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誉王谢了皇恩,等散了早朝,再次被凌贵妃请去了延祥宫。
  这一次,他一进殿,殿内伺候的宫人,全都自觉地退出去,守在了殿门口。
  “璟儿,早朝的事宜,母妃都听说了。你父皇这般做,显然是在为三皇子着想,替三皇子铲除所有威胁。可他有没有想过,你手里没有权势,将来如何自保?”凌贵妃再次失去了冷静,将得来的消息告诉誉王:“我还听说了,等你成亲之后,你父皇便要将你和你的王妃遣去封地。”
  誉王并没有被凌贵妃的话影响到,反而注意到一个疑点:“父皇有意收回我手里的权势,恐怕就连他身边最器重的曹公公也不知道,你又是从何得知的?”
  凌贵妃一怔:“这是我安插在外的眼线,将消息传给我的。”
  “就算父皇决定遣我去封地,这样至关重要的大事,也是与他的心腹大臣商议。而那几个臣子,向来对父皇忠心耿耿,又岂会随意对外透露?”说到这里,誉王冷笑一声:“看样子是有人将我视作威胁,想将我的性命留在这儿,从此高枕无忧。”
  凌贵妃听到誉王的话,惊出一身冷汗:“我们母子俩想要那个位置的事儿,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有人故意将消息泄露给我们,我们眼瞧着要失势,急中生乱,势必会为了留在京城,而弄出一些个动静。”
  “而在这个节骨眼上,你父皇定然是对我们有所防范。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会令你父皇厌弃。不……不对,恐怕散播消息给我们的人,早就设下陷阱,等着我们去跳。后果,不止是让你父皇厌弃,而是想要我们母子的命。”
  凌贵妃回过味来,越说心里越是乱成了一片:“会这么做的人,只有三皇子。”
  她未曾料到三皇子竟然识破了她安插在宫里的眼线的身份,故意将消息散布给她的眼线,引她入局。
  想到这,凌贵妃手脚冰凉,心有余悸。
  她之所以没有分辨事情的真假,实在是她得知靖安帝要立三皇子为太子时,便隐隐猜到靖安帝为了给三皇子清除障碍,定然不会顾及父子情谊,处处打压誉王。
  如今得来的消息,印证她的猜忌,一下子方寸大乱了。
  “母妃,我们要沉得住气。”誉王提醒道:“在我去封地之前,你不可轻举妄动。”顿了顿,他扯动唇角,笑意不及眼底,只有一片瘆人的寒意:“我们不动,自然有人会沉不住气动起来。”
  第540章 忌惮
  凌贵妃点了点头,越是到如今关键的时刻,便越要沉得住气。若是一点风吹草动,便乱了心智,注定会以惨败收场。
  “三皇子小动作不断,足以说明他忌惮你。害怕你去封地,在暗中积攒势力,有朝一日抢走他的皇位。”凌贵妃拂了拂鬓角的乱发,唇角勾出一抹冷笑:“我原来想着你在京城,我们还有一线希望。一旦你去了封地,便与皇位彻底无缘了。如今想来,你去封地,倒也是一桩好事。”
  只要她活着,还留在京城,便能让誉王有回京的机会。
  至于她的眼线,倒是另有用处了。
  誉王见凌贵妃明白了他的意思,便不再多言,离开了延祥宫。
  凌贵妃目送誉王离开,双手交握在一块儿,仍旧是一片冰凉。方才的确是被吓得不轻,若非是誉王始终保持着一份冷静,她便要走一步错棋了。
  昨儿个绘春将三皇子送礼给誉王的事儿告诉她,她并未将三皇子的小心思放在心上,谁知道他不死心,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找事儿。
  凌贵妃来到了内室,取出平日里用来盛放蜂蜜的锡盒,在盒子里头贮存了沉香。
  盒子一共分为两层,下面一层放蜂蜜,上面一层放沉香,再开一个桂圆大的孔洞,让蜂蜜的味道与沉香相融合。
  如此一来,香就经久不干枯。
  凌贵妃打开盒子,里面已经有沉香打磨好的一百多颗念珠,还差三颗便凑够了一百零八颗。
  她取出一套工具,制出剩下的几颗念珠,再用特制的丝线将珠子串起来,装进一个木盒子里,递给身边的绘春:“你给皇上送去。”
  绘春神色诧异,凌贵妃夏日里最怕热,稍微动一动,便会出一身汗。小姑娘家家的,身上并没什么汗味,但是凌贵妃却总觉着身上有味儿。
  于是,每年一入夏,除去每日里给家里的长辈请安,便是留在放了冰块的屋子里,哪儿也不愿意去。
  元荣皇后知道后,便亲手用迦南香给凌贵妃制出一串念珠,并且特地带去国寺开光,再送给凌贵妃佩戴在身上,除去身上的汗味。
  三年换一次。
  只不过,元荣皇后给凌贵妃新换一串迦南香念珠时,被靖安帝瞧见了,也央着元荣皇后给他制一串。
  元荣皇后架不住靖安帝的歪缠,特地换沉香给靖安帝制了一串念珠。
  那是元荣皇后最后为他们二人制念珠。
  纵然凌贵妃将元荣皇后制的念珠,一直放在锡盒里,以蜜滋养。
  但这么年过去,香味早就散尽了。
  往后,凌贵妃隔五年,便给靖安帝制一串念珠。
  原以为,靖安帝这般对待誉王之后,凌贵妃不会再给靖安帝制念珠了。
  “还不快些去,杵在这儿发什么愣子。”凌贵妃催促了绘春,便命宫婢进来服侍她沐浴。
  绘春匆匆将念珠送去太极殿,交给了候在门口的内侍:“这是贵妃娘娘给皇上准备的物件,劳烦公公代为转交。”
  内侍连忙捧着盒子入内,呈递给靖安帝:“皇上,这是延祥宫送来的。”
  靖安帝正在处理奏疏,头也不抬地说道:“呈上来。”
  内侍将木盒子搁置在龙案上,便退了出去。
  靖安帝批阅了手里的奏疏后,这才将木盒子捧到面前打开,只见一块明黄色的绸布上,躺着一串沉香念珠。望着这一串念珠,靖安帝不由得微微晃神。
  元荣皇后的真心分成两瓣,一瓣给了他,一瓣给了凌贵妃。
  只是在很多时候,他始终认为,在他和凌贵妃之间,元荣更在意后者。
  可凌贵妃待元荣的心意,却并不那么纯粹。
  今日早朝,他收回了誉王的权力。
  今夜里,凌贵妃便将念珠送过来,又要做什么?
  靖安帝眼底透着一丝厌烦。
  倒是一旁的曹公公,惊诧道:“贵妃娘娘又给您送念珠了。”他不由得感叹道:“又一个五年过去了,时间过得竟然这样快。”
  闻言,靖安帝沉默片刻,合上了盖子。
  他吩咐道:“你从内库挑几样头面给贵妃送去。”
  曹公公应声:“奴婢领命。”
  -
  而另一边,三皇子坐在书桌前温书,偌大的殿内,只有书桌上点了一支蜡烛。
  这时,一个内侍匆匆进来,凑到三皇子耳边,嘀咕一句:“殿下,皇上夜里派曹公公给贵妃娘娘送了赏赐。”
  三皇子骤然抬头,忽明忽暗的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愈发衬得他的神色莫测。
  他内心深处极为忌惮誉王,这不仅仅是因着誉王自身的心计和手段,还因为誉王有凌贵妃作靠山。即便凌贵妃如今失去了靖安帝的宠爱,可她凭着与元荣皇后的关系,仍然能够在关键时刻让靖安帝心软。
  论母族的势力,他比不上誉王。论手段,他也不如誉王。
  他害怕将来靖安帝年纪大了,心里思念远在封地的誉王,然后在凌贵妃的谋划下,靖安帝难保不会重新召誉王回京。
  即便靖安帝以大局为重,不会召誉王回京。
  若是凌贵妃为了让誉王回京,不惜一死呢?
  那么,届时,誉王便能回京奔丧。
  为了永绝后患,他只能在誉王去封地之前,逼迫誉王对他下手,让誉王再无翻身的可能。
  果然,他的顾虑没有错,今日靖安帝在早朝夺走誉王的权力后,便对誉王心生愧疚,给予丰厚的补偿。夜里,还又给凌贵妃送去赏赐。
  三皇子的危机感越来越重,不敢低估一个做父亲的愧疚之心。
  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小动作对凌贵妃和誉王不管用。
  不知道想到什么,三皇子放下手里的书,写了一封信交到内侍的手里,随后又在内侍的耳边交代了几句话。
  第541章 瓦解全部势力
  在这宫里头,三皇子只信任这一位内侍。
  因为他是由这一位内侍亲自喂养大的。
  当初内侍病重将死的时候,是他求到靖安帝的跟前,为内侍求来了一个太医,把内侍从鬼门关给拉了回来。
  为此,内侍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对他愈发忠心。
  实际上,三皇子认为是自己太幸运,遇到这么一位忠厚老实的内侍,但凡换作是一个刁钻刻薄的内侍,他也就活不到今日。
  “殿下,奴婢这就去办。”内侍叮嘱道:“您做的这些事儿,想必惹恼了贵妃娘娘和誉王,在誉王离京之前,您得小心提防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