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83节
陆瑾台瞥他一眼,眼底滑过一丝笑:“但是......”
他这个但是一说出来,赵俊杰翘起的尾巴吧唧一下怂唧唧耷拉了下来,还有但是啊......
陆瑾台:“但是有些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的都要离家出走了,如果这些都改了,成绩会提升不少。”
赵锦舒在旁边补充一句:“还仗着自己聪明,喜欢偷懒,作文都不认真写,多写一个字都不干,要是把语文成绩提上来,还能一直在七八名徘徊?”
她可太了解自己的大侄子了。
王小麦狠狠地瞪一眼儿子:“听到没有?”
此时,赵俊杰的内心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他说:“听到了。”
赵锦舒看向他:“等我回京都买些书给你寄回来,多看看书。”
张盼晴听了半天,听到了关键点,她看向赵俊杰:“班里七八名的成绩,也算不错了。”
赵俊杰看她一眼:“班上七八名的学生,想考高中,成绩得往上提一提才有希望,不然只能全看运气。也只有全校七八名,老师才有底气说只要保持下去,一定能考上镇高的话。”
张盼晴愣了下:“你的意思你的成绩是全校七八名左右?”
成绩这么好吗?
赵俊杰:“当然了,不然我可没底气说能考上高中。不过,跟我小叔比还差远了,当初我小叔在我们学校那成绩可是数一数二,所以他才能考上县城高中。”
张盼晴不说话了,她没想到皮猴子似的赵俊杰成绩竟然这么好。
看了眼自家三个孩子,文雅今年五年级,每次考试不是太稳定,有时候能进前五名,一不注意说不定还能跑到十名开外,就是不知道秋天上初中,她的成绩能占全校多少名了。
想到此,她看了眼大嫂,孩子成绩这么好,还藏着掖着,不真诚。
王小麦当没看到她的眼神,心道以为谁都像你似的,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比赢了倒罢了,输了又去骂孩子,最后受罪的还不是孩子?
她当然在意孩子成绩,但她和男人学习就不咋地,也不是一定非得孩子考个什么学校出来,只要他们尽力就行了,实在不行回家种地,也不是不能过日子。
赵玉华看向他们:“意思是你们学校每个班最后能考上高中的也只有三五人?”
赵俊杰点头:“这还是多估算的,去年有个班只考上两个。”
赵卫东在旁边说:“哪有那么容易考上高中,就是考上高中,考大学也难......还不如考中专呢。”
赵俊杰看向二叔:“中专读三年就能分配工作,报考的人多,名额有限,比高中难考,没有一定实力考不上的。”
张盼晴文化不高,初中都没上过,她知道婆家看重学习,她学婆婆也看重孩子学习,周围都是和她差不多的人,也没想着打听这些事,她一心想着只要把三个孩子培养出来,不靠其他人,也能把他们小家过好了。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自家孩子成绩不错是真的,但没有拔尖到一定能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的可能,这就让她头疼了。
赵锦舒看向大侄子:“把坏习惯改了,等我们回了京都再让你小姑父给你找一些资料做一做,能考高中当然考高中,辛苦一年多,最好考到县城去,有啥不懂的要勤问老师同学。趁着你小姑父在老家,多问问他。是不是,这位小姑父?”
她说着看向旁边的陆瑾台。
陆瑾台看她一眼,眼底含笑:“这位小姑说的是。”
王小麦拍拍自家儿子肩膀:“小姑小姑父这么为你着想,将来要不孝顺你小姑小姑父,才该打。”
赵俊杰一脸笑眯眯:“我肯定孝顺我小姑小姑父。”
张盼晴看一眼小姑子两口子,心里不是不触动的。
当初小姑子要和陆瑾台结婚,她就不同意。
为啥不同意,当然也有理由。
陆瑾台一个下放的臭老九,啥都没有,和他结婚住哪儿?
依着公公婆婆对小姑子的偏爱,肯定会让他们住家里,果不其然,人家直接把小姑子原先的闺房改成了新房,就这么让闺女女婿住下了。
她不同意,但胳膊拗不过大腿,不同意也没用,只能忍着憋着。
一直忍到小姑子怀孕,怀孕就怀孕,一个外孙有什么好在意的?
偏偏公公婆婆在意,那时候她家俊才一岁多,家里鸡下的蛋,她当小姑的和侄子平分,她的两个闺女都摸不着,心里自然不痛快。
她不傻,知道小姑子在公婆心里的地位,也没和他们吵,就撺掇着男人分家了,公婆可能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二话没说,就给他们分了家,他们拿了分家的钱和粮搬去了镇上,眼不见为净。
自那之后,她每回从镇上回婆家,她都能感觉出小姑子哪怕面上对她客客气气,也会给她几个孩子买东西,眼里对她却没了以往的亲近,这小姑子和她隔阂了。
她不以为意,她男人在杀猪场工作,有工资,还能吃到肉,比那下放的臭老九不知强了多少,只有别人讨好她的份儿,不亲近就不亲近,你给我孩子买东西,我也同样给你孩子买了,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占我便宜。
她做梦都没想到,陆瑾台还能恢复工作,现在更是带着小姑子回了城。不仅小姑子成了城里人,男人也有本事,还是那什么大学里的教授,小姑子一个乡下姑娘,跟着男人一步登天了。
要问她后悔得罪小姑子吗?偶尔日子难过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后悔过,后悔不该把小姑子得罪的那么狠,她男人有本事,随便拉拔一下自家兄弟,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可人家心里已经有了隔阂,再想恢复原先的亲近,那是别想,只能这么过着,自家孩子懂事学习好,好好培养孩子,日子未必就比别人差。
可坐这里没多大会儿,她的信心就被打击个十足,自家孩子也好,可还不够好,不够好到改变自家的现状。
她也不由得想,倘若她像大嫂那般和小姑子关系好,哪怕自家孩子考不上高中或中专,她当姑姑的肯定会为侄子考虑,说不定还能给侄子安排个工作啥的。
第107章 陆泽
赵锦舒几人不知道才这么会儿,张盼晴心里就想了那么多事。
赵文雅三个孩子坐了会儿,见他们写作业的写作业,看书的看书,没人和他们聊天,更没人陪他们玩,觉得没趣,也拿出作业,搬了椅子,直接趴在椅子上写起了作业。
张盼晴见了心里得意,自家三个孩子学习兴许不够拔尖,但自觉性绝对是其他孩子比不了的。
余淑英和赵建忠从村里回来,见到二儿子一家回来了,心里还是高兴的,招呼过后,看向王小麦说道:“老大家的今天中午在这里吃,别回去做饭了。”
说完就去了灶房做饭。
张盼晴看他们一眼,见没人动,起来跟着去了灶房,她娘说了,他们搬到镇上,常年不在老人身边,回去了就要勤快点,多讨讨公公婆婆欢心,免得将来什么好事都是老大家的。
赵玉华看向妹妹:“你们坐着陪他们写作业,我去帮忙做饭。”
赵锦舒点头,她今天也没打算下厨。
王小麦嗑完手里的瓜子,也跟着进了灶房。
饭刚做一半,赵文秀和赵俊才吵了起来。
张盼晴从灶房出来,瞪向他们:“吵什么?”
赵文秀看向妈妈:“他不会就一直问我一直问我,耽误我写作业。”
张盼晴皱眉说道:“你不要老是问你二姐,也可以问大姐。”
赵文雅拒绝:“我作业更多,没时间教他。”
她毕业班,老师布置的作业比以前多了一倍,快开学了,她得赶作业。
张盼晴看着旁边正在给赵俊杰讲题的陆瑾台,张了张嘴,到底什么也没说。
陆泽一抬头,见二舅妈眼神落在爸爸和大哥身上,他记得俊才哥读二年级,二年级的语文他没看过,但数学他看过哥哥姐姐的书,也做过题,并不是很难。
想到此,他看向赵俊才问道:“俊才哥,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练习题吗?”
赵俊才以为他看着玩,二话不说把练习册递给他。
陆泽接过练习册,看了一眼上面的题问赵俊才:“是这道题不会吗?”
赵俊才没精打采嗯一声,他其实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做数学题,可他要这样说,他妈绝对会削他一顿,而且姐姐考不好都会被妈妈骂,他不想被骂,只能啥话不说,还得装作自己很爱学习的样子。
张盼晴走过来,见陆泽一本正经,笑着道:“你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能看懂二年级的数学题吗?”
赵锦舒看一眼,这些日子陆瑾台在家里,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他在管,她没过问,但以上辈子的经验现在的儿子,二年级的数学题应该难不住他。
陆泽没说话,看了题后,用手指比划比划,就对着赵俊才说道:“俊才哥,有十二个三角形。”
赵俊才怀疑地看向他:“真的假的,你会这种题?”
陆泽蹲在他面前:“这种数三角形的很简单,你先从这里数起,按顺序数过去,很快就能数出来。”
赵俊才照着他的方法,果然一下子数出来了,确实是十二个三角形,他眼睛一亮:“陆泽,你这么小二年级的题都会啊?”
陆泽就和他说:“只要你掌握这种方法,遇到类似的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
赵俊才还没遇到其他题,不懂他说的,就说:“这道题能做对就行了。”
张盼晴站旁边看了半晌,心情有些复杂,她没想她读二年级的儿子不会做的题,竟然被陆泽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做出来了。
她不由得想,难道自家儿子就那么笨?可他期末考试也是九十多分啊!还是说陆泽是个天才?
她张张嘴想说些什么,眼角瞄到旁边小姑子夫妻俩,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也不知为啥,面对赵锦舒和陆瑾台两口子,哪怕心里有再多话语,总有种张不开口的感觉,好像他们的气场莫名的排斥她的靠近。
瞪了眼自家儿子,心说回去再和你算账,就回了灶房帮忙烧火。
坐在灶台后面,看向切菜的大嫂,想向她打听一下小姑子两口子的事情,顺便聊聊孩子的学习,可想到当初和小姑子的龃龉,竟也张不开口。
她懊恼了下,闷在那里不吭声了。
陆瑾台给赵俊杰讲完题,坐到赵锦舒旁边,赵锦舒向他靠近了点。
陆瑾台察觉到她的动作,眼底荡起笑意,赵锦舒凑到他面前:“看看你儿子当小老师呢。”
她刚刚可没错过二嫂那青红交错的脸,瞥一眼侄子,依她二嫂的脾气,这小子回家准会挨训。
陆瑾台瞥一眼儿子,含笑看着赵锦舒:“我们儿子不错。”
赵锦舒颔首:“我也觉得不错,像你,学习好。”
这句话她夸得真情实感。
陆瑾台看着她笑了下:“像我们俩。”
赵锦舒瞥一眼他:“我的儿子自然像我。”
陆瑾台:“像我们俩。”
赵锦舒白他一眼,转而说道:“就是俊才回去要被他妈骂了。”
对此,陆瑾台不予置评。
赵卫东一家子也没多待,吃了午饭,略坐会儿就带着孩子回去了。
余淑英知道老二两口子脾气没挽留。
三个孩子都有些不高兴,过了元宵节他们就开学了,也不让他们多玩几天。
张盼晴见三个孩子丧着一张脸,气不打一处来:“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陆泽,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你不会做的题,人家看一眼就做出来了,羞不羞脸?你还好意思问人家,我都不好意思看。”
赵俊才脸一下子白了起来。
他这个但是一说出来,赵俊杰翘起的尾巴吧唧一下怂唧唧耷拉了下来,还有但是啊......
陆瑾台:“但是有些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的都要离家出走了,如果这些都改了,成绩会提升不少。”
赵锦舒在旁边补充一句:“还仗着自己聪明,喜欢偷懒,作文都不认真写,多写一个字都不干,要是把语文成绩提上来,还能一直在七八名徘徊?”
她可太了解自己的大侄子了。
王小麦狠狠地瞪一眼儿子:“听到没有?”
此时,赵俊杰的内心那叫一个冰火两重天,他说:“听到了。”
赵锦舒看向他:“等我回京都买些书给你寄回来,多看看书。”
张盼晴听了半天,听到了关键点,她看向赵俊杰:“班里七八名的成绩,也算不错了。”
赵俊杰看她一眼:“班上七八名的学生,想考高中,成绩得往上提一提才有希望,不然只能全看运气。也只有全校七八名,老师才有底气说只要保持下去,一定能考上镇高的话。”
张盼晴愣了下:“你的意思你的成绩是全校七八名左右?”
成绩这么好吗?
赵俊杰:“当然了,不然我可没底气说能考上高中。不过,跟我小叔比还差远了,当初我小叔在我们学校那成绩可是数一数二,所以他才能考上县城高中。”
张盼晴不说话了,她没想到皮猴子似的赵俊杰成绩竟然这么好。
看了眼自家三个孩子,文雅今年五年级,每次考试不是太稳定,有时候能进前五名,一不注意说不定还能跑到十名开外,就是不知道秋天上初中,她的成绩能占全校多少名了。
想到此,她看了眼大嫂,孩子成绩这么好,还藏着掖着,不真诚。
王小麦当没看到她的眼神,心道以为谁都像你似的,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比来比去,比赢了倒罢了,输了又去骂孩子,最后受罪的还不是孩子?
她当然在意孩子成绩,但她和男人学习就不咋地,也不是一定非得孩子考个什么学校出来,只要他们尽力就行了,实在不行回家种地,也不是不能过日子。
赵玉华看向他们:“意思是你们学校每个班最后能考上高中的也只有三五人?”
赵俊杰点头:“这还是多估算的,去年有个班只考上两个。”
赵卫东在旁边说:“哪有那么容易考上高中,就是考上高中,考大学也难......还不如考中专呢。”
赵俊杰看向二叔:“中专读三年就能分配工作,报考的人多,名额有限,比高中难考,没有一定实力考不上的。”
张盼晴文化不高,初中都没上过,她知道婆家看重学习,她学婆婆也看重孩子学习,周围都是和她差不多的人,也没想着打听这些事,她一心想着只要把三个孩子培养出来,不靠其他人,也能把他们小家过好了。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自家孩子成绩不错是真的,但没有拔尖到一定能考上高中或者中专的可能,这就让她头疼了。
赵锦舒看向大侄子:“把坏习惯改了,等我们回了京都再让你小姑父给你找一些资料做一做,能考高中当然考高中,辛苦一年多,最好考到县城去,有啥不懂的要勤问老师同学。趁着你小姑父在老家,多问问他。是不是,这位小姑父?”
她说着看向旁边的陆瑾台。
陆瑾台看她一眼,眼底含笑:“这位小姑说的是。”
王小麦拍拍自家儿子肩膀:“小姑小姑父这么为你着想,将来要不孝顺你小姑小姑父,才该打。”
赵俊杰一脸笑眯眯:“我肯定孝顺我小姑小姑父。”
张盼晴看一眼小姑子两口子,心里不是不触动的。
当初小姑子要和陆瑾台结婚,她就不同意。
为啥不同意,当然也有理由。
陆瑾台一个下放的臭老九,啥都没有,和他结婚住哪儿?
依着公公婆婆对小姑子的偏爱,肯定会让他们住家里,果不其然,人家直接把小姑子原先的闺房改成了新房,就这么让闺女女婿住下了。
她不同意,但胳膊拗不过大腿,不同意也没用,只能忍着憋着。
一直忍到小姑子怀孕,怀孕就怀孕,一个外孙有什么好在意的?
偏偏公公婆婆在意,那时候她家俊才一岁多,家里鸡下的蛋,她当小姑的和侄子平分,她的两个闺女都摸不着,心里自然不痛快。
她不傻,知道小姑子在公婆心里的地位,也没和他们吵,就撺掇着男人分家了,公婆可能看出了他们的小心思,二话没说,就给他们分了家,他们拿了分家的钱和粮搬去了镇上,眼不见为净。
自那之后,她每回从镇上回婆家,她都能感觉出小姑子哪怕面上对她客客气气,也会给她几个孩子买东西,眼里对她却没了以往的亲近,这小姑子和她隔阂了。
她不以为意,她男人在杀猪场工作,有工资,还能吃到肉,比那下放的臭老九不知强了多少,只有别人讨好她的份儿,不亲近就不亲近,你给我孩子买东西,我也同样给你孩子买了,我不占你便宜,你也别占我便宜。
她做梦都没想到,陆瑾台还能恢复工作,现在更是带着小姑子回了城。不仅小姑子成了城里人,男人也有本事,还是那什么大学里的教授,小姑子一个乡下姑娘,跟着男人一步登天了。
要问她后悔得罪小姑子吗?偶尔日子难过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后悔过,后悔不该把小姑子得罪的那么狠,她男人有本事,随便拉拔一下自家兄弟,日子也会好过很多。
可人家心里已经有了隔阂,再想恢复原先的亲近,那是别想,只能这么过着,自家孩子懂事学习好,好好培养孩子,日子未必就比别人差。
可坐这里没多大会儿,她的信心就被打击个十足,自家孩子也好,可还不够好,不够好到改变自家的现状。
她也不由得想,倘若她像大嫂那般和小姑子关系好,哪怕自家孩子考不上高中或中专,她当姑姑的肯定会为侄子考虑,说不定还能给侄子安排个工作啥的。
第107章 陆泽
赵锦舒几人不知道才这么会儿,张盼晴心里就想了那么多事。
赵文雅三个孩子坐了会儿,见他们写作业的写作业,看书的看书,没人和他们聊天,更没人陪他们玩,觉得没趣,也拿出作业,搬了椅子,直接趴在椅子上写起了作业。
张盼晴见了心里得意,自家三个孩子学习兴许不够拔尖,但自觉性绝对是其他孩子比不了的。
余淑英和赵建忠从村里回来,见到二儿子一家回来了,心里还是高兴的,招呼过后,看向王小麦说道:“老大家的今天中午在这里吃,别回去做饭了。”
说完就去了灶房做饭。
张盼晴看他们一眼,见没人动,起来跟着去了灶房,她娘说了,他们搬到镇上,常年不在老人身边,回去了就要勤快点,多讨讨公公婆婆欢心,免得将来什么好事都是老大家的。
赵玉华看向妹妹:“你们坐着陪他们写作业,我去帮忙做饭。”
赵锦舒点头,她今天也没打算下厨。
王小麦嗑完手里的瓜子,也跟着进了灶房。
饭刚做一半,赵文秀和赵俊才吵了起来。
张盼晴从灶房出来,瞪向他们:“吵什么?”
赵文秀看向妈妈:“他不会就一直问我一直问我,耽误我写作业。”
张盼晴皱眉说道:“你不要老是问你二姐,也可以问大姐。”
赵文雅拒绝:“我作业更多,没时间教他。”
她毕业班,老师布置的作业比以前多了一倍,快开学了,她得赶作业。
张盼晴看着旁边正在给赵俊杰讲题的陆瑾台,张了张嘴,到底什么也没说。
陆泽一抬头,见二舅妈眼神落在爸爸和大哥身上,他记得俊才哥读二年级,二年级的语文他没看过,但数学他看过哥哥姐姐的书,也做过题,并不是很难。
想到此,他看向赵俊才问道:“俊才哥,我可以看一下你的练习题吗?”
赵俊才以为他看着玩,二话不说把练习册递给他。
陆泽接过练习册,看了一眼上面的题问赵俊才:“是这道题不会吗?”
赵俊才没精打采嗯一声,他其实不喜欢读书,更不喜欢做数学题,可他要这样说,他妈绝对会削他一顿,而且姐姐考不好都会被妈妈骂,他不想被骂,只能啥话不说,还得装作自己很爱学习的样子。
张盼晴走过来,见陆泽一本正经,笑着道:“你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能看懂二年级的数学题吗?”
赵锦舒看一眼,这些日子陆瑾台在家里,两个孩子的学习都是他在管,她没过问,但以上辈子的经验现在的儿子,二年级的数学题应该难不住他。
陆泽没说话,看了题后,用手指比划比划,就对着赵俊才说道:“俊才哥,有十二个三角形。”
赵俊才怀疑地看向他:“真的假的,你会这种题?”
陆泽蹲在他面前:“这种数三角形的很简单,你先从这里数起,按顺序数过去,很快就能数出来。”
赵俊才照着他的方法,果然一下子数出来了,确实是十二个三角形,他眼睛一亮:“陆泽,你这么小二年级的题都会啊?”
陆泽就和他说:“只要你掌握这种方法,遇到类似的也可以按照这个方法。”
赵俊才还没遇到其他题,不懂他说的,就说:“这道题能做对就行了。”
张盼晴站旁边看了半晌,心情有些复杂,她没想她读二年级的儿子不会做的题,竟然被陆泽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做出来了。
她不由得想,难道自家儿子就那么笨?可他期末考试也是九十多分啊!还是说陆泽是个天才?
她张张嘴想说些什么,眼角瞄到旁边小姑子夫妻俩,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也不知为啥,面对赵锦舒和陆瑾台两口子,哪怕心里有再多话语,总有种张不开口的感觉,好像他们的气场莫名的排斥她的靠近。
瞪了眼自家儿子,心说回去再和你算账,就回了灶房帮忙烧火。
坐在灶台后面,看向切菜的大嫂,想向她打听一下小姑子两口子的事情,顺便聊聊孩子的学习,可想到当初和小姑子的龃龉,竟也张不开口。
她懊恼了下,闷在那里不吭声了。
陆瑾台给赵俊杰讲完题,坐到赵锦舒旁边,赵锦舒向他靠近了点。
陆瑾台察觉到她的动作,眼底荡起笑意,赵锦舒凑到他面前:“看看你儿子当小老师呢。”
她刚刚可没错过二嫂那青红交错的脸,瞥一眼侄子,依她二嫂的脾气,这小子回家准会挨训。
陆瑾台瞥一眼儿子,含笑看着赵锦舒:“我们儿子不错。”
赵锦舒颔首:“我也觉得不错,像你,学习好。”
这句话她夸得真情实感。
陆瑾台看着她笑了下:“像我们俩。”
赵锦舒瞥一眼他:“我的儿子自然像我。”
陆瑾台:“像我们俩。”
赵锦舒白他一眼,转而说道:“就是俊才回去要被他妈骂了。”
对此,陆瑾台不予置评。
赵卫东一家子也没多待,吃了午饭,略坐会儿就带着孩子回去了。
余淑英知道老二两口子脾气没挽留。
三个孩子都有些不高兴,过了元宵节他们就开学了,也不让他们多玩几天。
张盼晴见三个孩子丧着一张脸,气不打一处来:“就知道玩,你看看人家陆泽,一个幼儿园的孩子,你不会做的题,人家看一眼就做出来了,羞不羞脸?你还好意思问人家,我都不好意思看。”
赵俊才脸一下子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