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温阮却没有任何迟疑,上前一步,和沈既明换了位置。
沈大夫,别换人啊,我还受得住!趴着的老人倒是硬气,不肯放人。
沈既明没有回答,只偏头看着温阮。
少年上手的第一下按下去,沈既明就放了心,转向后面排队的一个婆婆。
那位大爷原本还有点不服气,扭着身子要起来理论,但很快,他嘶地一声,整个身体像条出水的鱼一般弹了一下,老实趴下了。
哎哎哎小伙子,你这手劲不小啊,等,等等,酸,哎哟哟
大爷发出一连串的语气词,把一茶馆的人都逗笑了。
老梁啊,我说过什么?这世上总有人能治你,只是早晚问题。
看他一天到晚总说没人治得了他,这下碰到克星了。
沈医生算是能治他的,但每次都会被他叫得吓好几跳,诶,这会儿怎么不叫了?
茶馆的老板好奇极了,踮着脚猫着腰跑去看,几秒钟后直起身子走回来,放低了声音道:神了!老梁居然睡着了。
不会吧!一群爷爷奶奶看温阮的眼神立刻变得无比惊奇。
沈医生,老梁不是疼嘛?怎么会睡着了?有人问沈既明。
调神。沈既明手上动作不变,轻声回答。
他看向温阮:你们别看他年纪小,在康复按摩这块应该经验很丰富,而且
他抬抬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里染上了一丝笑意:你们不觉得,他的模样气质,就很安神吗?
茶馆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沈既明垂眸揉着婆婆的肩胛,轻声问:学校护理系还没开始教手法,你这应该是家学渊源?
温阮手上不停:我妈妈是心外医生,我从小在康复科长大的。
沈既明微微点头。
很多医生家庭就是这样,尤其是心外这种忙起来不分昼夜的科室。
家里没人带孩子的话,女医生们有时候会把孩子带去医院,交给不那么忙的同事顺带看管,有些医院也会提供暂时的托管场所。
以前也上手给人按过吧,挺熟练的。
嗯。家里有人需要,所以
茶室外,沈青禾的牛马队伍回来了,刹那间,茶室里就充满了大学生们活泼的笑语。
温阮手下的老梁也一下子醒了过来。
刚醒的大爷脸上还有被压出来的红印,眼神懵懵的,冲着温阮点点头,就走出了茶社。
温阮有些疑惑地看着他的背影,眼前却突然出现沈青禾的脸。
看什么呢?沈青禾脸上都是一道道的黑印子,刘海都汗湿成一缕一缕的了,正拿着不知哪位大妈的蒲扇,呼哧呼哧地扇着。
没什么,温阮收回目光,掏出一包纸巾递给她,学姐辛苦了。
a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圆满结束,茶室隔壁就是社区食堂,大学生们被留下吃午餐,互相商量着还有大半个下午,要不要就在附近逛一逛。
大学生们叽叽喳喳,虽然手中端的是清水,碗里盛的是简单的家常小菜,但笑声却像阳光般,洒满食堂狭窄的空间。
温阮坐在桌前,听沈青禾和另一位师兄一唱一和,说相声似的讲着今天的趣事,双眼笑得弯弯,被澄澈的阳光照亮。
好多人都在偷看他,在这个平凡的下午,把这个温柔乖巧的学弟,印在青春最鲜明的记忆里。
第17章
午餐很快结束,大家把社区食堂的餐盘都收拾好才离开。
刚走出小巷,就看见一个女人匆匆而来。
短马尾、白色道服、棕带,梁疏雨显然是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跑了出来。
小梁,什么事这么急?街道主任正和沈青禾他们告别,一句话让大家都转了头。
社区手环,刚报警了,说是心跳异常。梁疏雨晃动着手机,显示心跳的位置,是一个大大的0。
大学生们全都静了下来。
主任也有点急了:定位在哪儿?
梁疏雨盯着手机:就这儿啊,你们
这种社区下发的定位手环,多用于老年痴呆或其他身体素质很差,容易出现危险的孤寡老人,有简单的身体状况监测,也可以定位老人的所在。
现在这个情况一群大学生面面相觑,这里确实没有老人。
难道是藏在哪里?
很快,大家都自发地开始寻找。
没过多久,主任您看,这是不是你们的手环?
沈青禾在茶社门外的排水沟里找到一个黄色的圈圈,上面还印着社区的logo。
手环是需要密码才能打开的,而这枚手环,却没有明显暴力强拆的痕迹。
那就是自己取下来丢掉了?
梁疏雨先是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她忿忿地跺了跺脚。
这个倔老头,又跟我玩心眼!她紧紧捏着手环,气得头顶冒烟,给他戴的时候说没问题,可以理解,不给孙女添麻烦。现在倒好,直接给脱下来扔了。
可能不是。温阮的声音响起,梁馆长,您家人就是刚才来按摩的那位大爷吧。
他看了一眼沈既明:刚才沈老师给大叔按摩的时候,手环还在的。但他出门的时候,那个眼神,有点不对劲。
奶奶病情发作时的眼神,他看到过几次,但刚才梁建中刚醒,睡眼惺忪的模样掩盖了本应被察觉的异样。但按摩时老人的意识很清楚,他也没多想。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危险了。主任皱着眉插入进来,梁爷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工作时破获的案件不计其数,为了侦查或者抓捕嫌疑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横跨几个省办案
大家都明白了。老人取下手环,就是不愿暴露自己。
这样一个人,反侦察能力极强,若是刻意躲起来,怕是没人能找得到。
沈既明挥了挥手:下午没有急事要走的就一起帮忙找找吧,但注意安全,随时联系。青禾你发个这里的定位到志愿者群里,别人没找到反而把他们给丢了。
这次来的有一半是新生,其他的志愿者都算是这片的熟人,还有本市的。
沈青禾熟门熟路地开始分组,划分寻找区域,到温阮的时候问他:你留守街道?
温阮正在看手机定位。
老城区的范围不小,犄角旮旯也多,社区能出来找人的没几个,就算加上二十个大学生,想要快速把这片筛一遍也不容易。
他摇摇头:没事,这片我来过,老纺织厂和钢厂那边,我还算熟悉。
沈青禾还是不放心:那我们一起过去,那块地方大,你一个人找不过来。
温阮点点头。
午后的老街依然寂静,一早还清朗的天空此刻起了云,遮去了部分阳光。
空气闷热起来,带着些许潮气,慢慢将a市包围。
沈青禾一路走一路冒汗:奇怪了,以往a市的秋天很干燥的,今年怎么闷热天这么多,再过一个月就开暖气了,我居然还在穿短袖。
温阮掏出一包纸巾递过去:大概是向我家学习了,我们那儿就是这样,11月都跟夏天似的,然后一周出四季,猝不及防就入冬。
沈青禾被他逗笑:那你们那儿秋天穿什么衣服?
乱穿呗,温阮看了眼沈青禾的短袖,讲究的就是一个动态平衡。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纺织博物馆的门口,今天站在门口的是另一个解说员,听说两人来找人,主动提出帮忙。
学姐,你跟这位姐姐一起吧,这里面的园子还挺大的,我去旁边路上看看。
温阮抬头看天,半空中,黑沉的云朵已经慢慢汇集起来,天色变得灰暗。
好,沈青禾也看了眼天,下雨的话就赶紧回来,注意安全。
从纺织博物馆的台阶上下来,温阮顺着上次的记忆前行。
往日都路痴的人,不知怎么的,竟然把那条路记得清楚,看到路边比较鲜明的标记时,总能想起宴凌舟那日拎着健身包的身影。
到了他和家人通话的位置,温阮下意识地停了停。
这里就是那天,两个黑影向他们追过来的地方。
阿兹海默病人的记忆混乱,但若是有执念,却有很大的可能重复回到同一段记忆中。
温阮并不了解梁建中,但既然上次发病时他来过这儿,这次再来的可能性或许会大一些。
他在路边徘徊一会儿,却没有任何发现。
天已经完全阴了下来,两三点的光景,却暗得如同黄昏。树叶不安地骚动着,露出灰白的叶背。
沈大夫,别换人啊,我还受得住!趴着的老人倒是硬气,不肯放人。
沈既明没有回答,只偏头看着温阮。
少年上手的第一下按下去,沈既明就放了心,转向后面排队的一个婆婆。
那位大爷原本还有点不服气,扭着身子要起来理论,但很快,他嘶地一声,整个身体像条出水的鱼一般弹了一下,老实趴下了。
哎哎哎小伙子,你这手劲不小啊,等,等等,酸,哎哟哟
大爷发出一连串的语气词,把一茶馆的人都逗笑了。
老梁啊,我说过什么?这世上总有人能治你,只是早晚问题。
看他一天到晚总说没人治得了他,这下碰到克星了。
沈医生算是能治他的,但每次都会被他叫得吓好几跳,诶,这会儿怎么不叫了?
茶馆的老板好奇极了,踮着脚猫着腰跑去看,几秒钟后直起身子走回来,放低了声音道:神了!老梁居然睡着了。
不会吧!一群爷爷奶奶看温阮的眼神立刻变得无比惊奇。
沈医生,老梁不是疼嘛?怎么会睡着了?有人问沈既明。
调神。沈既明手上动作不变,轻声回答。
他看向温阮:你们别看他年纪小,在康复按摩这块应该经验很丰富,而且
他抬抬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里染上了一丝笑意:你们不觉得,他的模样气质,就很安神吗?
茶馆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沈既明垂眸揉着婆婆的肩胛,轻声问:学校护理系还没开始教手法,你这应该是家学渊源?
温阮手上不停:我妈妈是心外医生,我从小在康复科长大的。
沈既明微微点头。
很多医生家庭就是这样,尤其是心外这种忙起来不分昼夜的科室。
家里没人带孩子的话,女医生们有时候会把孩子带去医院,交给不那么忙的同事顺带看管,有些医院也会提供暂时的托管场所。
以前也上手给人按过吧,挺熟练的。
嗯。家里有人需要,所以
茶室外,沈青禾的牛马队伍回来了,刹那间,茶室里就充满了大学生们活泼的笑语。
温阮手下的老梁也一下子醒了过来。
刚醒的大爷脸上还有被压出来的红印,眼神懵懵的,冲着温阮点点头,就走出了茶社。
温阮有些疑惑地看着他的背影,眼前却突然出现沈青禾的脸。
看什么呢?沈青禾脸上都是一道道的黑印子,刘海都汗湿成一缕一缕的了,正拿着不知哪位大妈的蒲扇,呼哧呼哧地扇着。
没什么,温阮收回目光,掏出一包纸巾递给她,学姐辛苦了。
a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圆满结束,茶室隔壁就是社区食堂,大学生们被留下吃午餐,互相商量着还有大半个下午,要不要就在附近逛一逛。
大学生们叽叽喳喳,虽然手中端的是清水,碗里盛的是简单的家常小菜,但笑声却像阳光般,洒满食堂狭窄的空间。
温阮坐在桌前,听沈青禾和另一位师兄一唱一和,说相声似的讲着今天的趣事,双眼笑得弯弯,被澄澈的阳光照亮。
好多人都在偷看他,在这个平凡的下午,把这个温柔乖巧的学弟,印在青春最鲜明的记忆里。
第17章
午餐很快结束,大家把社区食堂的餐盘都收拾好才离开。
刚走出小巷,就看见一个女人匆匆而来。
短马尾、白色道服、棕带,梁疏雨显然是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跑了出来。
小梁,什么事这么急?街道主任正和沈青禾他们告别,一句话让大家都转了头。
社区手环,刚报警了,说是心跳异常。梁疏雨晃动着手机,显示心跳的位置,是一个大大的0。
大学生们全都静了下来。
主任也有点急了:定位在哪儿?
梁疏雨盯着手机:就这儿啊,你们
这种社区下发的定位手环,多用于老年痴呆或其他身体素质很差,容易出现危险的孤寡老人,有简单的身体状况监测,也可以定位老人的所在。
现在这个情况一群大学生面面相觑,这里确实没有老人。
难道是藏在哪里?
很快,大家都自发地开始寻找。
没过多久,主任您看,这是不是你们的手环?
沈青禾在茶社门外的排水沟里找到一个黄色的圈圈,上面还印着社区的logo。
手环是需要密码才能打开的,而这枚手环,却没有明显暴力强拆的痕迹。
那就是自己取下来丢掉了?
梁疏雨先是长长舒了口气,接着,她忿忿地跺了跺脚。
这个倔老头,又跟我玩心眼!她紧紧捏着手环,气得头顶冒烟,给他戴的时候说没问题,可以理解,不给孙女添麻烦。现在倒好,直接给脱下来扔了。
可能不是。温阮的声音响起,梁馆长,您家人就是刚才来按摩的那位大爷吧。
他看了一眼沈既明:刚才沈老师给大叔按摩的时候,手环还在的。但他出门的时候,那个眼神,有点不对劲。
奶奶病情发作时的眼神,他看到过几次,但刚才梁建中刚醒,睡眼惺忪的模样掩盖了本应被察觉的异样。但按摩时老人的意识很清楚,他也没多想。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危险了。主任皱着眉插入进来,梁爷爷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刑警,工作时破获的案件不计其数,为了侦查或者抓捕嫌疑人,可以几天不吃饭,也可以横跨几个省办案
大家都明白了。老人取下手环,就是不愿暴露自己。
这样一个人,反侦察能力极强,若是刻意躲起来,怕是没人能找得到。
沈既明挥了挥手:下午没有急事要走的就一起帮忙找找吧,但注意安全,随时联系。青禾你发个这里的定位到志愿者群里,别人没找到反而把他们给丢了。
这次来的有一半是新生,其他的志愿者都算是这片的熟人,还有本市的。
沈青禾熟门熟路地开始分组,划分寻找区域,到温阮的时候问他:你留守街道?
温阮正在看手机定位。
老城区的范围不小,犄角旮旯也多,社区能出来找人的没几个,就算加上二十个大学生,想要快速把这片筛一遍也不容易。
他摇摇头:没事,这片我来过,老纺织厂和钢厂那边,我还算熟悉。
沈青禾还是不放心:那我们一起过去,那块地方大,你一个人找不过来。
温阮点点头。
午后的老街依然寂静,一早还清朗的天空此刻起了云,遮去了部分阳光。
空气闷热起来,带着些许潮气,慢慢将a市包围。
沈青禾一路走一路冒汗:奇怪了,以往a市的秋天很干燥的,今年怎么闷热天这么多,再过一个月就开暖气了,我居然还在穿短袖。
温阮掏出一包纸巾递过去:大概是向我家学习了,我们那儿就是这样,11月都跟夏天似的,然后一周出四季,猝不及防就入冬。
沈青禾被他逗笑:那你们那儿秋天穿什么衣服?
乱穿呗,温阮看了眼沈青禾的短袖,讲究的就是一个动态平衡。
说话间两人已经到了纺织博物馆的门口,今天站在门口的是另一个解说员,听说两人来找人,主动提出帮忙。
学姐,你跟这位姐姐一起吧,这里面的园子还挺大的,我去旁边路上看看。
温阮抬头看天,半空中,黑沉的云朵已经慢慢汇集起来,天色变得灰暗。
好,沈青禾也看了眼天,下雨的话就赶紧回来,注意安全。
从纺织博物馆的台阶上下来,温阮顺着上次的记忆前行。
往日都路痴的人,不知怎么的,竟然把那条路记得清楚,看到路边比较鲜明的标记时,总能想起宴凌舟那日拎着健身包的身影。
到了他和家人通话的位置,温阮下意识地停了停。
这里就是那天,两个黑影向他们追过来的地方。
阿兹海默病人的记忆混乱,但若是有执念,却有很大的可能重复回到同一段记忆中。
温阮并不了解梁建中,但既然上次发病时他来过这儿,这次再来的可能性或许会大一些。
他在路边徘徊一会儿,却没有任何发现。
天已经完全阴了下来,两三点的光景,却暗得如同黄昏。树叶不安地骚动着,露出灰白的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