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临行前,郭伯母塞给我一本书,说是她那年回桃花岛,无意间看到的,这本书同样记载了一些有关扶光珠的秘闻,我翻开来看时,见其中有一行写着万华镜旋之空,心生好奇,细细读完才知,原来,要那扶光珠打开,须得出现一种名为万华镜旋之空的异象,这种异象只会偶尔发生在冬季腊月中上旬,这异象谁都不知道会持续多久,但是要成功取珠,这是唯一的机会。想来距离大寒之日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期间恰巧收到了庄叔来信,便先往终南山去了。
铺子角落里堆着好几坛酒,我和庄叔一人拿着一碗,慢慢地喝着。庄叔道:这簪子,你当年取料不易,做成这个效果,我自认为对得起这块料。说着,将怀中的锦盒交给我。我道:庄叔,多谢您。庄叔放下酒碗,叹了口气,道: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小川,你的心可真够狠啊,居然一次都不回来。我讪讪一笑,没有言语。庄叔继续道:那年,你从大理回来,拿着这块奇罕的翡翠,我满心以为你要留下来帮老汉经营铺子生意,和我学学手艺活儿,没想到一别经年。我有时候看着这支翡翠簪子想啊,你要是再不来取,老头儿就差清明节给你烧过去了。我哈哈大笑起来,庄叔在外面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对我却总是没有一点长辈架子。
我道:阿叔,您可听过白衣琴师这个人?庄叔觑我一眼,忽道:怎么,你认识那个手里使钱撒漫的疯小子?不是我说,照他那么个花法,有多少钱够他使的?我道:人家......人家是做好事。庄叔登时打断道:屁!边境有多少灾民,你心里没数?若是蒙古军队每骚扰一次,他就和一帮人过去救一次,饶是家里坐拥金山银山......他忽然顿住了,将我上下打量一番,嘎声道:你你你......你莫不就是那个......我苦笑着点头,道:我就是那个手里使钱撒漫的疯小子。
噔的一声,酒碗被撂在桌上,庄叔沉默半晌,道:钱还够用么?我点点头,道:这个民间组织是少林寺那边牵头,我不过是出一点力罢了。庄叔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拿出一个匣子,粗声粗气道:拿好了。我接过,是一个沉甸甸的木盒,里面放着十根金条。庄叔道:你也别急着拒绝,你叔别的不懂,但是家国大义还是多少知道的,你这些年在外四处漂泊,一个姑娘家过得比我这个老爷们儿还要苦,你师姐回来看到你这个样子,是要心疼的。我喉咙一哽,点点头。
我于十二月初抵达沧龙山,此刻再临旧地,但见绿藤丛生,没有半分中原之地的萧索凄寒之意。天空中飘着些雨丝,柔柔的落在人脸上。我来到竹林,见到那棵被我绑着红布的翠竹,此时红布早已褪去了颜色,不复当初鲜艳,我仰视着那几行字,轻轻念道:十六年后,在此重会,珍重万千,勿失信约。小龙女嘱咐师妹燕凌川。一颗心不自禁的砰砰跳动。
当晚我结绳于林间睡去,竹叶声萧萧,我望着天空一轮明月,黑色的竹影,白色的月,月光照在琴上,那五根琴弦变得像玉一般通透。到底是睡不着了,我把琴放在膝上,背靠一根粗竹,拨弄着一支小调。
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圆月缺,这世上到底还有多少的离别?
脸上的雨水早已干了,我还是望着明月,望着它,那明月竟如同杯中水酒,摇摇晃晃起来。眨眼间,月亮同我一样,老了十六年。明月渐渐淡了,变成了一个半透明的影儿,虚虚地挂在天上。
一夜已过去。
来到通天峡,见那当日的藤索已变为腐朽枯藤,便自己动手将寻来的树皮又搓成一条绳索,一端拴在崖边石上,另一端系在了自己腰间,踩着峭壁中凹陷的地方,慢慢将自己坠了下去。还没有踩到底,已感到了通天峡之下气候寒冷,不想这一上一下,温度差别如此之大,刚踩到平地,自己忙运起内力抵抗这寒气。
深渊下有一积水潭,此刻潭面已结冰,旁边有一块覆盖着积雪的小路,若不是亲自下来一趟,断不能发现这条通幽曲径。这条路绵延至更深的腹地,我望了良久,只有满眼雪木森森,想必是通到了极为荒寒的地方。小溪从西向东流去,大块的鹅卵石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墨绿色的松柏上,挂满了尖锐的冰凌,云雾从狭窄的风口灌入,宛若仙境一般。
我心道:这也算的一处极好的隐居之所了。这里气候已经与北方寒冬没有什么区别。我裹紧身上大衣,怪不得裘千尺当日要冒着风险藏珠于此,按照书上的形容,那冰峰之上的温度也不过如此了。只是何时才能遇到那万华镜旋之空呢?我心里暗暗犯了愁。所幸这下面并不缺水源,身上带的干粮足够应付,我白日里无聊时就沿着这条小路往腹地深处,或闲逛,或练功,除了这片绝美雪景,也未见什么奇罕之事,这般等候了将近十多日,已到腊月中旬,我心中焦急之情愈甚,已是两日一夜不曾合眼,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当天空转晴,心中便是一跳,忙停下手头一切盯着那山崖之上的一线天空细看,却哪里有万华镜旋之空的半分光影?
眼见太阳缓缓西移,我的心紧紧揪了起来。当太阳的一半为山头遮没时,我急奔几步,跑到了高一些的地方,淡淡的太阳此时洒在这片湖面。我呆立不动,暮色缓缓逼近,但觉寒气侵体,天空中又有细雪零落。我站了许久,望着猩红色的夜空,直至细雪变成鹅毛大雪,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万华镜旋之空始终没有出现。我再也支持不住,眼前一黑,倒在了雪地上。
直到红日东升,我被一阵刺骨寒意逼醒,但见眼前一片白茫茫,我四下环顾,心中却空了一片,又一个声音在耳边响动:你如今连一幅画都保护不了,真是个废物!她十六年前又何苦救你?蠢材,蠢材!我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踉跄跄来到深潭边,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焦舌燥,弯下身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又白了一大片,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拔下几根头发,倒有一大半是白的。刹那之间,心中一片凄凉,算来十六年之约也就在两日之后,我这般面目,又如何去赴约?我悲从心起,仰天长啸,对着深潭接连两掌拍出,只听两声闷响,水面之下竟隐隐像是有雷声滚过。
我脸色一变,知水下有异,当下再顾不得气候严寒,除去罩袍,纵身入潭,直往深处潜去。
那潭底越深越寒,四周布满了蓝森森的玄冰,不知沉了多深,突然周围光亮一片,我瞧那光源居然是从深处而来,心头猛的一跳,待要凝神再看,水深处浮力极强,立时身不由主地给浮力冲回几丈,当即浮出水面,抱了块巨石,又沉了下去。这一次急沉而下,我直奔那光源游去,只觉一股激流卷着我的身子往前冲去,我看那光亮处越来越近,手脚齐用,借着水流之力,奋力一蹬冰壁,向光源游去,待游近时才发现那里居然是一个天然冰窖,我顺势划上去,过不多时,冲出了水面。只觉寒气逼人,一点都不比外面温暖半分。这块水面只占着冰窖三分之一的面积,周围全是蓝森森亮堂堂的冰壁,冰窖尽头,有一方凸起的冰台,冰窖全部的光源便是来自于那里,此刻那光芒被冰壁和水面反射着,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灿烂夺目的光轮。
我忽然理解了何为万华镜旋之空。又惊又喜之间,我纵身出水,只奔出几步,立时收住脚步,一步步慢慢挨去,只想:倘若那冰台上仍没有传闻中的扶光珠,那可如何是好?走得越近,脚步越慢,心底深处,只怕这最后的指望也化成泡影。这么一步一步挪着,始终到了尽头。
我望着那方小小的冰台,眼中一热,只见一个浑圆晶莹的珠子,卧在那蚌的正中央,蚌身散发着细碎的五彩晶芒,璀璨夺目,反倒是那珠子,落在这蚌间,倒有几分质朴无华之感。我按着书里的指示,用一把银匕首沿着内里将明珠小心翼翼取了出来,蚌母感受到外界异样,迅速改变了原本开合的状态,电光火石间,我用早已准备好的两枚翡翠玉镇卡在了蚌的两端,生生止住了蚌母的闭合状态。随后迅速将明珠取了出来。
与郭伯母临别前,她曾叮嘱,这蚌母本非凡物,若是处理不当,只怕伤其根本,她要我万分小心,莫要一时心急,使这天材地宝香消玉殒。
将明珠放入玉盒里,沿着来时路线,一口气游回到潭边,此时已值黄昏,望着天边斜阳,才知道这一去几乎已是一整天。风口处吹来阵阵冷风,打了个哆嗦,急忙盘膝运气,待得身子回暖,这才起身往绿竹林赶去。
第67章
绿竹林,绿竹林......我默念着这三个字,心中多了几分茫然,那老婆婆说要我去绿竹林见她,可是已经过了小半天的时间,仍不见踪影。这绿竹林极为古怪,无论我沿途做多少记号,到最后却还是回到了原地,那人既然要我在此等候,想来与巫医谷断不了干系,可她若是巫医谷的人,那么也必定认识师姐!这样思索一番,心情又紧张起来,霎时之间,忽喜忽忧,一颗心砰砰的跳个不住,这时已料定这人如此为难我,一定是因为师姐的缘故,但是悠悠一十六年,到今日是否玉人无恙,有谁能说?我手掌抚过青青翠竹,喃喃道:老天啊老天,求你莫要再作弄我了。祷祝一会儿,寻觅一会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地,始终不见端倪。不觉黄昏又至,晚霞漫在西天,灿烈地像是要燃烧起来,不一会儿,天色黯淡了几分,竹林间掩映着醇和的金色流光,偶有微风刮过,惊扰了几片竹叶。
铺子角落里堆着好几坛酒,我和庄叔一人拿着一碗,慢慢地喝着。庄叔道:这簪子,你当年取料不易,做成这个效果,我自认为对得起这块料。说着,将怀中的锦盒交给我。我道:庄叔,多谢您。庄叔放下酒碗,叹了口气,道:这些年我一直在等你的消息,小川,你的心可真够狠啊,居然一次都不回来。我讪讪一笑,没有言语。庄叔继续道:那年,你从大理回来,拿着这块奇罕的翡翠,我满心以为你要留下来帮老汉经营铺子生意,和我学学手艺活儿,没想到一别经年。我有时候看着这支翡翠簪子想啊,你要是再不来取,老头儿就差清明节给你烧过去了。我哈哈大笑起来,庄叔在外面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对我却总是没有一点长辈架子。
我道:阿叔,您可听过白衣琴师这个人?庄叔觑我一眼,忽道:怎么,你认识那个手里使钱撒漫的疯小子?不是我说,照他那么个花法,有多少钱够他使的?我道:人家......人家是做好事。庄叔登时打断道:屁!边境有多少灾民,你心里没数?若是蒙古军队每骚扰一次,他就和一帮人过去救一次,饶是家里坐拥金山银山......他忽然顿住了,将我上下打量一番,嘎声道:你你你......你莫不就是那个......我苦笑着点头,道:我就是那个手里使钱撒漫的疯小子。
噔的一声,酒碗被撂在桌上,庄叔沉默半晌,道:钱还够用么?我点点头,道:这个民间组织是少林寺那边牵头,我不过是出一点力罢了。庄叔转身回到屋里,不一会儿,拿出一个匣子,粗声粗气道:拿好了。我接过,是一个沉甸甸的木盒,里面放着十根金条。庄叔道:你也别急着拒绝,你叔别的不懂,但是家国大义还是多少知道的,你这些年在外四处漂泊,一个姑娘家过得比我这个老爷们儿还要苦,你师姐回来看到你这个样子,是要心疼的。我喉咙一哽,点点头。
我于十二月初抵达沧龙山,此刻再临旧地,但见绿藤丛生,没有半分中原之地的萧索凄寒之意。天空中飘着些雨丝,柔柔的落在人脸上。我来到竹林,见到那棵被我绑着红布的翠竹,此时红布早已褪去了颜色,不复当初鲜艳,我仰视着那几行字,轻轻念道:十六年后,在此重会,珍重万千,勿失信约。小龙女嘱咐师妹燕凌川。一颗心不自禁的砰砰跳动。
当晚我结绳于林间睡去,竹叶声萧萧,我望着天空一轮明月,黑色的竹影,白色的月,月光照在琴上,那五根琴弦变得像玉一般通透。到底是睡不着了,我把琴放在膝上,背靠一根粗竹,拨弄着一支小调。
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圆月缺,这世上到底还有多少的离别?
脸上的雨水早已干了,我还是望着明月,望着它,那明月竟如同杯中水酒,摇摇晃晃起来。眨眼间,月亮同我一样,老了十六年。明月渐渐淡了,变成了一个半透明的影儿,虚虚地挂在天上。
一夜已过去。
来到通天峡,见那当日的藤索已变为腐朽枯藤,便自己动手将寻来的树皮又搓成一条绳索,一端拴在崖边石上,另一端系在了自己腰间,踩着峭壁中凹陷的地方,慢慢将自己坠了下去。还没有踩到底,已感到了通天峡之下气候寒冷,不想这一上一下,温度差别如此之大,刚踩到平地,自己忙运起内力抵抗这寒气。
深渊下有一积水潭,此刻潭面已结冰,旁边有一块覆盖着积雪的小路,若不是亲自下来一趟,断不能发现这条通幽曲径。这条路绵延至更深的腹地,我望了良久,只有满眼雪木森森,想必是通到了极为荒寒的地方。小溪从西向东流去,大块的鹅卵石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墨绿色的松柏上,挂满了尖锐的冰凌,云雾从狭窄的风口灌入,宛若仙境一般。
我心道:这也算的一处极好的隐居之所了。这里气候已经与北方寒冬没有什么区别。我裹紧身上大衣,怪不得裘千尺当日要冒着风险藏珠于此,按照书上的形容,那冰峰之上的温度也不过如此了。只是何时才能遇到那万华镜旋之空呢?我心里暗暗犯了愁。所幸这下面并不缺水源,身上带的干粮足够应付,我白日里无聊时就沿着这条小路往腹地深处,或闲逛,或练功,除了这片绝美雪景,也未见什么奇罕之事,这般等候了将近十多日,已到腊月中旬,我心中焦急之情愈甚,已是两日一夜不曾合眼,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当天空转晴,心中便是一跳,忙停下手头一切盯着那山崖之上的一线天空细看,却哪里有万华镜旋之空的半分光影?
眼见太阳缓缓西移,我的心紧紧揪了起来。当太阳的一半为山头遮没时,我急奔几步,跑到了高一些的地方,淡淡的太阳此时洒在这片湖面。我呆立不动,暮色缓缓逼近,但觉寒气侵体,天空中又有细雪零落。我站了许久,望着猩红色的夜空,直至细雪变成鹅毛大雪,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万华镜旋之空始终没有出现。我再也支持不住,眼前一黑,倒在了雪地上。
直到红日东升,我被一阵刺骨寒意逼醒,但见眼前一片白茫茫,我四下环顾,心中却空了一片,又一个声音在耳边响动:你如今连一幅画都保护不了,真是个废物!她十六年前又何苦救你?蠢材,蠢材!我犹如行尸走肉般踉踉跄跄来到深潭边,一日一夜不饮不食,但觉唇焦舌燥,弯下身掬水而饮,一低头,猛见水中倒影,两鬓又白了一大片,几乎不识得自己面貌,伸手拔下几根头发,倒有一大半是白的。刹那之间,心中一片凄凉,算来十六年之约也就在两日之后,我这般面目,又如何去赴约?我悲从心起,仰天长啸,对着深潭接连两掌拍出,只听两声闷响,水面之下竟隐隐像是有雷声滚过。
我脸色一变,知水下有异,当下再顾不得气候严寒,除去罩袍,纵身入潭,直往深处潜去。
那潭底越深越寒,四周布满了蓝森森的玄冰,不知沉了多深,突然周围光亮一片,我瞧那光源居然是从深处而来,心头猛的一跳,待要凝神再看,水深处浮力极强,立时身不由主地给浮力冲回几丈,当即浮出水面,抱了块巨石,又沉了下去。这一次急沉而下,我直奔那光源游去,只觉一股激流卷着我的身子往前冲去,我看那光亮处越来越近,手脚齐用,借着水流之力,奋力一蹬冰壁,向光源游去,待游近时才发现那里居然是一个天然冰窖,我顺势划上去,过不多时,冲出了水面。只觉寒气逼人,一点都不比外面温暖半分。这块水面只占着冰窖三分之一的面积,周围全是蓝森森亮堂堂的冰壁,冰窖尽头,有一方凸起的冰台,冰窖全部的光源便是来自于那里,此刻那光芒被冰壁和水面反射着,形成了一圈又一圈灿烂夺目的光轮。
我忽然理解了何为万华镜旋之空。又惊又喜之间,我纵身出水,只奔出几步,立时收住脚步,一步步慢慢挨去,只想:倘若那冰台上仍没有传闻中的扶光珠,那可如何是好?走得越近,脚步越慢,心底深处,只怕这最后的指望也化成泡影。这么一步一步挪着,始终到了尽头。
我望着那方小小的冰台,眼中一热,只见一个浑圆晶莹的珠子,卧在那蚌的正中央,蚌身散发着细碎的五彩晶芒,璀璨夺目,反倒是那珠子,落在这蚌间,倒有几分质朴无华之感。我按着书里的指示,用一把银匕首沿着内里将明珠小心翼翼取了出来,蚌母感受到外界异样,迅速改变了原本开合的状态,电光火石间,我用早已准备好的两枚翡翠玉镇卡在了蚌的两端,生生止住了蚌母的闭合状态。随后迅速将明珠取了出来。
与郭伯母临别前,她曾叮嘱,这蚌母本非凡物,若是处理不当,只怕伤其根本,她要我万分小心,莫要一时心急,使这天材地宝香消玉殒。
将明珠放入玉盒里,沿着来时路线,一口气游回到潭边,此时已值黄昏,望着天边斜阳,才知道这一去几乎已是一整天。风口处吹来阵阵冷风,打了个哆嗦,急忙盘膝运气,待得身子回暖,这才起身往绿竹林赶去。
第67章
绿竹林,绿竹林......我默念着这三个字,心中多了几分茫然,那老婆婆说要我去绿竹林见她,可是已经过了小半天的时间,仍不见踪影。这绿竹林极为古怪,无论我沿途做多少记号,到最后却还是回到了原地,那人既然要我在此等候,想来与巫医谷断不了干系,可她若是巫医谷的人,那么也必定认识师姐!这样思索一番,心情又紧张起来,霎时之间,忽喜忽忧,一颗心砰砰的跳个不住,这时已料定这人如此为难我,一定是因为师姐的缘故,但是悠悠一十六年,到今日是否玉人无恙,有谁能说?我手掌抚过青青翠竹,喃喃道:老天啊老天,求你莫要再作弄我了。祷祝一会儿,寻觅一会儿,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地,始终不见端倪。不觉黄昏又至,晚霞漫在西天,灿烈地像是要燃烧起来,不一会儿,天色黯淡了几分,竹林间掩映着醇和的金色流光,偶有微风刮过,惊扰了几片竹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