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窗外的声音顿了一下,半晌传来一个清清泠泠的少女声音,带着些惊恐和赧然,“抱歉,林中雨来的急,眼下初停,想来看看能否赶在平明回家去,无意惊扰公子!”
这声音一出来,冯钰的酒醒了大半,他立刻起身开窗,就看到檐下站着一位姑娘,十四五岁的身量。
面纱遮住了半张脸,看不清容色,但是只凭那一双如融了秋水一般的眼就不难猜出面纱下是何等倾城之貌。姑娘像是哭过,眸下飞红,更添妩媚。
看到这人贸然启窗,姑娘看着冯钰的脸,愣了愣,随后偏过头去。
雨停后,月光如水。照在姑娘脸上,冯钰清晰的看到了姑娘着了耳铛的耳朵微微发红。
“你归家去,你家在哪儿?”冯钰怔怔看着这神仙般的人,喃喃问道。
这姑娘两根儿麻花辫儿垂在胸前,首饰与头花都不是便宜货,但也算不上顶尖的那种。年龄不大的孩子却把这些带的端正齐全,像是在扮成熟一般。可是懵懂的双眼却在对比之下更让人怜惜。
这问题冒犯,姑娘没有回答,耳朵更红了,不敢再看他,匆匆离去。
冯钰情不自禁追出门去,人却没了身影,仿佛一场来无影去无踪的梦。可是当他悻悻回头,却看到了檐下那姑娘站着的地方落下了一只荷包。
荷包上绣着流云鸳鸯,在合欢花中纠缠。
是了,冯钰捡起那个荷包痴痴的笑,明光城什么美人他没见过,也就是流云里未梳拢的姑娘。他把那个荷包凑近了闻,不是花街柳巷常见的妩媚香气,反而是药草混杂起来的清苦味道。
家里没人管,冯钰于是开始三天两头往流云里跑。
他不知道那姑娘名姓,也不知道那姑娘样貌,他把荷包让老鸨看过却也没说出所以然。
“兴许是姑娘害羞,冯公子。”那老鸨笑着说,“不如您亲自找找?”
她把那些姑娘的名单放在前面,慢条斯理地说,“这是我流云里所有姑娘咯,今日就给公子开个后门。你来猜一猜,如何?”
于是半月过去,冯钰一个接一个的买下了那些姑娘的初夜。虽然一直没有找到,但是冯钰倒也没有太多不满。流云里调教出的姑娘小倌在这明光城都是数一数二的,不吃亏。
他爽了,但是宣许有些烦。
这冯钰这段时间要么就宅在家里折磨那些侍女小妾,要么就乘车前往流云里。唯一有点儿新奇的就是他贴身的小厮小九开始频繁的往药馆去。
他在药馆门口偶尔听到那些卖药的吐槽,颇有兴味的得知小九买的都是壮阳的东西和补品。
宣许把这个消息也写进了纸条中。
第二日果然再次等来了小费。
宣许看着那几个铜板,若有所思,又一天给情报的时候在纸条上写“纸条笔墨快用完了,我天天瞒着庙里的人也不容易,要加钱。你还要多久啊。”
隔日意料之中没有收到钱。
宣许把纸条展开,还是那个狂放的字。
“别找茬别啰嗦别作死,快结束了。”
--------------------
小剧场:
顾兰有一堆哥哥姐姐,宣许是最一毛不拔的那个。
他不仅一毛不拔,而且心思多,有的时候反而还要骗一骗顾兰的零用。
闹得顾兰回去抱着顾屿深委屈,“大理寺卿,世风如此,不管管么?”
顾屿深听完事情原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你把零用交给我保管,保证他骗不到。”
顾兰抽抽噎噎的同意了。
隔日在陈润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
然后又哭着去找范令允,“陛下,您的栋梁光明正大抢劫了您管不管?!”
(ps:我们顾兰不是废物小蛋糕,她只是有点儿迟钝。。小花很聪明的)
第19章 将行·程娣
药和吃食是一点点喂下去的。
吃下药之后,顾屿深的烧退的很快。中间有过反复,但是没有成什么气候。
范令允本来想一直陪在屋子中,但是顾屿深让他回去看看那仨孩子有没有把家拆了,有没有瞎跑磕着碰着或者染上风寒。
他嗓子烧的疼,说不出声音,于是对着范令允一通比划。
“知道了。”范令允叹一声,把水端过来,一勺一勺喂给那脸色苍白却撑出生龙活虎模样的人,“等再过几天,疫病好的干净,我带小花他们来看看。”
苍术和艾草在屋外面烧的尽兴,浸的这屋子里都是一股子苦味。
顾屿深尽管有自我约束能力,但是每天喝药依然呲牙咧嘴,那是一种直击天灵盖的酸苦味,咽下去的瞬间顾屿深总能看到一个慈祥的老婆婆在桥上端着汤看着他笑。
“那汤看起来好甜。”顾屿深奄奄一息的说。
“别喝。”范令允笑道。
不过也就一两日,后面范令允就带了糕点来,勉强可以缓一缓药后经久不散的苦。
顾屿深病好的七七八八之后,闲不下来。隔离处现在没有什么他需要忙的了,疫病管控这些事情有范令允盯着,底下人不出差错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程娣是第一个来看望顾屿深的,她今日未着青衣,反而是一身耀眼的红。她走进隔离处的瞬间,各个屋子内就安静了下来,女人眼神轻轻扫过,闲聊和诉苦声全部压在了嗓子中。恭恭敬敬喊一声“大人。”
她做好措施推门而入,顾屿深正在榻上看草药买卖的账簿,范令允在一旁煎药,闻声齐齐看去。
“病怎么样了?哎哟,账本都看上了。”程娣先问那榻上的人。
“不劳大人挂心。”顾屿深想要起身行礼,被程娣制止了。
“那就好,”程娣点点头,“余敛前几日要急疯了。”
话头到这儿,她又看向范令允,“年关将近,我打算在除夕的时候,城中流民营那里摆一次饺子,按人头每个人分两三个。你最近没别的心思考虑别的事,闲着没事儿干就想想这个,什么形式,用多少面粉,预算多少啥的打个谱,之后我再吩咐别人去做。”
范令允称是。
等她走后,顾屿深啪嗒一下躺回床上,微微有些感慨,“真是一个好领导。”
范令允不置可否。
“程娣,原来名字中还有个字。”太子殿下看着药炉中明灭的火光,轻声说道。
这个字不用说,顾屿深都能猜到是什么。明光城虽然因为来往商旅多所以比起其他城镇要繁荣些,可是毕竟远离京城,有些亘古的旧俗无法那么快的转变。
来娣,招娣,盼娣。左右没有一个望着她自己安好的。
“唉。”顾屿深重重叹息一声,然后问,“你认识她?不是说在明光镇认识,是在之前就认识。”
“辰熙十二年,程娣是大梁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进士。”范令允说道,“我母后同我讲过她。”
程娣的命,和其他女子的命,没有什么不一样,家中第三女,出生的时候就是备受冷待的,在她成长的十几年,各种肮脏的斥骂都听过一耳朵。
“唯一幸运的是,她有个奶奶是个明事理的,把人接过来,让她识字读书,甚至送她考童生考举人……直到她二十岁那一年,奶奶过世,没人护着了,父母就带着人想要给人绑了去成亲。”
“成亲这人你认识,叫冯钰。”
真是祸害啊冯公子,顾屿深腹诽道。
“程娣在成婚第二日,拿着她奶奶留下的银钱,逃走了。逃到了京城。当年百废待兴,黄册的考察没有那么严格,程娣很幸运,没有人查到。”
“我朝法律对婚后因故逃婚的女子有所放宽,但是冯家知道这件事之后,闹到京城,用的名义是‘不孝’。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程娣的父母当时,是跟着冯家人一起来的朔枝。”范令允说到这里,微微有些感慨,“真的是……”
猪狗不如。
顾屿深张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自古这样的父母多的很,他们希望子女能耐,却又不希望子女能耐的过了头,越到他们头上,于是迷了心拼了命也要把人再次踩在脚下,然后安慰自己,这才是所谓“稳妥”的路,我是“爱”她。
程娣殿试二甲十四名,赐进士及第。诏书下来的那一天,父母和冯家人跪在她租的那个小院子的门前闹,来来往往的路人窃窃私语甚至大声指责。可是程娣在谢主隆恩之后,换了一身白衣,淡然走出大门。
她没有任何恐惧与羞赧,程娣只是淡淡扫过脚下跪伏哭闹的夫家和父母,又罔顾了四周对她的审视,或是邪念,或是指责,或是担忧,或是同情。
程娣近乎漠然,敲响了登闻鼓。
“最后呢?”顾屿深问。
“说来可笑,当初双方只是互换了嫁妆聘礼,两个东西程娣一样都没瞧见。家里人着急把姑娘卖了平账,没来得及把婚书签好。所以这个婚礼,从头到尾无非就是一场金钱交易。”
“证据确凿,官府最后把程家父母杖责二十。”范令允说到这儿,笑了笑,可惜笑意未达眼底,“冯家那套上面有人的说辞未必不是真的。”
这声音一出来,冯钰的酒醒了大半,他立刻起身开窗,就看到檐下站着一位姑娘,十四五岁的身量。
面纱遮住了半张脸,看不清容色,但是只凭那一双如融了秋水一般的眼就不难猜出面纱下是何等倾城之貌。姑娘像是哭过,眸下飞红,更添妩媚。
看到这人贸然启窗,姑娘看着冯钰的脸,愣了愣,随后偏过头去。
雨停后,月光如水。照在姑娘脸上,冯钰清晰的看到了姑娘着了耳铛的耳朵微微发红。
“你归家去,你家在哪儿?”冯钰怔怔看着这神仙般的人,喃喃问道。
这姑娘两根儿麻花辫儿垂在胸前,首饰与头花都不是便宜货,但也算不上顶尖的那种。年龄不大的孩子却把这些带的端正齐全,像是在扮成熟一般。可是懵懂的双眼却在对比之下更让人怜惜。
这问题冒犯,姑娘没有回答,耳朵更红了,不敢再看他,匆匆离去。
冯钰情不自禁追出门去,人却没了身影,仿佛一场来无影去无踪的梦。可是当他悻悻回头,却看到了檐下那姑娘站着的地方落下了一只荷包。
荷包上绣着流云鸳鸯,在合欢花中纠缠。
是了,冯钰捡起那个荷包痴痴的笑,明光城什么美人他没见过,也就是流云里未梳拢的姑娘。他把那个荷包凑近了闻,不是花街柳巷常见的妩媚香气,反而是药草混杂起来的清苦味道。
家里没人管,冯钰于是开始三天两头往流云里跑。
他不知道那姑娘名姓,也不知道那姑娘样貌,他把荷包让老鸨看过却也没说出所以然。
“兴许是姑娘害羞,冯公子。”那老鸨笑着说,“不如您亲自找找?”
她把那些姑娘的名单放在前面,慢条斯理地说,“这是我流云里所有姑娘咯,今日就给公子开个后门。你来猜一猜,如何?”
于是半月过去,冯钰一个接一个的买下了那些姑娘的初夜。虽然一直没有找到,但是冯钰倒也没有太多不满。流云里调教出的姑娘小倌在这明光城都是数一数二的,不吃亏。
他爽了,但是宣许有些烦。
这冯钰这段时间要么就宅在家里折磨那些侍女小妾,要么就乘车前往流云里。唯一有点儿新奇的就是他贴身的小厮小九开始频繁的往药馆去。
他在药馆门口偶尔听到那些卖药的吐槽,颇有兴味的得知小九买的都是壮阳的东西和补品。
宣许把这个消息也写进了纸条中。
第二日果然再次等来了小费。
宣许看着那几个铜板,若有所思,又一天给情报的时候在纸条上写“纸条笔墨快用完了,我天天瞒着庙里的人也不容易,要加钱。你还要多久啊。”
隔日意料之中没有收到钱。
宣许把纸条展开,还是那个狂放的字。
“别找茬别啰嗦别作死,快结束了。”
--------------------
小剧场:
顾兰有一堆哥哥姐姐,宣许是最一毛不拔的那个。
他不仅一毛不拔,而且心思多,有的时候反而还要骗一骗顾兰的零用。
闹得顾兰回去抱着顾屿深委屈,“大理寺卿,世风如此,不管管么?”
顾屿深听完事情原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要不这样,你把零用交给我保管,保证他骗不到。”
顾兰抽抽噎噎的同意了。
隔日在陈润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
然后又哭着去找范令允,“陛下,您的栋梁光明正大抢劫了您管不管?!”
(ps:我们顾兰不是废物小蛋糕,她只是有点儿迟钝。。小花很聪明的)
第19章 将行·程娣
药和吃食是一点点喂下去的。
吃下药之后,顾屿深的烧退的很快。中间有过反复,但是没有成什么气候。
范令允本来想一直陪在屋子中,但是顾屿深让他回去看看那仨孩子有没有把家拆了,有没有瞎跑磕着碰着或者染上风寒。
他嗓子烧的疼,说不出声音,于是对着范令允一通比划。
“知道了。”范令允叹一声,把水端过来,一勺一勺喂给那脸色苍白却撑出生龙活虎模样的人,“等再过几天,疫病好的干净,我带小花他们来看看。”
苍术和艾草在屋外面烧的尽兴,浸的这屋子里都是一股子苦味。
顾屿深尽管有自我约束能力,但是每天喝药依然呲牙咧嘴,那是一种直击天灵盖的酸苦味,咽下去的瞬间顾屿深总能看到一个慈祥的老婆婆在桥上端着汤看着他笑。
“那汤看起来好甜。”顾屿深奄奄一息的说。
“别喝。”范令允笑道。
不过也就一两日,后面范令允就带了糕点来,勉强可以缓一缓药后经久不散的苦。
顾屿深病好的七七八八之后,闲不下来。隔离处现在没有什么他需要忙的了,疫病管控这些事情有范令允盯着,底下人不出差错就没有太大的问题。
程娣是第一个来看望顾屿深的,她今日未着青衣,反而是一身耀眼的红。她走进隔离处的瞬间,各个屋子内就安静了下来,女人眼神轻轻扫过,闲聊和诉苦声全部压在了嗓子中。恭恭敬敬喊一声“大人。”
她做好措施推门而入,顾屿深正在榻上看草药买卖的账簿,范令允在一旁煎药,闻声齐齐看去。
“病怎么样了?哎哟,账本都看上了。”程娣先问那榻上的人。
“不劳大人挂心。”顾屿深想要起身行礼,被程娣制止了。
“那就好,”程娣点点头,“余敛前几日要急疯了。”
话头到这儿,她又看向范令允,“年关将近,我打算在除夕的时候,城中流民营那里摆一次饺子,按人头每个人分两三个。你最近没别的心思考虑别的事,闲着没事儿干就想想这个,什么形式,用多少面粉,预算多少啥的打个谱,之后我再吩咐别人去做。”
范令允称是。
等她走后,顾屿深啪嗒一下躺回床上,微微有些感慨,“真是一个好领导。”
范令允不置可否。
“程娣,原来名字中还有个字。”太子殿下看着药炉中明灭的火光,轻声说道。
这个字不用说,顾屿深都能猜到是什么。明光城虽然因为来往商旅多所以比起其他城镇要繁荣些,可是毕竟远离京城,有些亘古的旧俗无法那么快的转变。
来娣,招娣,盼娣。左右没有一个望着她自己安好的。
“唉。”顾屿深重重叹息一声,然后问,“你认识她?不是说在明光镇认识,是在之前就认识。”
“辰熙十二年,程娣是大梁第一个名副其实的女性进士。”范令允说道,“我母后同我讲过她。”
程娣的命,和其他女子的命,没有什么不一样,家中第三女,出生的时候就是备受冷待的,在她成长的十几年,各种肮脏的斥骂都听过一耳朵。
“唯一幸运的是,她有个奶奶是个明事理的,把人接过来,让她识字读书,甚至送她考童生考举人……直到她二十岁那一年,奶奶过世,没人护着了,父母就带着人想要给人绑了去成亲。”
“成亲这人你认识,叫冯钰。”
真是祸害啊冯公子,顾屿深腹诽道。
“程娣在成婚第二日,拿着她奶奶留下的银钱,逃走了。逃到了京城。当年百废待兴,黄册的考察没有那么严格,程娣很幸运,没有人查到。”
“我朝法律对婚后因故逃婚的女子有所放宽,但是冯家知道这件事之后,闹到京城,用的名义是‘不孝’。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程娣的父母当时,是跟着冯家人一起来的朔枝。”范令允说到这里,微微有些感慨,“真的是……”
猪狗不如。
顾屿深张张嘴,却又不知道说什么。自古这样的父母多的很,他们希望子女能耐,却又不希望子女能耐的过了头,越到他们头上,于是迷了心拼了命也要把人再次踩在脚下,然后安慰自己,这才是所谓“稳妥”的路,我是“爱”她。
程娣殿试二甲十四名,赐进士及第。诏书下来的那一天,父母和冯家人跪在她租的那个小院子的门前闹,来来往往的路人窃窃私语甚至大声指责。可是程娣在谢主隆恩之后,换了一身白衣,淡然走出大门。
她没有任何恐惧与羞赧,程娣只是淡淡扫过脚下跪伏哭闹的夫家和父母,又罔顾了四周对她的审视,或是邪念,或是指责,或是担忧,或是同情。
程娣近乎漠然,敲响了登闻鼓。
“最后呢?”顾屿深问。
“说来可笑,当初双方只是互换了嫁妆聘礼,两个东西程娣一样都没瞧见。家里人着急把姑娘卖了平账,没来得及把婚书签好。所以这个婚礼,从头到尾无非就是一场金钱交易。”
“证据确凿,官府最后把程家父母杖责二十。”范令允说到这儿,笑了笑,可惜笑意未达眼底,“冯家那套上面有人的说辞未必不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