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140节
陆瑾台抱着她闭目养神,并没睡着:“早醒了。”
赵锦舒推推他:“那你松手,起来做早饭了。”
陆瑾台眼里带着笑意,慢悠悠道:“本来想起来做早饭,可你把我抱得紧紧的,不忍吵醒你......”
虽然这么说,他还是松开了手,松手后,还得寸进尺道:“胳膊都麻了。”
两人一起坐起来,赵锦舒瞅着他脸上的笑,面无表情道:“是啊,你身上可香了,我可喜欢抱你睡觉了,把你胳膊都枕麻了。”
不知道是谁每晚把她箍得紧紧的,长久下来,不习惯,也被迫习惯了,现在反倒说她紧紧抱着他,脸皮真厚。
陆瑾台起身换衣服,闻言,笑了下:“每晚洗澡都用了香皂,想来是香的。”
赵锦舒白他一眼,要论脸皮厚,谁能和他比?
不再说话,下床打开衣柜,拿出衣服,换了起来。
穿好衣服,两人走了出来。
院子里,赵建忠已经起来,正在收拾牛圈,陆瑾台要去帮忙,他瞅了眼女婿身上的白衬衫,摆摆手:“你们做饭吧,脏得很,快清理完了。”
赵锦舒拿了围裙递给他,陆瑾台没接:“帮我戴上。”
赵锦舒看他一眼,还是帮他戴了围裙。
陆瑾台看着她脸上的纵容,好心情地去了灶房。
赵锦舒跟在他后面,进了灶房:“你现在可是家里娇客,自然要把你照顾好了,戴个围裙算什么?”
赵锦舒淘米煮稀饭,陆瑾台拿了鸡蛋出来:“给你蒸鸡蛋?”
看到她颔首,又瞥她一眼,低声道:“谁是客人!”
赵锦舒笑着看他:“你不是客人?”
陆瑾台低下头洗鸡蛋:“自然不是,别人不管,反正我不是客人。”
他从没把自己当客人,京都是他的家,这里也是他的家。
赵锦舒忍不住笑起来:“也是,我都给你盖了新房,你到时住进来,自然也是你的家。”
陆瑾台听出她话里意思,无奈瞥她一眼,并没有在意:“你高兴就好。”
赵锦舒:“我当然高兴。”
说完笑得更开心了。
陆瑾台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嘴角不由扬了起来。
赵建忠清理完牛圈,出来洗手,听到闺女笑声,嘀咕一声,也不知道大清早在笑什么?看来瑾台回来,她是真开心。
饭后,赵锦舒洗了碗,赵建忠拿了钱递给她:“家里没啥菜,地里活也忙完了,你俩去集上买点肉、排骨啥的,我还逮了只鸭子,等会杀了。”
赵锦舒没接他的钱:“那好,娘那里,你照看着点,我问问大哥大嫂去不去。”
正说着,王小麦和赵宏泰推着自行车来了,他们换了崭新的衣服,鞋子是昨天小姑子小姑爷买的,精神奕奕的,把自行车停在院子外,两人走了进来。
王小麦:“锦舒瑾台,你们去赶集吗?”
赵锦舒:“刚刚爹还说让我去集上买菜。”
王小麦:“不早了,那就一起走吧。”
赵锦舒看向陆瑾台:“把外套穿上吧。”
陆瑾台点头,进屋拿了外套。
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赵锦舒往外走:“我去三奶奶家借一辆自行车......”
陆瑾台:“没必要,我们一辆自行车就够了。”
王小麦看一眼妹夫,笑眯眯道:“对对对,没必要,根本没必要,再说,说不定三奶奶家也要用自行车呢?到时买了菜,放在我和你们大哥的自行车上就行了。”
赵锦舒瞥了眼一脸打趣的大嫂:“也好。”
陆瑾台笑着看她:“又不是载不动你。”
赵锦舒走到他跟前:“知道你载得动,不是怕东西买多了,拿不回来嘛!”
到了镇上,几人找个地方停放好自行车,就去买菜。
刚到肉摊子,竟然看到了二嫂张盼晴,她旁边站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妇人,赵锦舒一眼认出那是二嫂的娘。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大嫂就招呼道:“大娘也来赶集啊?”
赵锦舒几人也跟着喊了人。
张家大娘看到他们,脸上堆起了笑容,边说边不动声色打量他们:“你们也来赶集?”
王小麦笑道:“刚忙完地里活,来集上买点菜。”
打完招呼,赵锦舒看向肉摊子,打量着上面挂着的肉,找到满意的指了指:“这块,这块,还有这扇排骨......”
老板看向她:“都要了?”
赵锦舒:“这块五花肉也要了。”
王小麦看向她:“你买这么多?”
赵锦舒:“没事,下午俊杰俊逸放假,晚上给他们包饺子,五花肉蒸扣肉。”
王小麦:“我还说他们今天放假,也割块肉拿过来一起包饺子呢......”
赵锦舒:“我买了这么多,你就别买了,过来吃呗。”
王小麦忍不住在旁边嘀咕:“我这一天跟着你们混吃混喝,我和你大哥身上穿的,还是你拿回来的布做的,鞋子也是你买的。”
赵锦舒笑意盈盈:“我乐意让你跟着我混吃混喝,谁管得着?”
她不停写稿子挣钱,就是为了花的,难得回趟娘家,还能抠抠搜搜?
老板称了重,赵锦舒付了钱,赵宏泰和陆瑾台拿了过去,装在自己带的袋子里。
赵锦舒看向旁边的张盼晴和她娘,说道:“二嫂,大娘,你们忙,我们还要去买菜,先走一步。”
张家大娘刚刚看着她买肉的豪爽举动,都吓到了,听到她声音回过神,忙道:“哎,你们忙,你们忙。”
看着他们的背影,张家大娘看向闺女:“你小姑子买东西一直这样吗?”
张盼晴有些不耐:“我又没和她出去买过菜,我咋知道?”
张家大娘推推她:“她买这么多肉,喊了你们那大嫂去吃饭,怎么没喊你?”
张盼晴面色僵硬:“人家关系好,我算哪颗葱?”
第119章 看着好,未必就好
张家大娘瞪她一眼:“啥算哪颗葱?关系再不好,你也是她二嫂,卫东也是她二哥,你们回去,他们包饺子,还能不给你们吃?”
张盼晴没说话,张家大娘拉着她走到没人的地方,皱眉道:“当初我怎么教你的?小姑子小叔子可以不用讨好,你是嫂子,只要你孝敬公婆,有你公公婆婆在,他们不敢不敬着你,看看赵家老大那两口子 ,人家说身上穿的都是你小姑子买的......”
张盼晴很不耐烦:“我一直和你们说,他们赵家和我们家不一样,人家闺女是宝,尤其是小姑子,随便吱一声,一家子都围着她转,就连在县城上高中的小叔子都护着他这个四姐,不讨好她,谁搭理你啊?”
她顿了顿又道:“老大两口子要不是跟在赵锦舒屁股后面转悠,你觉得赵锦舒会搭理他们?我拉不下那个脸,也没想占小姑子便宜,她有钱买肉也好,没钱也罢,和我没关系。”
当初她刚结婚时,她娘可不是这么说的,每次回娘家,都让她防着小姑子小叔子还有大哥大嫂,还说尤其你小姑子结婚都在娘家,什么都没有,还不都靠你公公婆婆贴补?
她倒是想防,可她只是一个进门没多久的媳妇,不当家不做主,根本说不上话,防得了什么?
闹了两次,她气急了,说了句大不了分家,她公公婆婆根本没给他们犹豫的时间,就给他们分了家。
人家摆明了,不让她管小姑子的事情,多说一句都不行,她也有自己的傲气,自然同意分家了。
现在她娘看到赵锦舒给大哥大嫂买肉添衣,又在那酸了起来。
其实很多时候,她根本不愿往深了想,不想就不会难受,不想她的日子就是好的,她也是有傲气的,你再有钱又如何,我不稀罕。
张家大娘审视她一眼:“咋了?和婆家闹矛盾了?”
不然嘴怎么这么硬?
张盼晴看了眼她娘:“闹不闹矛盾的,也就那回事。”
见她娘皱眉,她又说:“现在是我借钱给大哥盖房的事情,被卫东知道了,他想买院子,家里拿不出钱,你赶紧让大哥想办法把钱凑齐,不然你闺女这婚姻还能不能保住,还说不准呢。”
昨天回去就和她闹,说必须把钱拿回来,不然也别过了。
张家大娘皱眉:“你大哥刚盖了房子,哪来的钱?怎么也得等到秋收,卖了粮食,你好好和卫东说说,这钱肯定会还的。”
张盼晴:“你让大哥想想办法,回大嫂娘家问问,总不能为了他们盖个房子,我和卫东闹离婚吧?”
张家大娘:“你小姑子那么有钱,你不去借,就会为难我们,一家子兄弟姐妹,就是争执几句,遇到难事了,还得找他们。你也别一直端着,形势比人强,有些时候人得学会低头,给他们买点东西,让你公公婆婆在中间说和说和,关系不就缓和了?”
张盼晴很不高兴,一听她娘这话,就打心底排斥:“当初得罪人的时候,你不劝我,反倒还在后面添油加醋,现在倒来说这些。别说我不同意,赵卫东他爹娘也不会管这些事。”
“娘,赶紧让大哥凑钱,不然卫东跟我离婚,我就回娘家住他新房子里去。”
娘家人是重要,可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他们有困难,她帮忙。她有困难,不让他们帮忙,只要还钱就行。
公公婆婆那里闹了一场,没有一点用,他们摆明了不插手,他们已经分家,也不能逼迫他们帮忙,不然村里人口水都能把他们喷死,卫东想要买院子,只能靠他们自己。
张家大娘可算体会到她的混样了,只能安抚她:“回去我和你大哥说。”
当初让她防着,也不是让她把人得罪完了的。
张盼晴:“那你让大哥动作快点。”
张家大娘:“知道了。”
赵锦舒一群人,没想那么多,又买了些菜,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到了家,赵建忠看到他们买了那么多肉,想说两句,可想到闺女女婿要走了,到底没说什么。
赵锦舒把排骨翻出来:“排骨中午吃。”
赵建忠走进来:“我还杀了只鸭子,把它烧了。”
赵锦舒抬头:“鸭子留着俊杰俊逸回来再吃吧?”
赵建忠摆手:“瑾台喜欢吃鸭子肉,留啥留?这么多肉,俊杰俊逸回来不缺肉吃。”
赵锦舒就看向陆瑾台:“你喜欢鸭子肉?”
赵锦舒推推他:“那你松手,起来做早饭了。”
陆瑾台眼里带着笑意,慢悠悠道:“本来想起来做早饭,可你把我抱得紧紧的,不忍吵醒你......”
虽然这么说,他还是松开了手,松手后,还得寸进尺道:“胳膊都麻了。”
两人一起坐起来,赵锦舒瞅着他脸上的笑,面无表情道:“是啊,你身上可香了,我可喜欢抱你睡觉了,把你胳膊都枕麻了。”
不知道是谁每晚把她箍得紧紧的,长久下来,不习惯,也被迫习惯了,现在反倒说她紧紧抱着他,脸皮真厚。
陆瑾台起身换衣服,闻言,笑了下:“每晚洗澡都用了香皂,想来是香的。”
赵锦舒白他一眼,要论脸皮厚,谁能和他比?
不再说话,下床打开衣柜,拿出衣服,换了起来。
穿好衣服,两人走了出来。
院子里,赵建忠已经起来,正在收拾牛圈,陆瑾台要去帮忙,他瞅了眼女婿身上的白衬衫,摆摆手:“你们做饭吧,脏得很,快清理完了。”
赵锦舒拿了围裙递给他,陆瑾台没接:“帮我戴上。”
赵锦舒看他一眼,还是帮他戴了围裙。
陆瑾台看着她脸上的纵容,好心情地去了灶房。
赵锦舒跟在他后面,进了灶房:“你现在可是家里娇客,自然要把你照顾好了,戴个围裙算什么?”
赵锦舒淘米煮稀饭,陆瑾台拿了鸡蛋出来:“给你蒸鸡蛋?”
看到她颔首,又瞥她一眼,低声道:“谁是客人!”
赵锦舒笑着看他:“你不是客人?”
陆瑾台低下头洗鸡蛋:“自然不是,别人不管,反正我不是客人。”
他从没把自己当客人,京都是他的家,这里也是他的家。
赵锦舒忍不住笑起来:“也是,我都给你盖了新房,你到时住进来,自然也是你的家。”
陆瑾台听出她话里意思,无奈瞥她一眼,并没有在意:“你高兴就好。”
赵锦舒:“我当然高兴。”
说完笑得更开心了。
陆瑾台看着她脸上灿烂的笑,嘴角不由扬了起来。
赵建忠清理完牛圈,出来洗手,听到闺女笑声,嘀咕一声,也不知道大清早在笑什么?看来瑾台回来,她是真开心。
饭后,赵锦舒洗了碗,赵建忠拿了钱递给她:“家里没啥菜,地里活也忙完了,你俩去集上买点肉、排骨啥的,我还逮了只鸭子,等会杀了。”
赵锦舒没接他的钱:“那好,娘那里,你照看着点,我问问大哥大嫂去不去。”
正说着,王小麦和赵宏泰推着自行车来了,他们换了崭新的衣服,鞋子是昨天小姑子小姑爷买的,精神奕奕的,把自行车停在院子外,两人走了进来。
王小麦:“锦舒瑾台,你们去赶集吗?”
赵锦舒:“刚刚爹还说让我去集上买菜。”
王小麦:“不早了,那就一起走吧。”
赵锦舒看向陆瑾台:“把外套穿上吧。”
陆瑾台点头,进屋拿了外套。
家里只有一辆自行车,赵锦舒往外走:“我去三奶奶家借一辆自行车......”
陆瑾台:“没必要,我们一辆自行车就够了。”
王小麦看一眼妹夫,笑眯眯道:“对对对,没必要,根本没必要,再说,说不定三奶奶家也要用自行车呢?到时买了菜,放在我和你们大哥的自行车上就行了。”
赵锦舒瞥了眼一脸打趣的大嫂:“也好。”
陆瑾台笑着看她:“又不是载不动你。”
赵锦舒走到他跟前:“知道你载得动,不是怕东西买多了,拿不回来嘛!”
到了镇上,几人找个地方停放好自行车,就去买菜。
刚到肉摊子,竟然看到了二嫂张盼晴,她旁边站着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妇人,赵锦舒一眼认出那是二嫂的娘。
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旁边大嫂就招呼道:“大娘也来赶集啊?”
赵锦舒几人也跟着喊了人。
张家大娘看到他们,脸上堆起了笑容,边说边不动声色打量他们:“你们也来赶集?”
王小麦笑道:“刚忙完地里活,来集上买点菜。”
打完招呼,赵锦舒看向肉摊子,打量着上面挂着的肉,找到满意的指了指:“这块,这块,还有这扇排骨......”
老板看向她:“都要了?”
赵锦舒:“这块五花肉也要了。”
王小麦看向她:“你买这么多?”
赵锦舒:“没事,下午俊杰俊逸放假,晚上给他们包饺子,五花肉蒸扣肉。”
王小麦:“我还说他们今天放假,也割块肉拿过来一起包饺子呢......”
赵锦舒:“我买了这么多,你就别买了,过来吃呗。”
王小麦忍不住在旁边嘀咕:“我这一天跟着你们混吃混喝,我和你大哥身上穿的,还是你拿回来的布做的,鞋子也是你买的。”
赵锦舒笑意盈盈:“我乐意让你跟着我混吃混喝,谁管得着?”
她不停写稿子挣钱,就是为了花的,难得回趟娘家,还能抠抠搜搜?
老板称了重,赵锦舒付了钱,赵宏泰和陆瑾台拿了过去,装在自己带的袋子里。
赵锦舒看向旁边的张盼晴和她娘,说道:“二嫂,大娘,你们忙,我们还要去买菜,先走一步。”
张家大娘刚刚看着她买肉的豪爽举动,都吓到了,听到她声音回过神,忙道:“哎,你们忙,你们忙。”
看着他们的背影,张家大娘看向闺女:“你小姑子买东西一直这样吗?”
张盼晴有些不耐:“我又没和她出去买过菜,我咋知道?”
张家大娘推推她:“她买这么多肉,喊了你们那大嫂去吃饭,怎么没喊你?”
张盼晴面色僵硬:“人家关系好,我算哪颗葱?”
第119章 看着好,未必就好
张家大娘瞪她一眼:“啥算哪颗葱?关系再不好,你也是她二嫂,卫东也是她二哥,你们回去,他们包饺子,还能不给你们吃?”
张盼晴没说话,张家大娘拉着她走到没人的地方,皱眉道:“当初我怎么教你的?小姑子小叔子可以不用讨好,你是嫂子,只要你孝敬公婆,有你公公婆婆在,他们不敢不敬着你,看看赵家老大那两口子 ,人家说身上穿的都是你小姑子买的......”
张盼晴很不耐烦:“我一直和你们说,他们赵家和我们家不一样,人家闺女是宝,尤其是小姑子,随便吱一声,一家子都围着她转,就连在县城上高中的小叔子都护着他这个四姐,不讨好她,谁搭理你啊?”
她顿了顿又道:“老大两口子要不是跟在赵锦舒屁股后面转悠,你觉得赵锦舒会搭理他们?我拉不下那个脸,也没想占小姑子便宜,她有钱买肉也好,没钱也罢,和我没关系。”
当初她刚结婚时,她娘可不是这么说的,每次回娘家,都让她防着小姑子小叔子还有大哥大嫂,还说尤其你小姑子结婚都在娘家,什么都没有,还不都靠你公公婆婆贴补?
她倒是想防,可她只是一个进门没多久的媳妇,不当家不做主,根本说不上话,防得了什么?
闹了两次,她气急了,说了句大不了分家,她公公婆婆根本没给他们犹豫的时间,就给他们分了家。
人家摆明了,不让她管小姑子的事情,多说一句都不行,她也有自己的傲气,自然同意分家了。
现在她娘看到赵锦舒给大哥大嫂买肉添衣,又在那酸了起来。
其实很多时候,她根本不愿往深了想,不想就不会难受,不想她的日子就是好的,她也是有傲气的,你再有钱又如何,我不稀罕。
张家大娘审视她一眼:“咋了?和婆家闹矛盾了?”
不然嘴怎么这么硬?
张盼晴看了眼她娘:“闹不闹矛盾的,也就那回事。”
见她娘皱眉,她又说:“现在是我借钱给大哥盖房的事情,被卫东知道了,他想买院子,家里拿不出钱,你赶紧让大哥想办法把钱凑齐,不然你闺女这婚姻还能不能保住,还说不准呢。”
昨天回去就和她闹,说必须把钱拿回来,不然也别过了。
张家大娘皱眉:“你大哥刚盖了房子,哪来的钱?怎么也得等到秋收,卖了粮食,你好好和卫东说说,这钱肯定会还的。”
张盼晴:“你让大哥想想办法,回大嫂娘家问问,总不能为了他们盖个房子,我和卫东闹离婚吧?”
张家大娘:“你小姑子那么有钱,你不去借,就会为难我们,一家子兄弟姐妹,就是争执几句,遇到难事了,还得找他们。你也别一直端着,形势比人强,有些时候人得学会低头,给他们买点东西,让你公公婆婆在中间说和说和,关系不就缓和了?”
张盼晴很不高兴,一听她娘这话,就打心底排斥:“当初得罪人的时候,你不劝我,反倒还在后面添油加醋,现在倒来说这些。别说我不同意,赵卫东他爹娘也不会管这些事。”
“娘,赶紧让大哥凑钱,不然卫东跟我离婚,我就回娘家住他新房子里去。”
娘家人是重要,可自己的小家更重要。
他们有困难,她帮忙。她有困难,不让他们帮忙,只要还钱就行。
公公婆婆那里闹了一场,没有一点用,他们摆明了不插手,他们已经分家,也不能逼迫他们帮忙,不然村里人口水都能把他们喷死,卫东想要买院子,只能靠他们自己。
张家大娘可算体会到她的混样了,只能安抚她:“回去我和你大哥说。”
当初让她防着,也不是让她把人得罪完了的。
张盼晴:“那你让大哥动作快点。”
张家大娘:“知道了。”
赵锦舒一群人,没想那么多,又买了些菜,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到了家,赵建忠看到他们买了那么多肉,想说两句,可想到闺女女婿要走了,到底没说什么。
赵锦舒把排骨翻出来:“排骨中午吃。”
赵建忠走进来:“我还杀了只鸭子,把它烧了。”
赵锦舒抬头:“鸭子留着俊杰俊逸回来再吃吧?”
赵建忠摆手:“瑾台喜欢吃鸭子肉,留啥留?这么多肉,俊杰俊逸回来不缺肉吃。”
赵锦舒就看向陆瑾台:“你喜欢鸭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