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接着,一直作壁上观的云大师,终于开口说了这场戏以来的第一句话。
“无相陵,向来行事亦正亦邪,曾种毒草害人,却也培育灵药救人无数。天下受其害者,受其恩者,恩怨相抵,自有因果循环。季城主,你若还不忏悔,因果循环,你也会下地狱的,如何面对先祖?”
“无相陵……”邺王疼出幻觉,带着无尽的疲惫和绝望,“是我做错了……一切罪责在我,与……与吾儿临渊无关……”
或许见大势已去,他只能如此说。
季临渊却被震了一下!
见父亲仍匍匐在椅上,感官被无限恐惧放大,混沌不醒。
镜无妄最后道:“本座无权治邺城城主之罪,需回京陵面圣复命。告辞——”
行至长公子身侧,他难得流露一丝怜惜与悲悯:“少城主?城下千骑军,要抓我们吗?”
九天惊雷,早已震得重伤的季少城主耳中轰鸣。
他红着眼,终于理清了今日种种。
一朝天,一朝地。只有他知道,一个秘密。
他捂着伤口,没理任何人。
目光落在父亲身上,终是一步一蹒跚,一步一踉跄,扶起他。
“父王,我们走——”
精御卫肃然开道。
满身血污、失魂落魄的父子二人,
在众人或鄙夷、或愤怒、或怜悯的目光中,
艰难地、沉默地离开了这片由喜宴化作坟场的绝地。
*
出关路上。
云大师在安抚药王:“我就说这日子选得好,九月十八,果然宜抬棺。”
药王路上还在抹泪,林霁与乌席雪左右扶着他。林霁低声劝慰:“她有轻云纵和……护体,一定安然无恙。”
捋了半路,药王突然想通,还有账想要与镜无妄与云清礼算:“你们,串通好的!却不知会我!”
镜大人假装没听见:“好忙啊,先回去写稿子了。足够让京陵热闹上好一阵子。”
乌席雪最后有些没看懂:“老师闹这一出,就走了?不杀了季临渊以绝后患?”
“我们是来参加婚宴的,又不是来搞权谋的,关我们何事?不过帮忙说了几句话罢了,又不会记入起居注——除了狐木啄,咱们今天有人杀死人了吗?”
镜大人实在忍不住笑了:“还记得吗?这就是本座当日教你的,顺意流转,无为而为!”
众人又追问,到底是如何让长乐步步配合,尽信他的。
镜大人坚决表示:没有!
她的主意并没知会我!
从头到尾,就没给我寄过半封信!
【作者有话说】
【跳章老师导航】这章可以结合白姐日记、57、58、59、85、98章
下一章也是两个剧透劲爆大炸弹,不建议跳读的宝儿看,会影响体验。
第144章
邺城。金阙台。
常年只拜天师观、只信归墟府的邺王,竟命人仓促修了座佛堂。
昏暗佛堂,檀香袅袅。血腥与绝望,驱不散,化不开。
烛火摇曳,将佝偻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冰冷地砖上,形同鬼魅。
父亲,又为着榻上昏迷不醒、气息微弱的弟弟,忍着剧痛,也要一遍遍为他重重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
而自己无力地倚在门框上,胸口绷带渗出血迹,脸色苍白。
……
季临渊懒得喷,真的懒得喷。
只是想到她,连呼吸都疼。
向来未曾得享母亲温情。
渴望严厉父亲的认可。
需照拂备受宠溺的幼弟,幼妹。
好不容易得权柄之掌控感。
在权利、手足、情意之间……痛苦摇摆。
面对长乐时,这份扭曲的撕扯更甚。
以为将来都会好起来的一日,目睹她决然跳崖,他痛彻心扉,仿佛灵魂都被撕裂。
紧接着,父王被当众揭发,声名狼藉,
而所做的一切疯狂之事,根源竟还是,为了救季临安……
真的懒得喷。
听说,她的父亲亦不信神佛,却曾跪地诵经,只求救她一命。
竟成了。
父王如今也想试试。
或许是磕头真有用,或许是别的原因。
季临安还真醒了。
被御医反复看过,都确认,只是服了软筋散,没有再中毒。
可他醒过来后,看见父王与兄长围在他身边。都狼狈不堪。
他不理大哥,只是笑咳一声:“父王……收手吧。”
又晕过去了。
邺王要找药王,可药王不会再搭理他了。
邺王便蹒跚乱发,高贵湮没,也不知在想什么,大概是疼痛,大概是幻觉,记忆错乱般反复问他:“我做错了吗?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救我的儿子了?”
季临渊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他定了定神,倚着门,才开口:“父王,我也是您的儿子。”
可父王又跪在昏迷的临安面前,他说:“所有痛苦能不能让我来承担,今后就把家业交给你,只求安儿活过来,对!那疯妇一定活着,临渊啊……你能不能去求求她,能救安儿吧,你再去求求她……求她让药王改口,若还不依的,你率兵去……”
季临渊听话。
转身便安排了下去,交口谕时,却只说是寻她,而非追杀她。
他倚着门,看着月亮。
“父王,除了这些,您还有事瞒着儿子吗?”
邺王老眼浑浊,磕头不止:“有、有……你们的母亲,也不是晋国人杀的。也是我杀的。有报应,都给我,别给、别给临安啊……”
“……”
这么大的事,好轻易就跟他说,想都想不到。
他居然也信了这么久:母亲也是晋国人杀的。
季临渊忽地笑了,目光投向窗外。
天垂暮,雨垂帘。
他最近已经痛得麻木了。
“你有病。”
邺王昏聩地点头,四骸剧痛,他走不了路,肩胛耸动着,也要温情脉脉地告诉他:“她是晋国嫁来的,她生的孩子养大了,爱着晋国,可不行——她会把你们教坏的。”
“你才两岁,孤给她选了个美好的死法,偏偏她又有了你弟弟。”
“你弟弟生下来,就是天命妄想……王相。孤本想着,若临安将来能匡扶大业,她有了大功,兴许留她一命。”
“可是有了你们的妹妹,她竟不知好歹,和我吵着闹着要带你们回晋国去,要亲近你们的外祖。还说你们流着一半晋国血液……”
邺王竟一副感到纳闷的模样。
怎么他们就有晋国血液?
他们都是魏国人。
只是暂时住在金阙台中。
迟早是要收复九州,睥睨天下的。
“其实,即便你娶了晋女,得她母家助力,生下子嗣……孤也会教你杀了她。”
“亲近晋国,会教坏的。”
“联姻,借其势尚可。长久相守,最好还是挑一个邺城的女子,知根知底。”
“你看……你母亲的母家,如今不也为孤所用?再无威胁……”
“对不对?”
……
季临渊伤口疼得,暂时有些,难以接受。
便出去透了透气。去翻他的卧房。
那个平时要请命,他才能进的地方。
那个季临安从小就可以随便进的地方。
果真有一本日记。
【二十五年前的笔迹】
“邺王之位,荣耀亦是枷锁。立于风云之巅,无可逃于权力漩涡。”
“天命既定,吾为邺王。纵前路万千险阻,亦当于这棋局中,杀出血路,粉身碎骨何惧!”
“世人慕权柄之美,焉知刃藏其下?既承邺王之命,便当逆天而行,血雨腥风亦往!”
【十五年前的笔迹】
“膝下诸子,各有天命。然邺业传承,岂容命运拨弄?吾当以谋定乾坤,掌家族未来!”
“家族荣耀,如宿命之碑。吾为邺王,当为子孙万代谋。手段狠厉何妨?只为那不灭万世光!”
【十年前的笔迹】
“邺室兴衰,系于吾身。宿命令吾担家族传承之责,纵亲子离心,亦不可退半分!”
“为求秘术,灭门无相陵,却自伤筋骨,困于轮椅……此乃宿命之惩?然吾心未改,誓破此桎梏!”
【五年前的笔迹】
“宿命弄人!吾虽贵为邺王,亦有无奈。次子具王相之命却孱弱,长子代行权柄却非得吾心。所求秘术,更陷吾于此境……”
“困坐轮椅,观邺城风云。宿命似已铸牢笼,然吾偏要破笼而出,教这命运知晓——吾非可欺之辈!”
宿命,宿命,宿命。
疯子,疯子,疯子……
原来大家都是疯子。
原来大家都是疯子!
他笑着,又回到了佛堂。
*
这次,季临渊坐在蒲团旁边,陪疯子父亲接着絮语。
“无相陵,向来行事亦正亦邪,曾种毒草害人,却也培育灵药救人无数。天下受其害者,受其恩者,恩怨相抵,自有因果循环。季城主,你若还不忏悔,因果循环,你也会下地狱的,如何面对先祖?”
“无相陵……”邺王疼出幻觉,带着无尽的疲惫和绝望,“是我做错了……一切罪责在我,与……与吾儿临渊无关……”
或许见大势已去,他只能如此说。
季临渊却被震了一下!
见父亲仍匍匐在椅上,感官被无限恐惧放大,混沌不醒。
镜无妄最后道:“本座无权治邺城城主之罪,需回京陵面圣复命。告辞——”
行至长公子身侧,他难得流露一丝怜惜与悲悯:“少城主?城下千骑军,要抓我们吗?”
九天惊雷,早已震得重伤的季少城主耳中轰鸣。
他红着眼,终于理清了今日种种。
一朝天,一朝地。只有他知道,一个秘密。
他捂着伤口,没理任何人。
目光落在父亲身上,终是一步一蹒跚,一步一踉跄,扶起他。
“父王,我们走——”
精御卫肃然开道。
满身血污、失魂落魄的父子二人,
在众人或鄙夷、或愤怒、或怜悯的目光中,
艰难地、沉默地离开了这片由喜宴化作坟场的绝地。
*
出关路上。
云大师在安抚药王:“我就说这日子选得好,九月十八,果然宜抬棺。”
药王路上还在抹泪,林霁与乌席雪左右扶着他。林霁低声劝慰:“她有轻云纵和……护体,一定安然无恙。”
捋了半路,药王突然想通,还有账想要与镜无妄与云清礼算:“你们,串通好的!却不知会我!”
镜大人假装没听见:“好忙啊,先回去写稿子了。足够让京陵热闹上好一阵子。”
乌席雪最后有些没看懂:“老师闹这一出,就走了?不杀了季临渊以绝后患?”
“我们是来参加婚宴的,又不是来搞权谋的,关我们何事?不过帮忙说了几句话罢了,又不会记入起居注——除了狐木啄,咱们今天有人杀死人了吗?”
镜大人实在忍不住笑了:“还记得吗?这就是本座当日教你的,顺意流转,无为而为!”
众人又追问,到底是如何让长乐步步配合,尽信他的。
镜大人坚决表示:没有!
她的主意并没知会我!
从头到尾,就没给我寄过半封信!
【作者有话说】
【跳章老师导航】这章可以结合白姐日记、57、58、59、85、98章
下一章也是两个剧透劲爆大炸弹,不建议跳读的宝儿看,会影响体验。
第144章
邺城。金阙台。
常年只拜天师观、只信归墟府的邺王,竟命人仓促修了座佛堂。
昏暗佛堂,檀香袅袅。血腥与绝望,驱不散,化不开。
烛火摇曳,将佝偻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投在冰冷地砖上,形同鬼魅。
父亲,又为着榻上昏迷不醒、气息微弱的弟弟,忍着剧痛,也要一遍遍为他重重地磕头,口中念念有词。
而自己无力地倚在门框上,胸口绷带渗出血迹,脸色苍白。
……
季临渊懒得喷,真的懒得喷。
只是想到她,连呼吸都疼。
向来未曾得享母亲温情。
渴望严厉父亲的认可。
需照拂备受宠溺的幼弟,幼妹。
好不容易得权柄之掌控感。
在权利、手足、情意之间……痛苦摇摆。
面对长乐时,这份扭曲的撕扯更甚。
以为将来都会好起来的一日,目睹她决然跳崖,他痛彻心扉,仿佛灵魂都被撕裂。
紧接着,父王被当众揭发,声名狼藉,
而所做的一切疯狂之事,根源竟还是,为了救季临安……
真的懒得喷。
听说,她的父亲亦不信神佛,却曾跪地诵经,只求救她一命。
竟成了。
父王如今也想试试。
或许是磕头真有用,或许是别的原因。
季临安还真醒了。
被御医反复看过,都确认,只是服了软筋散,没有再中毒。
可他醒过来后,看见父王与兄长围在他身边。都狼狈不堪。
他不理大哥,只是笑咳一声:“父王……收手吧。”
又晕过去了。
邺王要找药王,可药王不会再搭理他了。
邺王便蹒跚乱发,高贵湮没,也不知在想什么,大概是疼痛,大概是幻觉,记忆错乱般反复问他:“我做错了吗?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救我的儿子了?”
季临渊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他定了定神,倚着门,才开口:“父王,我也是您的儿子。”
可父王又跪在昏迷的临安面前,他说:“所有痛苦能不能让我来承担,今后就把家业交给你,只求安儿活过来,对!那疯妇一定活着,临渊啊……你能不能去求求她,能救安儿吧,你再去求求她……求她让药王改口,若还不依的,你率兵去……”
季临渊听话。
转身便安排了下去,交口谕时,却只说是寻她,而非追杀她。
他倚着门,看着月亮。
“父王,除了这些,您还有事瞒着儿子吗?”
邺王老眼浑浊,磕头不止:“有、有……你们的母亲,也不是晋国人杀的。也是我杀的。有报应,都给我,别给、别给临安啊……”
“……”
这么大的事,好轻易就跟他说,想都想不到。
他居然也信了这么久:母亲也是晋国人杀的。
季临渊忽地笑了,目光投向窗外。
天垂暮,雨垂帘。
他最近已经痛得麻木了。
“你有病。”
邺王昏聩地点头,四骸剧痛,他走不了路,肩胛耸动着,也要温情脉脉地告诉他:“她是晋国嫁来的,她生的孩子养大了,爱着晋国,可不行——她会把你们教坏的。”
“你才两岁,孤给她选了个美好的死法,偏偏她又有了你弟弟。”
“你弟弟生下来,就是天命妄想……王相。孤本想着,若临安将来能匡扶大业,她有了大功,兴许留她一命。”
“可是有了你们的妹妹,她竟不知好歹,和我吵着闹着要带你们回晋国去,要亲近你们的外祖。还说你们流着一半晋国血液……”
邺王竟一副感到纳闷的模样。
怎么他们就有晋国血液?
他们都是魏国人。
只是暂时住在金阙台中。
迟早是要收复九州,睥睨天下的。
“其实,即便你娶了晋女,得她母家助力,生下子嗣……孤也会教你杀了她。”
“亲近晋国,会教坏的。”
“联姻,借其势尚可。长久相守,最好还是挑一个邺城的女子,知根知底。”
“你看……你母亲的母家,如今不也为孤所用?再无威胁……”
“对不对?”
……
季临渊伤口疼得,暂时有些,难以接受。
便出去透了透气。去翻他的卧房。
那个平时要请命,他才能进的地方。
那个季临安从小就可以随便进的地方。
果真有一本日记。
【二十五年前的笔迹】
“邺王之位,荣耀亦是枷锁。立于风云之巅,无可逃于权力漩涡。”
“天命既定,吾为邺王。纵前路万千险阻,亦当于这棋局中,杀出血路,粉身碎骨何惧!”
“世人慕权柄之美,焉知刃藏其下?既承邺王之命,便当逆天而行,血雨腥风亦往!”
【十五年前的笔迹】
“膝下诸子,各有天命。然邺业传承,岂容命运拨弄?吾当以谋定乾坤,掌家族未来!”
“家族荣耀,如宿命之碑。吾为邺王,当为子孙万代谋。手段狠厉何妨?只为那不灭万世光!”
【十年前的笔迹】
“邺室兴衰,系于吾身。宿命令吾担家族传承之责,纵亲子离心,亦不可退半分!”
“为求秘术,灭门无相陵,却自伤筋骨,困于轮椅……此乃宿命之惩?然吾心未改,誓破此桎梏!”
【五年前的笔迹】
“宿命弄人!吾虽贵为邺王,亦有无奈。次子具王相之命却孱弱,长子代行权柄却非得吾心。所求秘术,更陷吾于此境……”
“困坐轮椅,观邺城风云。宿命似已铸牢笼,然吾偏要破笼而出,教这命运知晓——吾非可欺之辈!”
宿命,宿命,宿命。
疯子,疯子,疯子……
原来大家都是疯子。
原来大家都是疯子!
他笑着,又回到了佛堂。
*
这次,季临渊坐在蒲团旁边,陪疯子父亲接着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