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徐观沉默着又出门拿熬好的药。
得了,自己说一句话两个人没一个满意的,他就多余,马政又叮嘱了静养,伤口没长好,不能乱动,就回去准备晚上熬药了。
潘邓在这吃了睡,睡了吃,静养一个多月,终于能下地走动,徐观就扶着他去河边慢慢走路,走了两步却见潘邓些累似的,脸红红的。
徐观心中不忍,“劝你不要出门,偏要出来,回去吧?”
潘邓气道:“我这是棉裤穿多了迈不开腿,都说了不要穿那么多层。”非要套!他都成球了!
徐观正色道:“胡闹,你大病初愈,这金地寒冷,怎么能不多穿些。”说完见潘邓不老实,要去摘帽子,又紧忙把他帽子正好,把两个毛耳朵给裹紧系在颌下。
潘邓“……”
算了,好不容易出门,他又接着在河边漫步。
重游拉林河,就好似重回故土一般,他儿时还和爷爷一起在此河边钓鱼,如今回忆昔日时光恍如隔世。潘邓内心触动,心想他也算是见到了此河千年前的模样,倒没什么变化,像是某种亘古不变的的东西,一直存在,从不消亡。
回到这里,他就像是海上漂泊的船只找到了码头,重新回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锚点,顿时觉得无比的踏实。
徐观见他看着湖水出神,问道:“你在想什么?”
潘邓说到:“我叹人之心念电转只在一瞬间,从前我觉得金国强大无比,连辽军都能轻易战胜,恐其对大宋不利,如今却好似拨云见日……”事情尚未发生,一切都有转机。
“那潘大人如今如何想?”
潘大人挺直了腰杆,说道:“此地风景秀美,土地肥沃,是好良田,合该纳入我大宋版图。”
徐观赶紧把他嘴捂上了,“胡乱说些什么。”他左顾右盼,见四周无人,看看潘邓,小潘大人正眨着眼睛看他呢,徐观把放在潘大人嘴上的手移到了额头上。
“也没发热,怎么说起胡话来了。”难不成是冻傻了?徐观赶紧带着潘邓回了屋。
当天晚上徐观给他换药,烛光之下,潘邓腰间的皮肤青紫淤血已经褪去,只有黄痕。
“已经快好了,马副使说这是最后一天上药,等明天就能把纱布拆了。”徐观动作轻柔,换好了药,又拿了干净布条给他缠上。
潘邓看师叔在他腰间忙活,昏暗的灯光之下,看不见表情,只感到有种温柔在,全然不似刚认识时,师叔整个人很疏离,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徐观的头发披散下来,发尾落在被褥上,也落在潘邓的手旁,潘邓挑起一缕来,拿在手中磨蹭把玩。徐师叔的动作变慢了,布条缠得松松垮垮的。
潘邓问道:“感觉变松了,是我腰细了吗?”
徐观又看向小潘大人的腰,昏暗的灯光下肌肤有种温暖的光泽。
他的目光飘忽着,沉默着把潘大人的衣服整理好,又给他盖上了被,“透透气也好……免得总是闷着。”
都整理好,徐观也要躺下睡了,潘邓的手却一直抓着他的头发,也不知道在玩什么,他没办法,就只能那样坐着,过了一会儿潘邓才好像反应过来似的,把手拿走了。
徐观看向他,潘邓的眼睛在烛光下,里面有温暖的光,也这样回望,两人对视着。
徐观不是没有想过抗拒,但是他抵挡不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当这个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目光就忍不住追随,心也忍不住靠近,他强迫自己把目光转向别处,过一会儿又会不自觉地看向他,就好像有一块磁石一样。
两个人慢慢的靠近。
温柔的呼吸喷洒在彼此的脸颊边上,垂下的睫毛在眼窝处落下一片扇形的阴影,双唇小心翼翼地触碰,万籁俱寂,此间只有风雪和明亮的星星。
短暂的一触即分,徐观问他,“你也心悦我吗?”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潘邓拿起他的手掌放在自己胸口处,冷热相接,两人都打了一个寒战,徐观又吻他,慢慢地把他放回被褥里,两人唇齿交缠,在这锦被堆中厮磨,徐观最终却还是从这甜蜜的泥沼中抽身出来,把潘邓的被子盖好,自己踉跄着下了火炕,披着衣服出门。
打开房门,寒风一激,他才算是平复下来,看着满天的星星,心中颇为温暖甜蜜,过了一会儿才回到屋中。
*
刚空闲两天的马政又开始熬草药,他絮絮叨叨地教训道:“徐副使,你也该爱惜身体,明知天冷还吹风,这怎么行?”
他把药放在炕边上,“你们年轻人就是爱俊,我这些天看你那衣裳箱子里全是些薄衣裳,怎不带点厚的来?”
“又是蓝的,又是紫的,又是月牙色的,还带些绫罗来,那布料叠了两层还能看见人影呢,是能扛风还是能御寒?”
那都是范老收拾的,他没看就带出门了,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徐观腹诽着,没吭声把药喝了,马政把碗收走,“你这两天也别出去了,病好了再说!”
徐观躺在炕上,病恹恹的,心里也觉得半夜出门染了风寒害臊,转过身去不看潘邓。
潘邓把手伸进他被窝里,握住他的手。
两人牵了牵手,徐观心中又甜蜜起来,心口的忧愁消散了,觉得小师侄惹人喜欢,他怎么都发愁不起来。
潘邓上辈子穿越过来时比师叔要大几岁的,这时候也觉得他年轻人那样蔫巴巴的颇惹人怜惜,心中柔软一片,恨不得立刻怜爱一番。
两人就在这样的错位之中各自心满意足,同炕异梦,面带笑容地睡着了。
*
元旦之时,完颜阿骨打请使者赴宴,几人到阿骨打帐前,见完颜阿骨打和其妻大夫人坐在炕上两副金装交椅上,有另外几位夫人献酒,用女真语说了祝词。
几夫人献酒后,宋使也献寿杯与阿骨打与大夫人,之后二人回酒,完颜阿骨打笑道:“我国自祖上相传,只有这个风俗,没有太多礼节。也只得这个屋子,冬暖夏凉,并不别修宫殿,劳费百姓。南使勿笑。”
潘邓回道:“大王仁厚,勤勉治国,勤于政事,恤民如子,今后必繁荣昌盛,国运兴隆。”
完颜阿骨打听了翻译,笑着点头,给使者赐座,共同宴饮。
又过一月,金使有信传来,阿骨打看过信后颇为满意,潘邓几人趁机请辞,阿骨打思索良久,同意了宋使的请求。
*
潘邓几人回时从渤海湾直接转路大名府,从陆路回东京,因此路正处宋辽边界,一路之上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边境线形同虚设,并不清晰,兵匪抢掠,遍地孤村难民,此间规模小的劫掠不会上报到中央,宋辽之间没有大战,但小摩擦却时有发生。
一路之上师叔与他讲了开国以来的养兵之策,马政也用亲身经历和他讲了宋朝文武之别,潘邓一路西行,深刻地意识到,宋代没有国防,意味着什么。
燕云十六州是北方草原与中原的天然屏障,现在燕云在辽国境内,开封是一片平地,露在黄河沿岸,太行山以东尽是大平原,骑兵从北南下,三天就可以到黄河,一旦渡河,即达开封城下。
国防线残破,燕云失地未复,宋朝不得不养兵,以兵力代替天险,形势如此,以后就不能裁兵,同时也不敢和辽国开战。
因为要打仗就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败了一退就到黄河边,国本就会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
种种如此,何其可怜。
更奇怪的是,因为太祖立下的种种政策重文轻武,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竭力提倡文治。不得不用兵而又看不起兵,武人无法立功;太过于集权以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不堪一击;养了兵又以兵代役,消磨兵卒。国库支出却越来越多,冗费严重。
种种弊端,若想破局,宋辽之间,必有一战。
此情此景正如陈文昭所设想,潘邓出门一年再归,也变成了主战派。
只是如何开战,用什么样的军队去作战,还值得深思。
第90章 潘邓回京师
东京城中,朝堂之上。
女真使者已经到来面圣,二府不复之前的和乐融洽,如今气氛紧张,宰位三人短暂的和平时期早已过去,现在正在为了政见不同斗得你死我活。执位战战兢兢,宰位针锋相对。
蔡京不同意联金攻辽,陈文昭支持此事,留余深在此左右为难,最终也只得站到陈文昭身后,只因此事为帝心所向。
他也搞不懂蔡京了,他们做臣子的,何必与皇帝叫板?
王黼和蔡京的长子蔡攸也开始联合攻击蔡京,这几人也有宰执之向,如今也在积累资本。朝堂之中,大家都是先选择队伍,再有做事的立场,如今蔡京一反常态,众人不知所以,但却抓住这个机会,都支持收复燕云十六州。
今日又是旧事重提,皇帝宣布退朝之后,余深小步跑到蔡京身边来,和他一起往宫门外走去,“蔡太师留步,前几日登门拜访,太师为何不见?”
得了,自己说一句话两个人没一个满意的,他就多余,马政又叮嘱了静养,伤口没长好,不能乱动,就回去准备晚上熬药了。
潘邓在这吃了睡,睡了吃,静养一个多月,终于能下地走动,徐观就扶着他去河边慢慢走路,走了两步却见潘邓些累似的,脸红红的。
徐观心中不忍,“劝你不要出门,偏要出来,回去吧?”
潘邓气道:“我这是棉裤穿多了迈不开腿,都说了不要穿那么多层。”非要套!他都成球了!
徐观正色道:“胡闹,你大病初愈,这金地寒冷,怎么能不多穿些。”说完见潘邓不老实,要去摘帽子,又紧忙把他帽子正好,把两个毛耳朵给裹紧系在颌下。
潘邓“……”
算了,好不容易出门,他又接着在河边漫步。
重游拉林河,就好似重回故土一般,他儿时还和爷爷一起在此河边钓鱼,如今回忆昔日时光恍如隔世。潘邓内心触动,心想他也算是见到了此河千年前的模样,倒没什么变化,像是某种亘古不变的的东西,一直存在,从不消亡。
回到这里,他就像是海上漂泊的船只找到了码头,重新回到了自己人生中的锚点,顿时觉得无比的踏实。
徐观见他看着湖水出神,问道:“你在想什么?”
潘邓说到:“我叹人之心念电转只在一瞬间,从前我觉得金国强大无比,连辽军都能轻易战胜,恐其对大宋不利,如今却好似拨云见日……”事情尚未发生,一切都有转机。
“那潘大人如今如何想?”
潘大人挺直了腰杆,说道:“此地风景秀美,土地肥沃,是好良田,合该纳入我大宋版图。”
徐观赶紧把他嘴捂上了,“胡乱说些什么。”他左顾右盼,见四周无人,看看潘邓,小潘大人正眨着眼睛看他呢,徐观把放在潘大人嘴上的手移到了额头上。
“也没发热,怎么说起胡话来了。”难不成是冻傻了?徐观赶紧带着潘邓回了屋。
当天晚上徐观给他换药,烛光之下,潘邓腰间的皮肤青紫淤血已经褪去,只有黄痕。
“已经快好了,马副使说这是最后一天上药,等明天就能把纱布拆了。”徐观动作轻柔,换好了药,又拿了干净布条给他缠上。
潘邓看师叔在他腰间忙活,昏暗的灯光之下,看不见表情,只感到有种温柔在,全然不似刚认识时,师叔整个人很疏离,仿佛拒人于千里之外。
徐观的头发披散下来,发尾落在被褥上,也落在潘邓的手旁,潘邓挑起一缕来,拿在手中磨蹭把玩。徐师叔的动作变慢了,布条缠得松松垮垮的。
潘邓问道:“感觉变松了,是我腰细了吗?”
徐观又看向小潘大人的腰,昏暗的灯光下肌肤有种温暖的光泽。
他的目光飘忽着,沉默着把潘大人的衣服整理好,又给他盖上了被,“透透气也好……免得总是闷着。”
都整理好,徐观也要躺下睡了,潘邓的手却一直抓着他的头发,也不知道在玩什么,他没办法,就只能那样坐着,过了一会儿潘邓才好像反应过来似的,把手拿走了。
徐观看向他,潘邓的眼睛在烛光下,里面有温暖的光,也这样回望,两人对视着。
徐观不是没有想过抗拒,但是他抵挡不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次当这个人出现在他面前时,他的目光就忍不住追随,心也忍不住靠近,他强迫自己把目光转向别处,过一会儿又会不自觉地看向他,就好像有一块磁石一样。
两个人慢慢的靠近。
温柔的呼吸喷洒在彼此的脸颊边上,垂下的睫毛在眼窝处落下一片扇形的阴影,双唇小心翼翼地触碰,万籁俱寂,此间只有风雪和明亮的星星。
短暂的一触即分,徐观问他,“你也心悦我吗?”
他的声音有些颤抖,潘邓拿起他的手掌放在自己胸口处,冷热相接,两人都打了一个寒战,徐观又吻他,慢慢地把他放回被褥里,两人唇齿交缠,在这锦被堆中厮磨,徐观最终却还是从这甜蜜的泥沼中抽身出来,把潘邓的被子盖好,自己踉跄着下了火炕,披着衣服出门。
打开房门,寒风一激,他才算是平复下来,看着满天的星星,心中颇为温暖甜蜜,过了一会儿才回到屋中。
*
刚空闲两天的马政又开始熬草药,他絮絮叨叨地教训道:“徐副使,你也该爱惜身体,明知天冷还吹风,这怎么行?”
他把药放在炕边上,“你们年轻人就是爱俊,我这些天看你那衣裳箱子里全是些薄衣裳,怎不带点厚的来?”
“又是蓝的,又是紫的,又是月牙色的,还带些绫罗来,那布料叠了两层还能看见人影呢,是能扛风还是能御寒?”
那都是范老收拾的,他没看就带出门了,谁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徐观腹诽着,没吭声把药喝了,马政把碗收走,“你这两天也别出去了,病好了再说!”
徐观躺在炕上,病恹恹的,心里也觉得半夜出门染了风寒害臊,转过身去不看潘邓。
潘邓把手伸进他被窝里,握住他的手。
两人牵了牵手,徐观心中又甜蜜起来,心口的忧愁消散了,觉得小师侄惹人喜欢,他怎么都发愁不起来。
潘邓上辈子穿越过来时比师叔要大几岁的,这时候也觉得他年轻人那样蔫巴巴的颇惹人怜惜,心中柔软一片,恨不得立刻怜爱一番。
两人就在这样的错位之中各自心满意足,同炕异梦,面带笑容地睡着了。
*
元旦之时,完颜阿骨打请使者赴宴,几人到阿骨打帐前,见完颜阿骨打和其妻大夫人坐在炕上两副金装交椅上,有另外几位夫人献酒,用女真语说了祝词。
几夫人献酒后,宋使也献寿杯与阿骨打与大夫人,之后二人回酒,完颜阿骨打笑道:“我国自祖上相传,只有这个风俗,没有太多礼节。也只得这个屋子,冬暖夏凉,并不别修宫殿,劳费百姓。南使勿笑。”
潘邓回道:“大王仁厚,勤勉治国,勤于政事,恤民如子,今后必繁荣昌盛,国运兴隆。”
完颜阿骨打听了翻译,笑着点头,给使者赐座,共同宴饮。
又过一月,金使有信传来,阿骨打看过信后颇为满意,潘邓几人趁机请辞,阿骨打思索良久,同意了宋使的请求。
*
潘邓几人回时从渤海湾直接转路大名府,从陆路回东京,因此路正处宋辽边界,一路之上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边境线形同虚设,并不清晰,兵匪抢掠,遍地孤村难民,此间规模小的劫掠不会上报到中央,宋辽之间没有大战,但小摩擦却时有发生。
一路之上师叔与他讲了开国以来的养兵之策,马政也用亲身经历和他讲了宋朝文武之别,潘邓一路西行,深刻地意识到,宋代没有国防,意味着什么。
燕云十六州是北方草原与中原的天然屏障,现在燕云在辽国境内,开封是一片平地,露在黄河沿岸,太行山以东尽是大平原,骑兵从北南下,三天就可以到黄河,一旦渡河,即达开封城下。
国防线残破,燕云失地未复,宋朝不得不养兵,以兵力代替天险,形势如此,以后就不能裁兵,同时也不敢和辽国开战。
因为要打仗就只能胜利,不能失败,败了一退就到黄河边,国本就会动摇,在这种情况下,宋朝就变成养兵而不能打仗,明知不能打仗而又不得不养兵。
种种如此,何其可怜。
更奇怪的是,因为太祖立下的种种政策重文轻武,养了兵又不看重他们,竭力提倡文治。不得不用兵而又看不起兵,武人无法立功;太过于集权以致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军队不堪一击;养了兵又以兵代役,消磨兵卒。国库支出却越来越多,冗费严重。
种种弊端,若想破局,宋辽之间,必有一战。
此情此景正如陈文昭所设想,潘邓出门一年再归,也变成了主战派。
只是如何开战,用什么样的军队去作战,还值得深思。
第90章 潘邓回京师
东京城中,朝堂之上。
女真使者已经到来面圣,二府不复之前的和乐融洽,如今气氛紧张,宰位三人短暂的和平时期早已过去,现在正在为了政见不同斗得你死我活。执位战战兢兢,宰位针锋相对。
蔡京不同意联金攻辽,陈文昭支持此事,留余深在此左右为难,最终也只得站到陈文昭身后,只因此事为帝心所向。
他也搞不懂蔡京了,他们做臣子的,何必与皇帝叫板?
王黼和蔡京的长子蔡攸也开始联合攻击蔡京,这几人也有宰执之向,如今也在积累资本。朝堂之中,大家都是先选择队伍,再有做事的立场,如今蔡京一反常态,众人不知所以,但却抓住这个机会,都支持收复燕云十六州。
今日又是旧事重提,皇帝宣布退朝之后,余深小步跑到蔡京身边来,和他一起往宫门外走去,“蔡太师留步,前几日登门拜访,太师为何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