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作者有话说】
清誉名场面要来了,倒计时——
第29章
贺兰澈越想越慌,胸口像压了块磨盘般喘不过气。
长乐淡淡开口:“没有,我没有听见过别人打趣我和你。”
这倒不是假话,谁想不开敢打趣她。她听得多的,都是旁人打趣贺兰澈。
诸如,他就是“见色起意”“脸皮厚”“卑微”“不守男德”“痴汉”“人傻钱多”“昭天楼败家子孙”“不务正业”“纠缠不休”……
一时之间也说不完,种种难听话能列出长串。
其实也不算很符合,长乐便安慰他:“嘴长在别人脸上,耳朵长在你头上,听不见,便等于没有。”
贺兰澈自责:“那就还是有。”
因自己的缘故,将她卷入是非。
他声音沉下去:“我原以为——只要无愧于心便好。”
“你不必太在乎。”长乐又一次主动开解道。
“不,要在乎!”
贺兰澈不安地坐起来,“原以为我倾慕于你,是我一人之事,从不敢奢求回应,却不想都成了你的负累。”
“好吧,确实是负累,今后你知道就好。”
“啊?”
“看吧,说实话,你又不高兴。”长乐闭着眼睛,捏捏眉心,“太阳下山了——你如果话再这么多,就滚回义诊堂去陪你兄长。”
是熟悉的感觉,是熟悉的长乐,这下他消停了也放心了。
院内人声鼎沸,贺兰澈安静下来。
他们居然一起小睡了一会儿。
当然,隔着一棵树。
外人只能看到贺兰澈在这里打盹,却看不见长乐。
他睡没睡着,不得而知。但长乐确实昏昏的睡着了一盏茶的时间,赶着午日的尾巴。
“啊呀!”
长乐是从浅眠中被杨药师这声怪叫给拽醒的。
初春的珀穹湖正值候鸟栖息的旺季,入夜后,湖心浮水的鸥鹭纷纷振翅归巢。
她揉着眼睛望去,只见杨药师正站在三步开外的老树下——被鸟屎砸中了。
这鸟屎距离贺兰澈也就一步之遥,刚好杨药师想过来,就接中了这泼天的问候。
贺兰澈强忍着笑掏出方巾,俯身替他擦拭额角:
“权当是小鸟给您行的‘天屎礼’,这般殊荣,旁人求还求不来呢。”
“这好事下回就轮到你。”
杨药师皱着眉头擦干净了脸上的黄白之物,“曰”一声冲向墙角干呕,好半天才扶着墙直起腰。
作案鸟也看不清,想来这么大一坨,不会是小鸟。
他气不过,只能对着天大声呼喝:“缺德!丧良心的死鸟——”
这事才算扯平了。
长乐打量着周围,夜色愈发深沉,看不清周围,院中点了灯,湖面上渔火稀稀拉拉。
望着这比昨夜多出几分烟火气的旧庙,刚坐起身,便见贺兰澈凑过来,眼尾眉梢都浸着笑意:“方才睡得还好么?”
“小长乐,你又和他在一起。”
杨药师这才瞧见她,接着道:“我正寻你二人。门口运送的物资到了,快随我去接应。这边收拾妥当后,便要尽量减少旧庙与义诊堂的往返,直至痘疫趋缓。”
三人往旧庙门口走去,杨药师特意勾着贺兰澈的肩膀,动作亲昵,与他对季长公子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
长乐跟在其后,目光不自觉落在贺兰澈身上:一袭蓝衣,衣料顺滑,随他举动如水波般轻轻荡漾,既贴合他修长而挺拔的身形,又将宽肩窄腰的轮廓衬得格外利落。
对了,他腰间束着一条月白色腰带,在背后打成利落的……
?蝴蝶结。
倒是为这身蓝色又增添几分层次。
只是。为何看着有些手痒……
就想帮他解开?
长乐赶紧摇摇头。
她想起午后湖畔,这身蓝衣浅淡,与春日澄澈的天空色泽相衬。明明是同一套衣服,此刻的色泽,却在静谧夜空下宛如深海——想来用料十分华贵,竟会变色。
“小澈澈,你这衣裳也是昭天楼的出物吧?是哪一门?等等,你别说,我来猜一猜。”
杨师叔也注意到了,捏起他的袖口细瞧:银丝线细细绣着的云纹,精致却不张扬。绣纹随贺兰澈手臂而摆动,仿若游云飘荡,衬得他身形愈发潇洒。
“一定是金象门,我猜得对不对?”
“前辈好眼力!竟然这都能猜中!”贺兰澈回应。
其实不用猜,昭天楼金木水火土,五象门中,唯有金象门的奇珍异宝可对外售卖,供民间购买。
杨药师玩心大起,贺兰澈积极回应,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络,他果真是老少咸宜。
“嘿嘿”一声,药师掏出那根紫竹箫来显摆。
这根有些年头的箫,也在近口段镂印了“昭天楼”三个大字。
印比近些年的格式不同,贺兰澈问道:“这是十多年前的印鉴,药师当时是找我爷爷做的么?”
“不是,却也是。你家金华大妈——”杨药师自觉失言,改口:“哦不,金华大娘子刚刚接手金象门时所制,刻的确实是你祖父的牌。”
金华大妈是贺兰澈他大姑母贺兰钥的浑号,一般敢叫她这名儿的人,近些年都被整改得差不多了,不知道杨药师算不算一个。
贺兰澈有些担忧,若杨药师也在金象门被拉入黑名单,成了禁购的一员,那……论及杨药师与长乐拐弯抹角的师叔侄关系,不是很妙。
“药师认识我大姑母?”
“那当然!她小时候,我还差点抱过她呢!”
杨药师论及此,更是眉飞色舞,开始忆往昔轻狂岁月——
“当年,你祖父看膝盖,你祖母看风泪,都是找的我,没料到吧!”
“不过那时,连你大姑都在牙牙学语,还没有你这小子呢。”
这倒是,杨药师看着鹤发童心,实际和贺兰澈的爷爷年纪相仿。
长乐也颇为感兴趣地听了起来,她这师叔果真走南闯北见识广大,不仅认识自己爷爷,还认识贺兰澈的爷爷。
可惜师叔提起自家白老爷,用的是“那个死老头”,提起贺兰澈的爷爷,却用的是“你祖父”,可见两位老爷子在杨师叔心里的地位差距。
“竟然没料到,前辈竟也与我家世交,还关系颇深!”贺兰澈很高兴。
深谙师叔这人吹皮跑马功力的长乐,却知道,此事绝不简单。
她这师叔,除了炼药、教弟子外,平生之好,还有四大才艺,即“吹”“拉”“叹”“唱”。
吹——不分场合吹奏洞箫一首,为大家助兴。
拉——和人拉关系。
叹——叹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孩子了。
唱——若不让他吹奏萧曲,便有可能得他一曲高歌。
此时,他应该就处于拉的阶段。
“正是呢,正是呢,呵呵……”
后面的话,贺兰澈等着听,杨药师却不肯再说。
“前辈怎会直称我姑姑诨名?是也和她吵架了么?”
贺兰澈也不是好糊弄的。
杨药师打个哈哈:“怎会……她那时豆蔻年华,甚是可爱,你祖父见她于工造华珍之上颇有天赋,便有意将金象门交给她,我这根紫竹萧,和你家真是关系匪浅。”
他凝视着这根萧,颇为爱惜。
“不对,您说当时差点抱过她,又说见过她豆蔻年华甚是可爱。这就奇怪,我那大姑母,毁天灭地最是泼辣,见人就凶,遇事就骂,跟可爱更是扯不上丝毫关系,连我祖父,此生都从未用这两词夸过她一次。”
“你、你也这么觉得?哎、哎呀,知音啊!小澈澈!”
杨药师见瞒不过贺兰澈,才讪讪道出原委——当年的情形只会比他形容得更为惨烈。
想当年他还是个中年游方郎中,足迹曾至祁连以北、西域天水,确实接诊过贺兰澈祖父贺兰天天的膝痛之症,可惜未能根治。
当时就被年纪尚小的贺兰钥一番揶揄。
数年后,他以高龄弟子的身份拜入药王谷,这算是打了个翻身仗,在医道上扬眉吐气。没想到这昭天楼的“天水小鲁班”,变成了“天水大鲁班”,年事渐高后膝疾复发,又遣人来请老药王诊治。
因天水路途遥远,老药王去不了,派去的弟子,还是他!
兜兜转转,竟又与贺兰家打上了交道。两人大眼瞪小眼,贺兰天天也没想过这膝盖,还能落在他手里,还是看不好!
长大了些的贺兰钥,见他再度上门,免不了又调侃几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逢贺兰澈的祖母患了风眼症,他顺手开了几剂药,竟颇有疗效。
因此,向来爱妻狂魔的贺兰天天夸赞杨药师:拜入药王谷后很有长进!
便赠了他这把珍贵的紫竹箫——刚好是金华大娘子亲手打磨的物件。也算化解了当年的些许嫌隙。
至于“金华大妈”这个诨号,乃是后来金华大娘子执掌中楼、威名远播江湖时,好事之徒所起。
清誉名场面要来了,倒计时——
第29章
贺兰澈越想越慌,胸口像压了块磨盘般喘不过气。
长乐淡淡开口:“没有,我没有听见过别人打趣我和你。”
这倒不是假话,谁想不开敢打趣她。她听得多的,都是旁人打趣贺兰澈。
诸如,他就是“见色起意”“脸皮厚”“卑微”“不守男德”“痴汉”“人傻钱多”“昭天楼败家子孙”“不务正业”“纠缠不休”……
一时之间也说不完,种种难听话能列出长串。
其实也不算很符合,长乐便安慰他:“嘴长在别人脸上,耳朵长在你头上,听不见,便等于没有。”
贺兰澈自责:“那就还是有。”
因自己的缘故,将她卷入是非。
他声音沉下去:“我原以为——只要无愧于心便好。”
“你不必太在乎。”长乐又一次主动开解道。
“不,要在乎!”
贺兰澈不安地坐起来,“原以为我倾慕于你,是我一人之事,从不敢奢求回应,却不想都成了你的负累。”
“好吧,确实是负累,今后你知道就好。”
“啊?”
“看吧,说实话,你又不高兴。”长乐闭着眼睛,捏捏眉心,“太阳下山了——你如果话再这么多,就滚回义诊堂去陪你兄长。”
是熟悉的感觉,是熟悉的长乐,这下他消停了也放心了。
院内人声鼎沸,贺兰澈安静下来。
他们居然一起小睡了一会儿。
当然,隔着一棵树。
外人只能看到贺兰澈在这里打盹,却看不见长乐。
他睡没睡着,不得而知。但长乐确实昏昏的睡着了一盏茶的时间,赶着午日的尾巴。
“啊呀!”
长乐是从浅眠中被杨药师这声怪叫给拽醒的。
初春的珀穹湖正值候鸟栖息的旺季,入夜后,湖心浮水的鸥鹭纷纷振翅归巢。
她揉着眼睛望去,只见杨药师正站在三步开外的老树下——被鸟屎砸中了。
这鸟屎距离贺兰澈也就一步之遥,刚好杨药师想过来,就接中了这泼天的问候。
贺兰澈强忍着笑掏出方巾,俯身替他擦拭额角:
“权当是小鸟给您行的‘天屎礼’,这般殊荣,旁人求还求不来呢。”
“这好事下回就轮到你。”
杨药师皱着眉头擦干净了脸上的黄白之物,“曰”一声冲向墙角干呕,好半天才扶着墙直起腰。
作案鸟也看不清,想来这么大一坨,不会是小鸟。
他气不过,只能对着天大声呼喝:“缺德!丧良心的死鸟——”
这事才算扯平了。
长乐打量着周围,夜色愈发深沉,看不清周围,院中点了灯,湖面上渔火稀稀拉拉。
望着这比昨夜多出几分烟火气的旧庙,刚坐起身,便见贺兰澈凑过来,眼尾眉梢都浸着笑意:“方才睡得还好么?”
“小长乐,你又和他在一起。”
杨药师这才瞧见她,接着道:“我正寻你二人。门口运送的物资到了,快随我去接应。这边收拾妥当后,便要尽量减少旧庙与义诊堂的往返,直至痘疫趋缓。”
三人往旧庙门口走去,杨药师特意勾着贺兰澈的肩膀,动作亲昵,与他对季长公子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
长乐跟在其后,目光不自觉落在贺兰澈身上:一袭蓝衣,衣料顺滑,随他举动如水波般轻轻荡漾,既贴合他修长而挺拔的身形,又将宽肩窄腰的轮廓衬得格外利落。
对了,他腰间束着一条月白色腰带,在背后打成利落的……
?蝴蝶结。
倒是为这身蓝色又增添几分层次。
只是。为何看着有些手痒……
就想帮他解开?
长乐赶紧摇摇头。
她想起午后湖畔,这身蓝衣浅淡,与春日澄澈的天空色泽相衬。明明是同一套衣服,此刻的色泽,却在静谧夜空下宛如深海——想来用料十分华贵,竟会变色。
“小澈澈,你这衣裳也是昭天楼的出物吧?是哪一门?等等,你别说,我来猜一猜。”
杨师叔也注意到了,捏起他的袖口细瞧:银丝线细细绣着的云纹,精致却不张扬。绣纹随贺兰澈手臂而摆动,仿若游云飘荡,衬得他身形愈发潇洒。
“一定是金象门,我猜得对不对?”
“前辈好眼力!竟然这都能猜中!”贺兰澈回应。
其实不用猜,昭天楼金木水火土,五象门中,唯有金象门的奇珍异宝可对外售卖,供民间购买。
杨药师玩心大起,贺兰澈积极回应,二人你一言我一语聊得热络,他果真是老少咸宜。
“嘿嘿”一声,药师掏出那根紫竹箫来显摆。
这根有些年头的箫,也在近口段镂印了“昭天楼”三个大字。
印比近些年的格式不同,贺兰澈问道:“这是十多年前的印鉴,药师当时是找我爷爷做的么?”
“不是,却也是。你家金华大妈——”杨药师自觉失言,改口:“哦不,金华大娘子刚刚接手金象门时所制,刻的确实是你祖父的牌。”
金华大妈是贺兰澈他大姑母贺兰钥的浑号,一般敢叫她这名儿的人,近些年都被整改得差不多了,不知道杨药师算不算一个。
贺兰澈有些担忧,若杨药师也在金象门被拉入黑名单,成了禁购的一员,那……论及杨药师与长乐拐弯抹角的师叔侄关系,不是很妙。
“药师认识我大姑母?”
“那当然!她小时候,我还差点抱过她呢!”
杨药师论及此,更是眉飞色舞,开始忆往昔轻狂岁月——
“当年,你祖父看膝盖,你祖母看风泪,都是找的我,没料到吧!”
“不过那时,连你大姑都在牙牙学语,还没有你这小子呢。”
这倒是,杨药师看着鹤发童心,实际和贺兰澈的爷爷年纪相仿。
长乐也颇为感兴趣地听了起来,她这师叔果真走南闯北见识广大,不仅认识自己爷爷,还认识贺兰澈的爷爷。
可惜师叔提起自家白老爷,用的是“那个死老头”,提起贺兰澈的爷爷,却用的是“你祖父”,可见两位老爷子在杨师叔心里的地位差距。
“竟然没料到,前辈竟也与我家世交,还关系颇深!”贺兰澈很高兴。
深谙师叔这人吹皮跑马功力的长乐,却知道,此事绝不简单。
她这师叔,除了炼药、教弟子外,平生之好,还有四大才艺,即“吹”“拉”“叹”“唱”。
吹——不分场合吹奏洞箫一首,为大家助兴。
拉——和人拉关系。
叹——叹好久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孩子了。
唱——若不让他吹奏萧曲,便有可能得他一曲高歌。
此时,他应该就处于拉的阶段。
“正是呢,正是呢,呵呵……”
后面的话,贺兰澈等着听,杨药师却不肯再说。
“前辈怎会直称我姑姑诨名?是也和她吵架了么?”
贺兰澈也不是好糊弄的。
杨药师打个哈哈:“怎会……她那时豆蔻年华,甚是可爱,你祖父见她于工造华珍之上颇有天赋,便有意将金象门交给她,我这根紫竹萧,和你家真是关系匪浅。”
他凝视着这根萧,颇为爱惜。
“不对,您说当时差点抱过她,又说见过她豆蔻年华甚是可爱。这就奇怪,我那大姑母,毁天灭地最是泼辣,见人就凶,遇事就骂,跟可爱更是扯不上丝毫关系,连我祖父,此生都从未用这两词夸过她一次。”
“你、你也这么觉得?哎、哎呀,知音啊!小澈澈!”
杨药师见瞒不过贺兰澈,才讪讪道出原委——当年的情形只会比他形容得更为惨烈。
想当年他还是个中年游方郎中,足迹曾至祁连以北、西域天水,确实接诊过贺兰澈祖父贺兰天天的膝痛之症,可惜未能根治。
当时就被年纪尚小的贺兰钥一番揶揄。
数年后,他以高龄弟子的身份拜入药王谷,这算是打了个翻身仗,在医道上扬眉吐气。没想到这昭天楼的“天水小鲁班”,变成了“天水大鲁班”,年事渐高后膝疾复发,又遣人来请老药王诊治。
因天水路途遥远,老药王去不了,派去的弟子,还是他!
兜兜转转,竟又与贺兰家打上了交道。两人大眼瞪小眼,贺兰天天也没想过这膝盖,还能落在他手里,还是看不好!
长大了些的贺兰钥,见他再度上门,免不了又调侃几句。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恰逢贺兰澈的祖母患了风眼症,他顺手开了几剂药,竟颇有疗效。
因此,向来爱妻狂魔的贺兰天天夸赞杨药师:拜入药王谷后很有长进!
便赠了他这把珍贵的紫竹箫——刚好是金华大娘子亲手打磨的物件。也算化解了当年的些许嫌隙。
至于“金华大妈”这个诨号,乃是后来金华大娘子执掌中楼、威名远播江湖时,好事之徒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