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可秦弘做不到,他总是担心哪里做的不好会让父皇失望、嫌弃、生气,越是担心他就越想让严锡正这些功臣们做决定,而不是他来拿主意,这样他就不会犯错了,不会直面父皇的严厉与训斥。
父皇有时候严厉,有时候会单独提点他,在他第一次发作头疾后,父皇连严厉的一面都少有了,交待他差事时会提点得更多,语气也更加鼓励。
南巡结束,因为他答应给王叔分战马的事父皇狠狠训了他与王叔一顿,秦弘惭愧得无地自容,但他并不怨怪父皇,只怪自己让父皇失望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父皇再也没有单独安排过他差事,再也没有单独提点过他,官员们有什么政见分歧父皇再也没有询问过他的意思,包括这次北伐,父皇虽然叫他过去商议了,父皇看他的眼神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妹妹出书,铮哥儿曾怨怪妹妹“抢”了他的贤名,曾担心父皇可能会改立三弟为太子,秦弘相信三弟与妹妹没有要与他争抢的心,可这半年多父皇对他的态度,父子之间几乎无话可说的疏离与陌生,让秦弘隐隐觉得,父皇大概真有改立储君的心了。
秦弘低着头,看着大殿上铺着的光可鉴人的金砖。
父皇刚立他为太子的时候,秦弘只高兴了一阵,高兴这事终于有了结果,高兴姐姐终于不用再牵肠挂肚了,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担心,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个储君,担心他会惹父皇失望,担心父皇走后他撑不起这副重担,既辜负了父皇的信任也辜负了天下百姓。
与这个压得他几乎喘不上气的储君之位相比,秦弘更羡慕只用学习如何带兵打仗的二弟,更羡慕无忧无虑整日笑呵呵的三弟,羡慕明明可以什么都不用学却能什么都学得极好且在官场上游刃有余的妹妹。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要废他这个太子,秦弘会配合父皇,只要父皇开口,他绝不会留恋,选二弟也好,选三弟也罢,他都不怨不恨。
龙椅之上,兴武帝终于在强颜欢笑的长子低下头时,朝长子瞥了一眼。
.
庆阳率领的主力军十月中旬才返回蓟州,她要犒赏将士们,要抚恤阵亡将士们的家人,要等二哥、邓坤率领的两路奇兵回来,同时还要在等待的期间趁机安抚饱受东胡袭边之苦的边关百姓们,即便全都忙完了,大军返回京城也要再走一个月。
兴武帝知道,女儿可能要腊月初才能回京了。
女儿已经立了战功扬了威名,何时回来都行,兴武帝并不着急,因为在女儿回来之前,他也有他要做的事。
十一月初,在京城的百姓们对这场胜利的兴奋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后,宫里,这日朝会一开始,兴武帝坐都没坐龙椅,先将御史台参户部郎中方济贪污的奏折与证据甩到吏部尚书杨执敏的脚下,厉声道:“杨执敏,这种无才无德的贪官,你是怎么给朕选出来的!”
杨执敏全身一颤,捡起脚边凌乱的奏折与证据文书飞快看过,立即出列跪到了大殿中间,羞愧道:“臣识人不清,错把奸臣当成了能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兴武帝便要贬杨执敏的职。
严锡正最先替杨执敏求情,就在戴纶等文官也准备开口时,秦弘白着脸跪到了杨执敏身边,俯身叩首道:“父皇,是儿臣收了方济的贿赂,再逼迫杨执敏举荐方济的,父皇要罚,就罚儿臣吧。”
同样跪伏的杨执敏歪过头,看到了太子泪流满面的脸。
杨执敏闭上了眼睛,这一日,终于还是来了。
第129章
在猜到父皇有改立太子之意的那天起, 秦弘就一直在等父皇开口。
这种等待让他日夜煎熬,也让他越来越不敢直视父皇, 盼着父皇早下旨意,又怕看见父皇眼中的失望。头疼发作时,好几次秦弘都冲动得想去找父皇主动请辞,最终又因为没有勇气面对父皇而打消了念头,于是秦弘也越发唾弃自己,既无魄力承担,也无魄力卸下。
但这都是他的错,不该连累杨执敏这样的开国功臣。
跪在地上,秦弘管不住自己的眼泪,可在他开口认罪之后, 秦弘的心竟然静了下来,因为他终于可以卸下那些年因为帮大姐提拔官员而生出来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愧疚,终于有了合情合理请辞的理由而不用让父皇背负无故废储的污名。
太子的心静了, 排在文臣中后段的户部郎中方济却在太子说出他的名字后惊了一个透心凉, 原来让皇上雷霆大怒让开国功臣杨执敏都面临贬官之危的那个无才无德的贪官奸臣竟然是他?
心凉之后就是腿软, 方济直接跪在地上爬出了文官之列,爬到大殿中间停下,整个上半身都趴伏在地,哆哆嗦嗦的, 想要辩解又怕多说多错, 因为他确实贪了,确实给永康公主送了银子,可能永康公主也分了银子给太子,太子才会认罪?
即便御史台那边并没有查出来什么,太子都认罪了, 他如何辩驳?
越琢磨哆嗦得就越厉害,方济连开口认罪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臣们一看就明白了,这方济是真贪了啊,那么太子……
文武百官全都看向了跪在最前面的太子与杨执敏。
一片死寂中,兴武帝坐到了龙椅上,盯着烂泥一样的方济,冷声道:“方济,且不说你这些年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朕只问你,你当年是如何当上这个户部郎中的?”
方济还在试图从绝境中找出一条生路,没敢马上回答,秦弘急着道:“父皇,是儿臣……”
兴武帝怒斥道:“闭嘴,朕没问你!”
秦弘死水般的心一下子又乱了,他已经做好了被废的准备,反正都要被废,他宁可一人揽下所有罪名,也不想大姐牵扯进来!
“父……”
“方济,你耳朵聋了吗!”
父子俩几乎同时开口,兴武帝雄浑愤怒的声音完全压下了秦弘的有气无力。
没有臣子能抗住这位开国皇帝的审问,还在苦苦挣扎的方济如遭雷击,脑海一片空白,只凭本能地交待起来:“臣,臣听说大公主与太子殿下姐弟情深,臣就试着送了大公主三千两银子,后来……”
秦弘担心大姐担心得眼泪都断了。
兴武帝语气反倒平静了许多,接着方济的话问:“后来你又孝敬过大公主多少?”
方济已然没有退路,只能皇上问什么答什么,埋着脸道:“每年年底臣都会送大公主一千两的年礼,前后共送了七年。”
大臣们低声议论几句,不知哪个率先注意到兴武帝难看的脸色,这才静了下来。
兴武帝的脸色能不难看吗?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都是他的骨肉,纵使姐弟俩不如小女儿招他的疼爱,兴武帝也只是给小女儿更多的照顾,并没有故意苛待冷落过长子长女。对长子,兴武帝一开始就寄予了厚望,儿子得了头疾后他连重话都不说了,儿子一直立不起来,他也还愿意再给儿子一次机会,特意安排儿子监国,直到确定儿子是真的当不好大齐的储君,他才彻底死心。
对长女,长女喜欢金银珠宝,兴武帝就给她等同于儿子们的府邸与爵禄,是,因为长女无才,兴武帝将意图入朝的长女臭骂了一顿,长女大概委屈死了,可他早知道长女在外面收受贿赂往朝廷里塞官,早知道长女还干过替百姓们挂田的糊涂事,他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如果不是太子不堪用,兴武帝根本不会明着惩罚长女,只会在临走前将姐弟俩叫到面前训一顿……
兴武帝仰起头,对着大殿上方的雕梁画栋缓了一会儿,才维持这个姿势道:“来人,召永康公主进宫。”
“父皇!”秦弘哭着哀求起来,“父皇,您要罚就罚儿臣吧,此事全怪儿臣糊涂,怪儿臣没能给大姐讲清道理,怪儿臣一错再错亲手将大姐推上了歧途!是儿臣枉读了二十多年的圣贤书,既没能为父皇分忧也没能对兄弟姐妹尽到教导之责,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求父皇宽恕大姐,儿臣愿辞去储君之位!”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俱惊,随即全都跪了下去,恳请皇上息怒,不可轻言废立之事。
秦仁早就因为大哥大姐接连牵扯进这桩贪污案中惴惴不安了,刚刚大哥替大姐求情时秦仁也跟着跪在旁边,准备大哥说完他也帮忙求情,可大哥最后的一句话竟是要辞去太子,秦仁登时记起妻子之前的担忧,担忧大哥猜疑父皇会因为妹妹的才干贤名改立他!
秦仁根本不想当太子,他也没那个本事,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野心,大哥想辞去太子之位,秦仁第一个不答应!
“父皇,大哥他是太怕您降罪大姐了,他关心则乱口不择言,父皇万不可当真,也求父皇开恩,原谅大姐这一次吧!”
贪污是错,可那是他们的大姐啊,当年袁兆熊也贪污了,父皇都有言在先,只要袁兆熊交出贪银就既往不咎,傅道年都通敌欺君了,因为尚未酿成大错父皇也只是抄家除爵后来还重新赐了傅魁的官,父皇如此重情重义,没道理对大姐就严惩不贷了。
父皇有时候严厉,有时候会单独提点他,在他第一次发作头疾后,父皇连严厉的一面都少有了,交待他差事时会提点得更多,语气也更加鼓励。
南巡结束,因为他答应给王叔分战马的事父皇狠狠训了他与王叔一顿,秦弘惭愧得无地自容,但他并不怨怪父皇,只怪自己让父皇失望了。也就是从那时候起,父皇再也没有单独安排过他差事,再也没有单独提点过他,官员们有什么政见分歧父皇再也没有询问过他的意思,包括这次北伐,父皇虽然叫他过去商议了,父皇看他的眼神却是可有可无的。
因为妹妹出书,铮哥儿曾怨怪妹妹“抢”了他的贤名,曾担心父皇可能会改立三弟为太子,秦弘相信三弟与妹妹没有要与他争抢的心,可这半年多父皇对他的态度,父子之间几乎无话可说的疏离与陌生,让秦弘隐隐觉得,父皇大概真有改立储君的心了。
秦弘低着头,看着大殿上铺着的光可鉴人的金砖。
父皇刚立他为太子的时候,秦弘只高兴了一阵,高兴这事终于有了结果,高兴姐姐终于不用再牵肠挂肚了,可随之而来的便是担心,担心自己做不好这个储君,担心他会惹父皇失望,担心父皇走后他撑不起这副重担,既辜负了父皇的信任也辜负了天下百姓。
与这个压得他几乎喘不上气的储君之位相比,秦弘更羡慕只用学习如何带兵打仗的二弟,更羡慕无忧无虑整日笑呵呵的三弟,羡慕明明可以什么都不用学却能什么都学得极好且在官场上游刃有余的妹妹。
所以,如果父皇真的要废他这个太子,秦弘会配合父皇,只要父皇开口,他绝不会留恋,选二弟也好,选三弟也罢,他都不怨不恨。
龙椅之上,兴武帝终于在强颜欢笑的长子低下头时,朝长子瞥了一眼。
.
庆阳率领的主力军十月中旬才返回蓟州,她要犒赏将士们,要抚恤阵亡将士们的家人,要等二哥、邓坤率领的两路奇兵回来,同时还要在等待的期间趁机安抚饱受东胡袭边之苦的边关百姓们,即便全都忙完了,大军返回京城也要再走一个月。
兴武帝知道,女儿可能要腊月初才能回京了。
女儿已经立了战功扬了威名,何时回来都行,兴武帝并不着急,因为在女儿回来之前,他也有他要做的事。
十一月初,在京城的百姓们对这场胜利的兴奋讨论暂时告一段落后,宫里,这日朝会一开始,兴武帝坐都没坐龙椅,先将御史台参户部郎中方济贪污的奏折与证据甩到吏部尚书杨执敏的脚下,厉声道:“杨执敏,这种无才无德的贪官,你是怎么给朕选出来的!”
杨执敏全身一颤,捡起脚边凌乱的奏折与证据文书飞快看过,立即出列跪到了大殿中间,羞愧道:“臣识人不清,错把奸臣当成了能臣,臣知罪,请皇上责罚!”
兴武帝便要贬杨执敏的职。
严锡正最先替杨执敏求情,就在戴纶等文官也准备开口时,秦弘白着脸跪到了杨执敏身边,俯身叩首道:“父皇,是儿臣收了方济的贿赂,再逼迫杨执敏举荐方济的,父皇要罚,就罚儿臣吧。”
同样跪伏的杨执敏歪过头,看到了太子泪流满面的脸。
杨执敏闭上了眼睛,这一日,终于还是来了。
第129章
在猜到父皇有改立太子之意的那天起, 秦弘就一直在等父皇开口。
这种等待让他日夜煎熬,也让他越来越不敢直视父皇, 盼着父皇早下旨意,又怕看见父皇眼中的失望。头疼发作时,好几次秦弘都冲动得想去找父皇主动请辞,最终又因为没有勇气面对父皇而打消了念头,于是秦弘也越发唾弃自己,既无魄力承担,也无魄力卸下。
但这都是他的错,不该连累杨执敏这样的开国功臣。
跪在地上,秦弘管不住自己的眼泪,可在他开口认罪之后, 秦弘的心竟然静了下来,因为他终于可以卸下那些年因为帮大姐提拔官员而生出来并一直持续至今的愧疚,终于有了合情合理请辞的理由而不用让父皇背负无故废储的污名。
太子的心静了, 排在文臣中后段的户部郎中方济却在太子说出他的名字后惊了一个透心凉, 原来让皇上雷霆大怒让开国功臣杨执敏都面临贬官之危的那个无才无德的贪官奸臣竟然是他?
心凉之后就是腿软, 方济直接跪在地上爬出了文官之列,爬到大殿中间停下,整个上半身都趴伏在地,哆哆嗦嗦的, 想要辩解又怕多说多错, 因为他确实贪了,确实给永康公主送了银子,可能永康公主也分了银子给太子,太子才会认罪?
即便御史台那边并没有查出来什么,太子都认罪了, 他如何辩驳?
越琢磨哆嗦得就越厉害,方济连开口认罪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臣们一看就明白了,这方济是真贪了啊,那么太子……
文武百官全都看向了跪在最前面的太子与杨执敏。
一片死寂中,兴武帝坐到了龙椅上,盯着烂泥一样的方济,冷声道:“方济,且不说你这些年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朕只问你,你当年是如何当上这个户部郎中的?”
方济还在试图从绝境中找出一条生路,没敢马上回答,秦弘急着道:“父皇,是儿臣……”
兴武帝怒斥道:“闭嘴,朕没问你!”
秦弘死水般的心一下子又乱了,他已经做好了被废的准备,反正都要被废,他宁可一人揽下所有罪名,也不想大姐牵扯进来!
“父……”
“方济,你耳朵聋了吗!”
父子俩几乎同时开口,兴武帝雄浑愤怒的声音完全压下了秦弘的有气无力。
没有臣子能抗住这位开国皇帝的审问,还在苦苦挣扎的方济如遭雷击,脑海一片空白,只凭本能地交待起来:“臣,臣听说大公主与太子殿下姐弟情深,臣就试着送了大公主三千两银子,后来……”
秦弘担心大姐担心得眼泪都断了。
兴武帝语气反倒平静了许多,接着方济的话问:“后来你又孝敬过大公主多少?”
方济已然没有退路,只能皇上问什么答什么,埋着脸道:“每年年底臣都会送大公主一千两的年礼,前后共送了七年。”
大臣们低声议论几句,不知哪个率先注意到兴武帝难看的脸色,这才静了下来。
兴武帝的脸色能不难看吗?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都是他的骨肉,纵使姐弟俩不如小女儿招他的疼爱,兴武帝也只是给小女儿更多的照顾,并没有故意苛待冷落过长子长女。对长子,兴武帝一开始就寄予了厚望,儿子得了头疾后他连重话都不说了,儿子一直立不起来,他也还愿意再给儿子一次机会,特意安排儿子监国,直到确定儿子是真的当不好大齐的储君,他才彻底死心。
对长女,长女喜欢金银珠宝,兴武帝就给她等同于儿子们的府邸与爵禄,是,因为长女无才,兴武帝将意图入朝的长女臭骂了一顿,长女大概委屈死了,可他早知道长女在外面收受贿赂往朝廷里塞官,早知道长女还干过替百姓们挂田的糊涂事,他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如果不是太子不堪用,兴武帝根本不会明着惩罚长女,只会在临走前将姐弟俩叫到面前训一顿……
兴武帝仰起头,对着大殿上方的雕梁画栋缓了一会儿,才维持这个姿势道:“来人,召永康公主进宫。”
“父皇!”秦弘哭着哀求起来,“父皇,您要罚就罚儿臣吧,此事全怪儿臣糊涂,怪儿臣没能给大姐讲清道理,怪儿臣一错再错亲手将大姐推上了歧途!是儿臣枉读了二十多年的圣贤书,既没能为父皇分忧也没能对兄弟姐妹尽到教导之责,千错万错都是儿臣的错,求父皇宽恕大姐,儿臣愿辞去储君之位!”
此言一出,文武百官俱惊,随即全都跪了下去,恳请皇上息怒,不可轻言废立之事。
秦仁早就因为大哥大姐接连牵扯进这桩贪污案中惴惴不安了,刚刚大哥替大姐求情时秦仁也跟着跪在旁边,准备大哥说完他也帮忙求情,可大哥最后的一句话竟是要辞去太子,秦仁登时记起妻子之前的担忧,担忧大哥猜疑父皇会因为妹妹的才干贤名改立他!
秦仁根本不想当太子,他也没那个本事,为了证明自己没有野心,大哥想辞去太子之位,秦仁第一个不答应!
“父皇,大哥他是太怕您降罪大姐了,他关心则乱口不择言,父皇万不可当真,也求父皇开恩,原谅大姐这一次吧!”
贪污是错,可那是他们的大姐啊,当年袁兆熊也贪污了,父皇都有言在先,只要袁兆熊交出贪银就既往不咎,傅道年都通敌欺君了,因为尚未酿成大错父皇也只是抄家除爵后来还重新赐了傅魁的官,父皇如此重情重义,没道理对大姐就严惩不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