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六哥?”而一旁的周嬗一见道人,主动起身,苍白的脸上浮出淡淡的红晕,圆眼微微睁大,语气欣喜万分,“你回京城了?”
六哥?
张瑾为愣在原地。他同公主一路走来,只听公主叫人皇兄、皇姐……
六哥!真是亲昵的称呼。
张瑾为心里忽然不是滋味,他自嘲一笑,怎对着公主的亲哥哥吃上醋了?
一旁的周嬗毫无知觉。自周珩及冠后,不顾永昌帝的反对,痴迷修道,四处云游,这几年周嬗难得见他一面。但幼时的记忆永不褪色,他仍念着周珩对他的好,谁对他好,他就会亲近谁,他向来是这样的人。
道人快步走到周嬗面前,笑道:“我快两年不曾回京,再不回来,父皇可又要不满了。嬗妹,我才听说你嫁了人,驸马待你还好么?”
说罢,道人看向张瑾为,露出惊讶的神情:“这位就是妹夫?”
周嬗点头,他目光复杂看一眼张瑾为,道:“是……六哥放心,我过得很好。”
“微臣恭请六皇子福安。”张瑾为神色淡定,起身行礼,“微臣与公主成婚已有一个月,还不知六皇子与公主关系甚好。既然如此,日后还请六皇子多多担待,六皇子放心,微臣定不会辜负公主。”
周嬗莫名觉得这人在阴阳怪气。
他看向张瑾为的眼神愈发复杂,有点摸不着这人的心思。
那厢六皇子周珩也笑着回礼:“我早有耳闻姑苏张怀玉的大名,嬗妹又是个好诗书的,你们二位结作夫妻,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周嬗险些扶额。
没想到周珩也是个冤家,三言两语就把他给卖了!好嘛,之后应付起张瑾为更麻烦了!
张瑾为闻言却只是笑,心道嬗妹嬗妹,听得人心烦。他脸上风轻云淡:“恐怕万岁爷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站在这儿也不太妥当,微臣见公主旁边还有位置,六皇子,请坐吧。”
于是三个人就这样微妙地并排而坐,周嬗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只好垂下头,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银筷子,心想怎么还不开席?
开席了他就能松一口气,专心看几个亲王斗法。他们年年宫宴都要斗法,费劲力气讨永昌帝的欢心,连着他们的母妃,献珍奇、进美人,只博永昌帝一笑。
永昌帝笑了,才有可能夸奖几句儿子,得了夸奖,似乎就离那太子之位不远了。
今年的宫宴想必好看得紧。
周嬗抬起眼眸,遥遥看一眼坐在前头的周琮。这位裕王殿下不过短短小半个月,竟瘦了整整一圈,原先凌厉的面容越发尖锐,一双吊梢眼既是疲惫,又迸发出诡异的光彩。他不断看向龙椅,痴迷且慌张,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癫的姿态。
据王襄打探的消息,自那日江浙丝绸一案东窗事发,永昌帝命人封锁一切相关讨论,朝廷上下安静如死水。但老人唯独不见裕王,也不见沈贵妃。老人吊着年轻儿子的气,一面折磨周琮的意志,一面又给周琮些许的希望,短短十几日,对周琮来说,恐怕足有十几年之漫长。
周嬗心里冷笑。
还不够,如此之蠢坏的一个废物,周琮所受的折磨与惩罚还远远不够。
——他永远忘记不了七岁那年,十七岁的周琮要验他的身子,他死活不肯,结果被推入水池,差点丧命。
咔哒。
银筷从筷枕上掉落,周嬗回过神,恍惚听见张瑾为小声唤道:“公主……公主?”
周嬗才发觉自己手脚冰凉,他偏头勉强一笑:“发呆而已,驸马不必担心。”
“如若身子不适,公主一定要说。”张瑾为低声道。人方才好好的,忽然脸色煞白,可把他吓一跳,几乎是瞬间想起半个月前病恹恹的少女。他沿着妻子“发呆”的方向瞧去,蓦然看见神神叨叨的裕王,素来明月清风的眼眸顿时暗了一暗。
“我……”周嬗正欲再说什么,突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整座保和殿陷入绝对的寂静。
一个太监扯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离席,行屈礼,口中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永昌帝年过五十,已是天命之年。他是个瘦高的老人,岁月在威严的脸上留下皱褶、瘢痕,却隐约可见年轻时的俊朗。老人身裹龙袍,迈四方步,被皇后郭氏搀扶着,神色严肃坐到龙椅之上。
“免礼。”永昌帝道。
“免礼——”太监又喊,尖利的嗓音在偌大的保和殿回荡。
周嬗便回到位子上,天冷,内廷的太监宫女给凳子上都放了软垫,他方才跪得有些久,坐下时腿麻。
“先用饭吧,垫垫肚子,空腹吃酒,朕老了,撑不住。”永昌帝笑笑,他平日里不拘言笑,或许只有在家宴这等私密的场合,才能露出父亲与兄弟的慈爱模样。
即使他是大宁的君父。
周嬗不爱参加宫宴,一是不想见这位至高无上的君父,二是不想见这群烦人的宗亲。若不是不好年年都要装病,他实在不想来。当然,宫宴也不是没好处,比如面前的丝窝虎眼糖、什锦海味杂烩、冰鸭……皆是不可多得的宫廷美味。佐的酒更是御酒房百年的心血——太禧白,更有冬日难见的瓜果若干。总之不来最好,来了,只要不找他周嬗麻烦,也不算白来。
因帝尚儒,诸宗亲用饭时谨记“不言不语”。等永昌帝放下金筷,端起酒樽,寂静的大殿里方才回响欢声笑语,众人举杯,共祝新年。
酒过三巡,很快就有皇子与后妃按捺不住心思了。只见最上首的一位美艳华贵的女人款款起身,眼角已有细细的纹路,她一颦一笑皆风情万种,脸色却格外苍白,正是裕王的生母——贵妃沈氏,闺名楚蔹。
沈贵妃端着酒樽,小心翼翼笑道:“今个儿正值新久交替之际,陛下为国事操劳一整年,臣妾有感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便特地让教坊司准备了一些新奇的杂耍。陛下,臣妾这就……”
“不急。”永昌帝淡淡打断她的话。老人神色不变,唇角的笑意却少了三分。
沈贵妃一愣,赔笑道:“是臣妾唐突!臣妾这就叫他们缓缓!”
殿内陷入寂静。
消息灵通的宗亲,知道永昌帝是在不满;不问世事的,也晓得气氛不对,便都停了筷子。
永昌帝闭上眼睛,旋即睁开,忽然话锋一转,问:“珩儿今年回京了么?”
“回父皇,儿臣在。”道士打扮的周珩连忙出席,跪在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尤其是那些皇子,一个个眼神晦暗。
永昌帝远远看了周珩好几眼,一拍桌子,笑骂道:“臭小子,就数你过得最快活!不要封地,也不要娶妻,五湖四海到处风流。哼,总有一天要忘了你还有个皇帝的爹!”
“儿臣知错。”周珩也笑,毕恭毕敬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说到底儿臣是父皇的儿子,总要担起责任,一昧自己快活,可像个什么样?”
这话把永昌帝哄笑了,老人招招手,道:“珩儿,你过来,让朕看看。”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一偏,落在周嬗的身上。这老人突然软下许多,嘴角带笑,又道:“嬗儿,你也过来。”
周嬗停下筷子,与年老的君父对视片刻。
他活了十八年,第一次被永昌帝叫到面前。
第14章 君心
周嬗从未这样近地站在永昌帝面前。
幼时他体弱,静妃又整日心神不宁,老疑心有人要害她,鲜少踏出宫门一步。直到周嬗七岁,该去尚书房启蒙时,她才勉勉强强松了口,叫玉汐每日送周嬗上学。
后来周嬗“失足落水”,静妃再次变得惊魂不定,夜夜惊醒,严禁周嬗离开她的视线。宫宴、游会……静妃一概称病推脱,连带着周嬗,在宫里活成了一对隐形人。
等静妃撒手人寰,周嬗没了“照顾母妃”的借口,必须参与宫宴。于是他总是远远瞧一眼永昌帝,只依稀记得是个高瘦的老人,再无其他印象。
“嬗儿。”老人如此唤他,就好像他是老人中意的那些孩子,语气亲昵又慈爱。
周嬗莫名一阵恶心。
他乖顺跟在六皇子的后头,垂着头,一副娴静的模样。一步两步三步,织金的团花毯子,上百人打量的目光,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他走得几欲想吐。
“嬗儿,抬头,让朕好好看看你。”永昌帝叹息一声。
于是周嬗强忍不适,先福了福身子,尔后微微抬起下巴,露出一个贤淑的笑容——此时此刻他是个绝对顺从的“女儿”。
他第一次看清自己亲爹。
一个平平无奇的老人,厚重的龙袍似乎随时能压垮他干瘦的身子,也难怪那么多皇子蠢蠢欲动,眼巴巴盯着太子之位、甚至皇帝之位。
永昌帝也在看他。
老人的脸上一瞬浮现出恍惚的神情,好像透过周嬗瞥见了某位故人的影子,待到老人开口,语气中竟带了几分落寞:“好孩子,别拘着礼,你被静妃养得很好、很好……静妃早逝,是朕对不住你们母女。”
六哥?
张瑾为愣在原地。他同公主一路走来,只听公主叫人皇兄、皇姐……
六哥!真是亲昵的称呼。
张瑾为心里忽然不是滋味,他自嘲一笑,怎对着公主的亲哥哥吃上醋了?
一旁的周嬗毫无知觉。自周珩及冠后,不顾永昌帝的反对,痴迷修道,四处云游,这几年周嬗难得见他一面。但幼时的记忆永不褪色,他仍念着周珩对他的好,谁对他好,他就会亲近谁,他向来是这样的人。
道人快步走到周嬗面前,笑道:“我快两年不曾回京,再不回来,父皇可又要不满了。嬗妹,我才听说你嫁了人,驸马待你还好么?”
说罢,道人看向张瑾为,露出惊讶的神情:“这位就是妹夫?”
周嬗点头,他目光复杂看一眼张瑾为,道:“是……六哥放心,我过得很好。”
“微臣恭请六皇子福安。”张瑾为神色淡定,起身行礼,“微臣与公主成婚已有一个月,还不知六皇子与公主关系甚好。既然如此,日后还请六皇子多多担待,六皇子放心,微臣定不会辜负公主。”
周嬗莫名觉得这人在阴阳怪气。
他看向张瑾为的眼神愈发复杂,有点摸不着这人的心思。
那厢六皇子周珩也笑着回礼:“我早有耳闻姑苏张怀玉的大名,嬗妹又是个好诗书的,你们二位结作夫妻,不失为一桩好姻缘。”
周嬗险些扶额。
没想到周珩也是个冤家,三言两语就把他给卖了!好嘛,之后应付起张瑾为更麻烦了!
张瑾为闻言却只是笑,心道嬗妹嬗妹,听得人心烦。他脸上风轻云淡:“恐怕万岁爷马上就要到了,我们站在这儿也不太妥当,微臣见公主旁边还有位置,六皇子,请坐吧。”
于是三个人就这样微妙地并排而坐,周嬗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只好垂下头,手指有一下没一下拨弄着银筷子,心想怎么还不开席?
开席了他就能松一口气,专心看几个亲王斗法。他们年年宫宴都要斗法,费劲力气讨永昌帝的欢心,连着他们的母妃,献珍奇、进美人,只博永昌帝一笑。
永昌帝笑了,才有可能夸奖几句儿子,得了夸奖,似乎就离那太子之位不远了。
今年的宫宴想必好看得紧。
周嬗抬起眼眸,遥遥看一眼坐在前头的周琮。这位裕王殿下不过短短小半个月,竟瘦了整整一圈,原先凌厉的面容越发尖锐,一双吊梢眼既是疲惫,又迸发出诡异的光彩。他不断看向龙椅,痴迷且慌张,整个人呈现出一种近乎疯癫的姿态。
据王襄打探的消息,自那日江浙丝绸一案东窗事发,永昌帝命人封锁一切相关讨论,朝廷上下安静如死水。但老人唯独不见裕王,也不见沈贵妃。老人吊着年轻儿子的气,一面折磨周琮的意志,一面又给周琮些许的希望,短短十几日,对周琮来说,恐怕足有十几年之漫长。
周嬗心里冷笑。
还不够,如此之蠢坏的一个废物,周琮所受的折磨与惩罚还远远不够。
——他永远忘记不了七岁那年,十七岁的周琮要验他的身子,他死活不肯,结果被推入水池,差点丧命。
咔哒。
银筷从筷枕上掉落,周嬗回过神,恍惚听见张瑾为小声唤道:“公主……公主?”
周嬗才发觉自己手脚冰凉,他偏头勉强一笑:“发呆而已,驸马不必担心。”
“如若身子不适,公主一定要说。”张瑾为低声道。人方才好好的,忽然脸色煞白,可把他吓一跳,几乎是瞬间想起半个月前病恹恹的少女。他沿着妻子“发呆”的方向瞧去,蓦然看见神神叨叨的裕王,素来明月清风的眼眸顿时暗了一暗。
“我……”周嬗正欲再说什么,突然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整座保和殿陷入绝对的寂静。
一个太监扯嗓子喊道:“皇上驾到——”
众人纷纷离席,行屈礼,口中道:“吾皇万岁万万岁。”
永昌帝年过五十,已是天命之年。他是个瘦高的老人,岁月在威严的脸上留下皱褶、瘢痕,却隐约可见年轻时的俊朗。老人身裹龙袍,迈四方步,被皇后郭氏搀扶着,神色严肃坐到龙椅之上。
“免礼。”永昌帝道。
“免礼——”太监又喊,尖利的嗓音在偌大的保和殿回荡。
周嬗便回到位子上,天冷,内廷的太监宫女给凳子上都放了软垫,他方才跪得有些久,坐下时腿麻。
“先用饭吧,垫垫肚子,空腹吃酒,朕老了,撑不住。”永昌帝笑笑,他平日里不拘言笑,或许只有在家宴这等私密的场合,才能露出父亲与兄弟的慈爱模样。
即使他是大宁的君父。
周嬗不爱参加宫宴,一是不想见这位至高无上的君父,二是不想见这群烦人的宗亲。若不是不好年年都要装病,他实在不想来。当然,宫宴也不是没好处,比如面前的丝窝虎眼糖、什锦海味杂烩、冰鸭……皆是不可多得的宫廷美味。佐的酒更是御酒房百年的心血——太禧白,更有冬日难见的瓜果若干。总之不来最好,来了,只要不找他周嬗麻烦,也不算白来。
因帝尚儒,诸宗亲用饭时谨记“不言不语”。等永昌帝放下金筷,端起酒樽,寂静的大殿里方才回响欢声笑语,众人举杯,共祝新年。
酒过三巡,很快就有皇子与后妃按捺不住心思了。只见最上首的一位美艳华贵的女人款款起身,眼角已有细细的纹路,她一颦一笑皆风情万种,脸色却格外苍白,正是裕王的生母——贵妃沈氏,闺名楚蔹。
沈贵妃端着酒樽,小心翼翼笑道:“今个儿正值新久交替之际,陛下为国事操劳一整年,臣妾有感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便特地让教坊司准备了一些新奇的杂耍。陛下,臣妾这就……”
“不急。”永昌帝淡淡打断她的话。老人神色不变,唇角的笑意却少了三分。
沈贵妃一愣,赔笑道:“是臣妾唐突!臣妾这就叫他们缓缓!”
殿内陷入寂静。
消息灵通的宗亲,知道永昌帝是在不满;不问世事的,也晓得气氛不对,便都停了筷子。
永昌帝闭上眼睛,旋即睁开,忽然话锋一转,问:“珩儿今年回京了么?”
“回父皇,儿臣在。”道士打扮的周珩连忙出席,跪在地上。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的身上,尤其是那些皇子,一个个眼神晦暗。
永昌帝远远看了周珩好几眼,一拍桌子,笑骂道:“臭小子,就数你过得最快活!不要封地,也不要娶妻,五湖四海到处风流。哼,总有一天要忘了你还有个皇帝的爹!”
“儿臣知错。”周珩也笑,毕恭毕敬道,“这次回来,就不走了,说到底儿臣是父皇的儿子,总要担起责任,一昧自己快活,可像个什么样?”
这话把永昌帝哄笑了,老人招招手,道:“珩儿,你过来,让朕看看。”
他顿了顿,锐利的目光一偏,落在周嬗的身上。这老人突然软下许多,嘴角带笑,又道:“嬗儿,你也过来。”
周嬗停下筷子,与年老的君父对视片刻。
他活了十八年,第一次被永昌帝叫到面前。
第14章 君心
周嬗从未这样近地站在永昌帝面前。
幼时他体弱,静妃又整日心神不宁,老疑心有人要害她,鲜少踏出宫门一步。直到周嬗七岁,该去尚书房启蒙时,她才勉勉强强松了口,叫玉汐每日送周嬗上学。
后来周嬗“失足落水”,静妃再次变得惊魂不定,夜夜惊醒,严禁周嬗离开她的视线。宫宴、游会……静妃一概称病推脱,连带着周嬗,在宫里活成了一对隐形人。
等静妃撒手人寰,周嬗没了“照顾母妃”的借口,必须参与宫宴。于是他总是远远瞧一眼永昌帝,只依稀记得是个高瘦的老人,再无其他印象。
“嬗儿。”老人如此唤他,就好像他是老人中意的那些孩子,语气亲昵又慈爱。
周嬗莫名一阵恶心。
他乖顺跟在六皇子的后头,垂着头,一副娴静的模样。一步两步三步,织金的团花毯子,上百人打量的目光,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他走得几欲想吐。
“嬗儿,抬头,让朕好好看看你。”永昌帝叹息一声。
于是周嬗强忍不适,先福了福身子,尔后微微抬起下巴,露出一个贤淑的笑容——此时此刻他是个绝对顺从的“女儿”。
他第一次看清自己亲爹。
一个平平无奇的老人,厚重的龙袍似乎随时能压垮他干瘦的身子,也难怪那么多皇子蠢蠢欲动,眼巴巴盯着太子之位、甚至皇帝之位。
永昌帝也在看他。
老人的脸上一瞬浮现出恍惚的神情,好像透过周嬗瞥见了某位故人的影子,待到老人开口,语气中竟带了几分落寞:“好孩子,别拘着礼,你被静妃养得很好、很好……静妃早逝,是朕对不住你们母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