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她又能怎么救?
洛卿龄双拳紧握,右手小臂突然触碰到一个尖锐物体。
是金龙剑!
她面上一喜,欲要使用金龙剑挣脱那股控制人的力量,在抬头的瞬间,她惊觉那人鱼好似笑了一下,即便眼眶内空空如也,洛卿龄竟能察觉出那人鱼的意图——从那道直直望着她和她手里金龙剑的“视线”。
她身上有那非人非鱼想要的物什,洛卿龄心中只有这个想法。
可她动不了,已成为俎上鱼肉,只能认人宰割。
“娘子,娘子——”耳边有人呼喊,声音甚是熟悉,“娘子快醒醒,怕不是魇着了?”
眼前大雾消散,思绪回到现实。
洛卿龄挣扎着睁开眼睛,视线飘游半晌后聚集在那张略有皱纹的脸上。
是赵婶。
只见赵婶一脸担忧地站在床边,瞧见她醒来后,松了一口气:“娘子夜里应当是梦魇了,在房中说着梦话,我担心娘子喘不上气,这才……”
“眼下什么时辰了?”
“刚过卯时,娘子可要再睡会儿?”赵婶掖了掖被褥,轻声说道。
洛卿龄看了一眼窗外,眼下虽说日头刚出来,但光线已洒进房中。昨夜做了个噩梦,现在想睡怕也是睡不着了。
她撑起身子,用手掌根敲了敲脑袋,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我还是起身罢,今日要去道观,须得早些动身。”
自抓住贾辞后,她已经有好一段时日没有见到秦砚珩,那把认她为主的金龙剑还静静躺在她的枕边,二人至今没有找到解除金龙剑牵绊的方法。昨日秦砚珩突然托人来信,称道观内有一种叫“破巽咒”的道法,说不定可以解了牵绊。
于是二人便相约今日午时,在道观解除牵绊。
洛卿龄拿起金龙剑左右看看,阳光下剑身流光溢彩,的确是一把好剑。
今日解了这牵绊后,她与秦砚珩应当是再无交集了,阿耶调回京城的事儿她自会找别人帮忙,至于秦砚珩——洛卿龄只觉得这位小殿下并不喜欢她带着目的靠近他,自然也不会帮她。
一个时辰后,京郊。
车轱辘缓缓停下,洛卿龄撩起车帘朝外看去,不远处人头攒动,吵吵嚷嚷的,只见不少人挤在江边渡口,不知在看什么,马车也被堵在路上,无法通过。
“娘子,前面已经堵死了,马车怕是一时半会儿过不去,可要先等等?”赵叔的声音从外传来。
洛卿龄看了一眼天色,眼下应当已至隅时,已经快到约定时间,再耽搁下去怕是要让秦砚珩久等了。那位小殿下本就没多少耐心,还让人家在道观里侯着她……洛卿龄心知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脸面让小殿下等着。
“我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说罢,洛卿龄戴好冪篱下了马车,径直朝人群走去。
几位公子迎面走来,其中一人捂着嘴与洛卿龄擦肩而过,她下意识回头看去,只见方才那名公子脸色苍白,半躬着身往前走,像是看到了什么令人反胃的东西。
“实在是稀奇!”人群中一名身着蓑笠的老翁举着鱼竿放声道,“我今晨说要来江边钓鱼,谁知大老远看到一团金红色挤在渡口,我走进一看,嘿!是锦鲤。”
“老翁您这么早就见到了?”又一人搭腔,声音听着较为年轻,“怎的不下网把这些锦鲤捞上来,拿到京城还能卖不少银子呢!”
“你这无知小儿,这些锦鲤都围着死人转悠,我才不打捞,晦气!”老翁厉声呛了回去。
死人?
洛卿龄心中一跳,矮身挤进人群,只见江边渡口处,一团金红色的锦鲤在近岸江水里扑腾,泛白的鱼嘴朝着天空一张一合,像是在诉说冤情。
视线往外移去,不远处江中飘着一只小船,船边满是锦鲤,金红鱼群围着船头游动,细看竟有一名女子仰面躺在船板上。女子手臂细白,右手手腕落入江水中,正被锦鲤啃食着皮肤,再往后,只见女子双腿被人砍下,血液流入江中,引得鱼群纷纷凑过来……
洛卿龄顿觉一阵恶心,她捂着嘴往后退了一步,却不知踩到了谁,后者尖叫一声推了她一把,洛卿龄踉跄着往前扑去。
“别挤了——”有人高呼。
身后声声嘈杂,岸上人头涌动,江中鱼群密集,洛卿龄此刻却顾不上身边不停朝她挤来的人群,她愣怔看着船板上的女子。
女尸没有眼睛,眼眶内漆黑一片,空无一物,倒垂下来的头半落入水中,长发如水草般飘动在江里,那双没有眼珠的眼睛此刻正直直地望着洛卿龄。
船只离岸边不远,锦鲤鱼群围着女尸转悠啃食,点点血腥味飘入鼻腔,令人作呕。
看着女尸被截断的双腿,以及船只周围密密麻麻的鱼群,洛卿龄不禁想起昨夜那个梦——眼前死在船板上的人,正是梦里向她求救的女子!
“报官……为何无人报官?”洛卿龄回头问道,众人只想保全自身,不愿意主动招惹官兵,自然也无人想着要报官。
“让我出去,我要去报官——”洛卿龄使力推开挡在身前的人群,却动也动不了。
就在这时,只听不远处马蹄声响起,高马上少年身着绯色圆领袍,一脸严肃,此刻正带着官兵朝渡口处奔来。
第21章 断贪念“继续,用我教你的那招”……
隔着冪篱纱帘,却依然能感觉到马背上的少年瞥了她一眼。
她认得此人,是大理寺少卿宋玉台,国舅爷宋海生之子,与小殿下秦砚珩乃是从小一起长大,二人不过相差一两岁,因此感情颇深,她还听闻宋玉台破案的手法也是秦砚珩亲手教导的。
想不到秦砚珩年纪轻轻竟是大理寺“师祖”,怪不得那日他把年近花甲的大理寺卿许晟骂得不敢还嘴。
思及此,洛卿龄踮起脚越过人群看去,只见官兵将人群围了起来,将山路留出了一个道供马车经过,她小步穿过人群上车离开。
秦砚珩还在道观里等着,她须得快些离开。
谁知马车没走多远,一道男音便打断了洛卿龄的思绪。
“娘子留步,”男子开口,话中虽还算客气,但语气却毋庸置疑,“宋大人吩咐了,为查案之便,目击者均不能擅自离开,还请娘子见谅。”
坏了,刚巧撞上大理寺查案……洛卿龄缓缓下了马车,脑中想着如何推脱。若她作为目击者留在此处,那赵叔赵婶必然也不能离开,可秦砚珩还在道观里,无法差人告知他。
况且,既然是官府断案,她自然是不好亮明身份行个方便的,这不仅不利于阿耶在民间的名声,更主要的是——这位大理寺少卿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是除了已故太子和小殿下秦砚珩外,本朝皇后唯一的血缘后代。
若想让阿耶尽快调回京城,她是万万不可得罪这位大理寺少卿。
洛卿龄环顾四周,方才在渡口处围观的众人皆被官兵包围起来,任何人也不许离开。眼下已快到她和秦砚珩约定的时间了,她必须要想个万全的法子尽快离开。
“利器砍开,腿骨断裂……”
不远处,宋玉台声音不高不低,传入众人耳中。
洛卿龄循声望去,江边渡口处,方才漂浮在江中的船只不知何时已被拉到岸边,宋玉台蹲在女尸旁仔细观察,不时转头与身侧胥吏低声说着什么,后者连连点头,而后将宋玉台的话悉数记在纸上。
女尸静静躺在船板上,双腿截断处暗红色血液凝结,白骨露出,伤口直直对着洛卿龄所在的方向,看得她心中又一次震荡。
究竟何人这般残忍,让杀害女子抛尸江边,还做出这般惨烈的死状,也怪不得女子会跑到她梦中求救,想必是含冤而死了。
“宋大人只看腿部伤口,又如何能推出致死原因?”洛卿龄不顾胥吏阻拦,朝蹲在渡口边的宋玉台说道。
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况且,许是因着昨夜女子化成非人非鱼的东西在梦里向她求救,她若是就这般袖手旁观,难免心有不安。洛卿龄想了想还是走上前。
宋玉台一身官服,他瞧见洛卿龄后,缓缓站起身直勾勾地望着她,眼中带着几分笑意,像是认出了她。
“原来是洛娘子,久仰久仰,”宋玉台抱拳躬身,朝她行礼,“恕在下眼拙,竟把洛娘子也拦了下来,皇后见到怕是要怪罪在下了。”
宋玉台果然认得她!
洛卿龄瞥了宋玉台一眼,装模作样地屈膝回礼。她入京时远远见过此人,二人并未打过照面,至于宋玉台为何认得她,洛卿龄心中有数——定是自己先前托人送到秦砚珩房中的画像被宋玉台看了去!
没想到宋玉台记性如此好,竟一眼便认出了她,还不顾场面开口打趣,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故意”无意的,真是让人心中不悦。洛卿龄不免对此人产生了些许偏见。
如此想着,洛卿龄并未应声,却已有人替她开口。
“能让皇后怪罪宋大人的可不是一般人呀!这位面生的贵女莫不是皇亲?为何此前从未见过。”不知何人低声问道,声音清晰传入众人耳中。
洛卿龄双拳紧握,右手小臂突然触碰到一个尖锐物体。
是金龙剑!
她面上一喜,欲要使用金龙剑挣脱那股控制人的力量,在抬头的瞬间,她惊觉那人鱼好似笑了一下,即便眼眶内空空如也,洛卿龄竟能察觉出那人鱼的意图——从那道直直望着她和她手里金龙剑的“视线”。
她身上有那非人非鱼想要的物什,洛卿龄心中只有这个想法。
可她动不了,已成为俎上鱼肉,只能认人宰割。
“娘子,娘子——”耳边有人呼喊,声音甚是熟悉,“娘子快醒醒,怕不是魇着了?”
眼前大雾消散,思绪回到现实。
洛卿龄挣扎着睁开眼睛,视线飘游半晌后聚集在那张略有皱纹的脸上。
是赵婶。
只见赵婶一脸担忧地站在床边,瞧见她醒来后,松了一口气:“娘子夜里应当是梦魇了,在房中说着梦话,我担心娘子喘不上气,这才……”
“眼下什么时辰了?”
“刚过卯时,娘子可要再睡会儿?”赵婶掖了掖被褥,轻声说道。
洛卿龄看了一眼窗外,眼下虽说日头刚出来,但光线已洒进房中。昨夜做了个噩梦,现在想睡怕也是睡不着了。
她撑起身子,用手掌根敲了敲脑袋,试图让自己清醒一些:“我还是起身罢,今日要去道观,须得早些动身。”
自抓住贾辞后,她已经有好一段时日没有见到秦砚珩,那把认她为主的金龙剑还静静躺在她的枕边,二人至今没有找到解除金龙剑牵绊的方法。昨日秦砚珩突然托人来信,称道观内有一种叫“破巽咒”的道法,说不定可以解了牵绊。
于是二人便相约今日午时,在道观解除牵绊。
洛卿龄拿起金龙剑左右看看,阳光下剑身流光溢彩,的确是一把好剑。
今日解了这牵绊后,她与秦砚珩应当是再无交集了,阿耶调回京城的事儿她自会找别人帮忙,至于秦砚珩——洛卿龄只觉得这位小殿下并不喜欢她带着目的靠近他,自然也不会帮她。
一个时辰后,京郊。
车轱辘缓缓停下,洛卿龄撩起车帘朝外看去,不远处人头攒动,吵吵嚷嚷的,只见不少人挤在江边渡口,不知在看什么,马车也被堵在路上,无法通过。
“娘子,前面已经堵死了,马车怕是一时半会儿过不去,可要先等等?”赵叔的声音从外传来。
洛卿龄看了一眼天色,眼下应当已至隅时,已经快到约定时间,再耽搁下去怕是要让秦砚珩久等了。那位小殿下本就没多少耐心,还让人家在道观里侯着她……洛卿龄心知自己没有那么大的脸面让小殿下等着。
“我去看看究竟发生了何事。”
说罢,洛卿龄戴好冪篱下了马车,径直朝人群走去。
几位公子迎面走来,其中一人捂着嘴与洛卿龄擦肩而过,她下意识回头看去,只见方才那名公子脸色苍白,半躬着身往前走,像是看到了什么令人反胃的东西。
“实在是稀奇!”人群中一名身着蓑笠的老翁举着鱼竿放声道,“我今晨说要来江边钓鱼,谁知大老远看到一团金红色挤在渡口,我走进一看,嘿!是锦鲤。”
“老翁您这么早就见到了?”又一人搭腔,声音听着较为年轻,“怎的不下网把这些锦鲤捞上来,拿到京城还能卖不少银子呢!”
“你这无知小儿,这些锦鲤都围着死人转悠,我才不打捞,晦气!”老翁厉声呛了回去。
死人?
洛卿龄心中一跳,矮身挤进人群,只见江边渡口处,一团金红色的锦鲤在近岸江水里扑腾,泛白的鱼嘴朝着天空一张一合,像是在诉说冤情。
视线往外移去,不远处江中飘着一只小船,船边满是锦鲤,金红鱼群围着船头游动,细看竟有一名女子仰面躺在船板上。女子手臂细白,右手手腕落入江水中,正被锦鲤啃食着皮肤,再往后,只见女子双腿被人砍下,血液流入江中,引得鱼群纷纷凑过来……
洛卿龄顿觉一阵恶心,她捂着嘴往后退了一步,却不知踩到了谁,后者尖叫一声推了她一把,洛卿龄踉跄着往前扑去。
“别挤了——”有人高呼。
身后声声嘈杂,岸上人头涌动,江中鱼群密集,洛卿龄此刻却顾不上身边不停朝她挤来的人群,她愣怔看着船板上的女子。
女尸没有眼睛,眼眶内漆黑一片,空无一物,倒垂下来的头半落入水中,长发如水草般飘动在江里,那双没有眼珠的眼睛此刻正直直地望着洛卿龄。
船只离岸边不远,锦鲤鱼群围着女尸转悠啃食,点点血腥味飘入鼻腔,令人作呕。
看着女尸被截断的双腿,以及船只周围密密麻麻的鱼群,洛卿龄不禁想起昨夜那个梦——眼前死在船板上的人,正是梦里向她求救的女子!
“报官……为何无人报官?”洛卿龄回头问道,众人只想保全自身,不愿意主动招惹官兵,自然也无人想着要报官。
“让我出去,我要去报官——”洛卿龄使力推开挡在身前的人群,却动也动不了。
就在这时,只听不远处马蹄声响起,高马上少年身着绯色圆领袍,一脸严肃,此刻正带着官兵朝渡口处奔来。
第21章 断贪念“继续,用我教你的那招”……
隔着冪篱纱帘,却依然能感觉到马背上的少年瞥了她一眼。
她认得此人,是大理寺少卿宋玉台,国舅爷宋海生之子,与小殿下秦砚珩乃是从小一起长大,二人不过相差一两岁,因此感情颇深,她还听闻宋玉台破案的手法也是秦砚珩亲手教导的。
想不到秦砚珩年纪轻轻竟是大理寺“师祖”,怪不得那日他把年近花甲的大理寺卿许晟骂得不敢还嘴。
思及此,洛卿龄踮起脚越过人群看去,只见官兵将人群围了起来,将山路留出了一个道供马车经过,她小步穿过人群上车离开。
秦砚珩还在道观里等着,她须得快些离开。
谁知马车没走多远,一道男音便打断了洛卿龄的思绪。
“娘子留步,”男子开口,话中虽还算客气,但语气却毋庸置疑,“宋大人吩咐了,为查案之便,目击者均不能擅自离开,还请娘子见谅。”
坏了,刚巧撞上大理寺查案……洛卿龄缓缓下了马车,脑中想着如何推脱。若她作为目击者留在此处,那赵叔赵婶必然也不能离开,可秦砚珩还在道观里,无法差人告知他。
况且,既然是官府断案,她自然是不好亮明身份行个方便的,这不仅不利于阿耶在民间的名声,更主要的是——这位大理寺少卿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是除了已故太子和小殿下秦砚珩外,本朝皇后唯一的血缘后代。
若想让阿耶尽快调回京城,她是万万不可得罪这位大理寺少卿。
洛卿龄环顾四周,方才在渡口处围观的众人皆被官兵包围起来,任何人也不许离开。眼下已快到她和秦砚珩约定的时间了,她必须要想个万全的法子尽快离开。
“利器砍开,腿骨断裂……”
不远处,宋玉台声音不高不低,传入众人耳中。
洛卿龄循声望去,江边渡口处,方才漂浮在江中的船只不知何时已被拉到岸边,宋玉台蹲在女尸旁仔细观察,不时转头与身侧胥吏低声说着什么,后者连连点头,而后将宋玉台的话悉数记在纸上。
女尸静静躺在船板上,双腿截断处暗红色血液凝结,白骨露出,伤口直直对着洛卿龄所在的方向,看得她心中又一次震荡。
究竟何人这般残忍,让杀害女子抛尸江边,还做出这般惨烈的死状,也怪不得女子会跑到她梦中求救,想必是含冤而死了。
“宋大人只看腿部伤口,又如何能推出致死原因?”洛卿龄不顾胥吏阻拦,朝蹲在渡口边的宋玉台说道。
与其等待,不如主动出击。况且,许是因着昨夜女子化成非人非鱼的东西在梦里向她求救,她若是就这般袖手旁观,难免心有不安。洛卿龄想了想还是走上前。
宋玉台一身官服,他瞧见洛卿龄后,缓缓站起身直勾勾地望着她,眼中带着几分笑意,像是认出了她。
“原来是洛娘子,久仰久仰,”宋玉台抱拳躬身,朝她行礼,“恕在下眼拙,竟把洛娘子也拦了下来,皇后见到怕是要怪罪在下了。”
宋玉台果然认得她!
洛卿龄瞥了宋玉台一眼,装模作样地屈膝回礼。她入京时远远见过此人,二人并未打过照面,至于宋玉台为何认得她,洛卿龄心中有数——定是自己先前托人送到秦砚珩房中的画像被宋玉台看了去!
没想到宋玉台记性如此好,竟一眼便认出了她,还不顾场面开口打趣,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故意”无意的,真是让人心中不悦。洛卿龄不免对此人产生了些许偏见。
如此想着,洛卿龄并未应声,却已有人替她开口。
“能让皇后怪罪宋大人的可不是一般人呀!这位面生的贵女莫不是皇亲?为何此前从未见过。”不知何人低声问道,声音清晰传入众人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