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其他人瞠目结舌,“我的天啊,这也太厉害了。”
李萍压低了音量,“你看人家台上发言这个模样,一看就是大世面的。”
旁边的女生推了推黑框眼镜,眼中满是钦羡,要是换了她在上边,估计腿都直打哆嗦,更别提这样落落大方的说话了。
“真羡慕啊。”李萍忽然开口道。
本来李萍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考上首都大学,十里八乡都出了名,光宗耀祖,但现在看到别人在台上自信大方地演讲,再看自己,才知道什么是人比人气死人。
陈小慧垂眸,心里对这番话颇为认同。
79
第79章
◎浅紫色丁香花◎
学校新出了个通知,要求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有英语、俄语和日语。
棠棠他们小学和中学,学校都是没有外语老师的,就算高考,外语也不在考试的科目中,所以她也从来没学过外语,这突然让他们选,她一下子还真不知道选什么。
刚从教室出来,棠棠就看到她们宿舍楼底下有两个熟悉的人影,她脸上浮现一抹笑容,快步走上前去,“觉胜哥哥,瓦妮姐,你们怎么一块过来了?”
“有段时间没见着了,这不是想你了么,在路上碰到了觉胜,就跟他一块过来了。”
苏觉胜挠了挠脑袋,“棠棠,你们学校有没有通知要选修外语啊?”
什么英语俄语日语的,他们以前也没接触过啊,不知道哪个好学,哪个学了用处大。
“嗯,哥哥你们学校也要求了吗?”
“医学院也要求我们选修外语,棠棠、觉胜你们打算选什么?”
棠棠低头思考了一下,“我觉得选英语比较好吧,那好些设备的说明书不就是英文的吗?学了英语,以后说不定用处更大点。”
想到什么,棠棠眼睛一亮道,“要不我们问问舒年哥哥的意见吧?他比咱们有经验,说不定他有什么主意嘞。”
苏觉胜听到这话,忙点头应道,“好啊好啊。”
……
于是棠棠三人就去找周舒年去了,周舒年刚从实验室回来,他看着眼前的棠棠,“正好快到饭点了,咱们干脆找个地方坐着说?”
“好啊,咱们吃面吧?学校附近就有一家国营面馆。”棠棠亮着眼睛提议道,其实学校伙食已经非常好了,但偶尔想换换口味。
周舒年、苏觉胜、瓦妮都没意见。
棠棠说的那家面馆离学校就七八百米,雾气氤氲的玻璃窗口前挂着块小黑板招牌,有鳝丝面、焖肉面、大排面、熏鱼面、青菜面、葱油面。
瓦妮点了熏鱼面,苏觉胜点了大排面,点完后两人就到旁边的小桌子旁坐下占位置了。
棠棠要了鳝丝,周舒年也要了鳝丝。
棠棠探头向窗口掌勺的阿姨道,“阿姨,麻烦您有一碗面别放姜末,谢谢。”
周舒年闻言,愣了几秒钟。
趁着面还没好,周舒年给他们分析了一下,“选英语。”
“不是因为别的语种不好,你看咱们课本里的文章,十篇有八篇译自英文,上个月美国专家来校讲座,翻译全用的英语,现在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只会越来越多,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未来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做对外文化交流,英语的应用场景更广。”
“而且英语的学习资源也相对更多些,现在新华书店都开始卖影印的英语教材了,广播电台也在播英语教学节目。”
苏觉胜咧着一口白牙笑,“棠棠她也说选英语比较好嘞。”
几人商量过后,都觉得有道理,“那咱们都选英语吧。”
“好啊好啊。”
选修英语的事就这样说定了,正好他们点的面也排队叫号了,几人起身把面端到桌子上。
棠棠点的是鳝丝面,瓷碗边缘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奶白的汤面上浮着金黄的油花,上边是卷起来的红亮的鳝丝,底下是满满当当的细面,看着就馋人。
棠棠先喝了一口汤,浓郁的鲜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这汤底绝对算得上是这碗鳝丝面的精华,鲜美醇厚,回味无穷,她用筷子挑起一绺面,那面吃起来爽滑劲道,鳝丝嫩滑爽口,带着微微的辣味和独特的鲜甜,肉质鲜嫩弹牙,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块吞下了。
吃完面,棠棠看着瓦妮和苏觉胜上了公交车,才跟着周舒年一块往回走了。
昏黄的路灯下,两个影子在青石板上交叠又分离。
空气中带着泥土湿润的气息,香樟树叶子沙沙的响,一切都朦朦胧胧的,这样的一个夜晚也算是静谧美好。
“棠棠,今晚在国营食堂吃面,你为什么特别叮嘱有一碗不要放姜末?”
棠棠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嗯?你不是不吃姜末吗?”
“你是怎么知道我不吃姜末的?”周舒年记得自己应该没跟她说过。
“估计小学的时候吧,那时候你到榆槐村学农住在我家,我娘烧菜,有几道菜是放了姜末的,我发现你都没吃,就知道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啊。”
“当然啦,因为舒年哥哥是很重要的人嘛。”棠棠愉悦地扬了扬唇角。
周舒年的脚步慢了两拍,他的目光落在棠棠的背影上,她今天穿的正好是那天他陪同去挑的那件浅紫色印丁香花的长袖衫,搭着一条黑色半身裙,清新又典雅,像是五月里的丁香花。
不知不觉已经步行到女生宿舍楼下,棠棠开口道,“那……我回去了。”
“嗯。”周舒年应了一声。
又听到他落在耳边的一句话,“今晚月色真美。”
“美吗?”棠棠下意识抬头,灰蒙蒙的云层厚重地压着天际,不见一丝月光,她正要开口,便猝不及防撞进了他的眼底。
像是春日里融化的河流,表层还凝结着一层春寒的清冽,坚冰之下却是炽热的波涛汹涌,漫出了整个季节的温柔。
……
首都大学一到星期六下去,本地的学生都回家去了,周日,像董淑青她们这种外地学生,基本上会一觉补到中午,再起来吃顿午饭,把一周积攒下来的脏衣服给洗了,这一天也就过得差不多了。
大概早上六七点钟,睡在上铺的董淑青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就看见棠棠已经从水房洗漱回来了,穿着一件米白色的的确良衬衫,搭着一条黑色的裙子,正往背上套一个蓝白格子的布包。
“棠棠,这么早,你要干嘛去啊?”
棠棠看了眼熟睡的其他人,压低了音量道,“我报名了这周日的讲座。”
“啊?这周日不就一个讲座吗?叫什么《唐宋诗词中的美学精神》,这跟我们的专业毫不相干啊。”董淑青他们平时也会去听讲座,但听的大多数都是有关专业的讲座,很少会听这种不搭边专业的。
“就当是换换脑子吧。”
棠棠用一根蓝色头绳把头发给扎捆起来,照了眼镜子,“你要不跟我一起去?”
“算了,我不想去。”董淑青摇摇头,又躺回了舒适的床铺里。
棠棠便一个人出门了。
清晨,樟树叶片坠着露水,风裹着晨雾的潮意吹过校园的青石板路。
这个时间校园里的人不算多,往日起码要排队排上十分钟的小米粥和包子,今天一去就买到了,包子和小米粥都热腾腾的,包子是花生芝麻馅的,花生和芝麻碾碎了加上白糖一块包进包子里,特别蓬松暄软,棠棠咬了一口包子,再喝上一口粥,别提有多惬意了。
还有用来配粥的红油萝卜干咸菜也好吃,红辣油很香,那萝卜干吃起来脆脆的。
讲座八点钟才开始,还有四十多分钟,她干脆到湖边再背一会英语单词。
八点钟,讲座开始了,大概是周日早上,讲座也是非专业通识类讲座,所以人不算多,棠棠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了。
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是盛瑞茹教授,她比棠棠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一身利落的蓝色套装,长得很漂亮很有气质,齐肩短发,讲起话来声音非常的温柔有韵味。
“同学们好,我是盛瑞茹,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唐宋诗词中的美学精神。”
她抬眼看向台下稀疏的听众,唇角先于声音扬起笑意,“同学们,提到唐宋诗词,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但今天,我们不讲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我想从审美的角度,带着同学们重新认识这些经典。”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写秋天,杜甫笔下的秋,“万里悲秋常作客”充满苍凉萧瑟,而刘禹锡笔下的秋,“我言秋日胜今朝”却是激越向上的吗?”
“这位同学,你能起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吗?”
棠棠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到名字,她站起来后认真地想了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同诗人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态度。”
李萍压低了音量,“你看人家台上发言这个模样,一看就是大世面的。”
旁边的女生推了推黑框眼镜,眼中满是钦羡,要是换了她在上边,估计腿都直打哆嗦,更别提这样落落大方的说话了。
“真羡慕啊。”李萍忽然开口道。
本来李萍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了,考上首都大学,十里八乡都出了名,光宗耀祖,但现在看到别人在台上自信大方地演讲,再看自己,才知道什么是人比人气死人。
陈小慧垂眸,心里对这番话颇为认同。
79
第79章
◎浅紫色丁香花◎
学校新出了个通知,要求大部分专业的学生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有英语、俄语和日语。
棠棠他们小学和中学,学校都是没有外语老师的,就算高考,外语也不在考试的科目中,所以她也从来没学过外语,这突然让他们选,她一下子还真不知道选什么。
刚从教室出来,棠棠就看到她们宿舍楼底下有两个熟悉的人影,她脸上浮现一抹笑容,快步走上前去,“觉胜哥哥,瓦妮姐,你们怎么一块过来了?”
“有段时间没见着了,这不是想你了么,在路上碰到了觉胜,就跟他一块过来了。”
苏觉胜挠了挠脑袋,“棠棠,你们学校有没有通知要选修外语啊?”
什么英语俄语日语的,他们以前也没接触过啊,不知道哪个好学,哪个学了用处大。
“嗯,哥哥你们学校也要求了吗?”
“医学院也要求我们选修外语,棠棠、觉胜你们打算选什么?”
棠棠低头思考了一下,“我觉得选英语比较好吧,那好些设备的说明书不就是英文的吗?学了英语,以后说不定用处更大点。”
想到什么,棠棠眼睛一亮道,“要不我们问问舒年哥哥的意见吧?他比咱们有经验,说不定他有什么主意嘞。”
苏觉胜听到这话,忙点头应道,“好啊好啊。”
……
于是棠棠三人就去找周舒年去了,周舒年刚从实验室回来,他看着眼前的棠棠,“正好快到饭点了,咱们干脆找个地方坐着说?”
“好啊,咱们吃面吧?学校附近就有一家国营面馆。”棠棠亮着眼睛提议道,其实学校伙食已经非常好了,但偶尔想换换口味。
周舒年、苏觉胜、瓦妮都没意见。
棠棠说的那家面馆离学校就七八百米,雾气氤氲的玻璃窗口前挂着块小黑板招牌,有鳝丝面、焖肉面、大排面、熏鱼面、青菜面、葱油面。
瓦妮点了熏鱼面,苏觉胜点了大排面,点完后两人就到旁边的小桌子旁坐下占位置了。
棠棠要了鳝丝,周舒年也要了鳝丝。
棠棠探头向窗口掌勺的阿姨道,“阿姨,麻烦您有一碗面别放姜末,谢谢。”
周舒年闻言,愣了几秒钟。
趁着面还没好,周舒年给他们分析了一下,“选英语。”
“不是因为别的语种不好,你看咱们课本里的文章,十篇有八篇译自英文,上个月美国专家来校讲座,翻译全用的英语,现在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以后对外交流只会越来越多,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未来不管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做对外文化交流,英语的应用场景更广。”
“而且英语的学习资源也相对更多些,现在新华书店都开始卖影印的英语教材了,广播电台也在播英语教学节目。”
苏觉胜咧着一口白牙笑,“棠棠她也说选英语比较好嘞。”
几人商量过后,都觉得有道理,“那咱们都选英语吧。”
“好啊好啊。”
选修英语的事就这样说定了,正好他们点的面也排队叫号了,几人起身把面端到桌子上。
棠棠点的是鳝丝面,瓷碗边缘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奶白的汤面上浮着金黄的油花,上边是卷起来的红亮的鳝丝,底下是满满当当的细面,看着就馋人。
棠棠先喝了一口汤,浓郁的鲜香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这汤底绝对算得上是这碗鳝丝面的精华,鲜美醇厚,回味无穷,她用筷子挑起一绺面,那面吃起来爽滑劲道,鳝丝嫩滑爽口,带着微微的辣味和独特的鲜甜,肉质鲜嫩弹牙,恨不得连舌头都一块吞下了。
吃完面,棠棠看着瓦妮和苏觉胜上了公交车,才跟着周舒年一块往回走了。
昏黄的路灯下,两个影子在青石板上交叠又分离。
空气中带着泥土湿润的气息,香樟树叶子沙沙的响,一切都朦朦胧胧的,这样的一个夜晚也算是静谧美好。
“棠棠,今晚在国营食堂吃面,你为什么特别叮嘱有一碗不要放姜末?”
棠棠有些疑惑地眨了眨眼睛,“嗯?你不是不吃姜末吗?”
“你是怎么知道我不吃姜末的?”周舒年记得自己应该没跟她说过。
“估计小学的时候吧,那时候你到榆槐村学农住在我家,我娘烧菜,有几道菜是放了姜末的,我发现你都没吃,就知道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啊。”
“当然啦,因为舒年哥哥是很重要的人嘛。”棠棠愉悦地扬了扬唇角。
周舒年的脚步慢了两拍,他的目光落在棠棠的背影上,她今天穿的正好是那天他陪同去挑的那件浅紫色印丁香花的长袖衫,搭着一条黑色半身裙,清新又典雅,像是五月里的丁香花。
不知不觉已经步行到女生宿舍楼下,棠棠开口道,“那……我回去了。”
“嗯。”周舒年应了一声。
又听到他落在耳边的一句话,“今晚月色真美。”
“美吗?”棠棠下意识抬头,灰蒙蒙的云层厚重地压着天际,不见一丝月光,她正要开口,便猝不及防撞进了他的眼底。
像是春日里融化的河流,表层还凝结着一层春寒的清冽,坚冰之下却是炽热的波涛汹涌,漫出了整个季节的温柔。
……
首都大学一到星期六下去,本地的学生都回家去了,周日,像董淑青她们这种外地学生,基本上会一觉补到中午,再起来吃顿午饭,把一周积攒下来的脏衣服给洗了,这一天也就过得差不多了。
大概早上六七点钟,睡在上铺的董淑青迷迷糊糊睁开眼睛,就看见棠棠已经从水房洗漱回来了,穿着一件米白色的的确良衬衫,搭着一条黑色的裙子,正往背上套一个蓝白格子的布包。
“棠棠,这么早,你要干嘛去啊?”
棠棠看了眼熟睡的其他人,压低了音量道,“我报名了这周日的讲座。”
“啊?这周日不就一个讲座吗?叫什么《唐宋诗词中的美学精神》,这跟我们的专业毫不相干啊。”董淑青他们平时也会去听讲座,但听的大多数都是有关专业的讲座,很少会听这种不搭边专业的。
“就当是换换脑子吧。”
棠棠用一根蓝色头绳把头发给扎捆起来,照了眼镜子,“你要不跟我一起去?”
“算了,我不想去。”董淑青摇摇头,又躺回了舒适的床铺里。
棠棠便一个人出门了。
清晨,樟树叶片坠着露水,风裹着晨雾的潮意吹过校园的青石板路。
这个时间校园里的人不算多,往日起码要排队排上十分钟的小米粥和包子,今天一去就买到了,包子和小米粥都热腾腾的,包子是花生芝麻馅的,花生和芝麻碾碎了加上白糖一块包进包子里,特别蓬松暄软,棠棠咬了一口包子,再喝上一口粥,别提有多惬意了。
还有用来配粥的红油萝卜干咸菜也好吃,红辣油很香,那萝卜干吃起来脆脆的。
讲座八点钟才开始,还有四十多分钟,她干脆到湖边再背一会英语单词。
八点钟,讲座开始了,大概是周日早上,讲座也是非专业通识类讲座,所以人不算多,棠棠找了个前排的位置坐下了。
这场讲座的主讲人是盛瑞茹教授,她比棠棠想象中的要年轻许多,一身利落的蓝色套装,长得很漂亮很有气质,齐肩短发,讲起话来声音非常的温柔有韵味。
“同学们好,我是盛瑞茹,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唐宋诗词中的美学精神。”
她抬眼看向台下稀疏的听众,唇角先于声音扬起笑意,“同学们,提到唐宋诗词,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但今天,我们不讲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句,我想从审美的角度,带着同学们重新认识这些经典。”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写秋天,杜甫笔下的秋,“万里悲秋常作客”充满苍凉萧瑟,而刘禹锡笔下的秋,“我言秋日胜今朝”却是激越向上的吗?”
“这位同学,你能起来回答老师的这个问题吗?”
棠棠没想到自己会被点到名字,她站起来后认真地想了一下,“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同诗人对世界的观察方式和审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