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站住!步伐被李莫愁喝住,那孩子见状,抬起头,对李莫愁说让她杀了自己。只见李莫愁左手斜出,将洪凌波的长剑拔出直指她的咽喉,厉声道:我只杀一人,你再说一遍,你死还是她死?那孩子看了我一眼,目光决然,道:自然是我死!
她在说什么?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望着那个少女,不知道为什么,原本那么熟悉的面庞,此刻却忽然变得陌生起来。这是一张我从未见过的面庞,坚毅,果决,成熟,完全不是往日那个只知道跟在自己身后,动不动就两眼含泪的小孩。我嘴唇微张,却不知说些什么。
是什么时候长大的?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变成了挡在我身前的那个人?
她果真知道自己刚刚,在说什么吗?
心绪,从未变得如此混乱,只觉得全身热血一下冲到头顶,又倏忽间落下,挽着绸带的手在微微发颤,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孩子。
她当真在用自己的性命,守护着我。
不,不可以,她还那么年轻,自己有什么资格让她为我做到如斯地步?绝对不可以!
死一般的寂静后,李莫愁开始说话了。
当李莫愁提出那个交换条件后,自己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她。没有理会身后愕然的表情,抱着她回到墓里,用棉巾蘸着温水,为她细细擦洗着肌肤和伤口,又找出前不久才给她做好的新衣,将她身上那套污损的衣物换下。玉坠的红绳染上了血污,略微思索片刻,将自己脖子上的坠子摘了下来,换给了她,而自己则将她的玉坠妥帖地放在自己心口。
全程,如同在进行一个仪式。
一个告别,亦是表明心迹的仪式。
这无可避免的离别,注定要人如此痛苦。
李莫愁在一旁看得蹊跷,忍不住道:这孩子运气倒是不错。
不,运气好的,是我。我轻声道。
李莫愁嗤笑一声,揶揄道:师妹,怎么?听到她说愿意为你去死,你心动了?
我不语,手上动作不停,直到做完这一切,为她盖好被子,伫立在床边。
良久,我道:走吧。
李莫愁只盯着我,疑惑道:师妹,你不会真的对这个孩子动情了吧?
我脚步一顿,冷然地看着她,道:我既然答允了孙婆婆要照料她的孩儿,自然不会半途而废。
李莫愁听我如此回答,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师妹啊师妹,你说这些掩耳盗铃的话又如何蒙我呢?你看她的眼神,我再清楚不过,师妹,你总是能出乎我意料呢,就是不知......她又看我一眼,接着道:师父她老人家知道你做出如此选择,会作何感想呢?
呱噪。我冷冷打断,你到底还要不要玉女心经?
李莫愁哼道:自然是要的。
我道:那便走吧。
离开活死人墓的时候,自己在想什么?自然是想着快些抄完心经,好快些回到家里来。这个想法跳出脑海的时候,自己也是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我竟成了那个无法忍受分离的人?
第133章
离开活死人墓时,内伤病未痊愈,李莫愁看我咳嗽得辛苦,到底顾及了几分同门之情,刻意放缓了速度。故而来到赤霞庄,已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不知为什么,李莫愁将山庄修在了东海之滨,每日还没有醒来,耳边已然是潮来潮去的声音了。每日在阁楼抄写玉女心经成了不变的规律,不想默写的时候,就从李莫愁的书房借阅几本书来看。她的藏书极为丰富,有些是抢来的内功心法,有些则是小川同样喜欢看却不敢给我瞧见的话本子,还有一些则是先贤典籍。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将《诗三百》全部读完了,尤其是读到《月出》那一章时,心情有几分奇异,有几分雀跃,亦有几分......惆怅。合上书,对着窗外灰蓝色的低空,但闻海涛声阵阵,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礁石,我远远望着那海平线,落日西沉,天水苍茫,脑海中忽然出现了她的面庞,或欣喜,或伤心,眼前闪现的,全部是她的情绪......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不知道,她此刻在做什么?念头出现的时候,心跳不禁一阵加速,待要运气使自己平息下来,却总也是不能了。
怎么回事?难道真如李莫愁所说,我对那孩子,生出了不该有的情愫?
可仔细想来,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哪个时刻,对那孩子,动了情。
她若是知道我这样的心思,恐怕会被吓坏吧?自嘲地笑笑,她那日说敬我爱我,想要对我好,不过是将我当作长辈,不过是因为在孙婆婆面前发下了那样的誓言。
而我,却对她动了别样的心思......
这样想了数日,白日里因着手头尚有事能做,得以分散心神,可是在夜里,辗转反侧间,那些被自己刻意回避的问题卷土重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想想师父的托付,我咬着牙决定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在心底,只盼将玉女心经抄完,这样李莫愁便再也不会去威胁那孩子。而自己能给她的,便是那潇洒一生的自由。
而自己辜负了师父的殷切期盼,将玉女心经的心法交给了本门叛徒,此生已是万死不辞。
可我,终究是算错了,算错了她的决心,算错了自己的毅力。有些人,只要看一眼,便再也舍不得、放不下。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放纵了自己想见到那个孩子的渴望。尤其是,当看到她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
深夜,大概是下了些雨的缘故,空气里弥漫着湿漓漓的梅花冷香,我从李莫愁那里回来,并不想即刻回到那个冷冰冰的房间,其实回去又如何?不过是被一些想法反复折磨罢了,倒不如独自在墙角的梅树石凳下小坐,静静望着夜空发一会儿呆。谁知,还没有一盏茶的时间,院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个黑影,蹑手蹑脚进来,又将门仔细关上。
接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影出现在了视线尽头。
我不禁愣住了,像被施了法,只定定瞧着她。这无数次在梦里出现的人儿,当真来到了这里?此时冬雨已停,一轮明月从云层后钻出,院中一片银白,直到自己亲眼看着那个孩子从另一侧潜入阁楼,这才如梦初醒般,匆忙跟了上去。
行走间,她的脚步声几不可闻,我满意地弯弯嘴角,轻功长进了不少,看来最近没有偷懒。顺着她的足迹慢慢跟了上去,甚是欣慰。最后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往屋里张望,心情又变得愉悦几分,没有说话,只是漫步走到她身后,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那孩子先是浑身一颤,便要拔剑,我只好出声道:莫不是要对我刀剑相向?说完,明显看到她神色一僵,整个人木然立在原地,那双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我。
摇摇头,刚才还夸她长进,怎么一见人还是这幅呆相,无奈之下,忙牵着她的手回到卧房,又点起一盏油灯,驱散了屋内昏暗,那孩子这才醒悟过来,满脸惊喜。待要再问,忽听得楼梯间脚步声响起,偏偏挑了这个时候!只好赶忙让人脱了鞋子躲进自己的床榻上,而自己则拿起一本书,挡在了外面。
生平第一次感到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一边要应付李莫愁的种种问题,一边还要时刻注意着身旁那孩子的动静,生怕同李莫愁问得太久,把那只藏在被子里的兔子憋坏。
两人说了一会儿,李莫愁眼珠转了转,试探道:师妹,你的寒疾如何了?
我望着她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知道李莫愁是嫌我抄经速度太慢,她只道我会认真为她抄经,却不想我有意拖延着。
我咳了一声,轻声道:并不见如何好转,之前在活死人墓若是犯了寒疾,小川会去后山帮我采一味药,可是我瞧着这东海之滨气候潮湿多雨,并不适合生长那种药材。
李莫愁吃了哑巴亏,默然良久,突然道:你这样拖延,无非是怕我会去动你辛苦养大的宝贝吧?不防她竟主动提起了那孩子,听到李莫愁说宝贝二字,面上突然一红,心中只盼那孩子莫要听得清楚。
李莫愁见状,也不再多言,哼了一声,转身便离去了。好不容易送走了李莫愁,那孩子忽的从被子里一把跳起,紧紧攥住我的手腕,只见她眼眶通红,问自己软筋散是怎么回事。心知瞒不过去,无奈一叹,只好告诉了她。只见她把头一低,闷闷不乐地望着地面。显然又将此事归位了自己的过错。
不愿再提此事,更不想她这样惩罚自己,自己主动将话题引导了别处,那孩子这才抬起头来,将数月来自己所经历的种种都告诉了我,她说的平淡,却让自己听得心惊肉跳,程英姐妹、耶律齐兄妹,杨过,英雄宴......
不过是短短几个月,她竟遭遇了如此多的波折,把人牵到灯下,再细细打量一番,果真整个人都瘦了好一圈儿,心疼之余,忍不住怪她冒失急进,那孩子听了,一言不发,扭头睡去了。不禁哑然失笑,几个月不见,脾气倒是大了。
她在说什么?她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我望着那个少女,不知道为什么,原本那么熟悉的面庞,此刻却忽然变得陌生起来。这是一张我从未见过的面庞,坚毅,果决,成熟,完全不是往日那个只知道跟在自己身后,动不动就两眼含泪的小孩。我嘴唇微张,却不知说些什么。
是什么时候长大的?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变成了挡在我身前的那个人?
她果真知道自己刚刚,在说什么吗?
心绪,从未变得如此混乱,只觉得全身热血一下冲到头顶,又倏忽间落下,挽着绸带的手在微微发颤,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孩子。
她当真在用自己的性命,守护着我。
不,不可以,她还那么年轻,自己有什么资格让她为我做到如斯地步?绝对不可以!
死一般的寂静后,李莫愁开始说话了。
当李莫愁提出那个交换条件后,自己二话不说便答应了她。没有理会身后愕然的表情,抱着她回到墓里,用棉巾蘸着温水,为她细细擦洗着肌肤和伤口,又找出前不久才给她做好的新衣,将她身上那套污损的衣物换下。玉坠的红绳染上了血污,略微思索片刻,将自己脖子上的坠子摘了下来,换给了她,而自己则将她的玉坠妥帖地放在自己心口。
全程,如同在进行一个仪式。
一个告别,亦是表明心迹的仪式。
这无可避免的离别,注定要人如此痛苦。
李莫愁在一旁看得蹊跷,忍不住道:这孩子运气倒是不错。
不,运气好的,是我。我轻声道。
李莫愁嗤笑一声,揶揄道:师妹,怎么?听到她说愿意为你去死,你心动了?
我不语,手上动作不停,直到做完这一切,为她盖好被子,伫立在床边。
良久,我道:走吧。
李莫愁只盯着我,疑惑道:师妹,你不会真的对这个孩子动情了吧?
我脚步一顿,冷然地看着她,道:我既然答允了孙婆婆要照料她的孩儿,自然不会半途而废。
李莫愁听我如此回答,忽然仰天大笑起来,哈哈哈,师妹啊师妹,你说这些掩耳盗铃的话又如何蒙我呢?你看她的眼神,我再清楚不过,师妹,你总是能出乎我意料呢,就是不知......她又看我一眼,接着道:师父她老人家知道你做出如此选择,会作何感想呢?
呱噪。我冷冷打断,你到底还要不要玉女心经?
李莫愁哼道:自然是要的。
我道:那便走吧。
离开活死人墓的时候,自己在想什么?自然是想着快些抄完心经,好快些回到家里来。这个想法跳出脑海的时候,自己也是吓了一跳,什么时候,我竟成了那个无法忍受分离的人?
第133章
离开活死人墓时,内伤病未痊愈,李莫愁看我咳嗽得辛苦,到底顾及了几分同门之情,刻意放缓了速度。故而来到赤霞庄,已是半个月之后的事了。不知为什么,李莫愁将山庄修在了东海之滨,每日还没有醒来,耳边已然是潮来潮去的声音了。每日在阁楼抄写玉女心经成了不变的规律,不想默写的时候,就从李莫愁的书房借阅几本书来看。她的藏书极为丰富,有些是抢来的内功心法,有些则是小川同样喜欢看却不敢给我瞧见的话本子,还有一些则是先贤典籍。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将《诗三百》全部读完了,尤其是读到《月出》那一章时,心情有几分奇异,有几分雀跃,亦有几分......惆怅。合上书,对着窗外灰蓝色的低空,但闻海涛声阵阵,不知疲倦地拍打着礁石,我远远望着那海平线,落日西沉,天水苍茫,脑海中忽然出现了她的面庞,或欣喜,或伤心,眼前闪现的,全部是她的情绪......
自己到底是怎么了?
不知道,她此刻在做什么?念头出现的时候,心跳不禁一阵加速,待要运气使自己平息下来,却总也是不能了。
怎么回事?难道真如李莫愁所说,我对那孩子,生出了不该有的情愫?
可仔细想来,自己也说不清究竟是哪个时刻,对那孩子,动了情。
她若是知道我这样的心思,恐怕会被吓坏吧?自嘲地笑笑,她那日说敬我爱我,想要对我好,不过是将我当作长辈,不过是因为在孙婆婆面前发下了那样的誓言。
而我,却对她动了别样的心思......
这样想了数日,白日里因着手头尚有事能做,得以分散心神,可是在夜里,辗转反侧间,那些被自己刻意回避的问题卷土重来,甚至有过之无不及。想想师父的托付,我咬着牙决定将这个秘密永远埋藏在心底,只盼将玉女心经抄完,这样李莫愁便再也不会去威胁那孩子。而自己能给她的,便是那潇洒一生的自由。
而自己辜负了师父的殷切期盼,将玉女心经的心法交给了本门叛徒,此生已是万死不辞。
可我,终究是算错了,算错了她的决心,算错了自己的毅力。有些人,只要看一眼,便再也舍不得、放不下。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放纵了自己想见到那个孩子的渴望。尤其是,当看到她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
深夜,大概是下了些雨的缘故,空气里弥漫着湿漓漓的梅花冷香,我从李莫愁那里回来,并不想即刻回到那个冷冰冰的房间,其实回去又如何?不过是被一些想法反复折磨罢了,倒不如独自在墙角的梅树石凳下小坐,静静望着夜空发一会儿呆。谁知,还没有一盏茶的时间,院门被轻轻推开了,一个黑影,蹑手蹑脚进来,又将门仔细关上。
接着,一个再熟悉不过的人影出现在了视线尽头。
我不禁愣住了,像被施了法,只定定瞧着她。这无数次在梦里出现的人儿,当真来到了这里?此时冬雨已停,一轮明月从云层后钻出,院中一片银白,直到自己亲眼看着那个孩子从另一侧潜入阁楼,这才如梦初醒般,匆忙跟了上去。
行走间,她的脚步声几不可闻,我满意地弯弯嘴角,轻功长进了不少,看来最近没有偷懒。顺着她的足迹慢慢跟了上去,甚是欣慰。最后看着她小心翼翼地往屋里张望,心情又变得愉悦几分,没有说话,只是漫步走到她身后,轻拍了一下她的肩膀,那孩子先是浑身一颤,便要拔剑,我只好出声道:莫不是要对我刀剑相向?说完,明显看到她神色一僵,整个人木然立在原地,那双眼睛,不敢置信地看着我。
摇摇头,刚才还夸她长进,怎么一见人还是这幅呆相,无奈之下,忙牵着她的手回到卧房,又点起一盏油灯,驱散了屋内昏暗,那孩子这才醒悟过来,满脸惊喜。待要再问,忽听得楼梯间脚步声响起,偏偏挑了这个时候!只好赶忙让人脱了鞋子躲进自己的床榻上,而自己则拿起一本书,挡在了外面。
生平第一次感到时间过得如此漫长,一边要应付李莫愁的种种问题,一边还要时刻注意着身旁那孩子的动静,生怕同李莫愁问得太久,把那只藏在被子里的兔子憋坏。
两人说了一会儿,李莫愁眼珠转了转,试探道:师妹,你的寒疾如何了?
我望着她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知道李莫愁是嫌我抄经速度太慢,她只道我会认真为她抄经,却不想我有意拖延着。
我咳了一声,轻声道:并不见如何好转,之前在活死人墓若是犯了寒疾,小川会去后山帮我采一味药,可是我瞧着这东海之滨气候潮湿多雨,并不适合生长那种药材。
李莫愁吃了哑巴亏,默然良久,突然道:你这样拖延,无非是怕我会去动你辛苦养大的宝贝吧?不防她竟主动提起了那孩子,听到李莫愁说宝贝二字,面上突然一红,心中只盼那孩子莫要听得清楚。
李莫愁见状,也不再多言,哼了一声,转身便离去了。好不容易送走了李莫愁,那孩子忽的从被子里一把跳起,紧紧攥住我的手腕,只见她眼眶通红,问自己软筋散是怎么回事。心知瞒不过去,无奈一叹,只好告诉了她。只见她把头一低,闷闷不乐地望着地面。显然又将此事归位了自己的过错。
不愿再提此事,更不想她这样惩罚自己,自己主动将话题引导了别处,那孩子这才抬起头来,将数月来自己所经历的种种都告诉了我,她说的平淡,却让自己听得心惊肉跳,程英姐妹、耶律齐兄妹,杨过,英雄宴......
不过是短短几个月,她竟遭遇了如此多的波折,把人牵到灯下,再细细打量一番,果真整个人都瘦了好一圈儿,心疼之余,忍不住怪她冒失急进,那孩子听了,一言不发,扭头睡去了。不禁哑然失笑,几个月不见,脾气倒是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