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总有能做的。”她答得漫不经心。
人群里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
有人低声道:“地主给我们一碗粥、一床被,咱们便有了主子。”
“可谷主编你也给粥给被,为什么却不要我们。”
谷星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些话,她说过千百遍,说得唇焦舌敝,嗓子都快哑了,可终究还是有人不明白。
“拴住你们的,不是那碗粥、那床被。”
“是你们身上没有户籍的身份。”
“如今我能给的,不过是眼下的温饱;至于那户籍、那名分如何去争,只能靠你们自己。”
众人眼里迷茫,望天望地望谷星,却望不到自己的未来。
谷星轻轻回头,穿过人群望向远处的江兀。
忽而,她咧嘴一笑,从胸口摸出那一叠百余张写满心血的宣纸,手腕一翻,仿佛发了狠,竟一张张地撕碎。
一边撕,一边扬。
“都给我好生看清了!百年才出一个英雄,你们把苦头吃尽了,等来的还是锁链。”
“靠人不如靠己,哈哈哈哈哈流民!流民!声而不息,死亦不灭!”
“哈哈哈哈哈哈——”
那是她废寝忘食、字字斟酌的心血,如今却似漫天雪花般,在阳光下四散飞扬。
流民们仰起头,看着那满空翻飞的纸屑,纷纷伸手去抓。
一人抓到一片写着:“全民医保”,
一人抓到一角:“义务教育”,
一人手中那页上写着:“权利拥护”。
“生活质量”、“人权”、“集团的责任”、“尊重多样性”……
有人将纸拼作一块,读出了段惊世之语。
那是一段逆风悖俗的大逆之言,像雷声在人群中轰然炸响。
惊呼声此起彼伏。
众人再抬头看那屋檐之上。
那神仙似的人物,早已不见踪影。
……
谷星陪着小桃煮了一会儿药,药香未尽,开封府便遣人来请。
她笑着应了,回头让阿秀帮她把书房里的茶饼给拿来。
阿秀满面愁容,迟迟不动。
谷星放下烧火棍,伸手捧住她的脸,轻轻捏了两下,似是想把她眉间的忧色揉散。谁知越揉,阿秀眼圈越红。
“等我回来,阿秀。”
她将茶饼揣入袖中,衣袂翻飞,头也不回地踏出了门。
未至开封府门前,远远便觉今日阵仗与往日不同。衙役比常日多了一倍,细看之下,竟不止开封府的人,刑部的差役也混在其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都在等她出错,祭酒还愿意撑小报多久?
可今日若不来,那明日呢?她终究要走这一遭。
她抬脚迈入门槛,风尘未落,却依旧神色从容,一眼便瞧见堂上知府脸色不爽,而他身旁那位刑部侍郎杨亦文,仍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谷星挑了挑眉,笑意恰到好处:“咦,竟不知杨大人今日也在。”
她抬手晃了晃袖中的茶饼,话锋一转,“这茶饼只带了一饼,大人若不嫌弃,改日再寻一饼送去府上。”
杨亦文轻轻抿唇:“谷主编有心了。”
谷星轻拍脑门,状似想起什么似的,语气一转:“说起来,前些日子杨大人曾向我借走一名断指流民,可至今未还。”
“这人借了许久,何时方归?”
杨亦文闻言,眉峰微挑,抬眸斜睨她一眼,语气懒散,手中茶碗却已轻轻放下:“咦,我还当那人早已归还谷主编了。”
他微一顿,似笑非笑:“怎的?这人……失踪了?”
“可不是么。”
谷星将手中茶饼递予一旁衙役,言罢,厅中只余她、知府、杨亦文三人对峙。
知府见杨亦文不再言语,心中打鼓,脸色一变,方才迟疑开口:
“谷主编,陆府家丁来衙门报案,说你竟当街劫人,将陆家公子强行掳走……此事,是否……有所误会?”
他言语含糊,眼神飘忽,显然意有所指。
“若真是误会,还望你亲自赴陆府说明一二,眼下临近圣辰,若事情闹大,扰了天子龙颜,那可就……非小可了。”
他低头抿茶,指尖微颤。
小报纳税不少,他也从中抽了不少油水;陆府又是皇城司副都知之家,得罪哪边都难落好。
若非杨亦文坐镇于此,他恐怕早就直言相劝,叫她赶紧将人送回了。
他也只是道听途说,只知谷星让陆昀在街头出了大丑,不知道后面竟然还有一段,也没敢想,这商人竟然如此大胆,把这陆家少爷敲个半死。
“误会?”谷星不急不躁,自己拉过椅子坐下,从容不迫地接过茶盏,轻啜两口,方慢悠悠开口道:“不会吧。”
她语气轻佻,半真半假,“确实……当时我追一只野猫,不小心爬上屋檐,脚下一滑,摔了下来,似乎……正好踩到了什么不该踩的东西。”
“谷主编!”知府面色一僵,满脸横肉都抽了两下,尴尬作笑,连连使眼色,“你再细细想想,或许还有别的说法?”
谷星视而不见,反倒将目光转向杨亦文,“杨大人今日为何亲临此处?当时人多眼杂,我也未看清究竟发生了何事。不如……请杨大人为我解惑一二?”
杨亦文闻言,轻轻勾唇,抬手一招,门外便有一人踉跄走入,驼着背,神色怯懦。
谷星一眼认出此人,正是平日常在她宅前晃悠的一名流民。
“来,”杨亦文淡声道,“你将今日所见,仔细说来。”
那流民搓着手,期期艾艾道:
“方才……谷主编一脚踩在陆少爷背上,随后有人将陆少爷抬走……再见陆少爷时,便……浑身是血了。”
“哎哟喂哎哟喂!”知府一个激灵,老腰一弹,差点从椅上跳起,恨不得立时唤人,将这不识时务的流民拖了出去。
“知府大人可是屁股痒了?”杨亦文斜睨他一眼,语含凉意。
知府一听此言,额头冒汗,讪讪坐下,不敢再言。
“谷主编,”杨亦文把玩着手上茶盏,“你可还有何话可说?”
“对!没错。”
谷星理直气壮地道:“我不小心从屋檐摔下后便自顾离去,怎的?这也有错不成?”
她眉毛一挑,故作惊疑,“再后来,听说街口倒了个血呼呼的人,我当他是受伤的流民,见他还有一口气在,便好心将人带回医治,这也有错?”
她装傻充愣,装得那叫一个浑然天成,“难不成……那人就是陆大人之子,陆昀少~爷~?”
“怪不得,怪不得陆府家丁在我门前聚众闹事。既是陆大人,咱们便是自家人,自家人好说话。至于医药费嘛,就给他打个折好了。”
此言一出,杨亦文“噗嗤”一笑,手肘搁桌,侧首撑腮,眼角斜斜地打量着她,眼神里透着几分打量,竟像是在菜市口挑拣腌肉。
谷星被他看得浑身发毛,正欲开口拒绝,知府却立刻趁势打圆场,忙不迭劝道:
“既然是误会一场,那就好,那就好!”
“谷主编,还请你快快将陆大人公子送回陆府,当面解释清楚,以免日后生出不必要的误会。”
谷星笑得眉眼弯弯,慢悠悠道:
“好咧。只不过……就怕陆大人眼下正忙,未必在府中。”
陆昀到底是哪里跳出来的一名小卒?
仔细一想,竟是那位在国子监课堂上,那位言之凿凿称,“流民又岂是百姓?此等人无籍无业,四海漂泊,扰乱市井,行迹不轨”的学子陆昀。
此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堪称不学无术的典范。然其平日里衣冠楚楚,姿容温雅,与乌凝平、盛和安并肩而立,倒也能博来“国之栋梁”四字。
京中士人多口耳相传,谁能想到,这等温文公子,竟与那“国子监案”脱不了干系。
此案牵连极广,盘根错节。买卖学籍,牵动的是士人根本,事涉重大,稍一追查,怕是无一能全身而退。
朝中人心知肚明,最终照例是“各罚三杯”,却欲将脏水尽数泼于一名籍贯不明、身世可疑、无门无派的学子,怀乐容身上。
于是坊间讹传便起:此人嫉妒同窗成绩出众,心生恶念,痛下杀手;又因行迹败露,怒而行凶,连杀司业与皇城司副指挥使乌凝衔,手段凶残,天理难容。
荒唐至极,却又巧妙周全,谁都可抽身,唯独怀乐容,难逃冤名。
谁知今晨起,京中竟有好事之人将陆昀过往种种重新梳理,诸多疑点浮出水面。茶楼之中,耳房之间,士人低语推理,层层抽丝剥茧,越知越惊,越说越细。
本是“陆昀当街被人踹”的笑谈,午后却已变成“陆昀无恶不作,终遭报应”的坊间奇案。
一传十,十传百,此事已愈演愈烈,难以收场。官府试图压制舆情,却不知是谁,自暗中掘出一本旧册。
人群里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觑。
有人低声道:“地主给我们一碗粥、一床被,咱们便有了主子。”
“可谷主编你也给粥给被,为什么却不要我们。”
谷星听了,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些话,她说过千百遍,说得唇焦舌敝,嗓子都快哑了,可终究还是有人不明白。
“拴住你们的,不是那碗粥、那床被。”
“是你们身上没有户籍的身份。”
“如今我能给的,不过是眼下的温饱;至于那户籍、那名分如何去争,只能靠你们自己。”
众人眼里迷茫,望天望地望谷星,却望不到自己的未来。
谷星轻轻回头,穿过人群望向远处的江兀。
忽而,她咧嘴一笑,从胸口摸出那一叠百余张写满心血的宣纸,手腕一翻,仿佛发了狠,竟一张张地撕碎。
一边撕,一边扬。
“都给我好生看清了!百年才出一个英雄,你们把苦头吃尽了,等来的还是锁链。”
“靠人不如靠己,哈哈哈哈哈流民!流民!声而不息,死亦不灭!”
“哈哈哈哈哈哈——”
那是她废寝忘食、字字斟酌的心血,如今却似漫天雪花般,在阳光下四散飞扬。
流民们仰起头,看着那满空翻飞的纸屑,纷纷伸手去抓。
一人抓到一片写着:“全民医保”,
一人抓到一角:“义务教育”,
一人手中那页上写着:“权利拥护”。
“生活质量”、“人权”、“集团的责任”、“尊重多样性”……
有人将纸拼作一块,读出了段惊世之语。
那是一段逆风悖俗的大逆之言,像雷声在人群中轰然炸响。
惊呼声此起彼伏。
众人再抬头看那屋檐之上。
那神仙似的人物,早已不见踪影。
……
谷星陪着小桃煮了一会儿药,药香未尽,开封府便遣人来请。
她笑着应了,回头让阿秀帮她把书房里的茶饼给拿来。
阿秀满面愁容,迟迟不动。
谷星放下烧火棍,伸手捧住她的脸,轻轻捏了两下,似是想把她眉间的忧色揉散。谁知越揉,阿秀眼圈越红。
“等我回来,阿秀。”
她将茶饼揣入袖中,衣袂翻飞,头也不回地踏出了门。
未至开封府门前,远远便觉今日阵仗与往日不同。衙役比常日多了一倍,细看之下,竟不止开封府的人,刑部的差役也混在其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他们都在等她出错,祭酒还愿意撑小报多久?
可今日若不来,那明日呢?她终究要走这一遭。
她抬脚迈入门槛,风尘未落,却依旧神色从容,一眼便瞧见堂上知府脸色不爽,而他身旁那位刑部侍郎杨亦文,仍是那副皮笑肉不笑的模样。
谷星挑了挑眉,笑意恰到好处:“咦,竟不知杨大人今日也在。”
她抬手晃了晃袖中的茶饼,话锋一转,“这茶饼只带了一饼,大人若不嫌弃,改日再寻一饼送去府上。”
杨亦文轻轻抿唇:“谷主编有心了。”
谷星轻拍脑门,状似想起什么似的,语气一转:“说起来,前些日子杨大人曾向我借走一名断指流民,可至今未还。”
“这人借了许久,何时方归?”
杨亦文闻言,眉峰微挑,抬眸斜睨她一眼,语气懒散,手中茶碗却已轻轻放下:“咦,我还当那人早已归还谷主编了。”
他微一顿,似笑非笑:“怎的?这人……失踪了?”
“可不是么。”
谷星将手中茶饼递予一旁衙役,言罢,厅中只余她、知府、杨亦文三人对峙。
知府见杨亦文不再言语,心中打鼓,脸色一变,方才迟疑开口:
“谷主编,陆府家丁来衙门报案,说你竟当街劫人,将陆家公子强行掳走……此事,是否……有所误会?”
他言语含糊,眼神飘忽,显然意有所指。
“若真是误会,还望你亲自赴陆府说明一二,眼下临近圣辰,若事情闹大,扰了天子龙颜,那可就……非小可了。”
他低头抿茶,指尖微颤。
小报纳税不少,他也从中抽了不少油水;陆府又是皇城司副都知之家,得罪哪边都难落好。
若非杨亦文坐镇于此,他恐怕早就直言相劝,叫她赶紧将人送回了。
他也只是道听途说,只知谷星让陆昀在街头出了大丑,不知道后面竟然还有一段,也没敢想,这商人竟然如此大胆,把这陆家少爷敲个半死。
“误会?”谷星不急不躁,自己拉过椅子坐下,从容不迫地接过茶盏,轻啜两口,方慢悠悠开口道:“不会吧。”
她语气轻佻,半真半假,“确实……当时我追一只野猫,不小心爬上屋檐,脚下一滑,摔了下来,似乎……正好踩到了什么不该踩的东西。”
“谷主编!”知府面色一僵,满脸横肉都抽了两下,尴尬作笑,连连使眼色,“你再细细想想,或许还有别的说法?”
谷星视而不见,反倒将目光转向杨亦文,“杨大人今日为何亲临此处?当时人多眼杂,我也未看清究竟发生了何事。不如……请杨大人为我解惑一二?”
杨亦文闻言,轻轻勾唇,抬手一招,门外便有一人踉跄走入,驼着背,神色怯懦。
谷星一眼认出此人,正是平日常在她宅前晃悠的一名流民。
“来,”杨亦文淡声道,“你将今日所见,仔细说来。”
那流民搓着手,期期艾艾道:
“方才……谷主编一脚踩在陆少爷背上,随后有人将陆少爷抬走……再见陆少爷时,便……浑身是血了。”
“哎哟喂哎哟喂!”知府一个激灵,老腰一弹,差点从椅上跳起,恨不得立时唤人,将这不识时务的流民拖了出去。
“知府大人可是屁股痒了?”杨亦文斜睨他一眼,语含凉意。
知府一听此言,额头冒汗,讪讪坐下,不敢再言。
“谷主编,”杨亦文把玩着手上茶盏,“你可还有何话可说?”
“对!没错。”
谷星理直气壮地道:“我不小心从屋檐摔下后便自顾离去,怎的?这也有错不成?”
她眉毛一挑,故作惊疑,“再后来,听说街口倒了个血呼呼的人,我当他是受伤的流民,见他还有一口气在,便好心将人带回医治,这也有错?”
她装傻充愣,装得那叫一个浑然天成,“难不成……那人就是陆大人之子,陆昀少~爷~?”
“怪不得,怪不得陆府家丁在我门前聚众闹事。既是陆大人,咱们便是自家人,自家人好说话。至于医药费嘛,就给他打个折好了。”
此言一出,杨亦文“噗嗤”一笑,手肘搁桌,侧首撑腮,眼角斜斜地打量着她,眼神里透着几分打量,竟像是在菜市口挑拣腌肉。
谷星被他看得浑身发毛,正欲开口拒绝,知府却立刻趁势打圆场,忙不迭劝道:
“既然是误会一场,那就好,那就好!”
“谷主编,还请你快快将陆大人公子送回陆府,当面解释清楚,以免日后生出不必要的误会。”
谷星笑得眉眼弯弯,慢悠悠道:
“好咧。只不过……就怕陆大人眼下正忙,未必在府中。”
陆昀到底是哪里跳出来的一名小卒?
仔细一想,竟是那位在国子监课堂上,那位言之凿凿称,“流民又岂是百姓?此等人无籍无业,四海漂泊,扰乱市井,行迹不轨”的学子陆昀。
此人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堪称不学无术的典范。然其平日里衣冠楚楚,姿容温雅,与乌凝平、盛和安并肩而立,倒也能博来“国之栋梁”四字。
京中士人多口耳相传,谁能想到,这等温文公子,竟与那“国子监案”脱不了干系。
此案牵连极广,盘根错节。买卖学籍,牵动的是士人根本,事涉重大,稍一追查,怕是无一能全身而退。
朝中人心知肚明,最终照例是“各罚三杯”,却欲将脏水尽数泼于一名籍贯不明、身世可疑、无门无派的学子,怀乐容身上。
于是坊间讹传便起:此人嫉妒同窗成绩出众,心生恶念,痛下杀手;又因行迹败露,怒而行凶,连杀司业与皇城司副指挥使乌凝衔,手段凶残,天理难容。
荒唐至极,却又巧妙周全,谁都可抽身,唯独怀乐容,难逃冤名。
谁知今晨起,京中竟有好事之人将陆昀过往种种重新梳理,诸多疑点浮出水面。茶楼之中,耳房之间,士人低语推理,层层抽丝剥茧,越知越惊,越说越细。
本是“陆昀当街被人踹”的笑谈,午后却已变成“陆昀无恶不作,终遭报应”的坊间奇案。
一传十,十传百,此事已愈演愈烈,难以收场。官府试图压制舆情,却不知是谁,自暗中掘出一本旧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