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他旁边还有一个画师,也是左手拿画夹,右手执笔,在纸面上快速勾勒。
阮记者见那青年人身形潇洒,旁边百姓神情激动,那店里小二苦大仇深,付掌柜似要流泪,不觉得文思泉涌,把笔伸进那画家带着小桶里沾了点水,飞速在本上记起来。
周围人一看,果然是记者!便喊道:“连记者都来了!咱东平府又要出个百发百中的好汉了!”
那投壶的青年一听,四处张望,果然看见个瘦削的读书人拿着笔在纸上划拉着什么,奋笔疾书。
青年一阵语塞,得知他是那《京东蹴鞠广招示》的记者,从前自己也看这刊物,觉得精彩至极,但要是想到自己被画在纸面上,却总有些不好意思,便说:“……还是莫要记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店家经营不易,这剩下几根签,我便不投了。”
说着把签放下了,要走出人群,这竟是个不爱出风头的人!
旁人哪里能应,“小哥,怎不投了,急死我了,你投呀!”
“就差八个了!百年也不遇这么会投壶的,你若不投,他这大奖便没人能赢了!我听说一百两呢!”
“小英雄,快投呀!你要是现下不投了,我今晚都睡不着觉!”
身边的人一阵哀求,都等着看连中一百二十个,赢了那掌柜的大奖呢。
那青年被这么殷殷期盼着,也不忍心叫乡亲失望了,便拿了签子,又投起来。
一支,两支,三支。
“四支……”“五支……”“六支。”
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捏着拳头记起数来。
“七支!剩最后一个了!”人群一阵骚动,大家都紧紧盯着那壶。
只见那青年一如既往潇洒闲适,手臂一动,一个精准的弧线,签子入壶,却因为力大,签子弹了出来。
“啊!”
那竹签弹起来却又没完全弹出去,只在壶中跳了几下,又归于平静。
“八支!”人群爆发出强烈的欢呼。
“中了!中了!”围观的人蹦蹦跳跳,脸上挂着欢笑。
“一百二十个!连中一百二十个!真奇人也!不亲眼目睹,怎能相信!”
“掌柜呢?掌柜的!中了!快把大奖拿出来!”
“掌柜!大奖!”
付掌柜在一边看着呢,这会儿已经做好表情管理了,拿出手帕擦擦额头的汗,出来了拱了拱手,“诸位,承蒙惠顾,这位英雄确实连中一百二十个,我们店绝对说到做到,大奖待会儿就到。”
不一会儿,店里伙计把那大奖拿来了,众人一看,是个笼屉。
“掌柜的,你这是什么?不是一笼烧卖吧!之前说的大奖值一百两银呢!”
那掌柜的上前把笼屉打开,只见里面铺了绒布,正是十个闪亮的银烧卖!
第41章 第五期出版
众人一阵惊叹,盯着那银光灿灿的烧卖,众目睽睽之下,掌柜的把笼屉给了那青年,青年接过,场中一片抚掌感叹。
潘邓也在屋里往外瞧那好汉,董平见他站在椅子上使劲往外观望,便说:“你可知他是谁?”
潘邓回头:“董兄认得?”
“猜得个八九分,那人是隔壁东昌府都监张大人,江湖人称没羽箭张清的便是。”
哎呀!是了!潘邓以拳砸手,怎将这人忘了!
没羽箭张清,传说中连战梁山十五员将的猛人。
他本是东昌府兵马都监,善于飞石打人,百发百中。梁山攻打东昌府时,张清用飞石先后打梁山十五员将,以独门绝技威震敌胆,直接成了梁山众将武力值的分水岭。
没想到这样的狠人竟然看起来竟如此年轻俊俏。
潘邓便叫伙计,“既是东昌府都监,请他来一同畅饮。”又和董平悄声说:“待会董兄替我引荐。”
那张清听了便来到内堂,正好看见董平,面上带出笑来,“董都监,自上回一别,几年未见了。”
董平也起身拱手,“张督监别来无恙。”他向张清介绍,“这是本府潘押司,府里蹴鞠赛就是他办的。”
潘邓见礼:“见过张督监。”
张清这才看见这小少年,也还礼道:“早闻大名,不料潘押司如此年少有为,真是后生可畏。”
几人就坐,潘邓这才好打量张清此人,真不愧书中所说,是一俊逸青年,不似史进那种健气铜皮的体育生,也不像武松那样是个满目正气的好汉子,更不像董平那样,看着虽俊,眉眼中总有种狂狷之气。
这位的俊,是真俊,气质儒雅清新,长相硬朗坚毅。
如此好形象,怎能不上刊!
潘邓两眼放光,使了个眼色,那阮记者便过来拜见张督监,商议要上报一事。
张清想到本府都监已上了刊,正在右手就坐,这又有创刊人,左边就坐,怎好拒绝,便说随阮记者写新闻,不提他名字便是。
那阮记者又问能不借大奖一观,只让画师画个草稿,一会儿便还。
张清便让他去找自己带来的虞侯,“我此次正是带胞弟出来看球赛,那银烧卖已拿给他玩去了。”
桌上酒菜撤下,又重上一桌,潘邓一尽地主之谊,“张督监近两年还是第一次来东平府?伙计,上些咱们特色来招待。”
那伙计应下,一溜地端来了大盘烤羊腿,边上摞着烤肉串,烤板筋,另有单独烤羊肠羊心羊肝羊肚,红白腰子等,又给董都监新上了烤茄子,大盘烤韭菜,并上一大碗羊杂汤,砂锅装的莼菜羹,楼下街上买的捞汁蛤蜊,螃蟹,凉拌小菜,时令的鲜果,蜜煎,巴榄子,烤的焦酥的白肉胡饼,蒸得宣软的豆馅寿桃,新出笼的软羊烧卖,店家新上的一大碗澳肉浓汤的拨鱼儿,并上几大壶羊羔酒,正是酒酣耳热,大口吃肉之时。
张清吃得酣畅,“我早便听说府中蹴鞠赛是一官吏主持,今日见潘押司,果然不同凡响。”
潘邓道:“哪里是我一人之功,全赖府中同僚相助。”
张清则感叹道:“我平日不出府,没见得你们这东平府如何红火起来的,只记得我东昌府先是见了那刊物,轰动一阵;再又听闻东平府蹴鞠赛已开球,好几天大批百姓出城,全城都谈球赛,没看球简直插不上人说话;再后来各地人竟来东昌府找住处,我那府中客栈都满了,府边上小院还有人赁呢。”
“……到了我今日出城,更是有小商小贩全往东平涌来,弟兄们每日巡街从早到晚,我也是明日才休沐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晚便来了,家中胞弟吵着明日看球赛呢,你们这赛事当真不俗呀。”
董平默不作声,拿起酒杯来掩饰住上翘的嘴角。
潘邓则问:“东昌府真如此繁忙?”
张清点头,“饭馆客栈,租赁牛马的,生意都极好,本地行首整日忙得团团转。厢兵们已多日没休息了,每日都在府城中巡逻。府尹大人也想借着东风多收些商税,因此外地人涌进府城,也没下令来管,但怕出乱子呢,耳提面命,叫我们细心巡逻。”
董平凉飕飕地道:“你这都监倒是有空闲,还能来东平府玩乐。”
张清看他:“自是比不上董兄,还能亲自下场参赛呢。”
两人相视一笑,张清说道:“可惜就这一日,明天是那“英华队”对阵“金榜队”,见不着你踢球了,颇为遗憾,待到你们决赛那天,我怕是也来不了,不然定能亲眼见董兄夺冠了。”
董平也不谦虚,“那你没眼福了!”
*
马上就是半决赛了,门票的价格坐地涨了一倍,场内前排的座位已经炒到十八贯一张,依旧是一票难求。
为了促进消费,四强赛和半决赛之后都有三天的蹴鞠手休整时间,这是为了让前来看球的游客四处走走,为东平府的府民收入做贡献。
半决赛四选二之后,休息三天,之后连比两天,第一天两败队比赛选出第三名,最后一天决赛,两胜队选出第二和第一名。
三天休息的时候,府中游客也没闲着,因为那鹦鹉洲书坊,竟是出了球队‘海报’了!
第五期刊物出版之后,好多读者反应,就爱那大张的球员图,要书坊单印出来卖。
“你们这图是好,只中间一个折痕,压不平!怎么不单卖?坊里没有装裱匠吗?”
“这大图怎就两张?还只有那孙进和郭龙,我都不支持这个霹雳队呢!为什么不印凌风社的?”
“为什么不印风云社的?我想要风云社的!”
来反映的问题七七八八,最终指向一个问题,球迷们要印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球员大图!
市场有需求,商家必须作出反应,潘邓和房掌柜,沈编辑商量一晚,第二日就出了全新产品方案。
选了四强的四支明星球队,分别是凌风社,风云社,霹雳队和英华队。
找画师来画了蹴鞠手的肖像,并着简单位置介绍,并在一张大图上,又画了蹴鞠手们在球场上踢球的英姿,每人都得一张大图,又有合影一张,再有写着蹴鞠队名的横幅一张。
阮记者见那青年人身形潇洒,旁边百姓神情激动,那店里小二苦大仇深,付掌柜似要流泪,不觉得文思泉涌,把笔伸进那画家带着小桶里沾了点水,飞速在本上记起来。
周围人一看,果然是记者!便喊道:“连记者都来了!咱东平府又要出个百发百中的好汉了!”
那投壶的青年一听,四处张望,果然看见个瘦削的读书人拿着笔在纸上划拉着什么,奋笔疾书。
青年一阵语塞,得知他是那《京东蹴鞠广招示》的记者,从前自己也看这刊物,觉得精彩至极,但要是想到自己被画在纸面上,却总有些不好意思,便说:“……还是莫要记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店家经营不易,这剩下几根签,我便不投了。”
说着把签放下了,要走出人群,这竟是个不爱出风头的人!
旁人哪里能应,“小哥,怎不投了,急死我了,你投呀!”
“就差八个了!百年也不遇这么会投壶的,你若不投,他这大奖便没人能赢了!我听说一百两呢!”
“小英雄,快投呀!你要是现下不投了,我今晚都睡不着觉!”
身边的人一阵哀求,都等着看连中一百二十个,赢了那掌柜的大奖呢。
那青年被这么殷殷期盼着,也不忍心叫乡亲失望了,便拿了签子,又投起来。
一支,两支,三支。
“四支……”“五支……”“六支。”
围观的人都忍不住捏着拳头记起数来。
“七支!剩最后一个了!”人群一阵骚动,大家都紧紧盯着那壶。
只见那青年一如既往潇洒闲适,手臂一动,一个精准的弧线,签子入壶,却因为力大,签子弹了出来。
“啊!”
那竹签弹起来却又没完全弹出去,只在壶中跳了几下,又归于平静。
“八支!”人群爆发出强烈的欢呼。
“中了!中了!”围观的人蹦蹦跳跳,脸上挂着欢笑。
“一百二十个!连中一百二十个!真奇人也!不亲眼目睹,怎能相信!”
“掌柜呢?掌柜的!中了!快把大奖拿出来!”
“掌柜!大奖!”
付掌柜在一边看着呢,这会儿已经做好表情管理了,拿出手帕擦擦额头的汗,出来了拱了拱手,“诸位,承蒙惠顾,这位英雄确实连中一百二十个,我们店绝对说到做到,大奖待会儿就到。”
不一会儿,店里伙计把那大奖拿来了,众人一看,是个笼屉。
“掌柜的,你这是什么?不是一笼烧卖吧!之前说的大奖值一百两银呢!”
那掌柜的上前把笼屉打开,只见里面铺了绒布,正是十个闪亮的银烧卖!
第41章 第五期出版
众人一阵惊叹,盯着那银光灿灿的烧卖,众目睽睽之下,掌柜的把笼屉给了那青年,青年接过,场中一片抚掌感叹。
潘邓也在屋里往外瞧那好汉,董平见他站在椅子上使劲往外观望,便说:“你可知他是谁?”
潘邓回头:“董兄认得?”
“猜得个八九分,那人是隔壁东昌府都监张大人,江湖人称没羽箭张清的便是。”
哎呀!是了!潘邓以拳砸手,怎将这人忘了!
没羽箭张清,传说中连战梁山十五员将的猛人。
他本是东昌府兵马都监,善于飞石打人,百发百中。梁山攻打东昌府时,张清用飞石先后打梁山十五员将,以独门绝技威震敌胆,直接成了梁山众将武力值的分水岭。
没想到这样的狠人竟然看起来竟如此年轻俊俏。
潘邓便叫伙计,“既是东昌府都监,请他来一同畅饮。”又和董平悄声说:“待会董兄替我引荐。”
那张清听了便来到内堂,正好看见董平,面上带出笑来,“董都监,自上回一别,几年未见了。”
董平也起身拱手,“张督监别来无恙。”他向张清介绍,“这是本府潘押司,府里蹴鞠赛就是他办的。”
潘邓见礼:“见过张督监。”
张清这才看见这小少年,也还礼道:“早闻大名,不料潘押司如此年少有为,真是后生可畏。”
几人就坐,潘邓这才好打量张清此人,真不愧书中所说,是一俊逸青年,不似史进那种健气铜皮的体育生,也不像武松那样是个满目正气的好汉子,更不像董平那样,看着虽俊,眉眼中总有种狂狷之气。
这位的俊,是真俊,气质儒雅清新,长相硬朗坚毅。
如此好形象,怎能不上刊!
潘邓两眼放光,使了个眼色,那阮记者便过来拜见张督监,商议要上报一事。
张清想到本府都监已上了刊,正在右手就坐,这又有创刊人,左边就坐,怎好拒绝,便说随阮记者写新闻,不提他名字便是。
那阮记者又问能不借大奖一观,只让画师画个草稿,一会儿便还。
张清便让他去找自己带来的虞侯,“我此次正是带胞弟出来看球赛,那银烧卖已拿给他玩去了。”
桌上酒菜撤下,又重上一桌,潘邓一尽地主之谊,“张督监近两年还是第一次来东平府?伙计,上些咱们特色来招待。”
那伙计应下,一溜地端来了大盘烤羊腿,边上摞着烤肉串,烤板筋,另有单独烤羊肠羊心羊肝羊肚,红白腰子等,又给董都监新上了烤茄子,大盘烤韭菜,并上一大碗羊杂汤,砂锅装的莼菜羹,楼下街上买的捞汁蛤蜊,螃蟹,凉拌小菜,时令的鲜果,蜜煎,巴榄子,烤的焦酥的白肉胡饼,蒸得宣软的豆馅寿桃,新出笼的软羊烧卖,店家新上的一大碗澳肉浓汤的拨鱼儿,并上几大壶羊羔酒,正是酒酣耳热,大口吃肉之时。
张清吃得酣畅,“我早便听说府中蹴鞠赛是一官吏主持,今日见潘押司,果然不同凡响。”
潘邓道:“哪里是我一人之功,全赖府中同僚相助。”
张清则感叹道:“我平日不出府,没见得你们这东平府如何红火起来的,只记得我东昌府先是见了那刊物,轰动一阵;再又听闻东平府蹴鞠赛已开球,好几天大批百姓出城,全城都谈球赛,没看球简直插不上人说话;再后来各地人竟来东昌府找住处,我那府中客栈都满了,府边上小院还有人赁呢。”
“……到了我今日出城,更是有小商小贩全往东平涌来,弟兄们每日巡街从早到晚,我也是明日才休沐一次,偷得浮生半日闲,今晚便来了,家中胞弟吵着明日看球赛呢,你们这赛事当真不俗呀。”
董平默不作声,拿起酒杯来掩饰住上翘的嘴角。
潘邓则问:“东昌府真如此繁忙?”
张清点头,“饭馆客栈,租赁牛马的,生意都极好,本地行首整日忙得团团转。厢兵们已多日没休息了,每日都在府城中巡逻。府尹大人也想借着东风多收些商税,因此外地人涌进府城,也没下令来管,但怕出乱子呢,耳提面命,叫我们细心巡逻。”
董平凉飕飕地道:“你这都监倒是有空闲,还能来东平府玩乐。”
张清看他:“自是比不上董兄,还能亲自下场参赛呢。”
两人相视一笑,张清说道:“可惜就这一日,明天是那“英华队”对阵“金榜队”,见不着你踢球了,颇为遗憾,待到你们决赛那天,我怕是也来不了,不然定能亲眼见董兄夺冠了。”
董平也不谦虚,“那你没眼福了!”
*
马上就是半决赛了,门票的价格坐地涨了一倍,场内前排的座位已经炒到十八贯一张,依旧是一票难求。
为了促进消费,四强赛和半决赛之后都有三天的蹴鞠手休整时间,这是为了让前来看球的游客四处走走,为东平府的府民收入做贡献。
半决赛四选二之后,休息三天,之后连比两天,第一天两败队比赛选出第三名,最后一天决赛,两胜队选出第二和第一名。
三天休息的时候,府中游客也没闲着,因为那鹦鹉洲书坊,竟是出了球队‘海报’了!
第五期刊物出版之后,好多读者反应,就爱那大张的球员图,要书坊单印出来卖。
“你们这图是好,只中间一个折痕,压不平!怎么不单卖?坊里没有装裱匠吗?”
“这大图怎就两张?还只有那孙进和郭龙,我都不支持这个霹雳队呢!为什么不印凌风社的?”
“为什么不印风云社的?我想要风云社的!”
来反映的问题七七八八,最终指向一个问题,球迷们要印着自己支持的球队的球员大图!
市场有需求,商家必须作出反应,潘邓和房掌柜,沈编辑商量一晚,第二日就出了全新产品方案。
选了四强的四支明星球队,分别是凌风社,风云社,霹雳队和英华队。
找画师来画了蹴鞠手的肖像,并着简单位置介绍,并在一张大图上,又画了蹴鞠手们在球场上踢球的英姿,每人都得一张大图,又有合影一张,再有写着蹴鞠队名的横幅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