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他前脚捧着南瓜嫩尖刚进院子,后脚周言就从外头走了进来。
  “要去!”
  安阮一听是生了小驴顿时就来了兴致,他赶紧将南瓜嫩尖放到屋檐下的簸箕上,擦擦手就快步朝周言走了过去。
  他两眼亮晶晶的仰头看着周言:“我们快走吧。”
  周言很自然就牵住了他的手,扬声跟厨房里的朱莲花和周爹说了一声,然后才把他带出了门。
  安阮一门心思都在刚出生的小驴上,压根没意思到自己被牵着在村里招摇过市了一路。
  不出半日,周言很是稀罕他的新夫郎的传言就传得整个村子的人都知道了。传到后来就有些变了味了,离谱到有人怀疑安阮是不是有喜了,否则周言那么呵护备至的做什么?
  第23章 二十三
  王二牛家在云水村东边,离周家还是有些距离的,两人走到的时候,小驴已经生出来了,母驴正给它舔毛呢。
  刚出生的小毛驴四肢都没什么力气,站在颤颤巍巍的,毛色棕黑,嘴筒子和四只蹄子倒是白的,瞧着还有几分可爱。
  早前周言就跟王二牛说过要定下这只驴崽子,给了一吊钱做定金,只等断了奶付了剩下的一两银子就牵走。
  小驴断奶要两三个月,两人在棚子外看了一会儿,又和王二牛寒暄了一番,顺道询问了一下养驴需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就回去了。
  回去的路上遇到了不少村里人,有些安阮在成亲当日见过,还有点印象觉得面熟,但大部分都很陌生。
  周言站在前头和遇到的人寒暄,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一言不发的躲在周言身后,偶尔提及到他时,他才开口回应作答。
  明明和来时一样的路程,可回去花费的时间却多了将近一半。
  两人到家时已经接近晌午,周爹拉了一张小木桌,摆着一碟油酥花生米和一碟油渣子,正惬意的喝着小酒。
  朱莲花在水槽边上清洗这之前晒的笋干,她见两人回来开口道:“今日想做一锅三鲜汤但缺了些菌子,正好你们回来了,就去山上找找看有没有菌子,捡点儿回来。”
  两人前脚刚到家,后脚就拎着竹篾,拿着一把柴刀又出了门。
  立夏之后天气炎热,但山上多树荫,比山下凉爽了不少。
  这两日没有下过雨,菌子不好找,两人翻了小半个山头也就捡到了几株有些长老了的鸡枞菌。
  老了的鸡枞菌口感与刚出的相差很远,但聊胜于无。
  找菌子的同时,安阮没忘了找找有没有之前记下来的能卖的草药,但他运气不太好,一株都没见着。
  安阮也不气馁,能找到固然是好,找不到也没什么损失。
  路过一簇竹林时,安阮见有竹笋顺手就挖了两颗扔进竹篾,正准备要走时,身后的周言却突然将他叫住了。
  “怎么了?”
  安阮马上就走了过去,只见周言正盯着一颗竹子,远远朝他伸手:“把柴刀给我一下。”
  安阮不明就里,但还是听话的将柴刀递给了他。
  周言拿了柴刀以后又叫他走远一点,别靠得太近,怕等下可能会不小心伤到他。
  安阮更加一头雾水了,完全不知道他葫芦里卖什么药,但他还是乖乖站到了一丈远的地方,紧张又好奇的歪着脑袋。
  周言挥舞着柴刀,成人手臂那么粗的竹子,咔咔几下就让他给砍断了。
  竹子应声倒地,周言并未停下挥刀的动作,只是这回却是将竹子根部那几节竹节都砍了开来,待内部的空心区暴露出来后,他放下柴刀,徒手从竹竿里头捡出一只又一只比拇指还大,胖乎乎肥嘟嘟还在蠕动着身体的米白色虫子。
  安阮看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头皮一阵阵发麻,下意识就往后退了好几布,他心里止不住的庆幸,幸好周言没让他去帮忙,否则他非得被这些虫子吓晕不可。
  那边周言已经将那棵竹子里的竹虫都抓了个干净,手上那块叶子都装满了,他将叶片卷起,砍下一节完好的竹节就将竹虫倒了进去,将叶子往竹筒口子上一塞,防止竹虫跑出来,然后便继续重复着之前的操作。
  周言砍了七八根竹子,竹虫灌满了两根竹节,眼看着够一家人吃一顿了以后才停了手。
  他知道安阮可能会害怕,所以没有叫安阮来捡叶包,而是自己提着竹筒走过去,从安阮手上拿走竹篾,将竹筒放进去便顺手提着走了。
  “你抓那些虫子做什么?”
  总不能是拿来吃吧?
  下山的路上安阮还是没忍住好奇心问了一嘴,一想到可能要吃那些软叽叽的虫子,他整个人都不太好了。
  周言理所当然的说:“拿来炸着吃,好吃的。等你尝过后,肯定会喜欢。”
  安阮忙不迭的摇头摆手道:“你们吃,你们吃,我不爱吃这些。”
  那退避三舍的态度,就差没直接将拒绝两个大字写在脸上了。
  周言见状只是笑了笑并未多说什么。
  回到家后,朱莲花见到有鸡枞菌不说竟然还有竹虫,她很是欢喜的连着说了几声好,一人夸了一句好话,然后才提着竹篾就直接进了厨房。
  安阮很自觉的跟上去了烧火,周言被周爹叫了去陪喝酒。
  竹虫本身就长在竹子里,只需用盐水简单的淘洗就很干净了。
  朱莲花直接起锅烧油,等油温一起来,往锅里一倒就炸得滋滋响,不多时就传来一阵带着竹子清香的香味,很是勾人馋虫。
  经过油炸的竹虫变成了金黄色,色泽诱人,表面上撒些微细碎的盐末,看起来倒是没有那么可怕了。
  朱莲花见他一眼不眨的盯着,还以为他是馋了,当即转身从碗柜里拿出一双筷子,夹了一条就送到他嘴边:“来,尝尝看。”
  安阮脸色一僵,浑身汗毛倒竖,他想说不吃,可这竹虫是朱莲花亲自喂到他嘴边,是真心喜爱他才会展现的的好意,安阮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拒绝朱莲花。
  他硬着头皮吃了进去,一口咬下去后就立马改了观。
  油脂在口中爆开,酥,香,脆。
  好像……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一旁的朱莲花问着:“怎么样,火候够了吗?要是还不够酥,娘再回锅炸一下。”
  说着还真端起盘子就要将炸竹虫再炸一遍。
  安阮连忙道:“好吃的,火候也够了。”
  朱莲花也才收了手。
  有了炸竹虫,三鲜汤留到了晚上才做,临时煮了一碗水煮菜解腻,四人便围成一桌。
  除了安阮以外,几人都小酌了几杯,一边吃着竹虫油渣子一边说着话聊天,是难得的惬意。
  多数时候安阮都插不上嘴,他安安静静的捧着一碗水煮菜汤,小口小口的喝着,只是在一旁听他们说话,心里也是轻快高兴的。
  这样的惬意,是来周家之前从未有过的。
  他不由得庆幸,幸好赵媒婆给他说了这门亲,也幸好周言当初没有坚持将他送回去。
  第24章 二十四
  立夏之后气温见天的炎热,仔细算来,安阮来到周家竟然快半年了。
  最近不是很忙,周言和周爹就又上了山,这次要待得久些,少说要五六天。
  虽然安阮已经习惯了周言会经常上山打猎,可他依旧会为此感到担心,只是不像第一次那样表露出来了。
  由于今年八月有乡试,周旭近来读书都很用功,加上他天赋也好,学堂的夫子亲自上门来找了朱莲花,要将周言带回了家单独补课。
  这周旭要是考过了乡试可就是举子了,就算之后的发解试过不去,也能凭着乡试的成绩去镇上当个库房先生,可比他们这些泥腿子有出息多了。
  这万一周旭再争气点把发解试也考过了就是举人了,他们老周家那可就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日后就算考不到功名当不成官,那也能当个教书的先生,前途好着呢。
  朱莲花哪有不同意的道理?当天就把周旭的行李打包好,亲自送着出了云水村。
  最后家里就剩下了朱莲花和安阮,两人在家忙着地里细碎的农活,倒也还算过得充实。
  水田里的秧苗一寸寸长高,有些都开始抽穗了,安阮没事的时候就喜欢跑去看一看,盼着今年能有个好收成。
  旱田里的瓜豆开花结了果,大豆和绿豆挂着嫩生生的小豆荚,南瓜已经长得很大一个了。
  看完水稻经过南瓜地的时候,安阮扒拉到了一个表皮发黄成熟的南瓜,顺手就给摘了带回家,准备中午煮南瓜稀饭吃。
  “阮哥儿,这是哪儿弄来的南瓜?是地里的南瓜见熟了?”
  他回到家的时候,朱莲花正准备去拿面粉和面。
  她原本是想着家中就他们娘俩,随便煮个面片汤吃了就算了,但一见着他手里的南瓜,顿时就改了主意。
  这天气燥热脾胃不开,能喝上一碗南瓜稀饭也是不错的。
  安阮腼腆的挠了挠头:“去地里看的时候见着有一个熟了,我便自作主张摘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