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难道是靖安帝私底下是授意镇北王出兵北境?
齐王双手拢在身后,踱步到高大人面前:“你说靖安帝会答应广宁公主嫁给沈渡,如今看来,是你一厢情愿。”
“镇北王向来狂妄,在先帝面前,他便抗旨过。”高大人不愿意相信,仪贞公主这一块王牌,失去了作用。
他心里清楚仪贞公主在靖安帝心里的地位,北齐皇帝更加清楚,所以才会有恃无恐。
齐王嗤笑一声:“高大人,没有靖安帝的授意,镇北王私底下点兵出京,他的一颗脑袋可不够砍。靖安帝非但没有问罪,反而放任他离京,你还不解其意?”
高大人无法再自欺欺人,打算修书一封,命人送到北齐去。
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高大人,靖安帝请您入宫一趟。”
高大人冷着一张脸,去往皇宫。
他倒要看看,靖安帝是不是当真不顾仪贞公主了。
-
靖安帝在养心殿召见高大人,高大人一进来,便吩咐曹春祥给他赐座。
高大人没有落座,向靖安帝行礼后,询问道:“不知皇上请臣入宫,所为何事?”
“高使臣,镇北王率兵去往北境的消息,想必你也听到了。”靖安帝搁下手里的朱砂笔,站起身:“镇北王是大周的一员猛将,脾性和他的能力一样硬,朕也拿他没有办法。”
高大人心里冷笑一声,一个君主,拿一个臣子没有法子,这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
“北齐与大周战乱不断,你们最清楚大周的情况。”靖安帝叹息道:“朕手里无人能用,唯有他这么一个武将拿得出手。倘若是拿他问罪了,便无人为朕镇守边疆。”
高大人听着靖安帝冠冕堂皇的话,正要开口,却被靖安帝打断:“依朕之见,你们换一个人和亲。”
高大人如何不知,靖安帝是向着镇北王。
镇北王此次去往北境,分明是靖安帝授意的。
“皇上,中秋佳节在即,您不打算在此之前,迎仪贞公主归国?”高大人脸上带着几分感伤:“臣在二十二年前,在中秋宴见过仪贞公主一面,她很怀念故乡。”
“并非是朕不迎仪贞归国,而是朕以仁德治国,降不住镇北王。”
靖安帝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你们若是一意孤行,执意要将广宁公主嫁给镇北王的嫡长子。镇北王攻打北齐,两国又将陷入战火。大周的国库空虚,镇北王妃的娘家富可敌国,他们若是自掏腰包填补军资,这一场战役,便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第234章 选太子
高大人如何听不出靖安帝话里的威胁?
偏生靖安帝一副他想管,但是管不了的模样。
态度全都摆在明面上来了,甚至在暗示他们,若是执意要把广宁公主嫁给沈渡,镇北王为了保命,便会攻打北齐。
为了永绝后患,镇北王必定会踏平了北齐。
事到如今,高大人如何不明白,靖安帝是舍弃了仪贞公主。
他与镇北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高大人一副心寒的模样,继续试探:“皇上,您是忘了当年如何回国……”
“高使臣,你屡次三番提起朕在北齐为质的境遇,是在提醒朕不该与北齐结盟,而是要将当年所受的屈辱,一一报复回去?”
靖安帝通身的气势大变,散发出上位者的威压,眼神锐利地看向高大人:“仪贞客死北齐。朕想,她心里更希望朕的铁骑踏平北齐,再接她回大周。”
高大人脸色大变,思绪一下子被打乱了。
靖安帝冷笑一声,拂袖道:“镇北王此举,正中朕的心意。朕不该治他的罪,反而该重重有赏。”
高大人心惊胆寒,彻底醒悟过来,在靖安帝的心里,终究是江山重过一切。
北齐皇帝说靖安帝是重情重义之人,不论他们挑选谁做为和亲的对象,即便靖安帝不答应,为了顾全仪贞公主的名节与体面,也会先应下这一门亲事。
高大人张了张嘴,想再追加一个筹码。
可看到震怒中的靖安帝,怕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得偿所愿,反而会将靖安帝得罪狠了。
“皇上息怒。”高大人窮身道:“两国互通婚姻,是为了结秦晋之好,世代之交。镇北王不愿意结这一门亲事,我们若是强行让广宁公主嫁给沈世子,便是结了仇怨,违背了初衷。”
靖安帝闻言,冷哼一声。
“广宁公主心中仰慕沈世子的风姿,如今不能遂了心愿。”高大人神色惋惜,又继续说道:“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广宁公主的夫婿,由她自己来挑选。”
说到这里,他拱手作揖道:“还望皇上恩准。”
靖安帝不再废话,态度强硬道:“朕的两个儿子,择选其一。”
高大人心知踩到了靖安帝的底线,不敢再虎口拔毛,谢了皇恩,退出了养心殿。
靖安帝眸光沉沉地望着高大人离开的背影,缓缓转身回到龙椅坐下。
曹公公端着一杯冷泡茶,搁在靖安帝的手边:“皇上,您消消暑气。”
靖安帝端着一杯茶,揭开盖子,闻一闻清新自然的茶香,便觉得心旷神怡,火气全都消散了。
“曹春祥,你认为北齐会挑选谁?”
“两位王爷身份尊贵,品貌不凡,广宁公主挑谁都在情理之中。”曹春祥一边为靖安帝打扇,一边揣度北齐:“只是他们没有从两个王爷中挑选一个,而是挑中了沈世子,成全广宁公主的仰慕之情。”
靖安帝浅啜一口茶水,并未打断曹公公的话。
曹公公一语双关地说道:“高大人说北齐皇帝宠爱广宁公主,这得宠的公主,难免会恃宠而骄,任性了一些。若是没有得到满足,怕是要不依不饶了。”
靖安帝听出曹公公话里的意思,他是借广宁公主暗喻北齐使臣,没有达到目的,不会善罢甘休。
曹公公笑了一声:“皇上,这是奴婢的拙见。”
靖安帝缄默不语。
他已经到了知命之年,朝中有了要立太子的风声。
正好北齐和亲一事,可以考验一下几位皇子。
-
镇北王天未亮,便要率兵出城。
戚老将军班师回朝,带了兵马回来。此次镇北王要出征北境,便在皇上的授意下,点了这一批兵马去北境。
毕竟他回京只带了几个属下,其他将士随着副将回了凉州。
沈青檀特地在睡前,与厨娘一块做了定胜糕,以及一些干粮放进包袱里。
娘说爹最不喜欢离别,不爱让人送。
她心里很清楚,这与她走丢有关,她便没有亲自送去,而是交给门房,在他出门时,转交到他的手里。
饶是如此,沈青檀还是赶早起了,与赵颐站在一条小径上,看着镇北王穿着一身戎装自黑暗中走来,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器,带着一股子势不可挡的凛冽之气。
他迈着矫健豪迈的步子,从主院来到门口,每一步都十分坚定,从来不曾回过头。
忽然,他在走到影壁时,脚步停顿。
镇北王的头往沈青檀的所在的方向,微微偏了一下,在即将要把脸转过来的时候,倏然迈开步子绕过了影壁。
沈青檀紧了紧手指,知道他停顿的那一下,应该是发现他们了。
他的脚上没有穿她送的鹿皮靴子,肩膀上背着一个包袱。
她一眼认出来,这一只包袱,正是她用来装鹿皮靴子的。
他是舍不得穿着赶路,特地带去北境吗?
想到这里,沈青檀心里百味杂陈,呆呆地看向影壁处。
这里离门房有一段距离,晚风将门房的声音,模糊地传了过来。
“王爷,这是郡主给您准备的包袱。”门房将一只包袱递给镇北王。
镇北王接过包袱,闻到一股定胜糕的清香,混合着豆沙的甜香,抓着包袱的手收紧了,手背上的青筋根根突出来。
他转过头去看向沈青檀所在的方向,眼前是一堵厚厚的影壁,阻隔了他看女儿的视线。
他却能够想象出她藏在黑夜里,偷偷送他的模样。
定然与小时候一般。
镇北王一扭头,开了门,大步走出府邸。
“砰”地一声,厚重的府门关上。
沈青檀听着沉闷的关门声,在原地站停留片刻,准备叫上赵颐回去时,便瞧见镇北王妃从镇北王经过的小道走出来。
“你们小两口也来了。”镇北王妃手里拿着帕子,擦一擦沈青檀发梢沾的水雾,笑容温婉地说道:“他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我小时候,爹每次出征的时候,我都会送他。这一次我回家了,应该要送他的。”
沈青檀想让镇北王高兴一下。
他嘴上说不喜欢离别,不愿意让亲人送他出征。
可她想着,他是盼着她送的吧?
镇北王妃心里涌出一股暖意,女孩儿的心思细腻,比家里几个男孩儿更加贴心。
齐王双手拢在身后,踱步到高大人面前:“你说靖安帝会答应广宁公主嫁给沈渡,如今看来,是你一厢情愿。”
“镇北王向来狂妄,在先帝面前,他便抗旨过。”高大人不愿意相信,仪贞公主这一块王牌,失去了作用。
他心里清楚仪贞公主在靖安帝心里的地位,北齐皇帝更加清楚,所以才会有恃无恐。
齐王嗤笑一声:“高大人,没有靖安帝的授意,镇北王私底下点兵出京,他的一颗脑袋可不够砍。靖安帝非但没有问罪,反而放任他离京,你还不解其意?”
高大人无法再自欺欺人,打算修书一封,命人送到北齐去。
这时,门外传来侍卫的声音:“高大人,靖安帝请您入宫一趟。”
高大人冷着一张脸,去往皇宫。
他倒要看看,靖安帝是不是当真不顾仪贞公主了。
-
靖安帝在养心殿召见高大人,高大人一进来,便吩咐曹春祥给他赐座。
高大人没有落座,向靖安帝行礼后,询问道:“不知皇上请臣入宫,所为何事?”
“高使臣,镇北王率兵去往北境的消息,想必你也听到了。”靖安帝搁下手里的朱砂笔,站起身:“镇北王是大周的一员猛将,脾性和他的能力一样硬,朕也拿他没有办法。”
高大人心里冷笑一声,一个君主,拿一个臣子没有法子,这不是让人贻笑大方吗?
“北齐与大周战乱不断,你们最清楚大周的情况。”靖安帝叹息道:“朕手里无人能用,唯有他这么一个武将拿得出手。倘若是拿他问罪了,便无人为朕镇守边疆。”
高大人听着靖安帝冠冕堂皇的话,正要开口,却被靖安帝打断:“依朕之见,你们换一个人和亲。”
高大人如何不知,靖安帝是向着镇北王。
镇北王此次去往北境,分明是靖安帝授意的。
“皇上,中秋佳节在即,您不打算在此之前,迎仪贞公主归国?”高大人脸上带着几分感伤:“臣在二十二年前,在中秋宴见过仪贞公主一面,她很怀念故乡。”
“并非是朕不迎仪贞归国,而是朕以仁德治国,降不住镇北王。”
靖安帝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你们若是一意孤行,执意要将广宁公主嫁给镇北王的嫡长子。镇北王攻打北齐,两国又将陷入战火。大周的国库空虚,镇北王妃的娘家富可敌国,他们若是自掏腰包填补军资,这一场战役,便不知何时才能结束。”
第234章 选太子
高大人如何听不出靖安帝话里的威胁?
偏生靖安帝一副他想管,但是管不了的模样。
态度全都摆在明面上来了,甚至在暗示他们,若是执意要把广宁公主嫁给沈渡,镇北王为了保命,便会攻打北齐。
为了永绝后患,镇北王必定会踏平了北齐。
事到如今,高大人如何不明白,靖安帝是舍弃了仪贞公主。
他与镇北王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高大人一副心寒的模样,继续试探:“皇上,您是忘了当年如何回国……”
“高使臣,你屡次三番提起朕在北齐为质的境遇,是在提醒朕不该与北齐结盟,而是要将当年所受的屈辱,一一报复回去?”
靖安帝通身的气势大变,散发出上位者的威压,眼神锐利地看向高大人:“仪贞客死北齐。朕想,她心里更希望朕的铁骑踏平北齐,再接她回大周。”
高大人脸色大变,思绪一下子被打乱了。
靖安帝冷笑一声,拂袖道:“镇北王此举,正中朕的心意。朕不该治他的罪,反而该重重有赏。”
高大人心惊胆寒,彻底醒悟过来,在靖安帝的心里,终究是江山重过一切。
北齐皇帝说靖安帝是重情重义之人,不论他们挑选谁做为和亲的对象,即便靖安帝不答应,为了顾全仪贞公主的名节与体面,也会先应下这一门亲事。
高大人张了张嘴,想再追加一个筹码。
可看到震怒中的靖安帝,怕会适得其反,不但不能得偿所愿,反而会将靖安帝得罪狠了。
“皇上息怒。”高大人窮身道:“两国互通婚姻,是为了结秦晋之好,世代之交。镇北王不愿意结这一门亲事,我们若是强行让广宁公主嫁给沈世子,便是结了仇怨,违背了初衷。”
靖安帝闻言,冷哼一声。
“广宁公主心中仰慕沈世子的风姿,如今不能遂了心愿。”高大人神色惋惜,又继续说道:“臣有一个不情之请,广宁公主的夫婿,由她自己来挑选。”
说到这里,他拱手作揖道:“还望皇上恩准。”
靖安帝不再废话,态度强硬道:“朕的两个儿子,择选其一。”
高大人心知踩到了靖安帝的底线,不敢再虎口拔毛,谢了皇恩,退出了养心殿。
靖安帝眸光沉沉地望着高大人离开的背影,缓缓转身回到龙椅坐下。
曹公公端着一杯冷泡茶,搁在靖安帝的手边:“皇上,您消消暑气。”
靖安帝端着一杯茶,揭开盖子,闻一闻清新自然的茶香,便觉得心旷神怡,火气全都消散了。
“曹春祥,你认为北齐会挑选谁?”
“两位王爷身份尊贵,品貌不凡,广宁公主挑谁都在情理之中。”曹春祥一边为靖安帝打扇,一边揣度北齐:“只是他们没有从两个王爷中挑选一个,而是挑中了沈世子,成全广宁公主的仰慕之情。”
靖安帝浅啜一口茶水,并未打断曹公公的话。
曹公公一语双关地说道:“高大人说北齐皇帝宠爱广宁公主,这得宠的公主,难免会恃宠而骄,任性了一些。若是没有得到满足,怕是要不依不饶了。”
靖安帝听出曹公公话里的意思,他是借广宁公主暗喻北齐使臣,没有达到目的,不会善罢甘休。
曹公公笑了一声:“皇上,这是奴婢的拙见。”
靖安帝缄默不语。
他已经到了知命之年,朝中有了要立太子的风声。
正好北齐和亲一事,可以考验一下几位皇子。
-
镇北王天未亮,便要率兵出城。
戚老将军班师回朝,带了兵马回来。此次镇北王要出征北境,便在皇上的授意下,点了这一批兵马去北境。
毕竟他回京只带了几个属下,其他将士随着副将回了凉州。
沈青檀特地在睡前,与厨娘一块做了定胜糕,以及一些干粮放进包袱里。
娘说爹最不喜欢离别,不爱让人送。
她心里很清楚,这与她走丢有关,她便没有亲自送去,而是交给门房,在他出门时,转交到他的手里。
饶是如此,沈青檀还是赶早起了,与赵颐站在一条小径上,看着镇北王穿着一身戎装自黑暗中走来,像是一把出鞘的利器,带着一股子势不可挡的凛冽之气。
他迈着矫健豪迈的步子,从主院来到门口,每一步都十分坚定,从来不曾回过头。
忽然,他在走到影壁时,脚步停顿。
镇北王的头往沈青檀的所在的方向,微微偏了一下,在即将要把脸转过来的时候,倏然迈开步子绕过了影壁。
沈青檀紧了紧手指,知道他停顿的那一下,应该是发现他们了。
他的脚上没有穿她送的鹿皮靴子,肩膀上背着一个包袱。
她一眼认出来,这一只包袱,正是她用来装鹿皮靴子的。
他是舍不得穿着赶路,特地带去北境吗?
想到这里,沈青檀心里百味杂陈,呆呆地看向影壁处。
这里离门房有一段距离,晚风将门房的声音,模糊地传了过来。
“王爷,这是郡主给您准备的包袱。”门房将一只包袱递给镇北王。
镇北王接过包袱,闻到一股定胜糕的清香,混合着豆沙的甜香,抓着包袱的手收紧了,手背上的青筋根根突出来。
他转过头去看向沈青檀所在的方向,眼前是一堵厚厚的影壁,阻隔了他看女儿的视线。
他却能够想象出她藏在黑夜里,偷偷送他的模样。
定然与小时候一般。
镇北王一扭头,开了门,大步走出府邸。
“砰”地一声,厚重的府门关上。
沈青檀听着沉闷的关门声,在原地站停留片刻,准备叫上赵颐回去时,便瞧见镇北王妃从镇北王经过的小道走出来。
“你们小两口也来了。”镇北王妃手里拿着帕子,擦一擦沈青檀发梢沾的水雾,笑容温婉地说道:“他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
“我小时候,爹每次出征的时候,我都会送他。这一次我回家了,应该要送他的。”
沈青檀想让镇北王高兴一下。
他嘴上说不喜欢离别,不愿意让亲人送他出征。
可她想着,他是盼着她送的吧?
镇北王妃心里涌出一股暖意,女孩儿的心思细腻,比家里几个男孩儿更加贴心。