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五十?”李惜愿歪歪脑袋,脸色犹豫,“不对,八十?九十?”她慢慢试探。
主人笑意更浓,与身畔褚遂良相照一眼,重新注视底气不足的少女:“小娘子低估了自己,这幅行书,至少能卖上三百贯。”
“褚某倒以为,能以五百贯开价。”沉寂良久的褚遂良忽而开口,一发言便令李惜愿大喜过望。
“褚老师未骗人?”但她仍不自信。
褚遂良勾唇:“不知褚某欺骗六娘有何好处?”
想到他正人君子,不比李淳风满嘴故弄玄虚专捉弄她,李惜愿一颗心暂且搁下,严肃道:“那我相信你。”
“六娘必须信我。”
之后三天里,李惜愿每日便抱着忐忑与期待,跑去书画坊门前张头探脑,翘首以盼有人愿意驻足停留。可现实颇残酷,固然有褚遂良信誓旦旦作保,她的作品亦罕有人问津,反倒是坊中其他书画陆陆续续卖出去不少。
又被骗了!李小六心灰意冷,原来最以信义著称的褚遂良也会睁眼说瞎话,她就不该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
一日,她终于盼来两名打扮不凡的贵客踏入坊里,头戴幞巾,着宽袖圆领袍,观气度皆为饱学文士。
她按捺住扑扑直跳的心脏,悄然跟踪身后,脚步放轻,两耳朵紧张竖起。
那两名文士徘徊了一圈,似无书画能入法眼,皆闭口不谈,只沉默观阅。
终于,足步滞留于李惜愿的作品前,一并伫立端视。
“这行书笔法流畅,起、活、收皆鲜活生动,清晰可见,你我怎之前从未见过这幅?”一年长文士语气惊异,与身畔友人闲话。
李惜愿难抑翘起的嘴角,心里偷着直乐。
嘿嘿,李小六你可真棒!
另一稍矮者回道:“兄台有一阵子不来店里,这应是主人新得佳品。”
年长者道:“旁边开价五百贯,价值却是不菲,我来瞧瞧是哪位名家。”
身形稍矮的文士蹙起眉,摇摇头:“李小六?我竟是从未有所耳闻。”
李惜愿一颗心逐渐坠了下去。
年长文士亦失望:“我以为定是大家之作,未料到名不见经传,不值五百贯之价额,还是再观望观望罢。”
“二位留步。”掌柜唤住转身欲退的二人,背手徐徐上前,从容笑道,“此作者虽名气寥寥,却实属后起之秀,郎君皆精通书法,自能窥出此人前路不可限量,今日买回藏之阁中,日后定能价值翻倍,或成传家之宝也未可知。”
“话虽如此,只是这五百贯……”数额不菲,文士仍是踟蹰。
李惜愿心再次提到嗓子眼,巴巴凝视着二人。
“倘若郎君们无法敲定,魏某愿以五百贯买下。”两名文士尚且游移不定,不远处青衫男子踱来,声调轩朗。
是玄成先生!
自窦建德败后,魏征得以归唐,可惜被李建成抢先一步招揽入东宫,李惜愿遗憾错过请他做老师的机会。
眼下,李惜愿喜滋滋瞅着两名文士终下定决心,欲以先到先得之由购买,不想魏征不肯罢休,当场再加一百贯,生生以六百贯巨额夺得竞标。
待二文士空手而归后,李惜愿才从拐角处窜出,奔至收拾卷幅的魏征面前,语调颇不好意思:“玄成先生不必为了我花费这么多,我知道我的字不值六百贯,要不……我退给玄成先生?”
魏征却似困惑:“六娘为何要退?”
“这是我的作品,我送予玄成先生就好。”
魏征仿佛如梦初醒,再往卷轴上端详一阵,最后抬眼瞥她。
“原是六娘之作。”他将卷轴收入袖中,敛衽道,“魏某购买时并不知是六娘,钱货两讫,六娘无需赠送。”
李惜愿这才稍稍宽下心。按玄成先生之意,她的字是堂堂正正,毫无走后门嫌疑地卖了六百贯!
“那玄成先生,你能来文学馆教我读书么?”李惜愿问他。
魏征缄声。女孩神色无邪,他不知该从如何说起,让她明白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微妙的关系,早已决定了他的立场只能站在何方。
“既然玄成先生公务忙,那我不为难你了。”李惜愿本想试作争取,可男子无辞可答,她已然知晓了答案,于是坦然露齿,“日后会有机会的。”
“自然。”魏征方长舒一气,作出承诺,“即使魏某无法亲赴文学馆,亦欢迎六娘随时光临寒舍。”
“那我还能再吃到玄成先生的醋芹吗?”女孩瞳眸亮闪闪。
“只要六娘不弃,魏某每日餐桌皆摆一盘醋芹。”
.
得到肯定的李惜愿今日信心爆棚,喜悦十足,便是走路也带风,裙裾随着脚步欢快飘舞。
临家门口,她碰巧遇见李敳,瞧来他心情相当愉快,瞅见李惜愿,李敳眼里放光,随即迎上来。
“小六!”
李小六招招手。
李敳放低声嗓:“多亏了你,也幸好峡州刺史许绍爱惜我阿兄才干,为他上请求恕,你阿耶赦免了阿兄,如今不仅阿兄性命无虞,咱们也不必被追究。”
李惜愿不无得意,弯了弯唇,眼眸挽成月牙:“我就说我阿耶不是那等不分青红皂白之人,过阵子气消了就好了。不过,那你该如何谢我?”
“我家任何珍宝物什,凡有你相中的,自可奉送。”
李惜愿想了想:“你家有的,我家也有,恐怕我也不需要。”
李敳笑了笑:“但有一样,你家决然没有。”
“甚么?”李惜愿起了兴致。
李敳眨眨星目。
“我。”
“我与你开玩笑的。”抢在李惜愿反应过来之前,李敳立时道。
他还欲再说甚么,倏然,一阵马嘶遽然破空,震动耳膜。
随之马蹄疾奔,直直往李惜愿所在之处驰来,门口侍卫慌忙拔剑拦阻:“公主留心!”
那马却霎时停驻她跟前,似乎耗尽所剩气力,浑身神经一刹松弛,马身瞬间一歪,俯趴于地。
“是我的雪骓!”
李惜愿心头骤然蒙上阴影,几乎是冲向它,半跪下膝,察看爱马伤势。
白马雪亮鲜滑的毛色竟镀上半身泥泞,它疲累至极,半闭上双目,粗粗哼着气。
李惜愿爱怜地抚摸它的身体,蓦地,她胸腔一窒,瞳孔睁大,双手猝然颤抖。
那已成暗红色的痕迹,并非泥泞。
那是主人的鲜血。
周遭家仆侍卫好奇围拢,顷刻,来往人群听见一声大哭。
女孩伏着马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李敳不知所措,只站在一旁怔立着,须臾张惶地问她缘故。
“我的罗将军——”李惜愿大哭不止,“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再也不能教我舞剑,再也不能接他挂念的行俭回家了。”
女孩的雪骓认得回长安的路,携着一身血痕与风霜,足蹄沾湿沿途清露,星夜疾驰,日月不歇,只为即刻回去向她报信。
女孩心有灵犀,瞬间了然爱马意图,可伴随而来的,是如坠冰窟的巨大痛苦。
三日后,自河北而来的驿使终于将噩耗带归长安。
——洺水一战,罗士信自愿替换王君廓守城,城破被俘,少年面对招降宁折不屈,视死如归,遇害时不过二十又三。
.
“我无法释怀了。”李渊亲自宽慰,李惜愿却耳塞目盲,倚墙抱住双膝,呆滞重复。
李渊慨叹,不知从何开导,惟能劝她:“人生注定无数生离死别,阿盈还是年幼,待至阿耶这个年纪,不知多少故人已与阿耶分道扬镳,阿耶起初亦会抱憾,如今告别之人多了,不知不觉已是云淡风轻,既已无力改变,只得自主接受。”
早知如此,她便不该与人缔结羁绊,她情愿此生此世陷入孤独,也好过失去后翻山覆海般的绝望。
她突然后悔莫及,当初为何将他与裴行俨作比,或许是一语成谶,骁勇叱咤的万人敌,最终都丧命于风华正好的弱冠之年。
李渊劝说无果,见李惜愿垂首丧气,恹恹无力,只得请欧阳询来稍作尝试。
“比起徒劳伤悲,你有更重要的事可做。”老者步入屋门,一语令女孩抬起脸梢。
她嗓音微弱:“甚么事?”
“为罗将军撰写墓志铭。”欧阳询注望李惜愿泪痕满面的脸颊,无声叹道,“这道墓志铭毋论技巧,情感,世上无人能及于阿盈。”
多年以前,当时年近半百的欧阳询,为早亡幼女作下墓志铭,过程中他一度悲恸晕厥,将无尽的思念与哀伤,寄托于笔下凝聚心血的墨痕之间。
「书法在本质上,是技法基础上的层层叠叠如波涛汹涌的感情爆发又酝酿的文字。」李惜愿倏然忆起爷爷曾教过她的话。
爷爷告诉她:「阿盈知道颜真卿分明以楷书见长,那篇《祭侄文稿》为何是天下第二行书么?」
稚嫩的女孩懵懂摇头。
「因那不是文字,那是颜鲁公的血肉。」爷爷说,「他的兄长与侄儿父陷子死,惨遭叛军杀害,他对着侄儿的头骨,愤慨而悲痛地写下这封祭文,那时的他已经无力再撰写工整正楷,悲忿之下笔画勾连,遂成行书。」
主人笑意更浓,与身畔褚遂良相照一眼,重新注视底气不足的少女:“小娘子低估了自己,这幅行书,至少能卖上三百贯。”
“褚某倒以为,能以五百贯开价。”沉寂良久的褚遂良忽而开口,一发言便令李惜愿大喜过望。
“褚老师未骗人?”但她仍不自信。
褚遂良勾唇:“不知褚某欺骗六娘有何好处?”
想到他正人君子,不比李淳风满嘴故弄玄虚专捉弄她,李惜愿一颗心暂且搁下,严肃道:“那我相信你。”
“六娘必须信我。”
之后三天里,李惜愿每日便抱着忐忑与期待,跑去书画坊门前张头探脑,翘首以盼有人愿意驻足停留。可现实颇残酷,固然有褚遂良信誓旦旦作保,她的作品亦罕有人问津,反倒是坊中其他书画陆陆续续卖出去不少。
又被骗了!李小六心灰意冷,原来最以信义著称的褚遂良也会睁眼说瞎话,她就不该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
一日,她终于盼来两名打扮不凡的贵客踏入坊里,头戴幞巾,着宽袖圆领袍,观气度皆为饱学文士。
她按捺住扑扑直跳的心脏,悄然跟踪身后,脚步放轻,两耳朵紧张竖起。
那两名文士徘徊了一圈,似无书画能入法眼,皆闭口不谈,只沉默观阅。
终于,足步滞留于李惜愿的作品前,一并伫立端视。
“这行书笔法流畅,起、活、收皆鲜活生动,清晰可见,你我怎之前从未见过这幅?”一年长文士语气惊异,与身畔友人闲话。
李惜愿难抑翘起的嘴角,心里偷着直乐。
嘿嘿,李小六你可真棒!
另一稍矮者回道:“兄台有一阵子不来店里,这应是主人新得佳品。”
年长者道:“旁边开价五百贯,价值却是不菲,我来瞧瞧是哪位名家。”
身形稍矮的文士蹙起眉,摇摇头:“李小六?我竟是从未有所耳闻。”
李惜愿一颗心逐渐坠了下去。
年长文士亦失望:“我以为定是大家之作,未料到名不见经传,不值五百贯之价额,还是再观望观望罢。”
“二位留步。”掌柜唤住转身欲退的二人,背手徐徐上前,从容笑道,“此作者虽名气寥寥,却实属后起之秀,郎君皆精通书法,自能窥出此人前路不可限量,今日买回藏之阁中,日后定能价值翻倍,或成传家之宝也未可知。”
“话虽如此,只是这五百贯……”数额不菲,文士仍是踟蹰。
李惜愿心再次提到嗓子眼,巴巴凝视着二人。
“倘若郎君们无法敲定,魏某愿以五百贯买下。”两名文士尚且游移不定,不远处青衫男子踱来,声调轩朗。
是玄成先生!
自窦建德败后,魏征得以归唐,可惜被李建成抢先一步招揽入东宫,李惜愿遗憾错过请他做老师的机会。
眼下,李惜愿喜滋滋瞅着两名文士终下定决心,欲以先到先得之由购买,不想魏征不肯罢休,当场再加一百贯,生生以六百贯巨额夺得竞标。
待二文士空手而归后,李惜愿才从拐角处窜出,奔至收拾卷幅的魏征面前,语调颇不好意思:“玄成先生不必为了我花费这么多,我知道我的字不值六百贯,要不……我退给玄成先生?”
魏征却似困惑:“六娘为何要退?”
“这是我的作品,我送予玄成先生就好。”
魏征仿佛如梦初醒,再往卷轴上端详一阵,最后抬眼瞥她。
“原是六娘之作。”他将卷轴收入袖中,敛衽道,“魏某购买时并不知是六娘,钱货两讫,六娘无需赠送。”
李惜愿这才稍稍宽下心。按玄成先生之意,她的字是堂堂正正,毫无走后门嫌疑地卖了六百贯!
“那玄成先生,你能来文学馆教我读书么?”李惜愿问他。
魏征缄声。女孩神色无邪,他不知该从如何说起,让她明白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微妙的关系,早已决定了他的立场只能站在何方。
“既然玄成先生公务忙,那我不为难你了。”李惜愿本想试作争取,可男子无辞可答,她已然知晓了答案,于是坦然露齿,“日后会有机会的。”
“自然。”魏征方长舒一气,作出承诺,“即使魏某无法亲赴文学馆,亦欢迎六娘随时光临寒舍。”
“那我还能再吃到玄成先生的醋芹吗?”女孩瞳眸亮闪闪。
“只要六娘不弃,魏某每日餐桌皆摆一盘醋芹。”
.
得到肯定的李惜愿今日信心爆棚,喜悦十足,便是走路也带风,裙裾随着脚步欢快飘舞。
临家门口,她碰巧遇见李敳,瞧来他心情相当愉快,瞅见李惜愿,李敳眼里放光,随即迎上来。
“小六!”
李小六招招手。
李敳放低声嗓:“多亏了你,也幸好峡州刺史许绍爱惜我阿兄才干,为他上请求恕,你阿耶赦免了阿兄,如今不仅阿兄性命无虞,咱们也不必被追究。”
李惜愿不无得意,弯了弯唇,眼眸挽成月牙:“我就说我阿耶不是那等不分青红皂白之人,过阵子气消了就好了。不过,那你该如何谢我?”
“我家任何珍宝物什,凡有你相中的,自可奉送。”
李惜愿想了想:“你家有的,我家也有,恐怕我也不需要。”
李敳笑了笑:“但有一样,你家决然没有。”
“甚么?”李惜愿起了兴致。
李敳眨眨星目。
“我。”
“我与你开玩笑的。”抢在李惜愿反应过来之前,李敳立时道。
他还欲再说甚么,倏然,一阵马嘶遽然破空,震动耳膜。
随之马蹄疾奔,直直往李惜愿所在之处驰来,门口侍卫慌忙拔剑拦阻:“公主留心!”
那马却霎时停驻她跟前,似乎耗尽所剩气力,浑身神经一刹松弛,马身瞬间一歪,俯趴于地。
“是我的雪骓!”
李惜愿心头骤然蒙上阴影,几乎是冲向它,半跪下膝,察看爱马伤势。
白马雪亮鲜滑的毛色竟镀上半身泥泞,它疲累至极,半闭上双目,粗粗哼着气。
李惜愿爱怜地抚摸它的身体,蓦地,她胸腔一窒,瞳孔睁大,双手猝然颤抖。
那已成暗红色的痕迹,并非泥泞。
那是主人的鲜血。
周遭家仆侍卫好奇围拢,顷刻,来往人群听见一声大哭。
女孩伏着马腹,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李敳不知所措,只站在一旁怔立着,须臾张惶地问她缘故。
“我的罗将军——”李惜愿大哭不止,“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他再也不能教我舞剑,再也不能接他挂念的行俭回家了。”
女孩的雪骓认得回长安的路,携着一身血痕与风霜,足蹄沾湿沿途清露,星夜疾驰,日月不歇,只为即刻回去向她报信。
女孩心有灵犀,瞬间了然爱马意图,可伴随而来的,是如坠冰窟的巨大痛苦。
三日后,自河北而来的驿使终于将噩耗带归长安。
——洺水一战,罗士信自愿替换王君廓守城,城破被俘,少年面对招降宁折不屈,视死如归,遇害时不过二十又三。
.
“我无法释怀了。”李渊亲自宽慰,李惜愿却耳塞目盲,倚墙抱住双膝,呆滞重复。
李渊慨叹,不知从何开导,惟能劝她:“人生注定无数生离死别,阿盈还是年幼,待至阿耶这个年纪,不知多少故人已与阿耶分道扬镳,阿耶起初亦会抱憾,如今告别之人多了,不知不觉已是云淡风轻,既已无力改变,只得自主接受。”
早知如此,她便不该与人缔结羁绊,她情愿此生此世陷入孤独,也好过失去后翻山覆海般的绝望。
她突然后悔莫及,当初为何将他与裴行俨作比,或许是一语成谶,骁勇叱咤的万人敌,最终都丧命于风华正好的弱冠之年。
李渊劝说无果,见李惜愿垂首丧气,恹恹无力,只得请欧阳询来稍作尝试。
“比起徒劳伤悲,你有更重要的事可做。”老者步入屋门,一语令女孩抬起脸梢。
她嗓音微弱:“甚么事?”
“为罗将军撰写墓志铭。”欧阳询注望李惜愿泪痕满面的脸颊,无声叹道,“这道墓志铭毋论技巧,情感,世上无人能及于阿盈。”
多年以前,当时年近半百的欧阳询,为早亡幼女作下墓志铭,过程中他一度悲恸晕厥,将无尽的思念与哀伤,寄托于笔下凝聚心血的墨痕之间。
「书法在本质上,是技法基础上的层层叠叠如波涛汹涌的感情爆发又酝酿的文字。」李惜愿倏然忆起爷爷曾教过她的话。
爷爷告诉她:「阿盈知道颜真卿分明以楷书见长,那篇《祭侄文稿》为何是天下第二行书么?」
稚嫩的女孩懵懂摇头。
「因那不是文字,那是颜鲁公的血肉。」爷爷说,「他的兄长与侄儿父陷子死,惨遭叛军杀害,他对着侄儿的头骨,愤慨而悲痛地写下这封祭文,那时的他已经无力再撰写工整正楷,悲忿之下笔画勾连,遂成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