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老公进城的乡下小媳妇重生了 第79节
其他人见他们父女俩的动作,都望了过来。
赵建忠深吸一口气又吐出,如此反复,慢慢平静下来。
余淑英皱眉:“看了啥这么激动?”
先前儿童故事还没发表,赵锦舒想了想没告诉爹娘,现在李主编把报纸寄到老家了,有了实物为证,自然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了。
她慢慢开口:“我写了篇故事,初三在京都时报上刊载了,我留了老家地址给主编,让他刊登时给你们寄一份,爹看了有些激动......”
别说她爹激动,她其实也激动啊。
先前李主编就和她说,年后刊载,没想人家过年也没停刊,初三就发表了,可能过年的原因没打扰她,就直接给他们寄了报纸。
她这话一出,余淑英先是一愣,继而就是高兴,只觉得自己闺女出息了,几步过去拿了报纸就看起来。
旁边小姑一家以为自己听错了,都知道赵锦舒高中毕业,文化比大多数村里姑娘高,可也没想她有这么大能力啊,写的故事都刊登到报纸上了。
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人家不仅想了,还写了出来成功发表了,这可不仅仅是一点点能力能办到的,他们只感觉,老赵家祖坟冒青烟了,这是又出了个人才啊。
尤其是赵红兰,她一向看不上赵锦舒这个侄女,做梦都没想她会写故事,还登上了京都的报纸,这侄女一向娇生惯养懒懒散散的,这天大的荣誉怎么看都和她没啥关系啊!
陆瑾台眼底含着笑,看向赵锦舒,这下她该放心了。
余淑英边看边感叹:“这故事写得好,这小孩真聪明,像我们泽泽,不过我们泽泽比他听话一些,咋只有这么点,后面的呢?”
“......”赵锦舒:“后面的每周刊登一次,差不多三个月刊登完。”
余淑英意犹未尽:“这么慢啊,那你这故事写完没有?”
赵锦舒:“写完了。”
余淑英倏地看向她:“原稿给我瞅一眼......”
赵锦舒:“没带回来。”
“你咋不带回来呢?”余淑英白她一眼,她还没看够呢。
赵建忠瞪她:“带回来万一走路上丢了咋办?先等着吧,等人家刊登了,自然给你寄过来,还能没你看的?”
小姑的儿子王正平走过来,脸上都是好奇:“大舅娘,给我看看。”
余淑英把报纸递给他,王正平的媳妇钱丽娟也围了过来,就是小姑父也站在儿子另一边看了起来。
赵红兰见儿子儿媳妇还有男人都过去看报纸,她其实也想看,又有些拉不下脸,僵坐在那里没吭声。
等到赵玉华和王小麦做好饭出来,也知道了这事,姑嫂俩围着赵锦舒看了又看,王小麦一脸惊叹:“没想到我王小麦有一天会成为大作家的嫂子,我真是有福啊!”
赵锦舒觉得自己距离大作家差远了:“......大嫂,可别说啥大作家,没影的事。”
赵玉华拿着报纸不丢,稀罕得不行:“这写的故事都登上报纸了,不是作家是啥?”
杨明安也围了过来,震惊都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心里默默嘀咕开了,这赵家人虽然恐怖,可人家也是真有能力啊。
小舅子就不说了,当初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城高中,今年高考,说不定家里就会出一个大学生。
这小姨子更是一步登天,不声不响地写的文章上报了!
这事搁在谁家,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赵建忠实在高兴,中午一不注意就多喝了几杯,怀里揣着报纸,醉醺醺地拉着陆瑾台的胳膊不丢,酒嗝不停,话也不停:“我闺女出息了啊......你可要好好对她......我当初就不同意你们在一起,她不干,这么远......我闺女回娘家都难......”
陆瑾台静静坐在椅子上,除了说会对锦舒好,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老丈人。
赵锦舒在旁边听着挺不是滋味,她和陆瑾台,爹娘当初都不同意,可她坚持,爹娘一向疼爱她,自然拗不过她。
余淑英过来,瞪他一眼:“松手,喝醉了就回房睡觉,拉着瑾台不放,像什么样?”
赵建忠不松,嘴里依然念念有词,一会说自己闺女出息了,要去她爷奶坟头,和她爷奶说一声,一会又说闺女不该嫁那么远,想见一面都难,反正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话。
和喝醉的人没法沟通,赵锦舒见她娘气得脸红,让她娘去忙自己的事,她则和陆瑾台一起扶着她爹去了房间。
赵锦舒倒了水给他喝了后,拿了毛巾用热水打湿给他擦了擦脸,陆瑾台在旁边把他鞋脱了,给他盖上被子,她爹嘴里依旧念叨着不停。
赵锦舒一边给他擦脸,一边听着他的醉话,听着听着,不知为何,她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赵玉华忙完灶房的活,走了进来。
赵锦舒把毛巾塞给她,丢下一句:“我去趟厕所,姐,你看着点爹。”
说着就走了出去。
赵玉华没察觉异样,接过毛巾,看向陆瑾台:“这里有我呢,你也忙去吧。”
陆瑾台低低嗯一声,追着她的脚步走了出去。
他走出院子,看到她靠着院墙发呆,默默走了过去。
赵锦舒察觉到有人走近,眼角余光看去,发现是陆瑾台,她侧过了身子。
陆瑾台挨着她,和她一样靠在墙上,目光追随着她,声音低沉:“哭了?”
赵锦舒:“没有。”只是眼眶有些湿润,过来平复一下心情而已。
陆瑾台:“我看到了。”
赵锦舒:“......”
真讨厌,看到就看到,为什么非要说出来?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听到爹的醉话,眼眶忽然就酸了。
都活了两辈子了,她没想到自己眼窝竟然还那么浅,幸好爹娘没看到,不然又该多想。
陆瑾台掏出手帕递给她,她接过来,擦了擦眼睛。
一时间两人都没说话。
几分钟后,他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别想后悔!”
赵锦舒这会儿情绪已经平复了,看他一眼:“后悔啥?谁后悔了!”
说完没再理他,转身进了屋子。
陆瑾台默默看着她的背影,缓步跟了过去。
第101章 夫妻相
赵建忠喝醉了,小姑一家没急着回去,一群人原本坐在堂屋聊天,后又转移到院子里晒太阳。
赵玉华把家里的小四方桌搬到院子里,拿了瓜子、花生出来,又烧了一壶茶,一群人坐着喝茶聊天。
三奶奶吃了晌午饭,听着这边热闹的欢笑声,拄着拐杖蹒跚地过来了。
赵红兰忙站起来给她捞了椅子坐:“三婶,吃饭没?”
三奶奶笑着看一眼众人,慢慢坐下后,嘴咧了咧:“吃了,你大哥打的鱼给我拿了一条,我让他们腌了,今天你兄弟媳妇炖给我吃了,我牙快掉完了,也只能吃点软和的。”
她说着张开嘴,给他们看。
赵红兰凑过去看了看:“哟,是没几颗牙了,你让他们炖肉时,炖软烂一些。”
三奶奶就摆手,布满褶子的脸上都是笑:“他们都知道,你兄弟媳妇心好,啥都将就我。”
赵锦舒从屋里出来,听到她的话,回屋拿了绿豆糕出来,坐在三奶奶面前:“三奶奶,瓜子花生你吃不了,这东西你肯定能吃得了。”
三奶奶一脸慈相:“留着给泽泽他们吃,我一个老太婆吃它干啥?”
“他们不缺零食。”赵锦舒把绿豆糕的包装纸剥开,放到她手上:“三奶奶,这绿豆糕得慢慢吃,我给你倒杯水,吃一点觉得干了就喝水。”
她说完就去屋里拿搪瓷杯。
三奶奶看向旁边赵红兰,一脸笑意:“这妮子,我又不是外人......”
赵红兰却道钱多了充大方,谁来都拿东西给人吃:“她可会哄人开心了。”
当初自家爹娘在世时,整天被她哄得眉开眼笑,恨不得啥好东西都给她。
三奶奶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自顾说着:“我回回来,她都给我拿好吃的,锦舒心好,愿意哄我们这些老家伙......”
赵锦舒端了搪瓷杯出来,后面跟着陆瑾台。
她把搪瓷杯放到四方桌上,看向三奶奶:“少加了点糖,有点烫,你想喝时,我端给你。”
缺衣少食,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瘦巴巴的,没三高困扰,少吃点糖补充能量。
两口子挨着三奶奶坐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溜溜珠、踢毽子。
三奶奶抿了口绿豆糕,看向他们,看着看着她忽然开口:“你俩有夫妻相。”
赵锦舒笑出声,陆瑾台看她一眼,也笑了下。
王小麦剥着瓜子,看一眼小姑子两口子,打趣道:“他们是两口子,可不得有夫妻相。”
三奶奶却说:“不是这样的,不是两口子就有夫妻相,锦舒和小陆不仅有夫妻相,两人气场也相合......”
她这话一出,别人先不说,陆瑾台眉眼间霎时写满了笑意。
王小麦一脸笑呵呵:“三奶奶还会看相呢?”
三奶奶压低声音:“可不能乱说,不能迷信。”
赵锦舒凑到她面前:“三奶奶咱们不迷信,自己人说一说,不做啥,没事的。”
三奶奶吃完绿豆糕,看着她说:“我打小就爱学东西,啥都学,知道认字有用,割草放羊时,就跑到私塾外面听先生讲课,偷偷学认字,上了十岁去大户人家做活,认识了一个阿婆,跟她学了一些东西......”
她说着就去握赵锦舒的手:“锦舒这双手长得好!”
赵锦舒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手,她的手白皙修长,是很好看。
赵红兰看过去:“细皮嫩肉的那是好,像我们的手,整天不停干活手上都是老茧,哪能好看?”
三奶奶瞥她一眼:“红兰,你是啥都不懂。”
赵红兰抬头:“这有啥不懂的?”
三奶奶有些不高兴:“你说你,你又不懂,老打什么岔,你那手干一辈子活也是注定的。”
赵红兰:“......”
这老太太也搞区别对待??咋她的手干活就是注定的?
三奶奶不再理她,看向赵锦舒的手:“锦舒这手,我一摸,就能知道,这妮子这辈子不会差,可能也会辛苦一段日子,不过人都是有苦有甜,从一辈子来看,福气很足,一般人都没这福气......”
赵锦舒失笑。
赵建忠深吸一口气又吐出,如此反复,慢慢平静下来。
余淑英皱眉:“看了啥这么激动?”
先前儿童故事还没发表,赵锦舒想了想没告诉爹娘,现在李主编把报纸寄到老家了,有了实物为证,自然可以大大方方说出来了。
她慢慢开口:“我写了篇故事,初三在京都时报上刊载了,我留了老家地址给主编,让他刊登时给你们寄一份,爹看了有些激动......”
别说她爹激动,她其实也激动啊。
先前李主编就和她说,年后刊载,没想人家过年也没停刊,初三就发表了,可能过年的原因没打扰她,就直接给他们寄了报纸。
她这话一出,余淑英先是一愣,继而就是高兴,只觉得自己闺女出息了,几步过去拿了报纸就看起来。
旁边小姑一家以为自己听错了,都知道赵锦舒高中毕业,文化比大多数村里姑娘高,可也没想她有这么大能力啊,写的故事都刊登到报纸上了。
他们想都不敢想的事,人家不仅想了,还写了出来成功发表了,这可不仅仅是一点点能力能办到的,他们只感觉,老赵家祖坟冒青烟了,这是又出了个人才啊。
尤其是赵红兰,她一向看不上赵锦舒这个侄女,做梦都没想她会写故事,还登上了京都的报纸,这侄女一向娇生惯养懒懒散散的,这天大的荣誉怎么看都和她没啥关系啊!
陆瑾台眼底含着笑,看向赵锦舒,这下她该放心了。
余淑英边看边感叹:“这故事写得好,这小孩真聪明,像我们泽泽,不过我们泽泽比他听话一些,咋只有这么点,后面的呢?”
“......”赵锦舒:“后面的每周刊登一次,差不多三个月刊登完。”
余淑英意犹未尽:“这么慢啊,那你这故事写完没有?”
赵锦舒:“写完了。”
余淑英倏地看向她:“原稿给我瞅一眼......”
赵锦舒:“没带回来。”
“你咋不带回来呢?”余淑英白她一眼,她还没看够呢。
赵建忠瞪她:“带回来万一走路上丢了咋办?先等着吧,等人家刊登了,自然给你寄过来,还能没你看的?”
小姑的儿子王正平走过来,脸上都是好奇:“大舅娘,给我看看。”
余淑英把报纸递给他,王正平的媳妇钱丽娟也围了过来,就是小姑父也站在儿子另一边看了起来。
赵红兰见儿子儿媳妇还有男人都过去看报纸,她其实也想看,又有些拉不下脸,僵坐在那里没吭声。
等到赵玉华和王小麦做好饭出来,也知道了这事,姑嫂俩围着赵锦舒看了又看,王小麦一脸惊叹:“没想到我王小麦有一天会成为大作家的嫂子,我真是有福啊!”
赵锦舒觉得自己距离大作家差远了:“......大嫂,可别说啥大作家,没影的事。”
赵玉华拿着报纸不丢,稀罕得不行:“这写的故事都登上报纸了,不是作家是啥?”
杨明安也围了过来,震惊都不足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心里默默嘀咕开了,这赵家人虽然恐怖,可人家也是真有能力啊。
小舅子就不说了,当初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县城高中,今年高考,说不定家里就会出一个大学生。
这小姨子更是一步登天,不声不响地写的文章上报了!
这事搁在谁家,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赵建忠实在高兴,中午一不注意就多喝了几杯,怀里揣着报纸,醉醺醺地拉着陆瑾台的胳膊不丢,酒嗝不停,话也不停:“我闺女出息了啊......你可要好好对她......我当初就不同意你们在一起,她不干,这么远......我闺女回娘家都难......”
陆瑾台静静坐在椅子上,除了说会对锦舒好,也不知该如何安慰老丈人。
赵锦舒在旁边听着挺不是滋味,她和陆瑾台,爹娘当初都不同意,可她坚持,爹娘一向疼爱她,自然拗不过她。
余淑英过来,瞪他一眼:“松手,喝醉了就回房睡觉,拉着瑾台不放,像什么样?”
赵建忠不松,嘴里依然念念有词,一会说自己闺女出息了,要去她爷奶坟头,和她爷奶说一声,一会又说闺女不该嫁那么远,想见一面都难,反正来来回回就是那几句话。
和喝醉的人没法沟通,赵锦舒见她娘气得脸红,让她娘去忙自己的事,她则和陆瑾台一起扶着她爹去了房间。
赵锦舒倒了水给他喝了后,拿了毛巾用热水打湿给他擦了擦脸,陆瑾台在旁边把他鞋脱了,给他盖上被子,她爹嘴里依旧念叨着不停。
赵锦舒一边给他擦脸,一边听着他的醉话,听着听着,不知为何,她眼眶一下子就红了。
赵玉华忙完灶房的活,走了进来。
赵锦舒把毛巾塞给她,丢下一句:“我去趟厕所,姐,你看着点爹。”
说着就走了出去。
赵玉华没察觉异样,接过毛巾,看向陆瑾台:“这里有我呢,你也忙去吧。”
陆瑾台低低嗯一声,追着她的脚步走了出去。
他走出院子,看到她靠着院墙发呆,默默走了过去。
赵锦舒察觉到有人走近,眼角余光看去,发现是陆瑾台,她侧过了身子。
陆瑾台挨着她,和她一样靠在墙上,目光追随着她,声音低沉:“哭了?”
赵锦舒:“没有。”只是眼眶有些湿润,过来平复一下心情而已。
陆瑾台:“我看到了。”
赵锦舒:“......”
真讨厌,看到就看到,为什么非要说出来?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听到爹的醉话,眼眶忽然就酸了。
都活了两辈子了,她没想到自己眼窝竟然还那么浅,幸好爹娘没看到,不然又该多想。
陆瑾台掏出手帕递给她,她接过来,擦了擦眼睛。
一时间两人都没说话。
几分钟后,他低沉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别想后悔!”
赵锦舒这会儿情绪已经平复了,看他一眼:“后悔啥?谁后悔了!”
说完没再理他,转身进了屋子。
陆瑾台默默看着她的背影,缓步跟了过去。
第101章 夫妻相
赵建忠喝醉了,小姑一家没急着回去,一群人原本坐在堂屋聊天,后又转移到院子里晒太阳。
赵玉华把家里的小四方桌搬到院子里,拿了瓜子、花生出来,又烧了一壶茶,一群人坐着喝茶聊天。
三奶奶吃了晌午饭,听着这边热闹的欢笑声,拄着拐杖蹒跚地过来了。
赵红兰忙站起来给她捞了椅子坐:“三婶,吃饭没?”
三奶奶笑着看一眼众人,慢慢坐下后,嘴咧了咧:“吃了,你大哥打的鱼给我拿了一条,我让他们腌了,今天你兄弟媳妇炖给我吃了,我牙快掉完了,也只能吃点软和的。”
她说着张开嘴,给他们看。
赵红兰凑过去看了看:“哟,是没几颗牙了,你让他们炖肉时,炖软烂一些。”
三奶奶就摆手,布满褶子的脸上都是笑:“他们都知道,你兄弟媳妇心好,啥都将就我。”
赵锦舒从屋里出来,听到她的话,回屋拿了绿豆糕出来,坐在三奶奶面前:“三奶奶,瓜子花生你吃不了,这东西你肯定能吃得了。”
三奶奶一脸慈相:“留着给泽泽他们吃,我一个老太婆吃它干啥?”
“他们不缺零食。”赵锦舒把绿豆糕的包装纸剥开,放到她手上:“三奶奶,这绿豆糕得慢慢吃,我给你倒杯水,吃一点觉得干了就喝水。”
她说完就去屋里拿搪瓷杯。
三奶奶看向旁边赵红兰,一脸笑意:“这妮子,我又不是外人......”
赵红兰却道钱多了充大方,谁来都拿东西给人吃:“她可会哄人开心了。”
当初自家爹娘在世时,整天被她哄得眉开眼笑,恨不得啥好东西都给她。
三奶奶不知道她心里的想法,自顾说着:“我回回来,她都给我拿好吃的,锦舒心好,愿意哄我们这些老家伙......”
赵锦舒端了搪瓷杯出来,后面跟着陆瑾台。
她把搪瓷杯放到四方桌上,看向三奶奶:“少加了点糖,有点烫,你想喝时,我端给你。”
缺衣少食,不管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瘦巴巴的,没三高困扰,少吃点糖补充能量。
两口子挨着三奶奶坐着,孩子们在院子里玩溜溜珠、踢毽子。
三奶奶抿了口绿豆糕,看向他们,看着看着她忽然开口:“你俩有夫妻相。”
赵锦舒笑出声,陆瑾台看她一眼,也笑了下。
王小麦剥着瓜子,看一眼小姑子两口子,打趣道:“他们是两口子,可不得有夫妻相。”
三奶奶却说:“不是这样的,不是两口子就有夫妻相,锦舒和小陆不仅有夫妻相,两人气场也相合......”
她这话一出,别人先不说,陆瑾台眉眼间霎时写满了笑意。
王小麦一脸笑呵呵:“三奶奶还会看相呢?”
三奶奶压低声音:“可不能乱说,不能迷信。”
赵锦舒凑到她面前:“三奶奶咱们不迷信,自己人说一说,不做啥,没事的。”
三奶奶吃完绿豆糕,看着她说:“我打小就爱学东西,啥都学,知道认字有用,割草放羊时,就跑到私塾外面听先生讲课,偷偷学认字,上了十岁去大户人家做活,认识了一个阿婆,跟她学了一些东西......”
她说着就去握赵锦舒的手:“锦舒这双手长得好!”
赵锦舒笑眯眯地看着自己的手,她的手白皙修长,是很好看。
赵红兰看过去:“细皮嫩肉的那是好,像我们的手,整天不停干活手上都是老茧,哪能好看?”
三奶奶瞥她一眼:“红兰,你是啥都不懂。”
赵红兰抬头:“这有啥不懂的?”
三奶奶有些不高兴:“你说你,你又不懂,老打什么岔,你那手干一辈子活也是注定的。”
赵红兰:“......”
这老太太也搞区别对待??咋她的手干活就是注定的?
三奶奶不再理她,看向赵锦舒的手:“锦舒这手,我一摸,就能知道,这妮子这辈子不会差,可能也会辛苦一段日子,不过人都是有苦有甜,从一辈子来看,福气很足,一般人都没这福气......”
赵锦舒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