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村中老人时常喜欢谈论些神鬼异闻,那几日孟姝时常听到他们说,人间风波四起,有不少人都撞见了鬼,其中更有甚者,还为此丧了命。
而恰巧,每次有这些传闻时,穆如癸都在。
年近古稀的小老者,身着简单的粗布麻衣,一如既往地倚躺在村头的古树上,抱着不过巴掌大的古铜色酒壶,百无聊赖地听着树下闲人的一言一语,时不时还“指点江山”,把那些村民都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惊起一身冷汗。
孟姝时常在想,她阿爷到底是怎么知道那些神鬼轶闻的,说得有模有样,比那街头半仙还要更甚几分。
但最近,穆如癸却不再去了。
他开始忙碌起来,每日除了练功习武,孟姝鲜少看见他,直至那封信……
窗边的少女无奈地叹了口气,她取下脖间的青玉,温润的美玉化作棠花模样,在她掌心静静躺着。
外头是熙攘的人声,里面是孤寂的无言,暮云的艳色顺着窗楣落入屋内,孟姝一个人站在其中,任由湘水上飘来的风烟吹拂,眼里却只有手中的这块青玉。
心绪百转间,她倏然蹙眉一看,却发现手中的玉符有些异样。
在夕阳照拂下,整个屋子都被笼上了一层朦胧的光,唯独手中的青玉,它失去了往日的通透晶莹,向来生动的棠花变得黯淡无光,仿佛罩上了一层死气,于掌间发寒。
孟姝心头陡然一骇,眼前下意识地浮现昨夜山上那幕。
神秘的青年带着满身寒芒,于邪山踏夜而来,玉符光芒之下,映亮了那人俊美得惊人的面容,以及那浓烈的杀意……
孟姝自小习武,对杀气最是敏感。
昨夜山上,他是起了杀心。
虽不知为何突然放了她,但孟姝多半猜到,是因为手中玉符的缘故。
她垂眸看向青玉,指尖一寸一寸地拂过这块美玉雕琢的棠花。
他喊它——
“棠花玉……”孟姝喃喃道。
手中玉符没有了往日的光泽,会是因为他做了手脚吗?
孟姝突然攥紧了手心,眸色沉沉。
那人绝不是凡人,若是鬼怪,突然出现在妄枝山上,说不定阿爷的离开与他有关……
想着想着,天边的云色又沉了一瞬,孟姝顺着窗沿看去,却发现方才还热闹熙攘的人群顿时少了许多,整条街上只余零星几人,就连商贩都撤走了不少。
下意识地,孟姝感到不对,她久久未等来苏娘子,再这么磋磨下去也不是办法。
她重新戴好玉符,走到桌前,从随身的包袱里翻出一把短刀藏在腰间,推门走了出去。
在静谧的三楼内,孟姝抬眸看向楼廊对面的天子号房门,屋内的烛火不知何时已经灭下,此层空有孟姝一个人的呼吸声,伴随着高挂的灯笼飘荡着。
她快步下楼,发现来时还繁闹的一楼在此刻也变得空无一人,桌上酒盏七零八落,华美的灯火独自摇曳着,就连暖台之上的歌女乐师都消失不见。
她心生疑窦,走出了暮春楼。
被风拉扯出姿态百怪的糜丽灯火落在她身后,古色雕画铺满了整座酒楼,游龙惊壁间,日冕金纹生辉,寂静中透露着华丽的绯色。
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年轻男子缓缓抬眸,波澜不惊的目光扫了过来,眉梢随着她远去的背影扬起,眉尾间的一颗小红痣,在浮跃灯火的映照下,给他清冷的眉骨间染上了几分昳丽。
……
孟姝刚走没多远,就见不远处有户人家正往外挂着大红绸布。
彼时日光将息,暮日才堪堪落隐西山,可高门上灯笼内的红色烛火却早已燃了大半,门两边的石狮怀中更是各抱着两个大绣球,囍字从府门一直贴到了街外。
看来这家人是要办喜事啊。
孟姝远远瞧着,只觉得这户人家家底定是十分殷实,这红绸满堂,倒很是气派。
“听说了吗,李家人也要嫁女了。”
路边茶棚里传来几声私语,说话的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年纪的大娘,而她旁边坐着的是几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女人,其中不乏还有苗疆人。
街上已经几乎不见人影,唯独这家茶摊依旧开着。
孟姝若有所思地想了想,随即在她们身后的一张桌子落座。
“李家?不就是那家吗。”另一个头戴黄巾的大娘朝前头那满堂红绸的府门努了努嘴,眼里闪过一丝鄙夷:“什么嫁女啊,是卖女吧!”
“嘘,你小点声,别让有心人听了去。”
先头说话的大娘拍了拍那位黄色头巾大娘的肩,示意她小声点。
谁知那黄巾大娘非但没有噤声,反倒啐了一口唾沫,不屑道:
“谁不知道那樊家村是个什么鬼地方,说好听点是将女儿嫁过去,实则就是卖女求荣。你以为他李家那新宅是如何来的,是踩在女儿的血肉上求的!”
卖女?
孟姝闻言,眉头一皱。
她招手让摊主上了壶茶,表面上佯装喝茶,实则却在侧耳听着。
见她们始终都在谈所谓樊家村与那些亲家的琐事,孟姝微微皱起了眉头,越听心中疑窦越大。
这樊家村,究竟是个什么村子,居然这般的离奇古怪。
孟姝抬眸看了看不远处那红烛高燃的府宅,怎么都想不到这气派的宅院竟是出卖女儿得来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张灯结彩,将这“喜事”办得人人皆知。
孟姝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天马上要黑了,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等会儿李家出轿,樊家村的人前来接亲,可别撞上了那迎亲队伍的霉气。”
说着,那几位大娘便匆匆付了钱,转身离开,摊主也开始匆忙收拾起来,似在刻意避着什么。
闻言,孟姝的眉头蹙起。
她有段时日没来湘水镇了,竟不知这镇上何时出了这样的怪事。
夕阳已落,天色将暗,孟姝转头一看,路上已经彻底没了人影,唯独孟姝和眼前的茶摊摊主。
见他有些神为难地看向自己,孟姝心中了然,将茶钱放在了桌上,也不耽误摊主收拾,转身朝暮春楼的方向走回。
在她的背后,茶摊前方的府门彩灯高挂,囍字灯笼内的红色烛火在渐暗的天色下泛着诡谲的光,天边最后一抹霞色漫起,在门前红烛的映照下,宛若血色般浓烈。
第4章
满堂溢彩的灯火落在她身上,女子倩影绰绰,脸庞隐匿暗影里,神色难辨。
“阁下跟了我一路,不出来见见吗?”她笑。
在她身后,有一身着暗紫色劲袍的年轻男子缓缓走出,他手持长剑,面无表情地看向她,眼里难得的闪过一抹惊诧。
这凡人女子,居然发现了他。
孟姝回头,心里有些讶异。
居然不是那个人。
她敛了敛神色,不过也是,若是昨夜那青年,她怕是发现不了他。
孟姝看向前方的陌生男子,有些奇怪地扬眉,“这位公子,你是谁,为何要跟踪我?”
从出暮春楼的那刻起,她便察觉到身后一直有道视线,这人跟着她晃了一路,从街市走到茶摊,倒很是“清闲”。
孟姝面色稍冷,负在身后的手悄无声息地摸上了腰间的短刀。
她看见了男子手里的长剑,像是黑铁锻造而成的,却又泛着不同于寻常刀剑的光泽,仅隔着剑鞘,也能看出来者不善。
空气静默了一瞬,见对面迟迟没有动静,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孟姝感到奇怪,也不想与他多耽搁,转身就要上楼。
就在此时,年轻男子终于动了,他飞身上前,未出鞘的长剑突然横在孟姝身前,“姑娘请留步。”
下意识地,她抽出腰间的短刀,侧身往男子的腹部刺去,男子见状神情微动,迅敏地抽剑格挡。
原本静谧的酒楼内,两道身影打斗纠缠着,所掠之处,酒盏佳肴散落一地,酒水顺着地面木色雕花蜿蜒开来,剑风扇过,孟姝灵活地避开。
好身手。
经过一番交手,她看向男子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不同于江湖中常见的寸搏功夫,眼前人身若游龙,所到之处皆为残影,手中的长剑也并非寻常的招式,虽无死手,却游刃有余。
这两日,怎么接连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
孟姝蹙眉,手中的短刀却不曾停过。
对方手持长剑,她不过一把短刃,渐渐地,难免落了下风。
但好在,孟姝身形灵巧,又熟于穴位经脉,抓准机会,就当她刀口将要靠近时,男子眉目一厉,一股莫名的力量袭来,孟姝整个人猝不及防地被弹了出去。
后腰撞上桌子,将桌上的酒杯散落,清脆的碎裂声传来,她整个人被掀翻在地,疼得她龇牙咧嘴。
“不铮,我说过,在人间不可擅用法力。”
此时,有一黑色身影从楼上缓步走下。
他身姿卓越,用金线勾勒着祥云符纹的锦缎长靴落在木梯上,竟不像走在普通的酒楼中,倒像身处瑶池仙境。
而恰巧,每次有这些传闻时,穆如癸都在。
年近古稀的小老者,身着简单的粗布麻衣,一如既往地倚躺在村头的古树上,抱着不过巴掌大的古铜色酒壶,百无聊赖地听着树下闲人的一言一语,时不时还“指点江山”,把那些村民都说得一愣一愣的,甚至惊起一身冷汗。
孟姝时常在想,她阿爷到底是怎么知道那些神鬼轶闻的,说得有模有样,比那街头半仙还要更甚几分。
但最近,穆如癸却不再去了。
他开始忙碌起来,每日除了练功习武,孟姝鲜少看见他,直至那封信……
窗边的少女无奈地叹了口气,她取下脖间的青玉,温润的美玉化作棠花模样,在她掌心静静躺着。
外头是熙攘的人声,里面是孤寂的无言,暮云的艳色顺着窗楣落入屋内,孟姝一个人站在其中,任由湘水上飘来的风烟吹拂,眼里却只有手中的这块青玉。
心绪百转间,她倏然蹙眉一看,却发现手中的玉符有些异样。
在夕阳照拂下,整个屋子都被笼上了一层朦胧的光,唯独手中的青玉,它失去了往日的通透晶莹,向来生动的棠花变得黯淡无光,仿佛罩上了一层死气,于掌间发寒。
孟姝心头陡然一骇,眼前下意识地浮现昨夜山上那幕。
神秘的青年带着满身寒芒,于邪山踏夜而来,玉符光芒之下,映亮了那人俊美得惊人的面容,以及那浓烈的杀意……
孟姝自小习武,对杀气最是敏感。
昨夜山上,他是起了杀心。
虽不知为何突然放了她,但孟姝多半猜到,是因为手中玉符的缘故。
她垂眸看向青玉,指尖一寸一寸地拂过这块美玉雕琢的棠花。
他喊它——
“棠花玉……”孟姝喃喃道。
手中玉符没有了往日的光泽,会是因为他做了手脚吗?
孟姝突然攥紧了手心,眸色沉沉。
那人绝不是凡人,若是鬼怪,突然出现在妄枝山上,说不定阿爷的离开与他有关……
想着想着,天边的云色又沉了一瞬,孟姝顺着窗沿看去,却发现方才还热闹熙攘的人群顿时少了许多,整条街上只余零星几人,就连商贩都撤走了不少。
下意识地,孟姝感到不对,她久久未等来苏娘子,再这么磋磨下去也不是办法。
她重新戴好玉符,走到桌前,从随身的包袱里翻出一把短刀藏在腰间,推门走了出去。
在静谧的三楼内,孟姝抬眸看向楼廊对面的天子号房门,屋内的烛火不知何时已经灭下,此层空有孟姝一个人的呼吸声,伴随着高挂的灯笼飘荡着。
她快步下楼,发现来时还繁闹的一楼在此刻也变得空无一人,桌上酒盏七零八落,华美的灯火独自摇曳着,就连暖台之上的歌女乐师都消失不见。
她心生疑窦,走出了暮春楼。
被风拉扯出姿态百怪的糜丽灯火落在她身后,古色雕画铺满了整座酒楼,游龙惊壁间,日冕金纹生辉,寂静中透露着华丽的绯色。
在她看不见的角落里,年轻男子缓缓抬眸,波澜不惊的目光扫了过来,眉梢随着她远去的背影扬起,眉尾间的一颗小红痣,在浮跃灯火的映照下,给他清冷的眉骨间染上了几分昳丽。
……
孟姝刚走没多远,就见不远处有户人家正往外挂着大红绸布。
彼时日光将息,暮日才堪堪落隐西山,可高门上灯笼内的红色烛火却早已燃了大半,门两边的石狮怀中更是各抱着两个大绣球,囍字从府门一直贴到了街外。
看来这家人是要办喜事啊。
孟姝远远瞧着,只觉得这户人家家底定是十分殷实,这红绸满堂,倒很是气派。
“听说了吗,李家人也要嫁女了。”
路边茶棚里传来几声私语,说话的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年纪的大娘,而她旁边坐着的是几个与她年龄相仿的女人,其中不乏还有苗疆人。
街上已经几乎不见人影,唯独这家茶摊依旧开着。
孟姝若有所思地想了想,随即在她们身后的一张桌子落座。
“李家?不就是那家吗。”另一个头戴黄巾的大娘朝前头那满堂红绸的府门努了努嘴,眼里闪过一丝鄙夷:“什么嫁女啊,是卖女吧!”
“嘘,你小点声,别让有心人听了去。”
先头说话的大娘拍了拍那位黄色头巾大娘的肩,示意她小声点。
谁知那黄巾大娘非但没有噤声,反倒啐了一口唾沫,不屑道:
“谁不知道那樊家村是个什么鬼地方,说好听点是将女儿嫁过去,实则就是卖女求荣。你以为他李家那新宅是如何来的,是踩在女儿的血肉上求的!”
卖女?
孟姝闻言,眉头一皱。
她招手让摊主上了壶茶,表面上佯装喝茶,实则却在侧耳听着。
见她们始终都在谈所谓樊家村与那些亲家的琐事,孟姝微微皱起了眉头,越听心中疑窦越大。
这樊家村,究竟是个什么村子,居然这般的离奇古怪。
孟姝抬眸看了看不远处那红烛高燃的府宅,怎么都想不到这气派的宅院竟是出卖女儿得来的,不仅如此,他们还张灯结彩,将这“喜事”办得人人皆知。
孟姝越想,越觉得脊背发凉。
“天马上要黑了,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等会儿李家出轿,樊家村的人前来接亲,可别撞上了那迎亲队伍的霉气。”
说着,那几位大娘便匆匆付了钱,转身离开,摊主也开始匆忙收拾起来,似在刻意避着什么。
闻言,孟姝的眉头蹙起。
她有段时日没来湘水镇了,竟不知这镇上何时出了这样的怪事。
夕阳已落,天色将暗,孟姝转头一看,路上已经彻底没了人影,唯独孟姝和眼前的茶摊摊主。
见他有些神为难地看向自己,孟姝心中了然,将茶钱放在了桌上,也不耽误摊主收拾,转身朝暮春楼的方向走回。
在她的背后,茶摊前方的府门彩灯高挂,囍字灯笼内的红色烛火在渐暗的天色下泛着诡谲的光,天边最后一抹霞色漫起,在门前红烛的映照下,宛若血色般浓烈。
第4章
满堂溢彩的灯火落在她身上,女子倩影绰绰,脸庞隐匿暗影里,神色难辨。
“阁下跟了我一路,不出来见见吗?”她笑。
在她身后,有一身着暗紫色劲袍的年轻男子缓缓走出,他手持长剑,面无表情地看向她,眼里难得的闪过一抹惊诧。
这凡人女子,居然发现了他。
孟姝回头,心里有些讶异。
居然不是那个人。
她敛了敛神色,不过也是,若是昨夜那青年,她怕是发现不了他。
孟姝看向前方的陌生男子,有些奇怪地扬眉,“这位公子,你是谁,为何要跟踪我?”
从出暮春楼的那刻起,她便察觉到身后一直有道视线,这人跟着她晃了一路,从街市走到茶摊,倒很是“清闲”。
孟姝面色稍冷,负在身后的手悄无声息地摸上了腰间的短刀。
她看见了男子手里的长剑,像是黑铁锻造而成的,却又泛着不同于寻常刀剑的光泽,仅隔着剑鞘,也能看出来者不善。
空气静默了一瞬,见对面迟迟没有动静,只是面无表情地看着她,孟姝感到奇怪,也不想与他多耽搁,转身就要上楼。
就在此时,年轻男子终于动了,他飞身上前,未出鞘的长剑突然横在孟姝身前,“姑娘请留步。”
下意识地,她抽出腰间的短刀,侧身往男子的腹部刺去,男子见状神情微动,迅敏地抽剑格挡。
原本静谧的酒楼内,两道身影打斗纠缠着,所掠之处,酒盏佳肴散落一地,酒水顺着地面木色雕花蜿蜒开来,剑风扇过,孟姝灵活地避开。
好身手。
经过一番交手,她看向男子的眼神有些不一样。
不同于江湖中常见的寸搏功夫,眼前人身若游龙,所到之处皆为残影,手中的长剑也并非寻常的招式,虽无死手,却游刃有余。
这两日,怎么接连遇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人?
孟姝蹙眉,手中的短刀却不曾停过。
对方手持长剑,她不过一把短刃,渐渐地,难免落了下风。
但好在,孟姝身形灵巧,又熟于穴位经脉,抓准机会,就当她刀口将要靠近时,男子眉目一厉,一股莫名的力量袭来,孟姝整个人猝不及防地被弹了出去。
后腰撞上桌子,将桌上的酒杯散落,清脆的碎裂声传来,她整个人被掀翻在地,疼得她龇牙咧嘴。
“不铮,我说过,在人间不可擅用法力。”
此时,有一黑色身影从楼上缓步走下。
他身姿卓越,用金线勾勒着祥云符纹的锦缎长靴落在木梯上,竟不像走在普通的酒楼中,倒像身处瑶池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