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芋头 第55节
她说完最后一个字,温言蹊的呼吸忽然变得很轻。
屋内静得能听见窗外雪落的声音,一片片雪花撞在玻璃上,又无声地消融。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最后一粒雪都停驻在窗棂,他终于开口:“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就要接受常人不能接受的审判,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
江枝抬起头,望着温言蹊的眼睛,点了点头。
她听懂了温言蹊的欲言又止,也看到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化作他紧绷的下颌线。
她知道,未来终有一天,那些流言蜚语、那些异样眼光,会像影子一样,追着他们不放。
这个世界,从不会善待离经叛道者。
异样的眼光像刀子,流言蜚语似枷锁,世俗的牢笼永远囚禁着不循规蹈矩的灵魂。
可没关系,至少,他们还有彼此。
江枝伸手拽住温言蹊的衣领,迫使他低下头来。
双唇相贴的瞬间,那些积压已久的情绪决堤而出。她尝到自己眼泪的咸涩,也尝到他呼吸间的滚烫。
两颗心脏隔着衣料疯狂跳动,仿佛要冲破肋骨的桎梏融为一体。
“咔哒”。
门锁转动的声音如惊雷炸响。
江芸的尖叫刺破空气:“你们在做什么啊!!!!”
她手中的购物袋“啪”地砸在地上,圆滚滚橙子滚了一地。
两人仓促分开的瞬间,江枝尝到了唇上不知是谁的腥甜血味。
江芸冲过来时,江枝看见她眼底翻涌的怒火与绝望。
装着麻将的包狠狠砸在额角,“哗啦”一声,麻将牌四散飞溅。
江芸压包底的“发财”擦过江枝的眉骨,火辣辣地疼。
“畜生!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贱东西!”每一声咒骂都伴随着重击,“温言蹊可是你哥哥啊!”
温言蹊几乎是本能地挡在江枝面前,江芸的巴掌已经带着风声呼啸而来。
“啪”的一声脆响,他的脸被打得偏过去,左颊立刻浮现出五道鲜红的指痕,在白皙的皮肤上格外刺目。
在今天之前,江芸甚至从没对温言蹊说过一句重话,此刻她的眼中燃烧着陌生的怒火:“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好东西吗?败类!”
客厅里突然安静得可怕,用尽了力气的江芸踉跄着跌坐在地。
散落的麻将和踩烂的橙子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仿佛在嘲笑他们苦心维持的假象。
江芸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像一台快要报废的老风箱。
不顾脸上火辣辣的疼和耳朵里的嗡鸣,江枝跪着爬过去,瓷砖的寒意透过膝盖直刺心底。
“妈……”她刚开口,却看见江芸脸上浮现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那个笑容还未完全展开,江芸突然以不可思议的敏捷冲向窗口。
等温言蹊反应过来扑过去时,已经太迟了。
玻璃碎裂的声响中,江芸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楼下很快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声。
他们最恐惧的噩梦,终究以最惨烈的方式降临了。
温言蹊的手还僵在半空,指尖沾着几片碎玻璃,在灯光下闪着血色的光。
正在跑业务的温万华接到电话,连夜驱车赶回。
医院走廊惨白的灯光下,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两个孩子一起,死死盯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
江芸身上插满管子,但医生说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天光渐亮时,主治医生拿着药单过来:“患者对什么药物过敏?需要确认下用药。”
温万华搓了把脸,胡茬扎得掌心发疼:“我记不太清了……要不我回家看看病历本?”
“这边还有其他事,您得留下来签字。”医生瞥了眼他身后的两个孩子,“这两个是您的孩子吗?让他们回去看?”
温万华点头,他摸出车钥匙递给温言蹊,指尖几不可察地发抖:“我们房间床头柜的第三个抽屉,你打开,那里有你妈的病例记录。”
他说完看了一眼江枝,似乎有话想对她说,但最后别开了眼睛。
温万华看向地面,声音突然哽了一下:“钥匙在第一个抽屉里,*那个唯一的老钥匙。”
温言蹊沉默地驾驶着那辆白色suv,车轮碾过潮湿的柏油路发出黏腻的声响。
江枝不等车停稳就冲了出去,踉跄着跑进昏暗的楼道。
她跑的急,连小亚的关心都被抛在脑后。
许久不曾进来的主卧,弥漫着淡淡的樟脑味。
江枝颤抖的手指按着温万华说的,从第一个抽屉里拿出钥匙,打开了第三个抽屉。
最上面是江芸的病历单,下面压着厚厚一沓a4纸,露出“人身意外险”几个刺目的黑体字。
她鬼使神差地抽出那叠文件,沉甸甸的。
每一份的受益人栏处,都工整地写着她的名字。
当温言蹊推门进来时,看见江枝跪在散落的保单中间,肩膀剧烈抖动却发不出声音。
他弯腰拾起从她指间滑落的那张泛黄病历,二十年前的诊断书上,“产后抑郁伴情感表达障碍”的字样已经褪色,医嘱栏里“建议避免情感过度依赖”的笔迹却依然清晰。
温言蹊望向江枝的瞬间,呼吸一窒。
她的瞳孔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生机的枯井,空荡荡地映不出任何倒影。
渐渐地,那双眼睛泛起血色,像被揉碎的花瓣般一点点洇开红晕。
积蓄多年的泪水终于决堤,江枝踉跄着冲出房间,在昏暗的走廊上蜷缩成一团。
她的哭声撕扯着寂静的空气,每一声呜咽都带着刻骨铭心的痛。
温言蹊伸出手,却在触及她肩膀的前一秒,感受到她的躲闪。
她退后半步,胡乱抹着眼泪:“我们快回医院吧。”
温言蹊沉默地转身下楼,脊背绷成一道僵直的线。
发动机轰鸣的瞬间,他透过后视镜看见跑过来的江枝。
那么近,近到他能看清她脸上每一滴泪。
又那么远,远到他伸出的手,却再也够不着。
第42章
江芸醒过来是第二天下午的事情了,除了右腿粉碎性骨折外,内脏竟奇迹般地没有受损。
医生评价为在这个年纪,已经是万幸。
多年不碰烟酒的温万华在走廊尽头抽完了半包烟,面对换药的护士安慰他说“虚惊一场”的时候,他微微弯下腰,说谢谢。
江芸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刺鼻的味道,温万华得到许可后进去,看见她的头始终望向窗外。
他看了一眼站在床位的江枝和温言蹊,走到床的另一边,替她掖了掖被角,声音沙哑着问:“好好的怎么摔下去的?”
江芸干裂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线,目光仍不肯收回:“咱们家楼上有个马蜂窝,我想给捅了,不小心踩空了。”
关于那个傍晚,关于碎落的麻将牌,关于她亲眼所见的一切,她只字未提。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照在温言蹊和江枝身上,像一条条被刻意掩埋的秘密。
寒假的最后时光,三个人默契地轮流去医院照顾江芸。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走廊上推车的轱辘声、护士站的呼叫铃,成了他们共同的记忆。
温言蹊在这段时间拿到了上海实习的offer,在和对方hr确认入职时间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最近的下周四。
他舍不得江枝,却也理解江芸不想见到他的心情。
当时江芸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医生得知了家里的事,专门批准她提前一天出院。
万华特意订了家餐厅包厢,说要庆祝妻子康复和儿子奔赴远大前程的“双喜临门”。
包厢里,温万华给每个人倒了杯热茶,氤氲的雾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
“怎么突然想去上海实习?”他抿了口茶,“之前不是说锦城那家公司也有转正的机会吗?”
温言蹊的筷子在碗沿轻轻一碰:“和室友讨论了一下,上海那边平台更大,薪资也高。”
说话间他的目光掠过江枝,又迅速收回。
还有一句他和江枝心照不宣的话,他没有说,也不可能说。
在上海,没人认识他们。
走在大街上,也没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
他们的未来悄无声息地绑定在一起,只有在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才有交汇的可能。
这才当初他选择上海最重要的理由,也是他曾经给江枝的承诺。
温万华不舍,却也笑着举杯,玻璃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芸安静地吃着菜,仿佛对席间暗涌的波涛浑然不觉。
到上海的飞机从锦城出发,温言蹊特意没让温万华送他,和江枝回到了他们的公寓。
推开门时,熟悉的咖啡香气还萦绕在空气中,那是他们从丽水带回来的咖啡豆子的味道。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蹲在衣柜前,把几件卫衣叠好收进纸箱。
因为知道他未来的半年很少回来,江枝不想一个人在这里想他,回家之前就已经说好了要退租。
可当当钥匙交给房东的那一刻,江枝站在空荡荡的客厅中央,听见窗外传来熟悉的卖桂花糕的吆喝声,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承载了他们所有温存与争吵的空间,终究要变成别人故事里的背景。
屋内静得能听见窗外雪落的声音,一片片雪花撞在玻璃上,又无声地消融。
不知过了多久,久到最后一粒雪都停驻在窗棂,他终于开口:“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就要接受常人不能接受的审判,自古以来,都是如此的。”
江枝抬起头,望着温言蹊的眼睛,点了点头。
她听懂了温言蹊的欲言又止,也看到那些没能说出口的话,化作他紧绷的下颌线。
她知道,未来终有一天,那些流言蜚语、那些异样眼光,会像影子一样,追着他们不放。
这个世界,从不会善待离经叛道者。
异样的眼光像刀子,流言蜚语似枷锁,世俗的牢笼永远囚禁着不循规蹈矩的灵魂。
可没关系,至少,他们还有彼此。
江枝伸手拽住温言蹊的衣领,迫使他低下头来。
双唇相贴的瞬间,那些积压已久的情绪决堤而出。她尝到自己眼泪的咸涩,也尝到他呼吸间的滚烫。
两颗心脏隔着衣料疯狂跳动,仿佛要冲破肋骨的桎梏融为一体。
“咔哒”。
门锁转动的声音如惊雷炸响。
江芸的尖叫刺破空气:“你们在做什么啊!!!!”
她手中的购物袋“啪”地砸在地上,圆滚滚橙子滚了一地。
两人仓促分开的瞬间,江枝尝到了唇上不知是谁的腥甜血味。
江芸冲过来时,江枝看见她眼底翻涌的怒火与绝望。
装着麻将的包狠狠砸在额角,“哗啦”一声,麻将牌四散飞溅。
江芸压包底的“发财”擦过江枝的眉骨,火辣辣地疼。
“畜生!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贱东西!”每一声咒骂都伴随着重击,“温言蹊可是你哥哥啊!”
温言蹊几乎是本能地挡在江枝面前,江芸的巴掌已经带着风声呼啸而来。
“啪”的一声脆响,他的脸被打得偏过去,左颊立刻浮现出五道鲜红的指痕,在白皙的皮肤上格外刺目。
在今天之前,江芸甚至从没对温言蹊说过一句重话,此刻她的眼中燃烧着陌生的怒火:“你以为自己是个什么好东西吗?败类!”
客厅里突然安静得可怕,用尽了力气的江芸踉跄着跌坐在地。
散落的麻将和踩烂的橙子在灯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仿佛在嘲笑他们苦心维持的假象。
江芸粗重的喘息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像一台快要报废的老风箱。
不顾脸上火辣辣的疼和耳朵里的嗡鸣,江枝跪着爬过去,瓷砖的寒意透过膝盖直刺心底。
“妈……”她刚开口,却看见江芸脸上浮现出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微笑。
那个笑容还未完全展开,江芸突然以不可思议的敏捷冲向窗口。
等温言蹊反应过来扑过去时,已经太迟了。
玻璃碎裂的声响中,江芸的身影消失在夜色里。
楼下很快传来重物坠地的闷响,接着是此起彼伏的尖叫声。
他们最恐惧的噩梦,终究以最惨烈的方式降临了。
温言蹊的手还僵在半空,指尖沾着几片碎玻璃,在灯光下闪着血色的光。
正在跑业务的温万华接到电话,连夜驱车赶回。
医院走廊惨白的灯光下,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两个孩子一起,死死盯着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
江芸身上插满管子,但医生说暂时没有生命危险。
天光渐亮时,主治医生拿着药单过来:“患者对什么药物过敏?需要确认下用药。”
温万华搓了把脸,胡茬扎得掌心发疼:“我记不太清了……要不我回家看看病历本?”
“这边还有其他事,您得留下来签字。”医生瞥了眼他身后的两个孩子,“这两个是您的孩子吗?让他们回去看?”
温万华点头,他摸出车钥匙递给温言蹊,指尖几不可察地发抖:“我们房间床头柜的第三个抽屉,你打开,那里有你妈的病例记录。”
他说完看了一眼江枝,似乎有话想对她说,但最后别开了眼睛。
温万华看向地面,声音突然哽了一下:“钥匙在第一个抽屉里,*那个唯一的老钥匙。”
温言蹊沉默地驾驶着那辆白色suv,车轮碾过潮湿的柏油路发出黏腻的声响。
江枝不等车停稳就冲了出去,踉跄着跑进昏暗的楼道。
她跑的急,连小亚的关心都被抛在脑后。
许久不曾进来的主卧,弥漫着淡淡的樟脑味。
江枝颤抖的手指按着温万华说的,从第一个抽屉里拿出钥匙,打开了第三个抽屉。
最上面是江芸的病历单,下面压着厚厚一沓a4纸,露出“人身意外险”几个刺目的黑体字。
她鬼使神差地抽出那叠文件,沉甸甸的。
每一份的受益人栏处,都工整地写着她的名字。
当温言蹊推门进来时,看见江枝跪在散落的保单中间,肩膀剧烈抖动却发不出声音。
他弯腰拾起从她指间滑落的那张泛黄病历,二十年前的诊断书上,“产后抑郁伴情感表达障碍”的字样已经褪色,医嘱栏里“建议避免情感过度依赖”的笔迹却依然清晰。
温言蹊望向江枝的瞬间,呼吸一窒。
她的瞳孔像是被抽干了所有生机的枯井,空荡荡地映不出任何倒影。
渐渐地,那双眼睛泛起血色,像被揉碎的花瓣般一点点洇开红晕。
积蓄多年的泪水终于决堤,江枝踉跄着冲出房间,在昏暗的走廊上蜷缩成一团。
她的哭声撕扯着寂静的空气,每一声呜咽都带着刻骨铭心的痛。
温言蹊伸出手,却在触及她肩膀的前一秒,感受到她的躲闪。
她退后半步,胡乱抹着眼泪:“我们快回医院吧。”
温言蹊沉默地转身下楼,脊背绷成一道僵直的线。
发动机轰鸣的瞬间,他透过后视镜看见跑过来的江枝。
那么近,近到他能看清她脸上每一滴泪。
又那么远,远到他伸出的手,却再也够不着。
第42章
江芸醒过来是第二天下午的事情了,除了右腿粉碎性骨折外,内脏竟奇迹般地没有受损。
医生评价为在这个年纪,已经是万幸。
多年不碰烟酒的温万华在走廊尽头抽完了半包烟,面对换药的护士安慰他说“虚惊一场”的时候,他微微弯下腰,说谢谢。
江芸的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刺鼻的味道,温万华得到许可后进去,看见她的头始终望向窗外。
他看了一眼站在床位的江枝和温言蹊,走到床的另一边,替她掖了掖被角,声音沙哑着问:“好好的怎么摔下去的?”
江芸干裂的嘴唇抿成一条苍白的线,目光仍不肯收回:“咱们家楼上有个马蜂窝,我想给捅了,不小心踩空了。”
关于那个傍晚,关于碎落的麻将牌,关于她亲眼所见的一切,她只字未提。
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照在温言蹊和江枝身上,像一条条被刻意掩埋的秘密。
寒假的最后时光,三个人默契地轮流去医院照顾江芸。
病房里的消毒水味、走廊上推车的轱辘声、护士站的呼叫铃,成了他们共同的记忆。
温言蹊在这段时间拿到了上海实习的offer,在和对方hr确认入职时间的时候,他犹豫了一下选择了最近的下周四。
他舍不得江枝,却也理解江芸不想见到他的心情。
当时江芸的伤势已经好的差不多了,医生得知了家里的事,专门批准她提前一天出院。
万华特意订了家餐厅包厢,说要庆祝妻子康复和儿子奔赴远大前程的“双喜临门”。
包厢里,温万华给每个人倒了杯热茶,氤氲的雾气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
“怎么突然想去上海实习?”他抿了口茶,“之前不是说锦城那家公司也有转正的机会吗?”
温言蹊的筷子在碗沿轻轻一碰:“和室友讨论了一下,上海那边平台更大,薪资也高。”
说话间他的目光掠过江枝,又迅速收回。
还有一句他和江枝心照不宣的话,他没有说,也不可能说。
在上海,没人认识他们。
走在大街上,也没人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
他们的未来悄无声息地绑定在一起,只有在没人认识他们的地方,才有交汇的可能。
这才当初他选择上海最重要的理由,也是他曾经给江枝的承诺。
温万华不舍,却也笑着举杯,玻璃杯相撞发出清脆的声响。
江芸安静地吃着菜,仿佛对席间暗涌的波涛浑然不觉。
到上海的飞机从锦城出发,温言蹊特意没让温万华送他,和江枝回到了他们的公寓。
推开门时,熟悉的咖啡香气还萦绕在空气中,那是他们从丽水带回来的咖啡豆子的味道。
阳光透过薄纱窗帘,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他蹲在衣柜前,把几件卫衣叠好收进纸箱。
因为知道他未来的半年很少回来,江枝不想一个人在这里想他,回家之前就已经说好了要退租。
可当当钥匙交给房东的那一刻,江枝站在空荡荡的客厅中央,听见窗外传来熟悉的卖桂花糕的吆喝声,才真正意识到,这个承载了他们所有温存与争吵的空间,终究要变成别人故事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