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孟姝想了想,接着试探道:“恕我冒昧,我观林老先前当是硬朗之人,怎么会突然得了癔症呢?”
岑娘手上动作一顿,随即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林家命运多舛,当年,是因为小姐离世……”
说到这里,她似有些不忍:“若非如此,老爷又怎会疯病。”
见她提起,孟姝心下一动,便顺势查问道:“不知,嬷嬷可否细说?”
这倒也没什么不能提的。而岑娘这番相处下来,也早已将孟姝看做了可以交心之人。
将床褥铺好后,她坐在了孟姝对面,看着桌上灯盏里跳跃的灯芯,她的神情似有些落寞,仿佛又回到那年……
原来林素文的离世,是突然的噩耗。
林家的这位独女,从小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京里,也是众人艳羡的名门贵女。
因着林家家教严苛,又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林素文从小就饱读诗书,性子温婉娴静。
家父是大理寺少卿,身居要职,家世又乃清流门第,可以说,林素文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
可她的性子,并没有染上一丝一毫的娇贵,反而从小淡然沉稳。
那年京中出事,林敬被指结党营私,罪证板上钉钉,贬官在前,抄家在后,一日之间林家门庭冷落,背负骂名,林夫人因此变故伤心过度,更是撒手人寰。
林素文就是在那时跟着岑娘回的褚镇,那时的她,不过八岁左右的年纪。
一路南下的路上,她不哭不闹,只是乖乖地牵着岑娘的手,躲着林敬悄悄问她:“嬷嬷,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想要为阿爹平反。”
每每听此,岑娘总是热泪盈眶。
“我家小姐从小就乖巧懂事,那时的她不过是个小娃娃,家里突遭横祸,她不哭不闹不说,还想着要为父亲申冤……”
孟姝拿出手帕为岑娘拭去了脸上的泪,听她接着道。
回到褚镇的十年里,林家有女初长成,原来的小女娃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闺秀、饱读诗书的才女林素文。
也就是在那些年里,她再次遇见了庄文周。
“庄文周?”孟姝蹙眉,这里面倒是出现了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名字。
“是啊,”岑娘似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最终只好苦笑道:“文周公子,是个难得的好人,可惜啊,可惜……”
原来,庄文周与林素文是儿时玩伴。
在林敬任官前曾受父亲之命,离京回到老家褚镇潜心求学,而林素文便是在褚镇出生的,庄文周,则是林敬好友庄复的独生子,两人从小便在褚镇相伴相识。
后来随着林敬高中,回京赴任,林素文便再也没与庄文周见过面,可谁知阴差阳错间,*林素文因着父亲贬官而再次回到了褚镇,在这十年里,两人青梅竹马,心意暗生。
林素文喜读诗书,这些年里她除了想方设法为父亲平反,唯一的爱好便是去书塾帮老夫子抄书,是名副其实的书香才女。
而庄文周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履试履胜,在他十九岁那年,更是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一时间,金童玉女之名传遍褚镇,风光无限。
“那后来,林小姐是怎么过世的?”孟姝似有些不忍问下去了。
想起当年,岑娘不禁泪眼婆娑。
“小姐命薄,十年里还没等到与老爷相见,甚至,没能等到文周公子从京城回来,就……”
那日起夜,见雨大风寒,岑娘便想着为林素文加张被褥,就去了她屋里。
可谁知,林素文却不在。
“那夜我和老头子急疯了,将林宅上上下下找了个遍,都没看到小姐,谁知……”
岑娘捂脸恸哭,声声如泣血般撕心裂肺:“直到天亮,我们竟在梨园的井中发现了小姐的尸体!”
什么?
孟姝闻言,浑身忽地一僵。她以为林素文或许是病死,却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这样。
好好的一个人,竟就这般无声无息地死在了井中……
“可是有人谋害?”
对于这样的结局,孟姝有些不忍相信。
“不知道……”岑娘无力地摇了摇头。
“他们都说,是我家小姐自己不小心摔下的井,更有甚者,还想要借机……侮辱我家小姐的名声!”
目光透过燃烧跳跃的芯火,岑娘仿佛再次看见了那些人的嘴脸,灯芯霹雳啦啦的呲裂声宛如地狱恶魂般的叫嚣,如同那些人的声音一般响彻她的脑海。
林素文陡然离世,各种各样的闲言碎语都接踵而至。
先前觊觎她的人,说她故作清高,许是和他人私会被撞,一死成全烈女贞洁。有人说她父债子偿,林敬结党营私的报应落在了她身上,死了活该……
可她死时才年仅十八,却要遭受这些污名。
“总而言之,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岑娘嘲讽一笑,林家本就一朝落魄,林素文一死,那些人恨不得上门来落井下石。
孟姝终是不忍地别过眼去,窗外弯月高悬,清晖顺着竹影洒下,落在小池中,盛盈了满塘的皎洁。
她想,虽然她与林家小姐素未谋面,可不难想象,她若活着,也定是个如这月光般皎洁无暇的人儿吧。
第41章
湖波荡漾,池中青纹轻泛涟漪,昏黄的灯笼顺着蜿蜒的回廊折入后宅,飘忽的灯火下,檐头飞兽在黑暗中蛰伏,隐隐约约透露着锃亮的光。
一处房门前忽地传来几道轻微的声响,孟姝悄声合上门,继而转身顺着游廊走去。
她和扶光约好了兵分两路,她找岑娘打探林素文的生平,而他则去探查这宅内鬼怪的踪迹。
可孟姝走到后院,却没看到扶光的身影。
“怪了。”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分明已经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可扶光却不见人影。
她坐在院中石桌旁等了一会,却依旧迟迟不见他。
难不成,是出了事?
孟姝想着,担忧的同时,却有些捉摸不定。
若是连扶光都感到棘手,那这宅子内,究竟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她仰头望向明月,可今夜云深露浓,就连皎洁的月光都有些晦暗。
再这么干坐着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岑娘有起夜的习惯,孟姝算好了时间,为了不引起他们的怀疑,她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回屋里等消息为妙。
可就在她走出后院,刚要踏上游廊时,脖间的玉石忽地一凉,继而一缕轻微的青色莹光渗出,在昏黄的游廊下忽地一闪。
孟姝顿时一愣,指尖轻颤,下意识地握上了那温润的棠花玉,霎时间觉得背后发麻。
像是冥冥之中有了注定般,她鬼使神差地转头望向右边。
那段游廊后面的路,她从未去过。
今日岑娘将他们带入林宅,期间还在这宅子里逛了逛,可唯独没去过那边……
孟姝眉头一皱,下意识地顺着蜿蜒的游廊,望向那端的尽头。
那边的光线不如这边明亮,许是很久没有人走过去了,岑娘甚至没有在那端挂上新的灯笼,仅凭借几盏经年的风烛在竹笼里摇晃。
理智告诉孟姝,她不该过去,那端的尽头或是秘密,或是危险,可是手心里的玉符逐渐发烫,温润的青玉浸染上手心的温度,光芒愈闪愈烈。
棠玉有灵,扶光曾告诉过她,遇到鬼怪,棠花玉会护主,此番闪烁,说不定也是它的指引。
孟姝深吸了口气,似下定了某种决心般,抬步往那边走去。
林宅古朴风雅,移步换景间,廊外的假山木石换了一簇又一簇,手边的木横廊雕也越来越繁杂精美,借着昏暗的月光和残年的风烛,孟姝细细瞧了瞧,还在一片白墙上,发现了一首题诗。
“江南水墨画,画中梨花山。”孟姝顺着写诗人娟秀飒意的字迹看去,轻声念道:“山风绻鸟叹,庄周忆素蝶。”
庄周,素蝶……
孟姝猝然抬眸,难不成,这诗写的,是庄文周和林素文?
她忽地停下了脚步,前头的风烛只剩下一盏,女子闺阁的秀气房门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眼前,白墙下,墨色的诗文旁隐约画着一朵烂漫绽放的梨花,经过多年的风霜雨雪,题诗尤在,可花却凋残。
孟姝看着前方深乌色的雕花木门,竟莫名觉得熟悉。
蜿蜒难测的游廊,残檐尽头的房屋……
她突然想起,在湘水镇西巷宅里,和贤园里那半截残破的游廊后,不也是相似的场景吗?
一股惊意涌上心头,正当孟姝犹豫着要不要继续上前时,有股寒意却莫名地直冲她后背而来。
刹那间,她猛地回眸,却发现背后空无一人,静谧的夜色里,昏暗的游廊下只余几盏风烛,烛影投落在白墙上,斑驳的风姿在诗下摇曳。
而在游廊的那端,早已看不到孟姝来时的路。
她不知走了多久,顺着这古朴的老宅绕过了多少处的廊角,才在这里,见到了这处隐匿角落的梨花。
岑娘手上动作一顿,随即深深地叹了口气。
“我林家命运多舛,当年,是因为小姐离世……”
说到这里,她似有些不忍:“若非如此,老爷又怎会疯病。”
见她提起,孟姝心下一动,便顺势查问道:“不知,嬷嬷可否细说?”
这倒也没什么不能提的。而岑娘这番相处下来,也早已将孟姝看做了可以交心之人。
将床褥铺好后,她坐在了孟姝对面,看着桌上灯盏里跳跃的灯芯,她的神情似有些落寞,仿佛又回到那年……
原来林素文的离世,是突然的噩耗。
林家的这位独女,从小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京里,也是众人艳羡的名门贵女。
因着林家家教严苛,又是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林素文从小就饱读诗书,性子温婉娴静。
家父是大理寺少卿,身居要职,家世又乃清流门第,可以说,林素文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
可她的性子,并没有染上一丝一毫的娇贵,反而从小淡然沉稳。
那年京中出事,林敬被指结党营私,罪证板上钉钉,贬官在前,抄家在后,一日之间林家门庭冷落,背负骂名,林夫人因此变故伤心过度,更是撒手人寰。
林素文就是在那时跟着岑娘回的褚镇,那时的她,不过八岁左右的年纪。
一路南下的路上,她不哭不闹,只是乖乖地牵着岑娘的手,躲着林敬悄悄问她:“嬷嬷,我什么时候才能长大,我想要为阿爹平反。”
每每听此,岑娘总是热泪盈眶。
“我家小姐从小就乖巧懂事,那时的她不过是个小娃娃,家里突遭横祸,她不哭不闹不说,还想着要为父亲申冤……”
孟姝拿出手帕为岑娘拭去了脸上的泪,听她接着道。
回到褚镇的十年里,林家有女初长成,原来的小女娃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家闺秀、饱读诗书的才女林素文。
也就是在那些年里,她再次遇见了庄文周。
“庄文周?”孟姝蹙眉,这里面倒是出现了一个他们从未听过的名字。
“是啊,”岑娘似想到了什么,欲言又止,最终只好苦笑道:“文周公子,是个难得的好人,可惜啊,可惜……”
原来,庄文周与林素文是儿时玩伴。
在林敬任官前曾受父亲之命,离京回到老家褚镇潜心求学,而林素文便是在褚镇出生的,庄文周,则是林敬好友庄复的独生子,两人从小便在褚镇相伴相识。
后来随着林敬高中,回京赴任,林素文便再也没与庄文周见过面,可谁知阴差阳错间,*林素文因着父亲贬官而再次回到了褚镇,在这十年里,两人青梅竹马,心意暗生。
林素文喜读诗书,这些年里她除了想方设法为父亲平反,唯一的爱好便是去书塾帮老夫子抄书,是名副其实的书香才女。
而庄文周少年英才,年纪轻轻履试履胜,在他十九岁那年,更是一举夺魁,高中状元。
一时间,金童玉女之名传遍褚镇,风光无限。
“那后来,林小姐是怎么过世的?”孟姝似有些不忍问下去了。
想起当年,岑娘不禁泪眼婆娑。
“小姐命薄,十年里还没等到与老爷相见,甚至,没能等到文周公子从京城回来,就……”
那日起夜,见雨大风寒,岑娘便想着为林素文加张被褥,就去了她屋里。
可谁知,林素文却不在。
“那夜我和老头子急疯了,将林宅上上下下找了个遍,都没看到小姐,谁知……”
岑娘捂脸恸哭,声声如泣血般撕心裂肺:“直到天亮,我们竟在梨园的井中发现了小姐的尸体!”
什么?
孟姝闻言,浑身忽地一僵。她以为林素文或许是病死,却怎么都没想到,居然是这样。
好好的一个人,竟就这般无声无息地死在了井中……
“可是有人谋害?”
对于这样的结局,孟姝有些不忍相信。
“不知道……”岑娘无力地摇了摇头。
“他们都说,是我家小姐自己不小心摔下的井,更有甚者,还想要借机……侮辱我家小姐的名声!”
目光透过燃烧跳跃的芯火,岑娘仿佛再次看见了那些人的嘴脸,灯芯霹雳啦啦的呲裂声宛如地狱恶魂般的叫嚣,如同那些人的声音一般响彻她的脑海。
林素文陡然离世,各种各样的闲言碎语都接踵而至。
先前觊觎她的人,说她故作清高,许是和他人私会被撞,一死成全烈女贞洁。有人说她父债子偿,林敬结党营私的报应落在了她身上,死了活该……
可她死时才年仅十八,却要遭受这些污名。
“总而言之,一时间,说什么的都有。”岑娘嘲讽一笑,林家本就一朝落魄,林素文一死,那些人恨不得上门来落井下石。
孟姝终是不忍地别过眼去,窗外弯月高悬,清晖顺着竹影洒下,落在小池中,盛盈了满塘的皎洁。
她想,虽然她与林家小姐素未谋面,可不难想象,她若活着,也定是个如这月光般皎洁无暇的人儿吧。
第41章
湖波荡漾,池中青纹轻泛涟漪,昏黄的灯笼顺着蜿蜒的回廊折入后宅,飘忽的灯火下,檐头飞兽在黑暗中蛰伏,隐隐约约透露着锃亮的光。
一处房门前忽地传来几道轻微的声响,孟姝悄声合上门,继而转身顺着游廊走去。
她和扶光约好了兵分两路,她找岑娘打探林素文的生平,而他则去探查这宅内鬼怪的踪迹。
可孟姝走到后院,却没看到扶光的身影。
“怪了。”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分明已经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可扶光却不见人影。
她坐在院中石桌旁等了一会,却依旧迟迟不见他。
难不成,是出了事?
孟姝想着,担忧的同时,却有些捉摸不定。
若是连扶光都感到棘手,那这宅子内,究竟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她仰头望向明月,可今夜云深露浓,就连皎洁的月光都有些晦暗。
再这么干坐着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岑娘有起夜的习惯,孟姝算好了时间,为了不引起他们的怀疑,她想了想,决定还是先回屋里等消息为妙。
可就在她走出后院,刚要踏上游廊时,脖间的玉石忽地一凉,继而一缕轻微的青色莹光渗出,在昏黄的游廊下忽地一闪。
孟姝顿时一愣,指尖轻颤,下意识地握上了那温润的棠花玉,霎时间觉得背后发麻。
像是冥冥之中有了注定般,她鬼使神差地转头望向右边。
那段游廊后面的路,她从未去过。
今日岑娘将他们带入林宅,期间还在这宅子里逛了逛,可唯独没去过那边……
孟姝眉头一皱,下意识地顺着蜿蜒的游廊,望向那端的尽头。
那边的光线不如这边明亮,许是很久没有人走过去了,岑娘甚至没有在那端挂上新的灯笼,仅凭借几盏经年的风烛在竹笼里摇晃。
理智告诉孟姝,她不该过去,那端的尽头或是秘密,或是危险,可是手心里的玉符逐渐发烫,温润的青玉浸染上手心的温度,光芒愈闪愈烈。
棠玉有灵,扶光曾告诉过她,遇到鬼怪,棠花玉会护主,此番闪烁,说不定也是它的指引。
孟姝深吸了口气,似下定了某种决心般,抬步往那边走去。
林宅古朴风雅,移步换景间,廊外的假山木石换了一簇又一簇,手边的木横廊雕也越来越繁杂精美,借着昏暗的月光和残年的风烛,孟姝细细瞧了瞧,还在一片白墙上,发现了一首题诗。
“江南水墨画,画中梨花山。”孟姝顺着写诗人娟秀飒意的字迹看去,轻声念道:“山风绻鸟叹,庄周忆素蝶。”
庄周,素蝶……
孟姝猝然抬眸,难不成,这诗写的,是庄文周和林素文?
她忽地停下了脚步,前头的风烛只剩下一盏,女子闺阁的秀气房门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眼前,白墙下,墨色的诗文旁隐约画着一朵烂漫绽放的梨花,经过多年的风霜雨雪,题诗尤在,可花却凋残。
孟姝看着前方深乌色的雕花木门,竟莫名觉得熟悉。
蜿蜒难测的游廊,残檐尽头的房屋……
她突然想起,在湘水镇西巷宅里,和贤园里那半截残破的游廊后,不也是相似的场景吗?
一股惊意涌上心头,正当孟姝犹豫着要不要继续上前时,有股寒意却莫名地直冲她后背而来。
刹那间,她猛地回眸,却发现背后空无一人,静谧的夜色里,昏暗的游廊下只余几盏风烛,烛影投落在白墙上,斑驳的风姿在诗下摇曳。
而在游廊的那端,早已看不到孟姝来时的路。
她不知走了多久,顺着这古朴的老宅绕过了多少处的廊角,才在这里,见到了这处隐匿角落的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