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刘郊在一旁算着青州的帐。
朝廷的灾款给的是官府,文家拦在上面没人敢问。姚瑶这个钦差看着风光,可惜诏书上写的是“协理赈灾一事。”实际上财政之权一样都没沾。可是分明款项已经到了官府,却迟迟没有下放给叶屏和姚瑶,几次三番派人去问,全部被人用“款项有疑”挡了回来。
走投无路的姚瑶和叶屏没有办法,只能开了自己的私库用以买粮赈灾,顺便在城中发布通告,看一看有没有义士用以捐款。
通告是李逢执笔,写的动人肺腑。可惜即使赏纱会刚过不久,许多商贾还没有离开青州城,最后收上来的款项依然屈指可数。
刘郊手中的帐,六成以上来自叶将军攒了多年的俸禄和姚小姐当掉的三条街嫁妆,剩下三成来自一些受灾较小愿出绵薄之力的百姓和小商贩,反倒是世家和大商贾作壁上观不屑一顾,仅占了一成多一点。
刘郊用算盘打了许多遍,最后不着痕迹的叹了口气。她拉过姚瑶,一笔一笔地给她解释过去,请她的命令。
“就这些?”
“就这些。”刘郊无奈道,“姚大人,有一点是一点,先着人去买罢。”
姚瑶一拍桌子,怒道,“文家要做什么?抗旨不尊,他们要造反?!那些商贾手中的存粮已经贵成天价了。烟州到青州就算是走也能在五日里走到,放着好好的官仓不用,让地方自己赎买?!”
这时李逢匆匆进了屋中,外面天气炎热,他甫一坐下就给自己倒了杯水。余光中看到了没有合上的账簿,顷刻就知道了刚才这两人在讨论些什么。
“刚才我出去,文家在官府之外,自己又设立了一个粥棚。”李逢桃花眼弯了弯,可惜没有染上笑意,“世家要的是不留把柄,要的是人民声望。”
“他们抢占民田,还有人记着他的好?我看是自暴自弃,左右都一身脏了。”姚瑶咬牙切齿的说。
“百姓们久旱逢甘霖。”刘郊低眉从姚瑶手下已经被揉成一团的纸页扯了出来,“且不说这些,论迹不论心,左右百姓们是有粥喝的。当务之急把这些钱财变成粮草才是紧要的。”
她抬眸看了看姚瑶,“大人可有信得过的行商之人?”
姚瑶的脸涨红,支吾了半晌没有说话。她这几日备受打击的很。她一举中第,本来以为此次来到青州能够大展宏图,不曾想却是吃了一嘴的灰。若是没有刘郊和李逢,她连那些零零碎碎的账册都理不清楚,遑论分坊发药、疫病预防这些。
刘郊很平静,她没什么意外,“那恕我逾越了。”
“好、好。”姚瑶蹭了蹭自己烧的滚烫的脸侧,“妹妹有信得过的人?”
“嗯。”刘郊把账册誊写了一份,“一个叫陈润,一个叫宣许。西南商路初开,能和西北商路如此迅速地产生勾连,他们二人功不可没。”
姚瑶疑惑的问,“姓宣?”
刘郊说,“天下姓宣的何其之多。姚大人,用人不疑。”
————————
可惜时势多变,粮草药物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宋简那边出了大的状况。
从三日前开始,城外出现了许多腹泻的人群。在这个缺药少食的档口,哪怕是小病也是致命的。宋简开始以为是什么传染性的病变,于是把人隔离开来观察了几日,最后却发现只是单纯的腹痛呕吐,没有瘟疫的特征。
陈润和宣许去采买粮草,于是陪在宋简身边的变成了顾兰。
“哪里出了问题。”顾兰皱眉道,“后厨我盯过,保证无人下药——何况给百姓下药能得来什么好处?”
宋简把脉,眉头紧锁。
“一个症状,却不是瘟疫。”宋简觉得头疼,“难道是水源有问题?”
“我也盯过,水都是煮沸过才用的。”
“那只有一种可能了。”宋简站起身来,“粮草有问题。”
顾兰震惊道,“这怎么可能?粥都是官府煮的。送进关之前,叶将军也亲自查过。”
“他们查粮不会一袋袋查过去,大有可为的多了。十斗好米配一斗劣米,任你是火眼金睛也看不出来。”他把人一把拉起,“走,我们去看看。”
叶屏在此时翻身下了马。
宋简顿了顿脚步,虽然他和乔河一个样子不太喜欢这个棺材脸,但是眼下需要叶将军的名头对抗官府,所以拽着人的袖子就往前拖。
叶屏一个人高马大愣是被宋简惊人的手劲儿拽了一个趔趄。
“做什么?”叶将军把自己的衣袖抢回来,皱眉道。
“去给你自己擦屁股。”宋简压低了声音,“叶屏,你自己盯过的粮草都不能确定没有问题?”
“这批粮由官仓来。”叶屏说,“时间紧,照例五中选一进行排查。叶执当时在旁边看了全程,粮草从头到尾都没有问题。”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到了官府设置的赈灾处。顾兰和叶屏对视了一眼,没有选择惊动官府的人——毕竟青州的官府而今姓文,两个人纵身一跳跃上墙头,翻了过去。
“?”宋简要闹了。
顾兰落地才想起来这个只有三脚猫功夫的脆皮毒师,撇了撇嘴重新回墙上把人拽进了后厨。
不是饭点,后厨无人。几个人找到位置,开始翻检。不过比起宋简和顾兰,叶屏又多了一层考量——当年庆州之战后文家的那笔糊涂账还没有着落。十二部为何会做这一笔无法确定盈亏的买卖还没有定论。
翻找的很快。
宋简含着笑看向叶屏,只可惜语气冷淡。
“五中选一?”
五中选一,仅那一袋是好粮。剩下的看过去,十斗中掺杂了至少五斗的霉粮。
“叶将军,素闻守备军治军森严。”宋简把那些霉粮踹倒在地,“没曾想西北守备军中竟然能越过将军同其他人沾亲带故有所勾连。”
顾兰看着那些粮草,心中突然划过不好的预感。
“粮草掺霉,文家不是傻子。他们该知道我们迟早能够查到这件事情。”这辈子变化太大,前世的经验全部沦为无稽之谈,顾兰从眼下的局势分析,还没等他开口,宋简就冷笑一声,跟上了她的话音。
“饥饿的流民是全天下最容易受到煽动的群体,前几日对文家还恨得牙痒痒呢,最近文家略施恩惠,不就倒戈相向了么?”他说,“这批粮可是供给前线的粮。军粮掺霉,是死罪。文家就算再怎样无所忌惮,也不会如此行事,大剌剌的把带霉的粮送往赈灾前线——嫌自己不在风口浪尖上么?”
叶屏低声说,“军粮掺霉绝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朝廷从未短过边关的粮草,每年给与边关的都是最好的粮或是足以赎买优等粮草的军费。庆州之战后无山匪,文家用坏掉的粮草拼凑斤两,昧下了赎买军粮的钱。这笔钱的去向,要么是柳家,要么是西北十二部。”
话音到此,几个人同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面面相觑,陷入了恐怖的沉默中。
柳家不可能仅因为一桩找不到证据的宣家案就随意的壮士断腕,割舍沾亲带故的文家。那么究竟是谁刻意暴露了霉粮的存在?目的是什么?
“回边关,”宋简急声道,“叶屏,速回边关。”
顾兰也反应过来,“霉粮之事有无数灾民看着压不下去。若是柳家同西北十二部一直勾连,这是有人在逼反!”
宋简跑到了屋外,吹了声口哨,乌羽飞了下来。
“送信给顾屿深还有乔河。”顾兰摸出了一个红标头,递了过去,“迫在眉睫。”
————————————
“再说一遍。”宣许怀疑自己听错了,气笑着说,“多少钱一斗米?”
那商贾慢慢悠悠打着算盘,悠哉游哉的喝着茶水,“八百文一斗,包路费。”
“往常顶多一百多文一斗。”宣许皮笑肉不笑,一双凤眼含着薄怒,“怎么,地动之后,这米都是镶金的?”
“宣公子。”那人笑眯眯道,“城中这么多家粮商,梁某倒也不是一定要作这桩生意。想来公子也是,买卖不成仁义在,公子不妨移步他家?”
陈润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慢条斯理地摸着自己的棋谱。听到这句话,他温和的笑了笑,“那敢问梁掌柜,这粮草明天大概多少,大概什么时候能降下来?”
梁掌柜又喝了口茶,“我们做的也都是平头生意,怎么调价都是听上面的意思。陈公子这问题问的,我们也回答不了啊。倒不如回去和人商量商量,若是一下子买的多,或许能有些余地。”
宣许压着火气,听出这人语气中的嘲讽。奈何陈润在一旁坐着他不好骂人。
陈润平静的问道,“果真没有降价的余地?我直接说了,这批粮关乎着青州城百姓的性命,若是做成了,梁老板是大功一件。”
“公子还是莫让我为难,城中都是这个价格,若是我私自降价,恐怕会被人诟病啊。”
“梁老板,那是青州城所有百姓。”
朝廷的灾款给的是官府,文家拦在上面没人敢问。姚瑶这个钦差看着风光,可惜诏书上写的是“协理赈灾一事。”实际上财政之权一样都没沾。可是分明款项已经到了官府,却迟迟没有下放给叶屏和姚瑶,几次三番派人去问,全部被人用“款项有疑”挡了回来。
走投无路的姚瑶和叶屏没有办法,只能开了自己的私库用以买粮赈灾,顺便在城中发布通告,看一看有没有义士用以捐款。
通告是李逢执笔,写的动人肺腑。可惜即使赏纱会刚过不久,许多商贾还没有离开青州城,最后收上来的款项依然屈指可数。
刘郊手中的帐,六成以上来自叶将军攒了多年的俸禄和姚小姐当掉的三条街嫁妆,剩下三成来自一些受灾较小愿出绵薄之力的百姓和小商贩,反倒是世家和大商贾作壁上观不屑一顾,仅占了一成多一点。
刘郊用算盘打了许多遍,最后不着痕迹的叹了口气。她拉过姚瑶,一笔一笔地给她解释过去,请她的命令。
“就这些?”
“就这些。”刘郊无奈道,“姚大人,有一点是一点,先着人去买罢。”
姚瑶一拍桌子,怒道,“文家要做什么?抗旨不尊,他们要造反?!那些商贾手中的存粮已经贵成天价了。烟州到青州就算是走也能在五日里走到,放着好好的官仓不用,让地方自己赎买?!”
这时李逢匆匆进了屋中,外面天气炎热,他甫一坐下就给自己倒了杯水。余光中看到了没有合上的账簿,顷刻就知道了刚才这两人在讨论些什么。
“刚才我出去,文家在官府之外,自己又设立了一个粥棚。”李逢桃花眼弯了弯,可惜没有染上笑意,“世家要的是不留把柄,要的是人民声望。”
“他们抢占民田,还有人记着他的好?我看是自暴自弃,左右都一身脏了。”姚瑶咬牙切齿的说。
“百姓们久旱逢甘霖。”刘郊低眉从姚瑶手下已经被揉成一团的纸页扯了出来,“且不说这些,论迹不论心,左右百姓们是有粥喝的。当务之急把这些钱财变成粮草才是紧要的。”
她抬眸看了看姚瑶,“大人可有信得过的行商之人?”
姚瑶的脸涨红,支吾了半晌没有说话。她这几日备受打击的很。她一举中第,本来以为此次来到青州能够大展宏图,不曾想却是吃了一嘴的灰。若是没有刘郊和李逢,她连那些零零碎碎的账册都理不清楚,遑论分坊发药、疫病预防这些。
刘郊很平静,她没什么意外,“那恕我逾越了。”
“好、好。”姚瑶蹭了蹭自己烧的滚烫的脸侧,“妹妹有信得过的人?”
“嗯。”刘郊把账册誊写了一份,“一个叫陈润,一个叫宣许。西南商路初开,能和西北商路如此迅速地产生勾连,他们二人功不可没。”
姚瑶疑惑的问,“姓宣?”
刘郊说,“天下姓宣的何其之多。姚大人,用人不疑。”
————————
可惜时势多变,粮草药物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宋简那边出了大的状况。
从三日前开始,城外出现了许多腹泻的人群。在这个缺药少食的档口,哪怕是小病也是致命的。宋简开始以为是什么传染性的病变,于是把人隔离开来观察了几日,最后却发现只是单纯的腹痛呕吐,没有瘟疫的特征。
陈润和宣许去采买粮草,于是陪在宋简身边的变成了顾兰。
“哪里出了问题。”顾兰皱眉道,“后厨我盯过,保证无人下药——何况给百姓下药能得来什么好处?”
宋简把脉,眉头紧锁。
“一个症状,却不是瘟疫。”宋简觉得头疼,“难道是水源有问题?”
“我也盯过,水都是煮沸过才用的。”
“那只有一种可能了。”宋简站起身来,“粮草有问题。”
顾兰震惊道,“这怎么可能?粥都是官府煮的。送进关之前,叶将军也亲自查过。”
“他们查粮不会一袋袋查过去,大有可为的多了。十斗好米配一斗劣米,任你是火眼金睛也看不出来。”他把人一把拉起,“走,我们去看看。”
叶屏在此时翻身下了马。
宋简顿了顿脚步,虽然他和乔河一个样子不太喜欢这个棺材脸,但是眼下需要叶将军的名头对抗官府,所以拽着人的袖子就往前拖。
叶屏一个人高马大愣是被宋简惊人的手劲儿拽了一个趔趄。
“做什么?”叶将军把自己的衣袖抢回来,皱眉道。
“去给你自己擦屁股。”宋简压低了声音,“叶屏,你自己盯过的粮草都不能确定没有问题?”
“这批粮由官仓来。”叶屏说,“时间紧,照例五中选一进行排查。叶执当时在旁边看了全程,粮草从头到尾都没有问题。”
说话间,几个人已经到了官府设置的赈灾处。顾兰和叶屏对视了一眼,没有选择惊动官府的人——毕竟青州的官府而今姓文,两个人纵身一跳跃上墙头,翻了过去。
“?”宋简要闹了。
顾兰落地才想起来这个只有三脚猫功夫的脆皮毒师,撇了撇嘴重新回墙上把人拽进了后厨。
不是饭点,后厨无人。几个人找到位置,开始翻检。不过比起宋简和顾兰,叶屏又多了一层考量——当年庆州之战后文家的那笔糊涂账还没有着落。十二部为何会做这一笔无法确定盈亏的买卖还没有定论。
翻找的很快。
宋简含着笑看向叶屏,只可惜语气冷淡。
“五中选一?”
五中选一,仅那一袋是好粮。剩下的看过去,十斗中掺杂了至少五斗的霉粮。
“叶将军,素闻守备军治军森严。”宋简把那些霉粮踹倒在地,“没曾想西北守备军中竟然能越过将军同其他人沾亲带故有所勾连。”
顾兰看着那些粮草,心中突然划过不好的预感。
“粮草掺霉,文家不是傻子。他们该知道我们迟早能够查到这件事情。”这辈子变化太大,前世的经验全部沦为无稽之谈,顾兰从眼下的局势分析,还没等他开口,宋简就冷笑一声,跟上了她的话音。
“饥饿的流民是全天下最容易受到煽动的群体,前几日对文家还恨得牙痒痒呢,最近文家略施恩惠,不就倒戈相向了么?”他说,“这批粮可是供给前线的粮。军粮掺霉,是死罪。文家就算再怎样无所忌惮,也不会如此行事,大剌剌的把带霉的粮送往赈灾前线——嫌自己不在风口浪尖上么?”
叶屏低声说,“军粮掺霉绝不可能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朝廷从未短过边关的粮草,每年给与边关的都是最好的粮或是足以赎买优等粮草的军费。庆州之战后无山匪,文家用坏掉的粮草拼凑斤两,昧下了赎买军粮的钱。这笔钱的去向,要么是柳家,要么是西北十二部。”
话音到此,几个人同时想到了一个可怕的事情,面面相觑,陷入了恐怖的沉默中。
柳家不可能仅因为一桩找不到证据的宣家案就随意的壮士断腕,割舍沾亲带故的文家。那么究竟是谁刻意暴露了霉粮的存在?目的是什么?
“回边关,”宋简急声道,“叶屏,速回边关。”
顾兰也反应过来,“霉粮之事有无数灾民看着压不下去。若是柳家同西北十二部一直勾连,这是有人在逼反!”
宋简跑到了屋外,吹了声口哨,乌羽飞了下来。
“送信给顾屿深还有乔河。”顾兰摸出了一个红标头,递了过去,“迫在眉睫。”
————————————
“再说一遍。”宣许怀疑自己听错了,气笑着说,“多少钱一斗米?”
那商贾慢慢悠悠打着算盘,悠哉游哉的喝着茶水,“八百文一斗,包路费。”
“往常顶多一百多文一斗。”宣许皮笑肉不笑,一双凤眼含着薄怒,“怎么,地动之后,这米都是镶金的?”
“宣公子。”那人笑眯眯道,“城中这么多家粮商,梁某倒也不是一定要作这桩生意。想来公子也是,买卖不成仁义在,公子不妨移步他家?”
陈润坐在一旁一言不发,慢条斯理地摸着自己的棋谱。听到这句话,他温和的笑了笑,“那敢问梁掌柜,这粮草明天大概多少,大概什么时候能降下来?”
梁掌柜又喝了口茶,“我们做的也都是平头生意,怎么调价都是听上面的意思。陈公子这问题问的,我们也回答不了啊。倒不如回去和人商量商量,若是一下子买的多,或许能有些余地。”
宣许压着火气,听出这人语气中的嘲讽。奈何陈润在一旁坐着他不好骂人。
陈润平静的问道,“果真没有降价的余地?我直接说了,这批粮关乎着青州城百姓的性命,若是做成了,梁老板是大功一件。”
“公子还是莫让我为难,城中都是这个价格,若是我私自降价,恐怕会被人诟病啊。”
“梁老板,那是青州城所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