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可六娘及笄之年,总该择一佳婿才是。”
  “为何一定要成婚?”李小六纳罕,“我过得挺舒心的。”
  于志宁瞅她油盐不进,循循善诱:“六娘同龄人之中大多已许婚,届时六娘岂不孤独?”
  “不孤独哇。”李小六搁了笔,端正面颊,肃色回应他,“我只愿做一位大书法家,再养一只狸奴陪伴我终老,我还要给自己取个字号——狸奴居士来落款,至于其他的,我还未尝考虑过。”
  房玄龄三人闻言,不由啼笑皆非。
  “有何好笑?”李小六不满,“不要轻视任何一个人的愿望,终有一日我会实现的。”
  “未尝轻视六娘。”褚遂良敛回唇角,强忍笑意,“惟敬佩狸奴居士耳。”
  众人又是一阵开怀。
  .
  夜幕蒙垂,星点暗沉,树梢间盘旋数声聒耳鸦啼,徒添寂寥。
  李世民今晚留宿府外公厅,卧房中长孙知非独自览书,一面作批注摘抄,通常此时无家仆进门相扰。
  至人定时分,困意袭涌,她遂合拢书页,起身欲洗漱就寝。
  忽侍女匆促来报,止了她前行足步:“娘子,后门外杜先生求见。”
  未问缘由,她即一瞬猜度。
  长孙知非蹙眉稍加思忖,吩咐侍女请来客暂行等候,随即别转方向,步至李小六房中。
  幸而屋门未锁,却未点半支灯烛,黑洞洞不见五指。
  婢女春柳替主人唤了声:“公主?”
  未闻答音。
  长孙知非举灯近前,目眸借着烛光逡巡屋内,稍顷,终于在墙角发现了李小六。
  她正裹着被褥缩在榻里深处,脸朝下,只露出一颗后脑瓜,抱着膝盖埋头思索。
  察觉出有人靠近榻中,李小六挣起脸,防备似地瞪向来人。
  是嫂嫂。
  她卸下戒备,无精打采:“夜深了,嫂嫂有何事么?”
  长孙知非脱去鞋袜,与她一道坐入被中,扬起素手,晃了晃指间样式精美的文札。
  李小六只瞥了瞥,眼皮一跳,逃也似地耷下脑袋。
  “这是小杜先生的通婚书。”
  长孙知非牵起唇角,眸里漾起温煦微笑,爱怜地揉抚她脸颊:“倘若阿盈反悔,现下回一封答婚书尚且为时不晚。”
  李小六摇摇头:“我不反悔。”
  “阿盈当真不悔?”揣摩女孩心思,长孙知非再次提醒,“今次若再拒绝,便永无追悔余地。”
  “我不会后悔的。”李小六深吸一息,重复道。
  “为何?”
  “我不想让年长者迁就自己,那样不会幸福。”
  “可他并不认为此乃迁就,或许这仅仅出于阿盈的视角,不可以偏概全。”
  “嫂嫂——”
  李小六陡然睁大瞳眸,目光于黑夜中熠熠。
  “其实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幼稚,尚未学会爱自己,更休言爱他人。目下我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在未习得如何爱人之前,我不愿拖累任何人,包括我在乎的小杜先生。”
  语竟,长孙知非面容上浮出赞许笑意。
  “那阿盈自问,你心悦杜先生么?”
  李小六苦恼:“我不知晓甚么是心悦。”
  “阿盈不妨按上你的胸口。”长孙知非道,“若你能感知它的声音,便是你动了心。”
  听从她的话,李小六半信半疑地摸了摸。
  隔着绢布衣襟,那里毫无知觉。
  “我没有动心。”这回她终于确信,似如释重负,长舒一口气。
  长孙知非将那卷通婚书移近掌间烛台,灼热火舌舔舐着脆弱的纸缘,只需略略再挪一寸,便可点燃化为灰烬。
  通透瞳眸视向紧盯这边的李小六,长孙知非低沉眉梢。
  “如今它的命运,只在阿盈一念之间。”
  李小六额际动了动。
  须臾,她下定决心,偏过眼,让这卷文书彻底消失于目帘。
  “嫂嫂替我烧了罢。”
  ……
  长孙知非踱向后门,此处人迹罕至,宾客不到,故而人声虽低微,亦显鸦鸣般突兀。
  侍女开启门扉,男子果仍候立门外。
  见了长孙知非,他躬身行礼:“深夜搅扰娘子安歇,如晦之过。”
  她微微一笑:“杜先生何须多礼。”
  “请问娘子,阿盈在府中么?”
  她摇了摇首,鬓边斜戴的发簪溢出柔光。
  “我有一惑,试问先生。”
  杜如晦再度行礼:“烦请娘子直言,如晦必知无不答。”
  长孙知非淡淡笑道:“敢问先生何以喜爱阿盈?”
  他微怔。
  “阿盈纯粹善良,心地友爱,若璞玉洁净无瑕,无人不会心生欢喜。”杜如晦道,“起初如晦待阿盈如亲妹,然近年来已转为男女爱慕之情,如晦希冀呵护阿盈一生,望娘子代为转达。”
  长孙知非知悉,缓抬脸梢,女子洞察万物的目光将他神色照得无处遁形。
  她轻叹:“以先生之智,当知与阿盈之间只宜作兄妹,先生自应清楚不过。”
  “虽如此,仍抱存些微侥幸。”
  长孙知非浅浅提扬唇*畔,对着他笑了。
  “我纵为深闺妇人,亦闻世人有房谋杜断之誉。”笑意消逝,她口吻忽而严肃,“先生既以定策果断著称,便当拿得起放得下,早日断绝念想,方今举棋游移不定之态,岂是先生惯常作风?”
  一声凄厉枭啼惊破天幕,震得树枝倦鸟振翅飞走。
  直至夜底,掩在梧桐下那间房屋的烛灯仍未点亮,始终泯灭,而他的心亦就此沉寂。
  .
  武德三年,唐皇李渊下诏,令秦王李世民统领军马,兵出潼关,东击洛阳伪郑国主王世充。
  临行前夜,李世民未宿公厅,而留于府中与长孙知非作别。
  “阿音莫催,这孩子需待我归来再取名,眼下时机仓促,我得审慎思量。”他坐于椅中,贴近妻子小腹聆听,那里虽仍平坦,已然孕育夫妻间爱意的果实。
  他伸臂将妻子腰际圈揽,头颅仿佛依恋,婴儿般深深埋入母亲怀中。
  长孙知非伸手抚摸他的背脊,将他容纳入怀,嗔笑言:“二郎便这般笃信,能于八月之内顺利凯旋?”
  “阿音不信我?”
  “哪能不信我们二郎呢。”李世民抬起面颊,女子摩挲一侧,“我的丈夫,乃举世最耀眼无双的战神,无人可堪媲美。”
  李世民大笑,起身将她抱入座中,俯下长身。
  “阿音一番话夸得为夫很是受用,为馈送阿音,容我为你画一回眉。”
  “二郎哪里学来?”
  “无师自通。”
  李世民哂答,自袖中摸出一支眉黛,捧住妻子盈盈一握的面庞。
  ……
  李小六好容易盼来多日不回的李世民归家,酝酿好情绪打算与哥哥道别,迈步跑向卧房中,却发觉屋门半掩,顿住了脚。
  “甚痒。”女子憋笑声。
  “忍着。”
  咝一声。
  “又重了,疼。”
  “那我轻些。”
  李小六凑近门缝,自那透露的亮隙间朝里窥去,男子躬下腰,素日热烈的眉目此刻专注而柔和,温如素荷的女子仰面闭眸,任他落笔描摹。
  彷如流水画卷宁谧美好,炽热真挚的情意融作一颗颗剔透珠玉,掉落于女孩孤清落寞的灵魂。
  倏尔,她浑身一凛,一股前所未有的孤独自小小的体内升腾。
  李小六猝然意识到,心间情不自禁泛起那莫名暖热的感受,名唤羡慕。
  她渴望拥有这样的情感。
  她为这样突如其来冒出的念头而发愣,一时盯着眼前出了神。
  不经意间,门被夜风吹开,女孩单薄的人影直挺挺地立在不约而同投来的两道目光中。
  “我什么也没看见!”反应过来,她下意识捂住眼睛。
  屋内二人不禁发出轻笑。
  趁李世民未出言斥退,李小六扭身便跑,一气跑至游廊拐角,喘息吁吁。
  骤然,有甚么在扑通作响,似欲脱出胸腔,悬至喉咙。
  李小六再次摸上自己的襟口,此刻那里正在鼓鼓跃动,隔着衣料,隐约共鸣她的手掌。
  她惊诧地凝神屏息,稍顷,终于后知后觉。
  ——那是自己的心。
  原来季夏的长街一眼能望见尽头,道旁青绿色的柳叶郁郁葳蕤,她问他何为“建安七子”,何为“竹林七贤”,不过是因人名多如繁星,她好和他走得再多一刻,再久一些。
  一个连悬梁刺股也会写错的女孩,又怎会在意遥远的七子七贤是何许人也呢。
  她到底是动心的。
  飞也似地跑回房中,李小六点亮灯芯,翻出纸笔,写下一封寄往远方的信。
  【亲爱的小杜先生:
  闻你已赴洛阳参谋军机,祝你大获成功,实现夙愿。
  不怕小杜先生嘲笑,你离去后,小六已认识到自己的任性与错误,是我拒绝得太草率,其实我需要小杜先生的陪伴,祈盼你能原谅,一并早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