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沈禛和别的皇子不同,刚一出生,便被陛下封为盛王。后又从小行军,少年英才,我朝无人不知三皇子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起初,德妃娘娘本想让燕凛收他为徒,但那时燕无瑶已过世多年,燕凛与宁宣帝虽未撕破脸皮,但中间终究是隔着些什么,因此便只得作罢。
后来沈禛及冠时,已在军中领了不少军功,宁宣帝便加封其为骁骑将军,领兵三万,赐食邑千户,其中,便有曾经跟着燕凛的老部下。
外人都以为沈禛少年将军,派头太盛,如今又收编了曾经的部分燕家军,会让燕凛心中多少不满。
沈褚礼后来才发觉,或许这才是宁宣帝真正的目的。
他要分兵权,自然希望盛王与燕凛是死对头。
可或许是英雄对英雄的惺惺相惜,燕凛非但没有与沈禛成仇,反而机缘巧合下结为好友。
因此,沈褚礼能与燕凛相识,其中搭的是沈禛的线。
“褚礼,京城并非表面这般安宁,我怕二哥会动歪心思。”那年临行前,沈禛除了语重心长的劝告,还交给他一样东西。
那是与燕凛联络的燕符。
见符如见人,沈禛已提前跟燕凛知会过,若沈褚礼遇见难处,可随时拿着燕符去找他。
“至于用不用,抉择在你。”
身穿玄衣黑甲的男人将手中的东西不由分说地塞给了他,旋即便挥手而去,飞身上马,铁骑惊起的尘烟模糊了军队渐行渐远的身影,包括那位战无不胜的骁骑将军。
“我刚入京时便听闻,盛王殿下要回京了,如今变故在即,你为何不寻求他的帮助?”孟姝问道。
若沈褚礼真要反,沈禛手上有兵权,无疑是他最好的助力。
闻言,沈褚礼笑着摇了摇头,话中却带叹息:“我不想连累他。”
若胜了,皆大欢喜。若他败了……
沈褚礼苦笑,他不愿沈禛被他拖累。
在百姓眼里,他是英勇无双的战神,这般无垢的人物,应当名垂青史,而非被人唾弃。
叛军的名义,并不好听。
孟姝观沈褚礼神情,却有些意外。
本以为沈褚礼此生在乎,唯有他母妃,可如今看来,他分明是重情义之人,却被这命运推上行刑架,拿起寒刀,成为刽子手。
看着窗外的京城明媚风云,孟姝一时间竟有些唏嘘。
她想起了那个龙椅上的男人,也想起了那日游船上沈从辛阴鸷的面孔。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如果这繁华下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如今沈褚礼,会不会真的成为世人所说的那般,温润奉礼,风光霁月?
孟姝想,不是会成为,而是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
只是这爱恨嗔痴贪恶欲,将每个人都弄得面目全非。
“沈褚礼,”女子突然开口,静静地看向他:“我能问问你,是什么让你突然改了主意,要对付宁宣帝的吗?”
年轻的太子一愣,对上她明净无暇的目光,眸里闪过些什么,终究是低下了头,扯唇一笑:“自然是因我乱臣贼子之心。”
……
孟姝走出将军府后,刚走没几步,却发现外面落了雨。
明明方才还是晴日,这京城的天还真是变幻莫测。
眼见雨越下越大,身上的薄衫被打湿,孟姝只好先跑向街边的檐下躲雨。
即将入夏的京城浸润在细雨里,青石板上浮着层薄雾,孟姝往檐里挤进了些,檐角坠下的雨珠溅上她的衣裙,于衣摆洇开几朵深色海棠。
惊雷劈开云层,她皱了皱眉,有些担忧地望向雨雾中的天幕。
答应了扶光要早些回去,谁知,如今竟耽误了这么久。
也不知这雨要什么时候才能停。
不远处的茶楼檐下,亦站着不少躲雨的行人。
茶旗在雨中猎猎作响,凉风卷着雨水染湿了百姓的步履,雨滴坠入石板缝隙,晕开水涡。
远处烟雨中,有人踏碎雨帘,颀长的身姿沐浴在雨下,手中青竹伞骨更衬得他面容如玉,清贵非常。
孟姝正垂眸苦恼着自己的衣裳,一抬头,便见眼前落下一道高大的身影。
青年面容俊美如画,好看得不似凡尘中人。
檐外的碎雨仍滚滚而落,青烟笼罩在他身后,他身姿如玉,一路行至雨中,衣袍干爽,竟连雨滴也未敢亵渎分毫。
第86章
孟姝望着眼前的青年,目光微滞。
“犯什么傻?”扶光扯了下嘴角,淡嘲道。
他将手中的伞向她倾斜,催促道:“再不走,是要等着被雨淋吗?”
孟姝回过神来,连忙钻进伞下,跟上他的步伐。
两人踏入雨幕时,远处高楼传来沉沉钟鼓,方寸竹伞将细密的雨滴隔绝在外,孟姝和扶光挨得极近,伴着他的走动和衣裳的摩挲声,淡淡的菩提清香悠悠传来,身旁雨水顺着青竹伞边蜿蜒滴落,于石板上泛起涟漪。
方才孟姝走过的长街被雨脚织成一片白茫茫的纱幕,他们行至雨中,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这方竹伞下能贪得片刻闲凉。
许是为了照顾孟姝,扶光迈出的步子并不算大,她似有所察觉,怔然抬起头,望向伞下的青年。
他生得真的极好,眉眼如画,唇若点朱,眉尾一颗红痣,将他淡漠冰冷的神情衬得缱绻而温情,垂眸瞧着人时,一双秋水深眸仿佛可以让人陷入其中。
初见时,孟姝就在想,难道神仙生得都是这么好看的吗?
想到此,孟姝不免失笑。
她刚刚可瞧见了,这一路走来,街边百姓那看得出神的模样。
听身边传来一声低低笑意,扶光瞥来,奇怪问道:“你笑什么?”
孟姝摇头,她可不敢当着扶光的面将这般调戏他的话说出口。
“你不是走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回答她的是无情又冰冷的嘲讽:“谁说我走了?”
他颔首看向手中的竹伞:“我观天象有变,便去买了把伞。”
这么说,他是一直在将军府外等着她?
不知怎的,孟姝心底突然涌上一点愧疚。
雨滴自天幕而下,如碎玉倾落,忽轻忽重地敲在伞骨,滴滴答答泛起声迹,又如冰弦轻拨。
“扶光,你对我真的很好。”
身边的女子突然道。
扶光握着伞柄的手微顿,闻言看过来,女子的声音低切得不真实,轻得险些湮灭在这如针般的细雨中,恍若风吹即散,若非他耳力极好,怕是听不见她这小声嘀咕。
“跟我阿爷一样。”
因她生来招鬼,旁人不厌嫌也就罢了,向来只有她为旁人考虑的份,对她这般好的,倒是不多。
扶光眼眸低垂,静静地看向她。
女子正盯着自己的脚下,遮掩住面上一闪而过的落寞,过了半晌,忽地笑着抬头,朝他爽快豪气道:“所以啊,你以后想吃什么直接告诉我,我请你!”
“……”
扶光别开眼,扯起唇角淡嘲道:“傻子。”
男女并肩而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中,将军府旁的斜巷里,停着一辆暗色马车,静静蛰伏在迷雾般的雨幕里。
问风顺着年轻男人的的目光看向那两道逐渐模糊的身影,蹙着眉,有些犹豫地问道:“殿下,我们还送吗?”
沈褚礼背对着他负手而立,连天的雨珠掩去了他晦暗的眸光。
烟青色的雨幕自天际垂落,京城街巷的琉璃漆瓦在雨帘中若隐若现,雨水顺着鳞次栉比的青灰瓦当连缀成珠,打在褪了色的朱漆门楼上。
他将手中的油伞塞给问风,倾身上了马车。
“走吧。”
……
待他们回到客栈时,柳鹤眠还没回来。
京城的雨下得又快又急,与褚镇的柔雨连绵不同,丝丝入骨,带着冰凉的寒意。
孟姝的衣摆被雨水泅湿了些,她正要回房换件干净的衣裳,却没注意到额边发丝滴落的水珠。
一块帕子忽地扔来,孟姝正不解抬头,却对上扶光有些无奈的眼神:“你的头发湿了。”
孟姝一怔,还不等她道谢,青年便已转身进了屋内。
待换好衣裳后,孟姝便觉得肚中一阵咕噜。
今早起的迟,为了不让扶光等她太久,便随意吃了些东西就赶去将军府,如今倒是饥肠辘辘。
她去敲扶光的门,却发现里面没动静,只好自己先下了楼。
自丧期过后,“夜中明珠”的生意又好了起来。
如今还未到日暮时分,楼下堂中已坐了不少人,醇厚酒香飘来,孟姝刚随意找了个空桌坐下,就有客栈女使迎来。
“姑娘是喝酒还是吃食?”
今日落雨,人倒是多,客栈人手也就忙了起来,其中女使就有她没见过的,譬如眼前这位。
虽都身着一样的淡色长裳,挽着随云髻,可眼前这位不同于他人的跳脱俏丽,倒更显端庄大气,看似话中含笑,婉转温柔,可细细瞧去时,便发现她眉目带有精明,处处滴水不漏。
起初,德妃娘娘本想让燕凛收他为徒,但那时燕无瑶已过世多年,燕凛与宁宣帝虽未撕破脸皮,但中间终究是隔着些什么,因此便只得作罢。
后来沈禛及冠时,已在军中领了不少军功,宁宣帝便加封其为骁骑将军,领兵三万,赐食邑千户,其中,便有曾经跟着燕凛的老部下。
外人都以为沈禛少年将军,派头太盛,如今又收编了曾经的部分燕家军,会让燕凛心中多少不满。
沈褚礼后来才发觉,或许这才是宁宣帝真正的目的。
他要分兵权,自然希望盛王与燕凛是死对头。
可或许是英雄对英雄的惺惺相惜,燕凛非但没有与沈禛成仇,反而机缘巧合下结为好友。
因此,沈褚礼能与燕凛相识,其中搭的是沈禛的线。
“褚礼,京城并非表面这般安宁,我怕二哥会动歪心思。”那年临行前,沈禛除了语重心长的劝告,还交给他一样东西。
那是与燕凛联络的燕符。
见符如见人,沈禛已提前跟燕凛知会过,若沈褚礼遇见难处,可随时拿着燕符去找他。
“至于用不用,抉择在你。”
身穿玄衣黑甲的男人将手中的东西不由分说地塞给了他,旋即便挥手而去,飞身上马,铁骑惊起的尘烟模糊了军队渐行渐远的身影,包括那位战无不胜的骁骑将军。
“我刚入京时便听闻,盛王殿下要回京了,如今变故在即,你为何不寻求他的帮助?”孟姝问道。
若沈褚礼真要反,沈禛手上有兵权,无疑是他最好的助力。
闻言,沈褚礼笑着摇了摇头,话中却带叹息:“我不想连累他。”
若胜了,皆大欢喜。若他败了……
沈褚礼苦笑,他不愿沈禛被他拖累。
在百姓眼里,他是英勇无双的战神,这般无垢的人物,应当名垂青史,而非被人唾弃。
叛军的名义,并不好听。
孟姝观沈褚礼神情,却有些意外。
本以为沈褚礼此生在乎,唯有他母妃,可如今看来,他分明是重情义之人,却被这命运推上行刑架,拿起寒刀,成为刽子手。
看着窗外的京城明媚风云,孟姝一时间竟有些唏嘘。
她想起了那个龙椅上的男人,也想起了那日游船上沈从辛阴鸷的面孔。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如果这繁华下没有那么多的算计,如今沈褚礼,会不会真的成为世人所说的那般,温润奉礼,风光霁月?
孟姝想,不是会成为,而是他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人。
只是这爱恨嗔痴贪恶欲,将每个人都弄得面目全非。
“沈褚礼,”女子突然开口,静静地看向他:“我能问问你,是什么让你突然改了主意,要对付宁宣帝的吗?”
年轻的太子一愣,对上她明净无暇的目光,眸里闪过些什么,终究是低下了头,扯唇一笑:“自然是因我乱臣贼子之心。”
……
孟姝走出将军府后,刚走没几步,却发现外面落了雨。
明明方才还是晴日,这京城的天还真是变幻莫测。
眼见雨越下越大,身上的薄衫被打湿,孟姝只好先跑向街边的檐下躲雨。
即将入夏的京城浸润在细雨里,青石板上浮着层薄雾,孟姝往檐里挤进了些,檐角坠下的雨珠溅上她的衣裙,于衣摆洇开几朵深色海棠。
惊雷劈开云层,她皱了皱眉,有些担忧地望向雨雾中的天幕。
答应了扶光要早些回去,谁知,如今竟耽误了这么久。
也不知这雨要什么时候才能停。
不远处的茶楼檐下,亦站着不少躲雨的行人。
茶旗在雨中猎猎作响,凉风卷着雨水染湿了百姓的步履,雨滴坠入石板缝隙,晕开水涡。
远处烟雨中,有人踏碎雨帘,颀长的身姿沐浴在雨下,手中青竹伞骨更衬得他面容如玉,清贵非常。
孟姝正垂眸苦恼着自己的衣裳,一抬头,便见眼前落下一道高大的身影。
青年面容俊美如画,好看得不似凡尘中人。
檐外的碎雨仍滚滚而落,青烟笼罩在他身后,他身姿如玉,一路行至雨中,衣袍干爽,竟连雨滴也未敢亵渎分毫。
第86章
孟姝望着眼前的青年,目光微滞。
“犯什么傻?”扶光扯了下嘴角,淡嘲道。
他将手中的伞向她倾斜,催促道:“再不走,是要等着被雨淋吗?”
孟姝回过神来,连忙钻进伞下,跟上他的步伐。
两人踏入雨幕时,远处高楼传来沉沉钟鼓,方寸竹伞将细密的雨滴隔绝在外,孟姝和扶光挨得极近,伴着他的走动和衣裳的摩挲声,淡淡的菩提清香悠悠传来,身旁雨水顺着青竹伞边蜿蜒滴落,于石板上泛起涟漪。
方才孟姝走过的长街被雨脚织成一片白茫茫的纱幕,他们行至雨中,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这方竹伞下能贪得片刻闲凉。
许是为了照顾孟姝,扶光迈出的步子并不算大,她似有所察觉,怔然抬起头,望向伞下的青年。
他生得真的极好,眉眼如画,唇若点朱,眉尾一颗红痣,将他淡漠冰冷的神情衬得缱绻而温情,垂眸瞧着人时,一双秋水深眸仿佛可以让人陷入其中。
初见时,孟姝就在想,难道神仙生得都是这么好看的吗?
想到此,孟姝不免失笑。
她刚刚可瞧见了,这一路走来,街边百姓那看得出神的模样。
听身边传来一声低低笑意,扶光瞥来,奇怪问道:“你笑什么?”
孟姝摇头,她可不敢当着扶光的面将这般调戏他的话说出口。
“你不是走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回答她的是无情又冰冷的嘲讽:“谁说我走了?”
他颔首看向手中的竹伞:“我观天象有变,便去买了把伞。”
这么说,他是一直在将军府外等着她?
不知怎的,孟姝心底突然涌上一点愧疚。
雨滴自天幕而下,如碎玉倾落,忽轻忽重地敲在伞骨,滴滴答答泛起声迹,又如冰弦轻拨。
“扶光,你对我真的很好。”
身边的女子突然道。
扶光握着伞柄的手微顿,闻言看过来,女子的声音低切得不真实,轻得险些湮灭在这如针般的细雨中,恍若风吹即散,若非他耳力极好,怕是听不见她这小声嘀咕。
“跟我阿爷一样。”
因她生来招鬼,旁人不厌嫌也就罢了,向来只有她为旁人考虑的份,对她这般好的,倒是不多。
扶光眼眸低垂,静静地看向她。
女子正盯着自己的脚下,遮掩住面上一闪而过的落寞,过了半晌,忽地笑着抬头,朝他爽快豪气道:“所以啊,你以后想吃什么直接告诉我,我请你!”
“……”
扶光别开眼,扯起唇角淡嘲道:“傻子。”
男女并肩而行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中,将军府旁的斜巷里,停着一辆暗色马车,静静蛰伏在迷雾般的雨幕里。
问风顺着年轻男人的的目光看向那两道逐渐模糊的身影,蹙着眉,有些犹豫地问道:“殿下,我们还送吗?”
沈褚礼背对着他负手而立,连天的雨珠掩去了他晦暗的眸光。
烟青色的雨幕自天际垂落,京城街巷的琉璃漆瓦在雨帘中若隐若现,雨水顺着鳞次栉比的青灰瓦当连缀成珠,打在褪了色的朱漆门楼上。
他将手中的油伞塞给问风,倾身上了马车。
“走吧。”
……
待他们回到客栈时,柳鹤眠还没回来。
京城的雨下得又快又急,与褚镇的柔雨连绵不同,丝丝入骨,带着冰凉的寒意。
孟姝的衣摆被雨水泅湿了些,她正要回房换件干净的衣裳,却没注意到额边发丝滴落的水珠。
一块帕子忽地扔来,孟姝正不解抬头,却对上扶光有些无奈的眼神:“你的头发湿了。”
孟姝一怔,还不等她道谢,青年便已转身进了屋内。
待换好衣裳后,孟姝便觉得肚中一阵咕噜。
今早起的迟,为了不让扶光等她太久,便随意吃了些东西就赶去将军府,如今倒是饥肠辘辘。
她去敲扶光的门,却发现里面没动静,只好自己先下了楼。
自丧期过后,“夜中明珠”的生意又好了起来。
如今还未到日暮时分,楼下堂中已坐了不少人,醇厚酒香飘来,孟姝刚随意找了个空桌坐下,就有客栈女使迎来。
“姑娘是喝酒还是吃食?”
今日落雨,人倒是多,客栈人手也就忙了起来,其中女使就有她没见过的,譬如眼前这位。
虽都身着一样的淡色长裳,挽着随云髻,可眼前这位不同于他人的跳脱俏丽,倒更显端庄大气,看似话中含笑,婉转温柔,可细细瞧去时,便发现她眉目带有精明,处处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