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朱砂不信邪,待将马栓到庙旁的槐树后,她大步踏入山神庙。
这座山神庙年久失修,久无人来。
庙中前院的枯叶,盖了一层又一层。
从前院走到正殿,短短一截路,朱砂慢慢在走。
“咔吱”声犹在耳边,却在殿外的台阶处忽然变为“哗啦”声。
断裂声从清脆转为闷响,朱砂低头看向自己的脚边。
随着左脚缓缓挪开,她发现台阶处的落叶竟比院中厚实许多。
蓬松层叠的三层新鲜枯叶,泛着异样的光泽。
朱砂忙不迭蹲下身,刨开表层的新鲜枯叶,几片压成褐色的叶痕赫然出现。
压痕深,轮廓清晰如拓印。
料想有人近日曾在此处焦躁地来回走动,反复踩踏枯叶。
朱砂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
思及此,她继续往正殿走。
殿中仅剩两个破烂的蒲团与一个断臂的观音像。
她走过蒲团,又退后两步。
两个蒲团,特别古怪。
照理无人来此,蒲团朝上的一面会积尘。
可今日庙中的蒲团,面上却满是苔痕。
朱砂翻开蒲团,果然发觉不对劲。
本该泛着湿冷苔痕的背面,如今干燥无尘,像是有人坐过。
她站在殿中,朝外望去。
刻意翻面的蒲团,仓促撒上的陈叶……
有人在引导她,或是误导她认为罗刹四人从未来过山神庙。
眼见庙中再无线索,朱砂提步往外走。
绕着山神庙来回闻了三圈,还真让她找到一个证据。
一包掉落的红枣。
若她没记错,装红枣的荷包,是虞庆随身所带之物。
虞庆贪吃,不可能平白无故丢掉红枣。
再者,这荷包是他的阿娘所送,他断不会轻易丢在此处。
除非他是迫不得已才丢下荷包。
譬如,吃枣时被人偷袭;又或者是他被带走前,故意丢下荷包,留下证据。
总之,不管何种猜测,皆指向同一个真相。
有人带走了罗刹。
又或许,是罗刹自愿跟着此人离开。甚至为了骗她,费心掩盖所有痕迹。
毕竟罗刹是鬼,还有修为在身。
这世上,无人能悄无声息地带走他……
朱砂有些茫然地站在原地,她不知该相信哪个真相。
相信罗刹毫无反抗地被人捉走?
还是相信罗刹与三鬼合谋,早在乌兰县时,他们便策划好了今日的出逃?
地上的红枣陷进雪中,朱砂伸脚盖住那一抹刺眼的红,似喟叹般低头轻语:“算了,我本就要放你走的……”
如此也好,她不用绞尽脑汁找理由赶走他。
从今往后,他们再无瓜葛,形同陌路。
檐前碎雪簌簌崩落,不偏不倚砸到朱砂的头上。
她疼得想哭:“骗子!活该被骗!”
前半句骂罗刹,后半句骂自己。
她第一回 摸黑赶路,生怕他多等半日,结果他早已一走了之。
又一团积雪砸下来,朱砂气得跺脚:“烦死了!”
足尖一点,她旋上飞檐,打算将讨厌的雪团全部推下去。
积雪覆瓦垄,新雪填甍波。
满目的白中,她看见飘扬在雪中的一抹红。
她小心翼翼走过去,原是系在房檐左面鸱吻处的一截红布。
寺庙屋檐上出现红布并不稀奇,大梁民间自古便有系帛祈愿的风俗。
奇怪的是:布帛被人有意从低处挪到了高处。
更奇怪的是:布上横着焦痕,半幅布面满满当当全是用木炭书写的女子名字。
她留心数了数,名字写了十二遍。
字迹从端正到潦草,料想写字之人是个焦急等待心上人的男子。
“朱砂。”
她启唇读出声。
“傻鬼,整日净做些傻事讨我欢心……”
漫天雪下,朱砂立于屋檐之上,瞑目凝神:“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一瞬间,周遭十里的气味直往鼻子中钻。
她细细分辨每一种气味,直到闻出一味不该出现在荒山野岭的龙涎香。
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鬼炁。
看来不是有人带走了罗刹。
准确来说,是一群鬼加一个人带走了罗刹。
这群鬼极为聪明,不仅懂得隐藏鬼炁,还极擅捉鬼之法。
可偏偏他们中唯一的那个人,暴露了行踪。
找到关键证据,朱砂转身跳下屋檐。
循着龙涎香,骑马一路向北追去。
果不其然,等她追出三里外。
沿路的雪中,多了四条车辙印与一排马蹄印。
而在两行车辙印中间,有几点金光随林间渐明渐暗的冬阳闪烁。
是金粉!
朱砂扬起马鞭,跟着跃动的金光行到一座深山。
余下的山路蜿蜒曲折,她只能弃马步行。
这座山,诡异至极。
山中静谧无声,连鸟兽之音,都几乎断绝。
朱砂默念隐身咒,随一阵冷风走进山中。
金粉时有时无,她一边夸罗刹聪明,一边骂他小气:“二郎倒是机灵,知道悄悄捏碎金铤,用金粉为我指路。不过,他身上带着足足七枚金铤,就不知多捏几个多撒点吗?”
为了搜寻地上细碎的金粉,她的双眼都快盯花了!
万幸,眼睛的酸涩没有持续太久。
金粉止于一处建在山中的宅子附近,而在宅子周围,无数的鬼炁交织弥漫。
尚不知宅中有多少鬼,朱砂不敢妄动。
索性飞上树梢,仔细思索这群鬼加一个人的目的。
若这群鬼是她或者罗刹的仇家,大可不必带程不识三人来此。毕竟甚少有人知晓他们三人实是煞鬼,亦不知三人“死而复生”的秘密。
不过?如果这群人本就是冲着程不识三人来的……
一切倒说得通了。
“好啊好啊,抢我的生意便罢了,还抢我的男人!”
朱砂守至夜半,终于看见一对不知是人是鬼的男女从宅子中走出。
她屏息细听——
“我们审问了一日,那三个煞鬼说不知齐兰因是何人,亦不知她在何处。”
“他们不说,便继续问,直到问出齐兰因的下落!”
“对了秋萤,另一个鬼来自大势鬼一族。”
“大势鬼?邕州罗荆的势力近来如日中天,已有十五支鬼族相继依附于他。留那个小鬼一命,改日找罗荆换取钱帛。”
“好。”
这对男女絮絮叨叨又说了些旁的事。
但是,五句有三句不离齐兰因。
尤其那个女鬼,简直对齐兰因恨之入骨,巴不得将她置之死地而后快:“她通过我们找到破除煞鬼肉身禁锢的玄机,不但不告知,反而偷偷在我们身上施加禁制,致我们只能终日蛰伏山中,不敢久离!”
“我们会找到她的。”
临了,那个男鬼从背后搂住女鬼,轻轻在她耳边问道:“秋萤,他能信吗?”
“放心,他是人,他比我们更想找到齐兰因。”
“我是担心须弥,她好似爱上了那个道士……”
“她倒与齐兰因蠢到一块去了。”
朱砂通过两鬼的谈话,得知了两件事。
第一:这群鬼如她所猜,想通过程不识三人找到一个叫齐兰因的女鬼。
而齐兰因,大概便是王舆口中的那个恩人。
这个齐兰因,擅禁制术。
掌握破除煞鬼肉身禁锢的法子。
第二:宅中有一个人,此人是个道士,宅中的另一个女鬼须弥爱上了他。
而齐兰因,也曾爱上道士。
这对男女在角落缠绵片刻离开。
朱砂望着大门紧闭的宅子唉声叹气:“二郎的小命虽暂时保住,但这群鬼心狠手辣又贪财,怕是不会轻易放过他。”
早知会突然冒出这群不知来历的鬼,离开长安前,她就该多带几个鬼奴出门。
“唉。”
翌日,宅中无人出门。
朱砂吃了两口干蒸饼,偷摸溜到宅子附近。
昨日天色阴沉没看清,今日走近才发觉这宅子的古怪。
说是宅子,实则似宅非宅。
四面高墙厚逾丈余,唯一入口是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她绕到高处俯瞰,见墙内有一座覆斗状封土堆。
夯土层层叠压如巨龟甲壳,顶部蓍草丛生。
顺着封土堆看向四方,有四个鬼站在陵墓的四个方向,来回踱步。
封土堆前的石碑,只剩半截。
碑旁两列石像生森然肃立,文臣捧笏,武将执戟。
最末的一对獬豸石像昂首怒目。
这群鬼,原是霸占了某个倒霉亲王的陵墓为家!
第三日,朱砂在树上守了半日,宅外时有几个男子出没,迎风站在高处。
这座山神庙年久失修,久无人来。
庙中前院的枯叶,盖了一层又一层。
从前院走到正殿,短短一截路,朱砂慢慢在走。
“咔吱”声犹在耳边,却在殿外的台阶处忽然变为“哗啦”声。
断裂声从清脆转为闷响,朱砂低头看向自己的脚边。
随着左脚缓缓挪开,她发现台阶处的落叶竟比院中厚实许多。
蓬松层叠的三层新鲜枯叶,泛着异样的光泽。
朱砂忙不迭蹲下身,刨开表层的新鲜枯叶,几片压成褐色的叶痕赫然出现。
压痕深,轮廓清晰如拓印。
料想有人近日曾在此处焦躁地来回走动,反复踩踏枯叶。
朱砂心中隐约有了一个猜测。
思及此,她继续往正殿走。
殿中仅剩两个破烂的蒲团与一个断臂的观音像。
她走过蒲团,又退后两步。
两个蒲团,特别古怪。
照理无人来此,蒲团朝上的一面会积尘。
可今日庙中的蒲团,面上却满是苔痕。
朱砂翻开蒲团,果然发觉不对劲。
本该泛着湿冷苔痕的背面,如今干燥无尘,像是有人坐过。
她站在殿中,朝外望去。
刻意翻面的蒲团,仓促撒上的陈叶……
有人在引导她,或是误导她认为罗刹四人从未来过山神庙。
眼见庙中再无线索,朱砂提步往外走。
绕着山神庙来回闻了三圈,还真让她找到一个证据。
一包掉落的红枣。
若她没记错,装红枣的荷包,是虞庆随身所带之物。
虞庆贪吃,不可能平白无故丢掉红枣。
再者,这荷包是他的阿娘所送,他断不会轻易丢在此处。
除非他是迫不得已才丢下荷包。
譬如,吃枣时被人偷袭;又或者是他被带走前,故意丢下荷包,留下证据。
总之,不管何种猜测,皆指向同一个真相。
有人带走了罗刹。
又或许,是罗刹自愿跟着此人离开。甚至为了骗她,费心掩盖所有痕迹。
毕竟罗刹是鬼,还有修为在身。
这世上,无人能悄无声息地带走他……
朱砂有些茫然地站在原地,她不知该相信哪个真相。
相信罗刹毫无反抗地被人捉走?
还是相信罗刹与三鬼合谋,早在乌兰县时,他们便策划好了今日的出逃?
地上的红枣陷进雪中,朱砂伸脚盖住那一抹刺眼的红,似喟叹般低头轻语:“算了,我本就要放你走的……”
如此也好,她不用绞尽脑汁找理由赶走他。
从今往后,他们再无瓜葛,形同陌路。
檐前碎雪簌簌崩落,不偏不倚砸到朱砂的头上。
她疼得想哭:“骗子!活该被骗!”
前半句骂罗刹,后半句骂自己。
她第一回 摸黑赶路,生怕他多等半日,结果他早已一走了之。
又一团积雪砸下来,朱砂气得跺脚:“烦死了!”
足尖一点,她旋上飞檐,打算将讨厌的雪团全部推下去。
积雪覆瓦垄,新雪填甍波。
满目的白中,她看见飘扬在雪中的一抹红。
她小心翼翼走过去,原是系在房檐左面鸱吻处的一截红布。
寺庙屋檐上出现红布并不稀奇,大梁民间自古便有系帛祈愿的风俗。
奇怪的是:布帛被人有意从低处挪到了高处。
更奇怪的是:布上横着焦痕,半幅布面满满当当全是用木炭书写的女子名字。
她留心数了数,名字写了十二遍。
字迹从端正到潦草,料想写字之人是个焦急等待心上人的男子。
“朱砂。”
她启唇读出声。
“傻鬼,整日净做些傻事讨我欢心……”
漫天雪下,朱砂立于屋檐之上,瞑目凝神:“天地自然,秽气分散。”
一瞬间,周遭十里的气味直往鼻子中钻。
她细细分辨每一种气味,直到闻出一味不该出现在荒山野岭的龙涎香。
以及一股若有若无的鬼炁。
看来不是有人带走了罗刹。
准确来说,是一群鬼加一个人带走了罗刹。
这群鬼极为聪明,不仅懂得隐藏鬼炁,还极擅捉鬼之法。
可偏偏他们中唯一的那个人,暴露了行踪。
找到关键证据,朱砂转身跳下屋檐。
循着龙涎香,骑马一路向北追去。
果不其然,等她追出三里外。
沿路的雪中,多了四条车辙印与一排马蹄印。
而在两行车辙印中间,有几点金光随林间渐明渐暗的冬阳闪烁。
是金粉!
朱砂扬起马鞭,跟着跃动的金光行到一座深山。
余下的山路蜿蜒曲折,她只能弃马步行。
这座山,诡异至极。
山中静谧无声,连鸟兽之音,都几乎断绝。
朱砂默念隐身咒,随一阵冷风走进山中。
金粉时有时无,她一边夸罗刹聪明,一边骂他小气:“二郎倒是机灵,知道悄悄捏碎金铤,用金粉为我指路。不过,他身上带着足足七枚金铤,就不知多捏几个多撒点吗?”
为了搜寻地上细碎的金粉,她的双眼都快盯花了!
万幸,眼睛的酸涩没有持续太久。
金粉止于一处建在山中的宅子附近,而在宅子周围,无数的鬼炁交织弥漫。
尚不知宅中有多少鬼,朱砂不敢妄动。
索性飞上树梢,仔细思索这群鬼加一个人的目的。
若这群鬼是她或者罗刹的仇家,大可不必带程不识三人来此。毕竟甚少有人知晓他们三人实是煞鬼,亦不知三人“死而复生”的秘密。
不过?如果这群人本就是冲着程不识三人来的……
一切倒说得通了。
“好啊好啊,抢我的生意便罢了,还抢我的男人!”
朱砂守至夜半,终于看见一对不知是人是鬼的男女从宅子中走出。
她屏息细听——
“我们审问了一日,那三个煞鬼说不知齐兰因是何人,亦不知她在何处。”
“他们不说,便继续问,直到问出齐兰因的下落!”
“对了秋萤,另一个鬼来自大势鬼一族。”
“大势鬼?邕州罗荆的势力近来如日中天,已有十五支鬼族相继依附于他。留那个小鬼一命,改日找罗荆换取钱帛。”
“好。”
这对男女絮絮叨叨又说了些旁的事。
但是,五句有三句不离齐兰因。
尤其那个女鬼,简直对齐兰因恨之入骨,巴不得将她置之死地而后快:“她通过我们找到破除煞鬼肉身禁锢的玄机,不但不告知,反而偷偷在我们身上施加禁制,致我们只能终日蛰伏山中,不敢久离!”
“我们会找到她的。”
临了,那个男鬼从背后搂住女鬼,轻轻在她耳边问道:“秋萤,他能信吗?”
“放心,他是人,他比我们更想找到齐兰因。”
“我是担心须弥,她好似爱上了那个道士……”
“她倒与齐兰因蠢到一块去了。”
朱砂通过两鬼的谈话,得知了两件事。
第一:这群鬼如她所猜,想通过程不识三人找到一个叫齐兰因的女鬼。
而齐兰因,大概便是王舆口中的那个恩人。
这个齐兰因,擅禁制术。
掌握破除煞鬼肉身禁锢的法子。
第二:宅中有一个人,此人是个道士,宅中的另一个女鬼须弥爱上了他。
而齐兰因,也曾爱上道士。
这对男女在角落缠绵片刻离开。
朱砂望着大门紧闭的宅子唉声叹气:“二郎的小命虽暂时保住,但这群鬼心狠手辣又贪财,怕是不会轻易放过他。”
早知会突然冒出这群不知来历的鬼,离开长安前,她就该多带几个鬼奴出门。
“唉。”
翌日,宅中无人出门。
朱砂吃了两口干蒸饼,偷摸溜到宅子附近。
昨日天色阴沉没看清,今日走近才发觉这宅子的古怪。
说是宅子,实则似宅非宅。
四面高墙厚逾丈余,唯一入口是两扇锈迹斑斑的铁门。
她绕到高处俯瞰,见墙内有一座覆斗状封土堆。
夯土层层叠压如巨龟甲壳,顶部蓍草丛生。
顺着封土堆看向四方,有四个鬼站在陵墓的四个方向,来回踱步。
封土堆前的石碑,只剩半截。
碑旁两列石像生森然肃立,文臣捧笏,武将执戟。
最末的一对獬豸石像昂首怒目。
这群鬼,原是霸占了某个倒霉亲王的陵墓为家!
第三日,朱砂在树上守了半日,宅外时有几个男子出没,迎风站在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