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361节
余淑英诧异地看向她:“你知道?”
闺女从没在她面前提过什么男孩的名字,她说了一半,她就能说出全名,看来......
赵锦舒说:“他和我们班班长是邻居,经常过来找他玩,他在学校挺活跃的,长得还行,学校里应该没人不知道他。”
最主要的是,他跟他们老师打过架,所以她有印象。
余淑英问她:“你觉得他咋样,要不要去相看?”
赵锦舒低下头:“没啥感觉。”
余淑英顿了顿说:“或许相处相处就有感觉了呢?”
赵锦舒靠在她身上:“娘,他性格太活泛了,不合适。”
余淑英看向她:“所以你要找个稳重点的?”
说到这里,她脑海里闪过陆同志,陆同志就挺稳重,闺女说的是不是他?
赵锦舒捏着被子:“稳重点,思想会不会更成熟一些?”
余淑英说:“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经历的不多,思想要说有多成熟,不太可能......”
“当然年龄稍微大几岁也没什么,可那样的不好找,人家都结婚了。”
赵锦舒低声说:“那就不找。”
余淑英看着她那样儿,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孩子这段时间虽然没提陆同志,也没表现出什么,可她的心思,还没放下。
余淑英回到房里,和赵建忠说:“你说锦舒的婚事到底该咋整?我们不同意她和陆同志在一起,她也没闹腾,可那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别说相中谁了,连看她都不愿去看,明显心里还没放下陆同志,咱们也不能逼她,这孩子有啥事都在心里憋着,她就是心里难受,也不跟我们说,她身体本来就不好,万一逼急了,再把她逼病了......”
要说赵建忠一点不愁也不可能,他说:“我明天去趟公社。”
余淑英:“干啥?”
赵建忠:“和陶主任聊聊。”
赵建忠从公社回来后,就和余淑英说:“你问问锦舒,问她是不是真的想和陆同志在一起?”
余淑英猛地抬头:“你和陶主任聊了啥?”
赵建忠没说,掏出一根烟点上:“陆同志只要在我们村,我还是能护住他的。”
余淑英皱眉:“万一今后政策变了,他回城咋办?”
赵建忠看向她:“锦舒嫁去别人家你就能放心了?远的不说,就说叶征,他和我们一个村,打小就和锦舒玩得好,出去当兵的时候,还跑来找锦舒,没找到跑出去还哭了一场,你就能放心把她嫁到他们家?”
余淑英想也没想就道:“那不行,叶征娘太厉害了,她那大儿媳妇被她使唤的跟老黄牛一样,就是一个村也不行,不把儿媳妇当人看......”
赵建忠:“就像玉华婆家,原先看着样样好,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我们想着没有妯娌,事少,明安长得也好,玉华一眼相中了......谁能想到,我们样样都考虑到了,觉得那是个好婆家,偏偏玉华结婚后受了那么多委屈......”
“世上像你这样好的婆婆,不说没有,少得很。锦城说得对,不管嫁到谁家,当人儿媳妇都会受气,都没有跟在我们身边照顾的周到,要是她性子泼辣些,身体强壮些,我们都不至于担忧这些......”
“要是和陆同志能成,至少结婚生子这个阶段,有我们照顾,不会让她受委屈,最坏的结果就是,等孩子大了,他抛下锦舒回城了,那时我们也能把外孙留下来,那样闺女就算不再婚,有个孩子陪她,有我们照看着,她日子照样好过。”
“可我观察了陆同志很久,他不像那忘恩负义的人,刚刚那只是最坏的打算。”
“要是政策不变,他不能回城,这些担忧更没必要了。”
“要是他愿意带锦舒回城......”
余淑英叹口气:“是啊,玉华那婆家看着样样都好,可不嫁到他们家,谁又知道当他们家儿媳妇日子那么难过呢?女人嫁到别人家,过别人家的日子,看别人的脸色,都不容易。”
“关键锦舒就看上陆同志了,你说有陆同志那样的人在前,她还能看上别人吗?”
说完,她站起来:“我去问问锦舒。”
赵建忠:“好好跟她说。”
余淑英走进闺女屋里,赵锦舒正在织手套,她问:“给谁织的手套?”
赵锦舒笑着说:“给锦城织的手套,他原先的手套破了,我把它拆了,我这里还有点毛线,搭配着能织一双手套出来。”
余淑英坐了会儿,才看着她说:“锦舒,你和娘说实话,你是不是还没放下陆同志?”
赵锦舒手里的动作不由停下来,低声说:“娘,我听你们的,我不会......”
余淑英轻声打断她说:“我和你爹商量了,陆同志确实很优秀,模样好,还稳重,人又聪明,学东西很快。”
“你看上他一点不奇怪,我们找个媒人,去问问他,看看他怎么想的,要是他不愿意,我们不强求......”
赵锦舒倏地抬头,不可置信看着她:“娘......”
余淑英摸摸她的头:“要不要找个媒人,娘听你的?”
赵锦舒捏紧木签子,垂下眼低低嗯了一声,嗯完,就抱住她娘的胳膊,靠在她身上。
余淑英看着她脸上藏不住的羞意,说道:“我们不找别人,就找你二婶,让她过去问问......”
赵锦舒脸颊有些烫,又嗯了一声,过了会儿说:“爹娘真好!”
余淑英嗔她一眼:“要是我和你爹不同意,就不好了?”
赵锦舒:“怎么可能?爹娘一直都好。”
第496章 番外-初相识16
第二天吃过早饭,临去学校前,余淑英就找妯娌说了这事。
二婶听后,不赞同道:“这身份不合适,你和大哥咋想的?”
余淑英叹口气:“锦舒就愿意他,那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看都不愿去看......”
二婶就说:“收麦子时,陆同志穿了宏泰的衣裳,锦舒过来送绿豆汤,她把陆同志当成了宏泰,拉了下陆同志胳膊的喊大哥,当时我没放在心上,不会那次就......”上心了吧?
余淑英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事,和她说:“原先我和锦舒说不会让她找外面的对象,知青什么的都不行,眼看着她要放下了,有次她骑自行车差点摔倒,是陆同志扶住了自行车,还把腿刮伤了,她的心思本来就没掐灭,这不又燃起来了。”
二婶听到这就说:“这说明两个孩子有缘,那我就去走一趟。”
余淑英走后,二婶就去了陆瑾台那里,陆瑾台刚喂完牛回来。
看到她,陆瑾台喊道:“杨婶!”
二婶笑着道:“陆同志,和你说点事。”
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晒得暖烘烘的,陆瑾台去屋里拿两个凳子出来,放到外面,请她坐。
二婶看着他的动作,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考虑事情很周到,她一个女同志,虽说四十多岁儿媳妇都有了,就这么坐屋里和他说话也不合适。
陆瑾台又去屋里给她倒水,二婶忙说:“陆同志我在家里喝过水,不渴,你别忙活了。”
陆瑾台这才坐下来。
二婶看向他:“听说你还没结婚?”
陆瑾台颔首:“没有。”
二婶又问:“在家里有对象吗?”
陆瑾台:“没有。”
二婶放下心来,微笑问道:“村里有个姑娘,长得可俊可俊了,你要愿意,我给你们说个媒......”
陆瑾台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杨婶,我不打算结婚。”
二婶又说:“你先别急着拒绝,这个姑娘你认识......”
陆瑾台的心不知道为何紧了下。
二婶说:“这姑娘就是我们家锦舒,我们家锦舒性格温柔,又会体贴人,长得还好,又是高中生,虽然没你文化高,可在我们村也是独一份了。”
陆瑾台脑海那根弦啪的一声断了,脱缰的想法再控制不住。
杨婶为什么给他们做媒?
她知道吗?
她父母那么疼爱她,倘若不经过她的同意,他这样的身份,杨婶怎么可能给他们做媒?
所以是她的意思吗?
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可是,怎么行呢?会害了她的。
他们在一起没有未来,那样好的姑娘,该配一个......
他倏地抬眼,打断自己的想法,这不该是他该管的。
说不出口也得说:“杨婶,我没打算结婚,要不然也不会拖到现在。”
说完,他甚至没看二婶,直接站起来进了屋。
二婶看着他的背影,摸不准他话里的真实意思,可拒绝了就是拒绝了,也不知道锦舒听到这消息,会不会难过?
陆瑾台不知道杨二婶是什么时候走的,他木然地坐在床边,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一声牛叫声,唤醒了他,他动了动僵硬的身子,起身去看牛。
村里人路过,看到他,笑着问道:“陆同志又来看牛啊?”
陆瑾台看了眼,嗯了声,低下头清理牛棚。
村里人见他没有说话的兴致,自顾走开了。
等晚上,余淑英忙完了,二婶才过去和余淑英说了这事。
余淑英听完,意外又不意外,说道:“既然人家不愿意,咱们不强求。”
脑海里却是昨晚闺女羞红的脸,她要知道陆同志拒绝了,该多伤心?本来有了希望,谁知道对方不乐意......
送走妯娌,余淑英回到房间,看着闺女期待的脸,忽然不忍心告诉她这个消息。
赵锦舒看着娘的神色,心里紧了紧,低下头说:“娘,是不是他不同意?”
余淑英坐在她身边,怜惜地摸摸她的头:“没关系,天下好男同志多的是,咱们总能找到好的。”
她是没想到闺女的婚事会这么艰难,这孩子打小身子就不好,长大了婚事还这么难。
赵锦舒眼睛红了红:“娘,我知道,是我妄想了,我......”
余淑英严厉打断她:“胡说什么?什么叫妄想?只能说你俩没缘,你比谁差了什么?”
赵锦舒:“娘,我知道了,他不愿意就算了。”
余淑英说:“年轻时候喜欢一两个异性是正常的......”
赵锦舒不由睁大眼睛,娘咋知道的?
余淑英看着她错愕的眼神,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咳了声说:“难过两天,就不许再难过了,知道吗?”
闺女从没在她面前提过什么男孩的名字,她说了一半,她就能说出全名,看来......
赵锦舒说:“他和我们班班长是邻居,经常过来找他玩,他在学校挺活跃的,长得还行,学校里应该没人不知道他。”
最主要的是,他跟他们老师打过架,所以她有印象。
余淑英问她:“你觉得他咋样,要不要去相看?”
赵锦舒低下头:“没啥感觉。”
余淑英顿了顿说:“或许相处相处就有感觉了呢?”
赵锦舒靠在她身上:“娘,他性格太活泛了,不合适。”
余淑英看向她:“所以你要找个稳重点的?”
说到这里,她脑海里闪过陆同志,陆同志就挺稳重,闺女说的是不是他?
赵锦舒捏着被子:“稳重点,思想会不会更成熟一些?”
余淑英说:“一二十岁的小伙子,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经历的不多,思想要说有多成熟,不太可能......”
“当然年龄稍微大几岁也没什么,可那样的不好找,人家都结婚了。”
赵锦舒低声说:“那就不找。”
余淑英看着她那样儿,其实心里比谁都清楚,这孩子这段时间虽然没提陆同志,也没表现出什么,可她的心思,还没放下。
余淑英回到房里,和赵建忠说:“你说锦舒的婚事到底该咋整?我们不同意她和陆同志在一起,她也没闹腾,可那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别说相中谁了,连看她都不愿去看,明显心里还没放下陆同志,咱们也不能逼她,这孩子有啥事都在心里憋着,她就是心里难受,也不跟我们说,她身体本来就不好,万一逼急了,再把她逼病了......”
要说赵建忠一点不愁也不可能,他说:“我明天去趟公社。”
余淑英:“干啥?”
赵建忠:“和陶主任聊聊。”
赵建忠从公社回来后,就和余淑英说:“你问问锦舒,问她是不是真的想和陆同志在一起?”
余淑英猛地抬头:“你和陶主任聊了啥?”
赵建忠没说,掏出一根烟点上:“陆同志只要在我们村,我还是能护住他的。”
余淑英皱眉:“万一今后政策变了,他回城咋办?”
赵建忠看向她:“锦舒嫁去别人家你就能放心了?远的不说,就说叶征,他和我们一个村,打小就和锦舒玩得好,出去当兵的时候,还跑来找锦舒,没找到跑出去还哭了一场,你就能放心把她嫁到他们家?”
余淑英想也没想就道:“那不行,叶征娘太厉害了,她那大儿媳妇被她使唤的跟老黄牛一样,就是一个村也不行,不把儿媳妇当人看......”
赵建忠:“就像玉华婆家,原先看着样样好,家里只有一个儿子,我们想着没有妯娌,事少,明安长得也好,玉华一眼相中了......谁能想到,我们样样都考虑到了,觉得那是个好婆家,偏偏玉华结婚后受了那么多委屈......”
“世上像你这样好的婆婆,不说没有,少得很。锦城说得对,不管嫁到谁家,当人儿媳妇都会受气,都没有跟在我们身边照顾的周到,要是她性子泼辣些,身体强壮些,我们都不至于担忧这些......”
“要是和陆同志能成,至少结婚生子这个阶段,有我们照顾,不会让她受委屈,最坏的结果就是,等孩子大了,他抛下锦舒回城了,那时我们也能把外孙留下来,那样闺女就算不再婚,有个孩子陪她,有我们照看着,她日子照样好过。”
“可我观察了陆同志很久,他不像那忘恩负义的人,刚刚那只是最坏的打算。”
“要是政策不变,他不能回城,这些担忧更没必要了。”
“要是他愿意带锦舒回城......”
余淑英叹口气:“是啊,玉华那婆家看着样样都好,可不嫁到他们家,谁又知道当他们家儿媳妇日子那么难过呢?女人嫁到别人家,过别人家的日子,看别人的脸色,都不容易。”
“关键锦舒就看上陆同志了,你说有陆同志那样的人在前,她还能看上别人吗?”
说完,她站起来:“我去问问锦舒。”
赵建忠:“好好跟她说。”
余淑英走进闺女屋里,赵锦舒正在织手套,她问:“给谁织的手套?”
赵锦舒笑着说:“给锦城织的手套,他原先的手套破了,我把它拆了,我这里还有点毛线,搭配着能织一双手套出来。”
余淑英坐了会儿,才看着她说:“锦舒,你和娘说实话,你是不是还没放下陆同志?”
赵锦舒手里的动作不由停下来,低声说:“娘,我听你们的,我不会......”
余淑英轻声打断她说:“我和你爹商量了,陆同志确实很优秀,模样好,还稳重,人又聪明,学东西很快。”
“你看上他一点不奇怪,我们找个媒人,去问问他,看看他怎么想的,要是他不愿意,我们不强求......”
赵锦舒倏地抬头,不可置信看着她:“娘......”
余淑英摸摸她的头:“要不要找个媒人,娘听你的?”
赵锦舒捏紧木签子,垂下眼低低嗯了一声,嗯完,就抱住她娘的胳膊,靠在她身上。
余淑英看着她脸上藏不住的羞意,说道:“我们不找别人,就找你二婶,让她过去问问......”
赵锦舒脸颊有些烫,又嗯了一声,过了会儿说:“爹娘真好!”
余淑英嗔她一眼:“要是我和你爹不同意,就不好了?”
赵锦舒:“怎么可能?爹娘一直都好。”
第496章 番外-初相识16
第二天吃过早饭,临去学校前,余淑英就找妯娌说了这事。
二婶听后,不赞同道:“这身份不合适,你和大哥咋想的?”
余淑英叹口气:“锦舒就愿意他,那么多人给她介绍对象,她看都不愿去看......”
二婶就说:“收麦子时,陆同志穿了宏泰的衣裳,锦舒过来送绿豆汤,她把陆同志当成了宏泰,拉了下陆同志胳膊的喊大哥,当时我没放在心上,不会那次就......”上心了吧?
余淑英也是头一次听说这事,和她说:“原先我和锦舒说不会让她找外面的对象,知青什么的都不行,眼看着她要放下了,有次她骑自行车差点摔倒,是陆同志扶住了自行车,还把腿刮伤了,她的心思本来就没掐灭,这不又燃起来了。”
二婶听到这就说:“这说明两个孩子有缘,那我就去走一趟。”
余淑英走后,二婶就去了陆瑾台那里,陆瑾台刚喂完牛回来。
看到她,陆瑾台喊道:“杨婶!”
二婶笑着道:“陆同志,和你说点事。”
今天是个大晴天,太阳晒得暖烘烘的,陆瑾台去屋里拿两个凳子出来,放到外面,请她坐。
二婶看着他的动作,就觉得这个年轻人考虑事情很周到,她一个女同志,虽说四十多岁儿媳妇都有了,就这么坐屋里和他说话也不合适。
陆瑾台又去屋里给她倒水,二婶忙说:“陆同志我在家里喝过水,不渴,你别忙活了。”
陆瑾台这才坐下来。
二婶看向他:“听说你还没结婚?”
陆瑾台颔首:“没有。”
二婶又问:“在家里有对象吗?”
陆瑾台:“没有。”
二婶放下心来,微笑问道:“村里有个姑娘,长得可俊可俊了,你要愿意,我给你们说个媒......”
陆瑾台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杨婶,我不打算结婚。”
二婶又说:“你先别急着拒绝,这个姑娘你认识......”
陆瑾台的心不知道为何紧了下。
二婶说:“这姑娘就是我们家锦舒,我们家锦舒性格温柔,又会体贴人,长得还好,又是高中生,虽然没你文化高,可在我们村也是独一份了。”
陆瑾台脑海那根弦啪的一声断了,脱缰的想法再控制不住。
杨婶为什么给他们做媒?
她知道吗?
她父母那么疼爱她,倘若不经过她的同意,他这样的身份,杨婶怎么可能给他们做媒?
所以是她的意思吗?
拒绝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可是,怎么行呢?会害了她的。
他们在一起没有未来,那样好的姑娘,该配一个......
他倏地抬眼,打断自己的想法,这不该是他该管的。
说不出口也得说:“杨婶,我没打算结婚,要不然也不会拖到现在。”
说完,他甚至没看二婶,直接站起来进了屋。
二婶看着他的背影,摸不准他话里的真实意思,可拒绝了就是拒绝了,也不知道锦舒听到这消息,会不会难过?
陆瑾台不知道杨二婶是什么时候走的,他木然地坐在床边,脑海里一片空白,不知过了多久,一声牛叫声,唤醒了他,他动了动僵硬的身子,起身去看牛。
村里人路过,看到他,笑着问道:“陆同志又来看牛啊?”
陆瑾台看了眼,嗯了声,低下头清理牛棚。
村里人见他没有说话的兴致,自顾走开了。
等晚上,余淑英忙完了,二婶才过去和余淑英说了这事。
余淑英听完,意外又不意外,说道:“既然人家不愿意,咱们不强求。”
脑海里却是昨晚闺女羞红的脸,她要知道陆同志拒绝了,该多伤心?本来有了希望,谁知道对方不乐意......
送走妯娌,余淑英回到房间,看着闺女期待的脸,忽然不忍心告诉她这个消息。
赵锦舒看着娘的神色,心里紧了紧,低下头说:“娘,是不是他不同意?”
余淑英坐在她身边,怜惜地摸摸她的头:“没关系,天下好男同志多的是,咱们总能找到好的。”
她是没想到闺女的婚事会这么艰难,这孩子打小身子就不好,长大了婚事还这么难。
赵锦舒眼睛红了红:“娘,我知道,是我妄想了,我......”
余淑英严厉打断她:“胡说什么?什么叫妄想?只能说你俩没缘,你比谁差了什么?”
赵锦舒:“娘,我知道了,他不愿意就算了。”
余淑英说:“年轻时候喜欢一两个异性是正常的......”
赵锦舒不由睁大眼睛,娘咋知道的?
余淑英看着她错愕的眼神,才发现自己说漏嘴了,咳了声说:“难过两天,就不许再难过了,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