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她什么都没说,眼神却明明白白地告诉刘崇,她已经都瞧见了。刘崇面色一白,却又镇定地打着哈哈,也是闲来无事,拿这个消磨点时间。
皇帝已经大好,陛下听说了么?李氏坐下来,把下人送上的茶盏打开盖子,里面的热气袅袅而出,将她的手指熏染得愈发纤秾。
是么?刘崇喜道:那便好了。我大雍天子,自有祖宗神灵护佑。
李氏看着他,好像并不急着走,是呀。这些天我在祖宗牌位前面都求遍了,京城内外的寺庙也都求了个遍,总算天幸护佑皇帝,让他化险为夷,咱们做父母的,也就不用成天价耽着心了。阿弥陀佛
她从不信佛,这会儿却忽然说出一句阿弥陀佛来,实在不伦不类,又有些好笑。但刘崇没笑,不知是父子天性,当真被李氏勾出几分舐犊之情,还是他志望已绝,心灰意冷,打点好精神接受了现实,又开始扮演起唯一属于他的那个角色,他摇摇头,颇带几分痛心疾首地道:只是雀儿奴的身体,不知能恢复多少,听说他伤得不轻
李氏的目光一瞬间冷然了。
相处那么多年,刘崇第一次在她脸上见到这样的神色,不由一惊,后面的话就都没有出口。
在之前的几十年,他还掌着大权的时候,李氏对他,从来是千娇百媚的。她是一株菟丝花,紧紧巴着他才能生长,离了他,她就要软趴趴垂在地上,一点生气都没有了,也没有了活着的全部意义。
后来他被赶下龙椅,刘钦继承大统,把国事、把权柄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一丝一毫也不分出,李氏这株蔓草,一夜之间竟也扎下了根、长出了干、郁郁亭亭地张开树冠,枝繁叶茂得遮天蔽日起来。
她看他、对他说话,再不是赔着一万个小心,生怕说错一字,更不千方百计地邀他的圣宠,她开始不接他的话,反驳他,呵斥他,在他想要亲热时一脸嫌恶地推开他,有时却偏偏又给他几分好脸色,于是他便像只哈巴狗一样,忍不住巴巴地又凑上去,在她那里行使丈夫,而不是皇帝的权力。
可即便这样,他也从没见过李氏这样看他,那眼中的冰冷之意,让他想起那一个清晨,刘钦一身是血,拖着脚步走下大殿长长的台阶,在他面前跪倒,一字一句地对他道:请父皇下诏从今日起命儿臣监国!他们母子的眼睛,竟然这般相像!
下意识地,他接着刚才的话又道:可是雀儿奴吉人天相,想来多休养一阵,也就无事了。从京里快船运去的药材,也不知到了没有,德伴最近有没有消息送回来?
刚刚有信使过来,比前几日更见好了,前面的战事也顺。李氏把茶盏托在手里,却不摆弄,含笑看着刘崇,我在后宫,却也听说了些前朝的事。皇帝这一病,难免人心不稳,那老薛又树敌那样多,都趁现在吵起来了,陛下听说了吗?
刘崇含糊道:这我,呃,这我倒是没有怎么听说。
没听说也没关系,都是些蚂蚱在蹦跶,陛下静心花草,别被这些聒噪污了耳朵也好。
刘崇唯唯地应了,顺着她的话道:我近来新得了一副帖子,临了不少好字,颇费功夫,除去忧心雀儿奴外,前朝的事,倒有一阵没有上心了。雀儿奴既然已经好转,老薛就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旁人再如何,总抓不破天去,你也不必担心。
瞧陛下说的!我一介妇人,又懂得甚么?李氏笑起来,如同风摇花枝,那张看不出年纪的脸上,仍是明媚动人。
刘崇却觉一把刀子从后心上悄然离开了。
讨好一般,他下意识地同李氏站在一处,想着刘钦出发前她劝刘钦的话,叹口气道:那陆宁远也是拎不清楚。雀儿奴亲征,是为了国家不假,多少也是为他,他怎么回报的?一脱险,反而把雀儿奴置于危地不顾!就是真有旨意给他,他做大将的,也该知道什么轻,什么重,什么话该听,什么命该抗,哪能这样行事?收复开封,算他一功是不假,可是也得算他有过!等雀儿奴回来,你这做母亲的也得劝一劝他,让他好好爱惜自己,别和当初
他觑着李氏面色,见自己说话时,她也是一脸深以为然之色,显然这番话是说到她心上去了。受到鼓舞一般,他再接再厉,越说越多,终于收不住道:别和当初对那周茂澜一样,不把自己当金贵人,总上赶着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咔嗒,李氏搁下茶盏,一张面孔已不是了颜色。
第266章
逢时,你可算来了,乾清门外都乱成一锅粥了!齐光远一见薛容与,忙不迭就拉住他胳膊肘,带着他往前走。
他与薛容与是多年好友,也是薛容与一经掌权,就向刘钦讨来的人,同他既是至交,也是同道,更是他的左膀右臂。
薛容与被他拉扯得一个踉跄,知道他性子急,也不介意,只是问:怎么回事?
齐光远转头看他,眼光一厉,还不是冲咱们来的!
刘钦不在,建康朝廷已经数月不曾早朝,百官们到了时间就去各自的府衙办公,可今天却涌到了乾清门外。
薛容与前一夜睡得太晚,醒来时听说不对,披上衣服急匆匆赶来,路上才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赶到时,心里也有了底,见到乾清门外挤了大大小小百余官员,并不诧异,脚底下大步生风,越过众人走到前面,正听得一人道:所言所为,只是标新立异,以惑天子耳目,其实既无远略,又何补于国?陛下初承天下,宜且安静,与民更始,却惑于妖言,失之操切,以致人心摇动,宇内不平,薛容与罪过实大!国家多故,若不及早改弦更张,俟人心尽失,民怨四起,到时候悔之何及!
臣等欲见太上皇一面。
请陛下传见!
薛容与脸色猛地煞白,两手在袖子里抖了起来,却不是紧张,而是气恼。他刚一走上前,旁人马上就瞧见了他,说话的人一时噤声,但马上又有人更大声向门内呼喊,想请太上皇出门一见。
薛容与是性情平和的人,少有暴怒之时,听了这话却难以自制,连连冷笑:陛下尚在,是谁竟敢出此狂悖之言!‘人心摇动,宇内不平’,这话凭你也讲得?上轿府衙,下轿宅邸,天下嘈嘈众口,你听得什么?竟敢出此大言,指斥圣上!各部给事中都记下了,誊在纸上封好,等陛下驾返,一见之下,忠奸自明!
他骂完人不够,更又抬出刘钦来,马上就有人声音低了,却也有人更大声道:陛下有恙,如何理事?只怕是有人趁机隔绝行在,操弄权柄,把持朝政,借考课之名,暗行排除异己、大权独揽之事!
薛容与见矛头指向自己,反而多了几分平静,没有马上作声。
早在一年之前,他便在刘钦支持之下,主持考课之事,地方官员、中朝大官一体视之。那时就有这样的攻讦,只是刘钦在时,他们不敢说得太过分,刘钦病重,这些人就又跳将出来。
薛容与为行新政,调整了许多人事,得罪的人多,却也不乏拥趸。不需他自己开口辩解,马上就有人讥笑道:考课推行之前,一应标准便付圣明御览,四品以上的升贬黜陟,交吏部之前,都有陛下点头。大人振振有词,所谓什么排除异己,恐怕是为自己那‘不称职’三字心怀怨望,挟私报复罢?
你!
考课是怎么回事,你们自己心知肚明!是谁运天子威福自专,排斥异己,一夫独擅,就想要百僚噤声,谁自己心里有数!
是么?我只看着这一年来吏治整肃,各省各部积案积文为之一清,府库大实,前线粮草没再短过一次!大人您有何功于国?只知道摇唇鼓舌,黑白颠倒,在这里大放厥词,扰乱人心。一见陛下离京,就吵嚷起来,啸聚于此,意欲何为?莫非是要改天换日不成!
话说至此,谋反二字已经到嘴边了,众人吵嚷虽凶,却毕竟没人敢越雷池一步。
就在这时,宫门忽然打开,一个宫人小步出来,面无表情地高声道:皇太后懿旨:请各位大人各自回去署理政事,有不决之事,一律发往江北,自有皇帝圣裁。勿要宫门喧哗,再失臣度,再有悖逆,革职论处!
陆宁远坐在床边,捧着碗不肯走,劝道:再吃点。
刘钦摇头,陆宁远却坐着不动,反而从碗里又舀了勺粥,最后一口,好么?
刘钦皱了眉头看他。
他这幅表情做出,旁人应当已经跪倒请罪了,可是陆宁远仍然没有。他抿起嘴,或许暗暗咬住了牙,守在阵地上仍不肯退却一步,舀满粥的勺子还往前轻轻送了送。
皇帝已经大好,陛下听说了么?李氏坐下来,把下人送上的茶盏打开盖子,里面的热气袅袅而出,将她的手指熏染得愈发纤秾。
是么?刘崇喜道:那便好了。我大雍天子,自有祖宗神灵护佑。
李氏看着他,好像并不急着走,是呀。这些天我在祖宗牌位前面都求遍了,京城内外的寺庙也都求了个遍,总算天幸护佑皇帝,让他化险为夷,咱们做父母的,也就不用成天价耽着心了。阿弥陀佛
她从不信佛,这会儿却忽然说出一句阿弥陀佛来,实在不伦不类,又有些好笑。但刘崇没笑,不知是父子天性,当真被李氏勾出几分舐犊之情,还是他志望已绝,心灰意冷,打点好精神接受了现实,又开始扮演起唯一属于他的那个角色,他摇摇头,颇带几分痛心疾首地道:只是雀儿奴的身体,不知能恢复多少,听说他伤得不轻
李氏的目光一瞬间冷然了。
相处那么多年,刘崇第一次在她脸上见到这样的神色,不由一惊,后面的话就都没有出口。
在之前的几十年,他还掌着大权的时候,李氏对他,从来是千娇百媚的。她是一株菟丝花,紧紧巴着他才能生长,离了他,她就要软趴趴垂在地上,一点生气都没有了,也没有了活着的全部意义。
后来他被赶下龙椅,刘钦继承大统,把国事、把权柄牢牢攥在自己手里,一丝一毫也不分出,李氏这株蔓草,一夜之间竟也扎下了根、长出了干、郁郁亭亭地张开树冠,枝繁叶茂得遮天蔽日起来。
她看他、对他说话,再不是赔着一万个小心,生怕说错一字,更不千方百计地邀他的圣宠,她开始不接他的话,反驳他,呵斥他,在他想要亲热时一脸嫌恶地推开他,有时却偏偏又给他几分好脸色,于是他便像只哈巴狗一样,忍不住巴巴地又凑上去,在她那里行使丈夫,而不是皇帝的权力。
可即便这样,他也从没见过李氏这样看他,那眼中的冰冷之意,让他想起那一个清晨,刘钦一身是血,拖着脚步走下大殿长长的台阶,在他面前跪倒,一字一句地对他道:请父皇下诏从今日起命儿臣监国!他们母子的眼睛,竟然这般相像!
下意识地,他接着刚才的话又道:可是雀儿奴吉人天相,想来多休养一阵,也就无事了。从京里快船运去的药材,也不知到了没有,德伴最近有没有消息送回来?
刚刚有信使过来,比前几日更见好了,前面的战事也顺。李氏把茶盏托在手里,却不摆弄,含笑看着刘崇,我在后宫,却也听说了些前朝的事。皇帝这一病,难免人心不稳,那老薛又树敌那样多,都趁现在吵起来了,陛下听说了吗?
刘崇含糊道:这我,呃,这我倒是没有怎么听说。
没听说也没关系,都是些蚂蚱在蹦跶,陛下静心花草,别被这些聒噪污了耳朵也好。
刘崇唯唯地应了,顺着她的话道:我近来新得了一副帖子,临了不少好字,颇费功夫,除去忧心雀儿奴外,前朝的事,倒有一阵没有上心了。雀儿奴既然已经好转,老薛就也没什么可担心的,旁人再如何,总抓不破天去,你也不必担心。
瞧陛下说的!我一介妇人,又懂得甚么?李氏笑起来,如同风摇花枝,那张看不出年纪的脸上,仍是明媚动人。
刘崇却觉一把刀子从后心上悄然离开了。
讨好一般,他下意识地同李氏站在一处,想着刘钦出发前她劝刘钦的话,叹口气道:那陆宁远也是拎不清楚。雀儿奴亲征,是为了国家不假,多少也是为他,他怎么回报的?一脱险,反而把雀儿奴置于危地不顾!就是真有旨意给他,他做大将的,也该知道什么轻,什么重,什么话该听,什么命该抗,哪能这样行事?收复开封,算他一功是不假,可是也得算他有过!等雀儿奴回来,你这做母亲的也得劝一劝他,让他好好爱惜自己,别和当初
他觑着李氏面色,见自己说话时,她也是一脸深以为然之色,显然这番话是说到她心上去了。受到鼓舞一般,他再接再厉,越说越多,终于收不住道:别和当初对那周茂澜一样,不把自己当金贵人,总上赶着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
咔嗒,李氏搁下茶盏,一张面孔已不是了颜色。
第266章
逢时,你可算来了,乾清门外都乱成一锅粥了!齐光远一见薛容与,忙不迭就拉住他胳膊肘,带着他往前走。
他与薛容与是多年好友,也是薛容与一经掌权,就向刘钦讨来的人,同他既是至交,也是同道,更是他的左膀右臂。
薛容与被他拉扯得一个踉跄,知道他性子急,也不介意,只是问:怎么回事?
齐光远转头看他,眼光一厉,还不是冲咱们来的!
刘钦不在,建康朝廷已经数月不曾早朝,百官们到了时间就去各自的府衙办公,可今天却涌到了乾清门外。
薛容与前一夜睡得太晚,醒来时听说不对,披上衣服急匆匆赶来,路上才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赶到时,心里也有了底,见到乾清门外挤了大大小小百余官员,并不诧异,脚底下大步生风,越过众人走到前面,正听得一人道:所言所为,只是标新立异,以惑天子耳目,其实既无远略,又何补于国?陛下初承天下,宜且安静,与民更始,却惑于妖言,失之操切,以致人心摇动,宇内不平,薛容与罪过实大!国家多故,若不及早改弦更张,俟人心尽失,民怨四起,到时候悔之何及!
臣等欲见太上皇一面。
请陛下传见!
薛容与脸色猛地煞白,两手在袖子里抖了起来,却不是紧张,而是气恼。他刚一走上前,旁人马上就瞧见了他,说话的人一时噤声,但马上又有人更大声向门内呼喊,想请太上皇出门一见。
薛容与是性情平和的人,少有暴怒之时,听了这话却难以自制,连连冷笑:陛下尚在,是谁竟敢出此狂悖之言!‘人心摇动,宇内不平’,这话凭你也讲得?上轿府衙,下轿宅邸,天下嘈嘈众口,你听得什么?竟敢出此大言,指斥圣上!各部给事中都记下了,誊在纸上封好,等陛下驾返,一见之下,忠奸自明!
他骂完人不够,更又抬出刘钦来,马上就有人声音低了,却也有人更大声道:陛下有恙,如何理事?只怕是有人趁机隔绝行在,操弄权柄,把持朝政,借考课之名,暗行排除异己、大权独揽之事!
薛容与见矛头指向自己,反而多了几分平静,没有马上作声。
早在一年之前,他便在刘钦支持之下,主持考课之事,地方官员、中朝大官一体视之。那时就有这样的攻讦,只是刘钦在时,他们不敢说得太过分,刘钦病重,这些人就又跳将出来。
薛容与为行新政,调整了许多人事,得罪的人多,却也不乏拥趸。不需他自己开口辩解,马上就有人讥笑道:考课推行之前,一应标准便付圣明御览,四品以上的升贬黜陟,交吏部之前,都有陛下点头。大人振振有词,所谓什么排除异己,恐怕是为自己那‘不称职’三字心怀怨望,挟私报复罢?
你!
考课是怎么回事,你们自己心知肚明!是谁运天子威福自专,排斥异己,一夫独擅,就想要百僚噤声,谁自己心里有数!
是么?我只看着这一年来吏治整肃,各省各部积案积文为之一清,府库大实,前线粮草没再短过一次!大人您有何功于国?只知道摇唇鼓舌,黑白颠倒,在这里大放厥词,扰乱人心。一见陛下离京,就吵嚷起来,啸聚于此,意欲何为?莫非是要改天换日不成!
话说至此,谋反二字已经到嘴边了,众人吵嚷虽凶,却毕竟没人敢越雷池一步。
就在这时,宫门忽然打开,一个宫人小步出来,面无表情地高声道:皇太后懿旨:请各位大人各自回去署理政事,有不决之事,一律发往江北,自有皇帝圣裁。勿要宫门喧哗,再失臣度,再有悖逆,革职论处!
陆宁远坐在床边,捧着碗不肯走,劝道:再吃点。
刘钦摇头,陆宁远却坐着不动,反而从碗里又舀了勺粥,最后一口,好么?
刘钦皱了眉头看他。
他这幅表情做出,旁人应当已经跪倒请罪了,可是陆宁远仍然没有。他抿起嘴,或许暗暗咬住了牙,守在阵地上仍不肯退却一步,舀满粥的勺子还往前轻轻送了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