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小川,你怎么了?
我轻笑一声,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今日温度很是适宜。
燕大夫亦笑了,道:青州府的秋天,总是极好的,待你眼睛复明,我和襄儿带你四处走走可好?
我点点头,任由她继续为我束发。
过不多时,门廊前再次响起脚步声,只听得来人道:好哇,我方才还问云音姐姐呢,一早泡好的那壶蜜饯金橙子茶哪里去了,原来是......她说着,故意止住话头。
燕大夫道:你再煮来一壶便是,这般大呼小叫的,让小川听了笑话。我听完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是自己喝了人家泡的茶,就要摸索着给郭襄也添一盏,却被燕大夫一把按住手,道:我来就好。我顿时一愣,燕大夫亦觉出几分不自然,转而将我手中的空盏拿走,为郭襄添茶。
少女坐在我一旁,哼着歌,显然心情很好的样子。我笑道:我脸上可是有什么东西?此言一出,郭襄惊讶道:川姐姐,你已经能看见我了么?我哑然失笑道:没办法,现在虽然看不见,可是别的感觉倒也变得敏锐几分。
郭襄哦了一声,随即问道:燕大夫,怎么川姐姐喝了十几天的药,一点子效果都没有?要不要给干娘修书一封,换换方子?燕大夫沉吟一番,道:妈妈给的方子绝无问题,我每晚给你川姐姐诊脉,她的脉息已不似刚来那两日的紊乱,妈妈信里说,这千手罗刹之毒,一般要经历各个感官渐次失去后,毒性才会慢慢彻底被逼出体内。这药方子起的作用并不是恢复小川的视觉,而是最大程度减弱那毒素的对她体内五脏六腑的伤害。
郭襄哦了一声,道:如此说来,那视觉恢复不过是时间问题。
燕大夫道:没错。
三人围桌坐了一会儿,我听到郭襄抱怨壶里的茶见了底,燕大夫站起来道:说了这么久,饭都要凉了,云葵蒸了桂花糕,是你喜欢的口味。手臂再次被挽住,我道:燕大夫,若是方便的话,您不妨给我找一支盲杖,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更省的像这般,天天耽误您的看诊。
自从住在这间别院,自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说,连上午竹里馆的坐诊时间,都被燕大夫想办法挪到了我的休息与用药的短暂几个时辰。其余时间,她或在小院里抚琴,念书与我,或牵着我去燕园里散一阵子步。饶是早已习惯了清净,可燕大夫总是做得那般恰到好处,令人生不起丝毫拒斥之心,反而,反而更多了几分依恋......
当然,自己也明白,自己只是竹里馆的一个外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份奇怪的感觉宣之于口的。
这样一来,她的身体撑不住不说,连病人也是纷纷哀声载道。燕大夫听完,久久不语,只沉默地牵着我往前厅走去。从燕园曲曲折折的小路上穿过,燕大夫才开口道:这个月病人本就不多,不过是些头疼脑热的小病症,云音和云葵也会帮我,我自有打算,你莫要担心我身体会如何。
我心里过意不去,道:着实是累了你。
燕大夫突然道:咱们到了。
坐定后,手中递来碗筷,郭襄道:川姐姐,你快尝尝,云葵姐姐做的桂花糕可是一绝!我点点头,又道:燕大夫可是去看诊了?郭襄嗯了一声,道:川姐姐,你来到竹里馆,燕大夫很开心,她虽然不肯过多表现出来,但是凭我对她的了解,这段日子算是她来到青州府最快乐的时光了。
我搁下碗筷,奇道:这是为何?因为能照顾我这么个瞎子?
郭襄突然不再言语。
一天光景摇摇晃晃,不知怎么就过完了。吃罢晚饭,天气余热未消,两人来到燕园,在亭子间下小坐,感受着晚风拂面,花香鸟语,尽管看不见,心情却极其愉悦。我突然问道:郭姑娘,说起来住在竹里馆这么些日子,还不知这间亭子唤做什么?郭襄道:燕大夫唤做望川亭。说着,便拉过我的手,在手心比划着。
望川亭?
见我迟迟不语,郭襄道:川姐姐,你有心事?我轻轻点了点头,却不知如何说起。静坐良久,凉亭下的铜铃声悠悠扬扬,心间涌起的种种困惑,随着这铃声,也渐渐消弭在了空气中。
或许,有些事,并不需要过分地追根究底。
第101章
两人在望川亭又坐了一阵子,晚风渐起,郭襄带着我再次回到小院。一进门,便闻到一阵药味,心中一坠,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郭襄嘻嘻一笑道:川姐姐,我先回去了。
我点点头,以往这孩子都会在屋子里逗留一阵子才会离去,今日倒是头一回。
我慢吞吞挪到桌前,摸索着药碗,不料,却突然碰到了一只冰凉的手,条件反射般忙避了开来。桌旁之人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燕大夫?我偏了偏头,对方并不答话,口中含含混混又说了句什么,我附身过去,又问了声,无人应答,鼻尖却嗅到一丝淡淡的酒味。
心中顿时了然,我低声道:燕大夫,我叫郭姑娘来带您回去歇息好么?
郭姑娘?她一字一字地重复道,你知不知道,你从前唤她是襄儿?
我想起那时初次见面,便那般唤人家的乳名,自己也是有些惊奇,后来也就暗暗提醒自己,不可逾矩。
我有些尴尬道:其实我......
你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燕大夫打断道,可是你什么都不知道。
您醉了,我扶您回去好么?
我今夜打开了她第一次酿的那坛子葡萄酒,好多年......好多年前她酿的。燕大夫答非所问。
嗯,听襄儿说,您有一位很会酿酒的故人。
她从前总说,酒是要在高兴的时候才可以喝,不可以独自喝闷酒。耳边又响起倒酒的声音。
您的故人说得没错,这酒......我顿了顿道,确实不宜再饮,您并不开心。
没错,我今日,并不开心。
我静静站着。
她那年曾说,等秋水落霞居的青梅熟了,要给我酿青梅酒。
那您喝到了么?
耳边传来一阵低笑,只听她道:那年的青梅还没有熟,她就离开我了。
我默然。
你说,这世上,为何有那样多的离别?她的语气很平静,甚至有些淡淡的疏离,可教人听了,却兀自有几分难过。
悲莫悲兮生别离,生离死别的事,自己见得并不算少,可不知为何,今夜听她如此说时,心中蓦地涌起了一股说不明的沉重。那沉重像是一只小铁球,无端坠在心口,令人无法忽视。
只听她站了起来,笑道:真是醉糊涂了,药浴给你备好了,你喝点水过去吧,今晚不用喝药了。
我摸索着端起茶盏,茶有些微苦,只小小地抿了一口,然而心里那抹惴惴不安的烦忧才更加令我困惑,说不清,道不明。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心境,不知不觉地,随着眼前这个女子的情绪而悄然发生改变。
茶盏放回桌上,只听得燕大夫道:浴房你已然晓得怎么走了,我帮你把衣服准备好了,你去吧。
我点点头,道:有劳。
白露濡兮夕颜丽,花因水光添幽香,疑是若人兮含情睇。
先前不知从哪里读来的和歌,莫名地从脑海中冒了出来,我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杂念驱逐,取来浴池边缘篮子里的棉巾,按照燕大夫往日所嘱咐的,裹着药包敷在眼睛上面。
棉巾是热的,眼睛感觉到无比的妥帖,先前的酸胀感彻底一扫而空,将身子往水深处沉了沉,鼻尖萦绕着淡淡药香,身心变得轻松,思绪渐渐放空,放空......
我推开一扇格子木门,屋内灯火明亮,却不知为何空无一人,有沉香的味道从香炉里面溢出,蓝烟袅袅,案几上有一张琴,琴的一旁搁着一把团扇,团扇的图案是淡淡用墨勾上去的几株兰草。房间宁馨而幽深,我去了鞋履,踏进这方空间。
博古架上是一册册的书籍,抽出一本,封面上写着《东游记》,这本书挨着的,是一整套的《东周列国志》,又翻了几本,总之都是些故事性极强的读本,读本的页脚都卷了边儿,显然是被翻阅过无数次了,寻常人家的四书五经倒是未曾看见。花几上是一个天青色汝窑长颈瓶,里面插着牡丹菊和铁线莲,一旁的长桌上,是一幅半盍着的卷轴,椅子下面不显眼的地方,是一本书,只是不知为何被它的主人放在这里。笔架上,笔墨已干,这幅卷轴显然不是刚刚完成的作品。
我轻笑一声,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今日温度很是适宜。
燕大夫亦笑了,道:青州府的秋天,总是极好的,待你眼睛复明,我和襄儿带你四处走走可好?
我点点头,任由她继续为我束发。
过不多时,门廊前再次响起脚步声,只听得来人道:好哇,我方才还问云音姐姐呢,一早泡好的那壶蜜饯金橙子茶哪里去了,原来是......她说着,故意止住话头。
燕大夫道:你再煮来一壶便是,这般大呼小叫的,让小川听了笑话。我听完有些不好意思,原来是自己喝了人家泡的茶,就要摸索着给郭襄也添一盏,却被燕大夫一把按住手,道:我来就好。我顿时一愣,燕大夫亦觉出几分不自然,转而将我手中的空盏拿走,为郭襄添茶。
少女坐在我一旁,哼着歌,显然心情很好的样子。我笑道:我脸上可是有什么东西?此言一出,郭襄惊讶道:川姐姐,你已经能看见我了么?我哑然失笑道:没办法,现在虽然看不见,可是别的感觉倒也变得敏锐几分。
郭襄哦了一声,随即问道:燕大夫,怎么川姐姐喝了十几天的药,一点子效果都没有?要不要给干娘修书一封,换换方子?燕大夫沉吟一番,道:妈妈给的方子绝无问题,我每晚给你川姐姐诊脉,她的脉息已不似刚来那两日的紊乱,妈妈信里说,这千手罗刹之毒,一般要经历各个感官渐次失去后,毒性才会慢慢彻底被逼出体内。这药方子起的作用并不是恢复小川的视觉,而是最大程度减弱那毒素的对她体内五脏六腑的伤害。
郭襄哦了一声,道:如此说来,那视觉恢复不过是时间问题。
燕大夫道:没错。
三人围桌坐了一会儿,我听到郭襄抱怨壶里的茶见了底,燕大夫站起来道:说了这么久,饭都要凉了,云葵蒸了桂花糕,是你喜欢的口味。手臂再次被挽住,我道:燕大夫,若是方便的话,您不妨给我找一支盲杖,我自己可以照顾自己,更省的像这般,天天耽误您的看诊。
自从住在这间别院,自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说,连上午竹里馆的坐诊时间,都被燕大夫想办法挪到了我的休息与用药的短暂几个时辰。其余时间,她或在小院里抚琴,念书与我,或牵着我去燕园里散一阵子步。饶是早已习惯了清净,可燕大夫总是做得那般恰到好处,令人生不起丝毫拒斥之心,反而,反而更多了几分依恋......
当然,自己也明白,自己只是竹里馆的一个外人,无论如何都不能将这份奇怪的感觉宣之于口的。
这样一来,她的身体撑不住不说,连病人也是纷纷哀声载道。燕大夫听完,久久不语,只沉默地牵着我往前厅走去。从燕园曲曲折折的小路上穿过,燕大夫才开口道:这个月病人本就不多,不过是些头疼脑热的小病症,云音和云葵也会帮我,我自有打算,你莫要担心我身体会如何。
我心里过意不去,道:着实是累了你。
燕大夫突然道:咱们到了。
坐定后,手中递来碗筷,郭襄道:川姐姐,你快尝尝,云葵姐姐做的桂花糕可是一绝!我点点头,又道:燕大夫可是去看诊了?郭襄嗯了一声,道:川姐姐,你来到竹里馆,燕大夫很开心,她虽然不肯过多表现出来,但是凭我对她的了解,这段日子算是她来到青州府最快乐的时光了。
我搁下碗筷,奇道:这是为何?因为能照顾我这么个瞎子?
郭襄突然不再言语。
一天光景摇摇晃晃,不知怎么就过完了。吃罢晚饭,天气余热未消,两人来到燕园,在亭子间下小坐,感受着晚风拂面,花香鸟语,尽管看不见,心情却极其愉悦。我突然问道:郭姑娘,说起来住在竹里馆这么些日子,还不知这间亭子唤做什么?郭襄道:燕大夫唤做望川亭。说着,便拉过我的手,在手心比划着。
望川亭?
见我迟迟不语,郭襄道:川姐姐,你有心事?我轻轻点了点头,却不知如何说起。静坐良久,凉亭下的铜铃声悠悠扬扬,心间涌起的种种困惑,随着这铃声,也渐渐消弭在了空气中。
或许,有些事,并不需要过分地追根究底。
第101章
两人在望川亭又坐了一阵子,晚风渐起,郭襄带着我再次回到小院。一进门,便闻到一阵药味,心中一坠,该来的果然还是来了。郭襄嘻嘻一笑道:川姐姐,我先回去了。
我点点头,以往这孩子都会在屋子里逗留一阵子才会离去,今日倒是头一回。
我慢吞吞挪到桌前,摸索着药碗,不料,却突然碰到了一只冰凉的手,条件反射般忙避了开来。桌旁之人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
燕大夫?我偏了偏头,对方并不答话,口中含含混混又说了句什么,我附身过去,又问了声,无人应答,鼻尖却嗅到一丝淡淡的酒味。
心中顿时了然,我低声道:燕大夫,我叫郭姑娘来带您回去歇息好么?
郭姑娘?她一字一字地重复道,你知不知道,你从前唤她是襄儿?
我想起那时初次见面,便那般唤人家的乳名,自己也是有些惊奇,后来也就暗暗提醒自己,不可逾矩。
我有些尴尬道:其实我......
你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燕大夫打断道,可是你什么都不知道。
您醉了,我扶您回去好么?
我今夜打开了她第一次酿的那坛子葡萄酒,好多年......好多年前她酿的。燕大夫答非所问。
嗯,听襄儿说,您有一位很会酿酒的故人。
她从前总说,酒是要在高兴的时候才可以喝,不可以独自喝闷酒。耳边又响起倒酒的声音。
您的故人说得没错,这酒......我顿了顿道,确实不宜再饮,您并不开心。
没错,我今日,并不开心。
我静静站着。
她那年曾说,等秋水落霞居的青梅熟了,要给我酿青梅酒。
那您喝到了么?
耳边传来一阵低笑,只听她道:那年的青梅还没有熟,她就离开我了。
我默然。
你说,这世上,为何有那样多的离别?她的语气很平静,甚至有些淡淡的疏离,可教人听了,却兀自有几分难过。
悲莫悲兮生别离,生离死别的事,自己见得并不算少,可不知为何,今夜听她如此说时,心中蓦地涌起了一股说不明的沉重。那沉重像是一只小铁球,无端坠在心口,令人无法忽视。
只听她站了起来,笑道:真是醉糊涂了,药浴给你备好了,你喝点水过去吧,今晚不用喝药了。
我摸索着端起茶盏,茶有些微苦,只小小地抿了一口,然而心里那抹惴惴不安的烦忧才更加令我困惑,说不清,道不明。
不知从何时起,自己的心境,不知不觉地,随着眼前这个女子的情绪而悄然发生改变。
茶盏放回桌上,只听得燕大夫道:浴房你已然晓得怎么走了,我帮你把衣服准备好了,你去吧。
我点点头,道:有劳。
白露濡兮夕颜丽,花因水光添幽香,疑是若人兮含情睇。
先前不知从哪里读来的和歌,莫名地从脑海中冒了出来,我摇了摇头,将脑海中的杂念驱逐,取来浴池边缘篮子里的棉巾,按照燕大夫往日所嘱咐的,裹着药包敷在眼睛上面。
棉巾是热的,眼睛感觉到无比的妥帖,先前的酸胀感彻底一扫而空,将身子往水深处沉了沉,鼻尖萦绕着淡淡药香,身心变得轻松,思绪渐渐放空,放空......
我推开一扇格子木门,屋内灯火明亮,却不知为何空无一人,有沉香的味道从香炉里面溢出,蓝烟袅袅,案几上有一张琴,琴的一旁搁着一把团扇,团扇的图案是淡淡用墨勾上去的几株兰草。房间宁馨而幽深,我去了鞋履,踏进这方空间。
博古架上是一册册的书籍,抽出一本,封面上写着《东游记》,这本书挨着的,是一整套的《东周列国志》,又翻了几本,总之都是些故事性极强的读本,读本的页脚都卷了边儿,显然是被翻阅过无数次了,寻常人家的四书五经倒是未曾看见。花几上是一个天青色汝窑长颈瓶,里面插着牡丹菊和铁线莲,一旁的长桌上,是一幅半盍着的卷轴,椅子下面不显眼的地方,是一本书,只是不知为何被它的主人放在这里。笔架上,笔墨已干,这幅卷轴显然不是刚刚完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