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之筒子楼吃瓜看戏2.0 第168节
“好家伙,这是讹人呢,想冤枉人家小姑娘偷东西,然后讹钱!大家伙快看清楚,这人不实诚,以后大家可不能在他这儿买东西!”
“就是,亏我刚才还帮你说话,没想到你是这种人!”
看吧,谁都以为是讹人。毕竟,大家都是正常人,怎么会知道这些畜生的想法。姜楠心里冷笑,退开时假意踢到摊主的杯子,哎呦一声,抱歉地蹲下身,将杯子扶起来。
既然生了那十恶不赦的心思,下辈子就化学阉割吧!
直到回到家,在系统里看到摊主喝完了杯子里的水,姜楠才发自内心的笑了。就连刚才小姑娘和爷爷跟她道谢时,姜楠都没有笑得如此开心。
这事儿也给姜楠和周知行敲响了警钟。以往对三个孩子的练武,家里人都抓得不紧,只想着以后出路多,三个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拘泥于从警。可如今这世道,伸手不好,能不能活到以后都难说。
自此,一家子对三个孩子抓得更紧了,四人谁下班早,谁就盯着孩子们练武,日日不间断。当然,往往是姜满城和陈金花先下班,两人是部门里的闲人,也不是不干活,只是就干份内的事儿,其他事儿半点不插手,一副只等退休的架势,谁也奈何不得。
吃过饭,姜楠和周知行有时间的话,会带着孩子们再打套拳,出一身汗,洗过澡睡觉,往往比平日里睡得还香。如此一个学期,直到放暑假,三人的其他学科,成绩虽有进步,但都没体育进步的明显。这次体育考试,三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分。
炎炎夏日,姜楠骑着自行车,一身汗地回到家,今天能有三十八度,热到不行。前两天的雷阵雨一点儿用也没有,该热还是热。好在家里有一口井,文大妈将西瓜吊在水桶里,放到井底一直这么湃着,此时拿出来吃,还有一丝丝凉气。
姜楠啃着西瓜,对父母道:“爸,妈,昨天晚上,附近的十三路公交附近发生了械斗,死了四五个人呢。你们以后下班早点儿回来,别晚了,如今治安愈发不好了。”
随着天气热起来的,还有人的火气。之前的学习班还办着,可效果明显没有当初好了。如今更是连明晃晃的械斗都发生了,这是不把他们这些当警察的放在眼里啊。今天上班,秦国秦局长发了好大的脾气,说是三天内必须破案,把那起子领头的都给抓起来,不然警察的脸往哪儿搁,丢人,这是要丢大人的!
这不,周知行去出现场了,今晚能不能回来都够呛。
姜满城点头:“行,你别操心,我和你妈一起呢,一下班就走,不会有事儿的。”
陈金花拍胸脯:“我的身手你还不知道?你那功夫还是我教的呢。”
姜楠笑了笑,望向院子里练武的茶茶三人。因着外面环境不好,如今三人只能白天出去玩,晚上写作业,还要练武。大夏天的,白天出去,也只能早上以及晚饭前后,玩耍的时间着实不多,三个孩子都蔫蔫的,明显是不高兴了。
姜楠笑:“行了,过了这一段儿就好了,不会一直这么乱下去的。”
天色慢慢暗下来,周知行今晚果然没回来。翌日一早到公安局时,发现刑事调查科的近二十个外勤,全趴在桌上睡觉呢。这是昨晚连夜行动,去抓人了吧?
械斗闹得大,但那些人没想藏着掖着,稍一调查,就知道领头的是谁了。如此一来,抓人就讲究一个快字,估摸这些人都是连夜行动的。
见周知行也在座位上趴着,姜楠没去打扰,直接回自己科室办公了。
就在大家以为已经够乱的时候,更乱的又来了。大概十点半吧,一个浑身是血的中年女人,连跌带爬地跑进公安局,边跑边大喊:“杀人了,死了,都死了!快来人啊,杀人了!”
刑事调查科的人,有一个是一个,一股脑儿从桌子上跳起,纷纷跑出去。
中年女人坐在地上,见这么多警察出来,刚还害怕抖个不停的身子,立时不抖了,她指着外面,高声道:“杀人了,我闺女、亲家两口子、外孙子、外孙女都死了,还有我闺女那小叔子,都死了,一个没留!”
刑明立刻对着大家道:“有一个是一个,能出现场的,都跟上!”
“是!”
刑明这才去扶人,低声对女人道:“*大妈,您能带路吗?我们去看看。”
中年大妈看起来不到五十,矮胖,闻言木呆呆的点头,顺着刑明搀扶的力道起身,半晌才反应过来,迈开腿道:“对,带路。我闺女家在......”
刑明点点头,扶着大妈边往回走,边尽力安抚道:“你放心,我们跟着你,不会有事儿的。你刚才说都谁死了?”
中年大妈眨眨眼,霎时道:“我女婿,我女婿不见了。没有我女婿,其他人都死了!”
刑明没说什么,刚才就觉得哪里别扭,原来别扭在这儿呢。既然都死了,怎么没听到大妈说到女婿,原来真是没死。
还想着怎么委婉地问呢,那大妈立时抓住刑明的手:“你们一定要找到我女婿啊,他一定是被坏人抓走了,你们救救他......”
刑明张了张嘴,终是没将心里的怀疑说出来。说什么呢,他是做警察的,见惯了恶人,世上的恶见多了,是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的。可普通人,谁会想到有人会杀父母、杀妻儿呢?!不是说一定是这个人干的,只是其他人都死了,偏偏女婿消失不见,是不是很可疑?
周知行在旁边,心里也一阵阵发寒。虎度尚且不食子,这人也太狠了吧?
一行人沉默着走在路上,经大妈介绍,她姓甄,事发地位于附近的一处胡同,名叫甜水井胡同。亲家姓冯,是做官的,分到了一处独门独院的房子。虽然只有一进,但正房、东西厢房都有,近十个房间呢,是如今京城少见的富裕人家。婚后小两口日子拮据,单位又没分房子,便一直跟父母住。女婿冯革命有一个弟弟,还没结婚,自己住在西厢房。
如今家里的水蜜桃熟了,当妈的想着女儿爱吃,今儿一大早,特意摘了一篮子鲜桃,拎着送过来。谁知道敲了半天的门,一直没人开。
邻居们说家里肯定有人,今儿一早就没见到人出去,那这就奇怪了。好在亲家在办公室放了备用钥匙,有那热心的同事去帮着拿过来,开门进去,谁知道就看见一大家子都死了。
甄母当时就吓坏了,瘫在地上起不来,还是邻居提醒她报的警。
众人一边走,一边听甄母介绍情况,到现场时,外面已经围满了人,有个脸色十分严厉的老大爷守着院门,见警察来了才松口气:“警察同志,你们终于来了。放心,我守着呢,没再让这些人进去。”
刑明皱眉,看向甄大妈,问:“请问现场除了你进去过,还有谁进去过吗?”
甄大妈摇摇头:“不记得了,当时我吓坏了,大喊着杀人了,好多人过来看......”
众警察暗叫糟糕,忍不住低头,看围观人的鞋子,只见十几个人的鞋底子上都有血渍,纷纷在心里叹气,现场只怕已经被破坏了。
可不是,还真是破坏的差不多了,现场到处都是血脚印,看起来十分恐怖。水泥地上到处都是半干涸的血迹,就连经验丰富的刑明都觉得后背发凉,毛骨悚然。
死者集中在正屋。正屋一共三间房,除了招待客人的正堂,左右两边各有一间耳房,可当做卧室用。此时,正屋地上躺着老两口,十字交叉状躺在地上,血液已经干涸。老两口睁大双眼,仿佛不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一般。左边的耳房里,是甄大妈的闺女甄怜,旁边躺着两具小尸体,都离甄怜不远。
“大宝才六岁,小妮儿也才三岁,都死了,都死了......”
甄大妈压抑的哭声响起,每个人都不好受,刑明脸色极其严肃,深吸几口气,才向右边的耳房走去。右边,躺着这家的小儿子冯红卫,依旧是躺在血泊之中。
众人沉默着,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么惨烈的现场了,刑明回到正堂,深吸几口气,吩咐道:“周知行,王峰,带队询问周围的邻居。李山,你们组留下拍照,继续在现场寻找线索。”
“是。”
周知行走出房门,被三十八度的太阳一晃眼,才不觉阴冷。太惨了,他深吸几口气,向院外的围观人群走去,重点是那几个鞋上有血渍的,这么关心这家人,应该是认识的吧?
“认识啊,冯家嘛,老爷子是附近棉纺厂的副厂长,老太太是厂工会的副会长。大儿子当初下乡了,我记得是七五年回来的吧,之后也被安排进了棉纺厂做工人。”
一位身着白色老汉衫的大爷道:“小儿子比大儿子小八岁呢,没碰上上山下乡那些事儿,顺利地在棉纺厂入职,听说如今准备考大学呢。谁知道发生这种事儿!警察同志,他们都死了?凶手是谁啊?那冯家大儿子呢?咋没见他?”
这可真是位八卦的老大爷啊。周知行没回答,继续问:“这家人关系如何?”
“哎,吵吵闹闹的,大家过日子不都那样儿嘛,这有什么说的。”
“你是不知道吧?不知道让开,我知道!警察同志,我跟你说。”
旁边的一名红上衣大妈急忙插嘴:“我跟冯副厂长家那口子是同事,也是棉纺厂工会的。我跟你说啊,冯家嫂子对这个大儿子可不满意得很。这小子自小惹是生非的,当年不是闹运动嘛,这小子跟着上蹿下跳的,偏冯家两口子也跟着闹,还在不同的阵营,你说邪门不邪门?这父母俩为了自己的前程,给冯革命报名下乡去了,一去就是七八年。这不,七五年才给调进城了。”
红上衣大妈摊手:“那冯革命下乡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回来都二十三了,养了一身的坏毛病,冯家大嫂子看不过眼呗,天天骂骂咧咧的,不信你问问周围的邻居,每天都骂呢。”
旁边的土黄色短袖大爷切了一声:“那是该骂,什么臭毛病!工作不好好干,天天出去鬼混,不是迪斯科就是舞厅的,还去那脏地方!都结婚了,还不好好过日子,什么东西!”
周知行就知道了,冯革命跟父母关系不好,他点点头,问道:“那冯革命跟妻子儿女关系如何?当初两人是如何认识的?”
第121章 灭门惨案
大爷大妈们更激动了,红上衣大妈抢先开口:“就那样儿呗,甄怜就是为了进城才嫁给冯革命的,不然长那么好一姑娘,怎么可能看得上他!你没见过冯革命吧?嗐,小小的个儿,也就一米六的样子,还驼背,一点儿也不体面!要不是有对儿当干部的爹妈,媳妇儿都娶不上!”
土黄色大爷有不同的看法:“甄怜也是可怜人,长得好,父母想待价而沽,她也是没办法,才嫁给冯革命的。婚后在冯家也直不起腰,这不是冯家父母说什么,她都不敢反驳嘛。冯革命也不会听她的,她也难。”
红上衣大妈呸了一声:“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啊,就是看那甄怜长得好!什么人啊,可怜,她要是可怜,那世上的可怜人多了去了,她不愁吃不愁穿的,算个屁的可怜!冯革命出去鬼混,你看她提过离婚没有?没有吧,连闹都不敢闹,更别提离婚了。就这还可怜呢,我呸!这日子就是她选的,过成啥样她都愿意,要你瞎好心。”
“你怎么说话呢?!”
“我就这么说话怎么了?呸,老色胚!”
大爷大妈们说着说着还吵起来了,周知行连忙开口劝:“大爷,大妈,消消气啊,不值当。我这是问话呢,怎么还吵起来了呢。况且,当事人还在里面躺着呢,你们就不怕......”
他停顿了下,话没往明白了说,但都是老麻雀了,谁听不懂啊,不就是说,这些话,就不怕被死者的魂灵听到,以后有个什么?
一个个眼神开始躲闪,周知行见大家懂了,继续道:“我也听懂了,死者甄怜当初高嫁到冯家,和冯革命的夫妻关系一般,对吧?”
大爷大妈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周知行继续问:“那冯家的小儿子呢?是什么样的人?平时和谁交好?”
大爷抢先答道:“那小子叫冯红卫,今年才二十二,一直想考大学呢,从七七年就开始准备,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考上。冯家老两口觉得这么着不是办法,想法子给塞到厂子里了,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小子是个闷葫芦,平时不太爱说话,倒是没听说跟谁交好。”
红上衣大妈得意地一笑,说起八卦,瞬间忘了刚才周知行的言外之意,她挑挑眉,分外自得:“你不知道吧?我知道!”
说着,轻蔑地瞥了一眼大爷,神神秘秘地说:“我跟你们说,这冯家小儿子,跟嫂子可有事儿!”
周知行脸色十分的严肃,他说:“大妈,这种事儿不好乱说的。你有什么证据?”
谁知大妈的话刚出口,周围的人刷刷刷围了上来,那个迅速啊,瞬间出现了人挤人。这个说,“什么啊,甄家那小媳妇儿是和老公公不清不楚,可不是小叔子!”
那个信誓旦旦,“不是,就是小叔子,我都看到过!冯家那小子给嫂子买卫生纸,你们说可疑不可疑?”
还有挤眉弄眼不怀好意的,“那就不能是都有关系?甄家那妮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周知行刚想出口呵斥几句,就听屋内哭个没完的甄母,跟个炮弹似的冲将出来,脸色狰狞,装若疯癫,上身止不住地颤抖,直冲冲往说话的人身上撞:“我让你造谣,让你造谣!小怜人都死了,你们这些人还不放过她!怜儿啊,你听到了吧?是他,他,还有她!”
甄母双眼红通通的,抬手一个个指过去,肝胆欲裂:“他们三个,刚可都信口开河,凭空造谣呢!小怜,你要是在天有灵,今晚就上他们家找他们去,让他们不得好死!”
被指到的众人刚开始还讪讪的,被撞的那个趔趄摔倒的人也不好回嘴,毕竟背着人说这种事儿,是吧,被当事人的亲妈听到,谁都会觉得羞耻。
可听到这里,脸色都变了,一个个怒道:“胡说什么呢,我们......我们就是提供点儿线索,也没说什么!怎么就造谣不得好死了!你这是诅咒,是威胁!警察同志,这事儿你可不能看着不管啊,她这是搞封建迷信,是威胁热心群众。”
“就是,我们就是提供线索呢,怎么就造谣了。还不让人说话了?”
“就是,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周知行给甄母旁边的警察使个眼色,让把人赶紧扶进去。甄母一看就是生了大气了,怒急攻心,年纪又大了,再呆下去,指不定出什么事儿呢。
这种询问证人的事儿,当事人的亲属最好不要在场,毕竟一人一个看法,听到什么都不一定的。再因为这个生气,跟大家闹一场,是出气了,可邻居们要是再因着这个,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肯提供线索,怎么办?
可是任这些人造谣,也不是办法,周知行肃着脸,一一望向众人,直到大家讪讪闭嘴,他才开口:“大家提供的线索,一定是要亲眼看到的才行,不包括这些事件之后的猜测,知道吗?事情究竟如何,自有我们警察去调查,大家只需要提供线索就行了,不要下结论,不要造谣,不要提供不实的线索,这就行了,明白了吗?”
大爷大妈们不情不愿地点点头,周知行这才看向其中一个人:“你刚才说看到冯红卫给甄怜买卫生纸,为什么这么说?是冯红卫跟你说的,还是你猜测的?”
那人讪讪的,结结巴巴道:“那什么,我就是看到冯红卫买卫生纸,然后回家的时候,甄怜从屋里出来,拿了一卷儿纸出去了......”
周知行冷冷盯着那人,这不是凭空造谣是什么!家里纸没有了,甄怜出来上公厕,没有纸,顺手拿了小叔子买回来的卫生纸,这么简单的事儿,非得造人家的黄谣嘛!
太气人了!
见警察冷脸,那人说不下去了,呵呵笑了两声:“那什么,我......我和冯家也不熟,家里还有事儿,就......就先走了......”
“我也走了......”
周知行调整了下情绪,望向最开始的红上衣大妈,问道:“大妈,你刚才说甄怜和小叔子有事儿,是看到了什么?”
红上衣大妈欲走的腿不得不停下,讪笑两声:“那什么,大家都这么说。这不是冯革命经常不着家嘛,冯红卫因为准备考试,天天在家复习,嫂子小叔子的日日在一起,大家乱说的,呵呵,呵呵呵。”
周知行冷脸:“那好,近期你们有见过冯革命吗?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如今是大夏天,尸体没有腐败,死亡时间应该不久,是以周知行只问最近冯革命的行踪。
最开始的老汉衫大爷道:“我昨晚起夜的时候,还见过这小子呢。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还哼着歌儿,说是要出去玩儿。”
周知行忙问:“大概什么时间?”
老汉衫大爷迟疑了:“我又没手表,还真不知道。”
周知行:“那当时月亮的高度你有没有注意?或者你的影子多长,有没有听到什么猫叫狗叫鸡叫之类的?再小的线索都行。”
“就是,亏我刚才还帮你说话,没想到你是这种人!”
看吧,谁都以为是讹人。毕竟,大家都是正常人,怎么会知道这些畜生的想法。姜楠心里冷笑,退开时假意踢到摊主的杯子,哎呦一声,抱歉地蹲下身,将杯子扶起来。
既然生了那十恶不赦的心思,下辈子就化学阉割吧!
直到回到家,在系统里看到摊主喝完了杯子里的水,姜楠才发自内心的笑了。就连刚才小姑娘和爷爷跟她道谢时,姜楠都没有笑得如此开心。
这事儿也给姜楠和周知行敲响了警钟。以往对三个孩子的练武,家里人都抓得不紧,只想着以后出路多,三个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拘泥于从警。可如今这世道,伸手不好,能不能活到以后都难说。
自此,一家子对三个孩子抓得更紧了,四人谁下班早,谁就盯着孩子们练武,日日不间断。当然,往往是姜满城和陈金花先下班,两人是部门里的闲人,也不是不干活,只是就干份内的事儿,其他事儿半点不插手,一副只等退休的架势,谁也奈何不得。
吃过饭,姜楠和周知行有时间的话,会带着孩子们再打套拳,出一身汗,洗过澡睡觉,往往比平日里睡得还香。如此一个学期,直到放暑假,三人的其他学科,成绩虽有进步,但都没体育进步的明显。这次体育考试,三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分。
炎炎夏日,姜楠骑着自行车,一身汗地回到家,今天能有三十八度,热到不行。前两天的雷阵雨一点儿用也没有,该热还是热。好在家里有一口井,文大妈将西瓜吊在水桶里,放到井底一直这么湃着,此时拿出来吃,还有一丝丝凉气。
姜楠啃着西瓜,对父母道:“爸,妈,昨天晚上,附近的十三路公交附近发生了械斗,死了四五个人呢。你们以后下班早点儿回来,别晚了,如今治安愈发不好了。”
随着天气热起来的,还有人的火气。之前的学习班还办着,可效果明显没有当初好了。如今更是连明晃晃的械斗都发生了,这是不把他们这些当警察的放在眼里啊。今天上班,秦国秦局长发了好大的脾气,说是三天内必须破案,把那起子领头的都给抓起来,不然警察的脸往哪儿搁,丢人,这是要丢大人的!
这不,周知行去出现场了,今晚能不能回来都够呛。
姜满城点头:“行,你别操心,我和你妈一起呢,一下班就走,不会有事儿的。”
陈金花拍胸脯:“我的身手你还不知道?你那功夫还是我教的呢。”
姜楠笑了笑,望向院子里练武的茶茶三人。因着外面环境不好,如今三人只能白天出去玩,晚上写作业,还要练武。大夏天的,白天出去,也只能早上以及晚饭前后,玩耍的时间着实不多,三个孩子都蔫蔫的,明显是不高兴了。
姜楠笑:“行了,过了这一段儿就好了,不会一直这么乱下去的。”
天色慢慢暗下来,周知行今晚果然没回来。翌日一早到公安局时,发现刑事调查科的近二十个外勤,全趴在桌上睡觉呢。这是昨晚连夜行动,去抓人了吧?
械斗闹得大,但那些人没想藏着掖着,稍一调查,就知道领头的是谁了。如此一来,抓人就讲究一个快字,估摸这些人都是连夜行动的。
见周知行也在座位上趴着,姜楠没去打扰,直接回自己科室办公了。
就在大家以为已经够乱的时候,更乱的又来了。大概十点半吧,一个浑身是血的中年女人,连跌带爬地跑进公安局,边跑边大喊:“杀人了,死了,都死了!快来人啊,杀人了!”
刑事调查科的人,有一个是一个,一股脑儿从桌子上跳起,纷纷跑出去。
中年女人坐在地上,见这么多警察出来,刚还害怕抖个不停的身子,立时不抖了,她指着外面,高声道:“杀人了,我闺女、亲家两口子、外孙子、外孙女都死了,还有我闺女那小叔子,都死了,一个没留!”
刑明立刻对着大家道:“有一个是一个,能出现场的,都跟上!”
“是!”
刑明这才去扶人,低声对女人道:“*大妈,您能带路吗?我们去看看。”
中年大妈看起来不到五十,矮胖,闻言木呆呆的点头,顺着刑明搀扶的力道起身,半晌才反应过来,迈开腿道:“对,带路。我闺女家在......”
刑明点点头,扶着大妈边往回走,边尽力安抚道:“你放心,我们跟着你,不会有事儿的。你刚才说都谁死了?”
中年大妈眨眨眼,霎时道:“我女婿,我女婿不见了。没有我女婿,其他人都死了!”
刑明没说什么,刚才就觉得哪里别扭,原来别扭在这儿呢。既然都死了,怎么没听到大妈说到女婿,原来真是没死。
还想着怎么委婉地问呢,那大妈立时抓住刑明的手:“你们一定要找到我女婿啊,他一定是被坏人抓走了,你们救救他......”
刑明张了张嘴,终是没将心里的怀疑说出来。说什么呢,他是做警察的,见惯了恶人,世上的恶见多了,是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的。可普通人,谁会想到有人会杀父母、杀妻儿呢?!不是说一定是这个人干的,只是其他人都死了,偏偏女婿消失不见,是不是很可疑?
周知行在旁边,心里也一阵阵发寒。虎度尚且不食子,这人也太狠了吧?
一行人沉默着走在路上,经大妈介绍,她姓甄,事发地位于附近的一处胡同,名叫甜水井胡同。亲家姓冯,是做官的,分到了一处独门独院的房子。虽然只有一进,但正房、东西厢房都有,近十个房间呢,是如今京城少见的富裕人家。婚后小两口日子拮据,单位又没分房子,便一直跟父母住。女婿冯革命有一个弟弟,还没结婚,自己住在西厢房。
如今家里的水蜜桃熟了,当妈的想着女儿爱吃,今儿一大早,特意摘了一篮子鲜桃,拎着送过来。谁知道敲了半天的门,一直没人开。
邻居们说家里肯定有人,今儿一早就没见到人出去,那这就奇怪了。好在亲家在办公室放了备用钥匙,有那热心的同事去帮着拿过来,开门进去,谁知道就看见一大家子都死了。
甄母当时就吓坏了,瘫在地上起不来,还是邻居提醒她报的警。
众人一边走,一边听甄母介绍情况,到现场时,外面已经围满了人,有个脸色十分严厉的老大爷守着院门,见警察来了才松口气:“警察同志,你们终于来了。放心,我守着呢,没再让这些人进去。”
刑明皱眉,看向甄大妈,问:“请问现场除了你进去过,还有谁进去过吗?”
甄大妈摇摇头:“不记得了,当时我吓坏了,大喊着杀人了,好多人过来看......”
众警察暗叫糟糕,忍不住低头,看围观人的鞋子,只见十几个人的鞋底子上都有血渍,纷纷在心里叹气,现场只怕已经被破坏了。
可不是,还真是破坏的差不多了,现场到处都是血脚印,看起来十分恐怖。水泥地上到处都是半干涸的血迹,就连经验丰富的刑明都觉得后背发凉,毛骨悚然。
死者集中在正屋。正屋一共三间房,除了招待客人的正堂,左右两边各有一间耳房,可当做卧室用。此时,正屋地上躺着老两口,十字交叉状躺在地上,血液已经干涸。老两口睁大双眼,仿佛不相信自己就这么死了一般。左边的耳房里,是甄大妈的闺女甄怜,旁边躺着两具小尸体,都离甄怜不远。
“大宝才六岁,小妮儿也才三岁,都死了,都死了......”
甄大妈压抑的哭声响起,每个人都不好受,刑明脸色极其严肃,深吸几口气,才向右边的耳房走去。右边,躺着这家的小儿子冯红卫,依旧是躺在血泊之中。
众人沉默着,很长时间没见过这么惨烈的现场了,刑明回到正堂,深吸几口气,吩咐道:“周知行,王峰,带队询问周围的邻居。李山,你们组留下拍照,继续在现场寻找线索。”
“是。”
周知行走出房门,被三十八度的太阳一晃眼,才不觉阴冷。太惨了,他深吸几口气,向院外的围观人群走去,重点是那几个鞋上有血渍的,这么关心这家人,应该是认识的吧?
“认识啊,冯家嘛,老爷子是附近棉纺厂的副厂长,老太太是厂工会的副会长。大儿子当初下乡了,我记得是七五年回来的吧,之后也被安排进了棉纺厂做工人。”
一位身着白色老汉衫的大爷道:“小儿子比大儿子小八岁呢,没碰上上山下乡那些事儿,顺利地在棉纺厂入职,听说如今准备考大学呢。谁知道发生这种事儿!警察同志,他们都死了?凶手是谁啊?那冯家大儿子呢?咋没见他?”
这可真是位八卦的老大爷啊。周知行没回答,继续问:“这家人关系如何?”
“哎,吵吵闹闹的,大家过日子不都那样儿嘛,这有什么说的。”
“你是不知道吧?不知道让开,我知道!警察同志,我跟你说。”
旁边的一名红上衣大妈急忙插嘴:“我跟冯副厂长家那口子是同事,也是棉纺厂工会的。我跟你说啊,冯家嫂子对这个大儿子可不满意得很。这小子自小惹是生非的,当年不是闹运动嘛,这小子跟着上蹿下跳的,偏冯家两口子也跟着闹,还在不同的阵营,你说邪门不邪门?这父母俩为了自己的前程,给冯革命报名下乡去了,一去就是七八年。这不,七五年才给调进城了。”
红上衣大妈摊手:“那冯革命下乡的时候还不到十六,回来都二十三了,养了一身的坏毛病,冯家大嫂子看不过眼呗,天天骂骂咧咧的,不信你问问周围的邻居,每天都骂呢。”
旁边的土黄色短袖大爷切了一声:“那是该骂,什么臭毛病!工作不好好干,天天出去鬼混,不是迪斯科就是舞厅的,还去那脏地方!都结婚了,还不好好过日子,什么东西!”
周知行就知道了,冯革命跟父母关系不好,他点点头,问道:“那冯革命跟妻子儿女关系如何?当初两人是如何认识的?”
第121章 灭门惨案
大爷大妈们更激动了,红上衣大妈抢先开口:“就那样儿呗,甄怜就是为了进城才嫁给冯革命的,不然长那么好一姑娘,怎么可能看得上他!你没见过冯革命吧?嗐,小小的个儿,也就一米六的样子,还驼背,一点儿也不体面!要不是有对儿当干部的爹妈,媳妇儿都娶不上!”
土黄色大爷有不同的看法:“甄怜也是可怜人,长得好,父母想待价而沽,她也是没办法,才嫁给冯革命的。婚后在冯家也直不起腰,这不是冯家父母说什么,她都不敢反驳嘛。冯革命也不会听她的,她也难。”
红上衣大妈呸了一声:“你们这些大老爷们啊,就是看那甄怜长得好!什么人啊,可怜,她要是可怜,那世上的可怜人多了去了,她不愁吃不愁穿的,算个屁的可怜!冯革命出去鬼混,你看她提过离婚没有?没有吧,连闹都不敢闹,更别提离婚了。就这还可怜呢,我呸!这日子就是她选的,过成啥样她都愿意,要你瞎好心。”
“你怎么说话呢?!”
“我就这么说话怎么了?呸,老色胚!”
大爷大妈们说着说着还吵起来了,周知行连忙开口劝:“大爷,大妈,消消气啊,不值当。我这是问话呢,怎么还吵起来了呢。况且,当事人还在里面躺着呢,你们就不怕......”
他停顿了下,话没往明白了说,但都是老麻雀了,谁听不懂啊,不就是说,这些话,就不怕被死者的魂灵听到,以后有个什么?
一个个眼神开始躲闪,周知行见大家懂了,继续道:“我也听懂了,死者甄怜当初高嫁到冯家,和冯革命的夫妻关系一般,对吧?”
大爷大妈对视一眼,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周知行继续问:“那冯家的小儿子呢?是什么样的人?平时和谁交好?”
大爷抢先答道:“那小子叫冯红卫,今年才二十二,一直想考大学呢,从七七年就开始准备,这么多年了,一直没考上。冯家老两口觉得这么着不是办法,想法子给塞到厂子里了,让一边工作一边学习。这小子是个闷葫芦,平时不太爱说话,倒是没听说跟谁交好。”
红上衣大妈得意地一笑,说起八卦,瞬间忘了刚才周知行的言外之意,她挑挑眉,分外自得:“你不知道吧?我知道!”
说着,轻蔑地瞥了一眼大爷,神神秘秘地说:“我跟你们说,这冯家小儿子,跟嫂子可有事儿!”
周知行脸色十分的严肃,他说:“大妈,这种事儿不好乱说的。你有什么证据?”
谁知大妈的话刚出口,周围的人刷刷刷围了上来,那个迅速啊,瞬间出现了人挤人。这个说,“什么啊,甄家那小媳妇儿是和老公公不清不楚,可不是小叔子!”
那个信誓旦旦,“不是,就是小叔子,我都看到过!冯家那小子给嫂子买卫生纸,你们说可疑不可疑?”
还有挤眉弄眼不怀好意的,“那就不能是都有关系?甄家那妮子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周知行刚想出口呵斥几句,就听屋内哭个没完的甄母,跟个炮弹似的冲将出来,脸色狰狞,装若疯癫,上身止不住地颤抖,直冲冲往说话的人身上撞:“我让你造谣,让你造谣!小怜人都死了,你们这些人还不放过她!怜儿啊,你听到了吧?是他,他,还有她!”
甄母双眼红通通的,抬手一个个指过去,肝胆欲裂:“他们三个,刚可都信口开河,凭空造谣呢!小怜,你要是在天有灵,今晚就上他们家找他们去,让他们不得好死!”
被指到的众人刚开始还讪讪的,被撞的那个趔趄摔倒的人也不好回嘴,毕竟背着人说这种事儿,是吧,被当事人的亲妈听到,谁都会觉得羞耻。
可听到这里,脸色都变了,一个个怒道:“胡说什么呢,我们......我们就是提供点儿线索,也没说什么!怎么就造谣不得好死了!你这是诅咒,是威胁!警察同志,这事儿你可不能看着不管啊,她这是搞封建迷信,是威胁热心群众。”
“就是,我们就是提供线索呢,怎么就造谣了。还不让人说话了?”
“就是,怎么能这么说话呢......”
周知行给甄母旁边的警察使个眼色,让把人赶紧扶进去。甄母一看就是生了大气了,怒急攻心,年纪又大了,再呆下去,指不定出什么事儿呢。
这种询问证人的事儿,当事人的亲属最好不要在场,毕竟一人一个看法,听到什么都不一定的。再因为这个生气,跟大家闹一场,是出气了,可邻居们要是再因着这个,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不肯提供线索,怎么办?
可是任这些人造谣,也不是办法,周知行肃着脸,一一望向众人,直到大家讪讪闭嘴,他才开口:“大家提供的线索,一定是要亲眼看到的才行,不包括这些事件之后的猜测,知道吗?事情究竟如何,自有我们警察去调查,大家只需要提供线索就行了,不要下结论,不要造谣,不要提供不实的线索,这就行了,明白了吗?”
大爷大妈们不情不愿地点点头,周知行这才看向其中一个人:“你刚才说看到冯红卫给甄怜买卫生纸,为什么这么说?是冯红卫跟你说的,还是你猜测的?”
那人讪讪的,结结巴巴道:“那什么,我就是看到冯红卫买卫生纸,然后回家的时候,甄怜从屋里出来,拿了一卷儿纸出去了......”
周知行冷冷盯着那人,这不是凭空造谣是什么!家里纸没有了,甄怜出来上公厕,没有纸,顺手拿了小叔子买回来的卫生纸,这么简单的事儿,非得造人家的黄谣嘛!
太气人了!
见警察冷脸,那人说不下去了,呵呵笑了两声:“那什么,我......我和冯家也不熟,家里还有事儿,就......就先走了......”
“我也走了......”
周知行调整了下情绪,望向最开始的红上衣大妈,问道:“大妈,你刚才说甄怜和小叔子有事儿,是看到了什么?”
红上衣大妈欲走的腿不得不停下,讪笑两声:“那什么,大家都这么说。这不是冯革命经常不着家嘛,冯红卫因为准备考试,天天在家复习,嫂子小叔子的日日在一起,大家乱说的,呵呵,呵呵呵。”
周知行冷脸:“那好,近期你们有见过冯革命吗?最后一次见他是什么时候?”
如今是大夏天,尸体没有腐败,死亡时间应该不久,是以周知行只问最近冯革命的行踪。
最开始的老汉衫大爷道:“我昨晚起夜的时候,还见过这小子呢。我问他干什么去,他还哼着歌儿,说是要出去玩儿。”
周知行忙问:“大概什么时间?”
老汉衫大爷迟疑了:“我又没手表,还真不知道。”
周知行:“那当时月亮的高度你有没有注意?或者你的影子多长,有没有听到什么猫叫狗叫鸡叫之类的?再小的线索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