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方亭哥哥……”
温澄无措地唤了声。
刻在骨血里的记忆,在这一瞬间悄然复苏,连她自己都没有料到,这些年过去,她仍是很依赖晏方亭。如同儿时,唤一声方亭哥哥,他便犹如神兵天降,无偿而又周到地为她劈去任何荆棘。
“我在。”晏方亭声音很轻,像在哄她:“无碍的,放着吧。”
是很温柔的语调。温澄听了一愣,终于决定留下,为他换药。
这是一道贯穿伤,也不知下手之人使了多大的力气。狰狞的伤口透着不详的气息,所幸府中伤药都是极好的,温澄稳了稳心神,为他均匀地敷上药粉,再取洁净纱布。
她低着头,全神贯注,显然对这具半裸的身躯没有什么男女之情。
晏方亭将她盯了一会儿,“这些年,你倒是丰腴了些。”
少女时期的温澄就如同软绵绵细伶伶的豆芽菜,饶是晏方亭母子百般贴补、接济她,到底是两家人,不好将手伸进人家后院,管不到细枝末节。晏方亭的阿娘常说,待小春芽长开些,兴许就好了,嫁进他们家之后,再给她好好补一补,保准水灵又高挑。
如今确实长好了些,却是旁人给养出来的。
见她不语,晏方亭眸光动了动,“我不知你的口味变了没有,若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同府里管事讲。我身边一帮子粗人,体察不到女孩子家的心思,你不说,他们想不到。”
“嗯,晓得了。”温澄乖乖地用乡音回了,帮他把衣裳拢好。
尔后抿抿唇,眼神不知道往哪里放。
“想问什么,便问。”
——他总能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看方亭哥哥并不在意这伤,像是习以为常了,莫非受伤是常有的事?”
晏方亭道:“在外行走,受伤是难免的。若你知道这伤从何而来,想必就会收走对我的同情。”
“怎么会。”温澄矢口否认。
晏方亭笑了笑,“我不在的这几天,是去抄家了。一座亲王府,一座公主府,三十三人斩首,六十九人流放,另有百余人受杖刑。腰上这伤,正是抄家时不慎被人所刺,那人见我流血,仰天大笑,斥我活该。”
温澄吃惊地睁圆了眼。
好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方亭哥哥是奉皇命、按律法行事,那些人何必把气撒在你身上……”
晏方亭没有多说,只是看着她道:“为我说话,是将我当做自己人?”
温澄望着他的眼睛,轻点了点头。
“那还怨我么?”他问。
温澄不知该如何作答。方亭哥哥就像她的亲兄长,习惯为她做主,而她因为一封放妻书执意回长洲,落在方亭哥哥眼中或许就像亲手养大的幼妹一声不吭跟人跑了?
这番作比或许不恰当,温澄想了想,道:“杭父杭母或许人品堪忧,但湛郎待我很好,这不是我情人眼里出西施胡乱说的,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不知哪句话、哪个词把晏方亭逗乐,他无声笑了。
温澄不明所以,补充道:“口说无凭,方亭哥哥,待我们回长洲,你见到湛郎,便知道了。”
“好,我拭目以待。”
“时辰不早,原是我打搅你。”晏方亭彬彬有礼地告辞,“你继续睡吧。”
温澄哪里睡得着,垂首收拾药箱。
余光瞥见罗汉榻上遗落了一条墨蓝色丝绦,想必是上药之后忘了再给他系回去。
她拾起一看,这丝绦有些旧了,还染了尘土。
左右无眠,索性拿出丝线料子,给方亭哥哥打上一条新的。
–
城西贾宅。
风尘仆仆的杭湛呆愣地看着满目白色,以及那猎猎迎风的招魂幡。
“你舅公他……不知怎么得罪了东厂,那些人真是畜生不如,竟斩断他双手双脚,抛到了乱葬岗。我见你舅公几日不曾归家,去武侯铺问了才知道。”
贾家夫人伸出一双破损的手,泣道:“我在泥里挖了几个时辰,才将你舅公刨出来。手脚皆断,焉能活命?湛儿啊,你舅公死的太惨了,都怪东厂那帮畜生!”
杭湛不知自己是如何安慰舅婆的,也不知自己如何走出贾宅。
东厂磋磨人的手段他早就知道,甚至自己也受过刑,但动辄把人残害成这样,真是闻所未闻!
原还想找舅公打听晏方亭私宅,这下,却是连舅公都没了……
杭湛失魂落魄地走在街巷上。
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往布告栏前挤,杭湛被如织的人流带动着往前。
“天呐,荥阳长公主可是先帝的嫡亲闺女、当今圣上的亲妹妹,怎么说砍头就砍头?这是犯了什么滔天大错?”
“还不就是驸马喝多了黄汤,管不住嘴?唉,前些年荥阳长公主大婚我还吃过他们的喜糖呢,瞧着郎才女貌,是极登对的,又是那等天潢贵胄的出身,要是好好的效忠圣上,那肯定能富贵荣华一辈子啊。”
“圣上自然也是念及手足情深的,你没听说负责抄家的晏都督被罚俸停职了么,定然是晏都督挟私报复,圣上回过味来,要发落晏都督呢!”
“你怎么知道晏都督挟私报复?这布告上不是写了经查,荥阳长公主夫妇意图谋反吗,有实际证据的。”
“哼,反正东厂番子那么嚣张,他们的头头肯定也不是好人!”
“可说呢,你们还记不记得,早年间京兆府尹开晏都督玩笑,‘晏方亭艳方停’,明明是夸他生得好看,结果晏都督‘咔’就给人卸了下巴,到现在那下巴还习惯性脱臼呢,由此可见,阉人心窄,指不定什么时候给你记上一笔!”
杭湛冷不丁出声:“就没人治一治东厂吗?”
旁人听了这话像看傻子,甚至有人取笑道:“公子侠义无双,你若治得了东厂,为民除害,那我等定然奉你为大英雄!”
“哈哈哈哈哈……”
杭湛在一片笑声中气得脸红脖子粗,正欲与人分辩,胳膊肘被拉了一把。
第9章
◎妒火中烧◎
“湛儿,真是你。”
“师母!”杭湛双手扶住对方,急问:“方才我见布告上没写老师的名字,不知老师现下如何了?”
任氏神色一滞,凄怆地摇头,“命是保住了,但挨了三十杖。你也知道他身子骨不算健朗,生生受了那么多罪,到今日还未能下的来床。”
说着,任氏将杭湛上下查看一番,关切道:“你没事吧?听说你也进了诏狱,后来没有你的消息,外子寝食难安,唯恐牵连你这无辜之人。”
“无辜之人…呵,老师何尝不无辜?那位未曾谋面的师兄何尝不无辜?”杭湛正在气头上,说这话时几乎咬牙切齿。
任氏见状,连忙拉他去到僻静处,苦口婆心道:“可不敢在大街上这样说。如今布告都出来了,是尘埃落定,不容更改的,哪里有人还在乎我们这等人的清白与否。”
“师母此言差矣,大周律法写得明明白白,案件是可以重申和平反的,只要我们——”
杭湛忽然收了声。
师母的表情,他并不陌生。舅婆,以及刚才围观的百姓差不多是同样态度,他们对强权忿忿不平,他们知道罪魁祸首,他们知道其中有冤,却只敢小声议论,一旦提及反抗,就像见了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荀子云,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又云,选贤良,举笃敬,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如今圣上遭受蒙蔽,信赖奸宦,奸宦又作恶多端,草菅人命,实在是倒行逆施,正气不存啊!”
“杭湛,休得胡言!”
任氏急急捂住杭湛的嘴,见他情绪格外激动,任氏恨不能一个手刀把他打晕。
“真是跟你老师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整日捧着圣贤书,不是圣人云,就是古人曰。”任氏生得体健,干脆半拉半拽地把杭湛往自己家带。
走到半道,任氏突然想起,“前阵子你爹娘不是也来京城了么,如今住在哪间客栈,我将外子安顿之后,随你去拜访吧。”
殊不知,这恰恰刺中了杭湛的心中事。
“我恨不能没有那样的双亲!”
“这说的什么话?”任氏愕然,但见杭湛神态,便知其中隐情颇深。
/:.
待回到住所,蒋学究夫妇知悉来龙去脉,双双气急。
“温娘子那样好的一个人,落到奸宦手中还了得!”
任氏曾与温澄通过信,神交已久,未曾谋面,逢年过节两人还会互寄礼物。
任氏点子多,女工好,总能把京城的时新样式带给千里之外的温澄;温澄则将自己晒的干果、酿的果酒托人北上送来。如此互通有无,加之杭湛是蒋学究爱徒,任氏早将温澄当做自己的半个儿媳,是以乍听得此消息,震怒不已。
“老师,师母,不瞒你们说,我此次来京,就是为了小澄。只是那姓晏的狗官权势颇大,想救出小澄并且全身而退,怕是很难。况且…”杭湛一想到舅公的遭遇,痛心不已,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这偌大的皇城只剩老师这一家人脉了,不免悲从中来,叹道:“况且我连那阉人的私宅在哪儿都不知道。”
温澄无措地唤了声。
刻在骨血里的记忆,在这一瞬间悄然复苏,连她自己都没有料到,这些年过去,她仍是很依赖晏方亭。如同儿时,唤一声方亭哥哥,他便犹如神兵天降,无偿而又周到地为她劈去任何荆棘。
“我在。”晏方亭声音很轻,像在哄她:“无碍的,放着吧。”
是很温柔的语调。温澄听了一愣,终于决定留下,为他换药。
这是一道贯穿伤,也不知下手之人使了多大的力气。狰狞的伤口透着不详的气息,所幸府中伤药都是极好的,温澄稳了稳心神,为他均匀地敷上药粉,再取洁净纱布。
她低着头,全神贯注,显然对这具半裸的身躯没有什么男女之情。
晏方亭将她盯了一会儿,“这些年,你倒是丰腴了些。”
少女时期的温澄就如同软绵绵细伶伶的豆芽菜,饶是晏方亭母子百般贴补、接济她,到底是两家人,不好将手伸进人家后院,管不到细枝末节。晏方亭的阿娘常说,待小春芽长开些,兴许就好了,嫁进他们家之后,再给她好好补一补,保准水灵又高挑。
如今确实长好了些,却是旁人给养出来的。
见她不语,晏方亭眸光动了动,“我不知你的口味变了没有,若有什么想吃的,尽管同府里管事讲。我身边一帮子粗人,体察不到女孩子家的心思,你不说,他们想不到。”
“嗯,晓得了。”温澄乖乖地用乡音回了,帮他把衣裳拢好。
尔后抿抿唇,眼神不知道往哪里放。
“想问什么,便问。”
——他总能知道她在想什么。
“我看方亭哥哥并不在意这伤,像是习以为常了,莫非受伤是常有的事?”
晏方亭道:“在外行走,受伤是难免的。若你知道这伤从何而来,想必就会收走对我的同情。”
“怎么会。”温澄矢口否认。
晏方亭笑了笑,“我不在的这几天,是去抄家了。一座亲王府,一座公主府,三十三人斩首,六十九人流放,另有百余人受杖刑。腰上这伤,正是抄家时不慎被人所刺,那人见我流血,仰天大笑,斥我活该。”
温澄吃惊地睁圆了眼。
好半天才期期艾艾地说:“方亭哥哥是奉皇命、按律法行事,那些人何必把气撒在你身上……”
晏方亭没有多说,只是看着她道:“为我说话,是将我当做自己人?”
温澄望着他的眼睛,轻点了点头。
“那还怨我么?”他问。
温澄不知该如何作答。方亭哥哥就像她的亲兄长,习惯为她做主,而她因为一封放妻书执意回长洲,落在方亭哥哥眼中或许就像亲手养大的幼妹一声不吭跟人跑了?
这番作比或许不恰当,温澄想了想,道:“杭父杭母或许人品堪忧,但湛郎待我很好,这不是我情人眼里出西施胡乱说的,而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人。”
不知哪句话、哪个词把晏方亭逗乐,他无声笑了。
温澄不明所以,补充道:“口说无凭,方亭哥哥,待我们回长洲,你见到湛郎,便知道了。”
“好,我拭目以待。”
“时辰不早,原是我打搅你。”晏方亭彬彬有礼地告辞,“你继续睡吧。”
温澄哪里睡得着,垂首收拾药箱。
余光瞥见罗汉榻上遗落了一条墨蓝色丝绦,想必是上药之后忘了再给他系回去。
她拾起一看,这丝绦有些旧了,还染了尘土。
左右无眠,索性拿出丝线料子,给方亭哥哥打上一条新的。
–
城西贾宅。
风尘仆仆的杭湛呆愣地看着满目白色,以及那猎猎迎风的招魂幡。
“你舅公他……不知怎么得罪了东厂,那些人真是畜生不如,竟斩断他双手双脚,抛到了乱葬岗。我见你舅公几日不曾归家,去武侯铺问了才知道。”
贾家夫人伸出一双破损的手,泣道:“我在泥里挖了几个时辰,才将你舅公刨出来。手脚皆断,焉能活命?湛儿啊,你舅公死的太惨了,都怪东厂那帮畜生!”
杭湛不知自己是如何安慰舅婆的,也不知自己如何走出贾宅。
东厂磋磨人的手段他早就知道,甚至自己也受过刑,但动辄把人残害成这样,真是闻所未闻!
原还想找舅公打听晏方亭私宅,这下,却是连舅公都没了……
杭湛失魂落魄地走在街巷上。
人头攒动,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往布告栏前挤,杭湛被如织的人流带动着往前。
“天呐,荥阳长公主可是先帝的嫡亲闺女、当今圣上的亲妹妹,怎么说砍头就砍头?这是犯了什么滔天大错?”
“还不就是驸马喝多了黄汤,管不住嘴?唉,前些年荥阳长公主大婚我还吃过他们的喜糖呢,瞧着郎才女貌,是极登对的,又是那等天潢贵胄的出身,要是好好的效忠圣上,那肯定能富贵荣华一辈子啊。”
“圣上自然也是念及手足情深的,你没听说负责抄家的晏都督被罚俸停职了么,定然是晏都督挟私报复,圣上回过味来,要发落晏都督呢!”
“你怎么知道晏都督挟私报复?这布告上不是写了经查,荥阳长公主夫妇意图谋反吗,有实际证据的。”
“哼,反正东厂番子那么嚣张,他们的头头肯定也不是好人!”
“可说呢,你们还记不记得,早年间京兆府尹开晏都督玩笑,‘晏方亭艳方停’,明明是夸他生得好看,结果晏都督‘咔’就给人卸了下巴,到现在那下巴还习惯性脱臼呢,由此可见,阉人心窄,指不定什么时候给你记上一笔!”
杭湛冷不丁出声:“就没人治一治东厂吗?”
旁人听了这话像看傻子,甚至有人取笑道:“公子侠义无双,你若治得了东厂,为民除害,那我等定然奉你为大英雄!”
“哈哈哈哈哈……”
杭湛在一片笑声中气得脸红脖子粗,正欲与人分辩,胳膊肘被拉了一把。
第9章
◎妒火中烧◎
“湛儿,真是你。”
“师母!”杭湛双手扶住对方,急问:“方才我见布告上没写老师的名字,不知老师现下如何了?”
任氏神色一滞,凄怆地摇头,“命是保住了,但挨了三十杖。你也知道他身子骨不算健朗,生生受了那么多罪,到今日还未能下的来床。”
说着,任氏将杭湛上下查看一番,关切道:“你没事吧?听说你也进了诏狱,后来没有你的消息,外子寝食难安,唯恐牵连你这无辜之人。”
“无辜之人…呵,老师何尝不无辜?那位未曾谋面的师兄何尝不无辜?”杭湛正在气头上,说这话时几乎咬牙切齿。
任氏见状,连忙拉他去到僻静处,苦口婆心道:“可不敢在大街上这样说。如今布告都出来了,是尘埃落定,不容更改的,哪里有人还在乎我们这等人的清白与否。”
“师母此言差矣,大周律法写得明明白白,案件是可以重申和平反的,只要我们——”
杭湛忽然收了声。
师母的表情,他并不陌生。舅婆,以及刚才围观的百姓差不多是同样态度,他们对强权忿忿不平,他们知道罪魁祸首,他们知道其中有冤,却只敢小声议论,一旦提及反抗,就像见了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荀子云,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又云,选贤良,举笃敬,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如今圣上遭受蒙蔽,信赖奸宦,奸宦又作恶多端,草菅人命,实在是倒行逆施,正气不存啊!”
“杭湛,休得胡言!”
任氏急急捂住杭湛的嘴,见他情绪格外激动,任氏恨不能一个手刀把他打晕。
“真是跟你老师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整日捧着圣贤书,不是圣人云,就是古人曰。”任氏生得体健,干脆半拉半拽地把杭湛往自己家带。
走到半道,任氏突然想起,“前阵子你爹娘不是也来京城了么,如今住在哪间客栈,我将外子安顿之后,随你去拜访吧。”
殊不知,这恰恰刺中了杭湛的心中事。
“我恨不能没有那样的双亲!”
“这说的什么话?”任氏愕然,但见杭湛神态,便知其中隐情颇深。
/:.
待回到住所,蒋学究夫妇知悉来龙去脉,双双气急。
“温娘子那样好的一个人,落到奸宦手中还了得!”
任氏曾与温澄通过信,神交已久,未曾谋面,逢年过节两人还会互寄礼物。
任氏点子多,女工好,总能把京城的时新样式带给千里之外的温澄;温澄则将自己晒的干果、酿的果酒托人北上送来。如此互通有无,加之杭湛是蒋学究爱徒,任氏早将温澄当做自己的半个儿媳,是以乍听得此消息,震怒不已。
“老师,师母,不瞒你们说,我此次来京,就是为了小澄。只是那姓晏的狗官权势颇大,想救出小澄并且全身而退,怕是很难。况且…”杭湛一想到舅公的遭遇,痛心不已,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这偌大的皇城只剩老师这一家人脉了,不免悲从中来,叹道:“况且我连那阉人的私宅在哪儿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