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110节
赵卫东忍不住走过来,看了看:“这收音机不便宜,还可以插电源,放磁带呢。”
赵建忠抱着翻来覆去看着:“瞅着是比叶老头那收音机贵。”
余淑英拆开信封,瞥他一眼:“你能看出啥?”
赵建忠没理她,自顾稀罕着收音机,心里默默算着得卖多少头羊,才能买下这么一台收音机。
余淑英也没管他,展开信纸,看到里面有一幅画像,她拿开看起来,看完忍不住笑了:“这是瑾台画的吧?这画得真好,就是咋把锦舒头发画短了呢......”
赵建忠也顾不得看他的收音机了,跑了过来:“我瞅瞅。”
王小麦还有几个孩子也围了过来。
看完后,王小麦忍不住唏嘘:“瑾台文化好,画画也好啊!可能是锦舒剪头发了吧?”
她倒不会以为是锦舒画的,毕竟锦舒画画水平实在有限,比她强不了多少。
余淑英小声嘀咕:“就是太好了,咱家锦舒有这么好看吗?”
自家小闺女样貌好,这她知道,可也没那么好吧?
那眼睛亮的,跟那黑宝石一样,那笑容甜的,她都齁得慌......
王小麦笑起来:“哈哈哈,这是瑾台画的,可能他眼里的锦舒就是这么好看吧,人家小两口感情好,看对方啥都好。”
赵俊杰在旁边插了一句:“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余淑英:“......”
她虽然面上无语,心里也觉得儿媳妇和孙子说得对,两人可不是感情好,她都撞到好几回了......
赵建忠老脸一红,这臭小子,啥话都说。
王小麦瞪儿子一眼:“你这破孩子,一天天上学,都学的啥,就你这态度,看你能考上高中不?”
啥情人不情人,是你个小屁孩说的话?也不知羞。
赵俊杰翻个白眼:“我成绩都进步了,这回考试,全校第五名,再努力努力,县城高中,也不是没希望......这可都是小姑父给我找了资料后,我做了才进步那么大的。”
小姑父为啥对他那么好?那是因为他眼里心里都是小姑,所以连小姑的侄子都那么上心,这叫爱屋及乌。
只要小姑父对小姑好,他就会力挺他,在家人面前帮他说话,他这是讲义气。
再说他都十四五岁了,搁过去,都能成家了,什么不懂啊?她妈还把他当孩子看待,那真是小瞧他。
王小麦就往他怀里塞了一摞子书:“呐,这里都是资料,做吧。”
赵俊杰:“......”
倒也没必要太爱屋及乌,原先寄的资料还没做完呢。
余淑英又看下面的信纸,笑起来:“这是咱们瑞瑞画的吧?哈哈哈......”
几个孩子也勾着头过来看,看完都笑了起来。
王小麦接过去,看了后,也大笑起来:“可能瑾台看了她的画后,实在不忍看,就自己动手画了一幅,稍微挽回点形象?”
余淑英心里嘀咕,她觉得也是,别看她那小女婿平常闷不吭声的,有些时候,做的那些事情,她都想不到。
余淑英这么想着,又往下看去,这是瑾台写的信。
看小女婿的字,总有一种看书法家字帖的感觉,她一字一字读了下去,读完,她神色有些复杂,看向赵建忠:“锦舒寄钱回来了?”
赵建忠嗯一声,刚刚人多,他自然不会说这事,现在都是自家人,老太婆问了,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上次闺女一家来,瑾台和他提过盖浴室的事,他估摸着寄钱回来就是为了这事,他先前就准备把家里羊卖了,盖浴室,哪里要他们出钱啊!没想他们寄钱回来了。
余淑英:“瑾台在信里说,今后寒暑假锦舒都会带孩子回来,寄钱回来,主要是想盖几间房子。”
瑾台说得详细,一点一滴都解释到了,说锦舒想在京都买个大院子,到时候他们去京都便能住下了。
还说锦舒的意思,京都买院子的钱用他挣的,老家盖房子的钱,都是锦舒的稿费,让他们不必有负担。
又说锦舒喜欢宽敞明亮的房子,材料可以选好的买,窗户浴室要大点。
还说锦舒说了,下笔稿费到了,再寄钱回来,让他们不用担心钱不够用,他们有生意,有工资,有稿费,不会缺钱用。
最后还关心了家里的麦子、油菜,又问了问家里的牛啊羊啊什么的。
她读完整篇信,都有些不敢信,这是女婿给他们写的信。
原先女婿也会给他们写信,他会说说家里的情况,问问他们的情况,不像这封信,满篇都是锦舒说,锦舒说......
好像锦舒不说,他就不会说话了似的。
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感,她形容不上来。
她把信递给大儿媳妇,王小麦接过信:“我看不合适吧?”
余淑英继续看下一页信纸:“没写啥,看吧。”
王小麦这才看了起来,看完,她忍不住好笑:“这瑾台是想和我们显摆他和锦舒更亲近吗?啥都锦舒说......”
余淑英一下子反应过来,她就说咋看完信,心里怪怪的,原因在这里呢,她嘟囔一句,我生的我养大的,你说跟谁亲近?
赵宏泰没那么多心思:“想多了,他这样写,不就想让我们知道,他重视锦舒。还显摆,显摆啥?”
他们是夫妻,不显摆也亲近,也是一家子人。
王小麦白他一眼,心说你懂什么?
赵卫东和张盼晴在旁边听了半天,赵卫东忍不住问道:“锦舒是出嫁女,在这里盖房子不合适吧?”
赵建忠把手里的画像小心放好,看他一眼:“只要瑾台那边没什么想法,就合适。”
刚刚余淑英说了锦舒想在家里盖房的话,他就没吭声,一直在心里琢磨着这事的可能性。
闺女想在家里盖房子,他当然高兴,如果闺女钱不够,他也能帮点,可关键闺女公公婆婆啥想法?他们会不会有啥意见?
余淑英抬头:“瑾台信里说了, 他父母随他们,不管这些,让我们不必有负担,再说花的都是锦舒的稿费,瑾台挣的钱还要在京都买大院子呢。”
赵建忠拍板:“既然瑾台父母都没啥想法,那就盖。”
张盼晴不由得说了句:“盖房子得不少钱呢,看来锦舒稿费不低啊。”
她话音刚落,那边赵俊杰就咦了声:“两张报纸不一样啊,这里这个故事作者也是赵家姑娘,难不成我小姑又有故事发表了?”
“啥?”
“啥?”
几人也顾不得看信了,齐齐跑了过去。
第147章 第二本书
一群人围过来后,赵建忠就把手伸过去:“给我瞅瞅。”
赵俊杰捏紧报纸不想给:“我读给你们听。”
赵建忠耐着性子:“俊杰你一向听话,快把报纸给我看看。”
“哎呀,爷爷我读给你听也一样的。”
赵俊杰说完,丝毫不给他机会,当即读了起来,刚读到开头他就被吸引去了注意力,他有种感觉,这故事应该比小帅吸引他。
他读得声情并茂,一群人坐下认真听着。
赵建忠瞪他一眼,也坐了下来,安安静静听着。
听完,他正要说话,旁边余淑英就忍不住嘀咕道:“咋还把人媳妇写死了?”
赵建忠瞥她一眼:“既然这故事能发表,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想多说两句,可心里词汇有限,实在不知该咋说。
赵俊杰想了想说道:“那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呢,这故事叫《剑仙》,凡人想成为仙人,哪能那么容易,总得经历各种苦难,才能成仙吧?”
余淑英:“可也没必要把人家媳妇写死啊......”
赵建忠没好气瞪她:“你咋回事,这故事肯定是闺女写的,作者名字都一样,要不然人家也不可能给我们寄回来,闺女写的能有啥问题?你这当娘的都不支持闺女,谁还能支持闺女?”
余淑英白他一眼:“我当然支持闺女,可我看了都这感觉,外人看了会不会也这感觉?我的意思这篇文章,先不拿出去给村里人看了,这故事开头,就让人死了媳妇,肯定很多人不满意,等故事进入正轨了,再拿去给大家看?”
赵俊杰小声道:“可是他妻子死了,他想复活媳妇,才想办法跑去当剑仙的啊!”
余淑英眼睛一喜:“意思他妻子还能复活?”
赵俊杰一噎,他是为了安慰奶奶才这么说的,这故事是小姑写的,又不是他写的,他咋知道男主妻子能不能复活?
他思量着道:“咱们可以期待一下啊,万一呢,对吧?”
男主妻子去世,他虽然觉得可惜,可里面的背景以及那些修仙的设定包括法器什么的,引去了他大部分注意力,再说仙的世界,很多事情说不定,确实可以期待一下男主妻子复活的可能性啊。
余淑英扑棱站了起来:“不行,我得给你小姑写信,问问她接下来的剧情!”
赵建忠满脸无奈:“你看你听风就是雨,让我说你还是别问她了,这故事都发表了,肯定写了很多字了,你问了万一不符合你心里想法,又该不高兴了,别难为闺女了,她写点稿子不容易。”
余淑英一想也对,但还是没坐下:“还是得给她写封信,商量商量房子怎么盖,盖几间,盖多大的,他们回来和我们一起吃饭,灶房就不用盖了,锦舒不是喜欢大浴室吗?再盖两间厢房,一间做浴室,一间房杂物房......”
赵建忠嗯一声,点点头:“至少得盖四间房,三个卧房,一个堂屋......”
说着他站了起来:“老大,拿尺子,和我一起去量量地,得好好规划规划。”
余淑英看向王小麦:“你们也在这边吃吧,我去做饭。”
王小麦:“我给你帮忙。”
说着婆媳俩就进了屋。
张盼晴推推赵卫东胳膊:“爹娘把锦舒的事情看得真重,天天围着她转......”
只要小姑子一开口,公公婆婆跑断腿也会给她办好。
还有老大两口子也是,跟在小姑子后面,给她当牛做马。
赵俊杰还没走,听到她的话,翻个白眼:“我小姑值得啊,我小姑那么好,文雅文秀小时候,我小姑还帮你们带过呢,你们都不记得啊?”
张盼晴没想到自己的话被这孩子听去了,脸一下子涨红起来。
赵俊杰站起来:“二叔二婶,你们不喜欢小姑,今后有啥事也别找小姑。”
说完,他撒腿跑了。
赵卫东瞪眼:“跑得挺快,要不然......”
赵建忠抱着翻来覆去看着:“瞅着是比叶老头那收音机贵。”
余淑英拆开信封,瞥他一眼:“你能看出啥?”
赵建忠没理她,自顾稀罕着收音机,心里默默算着得卖多少头羊,才能买下这么一台收音机。
余淑英也没管他,展开信纸,看到里面有一幅画像,她拿开看起来,看完忍不住笑了:“这是瑾台画的吧?这画得真好,就是咋把锦舒头发画短了呢......”
赵建忠也顾不得看他的收音机了,跑了过来:“我瞅瞅。”
王小麦还有几个孩子也围了过来。
看完后,王小麦忍不住唏嘘:“瑾台文化好,画画也好啊!可能是锦舒剪头发了吧?”
她倒不会以为是锦舒画的,毕竟锦舒画画水平实在有限,比她强不了多少。
余淑英小声嘀咕:“就是太好了,咱家锦舒有这么好看吗?”
自家小闺女样貌好,这她知道,可也没那么好吧?
那眼睛亮的,跟那黑宝石一样,那笑容甜的,她都齁得慌......
王小麦笑起来:“哈哈哈,这是瑾台画的,可能他眼里的锦舒就是这么好看吧,人家小两口感情好,看对方啥都好。”
赵俊杰在旁边插了一句:“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嘛!”
余淑英:“......”
她虽然面上无语,心里也觉得儿媳妇和孙子说得对,两人可不是感情好,她都撞到好几回了......
赵建忠老脸一红,这臭小子,啥话都说。
王小麦瞪儿子一眼:“你这破孩子,一天天上学,都学的啥,就你这态度,看你能考上高中不?”
啥情人不情人,是你个小屁孩说的话?也不知羞。
赵俊杰翻个白眼:“我成绩都进步了,这回考试,全校第五名,再努力努力,县城高中,也不是没希望......这可都是小姑父给我找了资料后,我做了才进步那么大的。”
小姑父为啥对他那么好?那是因为他眼里心里都是小姑,所以连小姑的侄子都那么上心,这叫爱屋及乌。
只要小姑父对小姑好,他就会力挺他,在家人面前帮他说话,他这是讲义气。
再说他都十四五岁了,搁过去,都能成家了,什么不懂啊?她妈还把他当孩子看待,那真是小瞧他。
王小麦就往他怀里塞了一摞子书:“呐,这里都是资料,做吧。”
赵俊杰:“......”
倒也没必要太爱屋及乌,原先寄的资料还没做完呢。
余淑英又看下面的信纸,笑起来:“这是咱们瑞瑞画的吧?哈哈哈......”
几个孩子也勾着头过来看,看完都笑了起来。
王小麦接过去,看了后,也大笑起来:“可能瑾台看了她的画后,实在不忍看,就自己动手画了一幅,稍微挽回点形象?”
余淑英心里嘀咕,她觉得也是,别看她那小女婿平常闷不吭声的,有些时候,做的那些事情,她都想不到。
余淑英这么想着,又往下看去,这是瑾台写的信。
看小女婿的字,总有一种看书法家字帖的感觉,她一字一字读了下去,读完,她神色有些复杂,看向赵建忠:“锦舒寄钱回来了?”
赵建忠嗯一声,刚刚人多,他自然不会说这事,现在都是自家人,老太婆问了,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上次闺女一家来,瑾台和他提过盖浴室的事,他估摸着寄钱回来就是为了这事,他先前就准备把家里羊卖了,盖浴室,哪里要他们出钱啊!没想他们寄钱回来了。
余淑英:“瑾台在信里说,今后寒暑假锦舒都会带孩子回来,寄钱回来,主要是想盖几间房子。”
瑾台说得详细,一点一滴都解释到了,说锦舒想在京都买个大院子,到时候他们去京都便能住下了。
还说锦舒的意思,京都买院子的钱用他挣的,老家盖房子的钱,都是锦舒的稿费,让他们不必有负担。
又说锦舒喜欢宽敞明亮的房子,材料可以选好的买,窗户浴室要大点。
还说锦舒说了,下笔稿费到了,再寄钱回来,让他们不用担心钱不够用,他们有生意,有工资,有稿费,不会缺钱用。
最后还关心了家里的麦子、油菜,又问了问家里的牛啊羊啊什么的。
她读完整篇信,都有些不敢信,这是女婿给他们写的信。
原先女婿也会给他们写信,他会说说家里的情况,问问他们的情况,不像这封信,满篇都是锦舒说,锦舒说......
好像锦舒不说,他就不会说话了似的。
总有种说不上来的怪异感,她形容不上来。
她把信递给大儿媳妇,王小麦接过信:“我看不合适吧?”
余淑英继续看下一页信纸:“没写啥,看吧。”
王小麦这才看了起来,看完,她忍不住好笑:“这瑾台是想和我们显摆他和锦舒更亲近吗?啥都锦舒说......”
余淑英一下子反应过来,她就说咋看完信,心里怪怪的,原因在这里呢,她嘟囔一句,我生的我养大的,你说跟谁亲近?
赵宏泰没那么多心思:“想多了,他这样写,不就想让我们知道,他重视锦舒。还显摆,显摆啥?”
他们是夫妻,不显摆也亲近,也是一家子人。
王小麦白他一眼,心说你懂什么?
赵卫东和张盼晴在旁边听了半天,赵卫东忍不住问道:“锦舒是出嫁女,在这里盖房子不合适吧?”
赵建忠把手里的画像小心放好,看他一眼:“只要瑾台那边没什么想法,就合适。”
刚刚余淑英说了锦舒想在家里盖房的话,他就没吭声,一直在心里琢磨着这事的可能性。
闺女想在家里盖房子,他当然高兴,如果闺女钱不够,他也能帮点,可关键闺女公公婆婆啥想法?他们会不会有啥意见?
余淑英抬头:“瑾台信里说了, 他父母随他们,不管这些,让我们不必有负担,再说花的都是锦舒的稿费,瑾台挣的钱还要在京都买大院子呢。”
赵建忠拍板:“既然瑾台父母都没啥想法,那就盖。”
张盼晴不由得说了句:“盖房子得不少钱呢,看来锦舒稿费不低啊。”
她话音刚落,那边赵俊杰就咦了声:“两张报纸不一样啊,这里这个故事作者也是赵家姑娘,难不成我小姑又有故事发表了?”
“啥?”
“啥?”
几人也顾不得看信了,齐齐跑了过去。
第147章 第二本书
一群人围过来后,赵建忠就把手伸过去:“给我瞅瞅。”
赵俊杰捏紧报纸不想给:“我读给你们听。”
赵建忠耐着性子:“俊杰你一向听话,快把报纸给我看看。”
“哎呀,爷爷我读给你听也一样的。”
赵俊杰说完,丝毫不给他机会,当即读了起来,刚读到开头他就被吸引去了注意力,他有种感觉,这故事应该比小帅吸引他。
他读得声情并茂,一群人坐下认真听着。
赵建忠瞪他一眼,也坐了下来,安安静静听着。
听完,他正要说话,旁边余淑英就忍不住嘀咕道:“咋还把人媳妇写死了?”
赵建忠瞥她一眼:“既然这故事能发表,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想多说两句,可心里词汇有限,实在不知该咋说。
赵俊杰想了想说道:“那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还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呢,这故事叫《剑仙》,凡人想成为仙人,哪能那么容易,总得经历各种苦难,才能成仙吧?”
余淑英:“可也没必要把人家媳妇写死啊......”
赵建忠没好气瞪她:“你咋回事,这故事肯定是闺女写的,作者名字都一样,要不然人家也不可能给我们寄回来,闺女写的能有啥问题?你这当娘的都不支持闺女,谁还能支持闺女?”
余淑英白他一眼:“我当然支持闺女,可我看了都这感觉,外人看了会不会也这感觉?我的意思这篇文章,先不拿出去给村里人看了,这故事开头,就让人死了媳妇,肯定很多人不满意,等故事进入正轨了,再拿去给大家看?”
赵俊杰小声道:“可是他妻子死了,他想复活媳妇,才想办法跑去当剑仙的啊!”
余淑英眼睛一喜:“意思他妻子还能复活?”
赵俊杰一噎,他是为了安慰奶奶才这么说的,这故事是小姑写的,又不是他写的,他咋知道男主妻子能不能复活?
他思量着道:“咱们可以期待一下啊,万一呢,对吧?”
男主妻子去世,他虽然觉得可惜,可里面的背景以及那些修仙的设定包括法器什么的,引去了他大部分注意力,再说仙的世界,很多事情说不定,确实可以期待一下男主妻子复活的可能性啊。
余淑英扑棱站了起来:“不行,我得给你小姑写信,问问她接下来的剧情!”
赵建忠满脸无奈:“你看你听风就是雨,让我说你还是别问她了,这故事都发表了,肯定写了很多字了,你问了万一不符合你心里想法,又该不高兴了,别难为闺女了,她写点稿子不容易。”
余淑英一想也对,但还是没坐下:“还是得给她写封信,商量商量房子怎么盖,盖几间,盖多大的,他们回来和我们一起吃饭,灶房就不用盖了,锦舒不是喜欢大浴室吗?再盖两间厢房,一间做浴室,一间房杂物房......”
赵建忠嗯一声,点点头:“至少得盖四间房,三个卧房,一个堂屋......”
说着他站了起来:“老大,拿尺子,和我一起去量量地,得好好规划规划。”
余淑英看向王小麦:“你们也在这边吃吧,我去做饭。”
王小麦:“我给你帮忙。”
说着婆媳俩就进了屋。
张盼晴推推赵卫东胳膊:“爹娘把锦舒的事情看得真重,天天围着她转......”
只要小姑子一开口,公公婆婆跑断腿也会给她办好。
还有老大两口子也是,跟在小姑子后面,给她当牛做马。
赵俊杰还没走,听到她的话,翻个白眼:“我小姑值得啊,我小姑那么好,文雅文秀小时候,我小姑还帮你们带过呢,你们都不记得啊?”
张盼晴没想到自己的话被这孩子听去了,脸一下子涨红起来。
赵俊杰站起来:“二叔二婶,你们不喜欢小姑,今后有啥事也别找小姑。”
说完,他撒腿跑了。
赵卫东瞪眼:“跑得挺快,要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