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我坐好啦。”他趴在贺峰肩膀上说。
贺峰让他坐稳抱紧自己的腰,下一秒摩托车如箭般飞出去。
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呼啸的风划过耳侧,宋青书低着头靠在贺峰肩膀上,感受着他灼热的体温。
......
靠近镇上的一条大道,据说是省道,所以铺设的是漆黑的柏油马路,两侧种满了杨树,都是许多年的老树,站在马路两边直挺挺的像是一个个哨兵。
宋青书这是第一次坐摩托车,也是第一次来镇上。
乌黑发亮的眼睛左看右看,这条道路宽敞,偶尔会过去一两辆小汽车,大多数还是摩托车,自行车,脚蹬三轮,还有推车。
年轻的,年迈的都朝着一个方向走,累了就拿出一个发黄的杯子喝水。
因为摩托车比人力快上不少,两人到镇上时好多菜农才开始摆摊。
贺峰把车停在银行门口侧边一点,既不耽误人来回走,也能安心把车子放在这里。
宋青书从摩托车上下来,被贺峰揽住肩膀,带去一家早餐铺子。
这家是卖面条馄饨类的,旁边那家就是粥和包子各种蒸品,再旁边是买各种炸物的。
三家开在一起,门口都摆放好些桌凳,让客人自己坐。
贺峰走上前要了一碗馄饨和牛肉面,跟老板指了指宋青书坐的位置,付了钱才走。
对面有个老爷子卖烧饼,前面围着几个人,生意很好。
贺峰过去要了俩烧饼,老爷子用料实在,烧饼做的也大,两个牛肉的只要五分钱。
宋青书坐的小方桌前已经端上来两个碗,不算多大。
面前的小馄饨个个圆鼓鼓的,上面撒着紫菜虾米,飘着胡椒粉和香油,香菜几片,看起来色香味也不差。
宋青书已经很久没吃过这种薄薄的小馄饨,闻到香味就食指大动。
但是贺峰还没回来,他想等贺峰一起回来再吃。
贺峰走过来,就看见他像个食物守护神,坐那里光盯着碗里的东西看。
这里的馄饨不分大小碗,面条倒是分,贺峰要了一大碗板面,红油和红辣椒飘着,面上除了大料外还有些肉丁。
也很香,但宋青书还是更想吃馄饨。
贺峰坐在他对面,把手里的烧饼递过去,宋青书没想到这么大,他原本以为是巴掌大的小烧饼,结果是长长的椭圆,比他脸都大了。
他摆摆手,说自己吃半个就成。
贺峰也不强迫他多吃,把手里用油纸包着的烧饼掰了一半递给他,参差不齐的边能看到内里的牛肉葱花馅料,看起来就很好吃。
宋青书接过来,用白瓷汤勺搅和搅和馄饨,咬一口烧饼就一口馄饨汤。
确实很好吃。
黝黑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好好吃。”
“好吃争取都吃完。”贺峰咬了口烧饼,拿起筷子问:“崽崽尝尝这个不,咱这儿才有的羊肉板面,没什么羊膻味儿。”
宋青书刚塞了一口馄饨,在嘴巴里炒了两圈才嚼着咽下,把自己的碗一推,“那哥也尝尝我的吧。”
贺峰没动他的碗,反倒是把自己手上干净的筷子递过去。
宋青书用筷子夹了一根宽宽的板面,看着里面都是红油,闻起来倒是不怎么辣,有点羊油混着辣椒的香味。
瞬间就被勾起了馋,他卷起面条吹了几下才塞进嘴巴里。
面条爽滑劲道,混着各类香料和羊肉的香味,确实不辣,很好吃。
腮帮鼓鼓的宋青书还惦记着自己的馄饨,就吃了一根就把碗推了回去。
“好吃吗?”贺峰问。
“好吃的,哥你吃你吃。”宋青书低头又咬了一口牛肉烧饼。
半个烧饼才吃一半,碗里的馄饨和没动似的,贺峰就已经吃完了。
他手里还拿着宋青书剩下的一半烧饼,就这样在旁边盯着宋青书吃。
白皙的肌肤被食物塞的圆鼓鼓的,像个小仓鼠,要嚼好些遍才慢吞吞咽下,看着乖顺又可爱。
宋青书埋头苦吃,馄饨还剩下几个,他才抬头。
发现贺峰早就吃完在等自己,“哥,好吃也吃不得那么多,你吃吧。”
吃这么多,肚子已经有些发撑,他连碗里剩的几个馄饨都吃不下了。
拿着白瓷汤勺在碗里画圈圈,然后舀了一个馄饨抵到贺峰唇边,“只吃烧饼太干巴了,哥顺顺。”
贺峰抬眼看他,锐利的眼睛像是看透了什么。
宋青书就保持着这个动作不动,他赌贺峰一定会吃。
在贺峰低头的瞬间他就开心了,顺理成章把自己的馄饨碗推过去,“哥吃吧,哥吃吧。”
殷勤的像个讨到糖果吃的小孩。
贺峰不想浪费,就接过来吃掉。
吃完早饭街上的人就多了起来,叫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热闹的紧。
人一多贺峰就攥着宋青书的手腕,怕被人流冲散,这年头世道也乱,年前刘嫂的儿媳妇带着孩子来赶集就被人揪掉了脖子上戴的金佛。
幸好是人没什么事,东西丢也就丢了。
两个人在街上逛,按照宋青书在家记好的要买的东西一个一个去买。
生活用品和水果都还好,最主要是要买一袋面粉,本来贺峰想多买一些的,但是这次出来要买的东西多,他就换成了十斤的。
水果是最后才买的,这时候秋月梨最甜,贺峰买了些苹果和梨,还挑了些橘子。
这些水果拎在手上太勒手指,正好路边有人在卖手工编织的竹篮,三毛钱买了一个小的,一会儿也能塞在摩托车后面。
走之前,正好路过一家干果的铺子。
里面有人在挑选新婚用的糖,牛轧糖和大白兔两人都觉得有些贵了,散称了些软糖和干桂圆红枣。
贺峰先是拿了一盒大白兔,又让宋青书看看喜欢哪种。
他知道宋青书贫血低血糖,刚才割肉的时候还在旁边的凉菜店里买了猪耳朵和猪肝,还有八个馒头,回去就能直接吃午饭了。
宋青书站在花花绿绿的各类糖果中间,选了玉米糖,贺峰则是在后面挑了红枣和干桂圆,这些都是补血的。
老板见来了大客户,走上来又推荐旁边的牛轧糖,说带着花生仁,好吃呢。
他还拿了俩递给宋青书,让他尝尝。
贺峰就让宋青书尝尝,好吃也买一点,正好酥糖不好带,不如多买点这样的,带在身上也方便。
红糖的话,来年甘蔗下来,贺峰可以自己学着熬老红糖。
不太甜,但老人都说那个好。
最后,贺峰拎着一大堆东西,在宋青书的强烈要求下,把水果和糖果放在篮子里给他拎了。
回家正摊上晌午,几个孩子在二蛋家门口玩,宋青书看了几眼,里面没有二蛋。
大概是比较调皮的孩子,他们用石头砸着那颗石榴树上的果,掉下来一个,摔得裂开,露出里面的石榴籽。
二蛋他爹拎着一根竹竿就走过来,“小b崽子,天天来,今天我就扯上电,电死你们。”
他声音雄浑,气愤的怒骂着,嘴里的词没一个好听的。
贺峰皱着眉开快了些,直接开回了家。
第18章 苹果稀饭
回到家,宋青书的任务也就是把糖,红枣桂圆和水果放进屋里,然后再捡出来一些放在摆放水果坚果的小竹盘上。
贺峰把面和祭祀用的纸和鞭炮放进南边的小屋,原本在里面睡觉的小黑蹭一下钻出来,大概是闻到了肉味,飞奔到堂屋。
果然,宋青书正在把买好的卤肉凉菜放在小桌上。
小黑等不及,踮着脚就要扒桌子,被宋青书一巴掌砸在它头上,小黑扬扬脑袋,“嗷呜”一声侧头回到地上。
它是大型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用鼻子蹭到桌上的东西。
现在还有些委屈地低头呜咽,宋青书看着它,没忍住挠挠它的下巴,“一会儿吃饭了再喂你。”
走出门,贺峰放完东西过来。
“哥,要先把车还回去吗?还是先吃饭?”
“饿了吗?”贺峰洗了洗手问。
宋青书摇头,指指窝在自己脚边扑腾的小黑,“它应该是饿了。”
贺峰笑笑,“它装的,昨天在院子里藏了根棒骨呢。”
“就是闻到肉味儿了,馋的。”
“咱先把柿子摘了,和苹果一起放进泡沫箱里。”
宋青书点头,贺峰把之前的竹梯放在柿子树下,然后直接爬上去。
阳光透过树梢落下,斑驳的光影洒在贺峰的身上、地面上。
宋青书扶着竹梯,一块光斑晃动着照在手上,他像只小猫,盯着手上的光斑,眼珠都随着它晃动。
“崽崽。”贺峰递下来两个橙红的柿子,宋青书伸手去接,头顶传来贺峰的声音,“不用扶这个梯子,把柿子梗朝下平放在箱子里就好。”
“好。”
按照贺峰的说法,宋青书把柿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长方形的箱子里。
贺峰让他坐稳抱紧自己的腰,下一秒摩托车如箭般飞出去。
万里无云的大晴天,呼啸的风划过耳侧,宋青书低着头靠在贺峰肩膀上,感受着他灼热的体温。
......
靠近镇上的一条大道,据说是省道,所以铺设的是漆黑的柏油马路,两侧种满了杨树,都是许多年的老树,站在马路两边直挺挺的像是一个个哨兵。
宋青书这是第一次坐摩托车,也是第一次来镇上。
乌黑发亮的眼睛左看右看,这条道路宽敞,偶尔会过去一两辆小汽车,大多数还是摩托车,自行车,脚蹬三轮,还有推车。
年轻的,年迈的都朝着一个方向走,累了就拿出一个发黄的杯子喝水。
因为摩托车比人力快上不少,两人到镇上时好多菜农才开始摆摊。
贺峰把车停在银行门口侧边一点,既不耽误人来回走,也能安心把车子放在这里。
宋青书从摩托车上下来,被贺峰揽住肩膀,带去一家早餐铺子。
这家是卖面条馄饨类的,旁边那家就是粥和包子各种蒸品,再旁边是买各种炸物的。
三家开在一起,门口都摆放好些桌凳,让客人自己坐。
贺峰走上前要了一碗馄饨和牛肉面,跟老板指了指宋青书坐的位置,付了钱才走。
对面有个老爷子卖烧饼,前面围着几个人,生意很好。
贺峰过去要了俩烧饼,老爷子用料实在,烧饼做的也大,两个牛肉的只要五分钱。
宋青书坐的小方桌前已经端上来两个碗,不算多大。
面前的小馄饨个个圆鼓鼓的,上面撒着紫菜虾米,飘着胡椒粉和香油,香菜几片,看起来色香味也不差。
宋青书已经很久没吃过这种薄薄的小馄饨,闻到香味就食指大动。
但是贺峰还没回来,他想等贺峰一起回来再吃。
贺峰走过来,就看见他像个食物守护神,坐那里光盯着碗里的东西看。
这里的馄饨不分大小碗,面条倒是分,贺峰要了一大碗板面,红油和红辣椒飘着,面上除了大料外还有些肉丁。
也很香,但宋青书还是更想吃馄饨。
贺峰坐在他对面,把手里的烧饼递过去,宋青书没想到这么大,他原本以为是巴掌大的小烧饼,结果是长长的椭圆,比他脸都大了。
他摆摆手,说自己吃半个就成。
贺峰也不强迫他多吃,把手里用油纸包着的烧饼掰了一半递给他,参差不齐的边能看到内里的牛肉葱花馅料,看起来就很好吃。
宋青书接过来,用白瓷汤勺搅和搅和馄饨,咬一口烧饼就一口馄饨汤。
确实很好吃。
黝黑的眼睛亮晶晶的,“这个好好吃。”
“好吃争取都吃完。”贺峰咬了口烧饼,拿起筷子问:“崽崽尝尝这个不,咱这儿才有的羊肉板面,没什么羊膻味儿。”
宋青书刚塞了一口馄饨,在嘴巴里炒了两圈才嚼着咽下,把自己的碗一推,“那哥也尝尝我的吧。”
贺峰没动他的碗,反倒是把自己手上干净的筷子递过去。
宋青书用筷子夹了一根宽宽的板面,看着里面都是红油,闻起来倒是不怎么辣,有点羊油混着辣椒的香味。
瞬间就被勾起了馋,他卷起面条吹了几下才塞进嘴巴里。
面条爽滑劲道,混着各类香料和羊肉的香味,确实不辣,很好吃。
腮帮鼓鼓的宋青书还惦记着自己的馄饨,就吃了一根就把碗推了回去。
“好吃吗?”贺峰问。
“好吃的,哥你吃你吃。”宋青书低头又咬了一口牛肉烧饼。
半个烧饼才吃一半,碗里的馄饨和没动似的,贺峰就已经吃完了。
他手里还拿着宋青书剩下的一半烧饼,就这样在旁边盯着宋青书吃。
白皙的肌肤被食物塞的圆鼓鼓的,像个小仓鼠,要嚼好些遍才慢吞吞咽下,看着乖顺又可爱。
宋青书埋头苦吃,馄饨还剩下几个,他才抬头。
发现贺峰早就吃完在等自己,“哥,好吃也吃不得那么多,你吃吧。”
吃这么多,肚子已经有些发撑,他连碗里剩的几个馄饨都吃不下了。
拿着白瓷汤勺在碗里画圈圈,然后舀了一个馄饨抵到贺峰唇边,“只吃烧饼太干巴了,哥顺顺。”
贺峰抬眼看他,锐利的眼睛像是看透了什么。
宋青书就保持着这个动作不动,他赌贺峰一定会吃。
在贺峰低头的瞬间他就开心了,顺理成章把自己的馄饨碗推过去,“哥吃吧,哥吃吧。”
殷勤的像个讨到糖果吃的小孩。
贺峰不想浪费,就接过来吃掉。
吃完早饭街上的人就多了起来,叫卖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热闹的紧。
人一多贺峰就攥着宋青书的手腕,怕被人流冲散,这年头世道也乱,年前刘嫂的儿媳妇带着孩子来赶集就被人揪掉了脖子上戴的金佛。
幸好是人没什么事,东西丢也就丢了。
两个人在街上逛,按照宋青书在家记好的要买的东西一个一个去买。
生活用品和水果都还好,最主要是要买一袋面粉,本来贺峰想多买一些的,但是这次出来要买的东西多,他就换成了十斤的。
水果是最后才买的,这时候秋月梨最甜,贺峰买了些苹果和梨,还挑了些橘子。
这些水果拎在手上太勒手指,正好路边有人在卖手工编织的竹篮,三毛钱买了一个小的,一会儿也能塞在摩托车后面。
走之前,正好路过一家干果的铺子。
里面有人在挑选新婚用的糖,牛轧糖和大白兔两人都觉得有些贵了,散称了些软糖和干桂圆红枣。
贺峰先是拿了一盒大白兔,又让宋青书看看喜欢哪种。
他知道宋青书贫血低血糖,刚才割肉的时候还在旁边的凉菜店里买了猪耳朵和猪肝,还有八个馒头,回去就能直接吃午饭了。
宋青书站在花花绿绿的各类糖果中间,选了玉米糖,贺峰则是在后面挑了红枣和干桂圆,这些都是补血的。
老板见来了大客户,走上来又推荐旁边的牛轧糖,说带着花生仁,好吃呢。
他还拿了俩递给宋青书,让他尝尝。
贺峰就让宋青书尝尝,好吃也买一点,正好酥糖不好带,不如多买点这样的,带在身上也方便。
红糖的话,来年甘蔗下来,贺峰可以自己学着熬老红糖。
不太甜,但老人都说那个好。
最后,贺峰拎着一大堆东西,在宋青书的强烈要求下,把水果和糖果放在篮子里给他拎了。
回家正摊上晌午,几个孩子在二蛋家门口玩,宋青书看了几眼,里面没有二蛋。
大概是比较调皮的孩子,他们用石头砸着那颗石榴树上的果,掉下来一个,摔得裂开,露出里面的石榴籽。
二蛋他爹拎着一根竹竿就走过来,“小b崽子,天天来,今天我就扯上电,电死你们。”
他声音雄浑,气愤的怒骂着,嘴里的词没一个好听的。
贺峰皱着眉开快了些,直接开回了家。
第18章 苹果稀饭
回到家,宋青书的任务也就是把糖,红枣桂圆和水果放进屋里,然后再捡出来一些放在摆放水果坚果的小竹盘上。
贺峰把面和祭祀用的纸和鞭炮放进南边的小屋,原本在里面睡觉的小黑蹭一下钻出来,大概是闻到了肉味,飞奔到堂屋。
果然,宋青书正在把买好的卤肉凉菜放在小桌上。
小黑等不及,踮着脚就要扒桌子,被宋青书一巴掌砸在它头上,小黑扬扬脑袋,“嗷呜”一声侧头回到地上。
它是大型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用鼻子蹭到桌上的东西。
现在还有些委屈地低头呜咽,宋青书看着它,没忍住挠挠它的下巴,“一会儿吃饭了再喂你。”
走出门,贺峰放完东西过来。
“哥,要先把车还回去吗?还是先吃饭?”
“饿了吗?”贺峰洗了洗手问。
宋青书摇头,指指窝在自己脚边扑腾的小黑,“它应该是饿了。”
贺峰笑笑,“它装的,昨天在院子里藏了根棒骨呢。”
“就是闻到肉味儿了,馋的。”
“咱先把柿子摘了,和苹果一起放进泡沫箱里。”
宋青书点头,贺峰把之前的竹梯放在柿子树下,然后直接爬上去。
阳光透过树梢落下,斑驳的光影洒在贺峰的身上、地面上。
宋青书扶着竹梯,一块光斑晃动着照在手上,他像只小猫,盯着手上的光斑,眼珠都随着它晃动。
“崽崽。”贺峰递下来两个橙红的柿子,宋青书伸手去接,头顶传来贺峰的声音,“不用扶这个梯子,把柿子梗朝下平放在箱子里就好。”
“好。”
按照贺峰的说法,宋青书把柿子整整齐齐地码在长方形的箱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