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359节
  姐弟俩到陆瑾台这里时,他正在洗衣服,看到他们过来,他站起来说:“你们来了?”
  赵锦城跑过去:“陆大哥,我们给你送点菜过来。”
  陆瑾台看一眼赵锦舒,又移开视线:“我......种了菜的......”
  他的菜园就在房子旁边,赵锦舒探头看去,菜园子打理的很整齐,里面一棵草都没有,辣椒、豆角结了很多,丝瓜也有几根挂在架子上。
  她说:“我给你摘的菜,你这里没有。”
  赵锦城说:“陆大哥,你为了帮我们,把腿都弄伤了,我们肯定得感谢你......”
  赵锦舒:“对。”
  陆瑾台正要开口,赵锦城又说:“我四姐还给你拿了两个鸡蛋,这鸡蛋可是我爹娘特意留给她不舒服时吃的,我四姐说,你流了很多血,要补回来......”
  陆瑾台的目光,从他身上移到赵锦舒身上。
  赵锦舒对上他的视线,不自在地打断自家什么都说的弟弟:“锦城!”
  赵锦城茫然地看向她:“怎么了?”
  “下午不热了,我过来拿菜篮子,鸡蛋你一定要吃啊。”赵锦舒说完把菜篮子放到他屋里,拉着自家弟弟快速走了,再待下去,自家这弟弟说不定什么事都能说出来。
  赵锦舒拉着弟弟走出去,瞪他一眼说:“你怎么啥都和陆同志说?”
  赵锦城一脸茫然:“本来就是事实啊,为什么不能说?”
  赵锦舒羞恼道:“不许什么都说,尤其关于我的。”
  赵锦城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不能说,但看自家四姐生气了,听话地哦了一声。
  姐弟俩回到家,余淑英看到他们还有些意外:“这么快就回来了?”
  赵锦舒:“把菜送到就回来了,要不了多长时间。”
  余淑英看他们一眼,没再说话。
  陆瑾台看向菜篮子,自嘲地想真无耻,明知道自己身份不合适,只要她站在面前,却怎么也拒绝不了她......
  他洗完衣服,晾晒好,又把房间打扫一遍,菜篮子里的菜拿出来放到他的筐里,这时,赵宏泰过来跟他说:“牛我喂好了,地里没什么活,你今天就在家歇着吧。”
  赵宏泰走后,陆瑾台看向旁边空空的菜篮子,不明白刚刚为什么不把菜篮子给赵大哥带回去,再次觉得自己卑劣。
  中午,他拿了一个她送的西红柿,又拿了一个她送的鸡蛋,脑海里闪过原先吃的西红柿鸡蛋汤,他蒸了个杂面馒头,做了西红柿鸡蛋汤,刚吃完饭,赵锦城骑着自行车过来了。
  赵锦城停好自行车,跑进来:“陆大哥,我出来玩,顺便把菜篮子提拿回去。”
  陆瑾台怔了下,回屋拿起菜篮子递给他,看着他骑车走远,慢慢靠在门边。
  开学后,天气渐渐凉了,村里人开始收花生,花生拔完,要拉到场上晒干,拉花生时,赵锦舒被安排去地里捡落下的花生。
  到了花生地里,一眼看到陆瑾台在往牛车上装花生。
  她笑着打了声招呼:“陆同志!”
  这段时间,好像每天都会碰到陆同志,想到这里,她脸上笑容更深了。
  陆瑾台抬头看着她眼里的笑,不由说道:“赵同志!”
  赵锦舒说:“你忙,我捡花生。”
  陆瑾台:“嗯。”
  余淑英远远看到这情形,不知道该怎么阻止,怕伤了闺女的心,还怕阻止不成,闺女更上心了。
  花生拉完,地里花生也捡完了,赵建忠说:“地里肯定还落了花生,谁要是不怕累,忙完自己的活,可以来地里刨落下的花生,捡回去都是自家的,不用交给队上。”
  他这话一出,村里人赶紧回去干活,干完活,就拎着锄头去地里刨花生。
  陆瑾台现在干农活,越来越像样了,旁人干完了队上分的活,他也干完了,那些知青看了,羡慕得不行。
  赵锦舒拎着锄头,拿着篮子,也去地里捡落下的花生,路上遇到往家里走的陆瑾台,她说道:“陆同志,大家都去地里刨花生了,你也去吧?”
  陆瑾台面露迟疑,他也可以吗?
  赵锦舒说:“地里花生怎么也捡不完,总会遗漏几个,再捡一遍又浪费时间,所以我爹让村里人自己去捡,捡回去都是自家的,那是你自己辛苦捡的,没事的。”
  “你快去拿锄头,和大家一起去,花生捡回来晒干可以榨油,也可以炒了吃。”
  陆瑾台看着她殷切的眼神,根本管不住自己大脑,微微点了下头。
  赵锦舒走到地头,就看到他拿着锄头,拎着篮子走过来,她笑起来,村里人日子都不好,在村里生活,得学会往家里扒拉东西才行,不偷不抢,有啥关系?
  赵锦舒没干过什么农活,刨土到底不如那些干惯农活的人,刨了半下午土,也没捡到半斤花生,反观陆瑾台,人家刨了很大一块地,捡了差不多两斤花生。
  赵锦舒羡慕地看一眼,陆瑾台察觉她的眼神说:“给你倒点?”
  赵锦舒忙说:“不用不用,我大哥大嫂还有我娘都在地里捡花生,他们肯定捡了不少,你的就留着吧。”
  走到岔路口,她说:“明天收完南地的花生,还可以捡花生,你早点干完活,早点过去,可以多捡点。”
  陆瑾台:“嗯。”
  赵锦舒说完,快步回家了。
  等花生收完,陆瑾台捡了六斤湿花生,晒干后虽然会变少,赵锦舒也为他高兴,
  中秋节后,天气更凉了,村里开始收红薯,赵锦舒又让他跟着村里人捡落下的红薯,虽然捡回来的红薯非常非常小,可挡不住村里人的热情。
  赵建忠乐呵呵地看着村里人满地刨土找红薯,什么也没说。
  王小麦就说:“有咱爹当大队长,真是村里人的大福气。”
  别的村大队长可不敢让村里人这么干。
  余淑英笑了下,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就是收红薯的时候潦草了些,落下几个小红薯,几个花生,只要不过分,又有什么关系呢?总得让大家看到点希望,把日子过下去。
  第493章 番外-初相识13
  地里庄稼收的差不多了,四婶又跑过来找余淑英。
  余淑英看到她问:“他四婶忙完活了?”
  “忙完了。”四婶凑过来说:“人家那老师还没死心,说要是相中了,可以给锦舒弄个工作,人家只有一个儿子,什么都紧着他,你们再考虑考虑,和锦舒好好说说,劝劝她......”
  余淑英心里复杂,嘴上说:“行,我和她好好说说。”
  晚上,洗漱后,余淑英又进了闺女的房间。
  赵锦舒刚要上床睡觉,见到她进来,坐起来喊道:“娘!”
  余淑英关上门,坐在床边问道:“那个年轻的老师还想跟你相看,说你们要是成了,还会给你找个工作,工作不工作的咱先不说,我的意思人家既然这么诚意,咱们就去看看......”
  赵锦舒躺下来,说道:“娘,我不想去。”
  余淑英说:“没关系,要是不想和这个老师相看,我们可以和其他人相看。”
  赵锦舒垂眼,低声说:“娘,我都不想去。”
  余淑英看向她,忽然问道:“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赵锦舒不知道该怎么说。
  余淑英叹口气问道:“你是不是看上陆同志了?”
  一直这么拖下去也不成,越拖越久,事情只会越没办法收场。
  她有些后悔,刚发现苗头时,担心这担心那,没有一把把它掐灭,以至于让那点火苗越燃越烈。
  都怪她左右顾虑,担忧锦舒头一次喜欢一个男孩,害怕伤害她,轻不得重不得,做事不够果断,才让事情演变成这样。
  赵锦舒脸倏地红了,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娘......”
  余淑英看着她的样儿,摸摸她的头,一脸怜惜,要是可以她现在就想随了她的意,可是不行啊,她温声说:“陆同志样样好,可唯有一点,他不是我们这里的人,他是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光靠一点点喜欢,是维持不了生活的,我和你爹说啥都不会同意你和他在一起,更别说现在还只是你一个人的想法。”
  赵锦舒眼睛红了起来,靠在她娘身上:“娘,我......我想试试......”
  余淑英狠下心低声说:“其他什么都可以答应你,唯独这事,我和你爹不能答应。”
  赵锦舒愣愣地看着她,余淑英又说:“要是他将来回城,你忍心抛下我和你爹,跟着他走吗?要是他不愿带你走,你又怎么办?你没想到这些,我和你爹得为你想到,你打小身子不好,你爷爷奶奶跟着操心,临走前,交代我们一定要给你找个好婆家,你好好考虑考虑吧......”
  说完,她就走了出去。
  赵锦舒看着合上的门,侧躺在床上,埋在被子里,眼睛不知何时湿润起来。
  余淑英回到房间,看到在那里看报纸的赵建忠,说道:“锦舒看上陆同志了。”
  赵建忠怀疑自己听错了:“你说啥?”
  余淑英靠在枕头上,低下头又说了一遍:“锦舒看上陆同志了。”
  赵建忠猛地坐直身子:“啥时候的事?”
  余淑英声音低落:“有那么久了,要是陆同志是咱们这里的人该多好啊?”
  赵建忠又想点烟了,找了半天没找到烟,坐在那里说:“这事不行,说啥也不行,不是说陆同志不好,他很好,可他不是我们这里的人,就不行。”
  说到这里,他腾地站起来:“我去看看她。”
  余淑英拉住他:“你别去了,让她静静心吧,我跟她说了利害关系,她会明白的。”
  赵建忠这一夜都没睡好,天不亮就起来做早饭,给闺女蒸她最喜欢的鸡蛋羹,还用家里的白面,给她摊了煎饼。
  赵锦舒起来后,赵建忠看她没什么精神,说道:“爹给你蒸了鸡蛋羹,还给你摊了你最爱吃的煎饼,快去洗脸刷牙吃饭了。”
  赵锦舒看看他,走到他身边问道:“爹,你是不是知道了?”
  赵建忠叹口气问:“你咋想的?”
  赵锦舒低下头:“我听爹娘的。”
  赵建忠说:“家里没什么活了,下午,让你大哥把你送去你三姐那里玩几天......”
  赵锦舒:“爹,我不想去。”
  她这个样子,去三姐家不合适。
  赵建忠又说:“明天让你大嫂陪你去县城玩玩,你娘那里还有点布票,拿去做一件褂子穿,不是都喜欢皮鞋吗?再买双鞋。”
  赵锦舒这才点点头。
  赵建忠去村里碰到正在放牛的陆瑾台,看着他一边放牛,一边割草,没有一点耽误,叹息一声,什么都没说,转身回家了。
  姑嫂俩到县城后,布没买,鞋也没买,倒是给孩子买了不少零食。
  余淑英看向闺女:“不是说去买鞋买布?怎么没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