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第284章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翟广没有如刘钦忧虑的那样,直接围了京城,而是像他更为忧虑的那般,进一步向东扩展,甚至进入了常州府。
他入常州,控制水道,苏州、吴江等地的赋税就再送不进京,一时间朝廷响震,在江北的刘钦听说之后也久久没再言语。
但即便如此,他定下来的也绝不会变。江北的恶战仍在一场场打,一时的胜负不足以让他转念。
周章已经誓师出兵,各省驻军都在陆续集结,尤其是这次从湖南调了不少人,这些将官许多都是周章旧部,他调动起来比其他军人得力。只不过湖南毕竟太远,尚需一些时日才能赶到。
此时的翟广也并不轻松。
他这次起兵,一路打来,每到一处,将士们严守军令,几乎没有骚扰百姓之举。虽然因许多临时收纳进来的士兵良莠不齐,又没经过多少训练,偶有不法之事,但一来他发现及时、扑灭得早,没有放任他们酿成大祸,二来百姓对他麾下士卒格外宽容,事后补偿,总能谅解,见他真心实意,甚至往往反过来念他的好。
翟广也不让他们失望,牢记自己起兵之初就向全天下做的承诺,每破一地,就打开粮仓,分发给当地百姓,更又大举抄掠大户,从他们身上榨出每一滴油来,用作军粮补充。
如此一来,他麾下军队在几月间飞速扩大,却仍能有一年之粮,所过之处的百姓也千恩万谢,大颂德声。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花团锦簇之下,宋鸿羽却有一丝隐忧。
翟大哥翟广如今威震四方,麾下兼资文武,人才济济,许多人都劝他称王,可是他坚执不允,至今还让人拿翟大哥三字称呼他。宋鸿羽继续道:三年免税的事,是不是要再商讨一下?
翟广破城之后,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见他,见到他后扑地便跪,痛说豪绅欺压、生计艰难,听得翟广不由泪洒,当场发下豪愿,许诺天下百姓凡在他治下的,此后三年不必纳赋,宋鸿羽当时就觉不妥,想要去拉翟广袖口,可翟广被百姓围住,近不得身。
百姓轰然,这话就这么传出去了。
事后谈及此事,宋鸿羽瞧着翟广好像有些生悔,劝他把话收回。翟广沉思良久,却摇了摇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能收也不收了!老百姓们过得太苦,我本来以为
他说着,音调愈小,眼见着又陷入自己的思绪当中。宋鸿羽注意到,从他这次起兵之后就一直系着腰间的半截披风,不知何时收了起来,算算已有至少两日没再见着了。
如今又有数地告破,如果善加利用,这些都是源源不断的兵马钱粮,足以争雄于天下!可三年不收赋税宋鸿羽相信不需他点破,翟广自己也会想到:今年能抄掠大户支应军粮,吃光了这些人,等到明年、后年,又去吃谁?粮食也不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翟广道:只要百姓支持咱们,咱们同朝廷的仗就能打赢,新打下的地方,供给这十万兵马总足够了。百姓们自给自足,咱们不像朝廷,要养一大帮人,也没别的嘴吃饭。
宋鸿羽问:各地官员呢?
翟广不语,脸上那道醒目的伤疤跳了一跳,宋鸿羽分明看见杀气一露即隐,也没再说话。
翟广和他麾下大将对当官的恨到了骨子里面,恨不能见一个杀一个,偶尔只放过几个名声特别好、有百姓出面求情的。
宋鸿羽倒少受欺压,感触不深,因此站在旁边瞧得清楚。这一路来,人头滚滚,也不知是好是坏,只盼同朝廷的战事能顺利些,不然
宋鸿羽一个激灵,在无数捷报、阵阵凯歌之中没来由感到背上升起一阵寒意。
大约是印证他的担忧,两天以后,他们就遇到了起兵以来的第一个硬茬子。
最前线士卒来报,进入常州府的景山率军攻破常州治所之后,本以为整个常州已经底定,谁知居然在江阴碰了钉子。
从地势上看,江阴虽然为采石以下,第一重门户,但比此处险要的城池,翟广已经攻下了不知多少。
同样,江阴是个剧邑,财赋丰沛,但也称不上富甲东南,还有许多比它更富庶的地方。无论怎么去看,江阴都称不上特殊,在翟广二十万兵马面前,更只不过是一座小小县城。
按景山的报告和翟广之前的预计,此处最快半日、最晚也当在十日之内攻下事实上能达到这最长期限的地方并不多。
尤其是战事一久,翟广的名声愈响,三年不纳赋的口号已经遍及东南,许多时候并不需要翟广折损许多士卒性命去打攻城战,守城的士兵或是百姓就会打开城门。守城官员胆敢阻挠,往往还没见到翟广的面就被人杀了拿去献功。
后来翟广名头愈响,各地方官往往听说他要来,就挂印封金,只身逃遁,为着活命,索性连官都不再做了。也有负隅顽抗的,且能约束士卒、收揽人心的城守,使了许多手段没让城中生变,倒是抵挡得久些,但此刻翟广的队伍就像滚雪球般飞快地越滚越大,绝非螳臂可当之车,并不是他们想守就能守住的。
进入六月之后,翟广所过各地,坚守最长的一处也只是坚持了十天,就终于告破。有了前面的借鉴,翟广给江阴设下的期限就也是十天。却不料十天之后,景山书信传回,江阴竟仍在坚守,迟迟没有攻下的迹象。
这下翟广觉出一丝不寻常来。收到捷报之外的报告,他倒并不着急,也不恼怒,更不担心,他只是好奇,江阴此地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这好奇驱使着他从下决心要好好经营的太平府动身,往江阴亲征。
宋鸿羽不理解。在他看来,江阴迟早攻破,实在不值得翟广为了这个亲跑一趟,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
虽然翟广本人并不答应,但宋鸿羽和其他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他筹谋起称王一事来了。并不是他们贪恋权力,实在是现在的他们和几年前、和这么多次揭竿而起时都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发展得太快,天下瞩目,已经不是野路子了,也不能再自己把自己当野路子,为着将人心聚到一堆儿,必须有一面能号令天下的大旗,绝非翟大哥这三个字能撑得起来的。翟大哥这三个字打出,亲切是有了,可取天下决不是用这个,取天下靠的是威势、是天命、是称帝称王!
他们本想着,等大典筹备得差不多了,再告诉翟广,那时生米煮成熟饭,可翟广忽然起意亲征江阴,将他们的计划全盘打乱了。
宋鸿羽试着劝过几次,翟广却十分坚决,好像有什么理由让他非去不可。宋鸿羽不能理解,除他之外的其他人似乎也同样不能。
他们是与翟广志同道合的人,相同的志向让他们聚在一起,这么多年来无论被打得多么狼狈都不曾分散,经过多少风霜雪雨,始终心贴着心。可忽然宋鸿羽察觉,翟广的所思所想,其实他们并不完全懂得。
可他一向惯于执行,见劝不动翟广,也就搁下异议,专心安排起出征之事。
在率领援军赶往江阴的路上,翟广接到了关于江阴的更多消息,也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周维岳。
有些报告是景山送来的,有些是他按一直以来的习惯,派人从百姓当中走访而得的。他惊异地发现,与之前每次不同,百姓们谈及这位周县令,措辞竟与其他人大异,那些在别的父母官身上用惯、翟广也听惯了的形容,在这个周县令身上一个不见。
而更为幽微的是,在一路往江阴去的路上,越是靠近那里,周围百姓对他的态度就越是不同。因翟广军纪很好,百姓们对他一向抱有善意,可善意与善意不同,哪怕只有一丝差别,久在人堆里滚的翟广也立时就发觉了。
江阴一带的百姓见到他,只远远观望,少有迎上来的。迎上来的人,箪食壶浆,却好像只是尽着某种义务。他们对他有什么义务可尽?难不成是为着自保!
察觉到这点的一刻,翟广是真正地吃惊了。他愈发想要快一点赶到江阴,亲眼瞧瞧这位周县令,于是放弃了与附近村落里的百姓再多交谈,星夜赶路到了江阴城外,与景山会和。
他一身风露,两天的路程只用了一天,终于远远望见城头一角的时候,最后一个百姓的话语仍在他耳边挥之不去。
他问:翟大哥,你做什么要打我们啊?
景山远远望见旌帜,就连忙带人迎上来,见到翟广,跳下马,尴尬地使劲搓了搓手。
翟广派出去的将领许多,都去分定各处,只有他这一路耽搁了下来,其他人哪个不是高歌猛进?何况他追随翟广最早,两人关系与常人不同,这事办成这样,丢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脸面,连翟大哥的面皮都让他拍了一拍。
如今眼看着翟广亲至,景山更觉羞惭,手脚都有几分没处摆,忍耐一阵,终于忍不住道:大哥,你军法处置俺吧!俺实在是没脸!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翟广没有如刘钦忧虑的那样,直接围了京城,而是像他更为忧虑的那般,进一步向东扩展,甚至进入了常州府。
他入常州,控制水道,苏州、吴江等地的赋税就再送不进京,一时间朝廷响震,在江北的刘钦听说之后也久久没再言语。
但即便如此,他定下来的也绝不会变。江北的恶战仍在一场场打,一时的胜负不足以让他转念。
周章已经誓师出兵,各省驻军都在陆续集结,尤其是这次从湖南调了不少人,这些将官许多都是周章旧部,他调动起来比其他军人得力。只不过湖南毕竟太远,尚需一些时日才能赶到。
此时的翟广也并不轻松。
他这次起兵,一路打来,每到一处,将士们严守军令,几乎没有骚扰百姓之举。虽然因许多临时收纳进来的士兵良莠不齐,又没经过多少训练,偶有不法之事,但一来他发现及时、扑灭得早,没有放任他们酿成大祸,二来百姓对他麾下士卒格外宽容,事后补偿,总能谅解,见他真心实意,甚至往往反过来念他的好。
翟广也不让他们失望,牢记自己起兵之初就向全天下做的承诺,每破一地,就打开粮仓,分发给当地百姓,更又大举抄掠大户,从他们身上榨出每一滴油来,用作军粮补充。
如此一来,他麾下军队在几月间飞速扩大,却仍能有一年之粮,所过之处的百姓也千恩万谢,大颂德声。
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花团锦簇之下,宋鸿羽却有一丝隐忧。
翟大哥翟广如今威震四方,麾下兼资文武,人才济济,许多人都劝他称王,可是他坚执不允,至今还让人拿翟大哥三字称呼他。宋鸿羽继续道:三年免税的事,是不是要再商讨一下?
翟广破城之后,许多百姓扶老携幼前来见他,见到他后扑地便跪,痛说豪绅欺压、生计艰难,听得翟广不由泪洒,当场发下豪愿,许诺天下百姓凡在他治下的,此后三年不必纳赋,宋鸿羽当时就觉不妥,想要去拉翟广袖口,可翟广被百姓围住,近不得身。
百姓轰然,这话就这么传出去了。
事后谈及此事,宋鸿羽瞧着翟广好像有些生悔,劝他把话收回。翟广沉思良久,却摇了摇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能收也不收了!老百姓们过得太苦,我本来以为
他说着,音调愈小,眼见着又陷入自己的思绪当中。宋鸿羽注意到,从他这次起兵之后就一直系着腰间的半截披风,不知何时收了起来,算算已有至少两日没再见着了。
如今又有数地告破,如果善加利用,这些都是源源不断的兵马钱粮,足以争雄于天下!可三年不收赋税宋鸿羽相信不需他点破,翟广自己也会想到:今年能抄掠大户支应军粮,吃光了这些人,等到明年、后年,又去吃谁?粮食也不能自己从天上掉下来!
翟广道:只要百姓支持咱们,咱们同朝廷的仗就能打赢,新打下的地方,供给这十万兵马总足够了。百姓们自给自足,咱们不像朝廷,要养一大帮人,也没别的嘴吃饭。
宋鸿羽问:各地官员呢?
翟广不语,脸上那道醒目的伤疤跳了一跳,宋鸿羽分明看见杀气一露即隐,也没再说话。
翟广和他麾下大将对当官的恨到了骨子里面,恨不能见一个杀一个,偶尔只放过几个名声特别好、有百姓出面求情的。
宋鸿羽倒少受欺压,感触不深,因此站在旁边瞧得清楚。这一路来,人头滚滚,也不知是好是坏,只盼同朝廷的战事能顺利些,不然
宋鸿羽一个激灵,在无数捷报、阵阵凯歌之中没来由感到背上升起一阵寒意。
大约是印证他的担忧,两天以后,他们就遇到了起兵以来的第一个硬茬子。
最前线士卒来报,进入常州府的景山率军攻破常州治所之后,本以为整个常州已经底定,谁知居然在江阴碰了钉子。
从地势上看,江阴虽然为采石以下,第一重门户,但比此处险要的城池,翟广已经攻下了不知多少。
同样,江阴是个剧邑,财赋丰沛,但也称不上富甲东南,还有许多比它更富庶的地方。无论怎么去看,江阴都称不上特殊,在翟广二十万兵马面前,更只不过是一座小小县城。
按景山的报告和翟广之前的预计,此处最快半日、最晚也当在十日之内攻下事实上能达到这最长期限的地方并不多。
尤其是战事一久,翟广的名声愈响,三年不纳赋的口号已经遍及东南,许多时候并不需要翟广折损许多士卒性命去打攻城战,守城的士兵或是百姓就会打开城门。守城官员胆敢阻挠,往往还没见到翟广的面就被人杀了拿去献功。
后来翟广名头愈响,各地方官往往听说他要来,就挂印封金,只身逃遁,为着活命,索性连官都不再做了。也有负隅顽抗的,且能约束士卒、收揽人心的城守,使了许多手段没让城中生变,倒是抵挡得久些,但此刻翟广的队伍就像滚雪球般飞快地越滚越大,绝非螳臂可当之车,并不是他们想守就能守住的。
进入六月之后,翟广所过各地,坚守最长的一处也只是坚持了十天,就终于告破。有了前面的借鉴,翟广给江阴设下的期限就也是十天。却不料十天之后,景山书信传回,江阴竟仍在坚守,迟迟没有攻下的迹象。
这下翟广觉出一丝不寻常来。收到捷报之外的报告,他倒并不着急,也不恼怒,更不担心,他只是好奇,江阴此地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这好奇驱使着他从下决心要好好经营的太平府动身,往江阴亲征。
宋鸿羽不理解。在他看来,江阴迟早攻破,实在不值得翟广为了这个亲跑一趟,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做
虽然翟广本人并不答应,但宋鸿羽和其他许多人已经迫不及待地为他筹谋起称王一事来了。并不是他们贪恋权力,实在是现在的他们和几年前、和这么多次揭竿而起时都不可同日而语。
他们发展得太快,天下瞩目,已经不是野路子了,也不能再自己把自己当野路子,为着将人心聚到一堆儿,必须有一面能号令天下的大旗,绝非翟大哥这三个字能撑得起来的。翟大哥这三个字打出,亲切是有了,可取天下决不是用这个,取天下靠的是威势、是天命、是称帝称王!
他们本想着,等大典筹备得差不多了,再告诉翟广,那时生米煮成熟饭,可翟广忽然起意亲征江阴,将他们的计划全盘打乱了。
宋鸿羽试着劝过几次,翟广却十分坚决,好像有什么理由让他非去不可。宋鸿羽不能理解,除他之外的其他人似乎也同样不能。
他们是与翟广志同道合的人,相同的志向让他们聚在一起,这么多年来无论被打得多么狼狈都不曾分散,经过多少风霜雪雨,始终心贴着心。可忽然宋鸿羽察觉,翟广的所思所想,其实他们并不完全懂得。
可他一向惯于执行,见劝不动翟广,也就搁下异议,专心安排起出征之事。
在率领援军赶往江阴的路上,翟广接到了关于江阴的更多消息,也听到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周维岳。
有些报告是景山送来的,有些是他按一直以来的习惯,派人从百姓当中走访而得的。他惊异地发现,与之前每次不同,百姓们谈及这位周县令,措辞竟与其他人大异,那些在别的父母官身上用惯、翟广也听惯了的形容,在这个周县令身上一个不见。
而更为幽微的是,在一路往江阴去的路上,越是靠近那里,周围百姓对他的态度就越是不同。因翟广军纪很好,百姓们对他一向抱有善意,可善意与善意不同,哪怕只有一丝差别,久在人堆里滚的翟广也立时就发觉了。
江阴一带的百姓见到他,只远远观望,少有迎上来的。迎上来的人,箪食壶浆,却好像只是尽着某种义务。他们对他有什么义务可尽?难不成是为着自保!
察觉到这点的一刻,翟广是真正地吃惊了。他愈发想要快一点赶到江阴,亲眼瞧瞧这位周县令,于是放弃了与附近村落里的百姓再多交谈,星夜赶路到了江阴城外,与景山会和。
他一身风露,两天的路程只用了一天,终于远远望见城头一角的时候,最后一个百姓的话语仍在他耳边挥之不去。
他问:翟大哥,你做什么要打我们啊?
景山远远望见旌帜,就连忙带人迎上来,见到翟广,跳下马,尴尬地使劲搓了搓手。
翟广派出去的将领许多,都去分定各处,只有他这一路耽搁了下来,其他人哪个不是高歌猛进?何况他追随翟广最早,两人关系与常人不同,这事办成这样,丢的不仅是他自己的脸面,连翟大哥的面皮都让他拍了一拍。
如今眼看着翟广亲至,景山更觉羞惭,手脚都有几分没处摆,忍耐一阵,终于忍不住道:大哥,你军法处置俺吧!俺实在是没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