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兄(重生) 第94节
“天真地觉得,我会一直很快乐地长大,会遇到一个我喜欢,并且爱我的人。他会娶我,我们会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我的孩子也会像我一样平安快乐地度过这一生。”
可是后来,我长大了。
她张了张口,却不曾说这句话,只道:“我不是个记仇的人……曾经的事情,或许再过些日子,我就忘记了。我不欠你的,你也不欠我什么……”
所以都忘了吧。
他觉得她还不如不开口。
他好像知道她要说什么,别过了头去。想借着窗外的雨声盖过她的声音。
徒劳而已。
“我是来视汛的,凌河汛期将至,我兴许要带着堂官再次叨扰些日子。”他淡淡地道。
赵明宜只觉白费口舌,气道:“你根本就没听我说的话!”
他好像听不见似的,兀自起身,关上了窗子,转身道:“下着雨,你别贪凉,早些睡吧。”他心脏痛得厉害,不想她气,可是又注定会让她生气,只能装作听不见。
至少看见她了。
至少她还能生气勃勃跟他发脾气。
已经很好了。
第97章 亲密
凌河分为大凌河跟小凌河,大凌河流经北直隶以及山东布政司,而小凌河主要经过建昌、锦州以及松山堡等地。
昨夜一行人便是刚从大凌河视讯过来。一位翰林,两位工部的堂官,以及三四侍从。
林氏昨夜有些发烧,今晨刚好些,便听见张妈妈过来回禀了这事,稍稍坐了起来,说道:“也没什么,这么大的雨,又是去视汛的,咱们给人家行个方便也好。”
张妈妈又说:“那几人除了一位工部的堂官,其他人看着都很年轻,尤其是那个翰林,模样真是好极了!”
“我见过的模样好的多了。”林氏不信张妈妈的话。等收拾过后,才亲去看望了一番。
等真的见过,那才是真的没话说了。
带着张妈妈出门的时候还呢喃着:“模样怪不错,还谦逊……也不知道跟傅蕴笙口中的那位翰林比谁更胜一筹。”又叹了口气。
张妈妈知道她在愁什么。不敢说话。
中午的时候,赵明宜把田庄中受灾的庄户,家中有伤亡的,单独列了个名册出来,交给梨月,让她去母亲那里支一笔银子:“若是母亲不得空,找张妈妈也行。”
终于等得空坐下来,她才听见门外小丫头的声音:“姑娘,有您的信。”
是从蓟州寄过来的。她拆开看了,才知蓟州上层官员已经回了京师。从信送到的时间来看,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了。
赵枢的信与他冷淡的性格是一样的。与面对面说话时候的温存不同,实为正经。她又想他了,提笔回了一封。
她每每有信件寄出的时候,下午便有驿馆的人来拿。
今日有雨,一时也不知会不会来人,便在廊下站了一会儿。没想到那驿差风雨无阻。她便让梨月封了个银封。
“我看大势不妙,这雨下个没完。”工部的那位堂官正跟翰林出来查看雨势,谁曾想就这么说句话的功夫便在廊下拐角处撞了人,脚边落下一封信来。
堂官将那信捡了起来,疑惑地‘欸’了一声,却又很快将东西还给了驿差:“抱歉。”
驿差仔细查看了一番,见没有弄脏,这才说了声没事。急匆匆便走了。
人一走,堂官便猛地拍了下大腿,说道:“也不知这家的姑娘什么来头,我见那信件蜡封处用的是官印,那来得看着便像个官差!来头不小啊!”时下能将私人信件附在官家文书中传递的委实太少太少。
何况一个姑娘呢。
这位堂官也是有意思的,傍晚的时候才回来,悄声与他道:“我算是弄清楚了!这姑娘是蓟州赵侯爷的妹妹……也不是妹妹,听说家里有些龌龊。”又不便说了。只是不觉这有什么。
是谁家的姑娘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位大人认这位姑娘的帐。
孟蹊原是不知这同僚还有绕舌的潜质:“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你不告诉我!”堂官气得跳脚。这几日大雨,大凌河一带算是走遍了,脚上的鞋磨破了两双。把他累个半死。
打定主意以后再有这样的差事,便想办法推了。可推也得有门路。
堂官看了眼身侧的翰林,只觉他那张脸实在晃眼,一时有些踯躅:“含章,这样的姑娘,背靠蓟州,家里还有母族留下来的产业,你就一点都不心动?”他视汛半旬,深知背后有人的重要性,内心动摇。
孟蹊看了他一眼,怎会不知他在想什么:“你别做错事。”
说是如此,内心难言的晦涩。他有什么立场说这样的话。
堂官笑了笑:“欸,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过总得试试。
接下来的两日,孟蹊算是知道了何为大献殷勤。晨间的时候,出门便见那位工部的同僚在陪着林夫人说话,似乎是说到了那位夫人高兴的事,中午还留了饭。
下午又见着他在廊下等她,雨天编了个轻巧的花篮儿送去。她笑了一下。
堂官也跟着笑。
晚上的时候他将堂官锁在了屋里。
“他对你的心思,你看不明白吗。接了他的东西,他会以为你对他有意。”他说不清什么滋味,向来守礼的人也开始不管不顾起来,就站在窗下跟她说话。
“你怎么过来了?”她吓一大跳。连忙出去,将他推到了房侧一处花障后:“你不要再来了,让人看见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什么后果?
就像前世那样么。她的姐姐将她喜欢他的事传得沸沸扬扬。赵枢压着他。
他只能娶她。
胸中憋着一口气。
“有什么后果?”他说话也平静了许多:“会比你接他的花篮后果还严重吗?”
他这是怎么了!
“你不要乱说,我没有要那位官人的东西!”她要气死了,脑子都要气糊涂了。她从没发现这人还有这样的本事,前世平平淡淡过了那么多年,怎么今生每一次见面都能把她气晕过去。
孟蹊还是在意那堂官。从未如此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名为嫉妒的情绪!
赵明宜觉得不能只她一个人受气,仰头道:“便是我接了又如何,我已经及笄,正当芳龄,如何受不起旁人的钦慕?还是你认为我这样的人不值得,要我离你的同僚远一点!”
她觉得他应该讨厌她透了。
可是为什么又要来纠缠呢。
他眼见着她别过脸去,脸都气红了。他顿觉自己做得冲动,回来之后从未如此冲动过。也慢慢平心静气下来:“我没有那个意思……”
赵明宜只觉头顶的声音缓而轻,好像妥协一般。
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板正,跟梁棋有一点像。可是他从云州那样偏僻的地方走出来,比梁棋更多几分韧性,不怕苦不怕累,像视汛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也愿意去做。
他其实连她当年为什么喜欢他都不知道吧。
“算了……”她叹了口气:“你我都是明白人,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知道你与王家走得近,还有张济崖的公子……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是你若要伤害我身边的人,便是朝廷命官,我也是要买你的命的。”她面色也发冷,一字一句。
孟蹊听见她的话,昏沉了一瞬,心口像堵了什么东西。
她看着他眼里再没了光彩,也不再会对他笑。从前他漠视的东西,如今却再也没有了。
“你要买我的命吗?”他负着手,声音晦涩又沙哑:“那你要承受得住后果的。”
“你说什么?”她猛地抬头,根本不明白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最在乎谁?你母亲?她已经被你救下来了……那那个人呢,你知道我说的是谁,你知道他的下场是什么吗?”他面无表情地陈述着,负在身后的手却一点点收紧:“你该知道,他那样位置的人,做过不知道多少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想要善终是很难的,蓁蓁。”
他很少唤她的小名。
或者说几乎没有。
今日这两个字念在口中,反而尽是苦味。
赵明宜眼前有一瞬间地发黑:“你住口!你怎么敢这样说!”她想起当初赵枢杀了副都御史房鹤名,悄无声息……可那只是她所知道的,冰山一角而已。唇瓣发白。
“你看,你知道些什么吧。”他看见她害怕的样子,肩膀都在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在想,他若要留住她,是不是只能用伤害她的方式。
她疼,他也好过不到哪去。
“你太多事不知道了。你若要买我的命,我等着你就是。”他看着她的眼睛,那双漂亮的眼睛一点都不明亮了。吓得失了神采,脸色发白。
转身离去。
他的身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等人走后,她才失了力地扶着白墙,腿脚发软。
‘不得善终’这四个字是她第二次听见了。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呢……是她出嫁后的第二年,京师动乱,赵枢亲口跟她说的。说的人云淡风轻,听的人却心惊肉跳。
以至于她记了一辈子。
“不会的……不会的。”她呢喃着摇头,心慌地感觉却挥之不去,头像要裂开了一般地疼。
傍晚天边依然乌云阵阵,雷雨不停。孟蹊回到房里的时候,那被锁在屋里的堂官气得过来按他的肩膀,却是没料到这看起来文弱的探花郎反手便制住了他。
“你干什么?”
堂官气笑了:“你说干什么?好哇你,我从前觉得你孤高,清心寡欲之辈,昨儿才问你对人家姑娘动没动心思,你不答,我便以为你没有。哪成想你今天跟我来这一套!”翻了个白眼,直看向门锁。
孟蹊道:“你既知道她背后是谁,便该知道不可能。”
“我不可能!你就有可能?”堂官本来也不觉得行,只是被人当面指出来,面子挂不住。气得翻白眼:“你这人,端得一副清高自傲的样子,怎么可能懂得讨姑娘家喜欢?”
堂官也只是犟嘴,心知就凭着他这张脸,再难搞的脾气也不会没有姑娘喜欢。
那人不听他说了。自转过了身去倒茶。
堂官气得仰倒,也去倒茶。却是在转头间,看见窗外一行蓑衣斗笠之人进了庄子,吓得连忙去拍同僚的肩膀:“你快看,你快看,我莫不是眼花了,怎么瞧见那群人配着刀呢!”又擦了擦眼睛。
大群带着刀的侍卫,中间之人玄衣锦带,极具威严,看得人眼睛发晕。
孟蹊站了起来,却是今生第一次直面这位赵侯爷。
他或许还得尊一声,舅兄。
.
房里的门忽然开了,雨夜漆黑一片,只有梨月手里的烛火亮着,在地上投出一片影。她小心翼翼地瞧着身前的人,压着声儿道:“姑娘睡了,晚上的时候说头疼,我煮了点安神汤,喝完就歇下了。”
赵枢挥了挥手。
梨月将烛台放在高几上,退了出去。
他走到床边,微微掀了帘帐,才见里头的姑娘窝在被子里,似乎睡得很是不安稳,额头一层细汗。坐在榻沿上,摸了摸她的头,手里的姑娘不安地动了动,眼睫止不住地颤,口中呢喃着什么。
可是后来,我长大了。
她张了张口,却不曾说这句话,只道:“我不是个记仇的人……曾经的事情,或许再过些日子,我就忘记了。我不欠你的,你也不欠我什么……”
所以都忘了吧。
他觉得她还不如不开口。
他好像知道她要说什么,别过了头去。想借着窗外的雨声盖过她的声音。
徒劳而已。
“我是来视汛的,凌河汛期将至,我兴许要带着堂官再次叨扰些日子。”他淡淡地道。
赵明宜只觉白费口舌,气道:“你根本就没听我说的话!”
他好像听不见似的,兀自起身,关上了窗子,转身道:“下着雨,你别贪凉,早些睡吧。”他心脏痛得厉害,不想她气,可是又注定会让她生气,只能装作听不见。
至少看见她了。
至少她还能生气勃勃跟他发脾气。
已经很好了。
第97章 亲密
凌河分为大凌河跟小凌河,大凌河流经北直隶以及山东布政司,而小凌河主要经过建昌、锦州以及松山堡等地。
昨夜一行人便是刚从大凌河视讯过来。一位翰林,两位工部的堂官,以及三四侍从。
林氏昨夜有些发烧,今晨刚好些,便听见张妈妈过来回禀了这事,稍稍坐了起来,说道:“也没什么,这么大的雨,又是去视汛的,咱们给人家行个方便也好。”
张妈妈又说:“那几人除了一位工部的堂官,其他人看着都很年轻,尤其是那个翰林,模样真是好极了!”
“我见过的模样好的多了。”林氏不信张妈妈的话。等收拾过后,才亲去看望了一番。
等真的见过,那才是真的没话说了。
带着张妈妈出门的时候还呢喃着:“模样怪不错,还谦逊……也不知道跟傅蕴笙口中的那位翰林比谁更胜一筹。”又叹了口气。
张妈妈知道她在愁什么。不敢说话。
中午的时候,赵明宜把田庄中受灾的庄户,家中有伤亡的,单独列了个名册出来,交给梨月,让她去母亲那里支一笔银子:“若是母亲不得空,找张妈妈也行。”
终于等得空坐下来,她才听见门外小丫头的声音:“姑娘,有您的信。”
是从蓟州寄过来的。她拆开看了,才知蓟州上层官员已经回了京师。从信送到的时间来看,这个时候应该已经到了。
赵枢的信与他冷淡的性格是一样的。与面对面说话时候的温存不同,实为正经。她又想他了,提笔回了一封。
她每每有信件寄出的时候,下午便有驿馆的人来拿。
今日有雨,一时也不知会不会来人,便在廊下站了一会儿。没想到那驿差风雨无阻。她便让梨月封了个银封。
“我看大势不妙,这雨下个没完。”工部的那位堂官正跟翰林出来查看雨势,谁曾想就这么说句话的功夫便在廊下拐角处撞了人,脚边落下一封信来。
堂官将那信捡了起来,疑惑地‘欸’了一声,却又很快将东西还给了驿差:“抱歉。”
驿差仔细查看了一番,见没有弄脏,这才说了声没事。急匆匆便走了。
人一走,堂官便猛地拍了下大腿,说道:“也不知这家的姑娘什么来头,我见那信件蜡封处用的是官印,那来得看着便像个官差!来头不小啊!”时下能将私人信件附在官家文书中传递的委实太少太少。
何况一个姑娘呢。
这位堂官也是有意思的,傍晚的时候才回来,悄声与他道:“我算是弄清楚了!这姑娘是蓟州赵侯爷的妹妹……也不是妹妹,听说家里有些龌龊。”又不便说了。只是不觉这有什么。
是谁家的姑娘不要紧,要紧的是那位大人认这位姑娘的帐。
孟蹊原是不知这同僚还有绕舌的潜质:“我知道。”
“你知道!你知道你不告诉我!”堂官气得跳脚。这几日大雨,大凌河一带算是走遍了,脚上的鞋磨破了两双。把他累个半死。
打定主意以后再有这样的差事,便想办法推了。可推也得有门路。
堂官看了眼身侧的翰林,只觉他那张脸实在晃眼,一时有些踯躅:“含章,这样的姑娘,背靠蓟州,家里还有母族留下来的产业,你就一点都不心动?”他视汛半旬,深知背后有人的重要性,内心动摇。
孟蹊看了他一眼,怎会不知他在想什么:“你别做错事。”
说是如此,内心难言的晦涩。他有什么立场说这样的话。
堂官笑了笑:“欸,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不过总得试试。
接下来的两日,孟蹊算是知道了何为大献殷勤。晨间的时候,出门便见那位工部的同僚在陪着林夫人说话,似乎是说到了那位夫人高兴的事,中午还留了饭。
下午又见着他在廊下等她,雨天编了个轻巧的花篮儿送去。她笑了一下。
堂官也跟着笑。
晚上的时候他将堂官锁在了屋里。
“他对你的心思,你看不明白吗。接了他的东西,他会以为你对他有意。”他说不清什么滋味,向来守礼的人也开始不管不顾起来,就站在窗下跟她说话。
“你怎么过来了?”她吓一大跳。连忙出去,将他推到了房侧一处花障后:“你不要再来了,让人看见你知道会有什么后果!”
什么后果?
就像前世那样么。她的姐姐将她喜欢他的事传得沸沸扬扬。赵枢压着他。
他只能娶她。
胸中憋着一口气。
“有什么后果?”他说话也平静了许多:“会比你接他的花篮后果还严重吗?”
他这是怎么了!
“你不要乱说,我没有要那位官人的东西!”她要气死了,脑子都要气糊涂了。她从没发现这人还有这样的本事,前世平平淡淡过了那么多年,怎么今生每一次见面都能把她气晕过去。
孟蹊还是在意那堂官。从未如此清楚地知道这是一种名为嫉妒的情绪!
赵明宜觉得不能只她一个人受气,仰头道:“便是我接了又如何,我已经及笄,正当芳龄,如何受不起旁人的钦慕?还是你认为我这样的人不值得,要我离你的同僚远一点!”
她觉得他应该讨厌她透了。
可是为什么又要来纠缠呢。
他眼见着她别过脸去,脸都气红了。他顿觉自己做得冲动,回来之后从未如此冲动过。也慢慢平心静气下来:“我没有那个意思……”
赵明宜只觉头顶的声音缓而轻,好像妥协一般。
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板正,跟梁棋有一点像。可是他从云州那样偏僻的地方走出来,比梁棋更多几分韧性,不怕苦不怕累,像视汛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他也愿意去做。
他其实连她当年为什么喜欢他都不知道吧。
“算了……”她叹了口气:“你我都是明白人,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知道你与王家走得近,还有张济崖的公子……我不知道你要做什么,但是你若要伤害我身边的人,便是朝廷命官,我也是要买你的命的。”她面色也发冷,一字一句。
孟蹊听见她的话,昏沉了一瞬,心口像堵了什么东西。
她看着他眼里再没了光彩,也不再会对他笑。从前他漠视的东西,如今却再也没有了。
“你要买我的命吗?”他负着手,声音晦涩又沙哑:“那你要承受得住后果的。”
“你说什么?”她猛地抬头,根本不明白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你最在乎谁?你母亲?她已经被你救下来了……那那个人呢,你知道我说的是谁,你知道他的下场是什么吗?”他面无表情地陈述着,负在身后的手却一点点收紧:“你该知道,他那样位置的人,做过不知道多少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想要善终是很难的,蓁蓁。”
他很少唤她的小名。
或者说几乎没有。
今日这两个字念在口中,反而尽是苦味。
赵明宜眼前有一瞬间地发黑:“你住口!你怎么敢这样说!”她想起当初赵枢杀了副都御史房鹤名,悄无声息……可那只是她所知道的,冰山一角而已。唇瓣发白。
“你看,你知道些什么吧。”他看见她害怕的样子,肩膀都在抖,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他在想,他若要留住她,是不是只能用伤害她的方式。
她疼,他也好过不到哪去。
“你太多事不知道了。你若要买我的命,我等着你就是。”他看着她的眼睛,那双漂亮的眼睛一点都不明亮了。吓得失了神采,脸色发白。
转身离去。
他的身影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等人走后,她才失了力地扶着白墙,腿脚发软。
‘不得善终’这四个字是她第二次听见了。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呢……是她出嫁后的第二年,京师动乱,赵枢亲口跟她说的。说的人云淡风轻,听的人却心惊肉跳。
以至于她记了一辈子。
“不会的……不会的。”她呢喃着摇头,心慌地感觉却挥之不去,头像要裂开了一般地疼。
傍晚天边依然乌云阵阵,雷雨不停。孟蹊回到房里的时候,那被锁在屋里的堂官气得过来按他的肩膀,却是没料到这看起来文弱的探花郎反手便制住了他。
“你干什么?”
堂官气笑了:“你说干什么?好哇你,我从前觉得你孤高,清心寡欲之辈,昨儿才问你对人家姑娘动没动心思,你不答,我便以为你没有。哪成想你今天跟我来这一套!”翻了个白眼,直看向门锁。
孟蹊道:“你既知道她背后是谁,便该知道不可能。”
“我不可能!你就有可能?”堂官本来也不觉得行,只是被人当面指出来,面子挂不住。气得翻白眼:“你这人,端得一副清高自傲的样子,怎么可能懂得讨姑娘家喜欢?”
堂官也只是犟嘴,心知就凭着他这张脸,再难搞的脾气也不会没有姑娘喜欢。
那人不听他说了。自转过了身去倒茶。
堂官气得仰倒,也去倒茶。却是在转头间,看见窗外一行蓑衣斗笠之人进了庄子,吓得连忙去拍同僚的肩膀:“你快看,你快看,我莫不是眼花了,怎么瞧见那群人配着刀呢!”又擦了擦眼睛。
大群带着刀的侍卫,中间之人玄衣锦带,极具威严,看得人眼睛发晕。
孟蹊站了起来,却是今生第一次直面这位赵侯爷。
他或许还得尊一声,舅兄。
.
房里的门忽然开了,雨夜漆黑一片,只有梨月手里的烛火亮着,在地上投出一片影。她小心翼翼地瞧着身前的人,压着声儿道:“姑娘睡了,晚上的时候说头疼,我煮了点安神汤,喝完就歇下了。”
赵枢挥了挥手。
梨月将烛台放在高几上,退了出去。
他走到床边,微微掀了帘帐,才见里头的姑娘窝在被子里,似乎睡得很是不安稳,额头一层细汗。坐在榻沿上,摸了摸她的头,手里的姑娘不安地动了动,眼睫止不住地颤,口中呢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