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娘,您对那蒙古兵说了什么蒙古语,怎地他一听就逃也似的离去了?半路上,我终于忍不住问道。娘眼中先是闪过一抹惊讶,随即道,你听到我和他的话了?我摇摇头如实道,不是很清楚,但我听到那不像是我们中原的语言。娘点了点头,不错,我是和他说了一句蒙语,我告诉他,如果胆敢将遇见你的事情说出去,我一定叫他生不如死。这句话犹如一盆冷水兜头浇下,阿爹和章叔那番醉酒之言在我脑海中再度浮现起来,我强笑道,娘,我和阿爹一直生活在山里,我们是不会认识什么蒙古人的。娘摇了摇头道,小川,现在的你尚且年幼,等你有了自保能力,娘就将从前的事一并告诉你可好?我点点头,这时我和娘已来到了樊川,娘说这里是终南山脚,我们在这里稍作歇息就进山去。娘把坐骑拴好前,从包袱里拿出一件物什,那物什薄如蝉翼,娘把它覆在了脸上,再转过头时,我被吓了一跳此时娘已变为了一个鸡皮鹤发的老妪了,娘领着我来到一座庙宇前,只见庙门横额写着普光寺三个大字,僧人见我们是一介女流之辈,神色间极为冷淡,拿出了两份素面给我们吃,还叮嘱我们只能在门外吃。我和娘倒是无所谓,毕竟我们要趁着天黑赶紧上山去,我坐在石凳上吃着面,一转头,见两个男人也进了庙里,他们打扮鄙朴,头上缠着青布包头,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将两匹瘦驴拴在了庙外松树上,进庙讨斋饭吃,那些僧人见他们打扮如此,不耐烦地给了他们同样的两碗素面和七八个馒头,中年男子带着那个少年走到了另一旁的松树下,我们都吃的很安静,唯独那少年极为不安分,他一边啃着馒头,一边拨开了一块被长草掩映的石碑,念出了上面的字: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仰天大叫天不应,一物细琐枉劳形。安得大千复混沌,免教造物生精灵。中年男子听那少年朗声念完,抚着石碑呆呆不语,少年见状道,郭伯伯,这碑上说的是什么?男子道,这是你丘师祖做的诗,他老人家见世人多灾多难,感到十分难过。说着将那诗又解释了一遍,道,丘真人武功固然卓绝,这一番爱护万民的心肠更教人敬佩。你父亲是丘师祖当年得意弟子,丘师祖瞧在你父面上,定会好好待你。你用心学艺,将来必有大成。待我还要听时,耳边却传来娘的一声冷哼,我知不宜再听,急忙吃完了面同娘牵着马离开了普光寺。
  在夕阳落尽之前我们终于进山,奇怪的是,周围并无多少鲜花,却又越来越多的白色蜂子在我们身周飞舞来去,耳中听到的尽是嗡嗡之声,我倒是习惯了,毕竟从前和阿爹上山采蜜,我都不知被这野蜂蛰过多少次了,只是我还是第一次见这白色的蜂子,倒是娘,我有些担忧地望去,只见她全不在意地驱赶着驴子,感觉到我看她,她笑笑不语,我便安下心来继续跟她进山。
  穿过丛林,我们来到一片空地上,只见面前是一个坟墓状的山丘,天色渐黑,墓门空荡漆黑得令人畏缩。这就是江湖上传闻的活死人墓,娘拍了拍我的手解释道,其实里面是极为宽阔的地下仓库,当年王重阳起事抗金之前,动用数千人力,历时数年方始建成,其中暗藏的器甲粮草作为山陕一带的根本,之所以修成坟墓之状,完全是为了瞒过金人耳目,义兵失败后,王重阳在此隐居,是以墓内房舍众多,通道繁复,进去之后,你一定要跟紧娘晓得么?我乖巧地点了点头。一入墓门,我的眼前便一片漆黑,任由娘拉着我的手行走于其中,只觉得转了一个弯又是一个弯,我心里暗暗纳罕,娘究竟是如何在黑暗之中认得这曲曲折折的路径的。越往里走,光线渐渐的强了起来,娘停下脚步,示意道,小川,进入之后你先等着娘,娘请墓主人来。娘说这话的时候神色柔和,却又添了三分恭敬,经过了蒙古兵的相遇这件事,我已经对娘的身手佩服的不行,看来这墓主人应该是比娘还要厉害上许多的人物,想到这里,我不禁吐了吐舌头,这墓主人该不会是什么老怪物吧?出神之际,忽听帷幕外一个娇柔的声音说到,孙婆婆,这孩子今晚就先和你睡吧,改日再收拾出一间石室。我抬起头来,只见一只白玉般的纤手掀开帷幕,一名少女走了进来,她披着一袭薄薄的白色布衣,犹如行在烟雨朦胧之中,看起来比我要大上几岁的样子,除了一头如瀑黑发之外,她着一身雪白衣衫,面容是我一个孩童所形容不出的姣好,我觉得天上的仙女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肌肤异常的苍白,大概是在这墓中常年居住的原因吧。想到刚刚的猜测,我有些怀疑起来,这就是娘口中的墓主人?殊不知,在我打量她的时候,对方也将我看了个遍,四目相视,我不知怎的脸上突然一红,低头看着自己身上的灰色粗布衣,有些羞愧,眼角间瞥见那少女,见她还在看着我,忙把头又低下来。娘笑道:小川,这就是龙姑娘。我只好抬头看着她,笑笑:龙姑娘好。她点点头,伸手捏了捏我的双手,我的手被她一碰到,但觉她手掌寒冷异常,不由得激灵灵打了个冷颤,那少女道:根骨不错,孙婆婆你的提议我会认真考虑的。娘听到龙姑娘这么说,脸色闪过一抹欣喜,只听那龙姑娘又道:你安顿小川吧,我先歇息了。
  待龙姑娘走远,我才真的松了一口气,我跟着娘继续走,娘,那位龙姑娘是什么来头,您怎么如此敬畏她?娘取出怀中火折子点着了一盏烛火,把我的包袱放在这个房间唯一的石桌上,拉着我的手道:小川,这位龙姑娘是我派中的唯一传人,当年与你阿爹分别后,娘身负重伤,是龙姑娘的师父救了我,一方面是为了报恩,我心甘情愿跟随龙姑娘的师父隐居于这终南山之中,并且主动承担起了照顾龙姑娘的责任,一方面也是迫于形势之无奈,娘知道你必定是怨我的,可是现在你爹爹已经离世,娘真心希望能用今后的时间弥补对你的亏欠,小川,娘......说到这儿,娘已经哽咽,她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又想到娘已是我在世上唯一的亲人了,我的心便再也硬不起来,我嗯了一声,娘有些难为情地擦了一下眼角道:小川,娘在接你之前,已经求了龙姑娘收你为徒,方才我听着她对你的评价,想来这件事未必没有希望,今晚你就先洗漱歇息,把精神养好了。娘说着边为我整理被褥床铺,我看着娘忙碌的身影,心中却不由自主地回忆起方才的那抹白影。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那种冷若冰雪的神色实在让人难以揣测她到底是喜是怒,是愁是乐,我竟不自禁的感到几分恐怖:这龙姑娘是水晶做的,还是个雪人儿?到底是人是鬼,还是菩萨仙女?虽听她语气娇柔婉转,但是也没有丝毫的暖意,我一时对自己将来的日子感到了一丝不安。娘像是看出了我的担心,笑言安慰道:你这位龙姑姑已过了十八岁生辰,但是她从小就长居墓中,所见日光甚为有限,而本派所修习的内功又是克制心意的,是以看着比寻常少女似是小了几岁,自从娘的恩人过世,我看她年纪太小,便继续在此照顾着她,就这样又过了十年,她虽然性子冷淡了些,但是娘也算看着她长大,到底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娘的话多少减轻了我的忧虑,我很快陷入了梦境。
  --------------------
  第3章
  第二天一大清早,我揉着眼睛来到外室,在山里我和阿爹从来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以哪怕是在这不见天日的山里,我依旧早早就醒了来。腹中早已饥饿不堪,我掀起帘子,却发现龙姑娘已经坐在石凳上,我脸一红,忽想起娘昨天教我的,于是硬着头皮道:龙姑姑好,声音细若蚊蝇,但她还是听到了,微微点点头,我便挨着娘坐下了。
  吃过早饭,我帮着娘将三人的碗筷拿到厨下,洗涤干净,由娘牵着我的手回到大厅中来。龙姑娘道:小川,你从前可练过功夫?我摇了摇头,但是随即补充道:我阿爹教过我骑马射箭,我还会捉兔子哩!那龙姑娘听完后先是一怔,随即一抹淡淡的笑意先在嘴角展开,随后又漾到了她的眼中,洞内烛火幽微,她的眼睛却像是天上星辰,让我一时晃了神。
  龙姑娘,这孩子说话有些莽撞,你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娘此时站在龙姑娘身后,显然没有看到她的笑靥,以为是我的话惹龙姑娘不高兴了,便忙打着圆场。小川今年十二岁了!我不满地反驳道,对了,小川还会读《诗三百》和《楚辞》呢,阿爹特地给老先生送了两只大白鹅做学费,那老先生才肯教我念书呢。
  龙姑娘哦了一声问道:诗三百?那是什么?我得意地想,原来你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嘛。但是娘和她此时都看着我,我急忙正色道,那是一本记录古时各地风土人情的书,里面写了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我沉吟半晌,这时天色已然大亮,几缕光从高出的透气孔隐隐照了进来,龙姑娘恰巧站在这束光前,那面容恍若不染凡尘的神仙妃子,一双美目清扬婉兮,加之那一身月白轻衫笼于这光线之中,更显的飘渺脱俗,我竟一时呆住了,口中喃喃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那龙姑娘若有所思地想了一会儿,笑了笑,虽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念得我听着甚好。我鬼使神差地点点头,你觉得好,就好。倒是娘忍不住笑了,倒是没有白请这个教书先生,好了小川,听龙姑娘说正事吧。我一听这话,原本还算得上平稳的心境突然出现了一丝涟漪,无论说什么,对何人说,龙姑娘总是那样一副那淡漠的神态,而我又想起昨晚的担忧,小川?小川?娘此时站在龙姑娘身后,一脸紧张地望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