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她们在两分钟内就抵达现场,疏散开围观群众,看见一位穿着卡其色上衣的中年男性已经被工作人员和家属平放到了地上。
齐眉大声喊了两声,对方一动不动,再一摸颈动脉,已经没有搏动了,当下便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同一时间,陈羽丹跑去一旁取来了aed,组长杨恒和同一层楼的另一组同事续赶到现场,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的十分钟里,几个人轮替进行胸外按压和aed除颤。
周围都是安静地驻足观望的旅客,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人群里,一位身着黑衬衫、袖口挽至手肘,露出一截麦色小臂的青年,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齐眉和同事们的动作,从启动心肺复苏、呼叫支援,到肾上腺素静推、aed除颤,每一个动作他都不错过。
这份专注让他那张被眼尾自然微扬的荔枝眼注入了几分儒雅书卷气的脸孔看上去有些紧绷,愈发显得轮廓分明。
嘴唇紧抿着,从嘴角一路紧绷到下颌,严肃得让周遭的空气也随之变得更加紧张。
同行的陈妍看他一眼,犹豫片刻,还是问道:“老大,我们要去帮忙吗?”
话音刚落,没等问完,就听背后传来另一道声音:“江主任?”
不等二人回头,就见另一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从人群后面挤了过来,颇为热情地道:“江主任这是从哪儿出差回来?”
是早就认识的医药代表,江问舟嘴角轻轻勾起一点弧度,温声应道:“陪郭教授去申城开了个会。”
对方闻言目光微微一闪,笑道:“原来是这样,那还真是巧……”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才继续道:“说起来还是缘分,本我来还以为跳槽到淮生医药以后就没有合作机会了,没想到您和郭教授也来了容城,改天我请二位和科室的几位医生一起吃顿饭?”
虽然医药改革如火如荼,药代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以前,但该维护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即便不是为了业绩,也要为了日后自己和家人生病时多准备一条人脉,这可是心外科。
“我本来就是容城人,父母年纪大了,我回来正好。”江问舟简单应了一句,看一眼对方身后的女人和孩子,转移话题,“这是家庭出游回来?”
“陪孩子回去看看姥姥姥爷。”
对方刚回答完,就听见一阵急促奔跑的脚步声,有人喊:“120来了!”
几人停下循声望去,只见120的随车医护正推着一辆平车从出口的方向飞奔而来。
“这是突发心梗?也真是巧,正好是江主任您的业务范围。”
江问舟闻言点点头,笑了一下,视线重新回到人群中,穿过忙碌又沉默的人群,直接落到其中正和120医生同步病人基础情况的背影上。
不是记忆里他夸过好看黑色长直发了,巧克力色的卷曲发尾贴在她的身后,似乎把她的身形还衬得胖了一点。
她和其他人穿着一样的白色制服,戴着口罩,他只看得到她的一边耳朵和半个额头,看起来陌生极了,但是……
他的心跳比他的眼睛更快认出她。
“120来得还挺快,我刚才还跟老大说要不要去帮忙呢。”
“这套流程估计早就做熟了,过年那会儿我还碰到他们进行应急演练,都是联合机场交警和附近医院的……”
陈妍和刚刚才巧遇的药代交谈的声音传入耳中,江问舟回过神来,顺着他们的话接了一句:“不用帮忙。”
略显突兀的一句话,让俩人同时一愣,陈妍下意识地问:“什么?”
“他们做得很好,抢救流程很标准,用不着帮忙。”江问舟淡淡地解释一遍自己的话,随即将视线收回。
眼睑一垂,眼底那点骄傲又感伤的复杂情绪便被悉数遮掩。
怎么会不好呢?那可是他亲自教给她,陪着她练过一遍又一遍的技能啊。
那时她故意装作没学好,他却上了套,急得甚至有些口不择言:“西西,要不你直接在我身上按吧,我出点什么事你就能记住了。”
她盘腿坐在练习室的地上,笑得脸都红了,半天才小声地说:“我舍不得……”
可是后来他们走散的时候,她可一点都没有舍不得。
江问舟回过神,重新抬眼,盯着和同事一起将病人转移到担架上的齐眉,恨意像春天时树枝上突然冒出的嫩芽。
很小的一点点,在风中摇曳着,让人难以忽略。
第2章 从此他多了一个妹妹。
在齐眉和同事们对倒地旅客进行了十五分钟抢救措施后,救护车到达现场。
她刚简单向120医生介绍完病人的基本情况,就听到有同事惊喜地惊呼一声:“有了有了,自主心律有了……”
话没说完,又立刻卡住,像被掐住了脖子似的——病人好不容易恢复的自主心律再次消失,短暂得如同昙花一现。
但却依然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不能继续在这儿按下去了,现场条件简陋,而病人需要更高级的生命支持,才有更多生还可能。
他们暂停了按压,将病人转移到担架上,组长杨恒点了齐眉的名字:“阿眉你上去,继续给他按一下。”
齐眉点点头,扶着担架床的栏杆灵巧翻身上去,跨跪在病人身体两侧,膝盖顶着担架床围栏借了点力,一言不发地继续做着按压动作。
杨恒和另外一位同事同120医生一道,推着担架车飞快向出口跑去。
车轮骨碌碌碾过地面向前远走,现场开始播放疏散人群的广播:“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您好,这里是容城国际机场广播。感谢您对t2航站楼国内到达大厅突发状况旅客的关心,目前医护人员已妥善处理并将患者送往医院。为保障航站楼内通行秩序与其他旅客的顺畅出行,请您协助我们:一、有序散开,避免通道滞留……”
这段疏散人群的广播词先后用不同语言重复了三遍,先普通话后英语,到容城话时,江问舟终于和偶遇的药代寒暄结束,和陈妍继续往前走。
他要去停车场,不忘礼貌地询问陈妍:“需要顺道送你回市区吗?”
陈妍立刻道了声谢:“那太好了,谢谢老大,不过,老大你的车是停在机场里面吗?那很贵的。”
“时间不长,还好。”江问舟笑笑,转移话题和她说起这次在申城举办的全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全国胸痛中心大会上的内容。
“这次关于pci的专题会上提到新技术和病例、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我觉得可以给学生们讲讲,你跟蔡朝同步一下,看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好。”
蔡朝既和她一样是他们组的一线,也是科里这一任的住院总和教学秘书,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陈妍遂爽快地应了声好,表示自己会尽快把会议笔记整理出来上传到科室的共享文档。
说话间已经到了停车场,江问舟找到自己的车,是一辆白色的奥迪suv,他摁了一下车钥匙,车大灯闪了一下。
陈妍这时才突然想到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些吐槽帖,一时犹豫:“……那个,我方便坐副驾吗?”
江问舟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过来,点点头:“当然。”
心说有什么不方便的,他担心她会介意的人,如今也不介意了。
得到肯定的回复,陈妍这才拉开副驾的车门坐进去,系好安全带之后,她有些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车里的内饰。
布置都寻常,很简单,装饰只有一枚挂着的平安福,至于摆件之类是一概没有。
但她在中控下方的收纳盒里,看到了一个反扣着的相框。
便没话找话地随口一问:“老大你上班还随身带着家里人照片啊?”
江问舟启动车子的动作顿了一下,嗯了声。
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回答不太好,顿了顿他才补充道:“是全家福。”
陈妍哦哦两声,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因为实在是还不太熟,很多话不太好说。
他们所在科室是心外科下属的二级科室成人心血管外科,三个月前,上一任科主任升任大科主任之后,大家以为科主任会在科里的老人之间产生,比如隔壁组那个除了门诊和手术最爱聊的是他那对虎皮鹦鹉的宋世朗主任,或者是先心病外科的薛主任平调过来,但没想到最后的人选是在所有人预料之外。
也不知道单位领导是怎么跟郭瑞卿教授谈的,竟然能说动他从申大一附院跳槽过来,就连教职关系也转到了他们学校,容医大就这样多了一位业内顶级专家博导。
郭主任还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是带着自己的得意门生一起入职的,就是江问舟。
江问舟的个人履历十分辉煌,申大医学院八年制毕业,毕业时就已经手拿好几篇影响因子相当高的sci,顺理成章留院,申大一附院对他们本单位的博士规培要求相当宽松,一年就行,他隔年结束规培后立刻中国青,国青结题后中面上,期间还在全国顶级心脏专科进修过一段时间,在加入他们科之前,他就已经是申大一附院心外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
齐眉大声喊了两声,对方一动不动,再一摸颈动脉,已经没有搏动了,当下便启动心肺复苏程序。
同一时间,陈羽丹跑去一旁取来了aed,组长杨恒和同一层楼的另一组同事续赶到现场,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的十分钟里,几个人轮替进行胸外按压和aed除颤。
周围都是安静地驻足观望的旅客,大家都很紧张,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人群里,一位身着黑衬衫、袖口挽至手肘,露出一截麦色小臂的青年,正目不转睛地看着齐眉和同事们的动作,从启动心肺复苏、呼叫支援,到肾上腺素静推、aed除颤,每一个动作他都不错过。
这份专注让他那张被眼尾自然微扬的荔枝眼注入了几分儒雅书卷气的脸孔看上去有些紧绷,愈发显得轮廓分明。
嘴唇紧抿着,从嘴角一路紧绷到下颌,严肃得让周遭的空气也随之变得更加紧张。
同行的陈妍看他一眼,犹豫片刻,还是问道:“老大,我们要去帮忙吗?”
话音刚落,没等问完,就听背后传来另一道声音:“江主任?”
不等二人回头,就见另一穿着夹克衫的中年男人从人群后面挤了过来,颇为热情地道:“江主任这是从哪儿出差回来?”
是早就认识的医药代表,江问舟嘴角轻轻勾起一点弧度,温声应道:“陪郭教授去申城开了个会。”
对方闻言目光微微一闪,笑道:“原来是这样,那还真是巧……”
说到这里他顿了一下,才继续道:“说起来还是缘分,本我来还以为跳槽到淮生医药以后就没有合作机会了,没想到您和郭教授也来了容城,改天我请二位和科室的几位医生一起吃顿饭?”
虽然医药改革如火如荼,药代和医生之间的关系也不同以前,但该维护的关系还是要维护,即便不是为了业绩,也要为了日后自己和家人生病时多准备一条人脉,这可是心外科。
“我本来就是容城人,父母年纪大了,我回来正好。”江问舟简单应了一句,看一眼对方身后的女人和孩子,转移话题,“这是家庭出游回来?”
“陪孩子回去看看姥姥姥爷。”
对方刚回答完,就听见一阵急促奔跑的脚步声,有人喊:“120来了!”
几人停下循声望去,只见120的随车医护正推着一辆平车从出口的方向飞奔而来。
“这是突发心梗?也真是巧,正好是江主任您的业务范围。”
江问舟闻言点点头,笑了一下,视线重新回到人群中,穿过忙碌又沉默的人群,直接落到其中正和120医生同步病人基础情况的背影上。
不是记忆里他夸过好看黑色长直发了,巧克力色的卷曲发尾贴在她的身后,似乎把她的身形还衬得胖了一点。
她和其他人穿着一样的白色制服,戴着口罩,他只看得到她的一边耳朵和半个额头,看起来陌生极了,但是……
他的心跳比他的眼睛更快认出她。
“120来得还挺快,我刚才还跟老大说要不要去帮忙呢。”
“这套流程估计早就做熟了,过年那会儿我还碰到他们进行应急演练,都是联合机场交警和附近医院的……”
陈妍和刚刚才巧遇的药代交谈的声音传入耳中,江问舟回过神来,顺着他们的话接了一句:“不用帮忙。”
略显突兀的一句话,让俩人同时一愣,陈妍下意识地问:“什么?”
“他们做得很好,抢救流程很标准,用不着帮忙。”江问舟淡淡地解释一遍自己的话,随即将视线收回。
眼睑一垂,眼底那点骄傲又感伤的复杂情绪便被悉数遮掩。
怎么会不好呢?那可是他亲自教给她,陪着她练过一遍又一遍的技能啊。
那时她故意装作没学好,他却上了套,急得甚至有些口不择言:“西西,要不你直接在我身上按吧,我出点什么事你就能记住了。”
她盘腿坐在练习室的地上,笑得脸都红了,半天才小声地说:“我舍不得……”
可是后来他们走散的时候,她可一点都没有舍不得。
江问舟回过神,重新抬眼,盯着和同事一起将病人转移到担架上的齐眉,恨意像春天时树枝上突然冒出的嫩芽。
很小的一点点,在风中摇曳着,让人难以忽略。
第2章 从此他多了一个妹妹。
在齐眉和同事们对倒地旅客进行了十五分钟抢救措施后,救护车到达现场。
她刚简单向120医生介绍完病人的基本情况,就听到有同事惊喜地惊呼一声:“有了有了,自主心律有了……”
话没说完,又立刻卡住,像被掐住了脖子似的——病人好不容易恢复的自主心律再次消失,短暂得如同昙花一现。
但却依然让他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不能继续在这儿按下去了,现场条件简陋,而病人需要更高级的生命支持,才有更多生还可能。
他们暂停了按压,将病人转移到担架上,组长杨恒点了齐眉的名字:“阿眉你上去,继续给他按一下。”
齐眉点点头,扶着担架床的栏杆灵巧翻身上去,跨跪在病人身体两侧,膝盖顶着担架床围栏借了点力,一言不发地继续做着按压动作。
杨恒和另外一位同事同120医生一道,推着担架车飞快向出口跑去。
车轮骨碌碌碾过地面向前远走,现场开始播放疏散人群的广播:“尊敬的各位旅客朋友您好,这里是容城国际机场广播。感谢您对t2航站楼国内到达大厅突发状况旅客的关心,目前医护人员已妥善处理并将患者送往医院。为保障航站楼内通行秩序与其他旅客的顺畅出行,请您协助我们:一、有序散开,避免通道滞留……”
这段疏散人群的广播词先后用不同语言重复了三遍,先普通话后英语,到容城话时,江问舟终于和偶遇的药代寒暄结束,和陈妍继续往前走。
他要去停车场,不忘礼貌地询问陈妍:“需要顺道送你回市区吗?”
陈妍立刻道了声谢:“那太好了,谢谢老大,不过,老大你的车是停在机场里面吗?那很贵的。”
“时间不长,还好。”江问舟笑笑,转移话题和她说起这次在申城举办的全国医师协会介入心脏病学大会暨全国胸痛中心大会上的内容。
“这次关于pci的专题会上提到新技术和病例、常见并发症的处理,我觉得可以给学生们讲讲,你跟蔡朝同步一下,看安排在什么时候比较好。”
蔡朝既和她一样是他们组的一线,也是科里这一任的住院总和教学秘书,这事交给他准没错。
陈妍遂爽快地应了声好,表示自己会尽快把会议笔记整理出来上传到科室的共享文档。
说话间已经到了停车场,江问舟找到自己的车,是一辆白色的奥迪suv,他摁了一下车钥匙,车大灯闪了一下。
陈妍这时才突然想到在网上看到过的一些吐槽帖,一时犹豫:“……那个,我方便坐副驾吗?”
江问舟微微一愣,旋即明白过来,点点头:“当然。”
心说有什么不方便的,他担心她会介意的人,如今也不介意了。
得到肯定的回复,陈妍这才拉开副驾的车门坐进去,系好安全带之后,她有些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车里的内饰。
布置都寻常,很简单,装饰只有一枚挂着的平安福,至于摆件之类是一概没有。
但她在中控下方的收纳盒里,看到了一个反扣着的相框。
便没话找话地随口一问:“老大你上班还随身带着家里人照片啊?”
江问舟启动车子的动作顿了一下,嗯了声。
不知道是不是觉得不回答不太好,顿了顿他才补充道:“是全家福。”
陈妍哦哦两声,没再继续这个话题,因为实在是还不太熟,很多话不太好说。
他们所在科室是心外科下属的二级科室成人心血管外科,三个月前,上一任科主任升任大科主任之后,大家以为科主任会在科里的老人之间产生,比如隔壁组那个除了门诊和手术最爱聊的是他那对虎皮鹦鹉的宋世朗主任,或者是先心病外科的薛主任平调过来,但没想到最后的人选是在所有人预料之外。
也不知道单位领导是怎么跟郭瑞卿教授谈的,竟然能说动他从申大一附院跳槽过来,就连教职关系也转到了他们学校,容医大就这样多了一位业内顶级专家博导。
郭主任还不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是带着自己的得意门生一起入职的,就是江问舟。
江问舟的个人履历十分辉煌,申大医学院八年制毕业,毕业时就已经手拿好几篇影响因子相当高的sci,顺理成章留院,申大一附院对他们本单位的博士规培要求相当宽松,一年就行,他隔年结束规培后立刻中国青,国青结题后中面上,期间还在全国顶级心脏专科进修过一段时间,在加入他们科之前,他就已经是申大一附院心外科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