道:“你说的没错,本官也主张叫有官人带着你们招安。”
在座的武将们都睁大眼睛,果然如此,就说潘府尹是为了他们来的!
那些个草莽之人听了心中更不忿了,原以为潘府尹是个惜英雄之人,却没想到也这样有门第之见!
潘邓说道:“众位不知,军队之中,规矩多得很,不光是每日操训演练,武器也要管理,军资库也要看护,屯驻、兵甲、差役都要面面俱到,边防除了军事还要防火防盗,上下级迎来送往,和地方官员联络,通力合作,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麻烦,不是想当就能当得……”
潘邓看着他们,语重心长:“……若是心中没数,一个不查就是违反军令,流放砍头都使得。若要你们就这么去当个军官,岂不是害了好汉性命?你们且随官人去任上待几年,好好学一学,将来再升迁才是正理。”
梁山众这才明白了府尹的良苦用心。
可有人心里不免打鼓,只因他们此时想到另一件事,那就是梁山的兵力,也没有五万人呀!照着潘邓的算法,他们三万五千人,只够十四个位置!往常觉得梁山兵多将广,乃是称霸一方的大寨,怎么想分的时候却这么少了!
众首领眉眼之间开始活络起来。
宋江这些天一边安稳住不愿招安的人,一边稳固自己的亲信,同时又与众武将周旋,又施恩于晁大哥旧部,期望得其真心相助。
可如今没当上梁山首领不说,众人却被潘府尹三言两语,勾动心思。
宋江不由心中长叹一声,暗道大势已去矣。难不成此真是天命注定?
潘邓见宋江惆怅,说道:“首领宜早做打算,如今是天赐良机,首领难道不知大宋承平日久,百年未有战事?若是赶不上这次伐辽的机会,下次怕不知道何年何月了,到时候即便是招安了,能有个什么像样的官做?要蹉跎多少年才能升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