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手陷进绸缎里,张瑾为呼吸急促,他好几日没能入睡,神志绷到了极点,此时再见周嬗的物品,先涌上心头的,竟是某种阴冷的独占欲。
很好,又是那个秃驴。
张瑾为指腹擦过肚兜上绣的鸳鸯,思绪纷乱,他勉强定了定神,发现自己手里拿的竟是肚兜,那肚兜颇有些奇怪,胸前似乎塞了许多棉花。
他没太在意,或者说这一点不是很重要,他只当是周嬗在宫里过得不好,发育晚了,他也不是很在意那些事。
但他们确实还未圆过房。
张瑾为放回肚兜,合上庋具,大致思索后,确定了周嬗会去哪里——
江南。
第29章 伽蓝
在洛阳时, 周嬗问玉和尚,他们能不能走慢一点, 他想绕路去一趟武昌府,再从武昌府乘船而下,顺江流,直到应天府。
玉和尚提醒道:“留都虽说都是老臣,但也有锦衣卫、东厂值守,施主确定要去么?”
周嬗道:“去看看,不行的话就算了。”
他们正坐在洛阳白马寺里, 此地乃西天佛祖在中原传教的第一步, 而洛阳又是千佛之都,寺庙众多, 玉和尚带着周嬗四处蹭饭。
洛阳多佛, 也多儒, 既是伽蓝之城,也是耆英荟萃之地。周嬗在洛阳待了三日, 见了好几场文人结社, 从二程洛学辩到阳明心学, 他就凑热闹去听, 披直裰, 戴幅巾, 还拿把折扇, 一副风流书生的样子。
装完书生,在城里大吃一顿, 他又乖乖回到白马寺,同玉和尚住在僧舍里,每夜坐在青灯古佛之下, 看新买的风月本子。
玉和尚专心念经,敲着木鱼,吭吭的声音在偌大的宝殿里回响,偶尔书页翻动,殿外佛铃阵阵,忽然下起了秋雨,淅淅沥沥,寒气从门缝挤进来。
周嬗抖了一下,合上书页,双手环胸,抱怨道:“好冷!秃驴,你念完经了么?”
“施主若是急着睡觉,大可以自己先回去。”玉和尚手不停,仍规律地敲木鱼。他实在是个奇怪的和尚,虔诚敬佛,每日的僧侣课业一件不落,可手上却血迹斑斑,又贪财,矛盾得很。
周嬗不敢一个人睡,他怕黑。以往夜里都有宫女太监轮流守夜,他要听见屋外人的动静,才能安心闭上眼睛。而过去的一年里,他几乎习惯了枕边有个人,如今天又渐渐冷下来,他有时半夜下意识伸手摸人,却只能摸一个空。
所以无论如何,周嬗一定要等玉和尚念完经,叫人回僧舍陪自己睡觉,他躺榻上睡,和尚就坐在一旁,打坐歇息。
又过半个时辰,玉和尚起身,挑了挑长明灯的灯心,宝殿里光线亮了几分,灯影绰绰,照得佛像好似微泛金光。他挑完灯心,正欲叫周嬗走,却见那人跪在蒲团上,额头顶着功德箱,手里的风月本子掉地,竟是睡着了。
玉和尚沉默片刻。
他走上前,要去扶起周嬗,手堪堪触到周嬗的头发,却收了回来。抬眸,他见佛陀不语,只一昧垂目俯瞰众生,诸天莲花在佛陀身后绽放。佛说缘起缘灭,世间百苦,你已执着于金钱,何苦再执着于其他?
而他与周嬗本就缘浅。
如此想来,玉和尚释怀一笑,静悄悄坐在周嬗的旁边,也不把人叫醒,任凭周嬗睡得东倒西歪,撞到灯架上,一脸茫然地惊醒。
周嬗揉揉额角,坐起来伸懒腰,迷糊问:“秃驴,你怎么不叫醒我?”
玉和尚笑:“施主在佛座下入眠,说明与佛有缘,既是缘分,贫僧又怎能打扰?”
周嬗看这秃驴一眼,欲言又止,拾起自己的话本,随口道:“走罢。”
于是他们并肩走出宝殿,一推开殿门,秋雨疏斜,雨中佛寺、佛塔林立,它们伫在雨幕中,皆是深青色的、沉默的剪影。周嬗沿着抄手小步蹦跳,走几步又折回去,他瞧见一口大缸,缸中睡莲已枯死,还剩下几尾金鱼,秋雨在水面落下涟漪,一圈一圈地荡开,金鱼在水底吐泡。
“施主,那些鱼不能吃。”玉和尚一脸严肃地提醒。
周嬗对他翻白眼。
玉和尚抬头看看天色,忽然心有触动,问了一句奇怪的话,和尚问:“施主喜欢张御史么?”
周嬗闻言险些摔一个跟头,他也许是不满,又或是忸怩道:“秃驴,你一个出家人,问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作甚?小心佛祖说你六根不净。”
真奇怪,若不是秃驴问他,他还真没好好思索过这个问题。
他喜欢张瑾为么?
周嬗脸有点红,他在廊下打转,也不说话,秋雨斜斜沾湿他的一小半肩膀,他浑然不觉,背在身后的手指绞在一起,他听见自己的心跳。
过了半晌,周嬗小声说:“他烦得很,但我不讨厌他。”
玉和尚了然一笑:“既然如此,施主思念他么?”
周嬗垂下眸子,没有否认:“一点点,有一点点想他。”他知道自己跑出来,张瑾为肯定着急,说不定已经找了他许久,他觉得对不住张瑾为。
玉和尚道:“贫僧认为,施主与张御史的缘分未尽。”
周嬗恼怒道:“你这秃驴怎么回事!我辛辛苦苦跑出来,你又咒我,偏说我与他缘分未尽,缘分未尽……不就是会被他找到么……”
他又想起那个怪梦,里头的鬼仙说他要和张瑾为作生生世世的夫妻,真是气煞人也!
说着,他又有些急了,威胁道:“明日我就去镖局找人,后日就南下去武昌府。秃驴,你不许再咒我,不然我就不让你和我一起走!”
口是心非。
玉和尚掩去嘴角的笑意,跟在周嬗的身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
周嬗说到做到,第二日就去了洛阳的一家镖局,请人驱使马车,送他到达武昌府。
那镖局名“的卢”,坐镇的是个女人,脸长得俏丽,体形却很是魁梧,一身的腱子肉,作男人打扮。周嬗见了有点怕她,觉得她能一拳打飞自己。
女人自称卢二娘,在藤椅上翘着二郎腿,瞧见周嬗与玉和尚走进来,挑了挑眉,奇道:“一个带面具的小娃娃,一个有武功的和尚,啧,稀奇的组合。”
周嬗憋一口气,强装镇定地问:“我要去武昌府,想请你们镖局来几个人保护我,最好会驾驭马车,功夫也要过得去,这要多少的银子?”
只听卢二娘淡淡道:“你旁边那个和尚武功也不差,何须老娘再派几个人?小娃娃,你口气不小,张口就是银子,我劝你小心点,哪日碰到不讲理的,被坑了可别哭。”
周嬗被这女人说得一噎,一肚子的话全堵在喉咙,他还是不了解这些江湖人的做派,半个月来总是碰壁。他不屈不挠道:“敢问阁下是不愿接手么?我与那和尚皆是清白的身份,你若要看,我也有路引与你看看。”说着,便要掏出路引和符牒。
后头的玉和尚不着痕迹地叹口气。
卢二娘嗤笑一声:“路引?此物于江湖中人而言,最是无用,想伪造多少,就能伪造多少。小娃娃,我实话告诉你罢,近来江湖上有人重金悬赏玉和尚的脑袋,说他伤了皇子,还抢了狗皇帝的亲女儿,罪不可赦,一颗脑袋就值万两黄金。老娘活了半辈子,功夫好不好另说,眼光却是公认的毒辣,有些话老娘不想揭穿,还请您另找他人。这生意,老娘可没胆子做!”说罢,她转身就要走。
周嬗闻言心中大惊,脸色一瞬煞白,他藏在斗篷里的手紧紧攥着,指甲陷入皮肉,痛得他浑身一激灵。
“别怕。”玉和尚从周嬗身后走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追上去,朗声道,“二娘,请留步。”
“死秃驴。”卢二啐一口,满脸不耐烦地转过身,“老娘晓得你是方缘那赖皮铁公鸡,你一出现,准没好事!上次招惹了少林寺可能大师,这次居然敢招惹京城里的王八羔子,我看你真是活腻了!”
玉和尚苦笑,他忽觉袖子被人扯住,余光一扫,瞧见周嬗焦急的脸。他诚恳道:“二娘,你也知道的,天底下最高贵的地方不好待,这孩子在那里面待得不自在,一心想走,贫僧又素来与他交好,便顺手带他走了。二娘,只需你送我们到武昌府,其余的事你不必担心,不会让锦衣卫查到你们的卢镖局的头上。”
那卢二娘沉默片刻,没作回答,而是问周嬗:“小娃娃,你一个人逃出来,有想好之后怎么活下去么?”
“我……”周嬗低下头。
他确实还没想好。
包袱里的金银财物,足够他在小地方活上好长一阵子,可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仔细想来,自己学诗作赋,若是能改变容貌,考个举人,在县里当个私塾先生,或进衙门混口皇粮吃吃也算不错,但终究还是风险较大,保不齐哪日锦衣卫找上门来。又或者他写话本赚润笔费,他的女红也学得不错,在江南的乡下种种菜、写写书、做针线活儿补贴家用,也是条出路。
他想,世间有万法,总有一条自己的路。
很好,又是那个秃驴。
张瑾为指腹擦过肚兜上绣的鸳鸯,思绪纷乱,他勉强定了定神,发现自己手里拿的竟是肚兜,那肚兜颇有些奇怪,胸前似乎塞了许多棉花。
他没太在意,或者说这一点不是很重要,他只当是周嬗在宫里过得不好,发育晚了,他也不是很在意那些事。
但他们确实还未圆过房。
张瑾为放回肚兜,合上庋具,大致思索后,确定了周嬗会去哪里——
江南。
第29章 伽蓝
在洛阳时, 周嬗问玉和尚,他们能不能走慢一点, 他想绕路去一趟武昌府,再从武昌府乘船而下,顺江流,直到应天府。
玉和尚提醒道:“留都虽说都是老臣,但也有锦衣卫、东厂值守,施主确定要去么?”
周嬗道:“去看看,不行的话就算了。”
他们正坐在洛阳白马寺里, 此地乃西天佛祖在中原传教的第一步, 而洛阳又是千佛之都,寺庙众多, 玉和尚带着周嬗四处蹭饭。
洛阳多佛, 也多儒, 既是伽蓝之城,也是耆英荟萃之地。周嬗在洛阳待了三日, 见了好几场文人结社, 从二程洛学辩到阳明心学, 他就凑热闹去听, 披直裰, 戴幅巾, 还拿把折扇, 一副风流书生的样子。
装完书生,在城里大吃一顿, 他又乖乖回到白马寺,同玉和尚住在僧舍里,每夜坐在青灯古佛之下, 看新买的风月本子。
玉和尚专心念经,敲着木鱼,吭吭的声音在偌大的宝殿里回响,偶尔书页翻动,殿外佛铃阵阵,忽然下起了秋雨,淅淅沥沥,寒气从门缝挤进来。
周嬗抖了一下,合上书页,双手环胸,抱怨道:“好冷!秃驴,你念完经了么?”
“施主若是急着睡觉,大可以自己先回去。”玉和尚手不停,仍规律地敲木鱼。他实在是个奇怪的和尚,虔诚敬佛,每日的僧侣课业一件不落,可手上却血迹斑斑,又贪财,矛盾得很。
周嬗不敢一个人睡,他怕黑。以往夜里都有宫女太监轮流守夜,他要听见屋外人的动静,才能安心闭上眼睛。而过去的一年里,他几乎习惯了枕边有个人,如今天又渐渐冷下来,他有时半夜下意识伸手摸人,却只能摸一个空。
所以无论如何,周嬗一定要等玉和尚念完经,叫人回僧舍陪自己睡觉,他躺榻上睡,和尚就坐在一旁,打坐歇息。
又过半个时辰,玉和尚起身,挑了挑长明灯的灯心,宝殿里光线亮了几分,灯影绰绰,照得佛像好似微泛金光。他挑完灯心,正欲叫周嬗走,却见那人跪在蒲团上,额头顶着功德箱,手里的风月本子掉地,竟是睡着了。
玉和尚沉默片刻。
他走上前,要去扶起周嬗,手堪堪触到周嬗的头发,却收了回来。抬眸,他见佛陀不语,只一昧垂目俯瞰众生,诸天莲花在佛陀身后绽放。佛说缘起缘灭,世间百苦,你已执着于金钱,何苦再执着于其他?
而他与周嬗本就缘浅。
如此想来,玉和尚释怀一笑,静悄悄坐在周嬗的旁边,也不把人叫醒,任凭周嬗睡得东倒西歪,撞到灯架上,一脸茫然地惊醒。
周嬗揉揉额角,坐起来伸懒腰,迷糊问:“秃驴,你怎么不叫醒我?”
玉和尚笑:“施主在佛座下入眠,说明与佛有缘,既是缘分,贫僧又怎能打扰?”
周嬗看这秃驴一眼,欲言又止,拾起自己的话本,随口道:“走罢。”
于是他们并肩走出宝殿,一推开殿门,秋雨疏斜,雨中佛寺、佛塔林立,它们伫在雨幕中,皆是深青色的、沉默的剪影。周嬗沿着抄手小步蹦跳,走几步又折回去,他瞧见一口大缸,缸中睡莲已枯死,还剩下几尾金鱼,秋雨在水面落下涟漪,一圈一圈地荡开,金鱼在水底吐泡。
“施主,那些鱼不能吃。”玉和尚一脸严肃地提醒。
周嬗对他翻白眼。
玉和尚抬头看看天色,忽然心有触动,问了一句奇怪的话,和尚问:“施主喜欢张御史么?”
周嬗闻言险些摔一个跟头,他也许是不满,又或是忸怩道:“秃驴,你一个出家人,问这些情情爱爱的东西作甚?小心佛祖说你六根不净。”
真奇怪,若不是秃驴问他,他还真没好好思索过这个问题。
他喜欢张瑾为么?
周嬗脸有点红,他在廊下打转,也不说话,秋雨斜斜沾湿他的一小半肩膀,他浑然不觉,背在身后的手指绞在一起,他听见自己的心跳。
过了半晌,周嬗小声说:“他烦得很,但我不讨厌他。”
玉和尚了然一笑:“既然如此,施主思念他么?”
周嬗垂下眸子,没有否认:“一点点,有一点点想他。”他知道自己跑出来,张瑾为肯定着急,说不定已经找了他许久,他觉得对不住张瑾为。
玉和尚道:“贫僧认为,施主与张御史的缘分未尽。”
周嬗恼怒道:“你这秃驴怎么回事!我辛辛苦苦跑出来,你又咒我,偏说我与他缘分未尽,缘分未尽……不就是会被他找到么……”
他又想起那个怪梦,里头的鬼仙说他要和张瑾为作生生世世的夫妻,真是气煞人也!
说着,他又有些急了,威胁道:“明日我就去镖局找人,后日就南下去武昌府。秃驴,你不许再咒我,不然我就不让你和我一起走!”
口是心非。
玉和尚掩去嘴角的笑意,跟在周嬗的身后,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
……
周嬗说到做到,第二日就去了洛阳的一家镖局,请人驱使马车,送他到达武昌府。
那镖局名“的卢”,坐镇的是个女人,脸长得俏丽,体形却很是魁梧,一身的腱子肉,作男人打扮。周嬗见了有点怕她,觉得她能一拳打飞自己。
女人自称卢二娘,在藤椅上翘着二郎腿,瞧见周嬗与玉和尚走进来,挑了挑眉,奇道:“一个带面具的小娃娃,一个有武功的和尚,啧,稀奇的组合。”
周嬗憋一口气,强装镇定地问:“我要去武昌府,想请你们镖局来几个人保护我,最好会驾驭马车,功夫也要过得去,这要多少的银子?”
只听卢二娘淡淡道:“你旁边那个和尚武功也不差,何须老娘再派几个人?小娃娃,你口气不小,张口就是银子,我劝你小心点,哪日碰到不讲理的,被坑了可别哭。”
周嬗被这女人说得一噎,一肚子的话全堵在喉咙,他还是不了解这些江湖人的做派,半个月来总是碰壁。他不屈不挠道:“敢问阁下是不愿接手么?我与那和尚皆是清白的身份,你若要看,我也有路引与你看看。”说着,便要掏出路引和符牒。
后头的玉和尚不着痕迹地叹口气。
卢二娘嗤笑一声:“路引?此物于江湖中人而言,最是无用,想伪造多少,就能伪造多少。小娃娃,我实话告诉你罢,近来江湖上有人重金悬赏玉和尚的脑袋,说他伤了皇子,还抢了狗皇帝的亲女儿,罪不可赦,一颗脑袋就值万两黄金。老娘活了半辈子,功夫好不好另说,眼光却是公认的毒辣,有些话老娘不想揭穿,还请您另找他人。这生意,老娘可没胆子做!”说罢,她转身就要走。
周嬗闻言心中大惊,脸色一瞬煞白,他藏在斗篷里的手紧紧攥着,指甲陷入皮肉,痛得他浑身一激灵。
“别怕。”玉和尚从周嬗身后走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追上去,朗声道,“二娘,请留步。”
“死秃驴。”卢二啐一口,满脸不耐烦地转过身,“老娘晓得你是方缘那赖皮铁公鸡,你一出现,准没好事!上次招惹了少林寺可能大师,这次居然敢招惹京城里的王八羔子,我看你真是活腻了!”
玉和尚苦笑,他忽觉袖子被人扯住,余光一扫,瞧见周嬗焦急的脸。他诚恳道:“二娘,你也知道的,天底下最高贵的地方不好待,这孩子在那里面待得不自在,一心想走,贫僧又素来与他交好,便顺手带他走了。二娘,只需你送我们到武昌府,其余的事你不必担心,不会让锦衣卫查到你们的卢镖局的头上。”
那卢二娘沉默片刻,没作回答,而是问周嬗:“小娃娃,你一个人逃出来,有想好之后怎么活下去么?”
“我……”周嬗低下头。
他确实还没想好。
包袱里的金银财物,足够他在小地方活上好长一阵子,可也不是长久之计。他仔细想来,自己学诗作赋,若是能改变容貌,考个举人,在县里当个私塾先生,或进衙门混口皇粮吃吃也算不错,但终究还是风险较大,保不齐哪日锦衣卫找上门来。又或者他写话本赚润笔费,他的女红也学得不错,在江南的乡下种种菜、写写书、做针线活儿补贴家用,也是条出路。
他想,世间有万法,总有一条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