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114节
  陆瑾台慢悠悠道:“体会得到,我家那个太能干,太在意旁人感受,很容易忽视自己,你就会担忧她照顾不好自己,想必,你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胡阳:“......”
  王在慧在旁边听了半晌,噗嗤笑了出来:“别炫你们的媳妇了,我这一把年纪了,听着都牙酸。”
  陆瑾台看她一眼,并不是炫媳妇,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这些同事,真有些讨嫌,此时,他有些庆幸锦舒没和他们见过面,不然,岂不是要被他们打趣?
  第152章 想借钱
  陆瑾台走后,赵锦舒带着两个孩子,不是忙着写稿子,就是跑到花市看看有没有适合她栽种的花卉,有喜欢的就买回来,栽在花盆里。
  期间赵锦舒收到老家的来信,询问她盖房子的事情。
  自家爹娘办事一向靠谱,她回信只说要盖几间房,浴室盖大点,稿费到了,又给他们寄了一笔钱回去,其他的让他们看着办,就没操心了。
  既然闺女让看着办,赵建忠就看着办。
  女婿说闺女喜欢宽敞明亮的房子,那就把卧室盖大点,窗户加大。
  闺女原先结婚时的床,是她当姑娘时的床,他当时要给她打造新床,她没让,这次盖房他准备自己掏钱把闺女屋里的家具以及卧房的床全都换成新的。
  说干就干,砖头、水泥等盖房子需要的材料一一买回来后,就一边找人打家具,一边找泥瓦匠挖地基盖房子,争取在暑假时,让闺女一家住上新房子。
  周六下午,两个孩子不上学,赵锦舒照例带他们出去玩,玩累了,晚饭就在外面解决了。
  刚到家,到了厨房准备烧点水洗澡,陆静安和她女婿吴建华从正房走进来。
  赵锦舒看到他们两口子,有些意外,面色如常地道:“你们来了,先到到客厅歇着,我把水烧到锅里。”
  陆静安推推吴建华:“建华,快给二嫂帮忙。”
  吴建华走上前来,正要伸手拿她手里的瓢,赵锦舒连忙缩回了手,阻拦道:“不用不用,我一会儿就忙好,你们去客厅坐着歇会。”
  说着不动声色地打量他们一眼,无事不登三宝殿,这两口子冷不防过来,还这么热情,说没事,她都不信。
  正这么想着,纪元容过来了。
  她满面笑容:“我洗个碗的功夫你俩就到你们二嫂这里来了?你们二嫂忙着呢,走走走,先去我那边说说话,等你二嫂忙完了,再过来。”
  陆静安和吴建华只能欲言又止地跟着她去了正房。
  他们三个刚走,陆星瑶就过来了。
  她神秘兮兮凑近赵锦舒:“二嫂,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过来吗?”
  赵锦舒自然不知道,也懒得猜。
  陆星瑶看她一眼:“听他们话里话外的意思想问你借钱,妈让我过来和你打个招呼,让你有个心理准备。”
  赵锦舒顿了下:“别说他们有工作不会缺钱,就是没钱,也不该向我借,我记得她哥陆康安一直在帮衬她吧?”
  陆星瑶撇下嘴:“康安哥这些年不知道贴补了他们多少钱了,柳悦嫂子早就不满了,她这是第三胎了,大着肚子,工作自然别想干了,少了一半收入,大人孩子用钱的地方多着呢,我估摸着他们可能听到你写的故事发表了,知道你有钱,闻风就来了。”
  赵锦舒看向她:“我没钱借给他们。”
  她确实没钱,挣得稿费除了日常开销,都寄回老家盖房了。
  至于陆瑾台给她的钱,那是留着买大院子的。
  “你没钱?”陆星瑶根本不信,不过她现在也不问二嫂借钱,有钱没钱,她懒得管那么多,她妈让她传的话已经传到了,她该回去了。
  知道那两口子的目的,赵锦舒也没放心里。
  不疾不徐地烧水,打水,给两个孩子洗澡后,她又把锅里装满了水,再烧一锅自己洗。
  正烧着水,陆静安和吴建华让大房、三房两口子陪着过来了,他们一窝蜂进来,厨房瞬间拥挤了起来。
  陆静安一脸笑容:“二嫂,这么长时间没见了,也不过来聊聊天。”
  赵锦舒瞥她一眼,这辈子她们总共也就见过两面,她真不觉得和她有什么好聊的,更别说她还带着目的。
  想到此,她说:“你二哥不在,家里什么事都得我操心,回来就一直忙活,就这还没忙完呢。”
  吴建华站在陆静安身后悄悄推推她,陆静安会意,笑着开口:“我真没想到二嫂现在都是大作家了,当初听到这事后,立即就让建华跑去买了报纸......那故事写得真好......”
  赵锦舒笑了下,没说什么。
  陆家明、陆和风每周按时追读报纸,现在已经形成了习惯,哪周没看到报纸,他们还会不习惯,对于二弟妹/二嫂写故事的能力,也是十分佩服的。
  陆家明笑着说:“别说你没想到,我们也没想到啊。”
  不管他们平时和二弟妹处得怎么样,她都是他们陆家人,她写的故事发表了,他们说出去,脸上也会骄傲自豪。
  陆静安话锋一转:“两本故事一起发表,二嫂稿费一定不少吧?”
  赵锦舒笑了下,稿费多少和她也没关系。
  陆静安看着她,明着打趣,暗着试探:“哟,二嫂还藏着呢,怕我们借钱啊?”
  赵锦舒笑道:“怕啥啊,我自己都缺钱用。”
  闻言,陆静安就说:“你和二哥一起挣钱,哪里还会缺钱?”
  不会是听到什么风声,知道他们来借钱,才这样说的吧?
  “想置办的东西太多。”赵锦舒看一眼他们:“钱不够,自然就缺钱啊。”
  陆静安打量一眼他们的房子:“你们这房子宽敞明亮,屋里什么都有,有啥要置办的?”
  赵锦舒:“我们在老家盖了新房,京都的房子只有两间卧房,两个孩子渐渐大了,房间不够,这都得考虑,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她话音一落,旁边几人反应各异。
  林玉兰:“你们还在老家盖房了?”
  有那必要吗?瑾台竟然也同意了?
  要她说,每年回不了几次娘家,还在老家盖一套房子,不浪费钱吗?
  有那钱,花什么地方不行?
  看到赵锦舒点头,王美静撇下嘴,真有钱,竟然跑老家盖房去了。
  不得不说,她虽然腹诽,心里其实是羡慕的,人家自己挣的钱,在娘家盖房,今后回娘家就有房住,再也不用看哥嫂脸色......这事根本不能想,越想越羡慕。
  陆静安脸色有些不好:“咋还回乡下盖房了?”
  她没说的是,都嫁人了,跑娘家盖什么房?
  赵锦舒看他们一眼:“想盖就盖了。”
  第153章 礼物
  想盖就盖了。
  这句话对他们一群人太有冲击力。
  这里除了陆静安因为想躲着生儿子,没再工作了,其余人都有单位,虽然每月都有工资,可除去日常生活开销、孩子上学花用、人情往来,并没多少结余。
  林玉兰说不上什么感觉,她这些年存了不少钱,可她忽然发现,哪怕她和陆家明十多年的存款,也不敢说想买房就买房。
  人家赵锦舒不仅在老家盖房了,听那话里意思人家还嫌现在住的房小了,想在京都买房呢。
  她两个儿子,家里也只有两间卧房,她和陆家明一间,两个儿子一间,现在倒是够住的,可陆辉都十四了,再过五六年就得考虑他结婚的事情,到时候也会面临住房问题。
  至于陆和风、王美静两口子,自从分开开火后,他们的工资基本月月光,并且因着过年借了钱,要还钱,年后生活质量更是下降一大截子,从原先的天天有肉吃,变成现在一周只能吃一回肉。
  两个孩子天天闹腾,他们看着不忍,可也没法子,总要把借的钱还了。
  也别想钱还完了,日子就好过了。
  二房三房的住房结构一模一样,两家也都是一儿一女。
  二房的孩子大了,不能一直住一个房间。他们三房同样如此,何况三房的孩子还要大些,现在还能将就两年,等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肯定是不能再住一个房间了,同样会面临住房问题。
  旁边陆静安夫妻俩,心情都不能用羡慕来形容。
  陆静安当年是知青,陆瑾台是被下放了,两人都在乡下结了婚,陆瑾台虽然恢复工作了,可赵锦舒没工作。
  反观他们,吴建华高考恢复考上了大学,学校有补贴,自己在父母的帮助下也有了工作,按理日子应该比陆瑾台两口子好过,可恰恰相反,自家日子越过越紧巴,陆瑾台两口子的日子却越过越红火。
  正这么想着,陆泽抱了本书趿拉着拖鞋跑了过来,看到屋里围了一群人,呀了一声,一一打了招呼后,才和妈妈说:“妈妈,我的书看完了!”
  赵锦舒:“又看完了?大爷爷给你送的书,都在你爸爸书房书柜的第一层,你去找找。”
  陆泽:“好的。”
  说完,又抱着书噔噔噔跑走了。
  陆静安看着他的背影,她不羡慕赵锦舒旁的,就羡慕赵锦舒有个好儿子,不仅长得好看还聪明孝顺,小小年龄就知道保护妈妈。
  摸摸肚子,她要求不高,只要肚子里这个和陆泽差不多就行了,这样她就算为了他没了工作,也心甘情愿。
  纪元容上了个厕所,一回来客厅静悄悄的,看向闺女,陆星瑶撇了下嘴:“都到二嫂那边去了。”
  纪元容皱眉,转身往二房去了。
  边走,心里边把老二陆怀兴两口子腹诽了一遍,到底有多缺钱,大晚上跑来借钱?
  陆怀兴那两口子知道他们闺女女婿过来借钱吗?
  不知道便罢了,要是知道,还让闺女女婿过来借钱,她可得找她那好二嫂说道说道。
  当初瑾台困难时,没让任何人帮忙,现在两人的生活刚刚有起色,这一个个的就坐不住了。
  救急不救穷,要是家里真有什么事,不用找她儿媳妇,她都可以借给他们,可也没听说他们需要什么钱救急啊?
  陆静安正酝酿着话语,哪怕赵锦舒说她没钱,她还是想试试,没想话刚到嘴边,还没来得及出口,三婶来了。
  她其实知道三婶的意思,不就是不想她找赵锦舒借钱嘛,可她要是有钱也不会过来找赵锦舒了,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帮帮忙,又怎么了?
  赵锦舒还没说什么呢,三婶就在那急起来了,都说三婶是好婆婆,不见得吧,好婆婆会管儿媳妇金钱上的事?
  纪元容没给她说话的时间,拉着她就往正房去,回头看了眼赵锦舒:“你又要写稿子,又要照顾孩子,累了就早些洗漱休息。”
  赵锦舒点头:“妈,你们也早些休息。”
  陆静安大着肚子,不敢和她拉扯,只能顺着她的意思,跟着她去了正房。
  吴建华没有说话,跟着他们往正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