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道粗糙混杂的声音自杭湛喉咙里传出,杭母愣了愣。
“好孩子,你说什么?娘听着呢,你说。”
“我……不会……想不开。”杭湛喉间嗬嗬生响,如同那年久失修又遭虫蠹的老木门。
杭母心疼得快要死去,连忙劝阻:“你脖子上伤还没好,不要用力说话,娘听得到,听得到啊。”
杭湛嘴唇显露出病态的灰白,颧骨处亦有高热不退的酡红,偏他求生意志强烈,药肯喝,饭肯吃,沿途看过的大夫啧啧称奇,安慰杭母:“公子定能安然渡过此关。”
家中小富,对于这个独子向来是如珍似宝地爱着宠着,何曾见过他这般模样?
杭母恍然间意识到儿子长大了。只是,这般成长太痛了。
“娘,我会好好养伤,好好备考。”
“谁还要你去科考?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在我们身边一辈子。老太太,你爹爹,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了。”
杭湛宽慰着自己以泪洗面的母亲,只是心中的话并不会向母亲吐露。
他翻找出与温澄成对的丝绦,近乎虔诚地亲吻,“等我,小澄……”
是他鲁莽了。现在的他还不足以与晏方亭抗衡,自然没有能力救出小澄,但不代表他会就此放弃。
“吁——”马车骤停,在地面发出难听的摩擦声。
“夫、夫人!”
车夫惊慌失措的声音让杭母心有惶惶,自言自语道:“莫不是那阉贼说话不算数,追过来了?”
眼下已经出了京畿,官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一行只带了几个随从,怕是在劫难逃。
“阿娘莫慌。”杭湛硬撑着坐起身,握了握母亲的手,转而吩咐车夫:“扶我下车。”
“湛儿,不要勉强,我来应付!”杭母说着,脑海中闪过的画面都是箭矢乱飞、刀剑不长眼之类,腿有点发软。
对方人马陌生,不似缉事厂番子。
“杭公子,杭夫人,益王殿下有请。”
为首之人是一位身穿男装的女子,端坐马背,英姿飒飒。与杭湛的视线对上之后,女子颇为倜傥地挑了挑眉,拱手见礼,“别来无恙。”
“是你…*…”杭湛肃容蹙眉,若有所思。
这女子不是别人,而是益王府别业的那位姬妾!误闯别业之事不是已经解决了么,她为何会出现在此?看上去,像是特地在等他们。
第13章
◎给你机会逃离◎
香雪兰开遍一整个春天,步入初夏的园子变得翠色苍苍,苔藓斑斑,原是鸣蝉声里的绝佳好风光,仔细一瞧却是水阁风亭都落了灰,岩花涧草肆意生长,浑像无人打理的野地。
温澄消瘦了一大圈,皮肤也因久不见日而呈现出病态的白。
“你的坚韧用错了地方。”在一次喂食中途,晏方亭说。
温澄垂首看着微微下陷的床铺,沉默不言。
“仅仅是跟我同床就让你如此难受?还是说,因为我睡在你身旁,你才会夜夜难眠?”晏方亭舀起一勺汤圆,恰好一半皮一半馅,湿润鲜美。
这种肉馅汤圆是长洲本地吃法,膳房大师傅特意问过晏方亭,要不要顾及夫人的口味,多搁些糖。
晏方亭笑,世人只道江南人喜甜,许多菜色偏咸甜口,初次品尝的游人常常无法接受,便因此留下刻板印象。
“照常和肉馅就行,她喜欢吃浸了肉汁的汤圆皮子。”
不仅汤圆,诸如馄饨这样馅心类的点心,温澄也只喜欢吃皮。一开始晏方亭以为温澄的弟弟又欺负她,不由分说把人狠揍了一顿,那小子嗷呜嗷呜哭喊着说:“我拿烧鸡发誓,不是我吃了阿姐的馅儿!”
一天要吃一只烧鸡的胖小子,敢拿烧鸡作誓,晏方亭信了。
“先吃这几个,糯米团子吃多了不好克化。”晏方亭把碗放下。
清澈的汤水里仍卧着几丸白玉似的团子,温澄多看了一眼。
不多时,膳房大师傅得了赏赐。一匣子金银闪着光芒,让其余人看得目瞪口呆,侍奉、讨好夫人愈加来劲。
阿笤对此很是不屑,“趋炎附势的家伙。”
每当阿笤这样评价旁人,总会挨江烨的几个爆栗,“你小子学会几个成语了不得,用来讽刺自己人。”
阿笤道:“督主教我识字、读书,我会的成语自然比你多。”
“你的字,是你们督主教的?”这是连日来温澄朝他们说的第一句话。
阿笤与江烨,因嘴皮子利索,被晏方亭派遣来担当陪聊的重任,陪温澄晒太阳,陪温澄散步,只要她不出府,做什么都可以。
“是啊。”阿笤说着,给江烨甩了一个“看吧,夫人主动与我搭话”的嘚瑟表情,屁颠颠跑到温澄跟前,“我们几个年纪小的,都是督主亲自教认字。”
温澄嗯了声。
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当今的世道并非所有人都有认字读书的机会,像阿笤还是孩童的年纪就跟了晏方亭,在缉事厂做事,若不好好引导,怕是很容易走上弯路。
思及此,温澄欲言又止。
有一个疑问盘桓在心中已久。
奇的是,阿笤竟读懂了温澄的表情。
“我没有受刑,不是内侍宦官。”阿笤大喇喇地表示,并且同温澄讲起,前朝时锦衣卫就被废除,一部分人解职后投入民间,做些其它营生,一部分人投奔兵部,只是对方不一定接收,还有一部分就被晏方亭纳入缉事厂,仍为皇帝效力。
怪不得这阖府上下鲜少见到宦官样的人。
但说起宦官模样,也没有什么标准可言,晏方亭就是整个大周最瞩目的宦官,看似与常人无异。
见温澄表情愈发古怪,江烨及时打断道:“夫人还不知道吧,早些年我就与您有一面之缘。”
“什么时候?”
“就是您成亲那年啊,神光元年。”几人边走边说,初夏的日光穿过叶片间隙,乱纷纷落下些许光斑,江烨是个灿烂的性子,笑意比旭日更灼灼,“当时天下大定,但是还有很多事、很多人没料理干净,督主走不开,我和我哥江肃一起去的长洲。”
温澄有点恍惚,声音很低地开口:“去长洲做什么?”
“本意是要接您入京,但是督主曾说过,您要是嫁人了就算了。”江烨挠了挠后脑,颇为不好意思地说:“抵达长洲的那天,您正好办婚仪,我们哥俩还蹭了一杯喜酒呢。次日飞鸽传书给督主,您一切安好,督主就放心了。”
原来……晏方亭从未忘记她。
他接她入京是想做什么,把她当妹妹一样照顾,还是像如今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哎呀说起来长洲的气候真是舒服——”
温澄打断江烨,“晏方亭何时回来,我有事要问他。”
话是这么说,可是真当晏方亭回府时,温澄却不想问了。
无论过去的晏方亭是什么样,那个人都死了,死在他们共同的回忆里。
“听江烨说你今天绕着园子走了一圈,这很好,人就是要多动动才有精神。”晏方亭对于温澄的冷脸已经惯以为常,横竖不需要她修剪枝叶,变成他喜欢的模样。
“他们没跟你说过,我想出去吗?”温澄现在很能够直视晏方亭的眼睛。
可惜晏方亭脸皮厚,面对诘问、嘲讽的眼神或表情,他永远处之泰然。毕竟,没有哪个恶人会天生意识到自己是恶人。
晏方亭微笑着问:“那你想去哪儿?眼看着天就要热起来,你的身子还未养好,怕是很容易中暑。而我事忙,无法陪你。”
他早已复职,继续做九五之尊最趁手的刀。朝中大小官员心中也清楚,罚俸停职只是晏方亭与皇帝之间的小把戏,类似“罚酒三杯”,事情过去,他们依旧是彼此信任的。
“灵感寺。”温澄道。
灵感寺位于乐游原上,离他们家远了些,而这附近并不是没有其它寺庙。晏方亭意味深长地看着温澄,他并不想拿出审问犯人的手段,但不得不提防着枕边人的小想法。
“去那儿做什么,樱花都谢了。”
温澄道:“去祈福。你犯下许多罪孽,行善积德或可为你抵消一些。”
晏方亭笑,“看来你认同我们是一家人。”
温澄的首次出游,随行人员众多,除去贴身伺候的两个婢女,另有武婢、侍卫,自然阿笤、江烨也在其列。所选马车亦是极高的规格,至少在此前,温澄从不知道作为载人载物的马车可以装潢得这样舒适宽敞。
只是,这般招摇过市,晏方亭就不怕被满城的御史台谏参上几本?
灵感寺香火旺盛,寺外设有粥棚,时常为百姓施粥,这是温澄选择来此地的目的。她太久没见过正常人了。
在晏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晏方亭的人。在他们眼中,晏方亭是给他们发放工钱的顶头上峰,是收留他们领导他们的缉事厂督主,没有人会说晏方亭的一句不是,或许,在他们看来,温澄百般拒绝晏方亭的亲近实属不知好歹。
“好孩子,你说什么?娘听着呢,你说。”
“我……不会……想不开。”杭湛喉间嗬嗬生响,如同那年久失修又遭虫蠹的老木门。
杭母心疼得快要死去,连忙劝阻:“你脖子上伤还没好,不要用力说话,娘听得到,听得到啊。”
杭湛嘴唇显露出病态的灰白,颧骨处亦有高热不退的酡红,偏他求生意志强烈,药肯喝,饭肯吃,沿途看过的大夫啧啧称奇,安慰杭母:“公子定能安然渡过此关。”
家中小富,对于这个独子向来是如珍似宝地爱着宠着,何曾见过他这般模样?
杭母恍然间意识到儿子长大了。只是,这般成长太痛了。
“娘,我会好好养伤,好好备考。”
“谁还要你去科考?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在我们身边一辈子。老太太,你爹爹,我,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了。”
杭湛宽慰着自己以泪洗面的母亲,只是心中的话并不会向母亲吐露。
他翻找出与温澄成对的丝绦,近乎虔诚地亲吻,“等我,小澄……”
是他鲁莽了。现在的他还不足以与晏方亭抗衡,自然没有能力救出小澄,但不代表他会就此放弃。
“吁——”马车骤停,在地面发出难听的摩擦声。
“夫、夫人!”
车夫惊慌失措的声音让杭母心有惶惶,自言自语道:“莫不是那阉贼说话不算数,追过来了?”
眼下已经出了京畿,官道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他们一行只带了几个随从,怕是在劫难逃。
“阿娘莫慌。”杭湛硬撑着坐起身,握了握母亲的手,转而吩咐车夫:“扶我下车。”
“湛儿,不要勉强,我来应付!”杭母说着,脑海中闪过的画面都是箭矢乱飞、刀剑不长眼之类,腿有点发软。
对方人马陌生,不似缉事厂番子。
“杭公子,杭夫人,益王殿下有请。”
为首之人是一位身穿男装的女子,端坐马背,英姿飒飒。与杭湛的视线对上之后,女子颇为倜傥地挑了挑眉,拱手见礼,“别来无恙。”
“是你…*…”杭湛肃容蹙眉,若有所思。
这女子不是别人,而是益王府别业的那位姬妾!误闯别业之事不是已经解决了么,她为何会出现在此?看上去,像是特地在等他们。
第13章
◎给你机会逃离◎
香雪兰开遍一整个春天,步入初夏的园子变得翠色苍苍,苔藓斑斑,原是鸣蝉声里的绝佳好风光,仔细一瞧却是水阁风亭都落了灰,岩花涧草肆意生长,浑像无人打理的野地。
温澄消瘦了一大圈,皮肤也因久不见日而呈现出病态的白。
“你的坚韧用错了地方。”在一次喂食中途,晏方亭说。
温澄垂首看着微微下陷的床铺,沉默不言。
“仅仅是跟我同床就让你如此难受?还是说,因为我睡在你身旁,你才会夜夜难眠?”晏方亭舀起一勺汤圆,恰好一半皮一半馅,湿润鲜美。
这种肉馅汤圆是长洲本地吃法,膳房大师傅特意问过晏方亭,要不要顾及夫人的口味,多搁些糖。
晏方亭笑,世人只道江南人喜甜,许多菜色偏咸甜口,初次品尝的游人常常无法接受,便因此留下刻板印象。
“照常和肉馅就行,她喜欢吃浸了肉汁的汤圆皮子。”
不仅汤圆,诸如馄饨这样馅心类的点心,温澄也只喜欢吃皮。一开始晏方亭以为温澄的弟弟又欺负她,不由分说把人狠揍了一顿,那小子嗷呜嗷呜哭喊着说:“我拿烧鸡发誓,不是我吃了阿姐的馅儿!”
一天要吃一只烧鸡的胖小子,敢拿烧鸡作誓,晏方亭信了。
“先吃这几个,糯米团子吃多了不好克化。”晏方亭把碗放下。
清澈的汤水里仍卧着几丸白玉似的团子,温澄多看了一眼。
不多时,膳房大师傅得了赏赐。一匣子金银闪着光芒,让其余人看得目瞪口呆,侍奉、讨好夫人愈加来劲。
阿笤对此很是不屑,“趋炎附势的家伙。”
每当阿笤这样评价旁人,总会挨江烨的几个爆栗,“你小子学会几个成语了不得,用来讽刺自己人。”
阿笤道:“督主教我识字、读书,我会的成语自然比你多。”
“你的字,是你们督主教的?”这是连日来温澄朝他们说的第一句话。
阿笤与江烨,因嘴皮子利索,被晏方亭派遣来担当陪聊的重任,陪温澄晒太阳,陪温澄散步,只要她不出府,做什么都可以。
“是啊。”阿笤说着,给江烨甩了一个“看吧,夫人主动与我搭话”的嘚瑟表情,屁颠颠跑到温澄跟前,“我们几个年纪小的,都是督主亲自教认字。”
温澄嗯了声。
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当今的世道并非所有人都有认字读书的机会,像阿笤还是孩童的年纪就跟了晏方亭,在缉事厂做事,若不好好引导,怕是很容易走上弯路。
思及此,温澄欲言又止。
有一个疑问盘桓在心中已久。
奇的是,阿笤竟读懂了温澄的表情。
“我没有受刑,不是内侍宦官。”阿笤大喇喇地表示,并且同温澄讲起,前朝时锦衣卫就被废除,一部分人解职后投入民间,做些其它营生,一部分人投奔兵部,只是对方不一定接收,还有一部分就被晏方亭纳入缉事厂,仍为皇帝效力。
怪不得这阖府上下鲜少见到宦官样的人。
但说起宦官模样,也没有什么标准可言,晏方亭就是整个大周最瞩目的宦官,看似与常人无异。
见温澄表情愈发古怪,江烨及时打断道:“夫人还不知道吧,早些年我就与您有一面之缘。”
“什么时候?”
“就是您成亲那年啊,神光元年。”几人边走边说,初夏的日光穿过叶片间隙,乱纷纷落下些许光斑,江烨是个灿烂的性子,笑意比旭日更灼灼,“当时天下大定,但是还有很多事、很多人没料理干净,督主走不开,我和我哥江肃一起去的长洲。”
温澄有点恍惚,声音很低地开口:“去长洲做什么?”
“本意是要接您入京,但是督主曾说过,您要是嫁人了就算了。”江烨挠了挠后脑,颇为不好意思地说:“抵达长洲的那天,您正好办婚仪,我们哥俩还蹭了一杯喜酒呢。次日飞鸽传书给督主,您一切安好,督主就放心了。”
原来……晏方亭从未忘记她。
他接她入京是想做什么,把她当妹妹一样照顾,还是像如今这样,不明不白,不清不楚?
“哎呀说起来长洲的气候真是舒服——”
温澄打断江烨,“晏方亭何时回来,我有事要问他。”
话是这么说,可是真当晏方亭回府时,温澄却不想问了。
无论过去的晏方亭是什么样,那个人都死了,死在他们共同的回忆里。
“听江烨说你今天绕着园子走了一圈,这很好,人就是要多动动才有精神。”晏方亭对于温澄的冷脸已经惯以为常,横竖不需要她修剪枝叶,变成他喜欢的模样。
“他们没跟你说过,我想出去吗?”温澄现在很能够直视晏方亭的眼睛。
可惜晏方亭脸皮厚,面对诘问、嘲讽的眼神或表情,他永远处之泰然。毕竟,没有哪个恶人会天生意识到自己是恶人。
晏方亭微笑着问:“那你想去哪儿?眼看着天就要热起来,你的身子还未养好,怕是很容易中暑。而我事忙,无法陪你。”
他早已复职,继续做九五之尊最趁手的刀。朝中大小官员心中也清楚,罚俸停职只是晏方亭与皇帝之间的小把戏,类似“罚酒三杯”,事情过去,他们依旧是彼此信任的。
“灵感寺。”温澄道。
灵感寺位于乐游原上,离他们家远了些,而这附近并不是没有其它寺庙。晏方亭意味深长地看着温澄,他并不想拿出审问犯人的手段,但不得不提防着枕边人的小想法。
“去那儿做什么,樱花都谢了。”
温澄道:“去祈福。你犯下许多罪孽,行善积德或可为你抵消一些。”
晏方亭笑,“看来你认同我们是一家人。”
温澄的首次出游,随行人员众多,除去贴身伺候的两个婢女,另有武婢、侍卫,自然阿笤、江烨也在其列。所选马车亦是极高的规格,至少在此前,温澄从不知道作为载人载物的马车可以装潢得这样舒适宽敞。
只是,这般招摇过市,晏方亭就不怕被满城的御史台谏参上几本?
灵感寺香火旺盛,寺外设有粥棚,时常为百姓施粥,这是温澄选择来此地的目的。她太久没见过正常人了。
在晏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晏方亭的人。在他们眼中,晏方亭是给他们发放工钱的顶头上峰,是收留他们领导他们的缉事厂督主,没有人会说晏方亭的一句不是,或许,在他们看来,温澄百般拒绝晏方亭的亲近实属不知好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